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2016-数字无线电基础
无线电与测向课程设计

无线电与测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无线电传播的基本原理,掌握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2. 使学生掌握测向技术的基本原理,了解无线电测向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3. 帮助学生了解无线电频谱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认识无线电频率的划分和使用规定。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无线电测向实验操作,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无线电测向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能力,提高问题解决技巧。
3. 培养学生运用无线电测向技术进行户外探险和定位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无线电与测向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科学实践活动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无线电传播基本原理:包括电磁波的产生、传播特性、反射与折射现象,以及无线电频率的划分和使用规定。
教材章节:第一章 无线电传播基础2. 测向技术原理:介绍测向技术的基本原理,如相位比较法、时间差法等,以及测向天线和测向仪器的使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测向技术3. 无线电测向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测向实验,学习测向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教材章节:第三章 测向实践4. 无线电频谱管理:介绍无线电频谱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了解我国无线电频率使用规定及管理措施。
教材章节:第四章 无线电频谱管理5.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分析无线电测向技术在户外探险、定位等领域的应用案例,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无线电常识教案

无线电常识教案教案标题:无线电常识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了解无线电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生将能够描述和解释无线电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3. 学生将能够使用无线电设备进行简单的通信和操作。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入学生对无线电的兴趣:通过展示一些无线电设备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无线电的兴趣。
2. 提问:提问学生是否知道无线电是如何工作的,以及无线电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
知识讲解:1. 介绍无线电的基本概念:解释无线电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信息的技术。
2. 解释无线电的工作原理:讲解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以及无线电波的特性和传播方式。
3. 介绍无线电的应用领域:包括广播、通信、雷达等。
示范与实践:1. 示范无线电设备的使用方法:展示如何打开和关闭无线电设备,如何调整频率和音量等。
2. 练习操作无线电设备:让学生分组进行无线电通信练习,例如模拟对话、发送简短信息等。
讨论与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无线电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2. 讨论无线电的优点和缺点:引导学生讨论无线电技术的优点和限制,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无线电常识,并展示他们对无线电的理解。
扩展活动: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无线电台或无线电设备制造厂,深入了解无线电技术的实际应用。
2. 制作无线电模型: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无线电设备模型,并进行演示和分享。
评估方法:1.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操作能力评估:通过学生在练习环节中的操作表现来评估他们对无线电设备的掌握程度。
3. 总结能力评估:评估学生对无线电知识的理解和总结能力,例如通过小组讨论或书面作业。
教案扩展:1. 进一步学习无线电技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无线电的原理和技术,了解更多高级的无线电应用。
2. 组织无线电俱乐部活动:鼓励学生组建无线电俱乐部,进行更多的实践和交流,提高无线电技能。
中职无线电基础教案

一、教案名称:中职无线电基础教案第一章——无线电基础知识概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无线电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让学生掌握无线电波的特性及其传播规律。
3. 培养学生对无线电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无线电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无线电波的特性:频率、波长、速度、强度等。
3. 无线电波的传播规律:天波、地波、直线传播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无线电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讲解:详细讲解无线电波的特性及其传播规律。
3. 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验或模拟软件了解无线电波的传播过程。
4. 总结:对本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学评价:2.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无线电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教案名称:中职无线电基础教案第二章——无线电通信原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无线电通信的基本原理。
2. 让学生掌握调制、解调在无线电通信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对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无线电通信的基本原理。
2. 调制:模拟调制、数字调制。
3. 解调:调幅解调、调频解调、调相解调。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无线电通信的原理。
2. 讲解:详细讲解调制、解调在无线电通信中的应用。
3. 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验或模拟软件了解调制、解调过程。
4. 总结:对本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无线电通信系统。
2.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无线电通信原理的掌握程度。
三、教案名称:中职无线电基础教案第三章——无线电发射设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无线电发射设备的基本构成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无线电发射设备的主要部件及其工作原理。
3. 培养学生对无线电发射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能力。
教学内容:1. 无线电发射设备的基本构成:发射器、调制器、功率放大器等。
2. 无线电发射设备的主要部件:天线、馈线、滤波器等。
中职无线电基础教案

