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储层评价》第五章 岩石孔隙结构及其物理性质研究

合集下载

岩石的孔隙结构

岩石的孔隙结构

▪ 连通性 ▪ ①孔喉配位数
▪ 孔这喉是配反位映数孔是隙指连连通接性每的一重个要孔参隙数的。喉道数量,通常以统计结果的平均数来表示。
▪ ②孔喉平均直径比
▪ 孔的喉大平小均差直别径,比也为是孔孔隙隙平连均 通直 程径 度与 的喉 一道 种平 反均 映直 。层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手段从最初的简单物性分析向先进 的实验测试发展,其研究理论及方法也逐渐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涉及地
▪ 孔隙结构是决定储层性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均质性强、物性 好的储层孔隙结构相对简单,非均质性强、物性差的储层孔 隙结构相对比较复杂。储层孔隙结构的不同必然导致测井响 应各不相同,因此,研究孔隙结构,不仅是致密砂岩储层研 究的需要,同时也是测井解释方法建立的基础。
▪ 储层物性是构造格局、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的结果。由于 沉积和成岩的共同作用,造成储集层中孔隙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 杂及非均质性强。
分选性反映孔(喉)大小偏离某一标准值(中值或最大值)的程度,偏离越小, 分流。布越均一;反之,偏离越大,越不均一。孔喉分选性越好,越有利于流体渗

表征孔隙或喉道分选性的参数主要有分选系数、相对分选系数和均质系数。其 中系,数分表选达系了数孔和(相喉对)分大选小系 偏数 离表 最达 大了 连孔 通( 孔喉 喉) 半大 径小 的偏 程离 度孔 。喉均值的程度,均质
▪ 沉积作用对碎屑岩矿物成分、结构、分选、磨圆和杂基含量等都有 明显的控制作用,而这些因素又对储层物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成岩作用不断对储层进行改造,致使储层的 微观孔隙结构更加复杂化。其中溶蚀作用对孔喉起到建设性作用, 而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则对孔喉起破坏性作用。
▪ 分选性

▪ 研究储层孔隙结构,深入揭示油气储层的内部结构,对油气 田勘探和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5储层评价内容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5储层评价内容
2.成分
(1)颗粒成分:陆源碎屑和盆内碎屑。盆内碎屑主 要是碳酸盐鲕粒、球粒、内碎屑和化石碎屑。
(2)填隙组分:杂基和胶结物。
杂基主要指粘土杂基,次为灰泥和云泥杂基。胶 结物指成岩期在颗粒缝隙中形成的化学沉淀物,如碳 酸盐矿物、硅质和其它铁质矿物等。
3.结构
(1)碎屑岩结构的内容包括:粒度、球度、圆度、 形状、表面特征、粒度分析的有关参数(平均粒度、 中值、标准偏差、分选系数、偏度、峰度)及图件 (结构散点图、概率累积曲线图、C-M图等),还有 胶结类型、胶结物结构、结构成熟度、孔隙结构等。
实例: 广利油田沙四段储层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
1 孔隙类型 (1)粒间孔隙:最发育的一种孔隙类型,约占孔隙总量的85%。 (2)粒内溶孔:在长石中最为常见。 (3)铸模孔隙:碎屑颗粒被全部溶蚀而且保存了其原有外形的孔隙。 (4)微孔隙:填隙物内或颗粒内的微细孔隙及颗粒内的微裂缝。
2.孔隙结构 六种类型:即A、B、C、D、E、F 型 (1)A型:颗粒分选较好,孔隙大而且连通性好,填隙物少。 (2)B型:颗粒分选不好,大小混杂。 (3)C型:颗粒分选较B型好,但孔隙由于胶结物分布不均匀。 (4)D型:颗粒分选很差,而且杂基很多,不均匀充填孔隙。 (5)E型:颗粒细小,杂基含量相当高,孔隙为杂基内微孔。 (6)F型:胶结物含量很高,且胶结物溶蚀较少,连通极差。
Gp<0.1 or αp<0.8 储层为异常低压 Gp=0.1 or αp=0.9-1.0 储层为正常压力 Gp>0.1 or αp>1.2 储层为异常高压
(二)评价方法 1.地温的评价方法 (1)地温的测量方法:
一是随测井仪器测量; 二是随地层测试器测量。 (2)古地温的评价方法: 一是以镜质体反射率为地温计的方法; 二是粘土矿物及其他自生矿物为地温计的方法。

