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https://img.taocdn.com/s3/m/d7a5dec7fab069dc5122010d.png)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认识过程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见宇宙:半径140亿光年天体系统的形成: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太阳系:银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99.86% 地月系: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组成地球和月球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总星系恒星世界河外星系普通性:外观和所处的位置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合适的大气,充足的水分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能量太阳辐射波长范围:0.4~0.75为可见光波段太阳辐射与地球太阳常数:8.24焦/平方厘米·分太阳辐射→能源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水循环概念: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太阳活动黑子→出现于光球层类型耀斑和日珥→出现于色球层太阳活动与地球太阳风→出现于日冕层黑子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周期11 年)对地球的影响耀斑→磁暴→影响短波通信太阳风→极光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自转)概况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周期恒星日,长23小时56分4秒,而1太阳日是地球自转360°59’所需的时间。
速度角速度为15°/时。
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都相等线速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
①导致昼夜交替现象,由此,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地理意义②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③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12 时,经度位置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
东经数值越大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 大 。
西经反之。
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 4 分钟。
时区和区时:为了便于使用。
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有 15 个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作 区时 ,又称 标准时 。
地理科学概论chapter1(宇宙中的地球)
![地理科学概论chapter1(宇宙中的地球)](https://img.taocdn.com/s3/m/1a431bd276eeaeaad1f330c5.png)
后来科学家们又发现了红移现象, 后来科学家们又发现了红移现象,就是远距离星球射 红移现象 向地球的光以红光为多,近距离的则以紫光为主。 向地球的光以红光为多,近距离的则以紫光为主。这说明了 星球在远离地球。接着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 星球在远离地球。接着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他提出 加速度不等于零的理论,其中即包含了宇宙膨胀的学说。 加速度不等于零的理论,其中即包含了宇宙膨胀的学说。 1931年,美国天文学家以先进的天文望远镜发现,在银河 年 美国天文学家以先进的天文望远镜发现, 系外仍有很多银河系,并且在不断地膨胀, 系外仍有很多银河系,并且在不断地膨胀,这才使得宇宙膨 胀的理论得到证实。 胀的理论得到证实。 • 到了 年代,科学家们预测宇宙是由大爆炸产生的, 到了40年代 科学家们预测宇宙是由大爆炸产生的, 年代, 那么它爆炸之后必定会有残余物质留在太空之中。 那么它爆炸之后必定会有残余物质留在太空之中。这遗留的 物质就是电子波 辐射波],其所代表的温度约为零下273 电子波[ ],其所代表的温度约为零下 物质就是电子波[辐射波],其所代表的温度约为零下 这假设在当时并没被证实。 年代时, 度。这假设在当时并没被证实。在60年代时,贝尔实验室 年代时 的科学家为电讯研究架起天线时发现一直听到噪音, 的科学家为电讯研究架起天线时发现一直听到噪音,而这噪 音所代表的温度为零下260度左右。同时普林斯顿大学的物 度左右。 音所代表的温度为零下 度左右 理学家们也在凭理论找寻大爆炸后的余波, 理学家们也在凭理论找寻大爆炸后的余波,后来这两组工作 研究联合表示,这天线所收到的噪音即为大爆炸后的余波, 研究联合表示,这天线所收到的噪音即为大爆炸后的余波, 其温度约为零下270度,这一发表证实了大爆炸的理论。 其温度约为零下 度 这一发表证实了大爆炸的理论。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1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1](https://img.taocdn.com/s3/m/1f02490416fc700abb68fc3a.png)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宇宙的概念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程 宇宙的基本特性
小结பைடு நூலகம்
天体及天体系统
天体 天体系统
地球的普通性及特殊性
地球的普通性
地球的特殊性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练习
1.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A.太阳 B.比邻星 C.金星 D.月球 2、可称为天体的是:( ) A.天上彩虹 B.乌云和闪电 C.北极星和牛郎星 D、太阳系 3、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A、天空中的大型客机 B、陨星 C、山顶坠落的巨大石块 D、宇宙中的气体
7.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 ) A.日地距离适中 B.昼夜交替周期不长 C.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D.形成了地转偏向力 8、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 ) A、太阳 B、月球 C、比邻星 D、牛郎星 9、地球上具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温度条件的原因 是:( ) A、日地距离恰如其分 B、卫星个数适当 C、地壳运动的缓慢性和稳定性 D、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当
密度 5.46 5.26
5.5 2
公转周期 87.9d 224.7d 1a
自转周期 58.6d 243d 23:56′
八 金星 大 行 地球 星 火星 比 较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0.11 0.150
3.96 1.33
1.9a 11.8a
24:37′ 9:50′
31 7.9 4
1316
95.1 745.0 8 00 14.6 65.20 17.2 57.10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天体及天体系统 地球的普通性及特殊性
考研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详细版)
![考研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详细版)](https://img.taocdn.com/s3/m/dfb2b530856a561253d36f6b.png)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宇宙(宇:空间。
宙:时间。
)(一)宇宙中的天体和物质1、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够自身发光的球形或类似球形的天体。
(氢和氦)由于恒星间距离太遥远,以至在短时间内肉眼观察不出恒星间位置的相对变化,因而叫恒星。
2、星际物质:在恒星与恒星之间存在着极其广大的空间,成为星际空间。
