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克与千克》教案

合集下载

克和千克的认识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

2.能运用克和千克进行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克和千克,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1.克和千克的模型或图片。

2.学生分组实验材料:苹果、香蕉、橘子、剪刀、电子秤等。

3.投影片或黑板,用于展示克和千克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袋糖果,问:你们知道这袋糖果有多重吗?引导学生回答。

教师拿出电子秤,称出糖果的重量,告诉学生这是克。

2.认识克教师展示克和千克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教师解释克的含义,即1克是1立方厘米的水的质量。

学生分组实验:每人拿一个苹果,用剪刀剪下一小块,称出其重量,感受克的实际意义。

3.认识千克教师展示千克的概念,即1千克是1000克。

学生分组实验:每人拿一个香蕉,称出其重量,感受千克的实际意义。

4.换算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物品的重量,让学生进行克和千克的换算。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拓展活动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估计它们的重量,并说出估计的依据。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克和千克的概念。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7.课后作业请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品,找出克和千克的例子,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换算等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了克和千克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两个单位进行简单的换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但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难点补充:克和千克的概念理解:通过实际称重,让学生感受到克和千克的实际重量差异,理解1千克=1000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教师出示一袋糖果,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袋糖果有多重吗?”学生可能会回答:“不知道。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一、说教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

要求学生熟悉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根底。

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阅历动身,敏捷处理教材,先熟悉克,再熟悉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学问应用。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试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学生熟悉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肯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展简洁的质量计算。

2、连续培育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法、鼓舞共性化的学习意识。

3、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熟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熟悉。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肯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奇怪心强,依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奇怪心,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爱、熟识的嬉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觉,猎取新知,同时还采纳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制造了良好根底。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表达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纳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加、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置了一些物品,还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沟通一下好吗?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觉吗?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比拟轻的用克作单位,比拟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3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3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3篇认真拟定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下面是小编我为您准备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3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一一、说课程要求《万以内数的认识》属于数与代数板块的内容,是有关数概念的教学,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数学知识。

这一单元包括千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估计和整百整千数的加减五个信息窗。

千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认识两个信息窗理解意义、数数、读数、写数、组成、数位五个内容。

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这一信息窗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的方法。

估计这一信息窗理解估一部分推想全体这种估计方法。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这一信息窗分为整百整千数加减和几千几百加减几百两个内容。

二、说地位与作用小学阶段,对整数的认识,分为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大数的认识四个阶段,本单元是第三个阶段。

《万以内数的认识》经过学生前面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学段的学生对100以内的数建立了初步的数感,理解了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的十进制关系,掌握了简单的读写技能,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总之,对数的认识,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和理性认识。

这一单元就是学生认数范围的一次扩展。

它不仅是学习万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以后认识万以上数的基础,对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结合具体情景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并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和顺序,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读、写万以内的数,能够用语言和符号来描述大小,认识近似数、估计,正确口算。

2、能力目标:运用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在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举例:正确放置物体在天平上,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测量误差。
(3)质量问题的解决策略: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解决。
-难点解析:学生需要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举例:在超市购物时,如何根据价格和质量选择最佳的购买方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质量单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克和千克》这一课后,我思考了一些问题。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质量单位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欣慰,说明我们的教学方法起到了效果。
1.培养学生的量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形成直观的认识,提高对物体质量的感知和判断能力。
2.增强问题解决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的质量单位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发展数学思维:在质量单位换算和质量计算过程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具体表现为:
-学生能够准确地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并进行换算。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质量相关的生活问题。
-学生通过数学思考和交流,提升对质量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理解1千克等于1000克的关系,能够准确选择和使用质量单位。
-举例: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如苹果、书包等,判断使用克或千克作为单位。

克和千克(测量物体的质量)

克和千克(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设计:2025春季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测量物体的质量)》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2.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天平或电子秤等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能准确读出和记录测量结果。

2.数学思考:1.通过克和千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发现物体质量与重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问题解决:1.使学生能够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估算物体的质量、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2.培养学生认真测量、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认识并理解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正确使用天平或电子秤等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能准确读出和记录测量结果。

三、教学难点•理解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实际意义,并能准确估算物体的质量。

•在实际操作中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四、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练习册•天平或电子秤等测量工具•不同质量的物体(如苹果、书本、文具盒等)•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五、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通过天平或电子秤等工具直观演示测量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质量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讲授法:结合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克和千克的定义、换算关系以及测量方法。

