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标准专业知识

合集下载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专业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专业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专业解读简介本文旨在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进行专业解读,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指导。

新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力和艺术表现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标准内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美术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该部分明确了小学美术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

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表现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能够进行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2. 美术教育的基本要求该部分详细说明了小学美术教育的基本要求。

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被列举出来,包括对色彩、形状、结构、比例等艺术元素的理解,以及使用不同材料和工具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3. 美术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该部分介绍了小学美术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安排。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课程内容被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和模块。

同时,建议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观察、实践、创作和欣赏,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

4. 学生评价与教学评价该部分阐述了学生评价与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学生的艺术作品和表现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同时,教师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观察评价、作品评价和口头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艺术发展情况。

5. 教材和教具的选择与使用该部分提供了对教材和教具选择与使用的建议。

教材应该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造力。

教具的选择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以提供良好的教学支持。

结论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指导,促进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造力的培养。

通过遵循标准的要求,教师可以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美术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创新,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个人解读,如有需要,请参考官方发布的相关文件。

*)。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基本素养和创造力,使其能够在学前教育中有效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二、课程内容1. 美术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线条、形状等美术基本概念的教学;2. 创作技巧:教授幼儿使用不同的绘画和造型材料,如颜料、纸张、黏土等,培养其使用这些材料进行创作的技巧和想象力;3. 艺术欣赏:通过观看和分析经典艺术作品,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品味;4. 手工制作:教授幼儿使用简单的手工技巧,如剪纸、折纸等,增强其动手能力和创造力;5. 美术活动:组织幼儿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如画展、手工比赛等,培养他们的艺术表达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教师通过示范绘画和手工制作的过程,引导幼儿研究和模仿;2. 个性化教学:针对幼儿的兴趣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美术教学内容和活动;3. 激发想象力:通过启发性问题、故事情节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 创设艺术环境:创造艺术氛围和环境,如美术角、展示墙等,激发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和热情;5. 合作研究:组织幼儿进行合作绘画、合作手工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评价方法1. 平时表现: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注意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2. 作品展示:展示幼儿的绘画和手工作品,评价其创造性和表达能力;3. 反思记录:记录幼儿在课后对艺术活动的反思和感悟,评价其对艺术的理解和体验。

五、教材参考1. 《幼儿美术教学指导》2. 《幼儿美术教育手册》3. 《幼儿美术创作作品集》以上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旨在指导学生合理开展美术教学,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美术基础》课程标准

《美术基础》课程标准

《美术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媒体类专业必修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类平台课程,其任务是让数字媒体类各专业学生掌握素描、速写、色彩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设计基础》《图形图像处理》《摄影技术》等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44学时,8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素描、速写、色彩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数字媒体专业类行业面向和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媒体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素描、速写、色彩等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课程目标,以及数字媒体类相关职业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数字媒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职业操守,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工作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数字媒体类专业所需的素描、速写、色彩等基础设计能力为主线,系统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将素描、速写、素描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素描、速写、色彩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观念。

1.理解美术原理,了解结构绘画、审美构建的概念、意义,知晓其用途及方法。

2.了解素描的基础知识,掌握造型技法和素描技法,会结构素描的绘制、几何体结构写生及静物素描。

3.了解速写的基础知识,掌握速写技法,能进行人物速写、静物速写和风景速写。

4.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掌握色彩技法,会颜色的搭配应用以及水粉画写生。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4年版)是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结合国内外美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制定的。

该标准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制定的。

以下是对该标准的具体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一、美术课程目标美术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和观察力,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美学精神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二、学科内容和要求1.美术识见和知识学生应掌握绘画、雕塑、书法、摄影等各种艺术形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应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西方绘画、中国装饰艺术等的历史和特点。

2.创造性表达和实践能力学生应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能够通过绘画、雕塑等方式进行艺术创作,并且能够通过合作实践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思想。

3.艺术鉴赏和批评能力学生应学会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并能够提出合理的艺术评价和意见。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上,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示范、实践、互动讨论等。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四、评价体系美术课程的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理论素养。