油藏描述第5章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结构精品PPT课件

油藏描述第5章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结构精品PPT课件

③塑性颗粒变形∶ 压实作用可使泥页岩岩屑、碳酸
岩岩屑等变形,压实作用强烈时,可 使之挤入孔隙中形成假杂基。在长期 的压应力作用下,一些脆性颗粒发生 塑性变形,晶格畸变,镜下形成波状 或带状消光。强度较弱的颗粒在压应 力作用下常被压扁、压弯。
④脆性变形∶ 刚性碎屑颗粒被压裂或
压碎。在下第三系砂岩薄片 中,常见石英产生菱面体解 理,长石和方解石产生裂缝, 而后又重新愈合。
KG =
D95 - D5
2.44(D75-D25)
峰值可分为6个等级:
很平坦 KG <0.67 平坦KG :0.67~0.9
中等(正整)KG :0.9~1·11 尖锐 KG :1.11~1.5 6
很尖锐 KG :1.56~3.00 非常尖锐 KG >3.00
二、碎屑颗粒的形态
包括圆度、球度及形状三方面。 1.圆度
1.机械压实作用 机械压实作用是沉积埋藏阶段在上覆重力
及静水压力下,碎屑颗粒紧密排列,软组分挤 入孔隙,水份排出,孔渗变差的作用,也是油 气藏储层最常见的一种成岩作用。
(1)机械压实作用痕迹 应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机械压实作用痕迹:
压实定向结构 紧密接触 塑性颗粒变形 脆性变形
①压实定向结构∶ 常见片状或伸长状颗粒长轴近平行
很稳定,不同类型母岩其重矿物的组成及含量不同,利用重 矿物的组合判断母岩成分,物源方向及沉积环境,划分和对 比地层。
第二节 成岩作用研究
一、碎屑岩的主要成岩作用 二、成岩阶段的划分方案 三、成岩阶段的划分
成岩作用研究
揭示储集层的成岩作用类型和特 征、成岩强度、成岩序列、成岩阶段 等。 ● 研究方法
(2)平均粒径
平均粒径(mz)=
D16+D50+D84

储层岩石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

储层岩石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

3. 储层岩石物性及孔隙构造特征本章将重点分析柴西北区N1~N22储层岩石的孔隙度、渗透率、储集空间类2型及分布、大小等反映储层孔隙构造特征的性质,区域上仍以南翼山、油泉子、尖顶山和咸水泉作为研究对象。

3.1 储层岩石物性分析3.1.1 南翼山储层岩石物性南翼山构造位于XX省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属于西部坳陷区——茫崖凹陷南翼山背斜带上的一个三级构造。

该构造为两翼根本对称的大而平缓的箱状背斜构造,两翼倾角20°左右,构造轴线近北西西向,长轴50km,短轴15km,闭合面积620km2,闭合高度820m。

构造的根本模式为两断夹一隆,南翼山背斜的形成主要受控于翼北、翼南两组断层,由于该断层的控制作用,使得本区产生了一个宽缓的背斜构造,主体构造两翼根本对称。

浅层〔N21以上〕构造隆起幅度较中深层要略小,表现为轴部地层较薄,两翼地层增厚的特征。

N21~N22时期柴西北区广泛发育较深湖、浅湖和滨湖相。

南翼山地区N21时期为较深湖—浅湖沉积,该地区中部受构造古隆起的控制主要为浅湖沉积;N22时期随着湖盆沉积中心的进一步往北东方向迁移,主要沉积浅湖相。

共收集该区N22~N21储层岩石Ⅰ~Ⅵ油层组18口井钻井取心样品物性分析资料,其中孔隙度1802块、渗透率1897块,碳酸盐含量933块、氯离子含量514块。

物性统计结果见表3-1。

21从统计结果来看,南翼山油田除Ⅰ+Ⅱ油组孔隙度和渗透率稍高些,Ⅲ+Ⅳ和Ⅴ+Ⅵ油层组物性根本一致,均表现出物性总体较差,属典型中-低孔隙度、低-特低渗透率储层。

图3-1是该油田统计的所有样品的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图。

图3-1南翼山N22-N21储层岩石孔渗关系由图3-1可以看出,该区孔渗分布存在明显的两个区域〔图中大圈和小圈〕,小圈内的孔渗稍高些,是浅部Ⅰ+Ⅱ油层组岩石的孔渗分布,孔隙度一般大于25%,而深透率一般在10mD左右。