•练习法:通过大量练习,巩固学生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疑惑,促进共同进步。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教师创设一个购物情境,如“小明去超市买水果,他看到了苹果和香蕉,但是不知道它们哪个更重。

请问,小明应该怎么做才能知道它们的重量呢?”通过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引出测量物体质量的话题。

2. 新课教学•讲授新知:(1)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克和千克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a.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商贩和顾客,进行购物称重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质量单位的应用。
b.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称重实验,如称量物品,感受1克、10克、100克、1千克的重量差异,增强对质量单位的感知。
c. 游戏:设计质量单位换算接力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换算知识。
d.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问题探究,共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学媒体和资源使用:
a. PPT: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展示课程内容、案例、游戏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b. 视频:播放与质量单位相关的趣味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c. 在线工具: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称重工具、教育软件等,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时互动,提高课堂效果。
1. 理解并运用克和千克进行物品质量的估测,发展量感;
2. 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培养数值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
3.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4. 增强对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认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科素养。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 克与千克概念的理解;2. 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3. 解决实际问题时质量单位的正确应用。
答案示例:早餐时,妈妈用200克面粉做了两张煎饼。
2. 实验报告:学生设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质量单位的感知。
答案示例:我比较了5枚硬币和1个橡皮的重量,发现5枚硬币大约是1克,而1个橡皮大约是10克。
3. 换算解释: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克与千克的换算,增强理解。
答案示例:1千克就是1000克,就像1000个1角硬币加起来就是10元。
d.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查找与质量单位相关的教育资源,如教育部门官方网站、教学论坛等,获取更多教学素材。

二年级数学下《克和千克》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克和千克》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克和千克》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2.知道1千克=1000克,了解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观察、操作等能力。

教学内容:1.质量单位:克、千克。

2.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建立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难点: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对质量观念的建立。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教具:天平、台秤、砝码。

2.多媒体资源:投影仪及PPT课件。

3.教学视频或动画。

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回忆对质量的初步认识。

2.教学策略: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实例练习。

3.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进行称重实验,互相交流观察结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一包糖果、一袋大米等,让学生感知质量的概念。

然后提问学生如何知道这些物品的质量,从而引入课题。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介绍质量单位:讲解克和千克的定义,让学生了解这两个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建立质量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感知1克和1千克的质量大约是多少,如一枚2分硬币约重1克,1袋糖约重1千克等。

3.用秤称重:讲解并示范如何使用天平和台秤来称重,让学生了解称重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巩固练习(15分钟)小组合作进行称重实验,每组选择一些物品(如文具、书本等),用天平或台秤称出其质量,并记录下来。

然后互相交流观察结果,看看不同物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

四、归纳小结(5分钟)总结克和千克的定义、应用及如何用秤称重的方法。

强调质量观念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物品的质量。

五、布置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家中找一些物品,尝试用秤称出其质量,并记录下来。

六、评价与反馈(10分钟)设计评价策略,口头测试学生对质量单位、称重方法的掌握情况,给予反馈,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克与千克教案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克与千克教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数学教案1第8单元克和千克第1课时认识克与千克【教学内容】教材第100~102页例1、例2以及练习二十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和计量工具。

2.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对“克”的概念。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了解克的质量单位概念,能够用跟老师提供的秤来称量物体质量。

难点:建立1克的概念。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天平、盘秤、适量的生活用品、一枚2分硬币、黄豆若干、口香糖、水果。

学具:1.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

2.准备天平、电子秤、2分硬币、1克黄豆及一些较轻的物品。

【教学过程】一、课前口算训练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答。

(指名学生答题)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右边。

3.通过刚才是实验表明,只有天平左右两边放一样重的物体托盘才会保持平衡。

二、情境引入1.了解质量单位。

谈话:上课前,你们到超市了解了哪些物品呢的重量,是愿意把了解道德信息与大家交流?学生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500克、100克、5公斤等。

教师指出:计量物品轻重,可以用克、公斤、千克、吨作单位,都是计量单位。

其中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

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生活中常见的是克和千克,这节课我们认识计量单位——克。

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那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集中常见的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

三、认识重量单位——克(g)1.教学例1,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人教版数学二下《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的名称。