不仅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还要考察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五、教师的角色和要求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并且具备较高的美术技能和创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发展潜力。

六、课程的结构和资源美术课程的结构应合理,选材应多样化,体现国内外艺术成果和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和方法。

此外,还应利用实践基地、图书馆、艺术博物馆等资源,丰富学生的审美和艺术体验。

七、标准的实施与监测为了确保标准的实施,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材,同时还要进行考核和监测,以评估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和教学效果。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标准
2.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艺术展览,感受艺术氛围,提高美术素养。
3.邀请艺术家、教育专家等进行讲座,分享实践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十五、课程持续改进与发展
1.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结合教育发展趋势和幼儿园实际需求,不断更新课程内容。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专业培训和教学研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鼓励学生和家长参与到课程评价中,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课程设计。
二十二、课程实施成效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美术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未来从事幼儿美术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2.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能够独立设计和组织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
3.学生的个人素质和职业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为成为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2.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
3.遵循教育规律,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为学前教育专业培养高素质的美术教育人才。
二十一、课程评价与反馈
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自评、同伴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幼儿园反馈等,全面评估课程效果。
2.定期收集和分析评价数据,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质量。
4.专业讲座与工作坊:定期邀请美术教育专家、幼儿园教师等进行专题讲座和实践操作工作坊,帮助学生掌握最新的美术教育动态和教学技巧。
八、教学策略与学习方法
为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采取以下教学策略与学习方法:
1.情境教学: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实践和教学模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

《美术》课程标准学前教育美术

《美术》课程标准学前教育美术

《美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美术适用专业:学前教育学时:174 学分:8开设学期:第1、2、3、4学期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一、前言美术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

通过讲授绘画、艺术设计等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美术教育的基本原理,同时让学生掌握一些美术的基本技能,使其具有从事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制作简单上午教具、玩具和布置幼儿园环境的基本能力;通过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课程定位1、课程的性质与作用美术是通过目识、心记、手写等活动,提取客观形象最典型、最突出的主要特点,以平面化、程式化的形式和简洁大方的笔法,表现出既有概括性又有可识性和示意性的绘画,通过学习个各种画类的技法,色彩的基础知识从而学会创作出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并能够运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通过美术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绘画、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以及对学生作品进行合理的点评以适应幼儿园美术装饰等教学活动的要求。

学生除了掌握绘画最基础的画工、对色彩的认知、基础性的构图透视等理论知识,还能够熟练绘画出简笔画植物、动物、人物、景物等简单图形,通过发散性思维训练能够将学习的内容加以组合和上色技巧形成完整的一幅绘画作品。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美术这门课程是学生学习美术欣赏,手工制作的基础,为学生具备基本的美感认知和以后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如手工、环境创设等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与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绘画的积极性。

2、自主学习,师生合作(1)每节课都学习新的绘画知识。

(2)演示绘画过程;(3)提供绘画素材或者相关资料;(4)学生尝试用这些素材或资料进行创作,师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5)共有的问题,给与点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师生合作,增进师生的情感。

3、巩固提高,课堂小结(1)总结本课的教学内容,点评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布置作业,让学生下去之后做,巩固学习的内容;课程设计思路: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结合先进教育理念及行业企业岗位职业技能、综合素质要求,阐述课程总体设计的基本思路,包括课程框架的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资源的利用等。

《美术课》课程标准

《美术课》课程标准

《美术课》课程标准
美术课课程标准
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美术课》的课程标准,包括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估指标,以确保学生在美术研究方面达到一定的标准。