弥漫于星际空间的极其稀薄的物质。
包括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
星云: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天体。
3.星系: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总星系(二)宇宙中天体的相对位置4、天球:一个假想的圆球:它的球心就是观测者所在的地球的中心,它的半径是无穷大的。
5、星座:人们把天球上的恒星分成若干群落,每个群落的恒星都有自己独特的形状并占据一定的空间。
分为仙后星区,御夫星区,大熊星区,天琴星区。
简称:“后,御,熊,琴”第二节银河系与太阳系(一)银河系:是一个由大约1400亿颗恒星和大量星际物质组成的庞大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存在着一个受太阳引力支配的天体系统。
围绕太阳旋转的主要是九大行星(从里到外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天星,冥王星)及众多的小行星,卫星,彗星和陨星等。
行星绕太阳的公转遵循开普勒三定律:1、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当行星绕太阳公转时,行星同太阳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在轨道平面上扫过的面积相等。
3、行星倒太阳平均距离a的立方同公转周期T的平方成正比。
第三节地球月球和地月系(一)地球(二)月球和地月系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看不见月球时是朔月或新月。
(日食)农历初一。
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时看见整个月亮称为望月或满月。
(月食)农历十五或十六。
从朔月到望月月球受光面达到一半称上玄月。
从望月到朔月下玄月。
第四节地球的形态(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形状:一个扁率非常小的旋转椭圆球体。
——呈梨形(二)地球的表面形态陆地和海洋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极不均匀,所有大陆的北端宽,南端窄,大致呈倒三角形,并多在北端与其它大陆相连。
地球科学概论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科学概论 宇宙中的地球](https://img.taocdn.com/s3/m/7ca443f2fab069dc502201d7.png)
③爆发变星:因星体本身的爆发而使得光度突然 增强的变星,进一步可分为新星和超新星。 新星:普通爆发的变星
超新星:比新星爆发更为剧烈的变星。有的学
者认为超新星的爆发是恐龙灭绝的原因之一。
(3)巨星:指体积大、密度低而具有很高光度的恒星。 (4)白矮星:指体积小、密度高而具有很低光度的恒星。
巨星和白矮星都是恒星演化的晚期阶段的产物
(一)恒星
3 恒星的种类:据光度等级可划分为 4 种:
(1)恒星:把光度在短时间内几乎不变的大多数恒星
称为恒星,如太阳属此类。
(2)变星:把光度在几年、几日甚至几小时内发生明
显变化的、特别是周期性变化的恒星称为变星。变星可
分为三类:几何变星、脉动变星、爆发变星。 ①几何变星:因几何位臵变化而发生变光现象的变星。 ②脉动变星:因星体本身周期性膨胀和收缩而使得光度 发生变化的变星 。
第三节 地球的形态、大小和表面特征
二 地球的表面特征 (一)大陆的地形特征 可分为 5 种地形: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 1山地(mountains): 指海拔在500m以上的隆起高地。按高 程和地形起伏特征可分为3类:500~1000m称为低山,1000~ 3500m为中山,3500m以上称为高山。
二 地球的表面特征 (二)海底地形 主要有大陆边缘、大洋中脊和大洋盆地三大地形单元 1 大陆边缘:大陆与大洋之间的宽广地带,包括 5 种地形单元 :(1)大陆架(2)大陆坡(3)大陆基 (4)岛弧 (5)海沟 (1)大陆架:是指大陆的水下延伸部分。 特点:海底坡度平缓,平均0.10 ,一般小于0.30 ,水深平均 130m,最深达550m,一般<200m。
(2)星际尘埃:指微小的固体质点,占星际物质总质量的10%,
第1章 第1节 宇宙中的地球
![第1章 第1节 宇宙中的地球](https://img.taocdn.com/s3/m/d1f0b8b4f5335a8103d220b4.png)
首
页
自
主 预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习
•
当
探
堂
新 知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达 标
•
合
1.天体
固 双
作
基
探 究
(1)概念:宇宙间 物质的存在形式。
•
攻 重
(2)常见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 等。
课
难
时
分
图 表 解
层 作 业
读
•
悟
技
返
巧
首
页
自
主
预
习 •
(3)请把常见天体及其特点连起来
基
究
• 攻
的自转方向一致,运动要大致共面,轨道要近圆,否则我们的家庭就没有秩序。
重
课
难
金星——我是星光大道上的明星,我的最佳创意是“太阳从西边出来”。 时
分
图 表
火星——人们一直怀疑我是地球失散多年的孪生兄弟。
解
层 作 业
读
•
悟
技
返
巧
首
页
自
主
预
习
•
当
探
堂
新
达
知
标
地球——我是特殊的又是普通的,我的运动和结构与七仙女姐妹有许多相 •
课 时
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分
图 表 解
38.4 万千米
层 作
业
读
•
悟
技
返
巧
首
页
自
主
预 习
[方法技巧] 天体的判定方法
•
当
探 新
一看空间位置。看它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进 堂 达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https://img.taocdn.com/s3/m/60453eff551810a6f5248665.png)
1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知识体系】一、宇宙1.天体 概念: 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天体: 、 、 、 、 、 等。
其中 和 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
知识点补充:2.天体系统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 、 ,形成天体系统。
系层次:总星系系系 系系系二、太阳系1.八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 、 、 、 、、 、 、 。
2.运动特征: 、 、 。
3.结构特征,通常将八大行星分为 、 、 三类。
三、地球1.地球存在生命。
从地球外部条件看,地球存在生命的主要有利条件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存在生命。
从地球自身条件看,地球存在生命的主要有利条件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导学】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①地球 ②河外星系 ③天空中飘动的云 ④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⑤陨星 ⑥流星体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④⑤D. ①④⑥2.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是______,轨道离地球最近的是________。
(2)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轨道和________轨道之间。
(3)八大行星绕日公图1—1 图1—2转有同向性,即都是自________向________。
请在图中地球的公转轨道上用箭头表示出来。
(4)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________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________,其中心天体是________,此天体成为该天体系统中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https://img.taocdn.com/s3/m/fda8fedbc8d376eeaeaa31c6.png)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程标准●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标准解读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
