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二则》教学设计课题

合集下载

《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消息二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和分析新闻报道的能力;2.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3.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标题:《消息二则》;2. 消息一:科学家发现新型病毒;3. 消息二:政府发布环境保护政策。

教学步骤:引入:1. 教师向学生介绍新闻报道的重要性和方式,引发学生对新闻的兴趣。

2. 教师展示《消息二则》的标题,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这两则消息可能是关于什么内容的?”鼓励学生猜测和猜测原因。

阅读与理解:3. 学生阅读《消息二则》中的消息一,并回答相关问题,如“科学家发现了什么新型病毒?”“这个病毒会对人类和社会产生什么影响?”4. 学生阅读《消息二则》中的消息二,并回答相关问题,如“政府发布了什么环境保护政策?”“这个政策对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5. 学生与同桌合作,交换答案并共同讨论。

分析与评价:6.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消息二则》中的报道,帮助学生理解新闻报道的结构和特点,如标题的吸引力、事实的客观性和观点的中立性。

7. 学生小组讨论,共同评价这两则消息的报道质量,并总结出新闻报道所需具备的要素。

写作与表达:8. 教师鼓励学生根据阅读和分析的经验,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新闻事件,撰写一则新闻报道。

9. 学生互相交换新闻报道,互相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总结与反思:10. 教师促使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总结出新闻报道的关键要点和写作技巧。

11.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讨论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和目标。

扩展活动:12. 学生可以选择进一步调查和研究他们感兴趣的新闻事件,并做一份深入报道。

第1课《消息二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课《消息二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课《消息二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消息阅读一《消息两则》【教学目标】了解新闻基本常识。

2.明确消息的“六要素"和结构层次,体会消息精练、简洁的语言特点。

3.把握消息的三个特点:内容具体真实,报道迅速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4、把握作者的态度与倾向。

5.关注时事新闻,培养读报习惯。

【教学重点】明确消息的“六要素”和结构层次,体会消息精练、简洁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把握消息的三个特点:内容具体真实,报道迅速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预习导学案(一)字词对对碰(给下面生字词中的加点字注音)溃退泄气督战要塞业已摧枯拉朽锐不可当(删去、已完成课前预习,读一读)(二)作者名片夹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三)阅读初体验1、新闻和消息的定义以及区别2、认真阅读,仔细辨认,看课文有几部分知识。

要注意它皆否的五个部分:标题、电头、导语、主体、新闻背景、新闻结尾3、新闻的六要素是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过程】活动热身:1、借助材料(语文书中的注释、旁批、补白、技巧点拨),自主学习,了解相关新闻知识2、语文作业本P1 第1题任务一:明确新闻知识1、新闻的定义(新闻是什么,什么是新闻);2、新闻的分类(广义狭义);3、消息新闻的特点;4、新闻的六要素;5、消息(狭义的新闻)的结构;明确:新闻的概念新闻:又称消息,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广义的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多种体裁。

狭义的新闻报道专指的就是“消息"。

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体裁,是最广泛最经常用的新闻体裁。

消息二则教学设计优质课

消息二则教学设计优质课

消息二则教学设计优质课这是消息二则教学设计优质课,是优秀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消息二则教学设计优质课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

(重点)3.认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

(难点)4.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

【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以求有的放矢。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在世界科学,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勇攀科学高峰。

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成为举世瞩目的荣誉奖。

这位伟人就是诺贝尔。

那么关于诺贝尔奖首次颁发的时间、获得者、颁发机构、地点等等,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从一则新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中寻求答案吧!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遗嘱(yí)渗透(shèn)卓有成就(zhu?)仲裁(zh?ng)拨款(bō)逝世(shì)颁发(bān)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前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嘱咐死后各事应如何处理。

颁发:授予,分发某一样东西,比如勋章,奖状等。

建树: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或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勋。

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绩,成就。

3.作者简介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

诺贝尔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100多种发明,但他最突出的是发明炸药。

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因发明硝化甘油引爆剂,硝化甘油固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被誉为“炸药大王”。