课程目标
- 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
- 培养学生的绘画和设计技能
- 帮助学生理解艺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课程内容
1. 基础绘画技能
- 线条和轮廓绘制
- 色彩的运用和混合
- 基本透视和构图技巧
2. 创意设计
- 艺术创造力的培养
- 图案设计和插画技巧
- 三维空间的表现与设计
3. 艺术史和文化
- 介绍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
- 探索不同时代和文化的艺术风格- 分析艺术作品的意义和背景
4. 艺术鉴赏与评价
- 研究欣赏艺术作品的不同要素- 分析艺术作品的技术和表现形式- 探讨艺术品的主题和思想
评估指标
- 作品展示和评价
- 参与课堂活动和讨论
- 完成课堂作业和项目
- 参观艺术展览和写作报告
结论
《美术课》的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绘画和设计技能,加深对艺术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评估指标将通过对学生的作品展示、参与课堂活动和讨论、完成作业和项目以及参观艺术展览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通过遵循本标准,学生将能够在美术学习中达到一定的水平。

《美术基础》课程标准

《美术基础》课程标准

《美术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和技能,提高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美术的基本概念、技能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美术创作。

二、教学内容1. 美术基础知识: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设计等基本概念和原理;2. 美术技能:包括素描、色彩、构图、线条等基本技能和方法;3. 美术欣赏: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4. 创作实践: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示范教学:教师示范美术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3. 创作实践:学生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创作能力和技巧;4. 作品点评:教师点评学生作品,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不足;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讨论美术相关话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四、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2.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评估学生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五、课程安排本课程共xx周,每周xx课时,共计xx课时。

教学内容包括理论讲解、示范教学、创作实践等环节,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材选用及资源利用1. 选用合适的美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的教学内容;2. 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美术知识和作品,丰富教学内容;3. 鼓励学生自主搜集素材,拓展创作思路。

七、教师职责1. 认真备课,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2. 注重示范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3. 及时点评学生作品,给予反馈和指导;4. 组织讨论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5. 定期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

八、学生要求1. 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2. 按时完成作业,提高创作能力和技巧;3. 尊重教师,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4. 自主搜集素材,拓展创作思路。

《美术》课程标准(学前教育专业)

《美术》课程标准(学前教育专业)

美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美术》课程类型:理论课+实践课学时:236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五专)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美术》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促进智力、能力、情感等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幼儿园师资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课程标准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坚持先进的育人理念,融理论和实践于一体,培养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需求,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教育、教学基本功扎实,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反思能力,一专多能的幼儿园教师。

3.课程任务:本课程教学任务是通过美术教育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扩大审美视野,发展学生的感知、想象和创造能力;通过美术教学活动,使学生具备较宽阔的美术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从事学前美术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专业素养。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把审美教育,能力的培养渗透在各个教学内容和环节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美术素养。

2.能力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从事美术教育的理论与职业技能,具备制作与创意实践能力以及布置、美化幼儿园环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实践能力。

3.素质目标: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美术教育,培养良好的人格与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耐心,细致,有序的工作习惯和作风,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三.课程内容标准和要求1.课程内容安排表:按学习任务分为若干模块(不宜过多,4-5个左右)课程内容、实践教学安排、参考学时四项制成表格填写。

表格格式如下:2、课程内容与要求:项目一1.项目内容:美术鉴赏2.项目要求:主要通过艺术家的生平、审美思想和具体作品艺术语言的分析,力求老师讲解深刻、学生学习深入。

通过鉴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古今中外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的高度成就和特点,并尝试如何鉴赏美术作品。

项目二1.项目内容:(1)、平面形、透视常识、结构素描。

《美术鉴赏》课程标准

《美术鉴赏》课程标准
(3)整理优秀教学案例和学生学习案例,形成课程实施成果集。
2.成果推广与应用
(1)将课程实施成果在校园内进行展示,提升学校美术教育的知名度;
(2)将优秀成果推广至其他学校,为同行提供借鉴和参考;
(3)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美术鉴赏能力的实际运用。
《美术鉴赏》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为我国美术教育提供一个全面、科学、系统的教学指导框架。本课程标准从课程性质与目标、内容与要求、实施与评价、资源与保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划,力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美术鉴赏能力。通过课程的组织与安排、评价与反馈、拓展与延伸、管理与支持、特色与创新、成效与展望等环节的精心设计,确保了课程实施的高效性和有效性。同时,课程评价与持续改进、推广与交流、实施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效果监测等环节的落实,将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提升课程质量。最终,通过课程实施成果的展示与推广,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也为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3)外国美术鉴赏:占总课时量的30%;
(4)美术鉴赏实践:占总课时量的20%。
2.教学进度安排
(1)每学期至少安排16个学时的美术鉴赏课程;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计划。
六、课程评价与反馈
1.学生评价
(1)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
(3)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鼓励创新和实践。
九、课程特色与创新
1.教学模式
(1)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差异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2)鼓励教师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教学方法;
(3)注重课程内容的跨学科整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美术》课程标准