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从本条“标准”的设计看,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和行星际空间条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分析。
“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
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等。
(2)教学重点• 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存在和繁衍。
(3)教学目标• 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尝试运用已学知识,写一段字,表达宇宙环境认识方面的一个观点。
(4)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二、知识结构认识过程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知识积累可见宇宙:半径光年,约千米天体系统的形成:主要组成:等较大天体银河系及河外星系银河系:主要组成天体和河外星系:超过亿个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总星系:组成:太阳系中心天体():质量占太阳系和地月系行星:包括和运动特征:、、地月系:组成和普通性: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①②③三、教学过程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板书)【引导、讲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第一章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章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https://img.taocdn.com/s3/m/22e7cfca580216fc710afd52.png)
蟹状星云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 天体。其主要成分是氢
仙女座大星云
马头星云
草帽星云
太阳(恒星)
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 自已能发可见光的球状天 体,其主要成分是氢和氮
土星(行星)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天圆地方”→“地心说”→“日心说”→星系
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尸子》
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天地万物的总称,是按照 客观规律运动的物质世界。
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 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的文明初期就开始 了,那时人们只能用肉眼观天象,看日月星辰。后 来,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发现了星云和星系。再后 来,借助于射电望远镜,人们还探测到了中子星、 类星体和黑洞等。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 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在银河系以外,还有大约10亿个同银河系 相类似的天体系统,天文学家称它们为河 外星系。银河星系和河外星系,统称为总 星系。是目前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
总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天体系统的隶属关系
地月系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高到低)
总星系
银河系 河外星系
地月系 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 其他恒星系
地月系
The Solar System
地球与月亮组成地月系,地球是地月系的 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也是距地球最近的天体。地月平均距离为 38.4万千米。
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 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太阳系。地球是 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 为1.5亿千米。
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庞大的恒星集 团——银河系。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 的恒星有1 000多亿颗。直径为10万光年。 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约为3万光年。
第一章 地球概论讲解
![第一章 地球概论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167eacbd02d276a200292e8f.png)
回归年: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平均时间为 365日5时48分46秒,称为一个回归年。
第 一 章 • 黄道全圈分为360o,以春分点为起点 计算,二分点与二至点与相邻点的角 距都是90o。西方国家以春分到夏至为 春季,夏至到秋分为夏季,秋分到冬 至为秋季,冬至到春分为冬季。
• 我国还将黄道全圈按15o划分,得到 24个间距,称为二十四节气。
• 极移:由于地球质量分布不均匀,真正的极点位 置常常发生变化,因此自转轴又将围绕新极点旋 转。这种现象就是极移。
第 一 章
历法
第
一
章
1、阴历
2、阳历
3、阴阳历(农历)
历法—阴历
第
一
历法是指根据日、月的运行规律安排年历的法则。 章
现今仍然使用的历法种类主要有阴历、阳历、阴 阳历。
1、阴历 根据月相变化周期制定的历法,简称阴
使用的华里子则午为公面里的长夹度角的二。分之一。每度大圆弧之长
=40000km/360o=111.11km/1o。 2、地球上两点距离公式:如果已知A地的地理坐标为(φA, λA),B地的坐标为(φB,λB),则两地距离(AB大圆弧的度 数):cosAB = sinφAsinφb+cosφAcosφBcos(λB-λA)
准面。
• 用绕短轴旋转的椭圆构成的椭球来代替地 球,称为地球椭球体。
• 地球两极扁平的程度称为地球的扁率a,可
以用下式计算:( 式中a为地球赤道半径, b为地球两极半径)
第 一 章
第 一 章
• 地球和标准椭球体相比较,南极凹进24m, 北极高出14m
• 地球赤道半径a为6,378,140米,极半径c为 6,356,780米,平均半径为6,371,030m。
地球科学概论 第一章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科学概论 第一章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https://img.taocdn.com/s3/m/a953381a6edb6f1aff001f6c.png)
际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天体称星云。
天体系统:按照一定的系统和规律,相互吸 引和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层次的天体系
统,如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等。
一、宇宙 - 1. 宇宙中的天体和物质
星 云
相撞星系
一、宇宙-1. 宇宙中的天体和物质
水星
金星
一、宇宙-1. 宇宙中的天体和物质
月 球
一、宇宙-1. 宇宙中的天体和物质
天球:以地球球心为圆心,半径无穷大的假想球 体,用于反映天 体在天空中的位
置和相对运动关系 星座:天球上具有自已独特形状并占据一定空间 的恒星群落。
二、银河系与太阳系
1. 银河系 由包括太阳在内的大约1400亿颗恒星和大量星际 物质组成的庞大螺旋状星系,侧面看呈中间厚边 缘薄的扁饼形,正面看呈旋涡状。
与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相同,因而月球总是
以同一面朝向地球。
四、地球的形状
人类第一次对地球形状的测量——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
尼(Eratosthenes,公元前276年-公元前195年)
他测得的地球的周长 为39500km,这与近 代的测定值40025km 相当按近,换算成地
太
阳
光
7.
线
2
m
亚历山大港
92
银河系侧视图
