激发极化法工作原理方法及应用效果探讨_蔡运胜

合集下载

激发极化法在找矿中的应用

激发极化法在找矿中的应用

激发极化法在找矿中的应用摘要:激发极化法是近年来出现的找矿新技术,在很多地区已经开始使用,适用性比较广,比如我国很多的铅锌矿区激电异常反映好且范围大,所以可以用该技术来实现找矿,一般矿区的矿产都有一定的规律,所以激发极化法就是通过地质特征与物性特征来对构造带及探槽、钻孔工程揭露的矿(化)体部位的激电异常特征进行分析和解析,得到矿藏的信息,这种方法实用性高,而且适用性广,所以是很理想的一种找矿新技术,本文通过激发极化发对找矿进行一定的分析,提出若干建议或是意见。

关键词:激发极化法找矿应用找矿的方法在近些年来发展很快,而且因为有国家支持,所以一些国外的新技术也引进较快,在一定范围内,对于找矿的效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我国长期以来,还是存在着勘查工作手段单一,不多元化;地勘资金无法发挥好科技带头的作用,而是投资到了不太有效果的地方,所以就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不可否认,地质找矿本身具有很大的风险,但是我们如果能够合理地利用某些勘查手段,那么定会获得很好的收益。

目前我国的主要找矿重点还是煤矿和铜矿,但是这样一来,对于其他矿藏的不关注会引起矿产资源的不丰富,实际上,我国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例如铅锌矿区激电异常反映好且范围大,运用一定的技术就很容易找到,比如激发极化法,这种方法就是根据岩石的激发极化效应来解决地质问题的电法勘探方法。

当然这种方法对于找煤也是非常合适的,煤矿的构造带特征很适合运用激发极化法来寻找,而且这种方法不仅仅能够找矿,对于一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也可以得到一定的分析和解决。

1 激发极化法在找矿中的价值我国在20世纪后50年,经历了重要的资源勘查时期。

其中,前25年为多种矿藏被发现的全盛时期,浅表矿和出露矿为主要的找矿对象。

地质学是直接找矿的绝对主角,大量矿床被发现。

伴随着激电、自电、磁法等地球物理方法的相继投入,一大批硫化矿、矽卡岩铜矿、铁矿床很快被发现。

地球化学因具有直接、微观的特点,也发现了一些矿床,特别是盲矿和难辨矿。

激发极化法方法技术指南

激发极化法方法技术指南

激发极化法方法技术指南
佚名
【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
【年(卷),期】2005(29)1
【摘要】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资助、李金铭教授主编的《激发极化法方法技术指南》,已于2004年10月由地质出版社出版。

《激发极化法方法技术指南》是一本面向从事金属矿产勘查和激电法找水野外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用书,主要介绍常规激发极化法。

全书共4章,并附有211张图组成的“正演曲线图册”。

【总页数】1页(P65-65)
【关键词】激发极化法;方法技术;激电法;中国地质调查局;正演;找水;金属矿产勘查;野外;工程技术人员;曲线图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P632
【相关文献】
1.激发极化法工作原理方法及应用效果探讨 [J], 蔡运胜;尹洪岩;张进国;夏训银
2.激发极化法工作原理方法及应用效果探讨 [J], 蔡运胜;尹洪岩;张进国;夏训银
3.一种快速分析激发极化法测深的方法 [J], 张继伟;张征;胡克亮
4.激发极化法测深曲线反演方法及对比分析 [J], 柳建新;蔡盛;刘海飞;张维
5.一种激发极化法2.5维正演的自适应有限元方法(英文) [J], 叶益信;李予国;邓居智;李泽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5电法勘探5激发极化法

5电法勘探5激发极化法

①直流激发极化法的仪器装备
直流(时间域)激电仪分为供电和测量两部分。供电部分使用导 线将供电电源、发射机和供电电极相连而成
直流电源
供电控制单元
供电程序 控制电路 发射机
其中直流电源用于提供电流,
A 一般使用小功率发电机;发
射机由供电控制单元和供电
B 程序控制电路组成。供电控
制单元控制电源的接通、切 断以及换向,供电程序控制 电路是供电控制单元的指挥 机构,根据设计的程序,使 供电控制单元按规定的时间 和顺序向地下供电,从而实 现野外供电自动化
增大;供入交流电时,频率的
磁铁矿
高低就反映了导体单向充电
黄铜矿
(半周期)时间的长短。频率 越低,单向充电时间越长,界
石墨
面上产生的双电层电位差越大,
f
观测到的总场电位差幅值△Uf 也就越大
Ⅲ激发极化法测定的参数 1.极化率和频散率 时间域中,采用“极化率”来衡量岩、矿石的激发极化效应
(T ,t) U2 (T ,t) 100%
激发激化法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不易区分有工业意义的 异常和无工业意义的异常(由黄铁矿化、磁铁矿化、炭质或石墨 化岩层引起)。交流激发激化法还不可避免受到电磁耦合的干扰, 等等
(1)激发极化法的理论基础
向地下供入稳定电流,可观测到测量电极MN间的电位差是 随时间而变化的(一般是变大),并经相当时间(一般约几分钟) 后趋于某一稳定的饱和值;在断开供电电流后,测量电极MN间的 电位差在最初一瞬间很快下降,之后便随时间相对缓慢的下降, 并在相当长时间后(通常也约几分钟)衰减接近于零
应用人工直流电场或低频交变电场都可以研究岩矿石的激发 极化效应,因此对应有直流(时间域)激发激化法和交流(频率 域)激发激化法两种

二维激电测深资料层析法处理研究与地质效果

二维激电测深资料层析法处理研究与地质效果

二维激电测深资料层析法处理研究与地质效果蔡运胜;罗小南【摘要】直流激发极化法是寻找深部金属硫化物矿体的常用方法,对其测深资料的反演处理一直在不断研究和探索.通过对前人不同反演方法的分析与比较,取其优点,提出层析法处理的思路和技术.同时列举几个野外勘查和钻孔验证实例进行对比,说明层析法处理结果能够较好地圈定出地下矿化体的赋存状态,指导深部工程验证,有效地提高地质找矿效果.【期刊名称】《矿产勘查》【年(卷),期】2010(001)001【总页数】5页(P68-72)【关键词】深部找矿;电测深;资料反演处理;层析法;应用效果【作者】蔡运胜;罗小南【作者单位】天津华北地质勘查总院,天津,300181;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3现阶段找矿形势已有较大变化,随着地表矿、露头矿、浅部矿的日渐枯竭,深部地质找矿已势在必行。