《美术》课程标准

《美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美术》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它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与专业院校的美术课程不同,具有自己的特点,它既要学习一些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又要把所学到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在以后所从事的幼儿教育中,发挥起一定的作用。

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能帮助学生实现以下的价值。

(一)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位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人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位等方面,具有其他专业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本课程开设的中外美术作品欣赏及绘画部分、设计与工艺、与手工部分、幼儿美术教育实践部分等学习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制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以及在欣赏中外经典艺术的作品时,陶冶审美情操,提高他们的生活品位。

(二)抒发个人情感,获得个性发展美术创作与欣赏是一种情感表达活动,在创作与欣赏的表达过程中,来抒发个人的情感。

美术创作强调想象力与创造力,作品的独特性与独创性是艺术创作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因此,美术创作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会起很好的作用。

本课程开设的中外美术作品欣赏及绘画部分、设计与工艺、与手工部分、幼儿美术教育实践等学习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制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以及在欣赏中外经典艺术的作品时,抒发个人情感,获得个性发展。

(三)掌握必备技艺,形成职业素养美术是一门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技能与技巧。

因此,技能技巧的学习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由于我们培养的对象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因此,我们与美术专业院校所要求的技能技巧不同。

我们对技能技巧方面的要求是尽量广一些,浅一些,主要能为他们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奠定一些必备的基本技艺。

本课程开设的中外美术作品欣赏及绘画部分、设计与工艺、与手工部分、幼儿美术教育实践等学习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制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以及在欣赏中外经典艺术的作品时,掌握必备的技艺,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美术课程标准

美术课程标准
九、教师专业发展
9.1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和途径。
9.2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研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9.3鼓励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参与课程改革和教材编写,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水平。
9.4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对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本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将持续关注课程评价与持续改进,确保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完善的课程档案管理,为课程的研究和优化提供支持。最终,本标准将促进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传承文化、创新思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5.3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5.4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美术比赛,展示学习成果。
四、教学实施(续)
4.5强化实践教学,确保学生在课程中能充分动手操作,提高技能水平。
4.6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
4.7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艺术展览,拓宽艺术视野,增进对艺术的理解和热爱。
5.8定期向家长和社会公众展示学生的美术作品和教学成果,增强社会各界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重视。
六、课程资源与支持
6.1建立和完善美术教学资源库,包括教材、教具、课件、网络资源等。
6.2加强图书馆、资料室的建设,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丰富的美术参考资料。
6.3与当地文化、艺术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13.1制定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13.2对美术教学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13.3定期对美术教学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安全可靠。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1)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计划;
(2)明确课程目标,确保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与连贯性;
(3)加强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整合校内外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2)鼓励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程资源的共享性。
(1)掌握美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了解中国美术史、世界美术史及重要美术流派;
(3)熟悉各类美术作品的特点、风格和创作方法;
(4)具备一定的美术鉴赏、创作和表现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体验、实践,掌握美术表现的基本方法;
(2)运用美术语言和多种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创意;
十一、安全与环保教育
1.安全教育:
(1)在教学中强调使用美术工具、材料的安全知识;
(2)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确保教学活动中的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2.环保教育:
(1)在课程中融入环保理念,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2)鼓励学生利用废旧物品进行美术创作,提倡资源再利用;
(3)组织环保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1)定期进行美术创作实践,提高个人专业素养;
(2)参与专业培训,拓宽美术知识领域;
(3)与其他美术教师交流,共享教学资源与经验。
3.教育教学研究:
(1)开展课题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总结教学经验;
(3)参与教育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八、课程管理
1.课程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2)定期反馈评价结果,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美术课程标准》