螺旋星系M83,它的大 小和形状都类似银河系
二、银河系与太阳系
2. 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的、受太阳引力支配的天体系统,主 要由八大行星(由里向外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和众多的小行星、 卫星、慧星和陨星等组成。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和类木行星(木、土、天、海)。
四、地球的形状
2. 地球表面起伏不平,陆地和海底均如此。
必修一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课件
![必修一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7ee86c4a7302768e9939ef.png)
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总星系
02
地球是一颗普通行星
太阳系中的地球 认识太阳系
认识太阳
太阳系
识记太八阳大系行中星的的地位球置
地球
太 阳
水金 地 火 星星 球 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类地行星
行星的分类
巨行星
远日行星
太 阳
水金 地 火 星星 球 星
地内行星
小行星带
木星
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
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
公元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公元18世纪,天文学家提出“星系”一词 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及空间 探测技术的发展,使天文观测的尺度逐渐扩展到200 亿光年的时空区域---宇宙大爆炸假设理论提出
宇宙是一个物质世界——由各种天体组成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0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宇宙中的天体 天体系统
四方上下曰宇 古往今来曰宙
—
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 淮 南 子 原 道 训 》
·
宇宙的概念
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天地万物的总称。是 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物质世界。
宇宙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 时间上无始无终,是客观存在的 物质世界(广漠的空间及存在于 其中的天体和弥漫物质)
卫星 — 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
木星及其卫星
一闪即逝的流星
A
C
B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 流星体 B 流星现象 C 陨星(陨石、陨铁)
拖着长尾的彗星
哈雷彗星是著名
的短周期彗星,每隔 75-76年就能从地球 上看见,是唯一能用 裸眼直接从地球看见 的短周期彗星。
高一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章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高一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章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https://img.taocdn.com/s3/m/cfbdc5adb8f67c1cfad6b899.png)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宇宙的物质性(1)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2)常见天体:恒星、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卫星。
2.天体系统——宇宙的运动性(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层次:总星系⎩⎨⎧银河系⎩⎨⎧ 太阳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判断1.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 √ ) 2.天体包括人造天体和自然天体。
( √ ) 3.天体都是肉眼可以看到的。
( × ) 4.总星系就是我们所说的宇宙。
( × )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八颗行星⎩⎪⎨⎪⎧类地行星:A 水星、B 金星、C 地球、D 火星巨行星:E 木星、F 土星远日行星:G 天王星、H 海王星2.结构特征:地球与其他行星特别是类地行星有许多相似之处。
3.运动特征⎩⎪⎨⎪⎧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判断1.小行星带位于类地行星和巨行星运动轨道之间。
( √ ) 2.八颗行星自转的方向具有同向性。
( × ) 3.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
( √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1.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1)宇宙环境⎩⎪⎨⎪⎧宇宙环境安全太阳光照稳定(2)自身条件适宜⎩⎪⎨⎪⎧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液态水的存在连线 试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自身环境特点与生命物质存在条件的关系,并用直线相连。
探究点一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判断流星雨是一种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因受大气摩擦发出光亮如下雨状的自然现象,一些流星似从狮子座方向迸发出来的即为狮子座流星雨。
2017年11月18日,狮子座爆发流星雨,广州17日至19日零时至天亮前,每小时可看到狮子座流星约10颗,堪称当年“流星雨之王”。
(如下图)1.狮子座流星雨和落到地面的陨星是天体吗?为什么?答案都不是。
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资料
![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1f4b79b770bf78a64295434.png)
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宇宙由大约140亿年前
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
一、宇宙中的地球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中国古代
西周时期:盖天说
东汉时期:浑天说
西方学说
古希腊:地心说 哥白尼:日心说
20世纪后: 大爆炸宇宙论
2、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宇宙:“天地四方”——“宇” ——空间
“古往今来”——“宙” ——时间
人造天体:人造卫星、航天飞机、
宇宙飞船等
蟹状星云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 外表的天体。其主要成分是氢
老鹰星云
天马星云 三叶星云
恒星(太阳)
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 的球状天体,其主要成分是氢和氮
行星(土星)
沿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转的球状天体。 本身不发光,反射恒星光而发亮
卫星(月球):绕行星运转的天体。
“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 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着月球跑。”
1.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先后顺序排
列的是( A )
A、恒星、行星、卫星 B、星云、恒星、行星
C、恒星、行星、小行星 D、恒星、小行星、流星体
天体 相互吸引 天体系统
相互绕转
地球与月亮组成地月系,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距地球最近的天 体。距离38.4万千米
时间和空间的总和,是由各种 形态的物质构成的,是在不断 运动变化的。
人类目前已经观测到的宇宙半径即 “可见宇宙”半径:约200亿光年!