4.背景介绍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取得了在许多国家生产黄色炸药的专利。

发了大财,以后又发明了更安全可靠威力更大的胶质炸药,接着又研制无烟火药。

第1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语文(上册)主备教师:审核: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消息二则》是八上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为毛泽东同志于1949年4月22日撰写的两则消息。

统编教材设置了四个活动探究单元。

此单元是本套教材的第一个活动探究单元。

活动探究单元的学习主要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建构属于自己的、有机的知识结构,获取较多的直接知识,并形成相应的语文能力。

活动探究单元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此单元的三个学习任务分别是新闻阅读、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候并没有接触新闻,甚至也没有积累新闻的知识,所以这节课要引导学生初步积累了新闻文体常识,了解到相关新闻体裁。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等关键要素,还要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比如消息的结构、语言及情感上的独特。

学习上是有一定难度的。

但是,因为生活中学生对新闻并不陌生,而且本单元的课文都有旁批,所以通过自读、小组合作及教师指导,完成课文阅读的难度并不太大。

“活动·探究”单元的阅读活动,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速读、跳读为主要阅读方法为辅。

课前要让学生了解并积累有关新闻的知识,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和新闻本身的发展。

课中: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情境导入5分钟同学们,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向前发展,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学生观看图片,请同学说说自己平时都是从哪些途径获取新闻的,两三人即可。

以图片的形式,引入课文,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文本研读30分钟1.指导学生了解新闻题材,积累有关新闻的知识2.介绍写作背景学生明确以下知识点什么是新闻?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与传播信息的一种文体。

新闻的分类:从广义上说,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报告文学等。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精选6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精选6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篇1学习目标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把握新闻内容及结构特点。

(重点)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精练、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的特点。

(难点)3.探究我军胜利的原因,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社会的奇闻趣事的呢?(学生回答广播、网络、电视、报刊以及他人的传话等,教师引出新闻。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让我们来共同研读另一篇来自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一起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新闻,整体感知提问1:快速朗读新闻,整体感知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明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

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提问2:再读新闻,理清新闻的六要素。

明确: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提问3:找出这则新闻的标题、电头、#教案# 导语和主体,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

明确: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教案# 导语: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至“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从“二十日夜起”至课文最后。

第一层(从“二十日夜起”至“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2023最新-初二上册语文《消息二则》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初二上册语文《消息二则》教案【优秀6篇】

初二上册语文《消息二则》教案【优秀6篇】消息是以文字报道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

消息的结构是标题、#教案# 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牛牛范文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6篇初二上册语文《消息二则》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消息结构特点。

(重点)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重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49年4月2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的大事。

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重要时刻。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文体特点提问1: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芜湖、安庆之间;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事件:渡过长江。

提问2:参看课文批注,思考: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明确: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__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_朱总司令的命令。

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导语。

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

提问3: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明确: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

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金字塔结构。

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人们了解。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消息二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阅读两则消息,了解相关新闻事实。

2.通过把握消息中每个部分的内容,学习阅读消息的方法。

课前改:归纳消息的特点和阅读路径。

3.运用所学方法,自行阅读消息这种新闻体裁。

重点难点:把握消息内容,学习阅读消息的方法。

一、阅读单元提示师: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由三个学习任务构成。

我们一起把任务一齐读一下。

【板书:活动探究】生:齐读。

师:通过任务一中对于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的阅读,我们能够了解新闻内容,把握新闻特点,学习读新闻的方法。

那么常见的新闻体裁有哪些?【板书:任务一:新闻阅读(体裁、内容、特点、阅读方法)。

】师:任务二是新闻采访。

我们再齐读一下。

【板书:任务二:新闻采访(方法和步骤)。

】师:任务三是新闻写作。

【板书:任务三:新闻写作。

】我们通过任务一的新闻阅读学习知识和方法,接着在任务二的新闻采访中为写作收集素材,最后在前两个任务的基础上完成新闻写作。

因此,在这三个任务中新闻写作是(核心任务)。

【设计说明】了解活动探究单元的主要任务,学习新闻的相关知识。

课前改:全册书的单元浏览,明确本学期的学习重点。

二、背景介绍1.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下新闻的定义,请在活动任务单旁边记录一下。