中职无线电基础教案第一章:无线电基础知识概述1.1 学习目标了解无线电的定义与发展历程掌握无线电的基本原理与应用领域1.2 教学内容无线电的定义与发展历程无线电的基本原理无线电的应用领域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无线电的定义与发展历程讨论法:探讨无线电的应用领域1.4 教学资源教材:无线电基础教材课件:无线电发展历程的图片与视频1.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无线电定义与发展历程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无线电应用领域的探讨情况第二章:无线电波的特性与传播2.1 学习目标掌握无线电波的特性了解无线电波的传播规律无线电波的特性无线电波的传播规律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无线电波的特性与传播规律实验法:进行无线电波传播的实验演示2.4 教学资源教材:无线电波的特性与传播教材实验设备:无线电波传播实验设备2.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无线电波特性的理解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无线电波传播规律的掌握情况第三章:无线电发射与接收设备3.1 学习目标了解无线电发射设备的工作原理与结构掌握无线电接收设备的工作原理与结构3.2 教学内容无线电发射设备的工作原理与结构无线电接收设备的工作原理与结构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无线电发射与接收设备的工作原理与结构实验法:进行无线电发射与接收设备的实验操作教材:无线电发射与接收设备教材实验设备:无线电发射与接收设备3.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无线电发射与接收设备工作原理的理解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无线电发射与接收设备结构的掌握情况第四章:无线电通信技术4.1 学习目标掌握无线电通信的基本原理了解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4.2 教学内容无线电通信的基本原理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无线电通信的基本原理讨论法:探讨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4.4 教学资源教材:无线电通信技术教材课件:无线电通信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的图片与视频4.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无线电通信基本原理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无线电通信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的探讨情况第五章:无线电频谱管理与法规5.1 学习目标了解无线电频谱的定义与管理的重要性掌握无线电频谱管理与法规的基本内容5.2 教学内容无线电频谱的定义与管理的重要性无线电频谱管理与法规的基本内容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无线电频谱的定义与管理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无线电频谱管理与法规的实际案例5.4 教学资源教材:无线电频谱管理与法规教材案例资料:无线电频谱管理与法规的实际案例5.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无线电频谱定义与管理重要性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无线电频谱管理与法规实际案例的分析情况第六章:无线电发射设备6.1 学习目标理解无线电发射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学会调制与解调的基本概念及应用6.2 教学内容无线电发射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调制与解调的基本概念及应用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实验法:进行调制与解调实验操作6.4 教学资源教材:无线电发射设备教材实验设备:调制与解调实验设备6.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无线电发射设备组成的理解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调制与解调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第七章:无线电接收设备7.1 学习目标掌握无线电接收设备的基本原理与结构学会天线的基本原理与安装方法7.2 教学内容无线电接收设备的基本原理与结构天线的基本原理与安装方法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无线电接收设备的基本原理与结构实验法:进行天线安装实验操作7.4 教学资源教材:无线电接收设备教材实验设备:天线安装实验设备7.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无线电接收设备基本原理的理解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天线安装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第八章:无线电通信应用实例8.1 学习目标了解无线电通信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学会分析无线电通信应用实例的优缺点8.2 教学内容无线电通信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分析无线电通信应用实例的优缺点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无线电通信应用实例及优缺点案例分析法:分析无线电通信应用实例的实际案例8.4 教学资源教材:无线电通信应用实例教材案例资料:无线电通信应用实例的实际案例8.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无线电通信应用实例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无线电通信应用实例优缺点的分析情况第九章:无线电波传播环境9.1 学习目标掌握无线电波传播的环境因素学会分析无线电波传播环境对通信的影响9.2 教学内容无线电波传播的环境因素无线电波传播环境对通信的影响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无线电波传播环境因素及影响实验法:进行无线电波传播环境实验操作9.4 教学资源教材:无线电波传播环境教材实验设备:无线电波传播环境实验设备9.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无线电波传播环境因素的理解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无线电波传播环境影响的认识第十章:无线电技术实验与操作10.1 学习目标熟练掌握无线电技术的基本实验操作学会使用无线电技术相关设备与仪器10.2 教学内容无线电技术的基本实验操作无线电技术相关设备与仪器使用10.3 教学方法实验法:进行无线电技术实验操作指导操作演示法:演示使用无线电技术设备与仪器10.4 教学资源教材:无线电技术实验与操作教材实验设备:无线电技术实验设备及仪器10.5 教学评估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无线电技术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操作考核:考核学生使用无线电技术设备与仪器的操作能力第十一章:无线电频率分配与规划11.1 学习目标理解无线电频率分配的原则与方法学会无线电频率规划的基本步骤11.2 教学内容无线电频率分配的原则与方法无线电频率规划的基本步骤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无线电频率分配的原则与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无线电频率规划的实际案例11.4 教学资源教材:无线电频率分配与规划教材案例资料:无线电频率规划的实际案例11.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无线电频率分配原则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无线电频率规划实际案例的分析情况第十二章:无线电干扰与抗干扰技术12.1 学习目标掌握无线电干扰的类型与来源学会无线电抗干扰技术的方法与手段12.2 教学内容无线电干扰的类型与来源无线电抗干扰技术的方法与手段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无线电干扰的类型与来源实验法:进行无线电抗干扰技术实验操作12.4 教学资源教材:无线电干扰与抗干扰技术教材实验设备:无线电抗干扰技术实验设备12.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无线电干扰类型的理解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无线电抗干扰技术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第十三章:无线电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13.1 学习目标了解无线电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原理掌握无线电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与设备13.2 教学内容无线电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原理无线电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与设备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无线电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原理实验法:进行移动通信关键技术与设备的实验操作13.4 教学资源教材:无线电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教材实验设备:移动通信关键技术与设备实验设备13.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无线电技术在移动通信应用原理的理解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移动通信关键技术与设备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第十四章:无线电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14.1 学习目标理解无线电技术在物联网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学会无线电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方法与实例14.2 教学内容无线电技术在物联网中的作用与重要性无线电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方法与实例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无线电技术在物联网中的作用与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无线电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实例14.4 教学资源教材:无线电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教材案例资料:无线电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实例14.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无线电技术在物联网中作用的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无线电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实例的分析情况第十五章:无线电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5.1 学习目标了解无线电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学会分析无线电技术未来发展趋势的影响15.2 教学内容无线电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无线电技术未来发展趋势的影响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无线电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讨论法:讨论无线电技术未来发展趋势的影响15.4 教学资源教材:无线电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教材课件:无线电技术未来发展趋势的图片与视频15.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无线电技术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无线电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影响的讨论情况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为“中职无线电基础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以《无线电基础》为例谈高中物理拓展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以《无线电基础》为例谈高中物理拓展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普通高中的课程结构有较大的变革,学校的课程由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三大部分组成。
选修课程包括国家选修及地方选修,地方选修以校本选修课程为主,而校本选修课程一般是学校开设的以服务于必修课程为目的的拓展课程。
高中物理必修课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缺少应用知识和实践体验。
例如,在高中物理的电学中就比较缺少与生活实际联系的实践性、应用性知识。
因此,在高中开设拓展课程很有必要,拓展课程既可作为必修课程的延伸,又可反哺必修课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文以《无线电基础》为例,就高中物理拓展课程的设计、实施策略等所作的积极尝试进行探讨。
一、高中物理拓展课程的性质拓展课程的目标是培养激发兴趣、拓展知识和提高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提升科学素养。
一般是以综合性的知识为内容、以注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为主要的评价方式,允许学生自主及限定选修的动态性短期课程。
高中物理拓展课程是指对不满足于物理素养培养的必修课内容进行开发,通过在高中物理必修课基础上进行挖掘、延伸、拓展与提高而形成的校本选修课程。
例如,物理必修课程中分组实验的内容与形式往往比较单一,教材所提供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都与实验原理中要测量的物理量单一对应,限制了学生的实验方法,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拓展课程作为必修课程的延伸而又不拘泥于具体的内容与形式,较之必修课程有更大的灵活性。
二、高中物理拓展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策略1. 拓展课程的选题原则拓展课程是与学科必修课程完全不同的课程形态,课程的选题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须立足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生成,须遵循知识与能力渐进的特点,这是拓展课程的选题原则。
根据以上选题原则,在内容的开发上,高中物理拓展课程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要因每个人、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
拓展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而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发展是一个上台阶的过程。
中职无线电基础教案

