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永年县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
【高一历史试题精选】2018年高一上册历史12月月考试卷(有答案)
2018年高一上册历史12月月考试卷(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29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
”这句话指的是秦朝A.推行宗法制 B.推行分封制 C.推行郡县制 D.推行行省制
30、下图所示主要反映了A、秦朝的三制 B、隋朝的三省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明朝的内阁制
31、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32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33.下列抗击我国侵略的斗争中,属于人民群众自发进行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抗争是
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②黄海海战中邓世昌英勇抵抗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④卢沟桥守军奋起抗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34.“我们在内战中搅了20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
今日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一辈子有一个抗日报国的机会,今后如能为国家民族而战死沙场,才真正死得其所。
”李宗仁先生的这一段话应该是在下列哪一事后有感而发?。
河北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考试试卷
河北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共25题;共50分)1. (2分) (2019高一上·长春期中) “‘商朝的外服’主要是指一些慑于商王武力强大而服属于商王的时叛时服的异族邦;而在西周,(诸侯国)则成为周王朝在边疆有力的‘屏藩’。
”由此可见,与商朝相比,西周王朝()A . 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序列B . 强化了异族管理地方局面C . 避免了地方权势的膨胀D . 能有效控制王畿以外地区2. (2分) (2019高三上·长宁期末) “士”从贵族阶层逐渐走向庶民阶层,“成为庶民之首”。
这一改变出现在()A . 秦汉时期B . 隋唐时期C . 宋元时期D . 明清时期3. (2分) (2019高二下·随州期中) 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
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
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
这种官制的设置导致()A . 宗法制度强化B . 宰相总揽庶政C . 君主专制加强D . 外戚宦官专权4. (2分) (2018高一上·温州期中) 《左传》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其中属于姬姓之国的是()①鲁国②齐国③燕国④宋国A . ①③B . ②④C . ①④D . ②③5. (2分) (2019高一上·九台月考) 秦始皇统一六国,创立了()A . 分封制度B . 皇帝制度C . 宗法制度D . 世袭制6. (2分) (2017高二上·黑龙江开学考) (汉)《盐铁论·水早》中说:“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
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
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_6
6.如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2017—— 2018学年度上学期12月月考高一学年历史试题、选择题(本大题共 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穿越回到商周时期,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礼记•大传》:“人道亲亲也。
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
材料旨在说明()3. “秦朝以前,官吏和私人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朝,只有天子的印才能叫玺,而且用玉制作,群臣不敢再用。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4. 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
这一制度最有可能是()A. 分封制 B .中外朝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内阁制度5.如果你到故宫 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 ... 接折(阅读奏折)一见面(请皇帝旨)一述旨(拟皇帝旨意)一过朱(皇帝过目A. B. 乙同学做了西周的平民,才能、颜值、人品俱佳 C. 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 A. 分封制的必要性 .宗法制的合理性 C.礼乐制的合法性.世袭制的重要性2. A. 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天子喜好,收藏玉玺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D. 天子至尊、皇权至上确定)一交发(下发旨意)……” 。
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 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E] in f JiA. 为选拨士族子弟而设立 B •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拨的范围 D •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7•下面是《查士丁尼法典》里的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
河北省永年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河北省永年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时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帝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Ⅰ卷本卷共30个小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代某思想家认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与此观点相似的是:A.“民贵君轻”“君舟民水”B.“制天命而用之”C.“兼相爱、交相利”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2. 西方科学的传入,使“明清之际的知识分子从一种传统封闭的状态中摆脱出来,突破陈旧保守的思维模式,为中国的知识和文化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新刺激”。
材料中的“新刺激”A.宣扬了民主政治B.促进实用思潮兴起C.否定了君主体制D.批判了孔孟儒学3.中国古代儒学历经孔子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和宋明理学三个主要阶段。
这三个时期的儒学思想最大的共同特点是:A.都被当时统治者所极力尊崇 B.都宣扬了“君权神授”思想C.都要求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 D.都体现了儒道佛思想的融合4.唐代初年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
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A.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 B.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C.理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 D.儒学思想内部危机重重5.史学家陈旭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写到:“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
但是,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
2017-2018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2017-2018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6衡水中学)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
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
这说明商代A.宗法分封制形成中B.贵族爵位等级萌芽C.统治秩序尚未稳固D.神权色彩比较浓厚【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是分封诸侯的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根据材料“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可见贵族爵位等级萌芽,故B项正确;“统治秩序尚未稳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提到神权问题,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2.(2016安徽师大附中)秦汉法律规定,对国有财物的出入账目事项和保管情况要造籍登记,制作账簿,形成会计报告,并以日、月、季、年的时间和以县令长一一郡守一一丞相、御史或内史的行政次序逐级申报,接受上级的检查和监督。
这反映出秦汉时期A.封建国有经济成为集权统治的经济基础 B.官僚政治和集权政治的践行C.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成为政府主要任务 D.郡县制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解析】本题考查秦汉时期官僚制度的确立。
