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的政治思想

合集下载

严复及其自由主义思想

严复及其自由主义思想

严复及其自由主义思想摘要:严复是“中国自由主义之父”,其自由主义思想离不开他的中西文化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

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包括物竞天择的进化论思想、“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自由观、个人服从于群体的自由思想。

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无疑具有积极的时代,但同时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关键词:严复;自由主义;思想一、严复的个人经历及其自由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严复,字几道、又陵,1854 年l月出生于福建侯官。

14岁那年父亲去世,致使整个家庭陷入贫寒之中。

1866年,为了不交伙食费并且每月还能得到四两银来补贴家用,严复考入了洋务派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

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严复在福州船政学堂学习海军并接受了洋务派“ 自强”、“求富”的思想。

1871年,十九岁的严复在军舰上实习六年。

1877 年他又被洋务派送往英国留学。

在英国期间,严复对英国繁荣的经济、文化及完善的社会制度感触颇深。

他由关注西方的科学技术扩展到积极探究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法律和文化,据严复自己讲,他“尝入法廷,观其听狱,归邸数日,如有所失。

……谓英国与诸欧之所以富强,公理日伸,其端在此一事” [1]。

严复两年后回国,在福州船政学堂任教一年。

他应李鸿章之邀,于1880 年到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任职,直到1900 年义和团将学堂毁坏。

正是严复二十年的北洋生活和两年的赴英留学经历,使他拥有良好的中西文化背景,为他翻译和介绍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奠定了基础。

自1840 年的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应对内忧外患的局面,清政府从19 世纪60 年代起实施“洋务运动”,建立一大批新式军用和民用企业,试图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寻求中国的富强之路。

然而,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号称当时亚洲第一海军的中国北洋水师惨败于小国日本,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从此,中国陷入了帝国主义的疯狂瓜分,中华民族的存亡面临最艰难的时刻。

甲午战争的失败促使中国的有识之士们认识到,仅仅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并不能使中国富强,应该寻找在根本上能够使中国强大的真理。

严复的爱国事例

严复的爱国事例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他的爱国事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
1.翻译西方著作,传播先进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国富论》
等西方著作,向中国人介绍了进化论、自由贸易等西方思想,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2.批判封建专制,倡导民主自由:严复在他的著作中批判了封建专
制制度,倡导民主自由,呼吁中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3.参与维新变法,推动中国现代化:严复是维新变法的支持者之一,
他积极参与了维新变法运动,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贡献。

4.培养人才,推动教育现代化:严复创办了北洋水师学堂,培养了
一批现代化的海军人才,同时也推动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总之,严复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通过翻译西方著作、批判封建专制、参与维新变法、培养人才等方式,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严复:清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

严复:清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

精心整理严复:清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严复严复,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人。

少年时期,严复考入了家乡的船政学堂,接受了广泛的自然科学的教育。

1877年到1879年,严复等。

“与、斯宾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

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

”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更深一层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

”严复字又陵,又字几道,福建省候官人。

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段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年68。

着文阐述维新的必要性、重要性、迫切性,而且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以“物竟天择、适者生存”作为救亡图存的理论依据,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戊戌变法后,他致力于翻译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社会学说及自然科学着作,是一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严复信奉达尔文进化论和斯宾塞的庸俗进化化。

这是他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是他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严复在《原强》中提出,一个国家的强弱存亡决定于三个基本条件:“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慧之强,三曰德性义仁之强。

”他幻想通过资产阶级的体、智、德三方面教育增强国威。

“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

所谓鼓民力,就是全国人民要有健康的体魄,要禁绝鸦片和禁止缠足恶习;所谓开民智,主要是以西学代替科举;所谓新民德,主要是废除专制统治,实行君主立宪,倡导“尊民”。

严复民智”21岁文理通顺、有小学基础的青年入学;大学堂学习三、四年,然后升入专门学堂进行分科的专业学习。

同时,还要把学习好的聪明之士送出国留学,以造就学有专长的人才。

浅析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

浅析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

浅析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吴艳摘要:严复的的自由主义既不是完全的照搬西方的自由主义的思想,也不是类似康梁等人从本土思想文化传统中加以发挥创造出来的思想。

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是严复自由主义思想的核心,严复从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来解释和定义自由主义。

关键词:严复自由主义反思一、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内涵严复最早引进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

在西方的文化语境之中,自由主义具体说来至少有以下四方面的内涵。

第一,自由主义意味着个人主义,具体包括本体论上的个人主义(即在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上,坚持个人优先于社会而存在;社会和国家为保障个人的利益而存在),认识论上的个人主义(即在知识问题上,坚持知识是分裂的,真理掌握在每个单独存在的个体之中;真理又是相对的,个人相对而言又是无知的),伦理的个人主义(即不存在绝对的善和恶,善和恶是个人主观意向的产物)和宗教的个人主义(即个人与上帝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称信即义”,不需要教会和教士)。

第二,平等主义,即人人在法律面前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履行平等的义务,在具体操作中,包含着两对关系:政治上的平等主义与经济上的平等主义,形式上的平等主义与实质上的平等主义。