中职无线电基础教案第一章:无线电基础知识1.1 无线电波的产生与传播1.2 无线电频率与波段1.3 无线电发射与接收原理1.4 无线电通信的调制与解调第二章:无线电发射设备2.1 发射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2.2 发射天线的设计与安装2.3 发射设备的调试与维护2.4 发射设备的应用实例第三章:无线电接收设备3.1 接收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3.2 接收天线的设计与安装3.3 接收设备的调试与维护3.4 接收设备的应用实例第四章:无线电通信技术4.1 模拟通信技术4.2 数字通信技术4.3 无线通信标准与协议4.4 无线电通信的应用实例第五章:无线电频率管理与规划5.1 频率资源的分配与使用5.2 频率管理的法律法规5.3 无线电频率规划与优化5.4 无线电频率监测与执法第六章:无线电设备的安装与调试6.1 发射设备的安装与调试6.2 接收设备的安装与调试6.3 无线电设备的接地与防雷6.4 设备的故障排除与维护第七章:无线电波的测量与分析7.1 无线电波的测量仪器与方法7.2 无线电波的场强与覆盖范围测量7.3 无线电波的频率与波长测量7.4 无线电波的干扰与噪声分析第八章: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8.1 无线电通信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8.2 无线电通信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8.3 无线电通信在无线局域网中的应用8.4 无线电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第九章:无线电波在特定环境下的传播特性9.1 无线电波在室内环境中的传播特性9.2 无线电波在复杂地形中的传播特性9.3 无线电波在移动环境中的传播特性9.4 无线电波在高速移动环境中的传播特性第十章:无线电波的应用实例分析10.1 无线电波在广播通信中的应用实例10.2 无线电波在导航与定位中的应用实例10.3 无线电波在无线传感网络中的应用实例10.4 无线电波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实例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无线电波的产生与传播补充和说明:深入讲解无线电波的产生过程,包括LC振荡器、晶体振荡器等振荡原理,以及无线电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如空气、水、土壤等。
数字无线电系统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电子科技大学