找矿难度越来越大,深部地质找矿的勘查技术、尤其是物探技术的充分发挥与利用,日显重要且必不可少。

一直以来物探大功率直流激发极化法,在寻找有色多金属硫化物矿体、圈定矿化蚀变带范围、确定和评价深部矿体延伸及赋存状态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一种传统、成熟、有效的方法技术。

一般来讲,在对金属矿床进行详查评价和布设验证钻孔之前,电法勘查工作是必须进行的,而通常情况下多采用直流激电测深法,测深点布设在剖面的激电异常范围内或地表矿化蚀变带之上,点距依据矿化体规模大小、产状等进行选择,激电测深结果得出二维视极化率、视电阻率等值线断面图,图上可以显示出极化体在纵向上的分布特征,为工程验证及钻孔布设提供出参考依据。

1 问题的提出虽然,激电测深视极化率、视电阻率等值线断面图,可以指示深部有异常体存在,但却不能有效确定异常体的形态、埋深及产状等要素。

原因是测深工作是通过供电极距(AB/2)的逐渐增大,由浅到深依次向纵深部探测的,测深过程中测量装置始终在地面,所以原始观测数据是一个叠加作用产生的结果,即浅的、深的、旁侧的以及地形起伏影响的综合反映,加之传统测深断面绘图时,纵向坐标是以供电极距(AB/2)取对数的6.25 cm或3.125 cm为模数,而不是真正意义的深度,取对数后放大了上部小极距断面而压缩了深部大极距的断面,使得整个断面形态变形,这样给人产生较大的视角误会,同时对资料的解释和利用带来了很大麻烦。

激发极化法

激发极化法
AB AB 和 的距离为 0.8—1.2cm。 2 2 n n 1
AB AB ≥ MN ≥ 的常规关系确定。为了满足这一关系,通常在一条 3 30
分布。一般
关于测量电极距 MN ,则可按 测深曲线上会出现 MN 的接头点。
几种装置在不同地电条件下的正演 曲线及异常规律
起伏地形条件下脉状体上中梯装置的 电阻网模拟剖面曲线
球体上方三种极距的ηs曲 线都有所谓的“反交点”。 交点两侧曲线成镜像对称, 随着AO的加在,两则极大 值向远离球体方向位移。 当然,如果AO(→∞)极 距足够远,两曲组将重合 成一条(相当于中梯)
交点 在两 板体 中间
高低不同两板体, 曲线不对称,如果 根据所夹面积解释 产装右倾,则出错 误
1 (L l) ( 1.2.17) 2 AO BO ≥ 3h 或 ( 1.2.18) 式中 L 为极化体走向长度; l 为极化体下延长度; h 为极化体顶端埋藏深度 AO BO
1 1 MN ~ AO 3 5
(1.2.19)
“无穷远” 极,应垂直测线方向布设,它与最近测线的距离应大于 AO 的 3-5 倍。当斜交测线方向布设 时,它与最近测线的距离应大于 AO 的 10 倍。
一般来讲,激电法可采用电阻率法中的各种装置类型。但究竟选择哪种装置采用多大电极距,还需根据任务要求,工作地区的地质、 地球物理条件和装置本身的特点等进行综合考虑。现对激电法中目前常用的几种装置类型特点及电极距的确定原则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中间梯度装置 1.装置特点 中间梯度位置(简称中梯装置) ,它的最大优点,就是敷设一次供电导线和供电电极( A、 B)能在相当大的面积上进行测量,特别 是能用几台接收机同时在几条测线上进行观测(图 1.2.3) ,因而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最适于做面积性普查工作。 另外,由于中梯装置的观测范围处于 A、B 之间的中间地段,接近于水平均匀极化条件,故对各种产状和不同相对电阻率的极化体, 均能产生较明显的异常,且异常形态比较简单,易于解释。 大家知道,中间梯度装置有纵向中梯和横向中梯之分。图 1.2.3 所示为常用的纵向中梯,即 AB 连线方向(测线方向)垂直于目标极 化体的走向。而横向中梯的 AB 连线方向则是与目标极化体的走向平行。由于横向中梯只适于勘查良导电或低阻脉状极化体,而对电阻 率与围岩相近或高于围岩的极化体则效果不佳。因此在金属矿产普查阶段应用较少。

激发极化法在找矿中的应用

激发极化法在找矿中的应用

激发极化法在找矿中的应用摘要:激发极化法是以地下不同岩、矿石激电效应的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大地激发极化效应来勘查地下地质情况的一种电法勘探方法,近年来,该方法在寻找深部隐伏矿体的找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野外实地踏勘,区内矿产伴生有较强黄铁矿化,因而采用激发极化法进行对区内成矿远景进行评价。

本文就借此对找矿中激发极化法的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找矿;激发极化法;应用引言近些年以来,近地表矿产资源近乎被开发殆尽,寻找深部隐伏矿产已经成为近年来矿产勘探中的重点方向。

利用激发极化法能够较准确的预测深部隐伏矿体的存在。

特别是矿产大多数与金属硫化物伴生,硫化物通常是黄铁矿或毒砂,偶尔也有磁黄铁矿,使用激发极化法测量这些伴生矿的物理场特征,结合地学理论就可以间接找出矿产。

一、激发极化法的工作原理及方法1、激发极化效应。

电阻率法测量时,在向地下供入稳定电流的情况下,仍可观测到测量电极间的电位差随时间而变化,并经相当长时间后趋于某一稳定的饱和值;断开供电电流后,测量电极间的电位差在最初一瞬间很快下降,而后便随时间相对缓慢地下降,并在相当长时间后衰减接近于零。

这种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产生随时间缓慢变化的附加电场的现象称为激发极化效应。

2、激发极化法。

激发极化法是以不同岩、矿石激电效应的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大地激电效应来探查地下地质情况的一种分支电法。

激电法的应用范围很广,无论在金属与非金属固体矿产的勘查方面,还是在寻找地下水资源、油气藏和地热田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3、激电测量装置。

矿区激电测量工作分为:中间梯度装置扫面(图1),对称四极装置测深(图2)。

图2对称四极装置示意图二、矿区地质概况本文以我国华北地区某矿产为例,分析了激电中梯、激电测深和联合剖面等方法在勘查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在该区开展勘探工作,发现了区内的极化体范围,查明了区内成矿的有利位置,并利用激电测深和联合剖面对极化体进行解剖,为矿山下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地球物理依据。