《美术课程标准》
5.2建立课程评价机制,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5.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六、课程组织与安排
6.1课程结构
(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分阶段设置课程内容。
(2)课程内容涵盖绘画、雕塑、设计、工艺和摄影与影像等多个领域。
6.2课程进度
(1)依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1)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2)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2教。
(2)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4.3教学资源
(1)合理利用校内外美术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五、课程管理
5.1制定课程实施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美术的热爱,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2)尊重多元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培养合作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课程内容
3.1绘画
(1)学习素描、水彩画、油画等绘画技法和表现形式。
(2)培养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2雕塑
(1)学习泥塑、木雕等雕塑技法。
(2)鼓励师生参与高层次美术展览和比赛,提升学校美术教育的声誉。
二十二、总结与展望
在《美术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致力于构建一个符合时代发展需求、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创新与实践的美术教育体系。通过对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教学方法、课程评价与反馈、教师团队建设、课程资源拓展与共享、课程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深入探讨与实践,我们期待实现以下目标:
(2)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九、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9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9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9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9年版)第一章课程目标1.1 总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艺术欣赏、创造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和艺术修养,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理解。

1.2 具体目标1)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能够理解、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

2) 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能够通过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点。

3) 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能够运用各种美术表现手法和材料进行艺术创作。

4) 培养学生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能够理解和掌握美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巧。

第二章课程内容2.1 美术史与艺术欣赏2.1.1 认识艺术史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1.2 学习并欣赏重要的艺术作品及其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2.1.3 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的主题、形式和风格2.2 绘画技法与创作2.2.1 学习和掌握基本绘画技法,如素描、水彩、油画等2.2.2 运用不同的绘画技法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2.2.3 学习和探索创新的绘画技法和表现方式2.3 造型艺术与立体创作2.3.1 学习和掌握基本的造型原理和技巧2.3.2 运用各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立体创作,如雕塑、陶艺等2.3.3 学习和探索创新的立体创作方式和表现形式2.4 印刷艺术与设计2.4.1 认识印刷艺术的基本概念和技术2.4.2 学习和掌握常见的印刷技术,如木刻、丝网印刷等2.4.3 运用印刷技术进行创作,设计海报、名片等作品第三章教学要求和内容安排3.1 教学要求1) 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启发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感受。

2) 重视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独特视角和情感。

3) 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各种美术表现手法和技巧。

3.2 内容安排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将课程内容分为不同的阶段和模块进行教学,包括美术史与艺术欣赏、绘画技法与创作、造型艺术与立体创作、印刷艺术与设计等。

美术教案课程标准

美术教案课程标准

美术教案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课程。

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学会欣赏各种美术作品,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同时培养创新思维和审美观念。

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

二、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将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美术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作,同时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将培养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感受其中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同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

三、课程内容1、绘画基础:学生将学习素描、色彩、构图等绘画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

2、雕塑与陶艺:学生将学习雕塑和陶艺的基本原理和技巧,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3、建筑与环境设计:学生将学习建筑和环境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巧,了解空间、比例、材料等要素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4、美术鉴赏:学生将学习如何欣赏各种美术作品,了解不同风格、流派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5、美术评价:学生将学习如何评价美术作品,掌握基本的艺术批评方法。

6、地方特色美术:学生将了解地方特色美术的代表作品和风格特点,加深对当地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四、课程实施建议1、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实践操作、讨论等,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如投影仪、电脑等设备,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3、教学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作业评价、考试评价、作品展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程度。

4、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如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等,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和机会。

5、教师专业素养:美术教师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

6、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积极参与到学生的美术学习中来。

美术专业知识

美术专业知识

美术专业知识美术专业是一门独特而有趣的学科,它涉及到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如绘画、雕塑、摄影等。

学习美术不仅可以培养人们的创造力和艺术欣赏能力,还能够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美术专业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巧。