《数字无线电系统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 Fundamentals of Digital Radio Systems课程代码:G0203720 学时数:32 学分数:2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适用学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先修课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与系统执笔者:陈祝明编写日期:2014.02 审核人:一、课程性质和目标(一)课程性质该课程讲述数字无线电的概念以及系统的设计方法、实现结构、信号处理算法等,属于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
(二)课程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字无线电系统设计所需的理论知识,能够设计出基本的数字无线电系统。
二、课程内容安排和要求(一)教学内容、要求及教学方法第一章典型的模拟无线电系统与结构(8学时)通过对典型模拟无线电系统的设计及其结构的分析,让学生理解无线电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无线电系统的通用结构。
第二章数字无线电理论基础(6学时)讲解实信号分解为复信号的条件和实现方法,让学生掌握基于复信号的系统设计方法和常用的数字无线电系统的实现结构。
第三章带通采样与模数前端技术(4学时)通过带通信号采样的约束条件的推导和带通采样应用案例的分析,让学生结合系统应用掌握带通采样定理的应用方法和理解模数前端的设计方法。
第四章采样率变换与数字前端技术(6学时)讲授数字无线电系统采样变换的高效结构设计方法,让学生掌握采样变换理论的应用和高效数字前端结构的设计方法。
第五章数字基带与同步技术(6学时)分析基于数字基带的调制解调理论,让学生掌握常用调制解调的数字基带实现方法,了解数字无线电系统中的数字基带同步技术。
第六章习题讲评(2学时)讲评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二)自学内容和要求数字信道化接收机的原理与结构(三)实践性教学环节和要求无三、考核方式课程设计4次:20分期末考试:80分四、建议教材及参考资料(一)教材:教材:《软件无线电技术基础》,陈祝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二)参考资料:1.张健、向敬成编.《软件无线电技术导论》,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2.楼才义、徐建良、杨小牛,《软件无线电原理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年3.[美]Jeffrey H.Reed编著,陈强等译.软件无线电—无线电工程的现代方法.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4.[美]Joseph Mitola Ⅲ著,赵荣黎王庭昌李承恕译.软件无线电体系结构—应用于无线电系统工程中的面向对象的方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5.[英]Walter Tuttlebee 主编,杨小牛邹少丞等译.软件无线电技术与实现.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6.钮心忻,杨义先编著.软件无线电技术与应用.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年7. 吴利民编.软件无线电技术及其应用.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年8.姜宇柏游思晴等编著.软件无线电原理与工程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9.[美]C.Richard Johnson Jr.等著,潘甦译.软件无线电.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
中职无线电基础教案

中职无线电基础教案第一章:无线电基础知识1.1 无线电的定义与发展1.2 无线电波的特性1.3 无线电频率与波段1.4 无线电发射与接收原理第二章:无线电通信原理2.1 调制与解调2.2 无线电发射机的工作原理2.3 无线电接收机的工作原理2.4 无线电通信的调制方式第三章:无线电频率分配与规划3.1 无线电频率的分配原则3.2 我国无线电频率分配现状3.3 无线电频率规划与管理系统3.4 无线电频率使用申请与审批流程第四章:无线电设备与器材4.1 无线电发射设备4.2 无线电接收设备4.3 无线电导航与定位设备4.4 无线电通信设备的选择与使用第五章:无线电应用与实践5.1 无线电广播5.2 无线电通信5.3 无线电导航与定位5.4 无线电遥控与遥感技术第六章:无线电法律法规与道德规范6.1 无线电法律法规概述6.2 无线电管理法规与条例6.3 无线电频率管理法律法规6.4 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法律法规6.5 无线电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第七章:无线电安全与防护7.1 无线电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7.2 无线电设备的防辐射措施7.3 无线电传输过程中的干扰与防护7.4 无线电安全操作规程7.5 无线电应急预案与救援措施第八章:无线电技术发展与创新8.1 无线电技术的起源与发展历程8.2 现代无线电通信技术及其应用8.3 无线电新技术与发展趋势8.4 我国无线电技术研究与创新成果8.5 无线电技术在前沿领域的应用第九章:无线电实验与操作9.1 无线电实验设备与工具9.2 无线电发射与接收实验9.3 无线电频率调试与测量9.4 无线电通信实验与操作9.5 无线电故障排查与维修第十章:无线电应用案例分析10.1 无线电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案例10.2 无线电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案例10.3 无线电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案例10.4 无线电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案例10.5 无线电在民用与商业领域的应用案例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无线电基础知识补充说明:深入讲解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如直线传播、折射、反射等;详细阐述不同频率段的无线电波应用场景和特点。
无线电入门基础知识