2、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宇宙:时间和空间的总和,是由各
种形态的物质构成的,是在 不断运动变化的。 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天然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
地理科学概论chapter1宇宙中的地球
![地理科学概论chapter1宇宙中的地球](https://img.taocdn.com/s3/m/e7782d64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7f.png)
理学家们也在凭理论找寻大爆炸后的余波,后来这两组工作
研究联合表示,这天线所收到的噪音即为大爆炸后的余波,
其温度约为零下270度,这一发表证实了大爆炸的理论。
• 占星学中的星座 如同在东亚地区的一些民族根据出生年份所代表的 动物来定义一个人的生肖,在很多国家,一个人的 出生月份就以星座来对应。
• 日全食过程:初亏 、 食既 、食甚 、生光、 复圆
• 食象 (ΔT=66.2s) 北京时间 高度角 方位角
• 初亏
08:20:25.8 +37.5° 087.8°
• 食既
09:33:39.5 +53.0° 098.4°
• 食甚
09:34:30.3 +53.2° 098.6°
• 生光
09:35:21.6 +53.4° 098.7°
•
大爆炸理论,简单地说就是宇宙
开始的时候是由一个火球爆炸而形成的。
近代科学研究发现宇宙不是永恒的,而是
在不断的膨胀中。宇宙的不平衡现象最早
是由一位德国的医生发现的。他在夜空观
察星星时发现,每个星球间的距离并没有
因为万有引力的关系而彼此靠近。那么,
在星球之间必定存在另一种力量抵消了它
们彼此之间的万有引力。他就把这现象假 设为宇宙在不断地膨胀。是远距离星球射
向地球的光以红光为多,近距离的则以紫光为主。这说明了
星球在远离地球。接着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他提出
加速度不等于零的理论,其中即包含了宇宙膨胀的学说。
1931年,美国天文学家以先进的天文望远镜发现,在银河
系外仍有很多银河系,并且在不断地膨胀,这才使得宇宙膨
胀的理论得到证实。
•
40年代,科学家们预测宇宙是由大爆炸产生的,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https://img.taocdn.com/s3/m/0d091ca6caaedd3382c4d351.png)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四节地球的历史
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在漫长的时间里,它经历多次火山喷发、板块碰撞等,要了解这些经历,研究地层是最主要的途径。
地层: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吹、日晒、雨淋以及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砾石、沙子、粘土等,这些碎屑物质被风和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压紧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叫做沉积岩。
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者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所以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生物总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地进化的。
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层里往往保存着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生物的生长过程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由古生物形成的化石种类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当时地理环境的烙印。
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科学家发现了不同时期主要生命形式的特点及其变化,并以此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据此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了系统性的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
(详见下表)。
1.1宇宙中的地球
![1.1宇宙中的地球](https://img.taocdn.com/s3/m/753d9207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14.png)
宇宙中的地球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通过天文望远镜或其他空间探测手段,才能探测到的星际空间物质(常见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空间物质)(1)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物质是氢(2)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3)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行星的质量比恒星小(4)卫星: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2.天体系统:宇宙中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级别:从低到高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3.地月系:由地球和月球组成,月地距离约为38.4万千米4.太阳系:(2)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质量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3)其他天体按照一定的轨道绕太阳运行(4)日地距离约为1.5亿千米5.银河系:(1)有太阳和众多恒星组成(2)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3)太阳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约为2.6万光年6.河外星系:同银河系类似的星系7.可观测宇宙:(1)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2)在银河系外,同银河系类似的星系统称为河外星系8.天体的判断方法一看空间位置: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二看物质形态: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如极光,流星雨三看运行轨道:是否在一定轨道上独自运转,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例如火星上的祝融号行星地球1.