第三,崇尚民主,即自由民主制度是保证人民权利得以实现的最有效的方式;自由主义所崇尚的民主是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自由主义的民主建立在多元基础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一元同质基础之上的,自由主义的民主是一种竞争和妥协的产物。

第四,道德向善主义,即坚持社会的任何制度和政治结构都具有变得更好的内在倾向和人们有力量促使其改善。

这是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基本界定。

一般认为,严复的自由主义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建立维护个人自由的法律和政治制度;第二,提倡经济上的放任自流;第三,提倡功利主义的伦理观;第四,提倡思想和言论自由。

①二、严复自由思想的发展脉络严复说:“吾未见其民之不自由者,其国可以自由也;其民之无权者,其国之可以有权也”。

②可见,他对“民权”和“自由”的重视程度没有高下之分。

严复的政治思想

严复的政治思想

严复及其思想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严复是晚清接受西学教育最早的一批知识分子之一,有丰富的西学知识,对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较深造诣。

他学古通今,学西贯中,成为大学问家。

他报效祖国的不是他所学的轮船驾驶和航海专业技术,而是救国救民的学问。

他留心国情、国事,考察西艺西政,努力探索强国富民之道,积极提出各种见解。

其提出的思想更是带动了社会的发展。

一、变法思想光绪二十年(1894年),爆发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

使国人大受刺激。

这场抵御侵略的战争是对兴办三十多年的洋务事业的严峻考验。

原以为,对西洋人打不过是因为西洋人船坚炮利,所以赶紧“借法自强”,制造轮船、枪炮,编练了海军,训练了陆军,可是,有了这些却仍败在东洋岛人手下。

于此,国人又一次大受震撼,大受教训,大受催醒。

有识之士认真检讨洋务事业的不足和问题,更多的人开始把目光投向“变道”上,认为仅仅“变器”是不够的,还要赶紧“变法”。

时任天津水师学堂总办的严复也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1895年,他在天津《直报》上连续刊发《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原强续篇》、《救亡决论》等文章,极力呼吁变法。

他说:“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

严复认为:“自微积之理而观之,则曲之为变,固有疾徐;自力学之理而明之,则动物有由,皆资外力。

今者外力逼迫,为我权借,变率至疾,方在此时。

智者慎守力权,勿任旁守,则天下事正于此乎而大可为也。

即彼西洋之克有今日者,其变动之速,远之亦不过二百年,近之亦不过五十年已耳,则我何为而不奋发也耶!”⑥在《救亡决论》一文中,严复认为,变法首先要变的,“莫亟于废八股”。

“夫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在使天下无人才”。

他列举了八股的三大害: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

严复政治思想研究

严复政治思想研究

严复政治思想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严复的政治思想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其生平背景、学术历程及主要政治观点的分析,揭示严复政治思想的内涵、特点及其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严复,作为近代中国著名的思想家、翻译家和政治家,其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深受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政治思想以及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严复的政治思想进行剖析,包括其对国家政治体制、民主制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看法和主张,以期全面展现严复政治思想的深度和广度。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将采用文献分析法、历史考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严复原著的深入解读和相关历史文献的梳理,力求还原严复政治思想的原貌。

本文还将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严复政治思想的形成背景和演变过程,以揭示其政治思想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最终,本文将对严复政治思想的历史意义和对后世的启示进行探讨,以期对当今中国的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二、严复政治思想的形成背景严复政治思想的形成,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正值内忧外患之际,社会动荡不安,民族危机深重。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列强的侵略压迫,使得有识之士开始寻求救国之道。

严复便是其中之一。

严复早年曾留学英国,深受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他目睹了西方国家的强大和繁荣,对比之下深感祖国的落后与衰败。

这种强烈的反差促使他开始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和政治制度,并试图将西方的先进理念引入中国。

严复也深受甲午战争失败的影响。

这场战争的失败对严复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他深感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因此,他开始深入研究西方政治思想,试图寻找适合中国的救国之路。

在这样的背景下,严复的政治思想逐渐形成。

他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强调国家的独立和自强,提倡民主和科学。

他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试图在融合东西方文化的基础上,构建新的政治理论体系。

严复政治思想略评

严复政治思想略评

作者: 虞文华;喻子显
出版物刊名: 江西社会科学
页码: 56-59页
主题词: 严复;《原强》;政治思想;西学;祖宗;天演论;人民素质;自然进化;斯宾塞;变法自强
摘要: <正> 甲午之战的惨败,中国被列强主宰瓜分的危机,促使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发奋而起。

就在康有为等人积极地用古代儒学的包袱襄着变法主张进献给皇上的同时,严复却着力于介绍西学,企图把西学的精神输入中国,振兴古邦。

他认为,中国要变法自强.其出路就在于民之素质的提高,而提高就要用西学去充实人们的头脑。

为此,严复于1896年—1908年间,先后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等一系列的西方学术名著,向中国人系统地介绍了西学,对西方近代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试析严复晚年政治思想的转变及其原因

试析严复晚年政治思想的转变及其原因

Analyzing the Change and Reasons of Political Thought of Yanfu in His Later Years 作者: 何飞
作者机构: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兴义562400
出版物刊名: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35-37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2期
主题词: 严复 政治思想 转变 原因
摘要: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和维新思想家,最早引进了西方先进的自由平等思想,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力图通过其努力,唤醒国人,拯救中国。