第三篇 激发极化法

第三篇  激发极化法

电子导体内部的电荷将重新分布:自由电子反 电流方向移向电流流入端,使那里的负电荷相 对增多,形成“阴极”;而在电流流出端,呈 现相对增多的正电荷,形成“阳极”。与此同 时,在周围溶液中也分别于电子导体的“阴极” 和“阳极”处,形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堆积, 使自然双电层发生变化,见图3-1-1(b)。在 一定的外电流作用下,“电极”①1和溶液界面 上的双电层电位差相对平衡电极电位平的变 化,在电化学中称为“过电位”或“超电压”, 记为,即。 Φ Φ Φ
相应曲线(即与 j0 有关)同时,阳极过电位曲线(实线) 与阴极过电位曲线(虚线)彼此分开。
表明了在大电流密度激发下,过电位与电 流密度不成正比,即为非线性关系;在同 ... 一电流密度和同一充、放电时间,阴、阳 极过电位不相等。对石墨而言,当 j0 从小 变大时,开始出现阳极过电位大于阴极过 电位(简称阳极优势) .... ;
石墨标本的充放电曲线
但当继续增大 j0 或当 j0 相当大而延长充电时 间时,便逐渐变为均势,并进而变成阴极过电位大 .. 于阳极过电位 (即阴极优势)黄铜矿的情况则不同, .... 。 当 j0 从小变大时,阴、阳极过电位的关系总是阴极 优势,而且阴、阳极过电位之差较石墨大得多——
|最大值 2.5 j0 500 A / cm2 ,充电时 黄铜矿 (当 |

① 电子导体的“阴极”和“阳极”统称“电极”。
随着通电时间的延续,界面两侧堆积的异 性电荷将逐渐增多,过电位随之增大;过电位 的形成和增大将加速电极过程的进行,直到该 过程的速度与外电流相适应,即流至界面的电 流均能全部通过界面,因而不再堆积新电荷, 这时过电位便趋于某一个饱和值,不再继续增 大。这便是过电位的形成过程或充电过程。过 电位的饱和值(以下简称过电位)与流过界面 的电流密度有关,并随其增大而增大。

激发极化法应用探析及前景展望(DOC)

激发极化法应用探析及前景展望(DOC)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课程名称资源勘查技术进展教师姓名魏俊浩、陈守余研究生姓名廖鹏程研究生学号1201411131研究生专业矿产普查与勘探所在院系资源学院类别: A.博士√B.硕士 C.进修生日期: 2015 年 5 月23 日评语注:1、无评阅人签名成绩无效;2、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批阅,用铅笔阅卷无效;3、如有平时成绩,必须在上面评分表中标出,并计算入总成绩。

激发极化法应用探析及前景展望姓名:廖鹏程学号1201411131摘要:激发极化法是一种近年来电法勘探领域发展较快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探测深部和隐伏矿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以激发极化效应为理论基础,主要通过激电中梯面积性测量可圈定异常的分布范围及形态特征,采用激电测深可了解异常体的埋深及空间赋存形态。

本文主要对激发极化法的基本原理、测量装置、方法技术、应用条件及对象、野外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等方面做简要的介绍,以期促进对该方法的了解。

关键词:激发极化法;理论与应用;存在问题;前景展望一前言激发极化法是以岩( 矿) 石、水的激发极化效应的差异为物性前提,用人工地下直流电流激发, 以某种极距的装置形式,研究地下横、纵向激发极化效应的变化,以查明矿产资源和有关地质问题的方法(袁桂琴等,2011; 毕明光,2015)。

激发激化法作为一种找矿方法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开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随后经过一定的试验研究后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得到推广。

当时,激发激化法主要是以直流(时间域)激电法为主,剖面装置多为中间梯度,测深装置多为对称四极,测量技术采用长脉冲或双向短脉冲。

经过长期的应用与研究后,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后来才陆续发展了交流激电法、双频激电法及频谱激电法。

目前激发极化法的应用范围已相当广泛,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大量实践结果证明,激发极化法是勘查各类金属矿产的主要方法,尤其是对电阻率与围岩相差不大的浸染型金属矿床而言,与电阻率法和电磁法相比更为有效。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原理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原理

激发极化法一、激发极化法的原理原理:根据岩石、矿石的激发极化效应来寻找金属和解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问题的一组电法勘探方法。

它又分为直流激发极化法(时间域法)和交流激发极化法(频率域法)。

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由于电化学作用引起的这种随时间缓慢变化的附加电场现象,称为激发极化效应(IP效应),激发极化法是以不同岩矿石的激电效应之差异为物质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大地激电效应,以探查地下地质情况的一种勘探方法。

常用的电极排列有中间梯度排列、联合剖面排列、对称四极测深排列等。

也可以用使矿体直接或间接充电的办法来圈定矿体的延展范围和增大勘探深度。

地下岩层所表现出来的电阻率及极化率特征是其本身导电属性及极化属性的客观反映。

岩性不同,往往会在电性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油气藏本身作为一种特殊的地质体,其自身在电性方面也会表现出有别于非油区的电性特征。

因此,通过获取地下深处的电性信息,就能够获取有关油气藏存在的信息。

激电法探测油藏的机理是基于油气藏上方的地球物理场的变化。

由于氧化-还原条件发生了变化,在油气藏上覆地层中形成分散的黄铁矿及次生硫化物,黄铁矿及次生硫化物有较强的激电效应,故可通过探测其的分布来推断油气藏的展布。

中梯装置图1-1 中梯装置示意图中梯装置如图所示,这种装置的特点是:供电电极AB 的距离取得很大,且固定不动;测量电极在其中间1/3或者2/3地段逐点测量。

记录点取在MN 中点。

其s ρ表达式为:IU K MN s ∆=ρ 其中()BN BM AN AM MN BN BM AN AM K ⨯+⨯⨯⨯⨯⨯=π2 此外,中间梯度装置还可在离开AB 连线一定距离(AB/5范围内)且平行AB 的旁侧线上进行观测(见图2-2)。

YX图1-2 旁侧中梯装置示意图中间梯度法利用两个电极A 和B 供电,另两个电极M 和N 进行测量。

其特点是:供电电极距AB很大,AB>MN一般AB=(30—50)MN;在工作中A和B是固定不动的,MN则在AB之间中间3/1范围内逐点移动进行观测。

激发极化法在某铅锌矿勘查的应用效果

激发极化法在某铅锌矿勘查的应用效果

激发极化法在某铅锌矿勘查的应用效果[摘要] 在某铅锌矿区勘查中,以激发极化法为主要方法,结合地质、化探等综合资料进行分析,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效果,说明了物探方法在铅锌多金属矿勘查中的作用。