无线电入门基础知识无线电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在空间中传播信息的技术。
它在通信、广播、导航、遥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无线电波是电磁波的一种,具有波长在1毫米至100公里之间的特性。
无线电入门基础知识包括无线电波的基本概念、发射与接收原理、调制与解调技术、无线电频谱以及无线电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等内容。
首先,了解无线电波的基本概念是入门的第一步。
无线电波是由变化的电流在导体中产生,并通过天线辐射到空间中的电磁波。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主要有地波、天波和直线波三种。
地波沿着地球表面传播,适用于短距离通信;天波通过电离层反射传播,适用于长距离通信;直线波则在视线范围内直线传播,适用于视距通信。
其次,无线电的发射与接收是无线电通信的基础。
无线电发射机将音频信号或数据信号调制到高频载波上,通过天线辐射到空间中。
无线电接收机则接收这些无线电波,解调出原始信号。
发射与接收过程中,天线的设计和使用至关重要,不同类型的天线适用于不同的通信需求。
接着,调制与解调是无线电通信中的关键技术。
调制是将低频信号转换为高频信号的过程,常见的调制方式有调幅(AM)、调频(FM)和数字调制等。
解调则是调制的逆过程,目的是从高频信号中恢复出原始的低频信号。
此外,无线电频谱是无线电通信中的重要资源。
无线电频谱是有限的,需要合理分配和管理。
不同频段的无线电波具有不同的传播特性和应用领域。
例如,VHF(甚高频)和UHF(超高频)频段常用于无线通信和广播,而微波频段则适用于卫星通信和雷达系统。
最后,无线电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也是入门知识的一部分。
无线电设备包括发射机、接收机、天线、调制解调器等。
正确使用这些设备,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对于保证无线电通信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无线电入门基础知识涵盖了无线电波的传播、发射与接收原理、调制与解调技术、频谱管理以及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等多个方面。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深入学习和应用无线电技术的基础。
第1章 数字无线电

1.2图解设计
模拟与数字的折衷设计 ➢接收设备尽可能数字化(灵活SDR,体积小,性能好) ➢采样器尽可能靠近天线
采样定理及可实现性的综合考虑
图1-9 同时使用模拟与数字处理技术的接收机模型
1.2图解设计
模拟信号处理部分完成的功能完成射频到中频的频率转换 源自外信号的衰减 自动增益控制 AGC
1.2图解设计
2.2 带宽
➢绝对带宽f2–f1, 指f2<f<f1外没有频谱分量 ➢3-dB带宽,指f2<f<f1频率之外,信号的频谱幅度绝 对不大于其最大值的0.707。 ➢过零带宽,指f2,f1为频谱幅度的第1个过零点。 ➢功率带宽 ,指f2<f<f1带内功率占总功率的99%。
2.2 带宽
图2-1 定义带宽的多种方式
解调器的频谱表示
2.4 频分复用(FDM)
三个信号带限于±f*带限分别用(f1,f2 ,f3)调制 w1(t)cos(2πf1t)+ w2(t)cos(2πf2t)+ w3(t)cos(2πf3t)
成功吗? (1)很强的灵活性 (2)较强的开放性 这使得软件无线电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得
到了全世界无线电领域的广泛关注。
第1章 数字无线电
本课程教学理念: 通过仿真实例来构成无线通信中的关键功能模 块,这些模块是数字无线电(软件无线电)的基 础。
1.2图解设计
目标:要通过信道的一端向另一端发送文本文 件。 编码方式:采用ASCII编码。 发射机:采用不同幅度大小的矩形脉冲传输符 号,如用幅度+1,-1,-3,-3来表示二进制 数10、01、00、11,因此一个ASCII码就变 成4个符号。
1.2图解设计
图1-6射频发射机 图1-7射频接收机
软件无线电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软件无线电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软件无线电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门技术,它可以应用于通信领域、雷达领域、无线电频谱管理等众多领域。
因此,在长期的技术培养过程中,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显得至关重要。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应用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这门学科的关键。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基础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应用,为日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如下:1.掌握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基础知识。
2.熟悉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基本模块。
3.熟练掌握软件无线电技术应用案例。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5.加深学生对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应用实践认识和理解。
三、课程设计内容1. 软件无线电技术基础本课程设计将针对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基础知识进行讲授,通过理论知识以及实例案例的介绍,讲解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基础模块和概念。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数据变换的基础知识· DFT和FFT算法概述· IIR和FIR滤波器应用· LPC和LSL滤波方法1.2 对于调制技术的介绍· AM和PM的应用· ASK、FSK、PSK技术的实际应用1.3 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知识· 时域和频域表示的基础知识· 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和实现2. 软件无线电技术实例本课程设计将会通过案例讲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典型的软件无线电技术应用实例,以加深草丛对技术应用的理解和把握。
主要内容如下:2.1 信号发生器的设计和应用2.2 软件调制器的设计和应用2.3 软件解调器的设计和应用2.4 软件无线电中的控制应用案例3. 课程设计实践本课程设计还将会针对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实践问题展开课程实践,通过具体操作和实践问题的讨论,加深对实际问题的认识和掌握,并提高学生自主实践能力。
四、课程设计效果完成本课程设计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对软件无线电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小学无线电工程课程设计