2.能够准确地进行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

3.能够灵活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2.准确进行克和千克的换算。

三、教学难点1.灵活应用克和千克进行问题的解答。

四、教学准备1.板书:克和千克的定义和换算公式。

2.教学素材:实物重物、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实际场景引入克和千克的概念,让学生感受质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讲解:介绍克和千克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

3.操作:让学生参与练习,通过操作体会克和千克的实际应用。

4.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克和千克进行更复杂的计算。

5.总结:梳理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总结克和千克的转换方法。

六、课堂练习1.将3000克转换为千克是多少?2.用千克表示25 000克。

3.如果一个西瓜有6000克,那么它的重量用千克表示是多少?七、课堂讨论1.讨论学生在家中和学校遇到的质量单位换算问题,让学生分享解决方法。

2.分组讨论如何用克和千克来完成真实生活中的应用问题,如购物计算等。

八、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你在生活中还会遇到哪些需要用到克和千克的场景?记录下来。

九、教学反思1.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转换?2.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学生在课后是否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两个质量单位进行计算。

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经典【9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经典【9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经典【9篇】二班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1教学目标:1、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2、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3、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5、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教学重点: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kg)=1000克(g)。

2、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具预备:各种秤、各种实物教学过程:(一)趣味引入、初步感知1、同学们,你们最喜爱吃爸爸妈妈做的什么菜?老师最喜爱吃糖醋排骨,你们喜爱吃吗?老师刚才从一位出名的厨师那得到了做糖醋排骨的配料表,他说这样做肉香味美,你们想不想看看他究竟是怎样配料的?2、你们从配料表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谁同意来说一说?3、对呀!克与千克都是用来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我们把它叫做质量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个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揭示课题)4、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的质量是用克和千克作单位的,谁同意把你收集的信息和大家说一说。

(二)充分感受、自主探究A、感知1克的重量(1)看来同学们对克与千克了解得可真不少,那么下面你们来猜一猜你们桌面上的哪个物体大约是1克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大约就是1克呢?对了,我们可以来称一称。

(2)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师:同学们都没见过天平,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天平。

(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指名拿1克的物体来天平上称一称(师边帮忙边讲解称的方法) 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一枚2分硬币,把它拿在手中掂一掂,说说感觉怎么样?(很轻)称比较轻的物体的时候,我们通常用“克”作单位。

(3)操作实践:小组合作拿出5枚2分硬币,轮番用手掂一掂体会重量。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大约重1克?(5)拿一袋盐和一袋薯片,用眼睛看,哪个重一些?不许用秤称,用手来掂一掂感觉一下你推断的正确吗?B、感知1千克的重量(1)同学们,是不是全部的物体都用克来表示吗?对了,还有千克,下面请小组内用手来掂一掂,快速地找出桌面上重1千克的物体。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堂上,我们将一起认识和理解“克”与“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

通过学习,孩子们将能够熟练地转换克与千克,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学》二年级下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57页至第59页。

我们将学习克和千克的定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通过实际例题来练习如何转换质量单位。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难点是理解虽然1千克等于1000克,但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而不是10。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物品,如苹果、书本等,以及一些质量单位的小卡片。

我还会使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展示一个苹果,让孩子们估计它的质量,并引导他们思考我们通常用什么单位来表示质量。

2. 新课导入:接着,我会介绍克和千克的概念,并通过示例来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课堂练习:我会让孩子们用克和千克来表示不同的物品质量,并互相交流他们的答案。

4.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例题来讲解如何将克转换为千克,或者将千克转换为克。

5.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以巩固他们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简洁明了地展示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列出您今天学到的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答案:1千克=1000克答案:一个苹果约200克,一本课本约500克,一个书包约3千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效果,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帮助孩子们掌握克与千克的知识。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如在购物时注意商品的质量单位,并能够进行正确的换算。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克和千克》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目标:1.学生能准确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对感受1克、1千克有多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在学习过程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

难点: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盘秤、硬币、曲别针、瓜子、黄豆、洗衣粉、果冻、酸奶、食盐、水果、熟鸡蛋、矿泉水等物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孩子们,喜欢玩游戏吗?生:喜欢师:平时都喜欢玩什么游戏?生:(3个)师:咱班小朋友喜欢的游戏还挺多,大家看,这两个小朋友在玩什么?生:男孩重,女孩轻师:哦,原来人是有轻重的,那课本有轻重吗?这块糖呢?水呢?生:有师:看来,物体都是有轻重的,物体的轻重也就是指物体的质量。