物探勘查所取的工作成果,可作为指导找矿和开展下步勘查工作的决策依据。

[关键字] 激发极化法铅锌矿勘查应用效果1 前言为了开发当地矿产资源,本次物探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在矿区范围内,结合地质、化探异常等信息,用直流激电中梯、直流激电测深方法,圈定可能属原生矿(化)体引起的激电异常;从物探勘探角度对测区作出评价,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依据。

根据物探成果,经钻孔验证,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效果。

2 地质概况2.1地层矿区内出露地层有:震旦系(Z)、泥盆系信都组(D2x)震旦系(Z):岩性为砂岩、泥质砂岩、泥岩、局部含锰白云岩。

泥盆系信都组(D2x):这是工作区找矿主要层位。

区域上主要岩性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夹页岩、砂质页岩、白云质灰岩,普遍含赤铁矿。

2.2地质构造工作区断裂活动较强烈,区域性正断层从工区的中部通过。

次一级小断裂较发育,主要为北北东向,次为北西向。

含铅锌主矿化体充填于小断裂破碎及裂隙白云岩化带中,说明矿体受小断裂及裂隙的控制。

2.3成矿控制因素普查区发现的矿(化)体位于泥盆系底部与震旦系不整合面、区域性正断层的次一级断裂带中,成矿活动受接触带构造控制,本矿区矿床成因类型属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裂隙~层间裂隙充填型矿床。

3 物性特征3.1地球物理特征在矿区所采集的岩(矿)标本,采用小对称四极方法测量,观测结果统计如表1:从表中分析可得到如下特征:矿(化)石与围岩存在着极化率、电阻率显著差异(η矿>2η围),,前者具有高极化率和低电阻率的特点,即低阻高极化激电异常特征。

因此该区采用激电极化法勘查,具备地球物理找矿前提。

3.2方法技术施工中使用的物探方法包括激电中梯和激电测深两种方法。

先用激电中梯进行扫面,了解测区内地质构造及极化体的平面展布特征,圈定找矿有利地段,再采用激电测深了解极化异常体的倾向、埋深等信息,最后结合地质、化探等综合信息推断引起激电异常的场源体。

激发极化法

激发极化法

激发极化法
二、 激发极化电位形成的物理化学过程
1、电子导体的极化过程——超电压
激发极化法
二、 激发极化电位形成的物理化学过程
2、离子导体激发极化效应——薄膜极化假说
薄膜极化主要是与粘土含量有关的极化效应。粘土颗粒 表面具有选择吸附溶液中负离子的特性,因此在粘土颗粒与 溶液之间形成偶电层。 当岩石颗粒间孔隙较小时(截面小到与扩散层厚度相 近),即孔隙处于偶电层扩散区,窄孔中包含过剩的正离子。
其频率域中激电效应,称为频率域激电法。
激发极化法
四、交变电流场中激发极化法
激发极化法
四、交变电流场中激发极化法
激发极化法
四、交变电流场中激发极化法
1、交变电流场中激发极化效应
~ U ˆK ~ I
交流电阻率
ˆ
为频率
~ 相对供电电流 电位差 U
f 的复变函数,即为复数。 ~ 有相位移 ,研究 ˆ 随频 I
激发极化法
一、 激发极化法原理
3、激发极化法测量参数 (3) 激发极化时间特性参数 ② 含水因素Ms:利用衰减时找水时,除直接利用衰减时S了 解某深度水量相对大小情况外,为了进一步研究含水层的水 量大小,引出与地下水层水量有关的含水因素Ms。Ms可由S 为参数的测深曲线计算取得,即以不同AB/2极距取得的S值 关系曲线与横轴所包围的面积。
激发极化法
二、 激发极化电位形成的物理化学过程
2、离子导体激发极化效应——薄膜极化假说
激发极化法
二、 激发极化电位形成的物理化学过程
电子导体激发极化场的强弱决定于激励电流的大小和作用
时间长短,以及电子导体的电化学活动性大小等;
离子导体的极化电位大小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起主要作

激发极化法在找矿勘查中的应用

激发极化法在找矿勘查中的应用

激发极化法在找矿勘查中的应用目前,在找矿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激发极化法已经获得了较为广泛的推广应用,此种方法主要被应用于高难度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

本文就针对激发极化法在找矿勘查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分析,希望可以为强化矿产勘探工作的总体水平贡献一份力量。

标签:激发;极化法;找矿;勘查一、引言在我国,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的支撑。

但由于矿产资源普遍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力度的逐步增大,找矿工作的开展难度也有所提升。

矿产资源的类型多种多样,只有积极的引用现代化的技术,才能更为精准的识别矿产类型,确保勘探工作的顺利开展。

就当前情况来看,激发极化法已经获得了较为广泛的推广应用,此类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找矿的效率,同时也能够取得较为优质的找矿成果。

在下文中我们就对于激发极化法在找矿勘查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二、激发极化法的技术特点分析激发极化法属于一种具备突出代表性的电法勘测方法,目前已经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激发极化法主要是依据岩石以及矿石的激发极化效应来应对矿产资源勘探以及水文地质工程开展过程当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早在五十年代初期,许多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运用激发极化法来开展矿产普查勘探工作,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激发极化法的应用范围已日益广泛,除寻找铜矿床外,在找铁、找煤、找铅锌矿,在超基性岩区找镍铬矿和找金矿等都取得了一定的地质效果。

我们可以具体的将激发极化法分为直流激发极化法以及交流激发极化法两大类型。

就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激发极化法所涉及的电极排列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中间梯度排列、联合剖面排列、固定点电源排列以及对称四极测深排列四大类别。

激发极化法能够充分依据电子导电矿体,在人工电场的激发下所体现出来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运用激发极化效应完成找矿的过程。

之所以会产生电子导体激发极化效应,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当外电场产生作用时,电子导体与溶液相互接触就会产生相应的反应,同样的,当矿化岩石与溶液接触时也会产生类似的效应,当效应发生时即可获得相应的反馈,从而帮助工作人员锁定矿产位置。