小学无线电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无线电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无线电通信的基本原理。
2. 学生能描述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了解无线电频率和频段的相关知识。
3. 学生能了解无线电设备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掌握基本的无线电技术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无线电通信问题。
2. 学生能通过动手实践,组装和调试简单的无线电设备,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生能运用无线电通信知识,参与团队合作,进行实际通信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无线电工程的兴趣,激发探索无线电科技的热情。
2. 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了解无线电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3. 学生通过学习无线电工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无线电技术对环境的影响。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小学无线电工程启蒙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了解无线电工程的基本知识,培养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科技兴趣。
学生特点: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新事物充满兴趣,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理论知识相对薄弱。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设定,将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无线电工程基本概念:介绍无线电工程定义、发展历史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 导论- 内容列举:无线电波的传播、无线电频率与频段、无线电设备组成。
2. 无线电通信原理:讲解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调制解调技术、无线电信号的传输过程。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无线电通信原理- 内容列举:无线电波传播特性、调制解调技术、无线电信号传输过程。
3. 无线电设备与应用:介绍无线电设备的组成部分、功能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无线电设备与应用- 内容列举:无线电发射器、接收器、天线、无线电设备的应用案例。
无线电基础(PDF)

第一章小结1.无线电波由高频电流产生的波称为电磁波。
无线电波就是电磁波的一种。
无线电波可划分为极长波、超长波、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
无线电广播一般使用长波、中波和短波波段,而电视广播使用超短波或微波波段。
2.无线电波传播的方式无线电波传播的方式有地面波传播、天波传播、空间波传播和外球层传播等几种。
3.天线天线是向空间辐射或接收电磁波的装置。
常用超短波天线有:半波振子天线、半折合振子天线、引向天线和室内天线抛物面天线是特高频和微波天线。
4.传输线传输线又称馈线,是在无线电通信装置与天线之间传送能量的导线。
传输线常使用平行双线传输线和同轴传输线(同轴电缆)。
5.CATVCATV 是共用天线电视接收系统的英文缩写,俗称有线电视或闭路电视。
6.现代通信方式卫星通信、数字通信、数据通信、光导纤维通信和移动通信等。
第二章小结1.相位在纯电感电路里,电流比电压的相位滞后90°在纯电容电路里,电流比电压的相位超前90°。
2.串联谐振电路串联谐振电路是由一个电容和一个电感串联构成的。
当交流信号源的频率ƒ等于电路的谐振频率ƒo (ƒo=LC π21)时,电路即发生串联谐振。
电路谐振时,感抗和容抗的作用完全抵消,电路的总阻抗最小(为一纯电阻)。
3.并联谐振电路并联谐振电路是由一个电容和一个电感并联构成的。
当交流信号源的频率ƒ等于电路的谐振频率ƒo (ƒo=LC π21)时,电路即发生谐振。
电路谐振时,电路的总阻抗最大(为一纯电阻)。
4.谐振电路的选择性谐振电路的选择性的好坏取决于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Q (Q=C L R 1)Q 值越大,选择性远好;Q 值越小,选择性越差。
5.谐振电路的通频带所谓通频带,就是指被选择的信号幅度相对谐振频率ƒo 处的信号70.7%(221)时所对应的频率段。
6.振荡与电振荡每隔同样的时间多次重复(或近似重复)多次的过程称为振荡。
在电路中,电流或电压的大小方向每隔同样的时间多次重复(即周期性)的变化过程称为电振荡。
无线网络技术课程设计