通过课前搜集,你都了解了哪些物体的质量?生:3个(不错,你很会发现)师:通过交流我们发现表示物品有多重,我们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两位新朋友。

(板书课题)克可以用字母g来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来表示。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感受1克师:老师这有一个2分硬币,估计一下它大约有多重?生估计师:这个2分硬币到底有多重呢?咱可以怎么办?生:称一称师:(认识天平)用天平称2分硬币师:请大家拿起2分硬币,放在手中掂一掂,把1克的感觉记在心里。

生掂师:1克给你的感觉怎么样?生:很轻师:带着1克给你的感觉,找一找1号学具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

生找师:你们找到了什么?生1:一枚曲别针的质量大约是1克。

师:是不是呢?咱们来称一称。

(师操作天平)师:几枚曲别针的质量大约是1克?生1:两枚师:请同学们每人拿两枚曲别针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一下它的质量。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一. 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重量计算。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理基础,对于新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同时,学生对于重量单位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实物和实例来进行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简单的重量计算。

3.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

2.运用克和千克进行重量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问题解决法等,通过实物、图片、游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重量物品,如苹果、书本、糖果等。

2.准备克和千克的标识牌。

3.准备重量计算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各种重量物品,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是怎么称呼这些物品的重量的?学生可能会说“重”、“轻”、“好重”、“好轻”等,教师引导学生用更准确的重量单位来称呼它们。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克和千克的标识牌,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和样子。

然后,教师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1克和1千克的重量,加深学生对这两个重量单位的理解。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每组有一堆物品,学生需要用克和千克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并计算出每类物品的总重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重量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克和千克,还有哪些重量单位?学生可能会提到“吨”、“两”等。

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4篇)

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4篇)

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4篇)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4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4篇),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1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1、情境导入,看一看。

程序: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吧?那你们都喜欢到商场买些什么呢?老师这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轻一些吗?2、联系实际,掂一掂。

说话:请你拿出你到商店购买的商品。

如:一袋红枣、膨化食品等等。

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商品和小组同学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轻。

让学生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

[简析:商场里常见食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食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

二、新课教学,认识质量1、认识秤。

提问: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对这些商品的重量进行比较呢?你们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吗?引导出用秤称一称的方法)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吗?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秤的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它们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教师总结:展示课件中的秤。

[简析:学生要想获得关于秤方面的知识,必须查阅很多学习资料。

这也是引导学生课外学习的很好方法。

]2、认识千克(1)猜一猜。

提问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图钉)猜一猜你认为哪一包重?(学生间产生争论)(2)称一称。

说话:同学们都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称称看吧。

学生动手称,并互相交流称后的结果。

(3)感受1千克。

说话:这几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来只凭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断出它们的重量,应该用秤称一称。

部编人教版二下数学:第1课时《克与千克》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下数学:第1课时《克与千克》教案

第一课时克与千克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00—102页情境图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第2、3、6题。

本课教学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通过数学的加工整理,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达到懂得使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发展数学思维,体验学习质量单位的实际意义。

教材通过主题图呈现了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称重的情境,引出质量单位,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明确“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从而理解质量单位在描述物品质量时的功能和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核心能力“克与千克”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常见的量”的内容,借助掂、估、量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量感。

(三)学习目标1.通过调查和交流,说出常用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发现千克和克的关系。

2.在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中,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能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学习重点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五)学习难点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预习任务(1)预习教材第101、102页。

(2)逛一逛超市,找一些商品观察它的商标说明,并寻找它的净含量记录结果。

1包口香糖是()克1袋瓜子大是()克1袋盐大是()克1袋鸡精大是()克1袋盐大是()千克1袋面粉大是()千克(3)小调查,你发现哪些工具可以用来秤物品有多重?(二)课堂设计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了解质量单位师:结合自己狂超市的经验或你记录的商品的净含量,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师生交流:我们在买东西时,不但要关心商品的价格,还要关注商品的轻重,像同学们记录的这些数据都表示商品的质量。

师:(搜集学生的记录作品)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商品的质量,你能试着给它们分类吗?师:是的,正像同学们搜集到的商品分成两类一样,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做单位。