但是,晚年的严复却从力主学习西方向提倡“复古”急剧转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戊戌变法的流产;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三是社会因素;四是严复自身的原因。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

简答题:一.严复的自由思想:答:严复政治思想的最大特点是注重和强调自由。

他把保护个人自由,看成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最高原则。

他认为,西方的民主是自由的表现形式,自由才是内在的根本。

他强调的个人自由,主要包括以下思想:1.言论自由,人人得其意,申其言2.人人平等,君不甚尊,民不甚贱3.人身不受侵犯的权利4.财产不受侵犯的权利5.尚贤,隆民,以公知天下。

二.康有为变法中提出的政治纲领:答:政治纲领要点是开发政权,用君主立宪制代替君主专制,以日本为榜样,通过温和的改良变法,自上而下的进行资产阶级民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1.在方式上,康有为主张采取自上而下的改革。

2.在政治上,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实行资本主义立宪制,开民权,设议院,实现三权分立。

3.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4.在文化上,发展新式教育,培养人才,倡导资本主义竞争文化。

三.顾炎武为限制君主权力提出哪些主张?答:在反对君主个人独裁专断的基础上,为了限制君主权力,顾炎武提出了分权众治的主张。

分权的基本内容是指“辟官,莅政,理财,治军”四权,辟官就是选拔,任免官员的事权,莅政就是临政治民的权力。

主张将这些权利分割给地方郡县,提高郡县官吏的自主权。

分权的基本构思是从中央到地方层层分权,由郡县分割中央政府的权力,由宗族分割郡县的权力。

具体做法如下:1.尊令长之职,即把前面所说的四权授予郡县长官2.设世官之奖,即变相恢复世官世禄制度3.复宗族之制,恢复古代的宗族制度,把宗族权力与政权结合在一起4.谨乡里之治,效法周秦时的乡里制度,一可分县令之权,二可治民。

四.梁启超的民权思想:答:梁启超的民权思想内容大体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认为变专制制度为议院制,是变法的本原。

2.宣传民权代替君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3.提出地方自立的主张五.孟子的仁政学说:答:六.荀子的“性恶论”七.黄宗羲关于君权限制的制度设计八.韩非子“法治”思想论述题:1.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评述2.试述孔子的仁礼学说填空题:1.2.顾炎武代表作《日知录》,宗旨是“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他整个政治思想的出发点是明道救世的求学精神。

严复晚年思想变与不变的历史学分析——以其政治、文化观变迁为中心

严复晚年思想变与不变的历史学分析——以其政治、文化观变迁为中心
念。[
和学术思想 , 产生 了巨大的思想启蒙作用。陈宝琛 曾这样评价 严 复 :君 于学 无 所 不 窥 , 中外 治 术 学 理 , 不 究 其 原 委 , 其 “ 举 靡 择
失得 , 明而 会通 之 , 十年 来 治西 学 者 , 其 比也 ” 。正 是这 证 六 无 …
从政治倾向与主张者 , 晚年严复呈现 日益保守的历史性
需 要 。 也正 是 从 严 复 晚 年 的政 治 倾 向 激进 尽 失 , 守 凸 显 这 个 保
作为分析其思想变化的重要切入点的。


变 : 年严 复 渐 趋 “ 晚 回归传 统”
应 当说 , 关于严 复思想 的变化问题 , 在学 术界一直存在着 很大的争议 。总体看来 , 严复先后经历 了“ 执西用 中” “ 、体用并 学” 执中用西 ” 和“ 三个 阶段。 尤其是 , 晚年严复的思想相对于其 早年激烈地批判 旧学 、 宣传西学 、 为维新 变法 张 目而言 , 日趋保
再 加 上 欧 战 爆 发 、 方 资 本 主 义 文 明 的弊 病 暴 露 无 疑 , 得 严 西 使
位开 中国近代 中西文化比较之滥觞 的严 复, 当我们追 寻其思想
演变 的 轨迹 时 , 常 感 到 其一 生凡 “ 常 三变 ” 特 别 是其 晚年 的思 。
想渐趋“ 回归传统 ”给世人留下“ , 巨变” 的印象。这也使得严复 成为 中国近代史上褒贬不一 、 耐人寻味的历史人 l r n i oyV s n T e r) ut eA dH s r io ( h o u t i y Sp 20 e. 09
严复晚年思想变 与不变的历史学分析
以其政治 、 文化观变迁为 中心