无线网络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无线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培养他们运用无线网络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无线网络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发展历程。
(2)掌握无线网络的传输技术、接入技术、协议和标准。
(3)熟悉无线网络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和解决无线网络的基本问题。
(2)具备无线网络设备配置和优化能力。
(3)学会使用无线网络测试工具进行性能评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无线网络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持续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无线网络概述:无线网络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无线网络传输技术:无线电传播原理、调制解调技术、多址技术。
3.无线网络接入技术:Wi-Fi、蓝牙、NFC、5G等。
4.无线网络协议和标准:IEEE 802.11、4G/5G、WiMAX等。
5.无线网络设备及配置:无线路由器、无线接入点、无线网卡等。
6.无线网络安全:安全威胁、防护措施、加密算法。
7.无线网络性能评估:测试工具、性能指标、优化策略。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
3.实验法:动手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无线网络技术教程》等。
2.参考书:《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网络安全与加密技术》等。
3.多媒体资料:PPT、视频、动画等。
4.实验设备:无线路由器、无线接入点、无线网卡等。
5.网络资源:学术论文、技术博客、行业资讯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我们将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实用的学习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无线网络技术。
无线电技术基础公开课

折射传播:无线电波遇到介质密度不均 匀的区域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散射传播:无线电波遇到尺寸远大于波 长的障碍物时,会发生散射现象
穿透传播:无线电波遇到尺寸远小于波 长的障碍物时,能够穿透障碍物传播
吸收传播:无线电波遇到吸收性介质时, 会被吸收并转化为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 量
众和观众。
无线电在雷达领域的应用
雷达的基本原理 和组成
无线电在雷达中 的应用
雷达的应用领域 和实例
未来雷达技术的 发展趋势
无线电在广播领域的应用
无线电广播的原理和特点 无线电广播的传输方式 无线电广播的应用范围 无线电广播的发展趋势
无线电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无线电通信:在军事领域,无线电通信是重要的通信手段之一,可以用于指挥、控制和协调军 事行动。
无线电信号的干扰和抗干扰
无线电信号干扰的来源:自然干扰、人为干扰 无线电信号干扰的分类:有意干扰、无意干扰 无线电信号抗干扰的方法:频率管理、信号处理、天线技术 无线电信号抗干扰的措施:采用跳频技术、扩频技术、直接序列扩频技术等
05 无线电技术的应用实例
无线电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无线电在移动 通信中的应用: 包括手机、无 线电对讲机等 移动设备,通 过无线电信号 进行语音、数
无线电导航:无线电导航系统可以帮助军事飞机、导弹等武器系统进行精确的定位和导航,提 高打击精度和作战效率。
无线电探测:无线电探测器可以用于探测敌方雷达、无线电通信等信号,为军事行动提供情报 支持。
无线电引信:无线电引信是一种用于引爆武器系统的装置,可以通过无线电信号控制引爆时间, 提高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
无线电技术的定义
无线电技术是 一种利用电磁 波进行信息传
无线电原理课程设计

无线电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掌握基本的电磁波理论;2. 学习无线电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调制、解调、发射和接收过程;3. 掌握无线电频率、波长、传播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的无线电原理,分析实际无线电通信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操作,掌握无线电设备的使用方法;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观点、倾听他人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无线电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2. 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了解我国在无线电领域的发展状况,树立民族自豪感;3. 培养学生遵守无线电通信法规,养成良好的电磁环境意识。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无线电原理的入门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无线电通信的基本原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初中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1. 结合生活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无线电原理;2. 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掌握知识;3. 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二、教学内容1. 无线电波传播原理:- 电磁波的基本概念与特性-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与影响因素- 无线电频谱及其管理2. 无线电通信基本原理:- 调制与解调技术- 发射与接收过程- 无线电信号的传输与衰减3. 无线电频率、波长与传播速度的关系:- 无线电频率、波长和传播速度的计算方法- 无线电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4.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无线电发射与接收设备的认识与使用- 电磁波的传播实验- 无线电通信实际案例分析5. 无线电法规与电磁环境保护:- 我国无线电管理法规简介- 电磁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措施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无线电波传播原理第二周:无线电通信基本原理第三周:无线电频率、波长与传播速度的关系第四周: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第五周:无线电法规与电磁环境保护教材章节关联:《初中物理》下册第四章第5节:电磁波的传播与应用《初中物理》下册第四章第6节:无线电通信原理与技术《初中物理》下册第四章第7节:电磁波与信息传输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中掌握无线电原理。
数字无线电技术基础讲稿