类地行星:有固体表面体积较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2.巨行星:气体构成,体积巨大(木星,土星)3.远日行星:与太阳距离远(天王星,海王星)4.八颗行星公转特征(1)公转方向具有同向性(绕着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2)公转轨道面具有共面性(绕日公转轨道面基本在同一平面)(3)公转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近似圆形)5.地球(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1)表现:八颗行星中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2)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3)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稳定的太阳光照(太阳处于壮年期,状态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八颗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4)自身条件(三大因素)日地距离适中;体积和质量适中6.判断行星上生命存在的条件一看所处宇宙环境是否安全二看是否有适宜的温度(从距恒星的距离远近,自转和公转周期长短,大气层等)三看行星周围有无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四看该行星是否有液态水(从温度高低和水体运动方向判断)一环境,二温度,三大气,四液态水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概况:太阳是一颗巨大炽热的气体星球(1)主要成分:氢和氦(2)表面温度:约6000k2.太阳辐射(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的现象(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3)对地球的影响:[1]提供光和热,维持地表温度[2]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3]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量,如煤,石油,家庭太阳能供热系统等[4]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地势,纬度,昼长,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层次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个圈层[1]温度比周围低而呈现为黑斑点[2]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3]周期约为11年(2)太阳耀斑:色球层[1]忽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2]时间短[3]释放巨大能量[4]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5]周期约为11年(3)日珥:色球层[1]一种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2]爆发时喷射大量带电粒子(4)日冕物质抛射:日冕层[1]抛射大量带电粒子[2]破坏太阳风的流动[3]是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5)太阳风:会扰动地球的磁场和大气产生磁暴,极光,会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无线电短波通信产生影响,也可引发自然灾害2.煤炭的形成过程:形成于湿热的气候环境是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根茎和枝叶在地面上堆积而成,一层极厚的腐植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深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在高温高压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燃沉积岩第三节.地球的历史化石和地质年代表1.地层和化石(1)地层[1]概念: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2)特征[1]结构: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2]顺序: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2.地层层序律: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在沉积物中保留下来3.生物层序律:[1]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2]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4.地质年代表:根据地层顺序,生命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昼,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编年5.地层顺序口诀:冥太元显宙古生代:寒武奥陶志留纪泥盆石碳二叠纪中生代:三叠侏罗白垩纪新生代:古近新近第四纪1.前寒武纪(1)距今时间: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的时间,约占地球历史的90% (2)生命演化[1]冥古宙:地球上只有一些有机质,没有生命的迹象[2]太古宙:出现了蓝细菌等原核生物[3]远古宙: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3)矿产形成:大量的铁,金镍,铬等矿藏出现2.古生代(1)时间:距今5.41亿年至2.52亿年(2)海陆变迁:海陆格局发生了多次大的变迁,形成联合大陆(3)演化过程(4)矿产形成: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3.中生代(1)时间: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2)海陆变迁:联合古陆在三叠纪晚期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3)生物进化:[1]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2]中后期部分爬行动物开始向鸟类发展[3]小型哺乳动物出现[4]裸子植物极度兴盛(4)物种灭绝:中生代末期,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4.