2.通过第一课《消息二则》的学习,我们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阅读这两则消息,我们知道了哪些新闻事实。

这两则消息都是毛泽东主席在渡江战役中撰写的。

我们通过一段视频简单了解一下渡江战役。

【设计说明】知晓学习内容,了解写作背景。

三、“消息”的阅读路径学习1.读“电头”师:新闻作品的阅读有其独特性,请大家关注消息这一新闻题材的特点,并在阅读过程中归纳阅读路径。

先来学习第一则消息,“我30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请一位同学诵读一遍这则消息。

生:诵读。

师:迅速浏览消息后,请同学们回答这样几个问题,这则消息是哪家新闻媒体报道的?从哪个地方发来的报道?什么时间报道的?师:这三个信息在文章哪里找到的?电头师:我们一起来齐读一下,思考“电头”一般有什么特点?位置在开头、黑体字标注师:根据这个“电头”我们来看,消息是否符合新闻的定义?2.概括新闻事实①研读标题和导语师:读完“电头”我们要来概括新闻事实,请同学们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几个要素入手,提取关键信息。

消息二则教案

消息二则教案

消息二则教案消息二则教案一、引言在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收到大量的消息。

然而,如何正确理解和利用这些消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介绍两则有关消息的教案,帮助学生们培养正确的信息处理能力。

二、教案一:新闻真假辨别1.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辨别新闻的真实性,提高信息辨别能力。

2. 教学步骤(1)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一次自己曾经被虚假新闻误导的经历,并分享给同学们。

(2)讲解:介绍新闻真假辨别的方法,如查证来源、核实事实、多方求证等。

(3)实践:给学生分发几则新闻,让他们运用所学方法判断真假,并理由解释。

(4)总结: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判断结果,并总结辨别真假新闻的经验。

3. 教学目标评估通过学生们的判断结果和解释,教师可以评估学生们是否掌握了辨别新闻真假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案二:社交媒体安全1.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社交媒体的安全风险,并学会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2. 教学步骤(1)导入:以一个社交媒体账号被盗用的真实案例开场,引起学生对社交媒体安全的关注。

(2)讲解:向学生介绍社交媒体的常见安全风险,如密码被破解、个人信息泄露等。

(3)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保护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和个人信息。

(4)展示:学生们向全班展示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5)总结:教师总结学生们的建议,并给出一些建议的补充和完善。

3. 教学目标评估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和展示,教师可以评估学生们对社交媒体安全的认知和保护自己的能力。

四、总结通过以上两个教案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提高信息辨别能力和保护个人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泛滥的时代,这些能力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都至关重要。

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能力,帮助他们成为有思考能力和判断力的公民。

初中初一语文上册《消息两则》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一语文上册《消息两则》教案、教学设计
-案例分析:选择两则具有代表性的新闻,引导学生分析其标题、导语、主体等部分,总结新闻写作的特点。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则新闻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引导:通过对新闻事件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课后拓展:鼓励学生关注时事新闻,撰写新闻评论,提高语文素养。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课程开始时,我将以一则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新闻事件视频作为导入,例如关于环境保护的话题,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事件的背景和基本情况。视频结束后,我会提出一系列问题,如:“同学们,你们对这则新闻有什么看法?”“新闻中提到的环境问题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新闻,激发他们对新闻知识的兴趣,从而自然导入新课《消息两则》的学习。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新闻阅读和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阅读作业:请学生自行选择一篇新闻,认真阅读并分析其结构、语言特点和报道角度。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关注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等部分,思考新闻是如何传递信息和反映现实的。
2.写作作业:根据所学新闻知识,尝试撰写一篇新闻稿。可以选择以下两种方式之一:
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关注新闻,培养时事意识。
2.重视对学生阅读、分析、评价新闻能力的培养,提高语文素养。
3.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提高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新闻的基本知识,提高阅读和分析新闻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时事新闻的关注和探究兴趣。