一、绘画技巧绘画是美术专业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

掌握绘画技巧对于提高作品的质量至关重要。

首先,学生们需要学会正确使用绘画工具,如画笔、颜料等。

其次,他们应该学会观察和理解对象的形状、比例和细节,并能够准确地将它们表现在纸上。

此外,掌握光影和色彩的运用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将使作品更加生动和真实。

二、雕塑技术雕塑是另一种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通过对材料的加工和塑造来表达艺术家的意图。

学习雕塑技术需要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需要思考并确定作品的构图和形式,并使用合适的手法进行雕刻和塑造。

同时,艺术家还需要注重细节的处理,以使作品更加精致和有立体感。

三、摄影技巧随着科技的发展,摄影成为了一种越来越普遍的艺术表达方式。

学习摄影技巧需要理解相机的使用和光线的控制。

摄影师需要有敏锐的眼光和良好的构图能力,能够捕捉到瞬间的美丽和特殊的表达方式。

此外,后期制作也是摄影作品重要的一环,通过调整色彩和对细节的处理,可以进一步提升作品的质量和艺术效果。

四、艺术史与艺术理论了解艺术史和艺术理论是学习美术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艺术史,学生们可以了解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艺术发展过程和风格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各种艺术作品。

艺术理论涉及到对艺术形式、艺术思想和艺术创作方法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五、创作与表达能力除了学习专业技巧外,美术专业还需要具备创作和表达能力。

艺术家应该有独特的创作思维和创新精神,能够发现并表达自己独特的艺术观点和情感。

同时,艺术家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观众和其他艺术家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绘画专业的课程标准

绘画专业的课程标准

绘画专业的课程标准
绘画专业的课程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校和地区有所差异,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绘画基础:包括素描、色彩理论、构图、透视、光影等基本
绘画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学习。

2.绘画材料与工具:学习各种绘画材料的使用方法,掌握各种
绘画工具的基本技巧。

3.人物写生与人物构图:学习人物写生的技巧和方法,掌握人
体结构、比例与动作的把握,学习人物构图的原理与应用。

4.风景写生与风景构图:学习绘画风景的技巧与方法,包括山
水画、静物画、室内画等不同类型的风景创作。

5.静物与逸品:学习绘画静物和逸品的技巧与方法,包括花卉、文房四宝、器具等的写生与表现。

6.创作与表现:学习艺术创作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自主创作能力,开展个性表现。

7.古代绘画与美术史:学习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史、理论、
艺术风格等,了解西方绘画的发展历史与主要流派。

8.艺术欣赏与批评:学习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的方法与技巧,
培养艺术欣赏能力。

9.绘画实践与展览:进行绘画实践与创作,组织和参与学校或社会的艺术展览活动。

10.绘画理论:学习绘画的理论知识,包括绘画表现形式的研究,艺术创作理念的探索等。

以上仅为绘画专业的一些常见课程标准,具体课程设置还会根据学校和课程要求进行有所调整。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3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3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3年版)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标准,以提高学生对美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其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根据当前社会需求和教育发展趋势,我们制定了以下美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2. 提高学生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和样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5. 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和表现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1. 美术基础知识- 掌握基本的绘画、色彩、构图等基础知识。

- 了解不同艺术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2. 创作技巧- 研究基本的绘画、雕塑、摄影等创作技巧。

- 培养学生对创作过程的探索和实践能力。

3. 艺术赏析- 研究欣赏各种艺术形式和样式的作品。

- 了解不同艺术家和时期的代表作品。

4. 艺术历史和文化- 了解中国和世界各地的艺术历史和文化。

- 探索艺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5. 社会实践- 参观美术馆、画廊等艺术展览。

- 参与社区艺术活动和志愿者服务。

三、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1. 教学方法- 组织多种形式的美术实践活动,如课堂创作、实地写生等。

- 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欣赏和鉴赏活动。

2. 评价方式- 通过作品展示、个人表演等形式进行评价。

- 综合考虑学生的参与度、创造力和艺术成果。

四、师资要求和教材选择1. 师资要求- 美术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美术素养和教学能力。