激发极化法在某金矿普查中的应用

激发极化法在某金矿普查中的应用

!"!#年$月
地质装备
DD
岩石变形破裂形成的各种断层及层间断裂带#其规 模较小#主要由断层角砾岩组成#角砾为两侧岩层碎 裂岩和透镜 状 石 英#断 层 内 石 英 脉 发 育#断 裂 带 宽 "2)!!2"-#倾角9"\!$"\#多为正断层%
该区构造发育#主要含矿构造为北西向和北东 向两组%其 中 北 东 向 构 造 规 模 较 大#延 伸 长 度 约 "2D!92"%-#倾 角 较 陡#以 多 组 平 行 构 造 展 布#含 矿性差#初步判断形成期次较早#受尚家河复式背斜 北翼次级褶皱构造影响#表现为该构造带内矿体地 表连续性差#厚度品位较低%不同于北东向断裂#形 成期次较晚的北西向断裂#地表延伸长度约)""-# 以A 9矿体为代表#产状平缓#性质为层间平缓正
断层#其含矿性好#地表及深部矿体厚度品位相对较
大#较为稳定%
#2D岩石的密度电性特征 本次工作共采集物性标本!")块#主要的岩石
名称 及 物 性 参 数 见 表 ##区 内 采 集 砂 质 板 岩 和 粉 砂 质板岩等$种不同岩矿石%由物性测定结果可知( 测区岩矿石电阻率变化范围9J!!#)(.-#极化率 变化范 围 #2#!+ !#D299+%矿 化 岩 石 极 化 率 较 高#平均值12JD+'围岩中炭质板岩极化率相对较 高#但是区内炭质板岩出露较少#其他岩石极化率均
较低#一 般 小 于 !2$$+% 综 上 所 述#矿 化 岩 石 与 围 岩之间有明显的极化率差异#电阻率差异不明显%
岩石类型 矿化岩石
围岩
岩石名称
黄铁矿化砂质板岩 毒砂化砂质板岩 褐铁矿化断层角砾岩 砂质板岩 粉砂质板岩 炭质板岩

激发极化法野外工作方法及其应用

激发极化法野外工作方法及其应用

正常场区内观测精度用平均绝对误差δ来衡

1 n
n i 1
si
' si
1%
一、激发极化法的资料整理
激发极化法的野外观测数据必须准确可靠, 达到一定的精度要求,才能用于绘制图件,进 行异常的推断解释。 (一)野外观测质量的评价
异常场区用平均相对误差δ来衡量
n
si
' si
/ 2n 0.5%
i 1
长脉冲制式要小一些。
s
U
2
U
2
100%1 2来自(U1U1
)
(三)供电电源的选择
基本出发点是使得待测电位差有足够的

电平,以保证观测精度。由于目前仪器性能
的限制,要求0.5 mV,才能保证仪器的观测精
度。由公式得:
U 2
s
U 2 U1
s
K
U1 I
I K U1 KU 2 0.0005K (A) 0.0005 14000
由于注意地质和物探、化探方法的综合研 究,使得找矿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验证的 23个激电异常,其中11个为矿异常,其余12 个为干扰异常,其中5个为石墨化岩层引起的, 7个为黄铁矿化岩石异常。
(二)吉林某铜矿
• 在地质和化探异常的基础上,激电法做了 比例尺1:5000的中梯面积性工作,解决了两个 主要问题,其一,孔雀山矿带中段与北段的连 接问题;其二,在已知矿区外围五九山地段发 现的DHJ-6号异常,经验证为矿体引起,扩 大了该区铜矿储量。
3、电源的选择 • 电源电压 VAB I~ RAB 0.7200140V 。
• 可见,在同等条件下,交流激电法要求的 电源功率比直流激电法要小很多。因此装置轻 便,工作效率高是交流激电法的最大优点。

激发极化法在找矿勘查中的运用

激发极化法在找矿勘查中的运用

激发极化法在找矿勘查中的运用近几年,随着我国地质勘查工作开展水平的逐渐进步,矿产行业随之而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步提升。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新型的技术被逐步应用到了找矿勘查工作当中,其中激发极化法就是其中一种。

本文就针对激发极化法在找矿勘查中的运用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分析,通过分析当前阶段我国找矿勘查工作的发展实况,分析激发极化法的原理以及优势特征,从而探讨其在找矿勘查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有效促进我国找矿工作水平的进步与提升。

标签:激发;极化法;找矿;勘查一、引言由于受到不同地区和不同地质情况的干扰与影响,使得地质找矿工作具备着较为突出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为切实强化我国找矿方面工作的开展水平,近几年,我国投入了较多的人力与物力去积极探索新型找矿技术,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找矿水平的提升。

在下文中我们就对于激发极化法在找矿勘查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二、当前阶段我国找矿技术的发展情况一直以来,矿产行业都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

但在实际开展地质勘查工作的过程当中普遍存在着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情况,究其原因,这与勘查工作的手段较为单一以及现有资金的利用率难以发挥到极致有着直接的关系。

地质找矿工作作为一项性质较为特殊的内容,本身就具备着较大的风险,只有科学合理的运用相应的勘察手段才能获取更高的找矿效益。

通过科学合理的运用激发极化法能够及时发现地表土层下含有的金属矿物,可以说,激发极化法在找矿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有着较为突出的应用价值。

三、激发极化法的原理与价值分析激发极化法的本质在于充分利用岩石、矿石的激发极化效应来实现找矿。

我们可以将激发极化法细致的分为直流激发极化法以及交流激发极化法两大类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时间域法以及频率域法。

常用的电极排列有中间梯度排列、联合剖面排列、固定点电源排列、对称四极测深排列等。

也可以用使矿体直接或间接充电的办法来圈定矿体的延展范围和增大勘探深度。

激发极化法在多金属矿产勘查中的应用

激发极化法在多金属矿产勘查中的应用

激发极化法在多金属矿产勘查中的应用激发极化法是一个勘探多金属矿产以及地球小矿产资源的物探技术手段,该方法一直延续了几十年,为我国寻找多金属矿化体中做出了贡献。

在这个找寻过程中该方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主要通过对不同的地质条件,矿石结构,设置好测量设备,分析岩石物理特点以及电场变化法,从而达到找到埋藏在地下矿体的目的。

本文介绍了矿区开展激发极化法电测深剖面工作,找激发极化异常,推断深部矿体深度分析的评价,为钻探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使钻孔获取良好的勘探结果。

标签:激发极化法极化电阻率异常1应用的原理激发极化法是基于不同的岩石和矿石激电效应的差异,向地下供入脉冲直流电流激发和观察△U2的变化的地球物探方法,其应用达到矿化体物质基础的效果。