消息二则教案

消息二则教案

消息二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能够正确理解新闻内容;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3.通过分析新闻事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重点1.新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如何正确理解新闻内容。

三、教学难点1.如何分析新闻事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什么是新闻,并且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新闻的认识。

2.讲解(15分钟)(1)什么是新闻?通过简单地介绍“消息一则”和“消息二则”,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新闻。

然后再讲解一下什么是新闻:指报道社会上各种事件、事情或现象的媒体内容。

(2)新闻的特点通过分析“消息一则”和“消息二则”,让学生了解到以下几个方面:①真实性:新闻报道所涉及到的人物、事件等都必须是真实存在的,不能虚构。

②时效性: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是当前发生的或者最近发生的事件,不能是过去的或者未来的。

③客观性:新闻报道应当尽量客观公正,不带有个人情感色彩和主观判断。

④独立性:新闻媒体应该独立自主地对事件进行报道,不受任何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干扰。

3.分析(20分钟)让学生阅读“消息一则”和“消息二则”,并回答以下问题:(1)从标题上看,“消息一则”和“消息二则”属于哪种新闻类型?(2)从内容上看,“消息一则”和“消息二则”的真实性如何?(3)从内容上看,“消息一则”和“消息二则”的时效性如何?(4)从内容上看,“消息一则”和“消息二则”的客观性如何?(5)从内容上看,“消息一则”和“消息二则”的独立性如何?4.讨论(15分钟)让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并且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为什么新闻要具备真实性、时效性、客观性和独立性?(2)你认为新闻媒体在报道时应该注意什么?5.总结(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新闻以及新闻的特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并且提高了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消息二则》名师教案(第2课时)(全文5篇)

《消息二则》名师教案(第2课时)(全文5篇)

《消息二则》名师教案(第2课时)(全文5篇)第一篇:《消息二则》名师教案(第2课时)《新闻两则》名师教案第二课时一、整体感知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2.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3.再读课文,理清新闻的六要素(见学习目标详解):二、合作探究1、找出这则新闻的六要素2、找出这则消息的导语、主体、结语3、“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电”在新闻中叫什么?有何作用?4、“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中,“风平浪静”完全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吗?5、找出文章的时间副词,它们在文中有何作用?6、理解新闻语言准确性的特点a、“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已”和“大约”能否去掉?“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经营”能否换成“构筑”,“溃退”能否换成“败退”,为什么?b、“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经营”能否换成“构筑”,“溃退”能否换成“败退”,为什么?三、问题探究:如何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见学习目标详解)1.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什么?看标题。

2.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要看什么?看导语。

① 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的渡江区域。

”② 作用: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3.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则要看什么?看主体。

① 划分层次a.分述中路军渡江情况;b.分述西路军渡江情况,并阐述取胜的原因;c.分述东路军渡江情况;② 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进行报道?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以上小组讨论,可以参考练习二;教师参与)四、品味语言1.你认为文中使用精确、饱含情感的词语有哪些,简要说说理由。

《消息二则》教案

《消息二则》教案

《消息二则》教案第一篇:《消息二则》教案《消息二则》一、背景知识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争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阶段,盟军在亚洲大陆各战场对日军发起反攻。

1945年7月26日,中国、美国和英国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在波茨坦会议上美国总统杜鲁门、蒋介石和英国首相丘吉尔联合发表的一份公告《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或《波茨坦宣言》。

这篇公告的主要内容是声明三国在战胜纳粹德国后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以及履行开罗宣言等对战后对日本的处理方式的决定。

)促令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但是,日本政府予以拒绝,并先后三次扩军动员,准备进行本土决战。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

8月8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8月9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对日本关东军发动全面进攻。

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裕仁发布诏书,宣布接受盟国的《波茨坦公告》,向盟国投降。