秦汉时期已经确立了封建私有制,不是国有经济,故A项错误;材料中由地方官吏对财产问题进行严格的统计并且逐级上报,体现了官僚制度的确立和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中央对地方的严格管理,并不是主要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故C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不是提高行政效率,故D项错误,故选B。
【答案】B3.(2016蚌埠市二中)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精品
永年二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时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帝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Ⅰ卷本卷共30个小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 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 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 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 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答案】B【解析】据材料“小农经济……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旦简单的生产工具和劳动力、土地相结合,小农经济就可以开展生产,这体现了小农经济有顽强的生命力,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的特点,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说法过于片面,故D项错误。
故选B。
2.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几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
下列符合“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A. 商业活动突破时空的限制B. 出现最早的纸币C.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 近代工业的出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商业革命包括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故C正确。
2017-2018学年河北省永年县一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017-2018学年河北省永年县一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25分)一、单项选择题(1-25题每题1分,共计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的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这些流派按顺序应是()A、儒、道、墨、法B、道、法、儒、墨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2、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温故知新D、当仁不让3、在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说的台词应当是()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4、“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5、建设和谐的家园,我们提倡虚怀若谷、宽容谦逊、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
在我国古代提出相似主张的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韩非子D、孙武6、下图是清朝康熙帝为孔庙所题的匾额,他主要表彰了孔子()A、提出了“仁”的学说B、提出“以礼治国”的思想C、“编撰古典文籍”的成就D、开创“私学”,对教育的贡献7、据说周公(西周)东征后,“封建亲戚,以番屏周”。
从中得出的信息有()①分封的主要对象是王族和姻亲②那时中国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③分封制属地方行政制度④分封的根本目的是巩固周王朝统治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8、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政治制度的运作。
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暑期作业12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暑假作业(12)完成时间:用时:40分钟家长签字: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选项。
)1.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
这意味着A.英国取得了在中国东南沿海通商口岸进行贸易的特权B.其他列强从中国掠取的各项特权,英国可以援例享有C.英国取得了独占中国内地市场的贸易特权D.英国取得了与中国共同商定中国关税税率的特权2.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这表明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的A.司法主权B.贸易主权C.关税自主权D.外交主权3.2007年是圆明园建园300周年。
早在1951年周恩来总理就曾指示:“圆明园遗址要保留,地不要拨用了。
”保留圆明园遗址,是因为它①是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②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③具有热爱世界和平、进行国际友好交往的教育功能④它的毁灭标志着封建专制堡垒的土崩瓦解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4.有人说晚清政治极其腐败,大多名臣“外战外行,内战内行”,但下面人物有“外战内行”之称,梁启超说他是“五百年来第一人”。
此人应该是A.魏源B.林则徐C.左宗棠D.康有为5.甲午黄海海战中,在船舰中弹药用尽的情况下,他下令开足马力撞击日舰“吉野”号,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壮烈殉国。
该清军爱国将领是A.丁汝昌B.林永升C.邓世昌D.叶祖珪6.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写道:“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其中“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指什么?她的割占和什么条约有关?A.澳门、《南京条约》B.香港、《马关条约》C.香港、《南京条约》D.台湾、《马关条约》7.清末有一副对联:“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将相,将来怎样?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量也无妨。
”与右图讽刺的是同一个人,由此可知,图片中人物是在签订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8.德皇威廉二世曾说:“为了尽可能的大大减轻我们东部边境上的压力,……把俄国引向它的真正使命所在的东方,这也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
河北省永年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河北省永年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时间为90分钟。
2、请将第I卷(选择题)各题填涂到答题卡上,将第II卷(非选择题)各题写在答题纸上。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内有一副堂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结重人伦。
”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A、郡县制B、分封制C、内外服制D、宗法制2、中国的成语往往都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问鼎中原”就反映了当时周朝政治状况,当时的政治状况是()A、王权大大加强B、宗法制寿终正寝C、分封制遭到破坏D、中央集权制建立3、“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生起,犹如须弥座托着的太和殿的缩影。
”这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民贵君轻B、以法治国C、皇权至上D、天人感应4、《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
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序主要体现了()A、中央集权的强化B、皇权的独尊C、等级制度的森严D、文化专制的扩展5、观察右图:反映晚清乡试后情况的《南闱放榜(局部)图》。
对此情景,站在进步立场的西方记者说()A、读书,使他们开化了B、科举,是明智的保障C、中国,唯有依靠孔教D、上帝,请给他们智慧6、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过程:唐朝大臣和皇帝讲话是坐着的,宋朝大臣和皇帝讲话是站着的,明清大臣和皇帝讲话是跪着的。
这种变化反映的实质是()A、封建君臣关系日趋不平等B、封建君臣关系逐渐疏远C、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D、封建君主越来越不开明7、有人曾说:“鸦片战争是两种文化的冲突。
河北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河北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中华文化君、臣、父、子,看似经纬万端,其核心即是一个“德”字。