[ 摘

“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析严复的民主价值观

“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析严复的民主价值观

十九世纪 中叶 以来 , 传统 中国受 到 了西方列 强 坚 船利炮 的威逼 , 发生 了 “ 数千 年未 有 之变局 ” “ , 中西 板 块” 首先 遭遇 的是物 质层 面上 的 比拼 。经 历 了鸦 片战
争、 中法战争 、 甲午战争的创伤 , 国人惊愕地发现 , 中 国所面临的不是一般 的危机 ,而是亡国灭种的险境 , 因为 , 时所 面临 的已 不再 是昔 日的那些 粗蛮 古朴 的 这 马背上的文明 , 而是一个从器物 ( 船炮 ) 到典章 ( 社会 制度 ) 到文化都 大 大相 异 的东西 。处 于严 重 民族 与社 会危机的情况下, 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专制政权 的合 法性 受 到质 疑 , 时 , 统 文化 资 源 因其 不 足 以解 释 同 传 和应付 危机而 促使 知识 分子 向西 方 寻求新 的范式 , 而 近 代 中 国 著 名 的 翻 译 家 和启 蒙 思 想 家 严 复 (84 15— 12 ) 是“ 一代 知 识 分 子 中最 具 有 范 式 寻求 意 义 91则 这
被迫走上 了向西方寻求新 型范式之路 。 自由” 民主” “ 与“ 是西方政治思想 中的两个最基本 范式。在西方思想史 中, 存在着 自由主义和 民主主义两种传统 , 中国近代 西学东渐的重要代表严复的民主思想基本迫寻的是英美 自由主义传统路向, 他在认同人 民主权价值 的
同 时又对 民 主 的“ 民利 ” 值 进 行 了阐释 , 为 民主 的根 本 价值 在 于 对 自由权 利 的保 障 , 价 认 因而 提 出“ 自由 为体 , 以 以民 主为 用 ” 的主 张。


统治 ” 因此 “ , 民主 ” 的首 要涵 义是 指人 民的统治 。 现代 意义上 的 民主作 为一 种制 度安 排 , 主要 含义 是指所 有 的公 民都有平 等地 参 与政治 生活 的权 利 。 由于这 种政 治参与权同样也是 自由主义所主张的基本政治权利, 在 思想 上 与之 有着 明显 的 亲 和力 , 以 , 反 对专 制 所 在 主义的斗争 中,自由主义与民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但在理论上 ,对民主的理解存在着不同的理论渊源, 体现为两个不 同的传统 : 以洛克 、 盂德斯鸠为代表的 英美 自由主义 民主 和 以卢 梭 为代 表 的 欧 陆 民主 主义 民主 。 两者 的关注 点是 不 同的 : 者强 调 自由 , 前 后者强 调平 等 ; 者 以个 人 的 自由 和权 利 为 中心 , 注 的是 前 关 权力 的运用 方式 和对 权 力加 以 限制 , 哪怕 这种权 力来 自于人 民 ;后者 关 注 的则 是 国家 权力 的来 源 和归属 , 强调 人 民主权 的至高 无上性 。 自由与民主关 系 问题 在 上, 自由主义者认 为 , 自由高 于 民主 , 民主 不过 是 自由 的一个手段 , 自由却不是通 向更高一级政治 目标的 而 手段 , 它本 身就是 最 根本 的 目的 。 的来 看 , 总 自由的 民 主认 同人 民主权 的 原则 , 即权 力 来 自于人 民 , 另一 但 方 面强调权 力应 受 到 限制 , 即人 民及 其代 表在 立法 和 决策 的方式 和范 围上 都 应受 到 限制 。 比如 , 立之法 所 必须 经过正 当的立 法程序 , 立 之法 的 内容不 得超越 所 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范围, 不得通过立法来剥夺人的 基本 自由与权利 , 也就是说 , 由民主选举产生的政 在 府统治之下 , 个人的权利与 自由是至高无上 的, 个人 的 自由权受 到宪 法 和法 律 的明确 保 障 , 法 同时也对 宪 政府 的权力 加 以严 格 的限制 , 由此个 人得 以免 遭 民间 或 官 方 的侵 害和 剥夺 。 自由的 民主思 想 在美 国学 者 乔・ 萨托利 那里得 到 了深刻 的 阐述 。 指 出 , 主应具 他 民 有两 重含义 , 投入 的 民 主和产 出的 民主 。 他说 , 民主从 字 面含义上 讲是 “ 数统 治 ”但 我们 的 民主制 度 已经 多 , 大 大脱 离 了 民权 ( 入 的 民 主 )变 成 了 民利 ( 出 的 投 , 产

严复的“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思想及其对现今的启示

严复的“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思想及其对现今的启示

严复的“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思想及其对现今的启示【摘要】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和国富民强的道路中,严复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和新民德”的著名的救国方案,形成了独特的“三民”思想,他认为国民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和德性高低从根本上决定了自由、平等和民主等实现可能性和一国民族最终的走向。

这学说的提出不久,在当时就引发了社会上改造国民劣根性的思潮。

在现代化建设今天,严复的“三民”思想仍具有熠熠的闪光点。

环境改变和条件允许,使得我们有必要和有条件去深思和发掘其中的价值。

【关键词】民力;民智;民德;救亡;启蒙abstract: on the road of modern chinese national salvation and revitalization, yan fu proposed a famous theory of saving nation ---increasing people’s strength ,developing people’s intellect and upgrading people’s ethics, which formed a unique “san min”thought. he believed that the possibility of liberty, equality and democracy and the nation’s final trend are determined by the people’s physical fitness quality, their level of scientific culture and the moral being of citizens. a campaign to remold national bad habits in then society was triggered after a short time when the theory was put forward. virtually, yan fu’s “san min”thought stil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hinese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conditions make it necessary for us to ponder and explore internal value in “san min” thought.keywords: people’s strength; people’s intellect; people’s ethics; salvation; enlightenment前言自鸦片战争后,国门洞开,时局多变,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体制无法像以往那样应对外来的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入侵。