当恒定电流进入地下,在电极之间测量的电势差随时间而增加,经过一定的电位差在一定的时间将会增加,而不是在饱和度值时,电极之间的差的功率的测量点被瞬间下降,然后缓慢随时间减小和衰减趋近于零。

在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中,会出现附加电场随时间变化而缓慢变化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激发极化效应。

它包含在水溶液中,外电流激发岩石(矿石)产生电化学极化的结果。

非矿化岩石的敏感性小,但矿化岩石高度极化,尤其是石墨,黄铁矿和磁铁矿也有着较高的高极化。

由于这个原因,使用岩(矿)石激发极化效应的差异来寻找矿化体,而我们要判别极化异常,然后为矿区和非矿区做出定性的解释,从而实现找矿的目的。

2工作技术与设备横截面的布局和选择直接关系到这个激发极化电测深剖面测量结果,推测矿化体在初始布局和两组断层布置垂直120°,横截面长度135m,,每个20毫米奠定了探测点(其中有因15米的地形特征点)。

被放置在配置文件8个探测点,AB 最大680米(其中第1点440米),激发极化电测仪表安装与设置是重庆、四川的DZD -6A直流法激电仪。

3矿山地质、地球化学概述3.1矿山地质老矿区的矿山地质工作程度比较浅,我们可以清楚看出在横截面的区域落岩层少,并没有深入较多的综合地质工作。

应用激发极化法寻找金属矿

应用激发极化法寻找金属矿

一、激发极化法的特点1.激发极化法,简称激电法:以不同岩、矿石激电效应差异为物质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大地激电效应,来探查地下地质情况的一种电法。

2.激发极化法探矿的特点。

第一,利用激发极化法可以发现和研究浸染状或者块状矿体,当矿体顶部或周围有矿化或其它导电矿物矿化的浸染存在时,可以发现规模比较小或者埋藏比较深的矿体;第二,激发极化法不仅可以用于普查硫化矿床,某些氧化物矿床,地下水和检查其它物化探异常,而且当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元素矿产与黄铁黄铜矿化或其它矿化共存时,能够间接发现和圈定有用矿体或矿化带;第三,观测结果受地形和其它因素影响较小,比如浮土加厚、找金属矿时含水断裂带的存在等;第四,激发极化法主要缺点是不够工业品味的非矿矿化(主要是石墨化和黄铁矿)也能产生相当明显的激电异常,造成找矿的严重干扰。

3.常用装置类型。

激发极化法的装置类型选择根据地质环境需求不同,地质任务,仪器,设备情况和工区地电条件,合理选用装置类型。

(1)中间梯度装置。

中间梯度装置异常形态简单,易于解释,通常用于普查。

主要优点是,敷设一次供电导线和供电电极A 、B ,能在相当大的面积上进行测量,因而该装置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

另外,它在A 、B 间的中间地段测量,接近水平均匀极化条件,因此对各种形状、产状和相对导电性的极化体均可得到非常大的异常,而且异常形态较简单,易于解释。

中梯装置的缺点是供电电极距较大(n ·10-2~n ·103m),要求相对较大的供电电流强度,因此装备比较笨重;电磁耦合干扰比较强,但用延时可有效地降低这种干扰,所以中梯装置应用最广。

(2)联合剖面装置。

联合剖面装置相对于其他装置,它的勘探深度较大,在一个测点可获得两种参数的四个值。

由于该装置生产效率较低通常用于详查和勘探阶段,较适用于研究相对围岩为低电阻率、陡产状的地质体。

联合剖面装置能得到2条ηs 曲线,能够准确的确定极化体位置。

第三章激发极化法

第三章激发极化法

利用小四极对黄铁矿化标本试验,结果表明其极化 规律: 1°、体极化的充、放电速度比面极化 的快,主要由 于极化体积小,阴、阳极间短路效应明显,易于达到新 平衡和恢复平衡。 2°、在供电强度I较大范围内(j。≥ 100μA /cm2 ),在一定的误差范围(≤10%)内: △ U2 ∝ I, 并与供电方向无关。 这些十分接近实际野外工作条件 。 引入激发激化法的测量参数极化率 : η(T,t)=△U2(T,t)/△U(T)×100%
λ=k /ρ水= - △Φ/En
可得: △Φ=—λ En 2. 体极化特征 这类物体是由体内的元极化体组成,激发效应发 生在体内。如,侵染状金属矿和矿化、石墨化岩石, 第四纪含水砂岩等,实质是多个面极化微元的总体 激电效应。 △U(T)= △U1+ △U2(T)。 △ Φ ∝ En = j n ρ 水
由此可见,利用实测的复电阻率的ρ(iw),反 算出柯尔-柯尔模型参数,由 值便可区分激电 异常的属性;同时,由c 值区分激电异常(0.1 ~ 0.6)和电磁耦合效应(0.95 ~ 1.0)异常。
(四)频率域激电效应参数 1. 复电阻率频谱
2.频散率(百分频率效应,记为PFE)
在极限条件下,有
即:极限频散率与极限极化率相等,对非极限条件 下二者不相等,但保持正比关系 。 从而,形成“变频激电法”。 3. 相位 从而 结论:观测P与观测Φ 是等价的
(b)物理模拟方法
仍利用等效电阻率原理,通过导电纸或电阻网络方式, 实现体极化场的物理模拟. ① 按地下地质体的真电阻率(ρi)构筑物理模型, 测量出一次场电位;
② 利用 极限等效电阻率构筑同样形体几何 大小的“等效”模型,测量出“等效”激电总场电 位; (C)体极化场模拟准则 与电阻率法相同:尺寸成线性比例,电参数相同。