- 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2. 教材选择- 选择符合标准的教材,内容丰富、系统、有针对性。

五、学校支持和家长参与1. 学校支持- 提供良好的美术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

- 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和培训活动,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美术水平。

2. 家长参与- 积极支持学校的美术教育工作。

- 鼓励和引导孩子参与艺术活动和实践。

六、实施和推广1. 实施步骤- 学校根据标准制定美术课程教学计划。

- 教师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活动。

2. 推广措施- 在教育部门的指导下,推广和普及该美术课程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一、填空1、美术教学计划包括(学期教学)计划、(进度)计划、课时计划。

2、美术新课程标准在的各学习领域分别有(标准)、教学活动建议和评价建议三部分组成。

3、美术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以实践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是(辅导练习法)4、美术教学基本教学流程包括课前准备、(激情导入)作品欣赏、(教材分析)作业辅导、课堂作业点评和小结延伸等5、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探究)学习,加强美术与(现实)的联系,与社会的联系。

6、美术教师的教学素质着重体现在教学能力、教学艺术和(教学修养)方面。

7、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8、使学生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健康的美术审美观念与情趣,促进学生美术素养形成于发展的必修课程是(基础型课程)9、美术教学的具体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使学生的美术“双基”水平、美术心理素质和(美术鉴赏力)得到提高与发展10、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11、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来分,美术课课堂教学类型主要有练习课、讲授课与(欣赏课)12、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非常重要。

下列评价语言你认为合适的是(“不错,你的作品很有特色!”。

“画的很不错,如果再加上自己大胆的想象,将会更加出色!”)13、美术新课标理念中提到的“基本美术素养”应该包括(能解读身边的美术现象。

能运用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念。

能自主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有自己的审美趣味。

能尝试运用各种表现形式描绘对象。

)14美术教育的目的是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选择题15、术欣赏教学的一般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三阶段是(理解)知觉、感受、理解、评价16、术课程评价因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17、习态度的评价主要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客观事实)和(外显行为)特征作出判断.18、学备课的主要内容是(钻研教科书与确定教法)。

19、美术教学的一般目的包括德育目的、美育目的和(智育目的)20、美术课程教学评价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发展)21、我们应该在这几个方面对美术课堂教学教学评价,诸如(注重学生对美术表现的评价。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

)22、绘画以内容、题材来分类有(风景画、人物画、分俗画、历史画、军事画、静物画、动物画、宗教画)23、美术的形象性特点是直观性、(确定性)和客观性。

24、美术课的教学原则有渐进学习、活动、(创造)、(艺术综合)。

25、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身就是教师(参与科研)的过程。

26、现代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最终目的的评价。

28、美术课程评价的基本目的是为了改善和提高(美术教育)的质量。

28、(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塑造完美的人格,提高全民族的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9、我国学校美术教育始于(清朝晚期)30、美术是一种用(视觉)方式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的特殊语言。

31、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32、美育作为(审美)和(教育)结合的产物,是一个历史课题。

33、(演示)法也称示范教学法,是教学中教师执行一套规范的程序或行动,引起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

34、(临摹)是指按照一定的绘画程序,不需要学生创意而完成美术作品的教学。

35、美术的社会功能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36、美术教学的一般目的包括德育目的、美育目的和(智育目的)37、美术课程教学评价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发展)38、我们应该在这几个方面对美术课堂教学教学评价,诸如(注重学生对美术表现的评价。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

)39、绘画以内容、题材来分类有(风景画、人物画、分俗画、历史画、军事画、静物画、动物画、宗教画)40、美术的形象性特点是直观性、(确定性)和客观性。

41、美术课的教学原则有渐进学习、活动、(创造)、(艺术综合)。

42、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身就是教师(参与科研)的过程。

43、现代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最终目的的评价。

44、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聚焦点和出发点。

45、美术课程评价的基本目的是为了改善和提高(美术教育)的质量。

46、(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塑造完美的人格,提高全民族的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7、我国学校美术教育始于(清朝晚期)48、美术是一种用(视觉)方式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的特殊语言。