《克和千克》(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克和千克》(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克和千克》一、教学内容《克和千克》是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质量单位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实验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质量单位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1. 建立学生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

2. 让学生理解1千克等于1000克。

3. 培养学生的单位换算能力。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电子秤、天平、砝码、钩码、各种小物品等。

2. 学具:电子秤、天平、砝码、钩码、各种小物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各种物品,引发学生对质量单位的思考,导入新课。

2. 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

3. 巩固:通过让学生进行单位换算,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包括以下内容:1. 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

2. 1千克等于1000克。

3. 单位换算。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物品,用克和千克来描述它们的质量。

2. 让学生尝试进行单位换算,如:将500克换算成千克。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实验,初步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建立了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了1千克等于1000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实验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质量单位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3篇)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1〈一〉感知重量1、我听说我们二?一班小朋友聪明、爱动脑。

特别是听指挥,动作快。

我看是不是这样的;2、打开文具盒任意拿一样东西放在手上掂一掂,你有什么感觉?3、刚才小朋友动作快,再来做游戏: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背一背。

背完马上座好。

你有什么感觉?述:是的,有的物品轻,有的物品重,不管是轻还是重的物品,它们都有什么?(重量)4、那么,你了解哪些重量单位?述:象斤、两、钱等重量单位是我国以前经常使用的重量单位。

但这些重量单位在八十年代就早已废除,不再使用。

而使用国际通用的千克、克等重量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们。

板书:千克、克的认识。

〈二〉实际操作、探索新知。

1、到底1千克、1克的物品有多重,你了解吗?可以举例说说。

(一)认识千克2、看样子小朋友的知识蛮丰富,黄老师在桌上准备了很多熟悉的,甚至是小朋友爱的食品。

你们现在可不能吃哦!你能找到1千克重的物品吗?找找看。

3、你找到1千克的什么?你是怎样找的?举起来给大家看看(学生展示:1千克苹果、1千克香蕉、1千克果冻、1千克面a.学生出示“1千克果冻”时问,你是怎样知道的?述:一般有包装的食品,包装袋上都要求有重量说明:象:净含量、净重、重量后的数一般都是这样物品的重量。

b.出示“1千克面粉”时,你是怎样知道的?没有说1千克,而是1kg。

是的,kg表示千克,那么猜猜看克该用什么字母表示?你是怎样想的?c.我看到前面小朋友拿的1千克苹果是4个。

这个小朋友拿的1千克苹果却有几个?为什么呢?4、请小朋友根据商标上的重量说明,每个同学都找到1份1千克的物品,找不到的旁边的帮助找一找。

小学数学二年级《克与千克》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克与千克》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克与千克》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克与千克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克与千克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

难点:运用克与千克进行质量的换算。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1千克有多重吗?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出示课题:板书课题《克与千克》。

(二)探究克与千克的概念1.拿出一个苹果,让学生猜一猜它的质量。

2.学生分组讨论,用不同的方法测量苹果的质量。

4.出示实物,让学生判断它们的质量是克还是千克。

(三)实践操作1.分组活动:每组发一份质量为1克的物品,让学生感受1克有多重。

2.学生分享感受:1克很轻,拿在手里几乎没有感觉。

(四)克与千克的换算1.出示例题:1千克苹果有多少克?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3.教师引导:1千克等于1000克,所以1千克苹果就是1000克。

4.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五)课堂小结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回家后,找出家里的物品,尝试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的换算。

2.家长签字确认,明天交给老师。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实践操作、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刻理解了克与千克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

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对于克与千克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辅导。

重难点补充:一、重点:理解克与千克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1.教师展示1千克的砝码,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有多重吗?”学生回答:“1千克。

”教师追问:“那1千克是多少克呢?”学生回答:“1000克。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能够正确地换算克和千克,并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克和千克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难点:实际问题的应用,需要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计算。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实物示范,以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2.学生准备计算器和练习册,以便课堂练习和作业。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通过展示不同重量的物体,引出克和千克的概念,让学生进行感性认识。

2.提出问题:“克和千克有什么区别?”
第二步:讲解
1.讲解克和千克的定义和换算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换算练习。

2.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如:“如果一个西瓜重5000克,那么它等于多少千克?”
第三步:练习
1.让学生进行书面练习,巩固克和千克的换算方法。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步:总结
1.总结克和千克的概念和换算方法,强化学生的记忆。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解题思路。