严复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

严复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

严复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严复,清末民初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他的思想与实践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严复精神,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至今仍对我们这个时代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严复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严复精神的内涵1.爱国主义精神:严复关心国家民族命运,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积极投身于救亡图存的伟大事业。

2.科学精神:严复提倡实证主义,强调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反对封建迷信和教条主义。

3.民主精神:严复主张民主政治,提倡平等、自由、人权,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

4.教育精神:严复关注教育改革,提倡实用主义教育,强调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严复精神的时代价值1.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在新时代,严复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有助于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的优秀人才。

2.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严复的科学精神为我们提供了方法论启示,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3.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支撑:严复的民主精神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对于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教育改革的借鉴和启示:严复的教育精神为我们提供了教育改革的借鉴和启示,有助于我们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

三、严复精神的实践意义1.提高全民族素质:学习和弘扬严复精神,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促进社会和谐:严复精神强调民主、平等、自由,有助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3.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严复精神为我国教育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有助于我们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4.增强国家软实力:严复精神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传承和弘扬严复精神,有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地位。

总之,严复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

严复(中国现代思想史)

严复(中国现代思想史)

1895年先后发表《论民变之亟》、《救亡决论》、 《原强》及《辟韩》四篇重要论文,向封建专制 主义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这其中《原强》全面地 提出了他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辟韩》则对封 建主义专制政治提出了最尖锐、最严厉的抨击。 • 这些振聋发聩的声音,大大激发了人们反对帝国 主义侵略、反对封建专制、维护民族利益的热情; 开启了一代人的思维,从而起到了重要的资产阶 级思想启蒙的作用。
• 三、宣扬“任人为治”、“与天争胜” 的思想。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依靠人 的主观努力,“任人为治”,“以人 持天”,生死存亡,其权在我,目的 在于激励弱者与强者竞争,使人们相 信事在人为,只要中华民族振作起来, 奋发图强,中国不但可以摆脱亡国灭 种的厄运,还可以逐渐走向独立富强。
• 《天演论》的思想精华,就在于“物竞天 择、适者生存”,“合群保种、与天争 胜。”十六个字。 • 严复再三强调“物各竞存,最宜者立,动 植如是,政教也如是也”,这个观点,跟 达尔文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进化论有天壤 之别,跟斯宾塞放任人类个体自பைடு நூலகம்自灭 “任天为治”的观点也不相同。
• 政治方面,他参加了为袁世凯复辟做鼓吹 工作的“筹安会”,反对共和,主张恢复 帝制,甚至对戊戌变法,也以“轻易猖狂” 为由加以否定。 • 在文化方面,他主张尊孔读经,喜读老庄, 反对五四运动,走向了历史潮流的对立面。
主要历史功绩
• 第一,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历史关 头,严复以其反对封建专制、提倡西方资 产阶级政治制度的著述与译著,一方面宣 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提醒人 们意识到危机已经迫在眉睫;一方面又以 极大的爱国热情,告诉人们只要奋发图强, 变法维新,就一定会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1905年孙中山由美洲到达英国,特意拜访 严复,二人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 • 回到上海,协助马相伯创办复旦公学。 • 1906年任复旦公学校长,为校第二任校长。 • 后去安庆任安徽师范学堂监督。 • 1907年恩铭被刺,离开安徽师范学堂。 • 1908年在北京任学部审定名词馆总纂。

严复

严复

严复:一个被长期“误读”的思想家作者:萧功秦导语:据日前的人民日报新媒体报道,正在福州考察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专程来到严复故居进行考察。

李克强赞誉严复:严复学贯中西,是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严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是举世公认的,但在长期以来,他又是一个受到误解的思想人物。

本文清晰地梳理了严复的政治思想。

严复(文/萧功秦)近代以来,在如何吸收西方文化以推动中国现代化的问题上,存在着激进主义与渐进主义两种政治选择与思潮倾向之间的对峙。

激进主义者认为,传统文化与价值,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障碍。

他们主张彻底扫除旧传统,并迅速地、大幅度乃至全方位地输入西方政教与价值,以促进中国现代化的实现。

而渐进主义者则认为,传统文化乃是实现一个民族现代化所不可缺少的媒介与杠杆。

在他们看来,只有逐步地导入西方先进的制度文明,并使之与传统的基质相融合,才可能促成这一现代化过程的实现。

就这种主张相对于激进主义的反传统性而言,它是保守的;就其所具有的现代化导向性而言,这种思想趋向又完全不同于近代的儒家那种把“三纲五常”视为“天经地义”的“原教旨主义”的守旧派。