而大圈内是Ⅲ+Ⅳ和Ⅴ+Ⅵ油层组岩石的孔渗分布,孔隙度一般在5%-20%之间,渗透率在0.01mD-10mD之间。

测井地质学-05 裂缝储层的测井评价(合并-简)

测井地质学-05 裂缝储层的测井评价(合并-简)

裂缝发育段 ,钻井液沿裂缝侵入, 电阻率出现低阻异 常,往往表现为以深侧向为背景的针刺状低阻突跳。
地层倾角测井(HDT)
在右图中,微侧向测井 可以看出,在 5335 - 5380 m 井段,电阻率出现低阻异 常 -- 以深侧向为背景的针 刺状低阻突跳 ,在裂缝发 育段,为钻井液沿裂缝侵 入结果--裂缝最为发育。
缝度W<0.05mm
缝度W≥0.05mm
缝度W<0.05mm
W≥1.0mm
② 裂缝长度与裂缝倾角的统计关系
根据解放渠东油田解放126(JF126)井岩心裂缝统计: 裂缝长度L<10.0cm时,裂缝倾角变化范围较宽; 裂缝长度L≥10.0cm时,裂缝倾角>50°的占95%以上。
裂缝长度L<6.5cm 6.5cm≤L<10.0cm L≥10.0cm
顶部 100m Ⅰ岩性段 Ⅱ岩性段 Ⅲ岩性段
0.61 10.86
第五章 裂缝储层的测井评价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裂缝性储层的岩石力学实验与研究
第三节 裂缝的测井响应
一、常规测井曲线对裂缝的响应 二、成像测井对裂缝的晌应
一、常规测井曲线对裂缝的响应
1、微侧向测井(微球形聚焦测井) 2、双侧向测井 3、地层倾角测井 4、补偿密度测井 5、长源距声波测井
L nf ⋅ I = A fD = Sg Sg
nf --裂缝总条数
I--裂缝平均长度 Sg--流动横截面积
线性裂缝密度LfD--指与一直线(垂直于流动方
向)相交的裂缝数目与此直线长度LB的比值
L fD
nf = LB
裂缝孔隙度--裂缝总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与裂缝的长度、高度、张开度有关;
φf =
1、微侧向测井(微球形聚焦测井)

沉积岩的孔隙结构与储集性能关系研究及应用

沉积岩的孔隙结构与储集性能关系研究及应用

沉积岩的孔隙结构与储集性能关系研究及应用一、引言沉积岩是指在地质历史长时间下由沉积物堆积而成的岩石,其特点是由多种岩石颗粒通过水、风等力量沉积结合而成。

沉积岩内部存在着不同尺寸、形状和分布的孔隙,这些孔隙对岩石的储集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石油勘探与开发领域,研究沉积岩的孔隙结构与储集性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沉积岩的孔隙结构沉积岩的孔隙结构是指岩石内部的孔隙类型、孔隙度、孔隙连通性等特征。

根据孔隙类型的不同,沉积岩可以分为颗粒间隙、溶蚀孔隙和裂隙等几种类型。

颗粒间隙主要是颗粒之间的空隙,其尺寸一般较小;溶蚀孔隙是由于水或地下水的流动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尺寸较大;裂隙是因为地壳运动或岩石受力而形成的裂缝。

孔隙度是指沉积岩中孔隙体积与岩石体积的比例,是评价岩石中可储集石油、天然气等流体的重要参数。

孔隙度越高,储集性能越好。

孔隙连通性则是指岩石中孔隙与孔隙之间是否相互连通,连通性好的岩石有利于流体的输送和储集。

三、孔隙结构与储集性能关系研究1. 孔隙结构影响储集性能的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沉积岩的孔隙结构对其储集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孔隙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孔隙度、孔隙连通性和孔隙尺寸分布等,这些因素决定了沉积岩的渗透率、储层容积和油气流动性等。

2. 孔隙结构与储集性能关系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研究可以获得沉积岩的孔隙结构参数,并与储集性能进行相关分析。