激发极化法工作原理方法及应用效果探讨_蔡运胜

激发极化法工作原理方法及应用效果探讨_蔡运胜

1
1. 1
直流激电法
基本原理和方法
在稳定电流( 或直流脉冲 ) 的激发下, 电流场中
研究电场随时间变 岩石和矿石产生激发极化效应, 化( 充电和放电过程 ) 的特性, 称为直流激发 极 化 法, 又称时间域激电法。 大多数直流激电仪同时观测视电阻率和视极化 率( 视充电率) 两个参数。 直流激电法野外工作装置有中间梯度、 对称四 极、 三极或联剖、 偶极—偶极、 二极等, 是根据工作要 求进行电极间的不同排列形式。又根据观测目的不
[收稿日期] 2011 - 06 - 27 [第一作者简介]蔡运胜, 1965 年生, 男, 学士, 教授级高工, 现主要从事地球物理勘查、 方法技术研究和管理等工作。
212
第3 卷
第2 期
蔡运胜等: 激发极化法工作原理方法及应用效果探讨
息剥离开来, 二是计算出异常源的真实深度, 可与实 际地质剖面图件、 验证工程直接对应。 因此反演处 理后的电阻率和极化率( 充电率) 断面图像的异常形 “视” 态与原始视电阻率和视极化率( 视充电率) 的 参 数拟断面图的异常形态会有较大差别, 但仔细观察可 高品质的反演图像上依然存在着原始结果的 以发现, “痕迹” “影子” , 或 因为它们以同一份实测数据作为 原始资抖, 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2
2. 1
交流激电法
基本原理和方法
交流激发极化法是在交变电流的激发下 ( 也称 “频率域” ), 观测电场随频率的变化 ( 频率特性 ) 而 表现出来的激发极化效应。 通常, 保持交变电流的 珓 幅值 I 不变, 当逐渐改变电流的频率 f 时, 测量电极 珟 MN 间 的 电 位 差 Δ U 随 之 而 改 变, 在超低频段上 ( n × 10 - 2 ~ n × 10 2 Hz ) 电场随频率变化的现象, 与 介质的介电极化和电磁耦合无关, 只是岩 ( 矿 ) 石的 激电极化结果。 U和珓 I 值并用装 在交流电场的作用下, 测得 Δ珟 置系数 K 进行归一化, 得出交流电法的视电阻率计 算公式( 与直流电法形式相同) : U MN ( ω) Δ珟 珓 ( 1) ρ s ( ω) = K 珓 I( ω) 珓 由于激发极化的影响, ρ s 通常是 f ( ω = 2 πf ) 的 珓 U 相对 珓 I有 即复数 ( 复电阻率 CR ) , ρ Δ珟 复变函数, s、 了相位移 , 这便是交流激电效应的原理、 作用以及 “频率特性” , 交流激电法电阻率、 激电效应“混在了 。 一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 1
交流激电法
基本原理和方法
交流激发极化法是在交变电流的激发下 ( 也称 “频率域” ), 观测电场随频率的变化 ( 频率特性 ) 而 表现出来的激发极化效应。 通常, 保持交变电流的 珓 幅值 I 不变, 当逐渐改变电流的频率 f 时, 测量电极 珟 MN 间 的 电 位 差 Δ U 随 之 而 改 变, 在超低频段上 ( n × 10 - 2 ~ n × 10 2 Hz ) 电场随频率变化的现象, 与 介质的介电极化和电磁耦合无关, 只是岩 ( 矿 ) 石的 激电极化结果。 U和珓 I 值并用装 在交流电场的作用下, 测得 Δ珟 置系数 K 进行归一化, 得出交流电法的视电阻率计 算公式( 与直流电法形式相同) : U MN ( ω) Δ珟 珓 ( 1) ρ s ( ω) = K 珓 I( ω) 珓 由于激发极化的影响, ρ s 通常是 f ( ω = 2 πf ) 的 珓 U 相对 珓 I有 即复数 ( 复电阻率 CR ) , ρ Δ珟 复变函数, s、 了相位移 , 这便是交流激电效应的原理、 作用以及 “频率特性” , 交流激电法电阻率、 激电效应“混在了 。 一起”
图1
激电测深原始观测、 反演处理充电率、 电阻率等值线断面对比图
率 ρ 等值线
a—激电测深视充电率 M s 等值线; b—激电测深反演充电率 M 等值线; c—电阻率测深视电阻率 ρ s 等值线; d—电阻率测深反演电阻
213