1945年8月17日,日本天皇发布敕chì 谕,命令所有武装部队停止一切战斗行动,向同盟国投降。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04分,受降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军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

日本外相重光葵和日军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等日本投降代表团11人代表日本向盟国投降。

由美国、中国、英国、苏联以及其他对日作战的战胜国受降。

此后,驻海外的日军陆续向盟国投降。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的投降仪式在南京举行。

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并交出了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

中国陆军司令何应钦在南京陆军司令部礼堂接受日本侵略军参谋长小林浅三递交的投降书。

二、《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填写下表,看看你对新闻5W要素的掌握情况。

何时今晚7时何地何人杜鲁门总统何事日本投降了为何原子弹轰炸,俄国宣战试归纳这篇消息写了哪些新闻事实,运用了哪种消息结构形式明确:这是一篇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的消息。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5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5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5篇消息是以文字报道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

消息的结构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欢!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篇1【教学目标】1.从新闻要素、结构、特点等方面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新闻语言的特点,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情怀。

【教学过程】一、诵读导入:我们先来热热身,共读一首诗:(屏显)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是伟大领袖_在一九四九年四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创作的诗篇。

诗中既写出了人民解放军的巨大胜利,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请同学们再读,体会诗中情感和气魄。

(学生再读)同样的事件,可以有不同的表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消息二则》,用新闻的方式向公众报道这一重大事件。

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阅读两则消息,注意文章边侧的旁批。

学生结合旁批读课文。

二、活动探究活动准备:自主阅读课本第2页和第15页关于新闻要素和消息特点的文字,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

1.补充介绍:(屏显)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2.你知道吗(屏显)新闻的六要素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新闻的三大特点学生结合补充内容和提示,自主学习,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三、活动过程活动一:当一回编辑1.如果你是当时的报社编辑,请你从新闻的要素、结构、特点等方面审核一下,这两则消息能不能刊发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陈述要有理有据。

01《消息二则》(第1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知识导学)

01《消息二则》(第1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知识导学)

01《消息二则》(第1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知识导学)第1课消息二则(第1课时)1.了解《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内容,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消息中体现的作者的情感与立场。

2.把握《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新闻要素,品味语言,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

3.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相关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1.了解《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内容。

2.把握《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新闻要素,品味语言,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

1.引导学生从新闻要素角度把握《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内容。

2.引导学生品味本则消息的语言,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

新课导入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三大战役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今天,让我们走进课堂,通过一篇新闻来了解后续战役的动态。

新知探究一、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

【活动内容】学生根据自己之前积累的知识或课前查阅的资料,和同桌交流作者及其作品。

教师出示课件中“作者简介”的内容作为补充。

2.写作背景。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写作背景”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渡江战役对解放战争的推动作用。

3.关于消息。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对“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介绍,引导学生学习消息的特征和结构。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二、正音释义【活动内容】检查预习。

教师先出示课件中的易错生字词和需要掌握的词语意思,再让学生指出其他理解困难的字词,加以点拨。

芜湖()摧枯拉朽()荻港()泄气()督战()歼灭()经营:____溃退:____歼灭:____摧枯拉朽:____锐不可当:____【设计意图】通过认识生字词和解释词语的意思,读通课文,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整体感知【活动内容】教师先出示课件中关于“新闻要素”的内容。

学生对新闻要素初步了解后,思考问题。

1.快速阅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边读边勾画关键词句,找出这则消息的“六要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大赛获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大赛获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大赛获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大赛获奖教学设计所选用的教材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消息二则》。

《消息二则》是两部新闻作品,分别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和《开国大典》。

这两篇新闻作品分别报道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开国大典的盛况。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这两篇新闻作品,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理解新闻报道的基本特点,提高学生的新闻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新闻素养,他们对新闻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新闻报道的基本特点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理解新闻报道的基本特点。