新生代(1)时间:距今6600万年至今,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2)海陆变迁:[1]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2]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3)生物进化:[1]被子植物高度繁盛,草原面积扩大[2]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生物界呈现现代面貌[3]第四纪出现了人类(4)第四纪时期: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目前,地球处于一个温暖期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地震波2.两个不连续面(1)莫霍界面: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2)古登堡界面: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3.地球内部被划分为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为界)4.地壳: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位于莫霍界面以外(一般厚度为5—10千米)均厚17千米5.地幔:33—2900千米,分为(上地幔(33-900千米)和下地幔(900-2900千米)),占地球总体积的80%软流层:温度很高,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80-400千米,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上地幔顶部与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0-80千米)6.地核(1)组成:由铁和镍等金属(2)厚度:3400千米 (3)外核:液态的金属物质(科学家认为,外核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2900-5150千米)(4)内核: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超强的压力将铁原子和镍原子紧紧挤压在一起(5150-6371千米)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1.地球的外部圈层构成: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1)组成[1]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2]水圈: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其主体是海洋,还包括陆地上的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等[3]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大气圈的下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2)作用(影响):[1]大气圈:使得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和缓,提供了生物生存所需要的氧气,形成风,云,雨,雪等天气[2]水圈:水是最活跃的自然环境要素之一,在地球表面,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3]生物圈:在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宇宙中天体的 相对位置
天球是为了研究 天体在天空中的位置 和运动引进的一个假 想的圆球,它的球心 就是观测者所在的地 球的中心,它的半径 是无穷大的。 这样,地球以外 的天体在天球上都有 各自的投影位置。
图1-2 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
地球的自转轴无限延长, 同天球球面相交于两点, 这叫做天极;与地球的南 、北极方向相同的两个极 分别称为南天极和北天极 。地球赤道平面无限扩大 ,同天球相交的大圆,叫 做天赤道。有了天极和天 赤道,天球就可以定出自 己的经线和纬线,分别称 为赤经和赤纬。于是,人 们说明天体在天球上投影 的位置就方便了。
公元前3世纪 吕不韦 主持编成的《吕氏春秋》解释 天圆地方
人类经过漫长的探索终于证实大地是一个球体 善于运用逻辑方法思维的古希腊人,率先 提出了大地是一个圆球的想法。 我国东汉张衡(78 ~139年)观测中发现 月蚀的阴影边缘总是弧形的,证明大地 是圆的。
天地之体,形如鸟卵
-张衡
1519年9月由麦哲伦(Magalhhaes)率 领的船队,从西班牙,环球航行成功
定义为围绕太阳运转、自 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 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 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 物体的天体。
上述8大行星都是在1900年以前被发现的。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C.Tombaugh)在海王星外 侧发现了冥王星,于是在过去长达70多年的时间里冥 王星一直被当作第9大行星。
然而,冥王星的直径只 有2300km左右,比月球 还要小。 其许多天文学特征也 与8大行星有较大的差异 。特别是近些年来在太 阳系先后发现了一些大 小和质量近似或超过冥 王星的天体,使冥王星 的行星地位受到了广泛 置疑。 因此,该届国际天文 学联合会大会依据新的 行星定义,将冥王星降 级为“矮行星”。
2006年8月24日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 (IAU)大会投票表决 ,将冥王星从太阳系 的九大行星中剔除, 自此,太阳系只剩下 8大行星。 根据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 第26届大会的决议,太阳系的天体(除太阳外 )主要分为三类:即“行星”、“矮行星”和 “太阳系小天体”。
(1)行星(planet):其
以太阳为中心,向外是8大 行星;其中在火星与木星之间 分布有数以万计的“小行星带 ”,包括体积较大的谷神星; 在海王星外侧分布着“柯伊 伯带” (1992年发现),大致 从冥王星轨道附近延伸到离太 阳约1500×108 km处,除无数 的小天体外,体积较大的冥王 星和近些年发现的卡戎星、夸 欧尔、塞德娜、齐娜星等均位 于其中,该带也是彗星的主要 源区; 在柯伊伯带之外还有黄道 离散盘面、太阳圈和尚属于推 测的奥尔特云。
哥白尼(1473~1543)
《天体运行论》中 宣布:太阳在万物 的中心统驭着;在 这座最美好的神庙 里,另外还有什么 更好的地点安置这 个发光体,使它能 一下子照亮这个宇 宙呢?
布鲁诺( Bruno,1548~1600)
1583年在牛津大学作系列讲演太阳中心说 1584年他又提出宇宙无限的观念,太阳中心说显 示出的思想解放意义愈来愈明显,以致成为异端 1591年布鲁诺被骗回意大利,9年后,1600年2月 17日,在罗马的闹市繁花广场上,他被绑在火刑 柱上活活烧死。
二、太阳系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并受太阳引力支配的一个
天体系统 。太阳是其中唯一恒星,其质量占整个太阳 系的99.87%,能发出强烈的光和热。
围绕太阳旋转的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天体体系,这些 天体主要包括8大行星(由里向外依次为:水星、金星 、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一些 矮行星(如冥王星、谷神星、齐娜星等)、为数众多的小 行星(主要分布于火星与木星之间和海王星外侧)、卫 星、彗星、陨星及十分稀薄的星际物质等(图1.8)。