因为如此,我们可以把这种从现代化的意义上来重新肯定民族传统的价值的政治态度与思想,称之为现代化过程中的“新保守主义”(Neo—conservatism)。

近代新保守主义变革思想是作为对激进主义的批评思潮而出现的。

自本世纪初以来,激进主义与新保守主义之间的分歧与冲突就始终存在。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激进主义思潮在近现代知识分子中总是占主流地位,而新保守主义的思想代表人物严复,则被指斥为不适时势的“守旧派”。

他在中国现代化问题上提出的一系列富有启示的思想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开掘与重视。

本文试图对以严复为代表的新保守主义现代化的基本思想进行简要的分析。

严复:一个被长期“误读”的思想家严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是举世公认的,但在长期以来,他又是一个受到误解的思想人物。

他在甲午战争以后连续发表的那些气势恢宏的时论文章,使人们自然而然地把早年的严复归入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激进的变革派思想家。

八年级上册历史严复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严复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严复知识点历史学家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教育家。

了解严复对于理解中国近代史和文化传统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对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有关严复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严复的生平严复(1854年-1921年),字复之,号复庵。

江苏无锡人。

他曾经担任过秀水书院、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京师大学堂等多所学校的教职。

他不仅对中西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也致力于教育改革和爱国活动。

他的著作包括《春闺梦》、《醒世恒言》等。

二、严复的思想1. 中西文化的交融严复是一位具有开明思想的文化传承者,他认为中西文化要相互交流和融合。

在他看来,中西文化的交流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

他提出“民智上升”、“舶来品”的概念,强调学习西方文化的重要性。

他的思想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 教育改革严复努力推动教育改革,他提倡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他主张“实事求是,大胆创新”的教育理念,并建立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教育实践模式。

三、严复的爱国心严复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满信心,并为此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他曾经参与“戊戌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坚持维护民族尊严和社会公正。

他在教育领域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四、严复的影响严复的影响深远,他在文化、教育、政治等领域都有着极为重要的贡献。

他的著作广泛流传,并对后来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育理念也为中国的教育事业铺平了道路。

他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之,严复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他对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教育改革、爱国情怀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贡献和影响。

了解他的思想和成就,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传统和近代历史。

严复思想主张总结

严复思想主张总结

严复思想主张总结严复(1906-1995),字风华,号灵峰,山东平度人,是中国近现代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化名人。

他被誉为“史界泰斗,文化名宿”。

严复提出的主张主要有以下几点:重视传统文化,强调文化传承与创新;重视独立的思考能力,主张实事求是;反对盲从和模仿,强调自主独立的道德选择;关注国家命运,呼吁国家独立、自强;重视自由平等的价值观,主张民主法治;反对崇洋媚外,强调自强不息;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主张教育普及。

首先,严复强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他认为,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根基,应该传承和发扬。

他反对唯物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思潮,强调文化的内涵和意义,主张在传承中创新,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提供思想和智力支持。

其次,严复主张实事求是和独立思考。

他反对墨守成规和盲从模仿,主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和判断。

他认为人民应当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以求真实和进步。

第三,严复关注国家的命运,呼吁国家独立、自强。

他深刻认识到国家的独立和强盛对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至关重要。

他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侵略,呼吁国人团结起来,为国家的独立与强大而努力。

第四,严复重视自由平等的价值观,主张民主法治。

他认为自由平等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主张建立一个公正、平等和法治的社会制度。

他反对封建主义的霸权和特权,主张人民的参与和平等的权利。

第五,严复坚决反对崇洋媚外,强调自强不息。

他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庞大而深沉,拥有丰厚的思想资源,应该充分发掘和挖掘。

他批评那些盲目追求西方文化的人,强调中国应该坚守自己的文化根基,实现自己的民族复兴。

最后,严复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主张教育普及。

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础,主张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他号召全社会重视教育,普及教育,让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总体而言,严复是一位倡导传统文化与创新的思想家,他的主张体现了对民族的关怀和对国家发展的呼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复及其思想严复( 1854.1.8 —1921.10.27 )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严复是晚清接受西学教育最早的一批知识分子之一,有丰富的西学知识,对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较深造诣。

他学古通今,学西贯中,成为大学问家。

他报效祖国的不是他所学的轮船驾驶和航海专业技术,而是救国救民的学问。

他留心国情、国事,考察西艺西政,努力探索强国富民之道,积极提出各种见解。

其提出的思想更是带动了社会的发展。

一、变法思想光绪二十年(1894 年) ,爆发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

使国人大受刺激。

这场抵御侵略的战争是对兴办三十多年的洋务事业的严峻考验。

原以为,对西洋人打不过是因为西洋人船坚炮利,所以赶紧“借法自强”,制造轮船、枪炮,编练了海军,训练了陆军,可是,有了这些却仍败在东洋岛人手下。

于此,国人又一次大受震撼,大受教训,大受催醒。

有识之士认真检讨洋务事业的不足和问题,更多的人开始把目光投向“变道”上,认为仅仅“变器”是不够的,还要赶紧“变法”。

时任天津水师学堂总办的严复也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1895 年,他在天津《直报》上连续刊发《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原强续篇》、《救亡决论》等文章,极力呼吁变法。