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A.《弟子规》 B.《三字经》 C.《千字文》 D.《百家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中华文化君、臣、父、子,看似经纬万端,其核心即是一个“德”字……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出自《弟子规》,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故A正确。
《三字经》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但不包括“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故B排除。
《千字文》是四言长文,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也不包括“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故C排除。
《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与材料无关,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影响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分封制解体,周王室日益衰微。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A.浑水摸鱼 B.反客为主 C.笑里藏刀 D.反戈一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据材料提到,《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浑水摸鱼是三十六计第二十计。
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当敌人混乱无主时,乘机夺取胜利的谋略,故A正确,排除。
永年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永年二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卷本卷共30个小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这句话的含义被毛泽东形象地概括为:A. “另起炉灶”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一边倒”D.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答案】B【解析】“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故答案为B项。
“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排除A项;“一边倒”是指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排除C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材料的信息不符,排除D项。
2. 周恩来总理在一次会议上说:“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
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
”这次会议:A。
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B。
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
新中国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 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答案】D【解析】“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这次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故答案为D项。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排除A项;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B项;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C项。
点睛: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是二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指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认为亚非各国的命运,应由亚非各国人民自己来掌握,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
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
河北省邢台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国君时常通过不断纳妾来显示自己的实力与财富,于是就有了同父异母的许多个儿子。
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在考虑由庶子来继承。
这种规定是依据古代()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世官制2.秦朝在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九卿部分官员职能见下表),由此可见秦朝的中央官制()A.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B.突出了权力的制约平衡C.维护了严格的等级制度D.大大提高政府行政效率3.司马迁《史记》中对秦实行的“郡县制”有这样一句评价:“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
郡县治,天下无不治。
”下列关于秦“郡县制”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A.基于宗法制的某些作用而实行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C.这是中国官僚政治完善的标志D.是秦“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4.廷议又称集议,是中国古代朝廷的议事制度。
唐代政事堂议事,程序规范,秩序井然;宋代设置了廷议的固定场所,参加者的编排程式固定化,廷议的议程程式化,设有掌管廷议的监议御史。
唐宋时期廷议制度逐渐程式化和规范化的主要原因是()A.官员专权乱政现象严重B.为了减少决策的失误C.提高中央机构行政效率D.君主专制强化的需要5.唐代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全部宰相的50%左右。
宰相中多有累世而屡显的家族,400余任宰辅中,崔氏一姓即占32人,杨、杜二姓各占11人,卢氏、郑氏分别占10人和8人。
这反映出当时()A.科举制度不能选拔优秀人才 B.门阀士族仍然具有较大影响C世家大族垄断官员选拔 D.世卿世禄制度再度实施6.中国古代历朝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或机构,如刺史和御史台。
但是从秦至明清仍不断出现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屡禁不绝。
这种现象无法断绝的根本原因是()A.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监察体制的效能有限B.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C.没有设立相应的惩治措施来配合监察体制D.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的权力太小7.对于古代中国的某一制度创新,美国人史皮尔曾说:“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永年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时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帝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Ⅰ卷本卷共30个小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这句话的含义被毛泽东形象地概括为: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2.周恩来总理在一次会议上说:“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
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
”这次会议:A.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B.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新中国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3.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
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建交③参加万隆会议④中美关系正常化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 C.③①④②D.②③①④4.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说:“尽管从我的愿望来讲,希望加紧实现日中两国邦交正常化,但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如果时机不成熟,这种愿望也是不容易实现的。
”1972年中日建交的时机“成熟”不包括:A.日本对二战的深刻反思 B.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C.中日民间交往的推动D.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5.有学者认为:“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也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提出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C.不结盟政策的提出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6.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前指示:“对这次会议持积极态度,力争在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上达成一些协议,促进国际形势的缓和……打破美帝对我国的封锁禁运,相机改进同英国和西欧一些国家的关系。