3.提高学生的新闻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的理解。

2.新闻报道的基本特点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理解新闻报道的基本特点。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新闻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课件:教学课件,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3.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和《开国大典》两篇新闻作品,让学生初步感知新闻报道的内容。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阅读两篇新闻作品,要求学生找出新闻报道的基本特点,如标题、导语、正文等,并进行分组讨论。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巩固,使学生理解新闻报道的基本特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新闻报道在新中国成立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新闻报道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新闻素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单元 第1课《消息二则》 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单元 第1课《消息二则》 教案

《消息二则》教学设计课题:消息二则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从新闻要素的角度把握两则消息的内容。

2、理解消息在标题、结构、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3、了解新闻的文体知识和本课的写作背景。

【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新闻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三特征、五结构、六要素”。

2、把握文章内容,准确概括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

3.欣赏文章主体部分结构安排的匠心所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试着读出诗中的情感和气魄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是毛主席在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创作的诗篇。

诗中既写出了人民解放军的巨大胜利,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师:现在请同学们阅读本课的两则消息,对比诗歌,看看不同文体的表述,又怎样不同的效果二、(一)出示学习目标学会从新闻要素的角度把握两则消息的内容,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

理解消息在标题、结构、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了解新闻的文体知识和写作背景。

二、(二)学习常识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报告文学等,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

新闻的基本结构:标题:它是对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导语: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主体: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结尾。

电头:指说明发电者、发电地点、发电时间的文字。

三、(一)作者介绍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诗词方面的代表作有《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

消息二则教案

消息二则教案

消息二则教案消息二则教案教案一:实用技巧【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书写消息的基本格式和要点。

2. 了解并掌握书写消息的文体特点和语言风格。

3. 能够独立书写简单、准确、明确的消息。

【教学内容】1. 消息的定义和特点。

2. 消息的基本格式和要点。

3. 消息的语言风格和注意事项。

4. 练习书写实用消息。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知1. 向学生解释消息的定义和特点,并举例说明。

2. 引导学生思考平时接收和发送消息的经验,了解消息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Step 2 学习消息的基本格式和要点1. 分析消息的结构:开头、正文和结尾。

2. 介绍消息的要点: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等。

Step 3 掌握消息的语言风格和注意事项1. 强调消息应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废话。

2. 引导学生注意表达方式和语气,要文明礼貌,准确恰当。

3. 提醒学生注意使用适当的符号和标点符号,以便于阅读理解。

Step 4 练习书写实用消息1. 给学生发放练习材料,让他们根据所给信息编写消息。

2. 老师抽查几位同学的作业,让他们上台展示并讲解。

【教学策略】1. 情景教学法:通过引入学生的经验和实际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讨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教学评估】1. 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的作业,评价他们对消息书写格式和要点的掌握程度。

2. 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和指导。

教案二:日常沟通【教学目标】1. 了解日常沟通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掌握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日常沟通的定义和意义。

2. 日常沟通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3. 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4. 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练习。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知1. 向学生解释日常沟通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沟通场景和问题。

2. 让学生回顾最近一次与他人的沟通经历,分析沟通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息二则》教案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五要素”和“倒金字塔式”结构。

2.明确本文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

3.关注时事新闻,培养读报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掌握消息的基本特点。

难点: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讲读法。

预习要求:1. 先阅读本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的相关内容,再通读课文,梳理本文的“五要素”。

2. 从互联网搜索、浏览关于渡江战役的资料,理解战役的意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示例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构筑成了一个庞大的视听世界,而人们要了解世界日常接触最多的文体之一便是新闻。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的报道,它使我们足不出户,可遍知天下事。

那么,同学们对新闻又了解多少呢?二、介绍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研读“‘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相关内容,教师补充介绍。

)1、新闻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各个时期的优秀新闻作品,汇聚成社会生活史、文化史浩瀚的资源。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本单元以新闻类文章为主,有消息、报告文学、新闻评论等多种体裁。

●新闻的特点:⑴传播性。

所有的新闻都是为了大范围地传播和交流信息的。

只写给自己看,或写给个别人看的,就不是新闻了。

新闻的其他特性都与这点有关,都要考虑到广大受众的需要。

⑵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为了体现真实,新闻一般须具备“五要素”,称为“五个W”: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