他说:“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

严复认为:“自微积之理而观之,则曲之为变,固有疾徐;自力学之理而明之,则动物有由,皆资外力。

今者外力逼迫,为我权借,变率至疾,方在此时。

智者慎守力权,勿任旁守,则天下事正于此乎而大可为也。

即彼西洋之克有今日者,其变动之速,远之亦不过二百年,近之亦不过五十年已耳,则我何为而不奋发也耶! ”⑥在《救亡决论》一文中,严复认为,变法首先要变的,“莫亟于废八股”。

“夫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在使天下无人才”。

他列举了八股的三大害: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

他说:此三大害,“有一于此,则其国鲜不弱而亡,况夫兼之者耶! ”“此之不除,徒补苴罅漏,张皇幽渺,无益也,虽练军实,讲通商,亦无益也。

何则?无人才,则之数事者,虽举亦废故也。

舐糠及米,终致危亡而已。

”因此,严复提出“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 的“救之之道” 。

他阐述西学为实用之学,为国家致富强之学,指出“欲救中国之亡,则虽尧、舜、周、孔生今,舍班孟坚所谓通知外国事者,其道莫由。

而欲通知外国事,则舍西学洋文不可,舍格致亦不可。

”“欲通知外国事,自不容不以西学为要图。

此理不明,丧心而已。

救亡之道在此,自强之谋亦在此。

早一日变计,早一日转机,若尚因循,行将无及。

”⑦严复批评“天不变,地不变,道亦不变” 的迂腐观念,指出天在变,地在变,道也在变:“夫始于涅菩,今成椭轨;无枢渐徙,斗分岁增;今日逊古日之热,古晷较今晷为短,天果不变乎?炎洲群岛,乃古大洲沉没之山尖;萨哈喇广漠,乃古大海浮露之新地;江河外啮,火山内崩,百年之间,陵谷已易;眼前指点,则渤澥旧界,乃在丁沽,地果不变乎?然则天变地变,所不变者,独道而已。

虽然,道固有其不变者,又非俗儒之所谓道也。

请言不变之道:有实而无夫处者宇,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三角所区,必齐两矩;五点布位,定一割锥,此自无始来不变者也。

两间内质,无有成亏;六合中力,不经增减,此自造物来不变者也。

能自存者资长养于外物,能遗种者必爱护其所生。

必为我自由,而后有以厚生进化;必兼爱克己, 而后有所和群利安,此自有生物生人来不变者也。

此所以为不变之道也。

若夫君臣之相治,刑礼之为防,政俗之所成,文字之所教,吾儒所号为治道人道,尊天柱而立地维者,皆譬诸夏葛冬裘,因时为制,目为不变,去道远矣!第变者甚渐极微,固习拘虚,未由得觉,遂忘其变,信为恒然;更不能与时推移,进而弥上;甚且生今反古,则古昔而称先王,有若古之治断非后世之治所可及者,而不知其非事实也。

”⑧他指出:“夫数千年前人所定之章程,断不能范围数千年后之世变,古之必敝,昭然无疑”。

严复强调说:天下大势,既已日趋混同,中国民生,既已日形狭隘,而此日之人心世道,真成否极之秋,则穷变通久之图,无已谆谆然命之矣。

“继自今,中法之必变,变之而必强,昭昭更无疑义,此可知者也。

至变于谁氏之手,强为何种之邦,或成五裂四分,抑或业归一姓,此不可知者也。

”“善夫吾友新会梁任公之言曰:’万国蒸蒸,大势相逼,变亦变也,不变亦变。

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已;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

’”⑨意思是说,在今天形势下,相变也变,不想变也会变。

主动变法,变法之权掌握自己手里,被动变法,变法之权就会让别人掌握去。

1898年,严复在《国闻报》上刊发《拟上皇帝书》,阐述政见。

他分析形势,强调变法的重要和变法所应采取的措施。

他指出:朝廷在内治要变法,“法敝”就要“知变”,“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法”。

他说:“夫甲午一役,不独挠败为辱也,其辱有余于挠败者焉。

而吾国之权力,乃为天下所尽窥,虽欲为前之苟延岁月,有不可得者矣。

”所以,变法图强的形势更为逼人。

中国积弱,“至于今为已极矣”。

为什么积弱?“由于外患者十之三,由于内治者十之七也。

”内治问题在“法既敝而不知变”。

“外国穷而知变,故能与世推移,而有以长存。

中国倦不思通,故必新朝改物,而为之损益。

果使倦而能通,取来者之所损益而豫为之,因世变化,与时俱新,则自夏禹至今,有革制而无易主,子孙蒙业,千祀不坠可也,何必如汉臣刘向所言: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也哉!”因此,一定要掌握变的主动权,才不会让人来变,“新朝改物”。

他建议未变法前所亟宜行者有三事:一“联各国之欢”;二“结百姓之心”;三“破把持之局”。

他写道:“盖不联各国之欢,则侮夺之事,纷至沓来,陛下虽变法而不暇;不结百姓之心,则民情离涣,士气衰靡,无以为御侮之资,虽联各国之欢,亦不可恃;而不破把持之局,则摇手不得,虽欲变法而不能也。

” 二、民主思想由专制制度变为民主制度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政治制度的重要转变。