相应的正交调制电路为 cosωot zBI(t) y(t)
BPF
zBQ(t) -sinωot 3.幅相一致性对正交分解的影响
二、数字接收机的设计 案例:AM、FM 通用接收机 参数: 射频频率:438MHz(业余频段) 信号带宽:8MHz(音视频)
1.零中频数字基带接收机
4
(1) 系统结构与参数
zBI(t) cos2π⋅438×106t x(t)
A/D
x(n)
NCO
RT DSP
-sin2π(438/900)n
fS=900MHz
zBQ(n)
(2) 可以解决的问题: 1) 本振泄漏对相邻接收机的干扰; 2) 低频噪声和直流漂移对信号正交性的影响;
7
第三讲
带通采样定理及其应用
一、无线电频谱与射频信号的特点
二、带通采样定理 带通信号采样不混叠的条件:
NF = NF1 + NFn − 1 NF2 − 1 NF3 − 1 + ++ G1 G1G 2 G1G 2 G n −1
选频 滤波
射频 放大
AM 检波
音频 放大
优点:结构简单,动态范围小; 缺点:选频效果差,灵敏度低。(信号带宽一定的情况下,信号中心频率越 高,要求选频滤波器的 Q 值越高。) (2) 超外差式
- 0
-fL
- p-1 -fH
+ 0 fL fH
- p+1 -fH+p fS
0
-fL+(p-1) fS
f
2 fL − f L + ( p − 1) f s ≤ f L ⇒ f s ≤ p − 1 2f − f H + pf s ≥ f H ⇒ f s ≥ H p
教案集第十节无线电常识(教案).doc

第十节无线电常识教材分析“无线电常识”金部是介绍性内容。
通过教学,对使学牛获得解释一些H常的无线电现彖的必备知识,并为进入高中阶段学习打好基础。
一、教学目标1.介绍电磁波及电磁波的波长、波速、频率等概念。
2.介绍电磁波波长、波速、频率Z间的关系。
3.介绍有关电磁波发射及接收的原理。
4.通过介绍我国近儿年來通讯事业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电磁波的传播速度、频率的概念。
教学难点:波速、波长的概念,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1.通过常见的水波形成及已学过的声波传播,引出电磁波及电磁波能传播的道理。
2.通过对频率、波K、波速的介绍,利用表格推导出公式:波速=频率X波氏,并介绍无线电通讯中各波段的电磁波的应用。
3.照教材电磁波发射及接收示意图,简要介绍发射和接收的过程。
4.垠后介绍我国通讯业发展的水平,激发学牛的爱国主义热情。
5.利川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实例。
6.木节内容教学时,有些概念不必介绍过深,如振荡器、调制器、调谐、检波等。
对于变化电场、变化磁场是怎样产生的也不必说明。
二、教学准备1.电话机,手机,音叉,石块,细细,透明玻璃容器,有中短波的收音机,二极管。
2.投影仪,自制投影片(电磁波发射及接收示意图等)。
三、课时安排本节课女排1课时。
教案实例一、学习目标1.说出电磁波的定义和传播速度。
2.说出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的概念。
3.说出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和传播速度三者间的关系。
4.知道电磁波的发射(振荡器一调制器一发射天线)。
5.知道电磁波的接收(接收天线一调谐一检波)。
二、教学过程(一)观察设问演示有线电话机、手机,设问:有线电话中讲话人跟听话人Z间是靠导线来传递声音讯号, 那么,“手机与手机,电视台和电视机Z间并没有导线连接,它们Z间是靠什么传递声音或图像的呢?”(学生讨论)结论:利用了电磁波。
(二)新课无线电常识【板书】演示:川系有绳子的石块在水屮央上下振动,看到什么现象?(学生讨论)师讲:水面上出现凹凸相间的形状,并由屮心向四周传播,这就是水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通过对比解调后的信号波形图与调制信号 f (n) ,验证收发机设计的正确性。
仿真结论
3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仿真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字无线电系统基础 实验名称高效调频收发机设计
《数字无线电系统基础》课程组
1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仿真要求 完成基于低通采样结构的模拟调频(FM)数字收发机的设计。 调制信号为 f (t ) sin(2 5 103 t ) sin(2 104 t ) 。发射机采用正交调制方式,调频指数为
f (n) 的波形图。
2.载波采样的波形图。
2
3. 写出 FM 信号表达式,设计基于正交调制的 FM 发射机,并画出结构框图和各部分的参数。 完成 FM 发射机编程,并画出发射的 FM 信号波形图,以及 FM 信号频谱图。
4.写出 FM 基带解调表达式,设计基于正交解调的 FM 接收机,要求接收机采用高效抽取的数 字射频接收机结构,画出接收机框图,设计接收机部分的参数,并编制接收机的仿真程序,给 出各部分输出的信号波形和频谱。
m f 2.5 ,接收机采用数字射频接收机方式完成。调制载波为 c(t ) cos(2 fct ) , fc 为完成报
告学生学号后 6 位,如某同学学号为 2013020903000,则该位同学应用的 fc = 903000 Hz。该课 程设计建议采用 Matlab 编程完成,最终通过 e-mail 提交设计报告和 Matlab 仿真程序。 1. 调制信号采样频率设为 f s1 160 kHz,写出 f (t ) 的时间离散信号表达式 f (n) ,并编程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