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当然,最重要的是不能编造、虚假。

⑶时效性。

要求在第一时间作出报道,这是“时效”上的要求。

“新”是新闻价值的重要指标。

一是时间上的新。

报道的必须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

二是内容上的新。

要报道新鲜的事实,要有新看点。

有的新闻,如特写、人物专访、报告文学等,也追求文字形象、生动,以使读者愿意读、喜欢读。

2、消息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

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

因此,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是消息的基本特征。

消息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即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称为“倒金字塔式”结构。

消息一般包括标题(正题、引题、副题)、导语、主体、背景材料(有的消息还有结尾)等部分。

导语,即开头部分,将全文最重要的内容作概括性的说明。

消息写作,以概述为基本表达方式。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

可见标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

如:《地球三分钟净增五百人》(新华社1996年7月13日电讯稿)、《杭城新事见新风拎书拜年书压岁》(1991年2月19日《解放日报》)。

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

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主体,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

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

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

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结尾,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

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三、检查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投影或板书)芜湖:wú摧枯拉朽:kū荻港:dí2.解释词语(投影或板书)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垮,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溃退:溃败后退。

四、熟读课文(可以全班整体朗读,也可以个别阅读)。

1.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该题检测学生对新闻“五要素”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明确:在这条消息中,何时,是1949年2月10日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何地,在芜湖和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看标题便知);为何,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从“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命名中,确定战争的性质。

)本文的重点,在“如何”上:⑴一方面是解放军不到二十四小时,突破敌阵,摧枯拉朽,渡江后乘胜追击;⑵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军,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防线,军无斗志,土崩瓦解。

2.小结新闻报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了解国内外重要事件的最主要文体之一,了解新闻的基本知识,掌握新闻的主要特点,对于我们更好地阅读新闻报道,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也是我们本堂课的主要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2.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3.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教学重点: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

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获得信息一般通过什么途径?我们要知晓国内外的大事,一般得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

但是,广播、电视、报纸都只是传播媒介,而报导这些事件的文字,才是最主要的,它们被称为"新闻"。

二、介绍新闻: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2.报道迅速及时。

3.简明扼要,在表达上以叙述为主,多用较朴素和概括的语言。

有时(看需要而定)兼有议论(精辟的画龙点睛式的)、描写。

一条新闻包含标题(有时有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有时可根据需要省略导语或背景或结语。

新闻多采用记叙手法,因此新闻写作需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三、引入本课: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介绍写作背景并背诵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背景简介:(1)时代背景简介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

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

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

在这历史的紧要关头,毛主席在1948年12月31日为新华社写了一篇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指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经是确实无疑了,国民党反动派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已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就大搞“和平阴谋”。

我们不能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卷土重来,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8条21款,限蒋介石20日前表态。

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

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保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

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

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

(2)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大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四、分析本消息的结构:消息结构为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前三者必不可少)电头():是发布消息、电讯的固定格式,具体交待发布消息的单位、发电时间和地点。

【附】:新华社即新华通讯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讯社,总社设在北京,在各省、市和自治区都设分社,在世界许多国家设有分社或派驻记者,向国内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提供新闻和新闻图片,并向国外发布英、俄、法、西班牙、阿拉伯等文字新闻和图片新闻。

如:法国:法新社。

英国:路透社。

美国:美联社,合众社。

(结合课文让学生理解消息的文体知识)本文电头中发电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标题:新闻内容的提要。

(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三标齐全,或只有主标。

(前)引标:交待背景,点明中心。

(中)主标。

(后)副标:概括主要事实,或进一步点明中心。

本文标题以凝练的语言,不仅概括了全文主要内容,而且“百万”“横渡”写得气势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

思考:题目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是实数。

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

导语:一般是正文第一句或第一段,用来吸引读者阅读下文,大都是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较详细了解新闻的内容)本文的导语:这一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