49、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50、美育作为(审美)和(教育)结合的产物,是一个历史课题。

51、(演示)法也称示范教学法,是教学中教师执行一套规范的程序或行动,引起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

53、(临摹)是指按照一定的绘画程序,不需要学生创意而完成美术作品的教学。

54、美术的社会功能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55、美术教学的一般目的包括德育目的、美育目的和(智育目的)56、美术课程教学评价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发展)57、我们应该在这几个方面对美术课堂教学教学评价,诸如(注重学生对美术表现的评价。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

)58、绘画以内容、题材来分类有(风景画、人物画、分俗画、历史画、军事画、静物画、动物画、宗教画)59、美术的形象性特点是直观性、(确定性)和客观性。

60、美术课的教学原则有渐进学习、活动、(创造)、(艺术综合)。

61、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身就是教师(参与科研)的过程。

62、现代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最终目的的评价。

64、美术课程评价的基本目的是为了改善和提高(美术教育)的质量。

65、(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塑造完美的人格,提高全民族的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66、我国学校美术教育始于(清朝晚期)67、美术是一种用(视觉)方式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的特殊语言。

68、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69、美育作为(审美)和(教育)结合的产物,是一个历史课题。

70、(演示)法也称示范教学法,是教学中教师执行一套规范的程序或行动,引起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

71、(临摹)是指按照一定的绘画程序,不需要学生创意而完成美术作品的教学。

72、美术的社会功能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73、美术课程标准把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运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

74、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这就是(齐白石)。

75自主性学习包括三个过程是(自我监控、自我反馈、自我调节)。

76、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作品的基本原则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和谐、对比)77、彩色水笔是儿童学习绘画不课缺少的绘画工具,较适合于彩色水笔涂色的方法有(平涂、穿插涂、叠加涂、点绘)78、笔触是指作画过程中画笔在画面上留下的痕迹,其审美效果主要取决于(画笔的特性、用笔的力度和速度、绘画的材料的特性)79、美术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

就活动特征而言,前者更倾向于外化,后者更偏重与内化。

80、美术教师常用的教法有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实践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情境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及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81、教师在美术教学行为中的角色有(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学习的欣赏者)82、某美术教师有一手“剪纸”绝活,在常规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单项的技能训练,其他内容一概少讲或不讲,这种做法是(违背了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模式、)83、采用(问卷)形式是开展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之一。

84、(审美)本质是美术区别于其他社会事务的根本性质85、美术以视觉感知的特性作为接受方式,所以又称(“视觉艺术”)86、(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

87、教学能力是指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88“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是我国近教育家(蔡元培)提出的89、(纸板画)是版画艺术中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其板材为各种纸质材料。

90、美术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

91、美术教学方法很多,有教授法、练习法、检测法等,但最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

92、引导学生欣赏一幅绘画名作时,第一阶段是(直觉与感知)。

93、美术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美术教学原则,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方式和手段。

虽然“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但常用的美术教学方法通常分为三大类,即师生互动型、教师辅导形与(学生自主型)。

94、美术学习的核心内容是(提高审美能力)。

95、下列哪些选项属于美育的内容,(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96、新课程改革之前我国美术教育纯在的主要问题有(课程综合性不足、课程的多样性不足)97、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小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98、现代美术教育的“三重臣”是(徐悲鸿)、林分眠、(刘海粟)。

99、新课程倡导的美术学习方式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100、现代美术教学活动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101、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102、透视是一种绘画活动中的研究视觉画面空间的专业术语和(表现)方法。

103、(主题)是美术家在美术作品中对题材及其意义的认识、评价、态度、和情感等,属于作品内容的主观因素。

104、(工艺美术)是在生活领域中以功能为前提,通过物质生产手段对材料进行审美加工的一种美的创造,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

105、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要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106、教育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107、我国美术基础教育在过去一段时间过于偏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