”这次国际会议:A. 使新中国国际大国地位得以体现B. 是对“一边倒”战略的阐释与体现C.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定型D. 反帝反殖团结合作的亚非精神形成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的依据是:①国际形势的新变化②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③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④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8.从1973年中日两国互设使馆、互派大使至今已经有44周年,但是两国关系并非一帆风顺。
从建交以来,影响中日关系的最主要因素是:A. 美国态度B. 经贸关系C. 台湾问题D. 历史问题9 .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外交事件的相同点在于:A.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B.体现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C.顺应经济世界多极化的潮流 D.谋求国家的安全与发展10.考古发现,刻有被放逐的铁米斯托里名字的陶片有100枚,系14人所刻写,这反映了希腊民主制度的:A.公正性B.局限性C.广泛性D.传承性11.“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
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
”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A. 民主政治B. 爱国情怀C. 城邦观念D. 公民意识12.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
上述变化发生于:A.梭伦改革前 B.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C.梭伦改革时期 D.伯利克里任首席将军期间13.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着雅典国家的主人是:A.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男性C.全体奴隶主 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14.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
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C.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15.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
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
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
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B.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16.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列选项标志着罗马法律形成完整体系的是:A.《十二铜表法》的颁布B.公民法的产生C.自然法的出现D.《民法大全》的颁布17.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
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
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A. 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B. 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C. 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D. 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18.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
可见当时: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C.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19.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
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
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B.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C.审判结果取决于法律的解释D.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20.有罗马法学家主张:当对于一个人究竟是自由或者是奴隶的问题无法解决时,一切怀疑都应偏向自由。
下列思想和原则与材料相似的是:A.无罪推定原则 B.不告不理原则C.遗嘱优先的原则 D.注重证据21.“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
”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改革议会制度,中产阶级更多参政C.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D.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22.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
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A.筹集税款 B.干预立法 C.招募军队 D.任命大臣23.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书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此规定表明帝国会议: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 B. 其生产方式具有民主特征C. 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D.依照直接民主原则产生24.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后,经过共和派和君主派的反复较量,最后以一票之差确立了共和制。
据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判断,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 众议员由全国公民选举产生B. 总统由参议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C. 参议院可直接解散众议院D. 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25.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
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 .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D.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射26.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
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
”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B.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C.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D.废除君主立宪制27.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28.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A.美国联邦宪法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29.世界各国的政体各异,都是本国国情的产物,下列四种政治体制的图示,属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是:30.下列在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确立过程中颁布的法律文献,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美利坚合众国宪法》②英国《权利法案》③《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④《德意志帝国宪法》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第Ⅱ卷本卷共2个小题(第31小题18分,第32小题22分,共40分)。
31.材料分析题(18分)60年代初,西德已实现经济奇迹,迫切需要开辟国外市场和改善国际地位,加之中苏分歧公开化,西德上下出现了积极发展对华关系的呼声。
1964年5月,双方驻瑞士的外交机构就发展两国关系问题首次进行官方接触,但由于各种原因未取得实质性结果。
70年代初,随着中美关系大门的打开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以及西德同苏联、东欧关系逐步正常化,中国与西欧国家建交出现高潮,以基民盟主席施特劳斯为首的西德对苏强硬派一再试探与中国发展关系,同时西德各界要求同中国建交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在野的基民盟要求联邦政府同中国建交,基民盟领导人之一、时任联邦议院外委会主席施罗德提出了访华愿望。
勃兰特政府也向中方发出了愿与中国谈判建交的信息。
1972年7月,施罗德主席应邀访华,是新中国成立后来访的首位西德重要政治家。
施在与周总理的谈话中表示,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时机已经成熟,联邦政府和在野党都主张两国就建交问题进行谈判。
乔冠华副外长以外交学会副会长的名义与施罗德主席共同签署内部谅解,声明两国政府都有早日建交的愿望,并商定通过双方驻第三国的外交代表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