西方列强的民主制度建设已有200多年历史,而中国尚未出现这种转变。

严复留学英国,亲身感受到西方民主制度的优越,并从西学、西方报刊宣传中了解、认识民主制度,结合中国的政治、社会现实,提出自己对民主的看法。

首先,严复称赞西方的民主制度,“无法与法并用而皆有以胜我者”。

“无法”指自由、平等、民主,其“捐忌讳,去烦苛,决壅敝,人人得以行其意,申其言,上下之势不相悬,君不甚尊,民不甚贱,而联若一体。

” “有法”指规章制度(“官工商贾章程”),其国“人知其职,不督而办,事至纤悉,莫不备举,进退作息,未或失节,无间远迩,朝令夕改,而人不以为烦”。

“凡所以保民养民之事,其精密广远,较之中国之所有所为,其相越之度,有言之而莫能信者。

”之所以如此,严复指出,西洋各国都“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因此,国家强盛,甚为“可畏也”。

严复说:西洋谈论国家治理者都认为,“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而中国尊崇帝王者认为,“天子富有四海,臣妾亿兆”,把天下当作私产,把臣民视为奴隶。

他指出专制国之兵败于民主国之兵的必然结果:“窃尝观之西国矣,大抵民主之兵,最苦战而不易败,得能者为将,则当者皆靡,如华盛顿之自立与拿破仑之初起是已……真实民主之国,其兵所以最强者,盖其事虽曰公战,实同私争,所保者公共之产业国土,所伐者通国之蟊贼仇讎。

胜则皆乐而荣,败则皆忧而辱,此所以临阵争先,虽挫而不溃也。

……独至主尊将贵,邈然不亲,招以利而用以威者,民之应募而为兵也,如牛马然,其心固漠然无所向,迫于饥寒,觑数金之口粮以为生计耳。

至于临阵之顷,于其上非所爱也,于其敌非所仇也,一军未破之时,顾法重不敢去耳。

然而有时而可用者,则必内地之战争,前有城池掳掠之获,后有官职保举之优,有一不存,其兵皆废。

”其次,严复认为,中国要谋富强,应该效法西洋。

他指斥自秦以来的“君”(皇帝)都是“大盗窃国者”。

“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

窃了国,怕民知觉,又行愚民政策。

他希望清朝廷仿效英国,使民“自为”治理国家:“陛下惟恭已无为,顺民所欲,而数稔之间,吾国固已强已富矣。

彼英国之维多利亚,不过一慈祥女主耳,非所谓聪明神武者也。

至若前主之若耳治,则尤庸暗非才。

然而英吉利富强之效,百年以来,横绝四海,远迈古初者,则其民所自为也。

”他指出,“天下未有民权不重而国君能常存者也。

” 严复说:“夫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立宪、革命诸义,为吾国六经历史之不言固也,然即以其不言,见古人论治之所短。

今使其人目略识旁行之文,足稍涉欧、美之地,则闻闻见见,将无所谓而不然。

彼中三尺童子皆知义务民直为何等物也。

至于发明伦理治法之书,则于前数者之义为尤悉。

”士生今日,如果不读西书、不治新学则已,如果读西书、治新学而乃取自由、平等、民主、人权之说而绝这,这是大笑话。

再次,严复强调“民质”在实施民主政治中的重要性。

严复认为,民主要建立在民能自治的基础民要有政治觉悟、政治能力。

严复所说的“民质”,就是民力、民智、民德的高下。

民主的程度要与“民质”的水平相适应。

由于两千多年专制统治者的愚民政策,使中国“民质” 水平低下,所以实行民主制度要首在提高“民质”水平,实现民主的目标有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严复在《原强》、《救亡决论》诸文中,“本之格致新理,溯源竞委,发明富强之事,造端于民,以智、德、力三者为之根本”,认为“三者诚盛,则富强之效不为而成;三者诚衰,则虽以命世之才,刻意治标,终亦隳废。

” “是以今日之政,于除旧,宜去其害民之智、德、力者;于布斯,宜立其益民之智、德、力者。

”严复说:中国如“病夫”,民智下,民德衰,民力困,所以,有一倡而无群和,靠少数人想实行民主必无成效。

“国之强弱贫富治乱者,其民力、民智、民德三者之征验也,必三者既立而后其政法从之。

于是一政之举,一令之施,合于其智、德、力者存,违于其智、德、力者废。

”“是故贫民无富国,弱民无强国,乱民无治国。

”在《辟韩》一文中,严复批评韩愈《原道》对君主专制的看法:“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

”他指出,这是颠倒的说法,应该倒过来说: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相为生养者也,有其相欺相夺而不能自治也,故出什一之赋,而置之君,使之作为刑政、甲兵,以锄其强梗,备其患害。

然而君不能独治也,于是为之臣,使之行其令,事其事。

是故民不出什一之赋,则莫能为之君;君不能为民锄其强梗,防其患害则废;臣不能行其锄强梗,防患害之令则诛。

意思是先有民,而后才有君、臣之立。

所以,民是国家的主人。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严复很赞赏孟子的这句名言,称为“古今之通义”。

由此,严复指出民主是合理的,“君臣之伦”是出于不得已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