2012 年
“层析法” 对测深资料进行了 反演处理, 在反演断 面图上充电率异常明显、 突出, 整体呈现中间高、 两侧 “马蹄状” , 低的半圆形 局部高值异常密集, 形态各异, 显示了该区火山角砾岩发育、 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物集 中的电性特征, 而且形态复杂多变, 极化体主要分布在 5 ~ 23 号测点下方的 50 ~ 350 m 深度范围内。电阻率 断面图上主要为低阻异常, 场值 50 ~ 100 Ω·m, 分析 认为与该区富含地下水有关, 深部仍有中高阻基岩的 17 反映。根据物探测深异常解释结果, 设计在剖面 13、 号点上布设钻孔进行验证, 验证过程中由于地下地质 钻进过程极其缓慢, 多根钻杆被毁坏。 情况异常复杂, 对照岩芯编录情况和元素化验分析结果, 证实与物探 测深异常反演解释结果完全一致。 1. 3. 2 内蒙古科右前旗某铅锌多金属矿区 工作区地形起伏, 地表部分区段被第四系浮土 出露地层主要有二叠系中下统大石寨组 、 寿山 覆盖, 沟组, 岩性为安山岩、 凝灰岩、 英安岩、 凝灰质砂岩和 、 , 砂岩 粉砂岩等 部分地段被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侵 入, 在大石寨组地层和二长花岗岩体接触带部位 , 矿 化和围岩蚀变发育, 主要有褐铁矿化、 黄铁矿化、 方 铅矿化和闪锌矿化等。激电中梯扫面结果在接触带
与地表圈定的矿化 部位发现了明显的高极化异常, 体分布范围完全一致。为了探寻矿化体深部的延伸 和产状, 为钻孔验证提供依据, 在穿过中梯异常部位 。 布设了激电测深剖面 使用法国 VIP - 10000 型直 流激电仪, 供电周期 T = 16 s, 最大供电极距 AB /2 = 2 000 m。在测深拟等值线断面图上 ( 图 2 ) , 视充电 率 M s 随着深度增大, 场值逐渐升高, 等值线呈缓倾 斜状, 局部有扭动变化, 当 AB /2 = 1 000 ~ 2 000 m 时, 在 114 ~ 120 号测点下方出现较高的充电率异 M s = 12. 5 ~ 16. 5 ms; 视电阻率拟断面上出现高 常, 中间梯级带倾斜角度较陡, 低分界的两种电性特征, 深部与高极化异常位置对应的是相对高阻区 。 “层析法” 反演断面图与原始观测拟断面图有 较大的不同, 首先是在地表浅部和 100 ~ 200 m 深度 上有明显的局部高极化异常出现, 而深部原始观测 “消失” 了; 电阻率断面上整体电性分 的高极化异常 布特征依然存在, 只是浅部的局部异常变复杂了, 分 , 辨率提高了 有效显示出接触带内电性不均匀体的 分布特征。这里需要说明, 为什么反演后高极化异 常出现在上部, 而原来的深部异常消失了, 是因为激 , “体积效应” 发 极化法测量装置始终在地表 使浅部
1. 3
1. 3. 1
野外测量及反演结果实例
内蒙古呼盟陈旗某金银多金属矿区 工作区属于草原牧场, 地形条件为缓起伏丘陵
地貌, 地表基本都是第四系松散沉积物覆盖 , 局部低 凹处浮土层较厚且潮湿, 在地势较高的丘陵顶上有 零星风化破碎岩石分布, 前人地质调查采样有 Au、 Ag、 Pb、 Cu 等异常, Ag 等 竖井和探槽工程揭露 Au、 多金属矿 ( 化 ) 体赋存在北东走向的断裂带中。 区 域地质资料表明, 该区地层主要由晚侏罗世和白垩 纪火山岩组成, 包括英安岩、 少量安山岩和凝灰岩, 不整合覆盖于石炭纪火山岩、 变质沉积岩和早侏罗 世花岗质岩类的基底上。
+ 中图分类号: P631. 3 24
文章编号: 1674 - 7801 ( 2012 ) 02 - 0212 - 07
0
引言
激发极化法是一种传统、 有效、 成熟的地球物理
同分为剖面法和测深法, 剖面法追索和圈定异常地 质体的平面分布范围; 测深法则探测和评价异常体 如形态、 产状、 延伸等。 纵深分布特征,
(
(
1 1 + ( iωτ)
c
))
( 3)
式中: ρ s( iω) 为介质与频率有关的复电阻率, ρ s0 为 频率等于零时即与频率无关的直流电阻率 , 表征导 电性的好与坏。 m 为介质的充电率, 对应于时间域 的极化率, 反映极化效应强与弱, 是频谱变化幅度的 强度参数。c 是介质的频率响应系数 ( 无量纲 ) , 是 该参量可以区分 表征激电谱变化陡缓的形状参数, c值 极化体的结构, 对于极化颗粒较均匀的极化体, c 值较小。 τ 为时间常数, 较大, 谱较陡; 反之, 是决 导电矿物的颗粒越大、 定频谱变化频段的位置参数, 相互连通性越好, τ 值就越大。 在频谱 激 电 测 量 中, 一般同时存在激电效应 ( IP) 和电磁效应 ( EM ) , IP 效应类似一个阻容电路 的充放电过程, 表现为电容性, 而 EM 效应则表现为 电感性, 当同时存在两种效应时, 测量波形大致表现 为二者的叠加, 即近似为两个 Cole - Cole 模型之和: ρ s( iω) = ρ s0 1 - m1 1 - - m2 1 -
1. 2
反演处理的必要性
实测视电阻率和视极化率数据受体积效应的影
响, 原始电测深结果是叠加异常的特征。 测量装置 始终在地面上进行, 依靠不断增大的供电极距即空 , “穿透 ” 过程中 间几何关系来加大向下探测的深度 深部大极距时的探测结果始终包含着其上部小极距 时的异常信息, 异常叠合在一起。 实测电测深的视 在 电阻率和视极化率异常用等值线拟断面图表示 , 拟断面图上人为规定的实测数据的坐标位置不尽合 理, 纵坐标与极距有关, 不确切因素更多。 所以, 实 测视电阻率和视极化率拟断面图是一个“不确切混 合” 异常图, 需要经过有效反演计算, 把异常信息分 离开来, 才能还原为异常地质体的空间真实形态 。 根据电参数性质的不同, 电阻率参量主要用来反映 地层岩性的分界面、 断层、 褶皱带等地质构造分布情 ; 况 而极化率参量异常则反映出空间极化体 ( 矿化 体) 的分布特征、 产状、 形态等。 反演处理最明显的特征, 一是原始电测深反演 计算得到断面上电阻率和极化率 ( 充电率 ) 的“真 ” 参数的分布, 将原来在垂向上叠加在一起的异常信
图2
激电测深原始观测、 反演处理充电率、 电阻率等值线断面对比图
演电阻率 ρ 等值线
a—激电测深视充电率 M s 等值线; b—激电测深反演充电率 M 等值线; c—电阻率测深视电阻率 ρ s 等值线; d—电阻率测深反
214
第3 卷
第2 期
蔡运胜等: 激发极化法工作原理方法及应用效果探讨
极化体影响往往会从上到下一直累加直到整个测深 拟断面, 因此, 必须进行反演剥离才能还原其真实面 目。后来钻孔验证结果也表明, 反演断面上的高极 化异常是由多金属硫化矿物富集结果引起的矿致异 常。
[收稿日期] 2011 - 06 - 27 [第一作者简介]蔡运胜, 1965 年生, 男, 学士, 教授级高工, 现主要从事地球物理勘查、 方法技术研究和管理等工作。
212
第3 卷
第2 期
蔡运胜等: 激发极化法工作原理方法及应用效果探讨
息剥离开来, 二是计算出异常源的真实深度, 可与实 际地质剖面图件、 验证工程直接对应。 因此反演处 理后的电阻率和极化率( 充电率) 断面图像的异常形 “视” 态与原始视电阻率和视极化率( 视充电率) 的 参 数拟断面图的异常形态会有较大差别, 但仔细观察可 高品质的反演图像上依然存在着原始结果的 以发现, “痕迹” “影子” , 或 因为它们以同一份实测数据作为 原始资抖, 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f G ) 表示在低频 f D 和高频 f G 上分别测得 参数 P ( f D , 总场电位差幅值的相对变化。 欧美国家也称其为 “百分频率效应” 。 野外双频、 三频激电仪测量时, 多选用二极或中 间梯度装置形式进行( 电磁感应耦合作用较小 ) , 由 多进行普查扫面测量, 用以快速发现和 于设备轻便, 圈定极化异常体的平面分布范围, 在评价和解剖异 常时用得相对较少。 2. 2. 2 复电阻率频谱测量 激电效应引起的复电阻率频谱满足 Cole - Cole 模型: ρ s( iω) =1
直流激电法
基本原理和方法
在稳定电流( 或直流脉冲 ) 的激发下, 电流场中
研究电场随时间变 岩石和矿石产生激发极化效应, 化( 充电和放电过程 ) 的特性, 称为直流激发 极 化 法, 又称时间域激电法。 大多数直流激电仪同时观测视电阻率和视极化 率( 视充电率) 两个参数。 直流激电法野外工作装置有中间梯度、 对称四 极、 三极或联剖、 偶极—偶极、 二极等, 是根据工作要 求进行电极间的不同排列形式。又根据观测目的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