五、教学延伸
1.可以设计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克和千克换算的理解。

2.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克和千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和换算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不断成长。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的:1、在详细的生活情景中,使同学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同学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可以进展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根底上,培养同学估量物体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天平、弹簧秤、小蜗牛、盐、多媒体课件等。

教材分析^p :同学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详细,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

为了让同学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可以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同学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理论活动,以增加同学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协助同学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同学的猜测得到验证,很详细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同学始终怀着饱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究、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

教学过程:〔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置了一些物品,还搜集调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我买的蛋卷75克。

生3:火腿肠一根是45克。

生4:我的体重是31千克。

生5:一袋茶叶450克。

生6: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拟轻的都用“克”作单位。

比拟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

师:要知道我们购置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生:用秤称。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多媒体课件展示〕。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生1:在超市买东西用过电子秤。

生2;我跟妈妈买菜时,见过杆秤、盘子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小结回归教材 认识盘秤。

师:当指针指向1就表示物品重1千克,指针指向2就表示重2千克。

学生在盘秤上称出课前老师准备的柚子有多重,柚子大约是1千克。

其他小组分别称出筒面和水果有多重,它们大约也是1千克。

学生认为大米重2千克,比1千克重,感觉一袋绿豆比1千克轻。

教师建议把这些物品称一称,证明学生的感觉。

【设计意图: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验,在自由讨论中,把自己的体验和感知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知识在交流中赿来赿清晰。

】拓展延伸巩固应用三、巩固练习1、说说下面的物品有多重。

完成教材第103页第2题,第105页练习二十第3题,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读的。

2、说出它们的质量。

完成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第1题。

3、连一连。

完成教材第106页练习二十第5题。

4、课后调查。

课后小调查:“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用处?完成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第4题。

第三课时:克和千克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106—108页练习二十第6—8、10—14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与克,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熟练掌握千克和克的进率并能灵活运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巩固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填空,并说说自己的怎么想的。

1千克=()克 3000克=()千克4千克=()克 5000克=()千克2、在〇里填上“﹥”“﹤”或“=”。

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6题。

交流:带单位的数量比较大小要注意什么问题?二、指导练习1、练习二十第7题。

出示:①结合实际去理解是否说得对。

②课后自己还可以去试一试。

2、练习二十第8题。

出示: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1)师:左边的天平表示什么意思?生:左边的物体比右边的物体重。

师:你从上面物品中能找出哪些呢?生:独立找,并记下来。

预设:①左边:3000克+3千克右边:1千克+200克+800克②左边:3000克+1千克+200克右边:3千克+800克……(2)师:右边的天平表示什么意思?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

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练习二十第10—12题。

三、拓展练习1、师生共同完成练习二十第14题。

出示:学生在小组合作尝试后,交流:①一只鹅重6千克,两只鸭的质量等于一只鹅的质量,所以一只鸭重3千克。

6÷2=3(千克)②两只鸭的质量(6千克)等于三只鸡的质量,所以一只鸡重2千克。

6÷3=2(千克)2、师生共同完成练习二十的思考题。

出示:提示:两样物体的质量都是1千克,所以一样重。

四、自我评价师:本单元已经学完了,你学得怎么样?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课题名称数的大小比较学时1课时授课时间授课教师年级二年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并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并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做事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大于、小于号的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可续页)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创境激趣 明确目标 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 填一填。

(1)4398是( )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位,“4”在( ) 表示( )个( );“9”在( )位上,表示( )个( )。

(2)一千七百六十九写作( ),它的百位上是( )。

(3)9999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再添1是( )。

2. 比一比。

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师:你能把这四种电视机的价钱,按从小到大排一排吗? 师:试着总结一下,你是怎么比的。

拓展延伸巩固应用1. 比一比,填一填。

3. 一列火车坐的人比一架飞机多得多,一架飞机坐的人比一艘客轮少一些。

4.(1)三位数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2)四位数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我还知道……课题名称 准确数 近似数学时 1课时 授课时间授课教师年级二年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拓展延伸巩固应用1. 在下面是近似数的数据后面画“√”。