如月球和地球构成地月系; 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公转,它们和太阳构成高 一级的天体系统,即太阳系; 太阳系又是更高一级天体系统——银河系极微小的 一部分,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2000多亿颗。 银河系以外,还有许多同银河系规模相当的庞大天 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 在人类现今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内,大约存在着 10亿个以上的这样的星系。 通常,把我们现在观测所及的宇宙部分称为总星系 ,它是现在所知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
(2)矮行星(plutonian objects):即“类冥王星天 体”,是指同样具有足够 质量、呈圆球形、围绕太 阳运转且不是卫星、但不 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 物体的天体。冥王星为其 典型代表,余者还包括谷 神星、齐娜星等。据发现 齐娜星的美国天文学家迈 克尔· 布朗(Michael Brown)估计,太阳系将有 数百颗矮行星,布朗本人 已经发现了数十颗可能符 合矮行星标准的天体。
(3)太阳系小天体(small solar system bodies):泛指 其他所有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 合行星与矮行星条件的各种天 体。主要包括无数的以往称谓 的“小行星”、彗星和其它自 然形成的卫星等。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中一直认 为太阳系以冥王星轨道为边界 ,半径约59×108 km。但近年 来对太阳系结构与空间范围的 认识已有了相当进展。
恒星的距离非常遥远。因此,人类短时间
看好像位置是“恒定”的,实际上是运动的 。
图1-1
北斗亮程度 被称为亮度。 古代人们将恒星的亮度分为6个等级,称为 视星等。其中把15个最亮的恒星称一等星,而 把正常视力所能辨认的最暗的星称六等星。 后来,由于光学仪器的发展,人们测定了视 星等和亮度的数量关系:即一等星比六等星亮 100倍,视星等每差一等,亮度差2.512倍。
恒星的亮度受恒星到地球距离不同的影响 ,并不完全代表恒星本身的真正发光能力。 恒星本身的发光能力被称为光度,光度 的等级则称为绝对星等。
在恒星与恒星之间 存在着极其广大的空间 ,称为星际空间。弥漫 于星际空间的极其稀薄 的物质称为星际物质。 主要的星际物质有两类,即星际气 体和星际尘埃。星际气体包括气态的原 子、分子、电子和离子,其中以氢为最 多,氦次之,其它元素都很少。星际尘 埃就是微小的固态质点。
一、宇宙中的天体和物质
通常将包括星际物质和各种积聚态实体在 内的所有宇宙星体称天体。 恒星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体 。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 能够自身发光的球形或类似球 形的天体。 构成恒星的气体主要是氢, 其次是氦,其它元素很少。 太阳就是一颗既典型又很 普通的恒星。
拥有巨大的质量是恒星 能发光的基本原因。 ------由于质量大,内部受 到高温高压的作用,导致进 行由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 ,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以维 持发光。 恒星的质量相差不大,多在0.1-10倍太阳质 量之间;恒星的体积却相差非常悬殊,大的恒星 直径为太阳的2000倍左右,小的恒星直径小于 1000 km,比月球还小。
第二节
银河系与太阳系
一、银河系
银河系(milky way system)是一个 由2000亿颗以上恒星 和大量星际物质组成 的庞大天体系统。 侧面看呈中间厚边 缘薄的扁饼形。 正面看呈旋涡形。
银河系的直径约 10万l.y.。中心部分 称为银核,直径约1万 多l.y.;银核外侧称 为银盘;银盘的中心 平面称为银道面。 太阳是银河系中的 一颗中等恒星,位于 距银河系中心约3万 l.y.的银盘内,太阳 附近银盘厚度约3000 l.y.,太阳距银道面 约26 l.y.,几乎就在 银道面上。
未来的世纪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
1889年,还是在繁花广场,竖起布鲁诺的铜像
伽利略(Galilei,1564~1642)
《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出版后产生轰动效应,随即成为禁书; 伽利略也在1633年2月被软禁,四年后伽利略 双目完全失明,九年后,与世长辞。
第一节
宇宙
理由:冥王星和太阳
系其他八大行星有很 多不同。 八大行星轨道都接 近于圆形,而冥王星 却是极为扁长的椭圆 ;八星轨道几乎在同 一平面,而冥王星倾 斜角达17度。
理由:更重要的是,1992年人类发现“柯伊伯小行星带”。柯
伊伯带是围绕太阳系外围的一个环状结构,从冥王星轨道处即离 太阳60亿公里延伸到1500亿公里,里面有大量由冰组成的天体。 冥王星接近于该带,且和这些天体的组成成分非常相似。而新发 现的齐娜也出自这里,并且齐娜比冥王星更加怪异,绕太阳一周 要560年,轨道与其他八星轨道平面夹角达到44度,已经是斜的了
亚里士多德- 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
太阳、月球、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分 别在七个天层里围绕地球转动,其外为恒星天 层;最外边 的原动力天层
亚里士多德 - 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被人 们奉为真理,长达十几个世纪。在一般 人的感觉中,太阳真是好像在围着地球 转(据美国1997年调查,在该国,仍有 27%的人不知道地球是在围着太阳转)
太阳系
行星的分布及运 转几乎都在一个 共同的平面内, 称黄道面。行星 运动有两种主要 形式:自转和绕 太阳公转。绝大 部分行星公转的 方向及其自转方 向都相同,与太 阳自转的方向一 致。
开普勒第一定律: 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
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行星至太阳的距离因公转发生周期性变化,当行 星到达椭圆长轴两端时,分别称远日点和近日点 。 行星至太阳的 平均距离正好等于 椭圆的长半径a。
银河系的所有天体大体顺银道面绕核心作飞 快的旋转运动,称银河系自转,但其自转不同于 固体转动,银盘内从中心到边缘的不同地方自转 的角速度不同。
太阳附近银河系自转角速度为0.0053″/a,线速 度为250km/s,这也是太阳绕银河系核心公转的速 度。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6亿-2.8亿a。同 时,太阳还进行着往返于银道面两侧的波状位移。
为了便于认识恒星,人们把天球上的恒星分成若干 群落,每个群落的恒星都有自己独特的形状并占据一定 的空间,这样的恒星群落称为星座。
古代人把星座中 一些较亮而邻近 的星联成图形, 结合神话中的人 物或动物为星座 命名,沿用到现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