(1)从家到餐厅约有100米远。

( ) (2)学校最新购买了482把椅子。

( ) (3)学校每个月的水费大约是5300元。

( ) (4)3月份交纳的水费是5300元。

( )2. 下面的数各接近几千?6830 5021 3900 8104 4005 2897 7053 9008 3.45. 选一选。

(1)红星电影院有1948个座位,约是( )个。

A. 1000 B. 1500 C. 2000(2)图书馆里新购买了一些故事类的图书,花了( )元,大约是3000元。

A. 1985 B. 3025 C. 3998 6. 连一连。

课题名称 利用估算解决问题学时 1课时 授课时间授课教师年级二年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熟练掌握找一个近似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教学重点 将估算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找一个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可续页)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创境激趣明确目标 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 口算。

300+200= 700-300= 900+1000= 800-500= 600+300= 1500-700= 100+900= 700+900=6600-600= 2. 填一填。

(1)妈妈买了一台电脑花了4995元,约是( )元。

(2)欣欣小学有608人,约是( )人。

(3)果园里有1298棵果树,约是( )棵。

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师: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解决?拓展延伸巩固应用1. 城关镇礼堂有3000个座位,城关镇的三所小学各有八百多名学生。

如果这三所小学的学生同时来参加活动,能坐下吗?师:怎样解决?生:可以这样想,城关镇的三所小学各有八百多名学生,也就是都不到900人,如果 900+900+900=2700 ,3000个座位都够坐,那么这三所学校实际人数也够坐。

2. 连一连。

3.(1)现在《科学世界》打折,现价是212元。

打折后《科学世界》大约便宜了( )元钱。

(2)如果按原价买这三套书,带600元够吗?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会解决吗?万以内的数的认识复习课教学目标1.会数10000以内的数,探索万以内的数的读法、写法及数的组成。

2.能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

3.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教学难点:1.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3.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教学过程一、填空:1、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五位数是(),它们相差()。

2、3个十和5个百合起来是()。

()个百和()个一合起来是803。

3、50个十是();()个百是1000;()个千是10000;10个一是()。

4、973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

9在()位上,表示9个();7在()位上,表示()个百;3在()位上,表示()个()。

5、由0、1、9组成的最大三位数是(),最小三位数是()。

6、千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其余各位是0,这个数是()。

7、写一写:四百零三 320 一百五十六 1019 三千()()()()()8、按规律填数:(1)406、403、()、()、()(2)280、285、()、()、()(3)919、717、515、()、()9、在○里填上“﹥”“﹤”或“=”。

678○768 901○99 999○1000561○569657○67599○101 809○908423○32410、写出五个十位上是7的三位数,并把它们从大到小排列。

11、□里最小可以填几?675<6□4□20<319 □11>7□6437<4□9 53□<536 6□5>63□五、聪明题1、从0、0、4、9中组成不同的四位数,可以组成的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读零的数是不读零的数是(写的尽量多)万以内的数的认识单元测评教学目标:1.会数10000以内的数,探索万以内的数的读法、写法及数的组成。

2.能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

3.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教学难点:1.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3.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一、直接写得数。

400+500= 990-90= 3000+400= 2500-300= 7200+800=2700-800= 8000-4000= 5600+400= 2000-600= 4000-2000=3600+5000= 1020+80= 500+7600= 3200-600= 400+600=二、填一填。

1. 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

2. 一千里面有()个十。

3. 比1999多1的数是(),比2001少1的数是()4. 与689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5. 2005中的“2”在( )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

6. 2800是由()个千和()个百组成的。

7. 由7个百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8. 最小的四位数是(),最大的三位数是(),它们相差()。

9. 一个最高位是万位的数是()位数。

10. 用3、2、1、0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最小四位数是()。

二、判断题。

1.569读作:五百六九。

()2. 从左边起,第三位是百位。

()3. 由1、0、9组成的最小三位数是019。

()4. 258=200+50+8 。

()5. 最小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相差90 。

()三、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2. 比较6246、6426、6624、6642、6264的大小。

()<()<()<()<()3. 找出下面数的排列规律,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

101、______、10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0、______、______、260、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读写出下面各数。

2009();10050()。

三百七十二();一千四百零七()。

七个五,八个千是();一个万是()个位是5,千位是7的数是();十位是百位的3倍,这个数可能有()。

5. 估一估,填“万”“千”“百”“十”(1)一本新华字典大约七()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