常见的实验方法包括岩心切片观察、压汞法和气体吸附法等。

这些实验分析技术可以揭示岩石孔隙结构的微观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孔隙结构与储集性能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

3. 孔隙结构与储集性能关系的数值模拟研究数值模拟方法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沉积岩的孔隙结构及其对储集性能的影响。

常见的数值模拟方法包括离散元法、孔隙网络模型和渗流模拟等。

这些方法可以定量分析储集性能参数与孔隙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为沉积岩的储集性能预测与评价提供可靠的数值依据。

四、孔隙结构与储集性能关系的应用1. 沉积岩储层评价通过对沉积岩的孔隙结构与储集性能关系的研究,可以评价沉积岩的储层质量,预测油气开发潜力。

测井储层评价

测井储层评价

1、测井资料评价孔隙结构储集岩的孔隙结构特征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对于碳酸盐岩来说其孔隙结构主要是指岩石具有的孔、洞、缝的大小、形状及相互连通关系。

储集层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储层流体(油、气、水)的储集能力和开采油、气资源的主要因素,因此明确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是发挥油气层的产能和提高油气采收率的关键。

常规岩石孔隙结构特征的描述方法主要包括:室内实验方法和测井资料现场评价法。

室内实验方法是目前最主要,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描述和评价岩石孔隙结构特征的方法,主要包括:毛管压力曲线法(半渗透隔板法、压汞法和离心机法等)、铸体薄片法、扫描电镜法及CT扫描法利用测井资料研究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则为室内实验开辟了另一条途径,且测井资料具有纵向上的连续性,大大方便了储层孔隙结构的研究。

1.1 用测井资料研究孔隙结构1.1.1 用电阻率测井资料研究岩石孔隙结构利用电阻率测井资料研究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主要还是建立在岩石导电物理模型和Archie公式的基础之上。

电阻率测井资料反应的是岩石复杂孔隙结构内在不同流体(油、气、水)时的电阻率,因此储层岩石不同的孔隙结构特征一定会对电阻率测井响应产生影响。

国内外关于岩石微观孔隙结构模型、物理模型也较多,包括毛管束模型、曲折度模型、电阻网络模型和渗流理论、有效介质理论等。

毛志强等采用网络模型模拟岩石孔喉大小及分布、水膜厚度、孔隙连通性等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的变化对含两相流体岩石电阻率的影响,得出了影响油气层电阻率变化规律的2个主要因素分别是孔隙连通性(以孔喉配位数表示)和岩石固体颗粒表面束缚水水膜厚度。

孔隙连通性差的储集层具有较高的电阻率;相反,当岩石颗粒表面束缚水水膜厚度增加时,储集层的电阻率则明显降低。

杨锦林等采用简化的岩石导电物理模型,定义了一个岩石孔隙结构参数S,综合反映了储层孔隙孔道的曲折程度及其大小。

如果孔隙孔道越大越平直,S值越大,说明储层条件越好;反之孔隙孔道越小,越曲折,S值越小,说明储层条件越差。

测井解释5-碳酸盐岩解释1

测井解释5-碳酸盐岩解释1
双井径有幅度差或不等则为椭圆形井眼
5、声波测井 (1)、声波时差测井
因声波传播时,按最短时间选择路径,传播过程 中将尽可能绕过裂缝,因此对高角度裂缝反映差, 对低角度裂缝反映好。
高角度裂缝:裂缝切割井眼时,声波沿岩石骨架 直接传播,不反映裂缝。
低角度裂缝或网状裂缝:时差 ,有时出现周 波跳跃现象。 (2)、长源距声波测井(全波列测井WF)
2、电磁波测井(EPT) EPT的探测半径很小,只探测到冲洗带,但纵 向分辨率高,贴井壁测量。
TPL曲线:传播时间;EATT:衰减率 低角度裂缝:TPL高、尖,EATT明显高
高角度裂缝:TPL高、井段长尖,EATT高(取 决于测量极板是否与井眼相遇)
赵良孝的碳酸盐岩储集层评价P18图3-14
3、地层倾角测井 (1)、FIL(裂缝识别测井) 利用高分辨率地层倾角仪低电平进行测量
非均匀岩石构造
非均匀岩石构造: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和非均匀 性,故对测井信息的特征和数值均有较大的影响, 由此只研究非均匀岩石构造的地质性质和测井特征。
2、碳酸盐岩剖面常见的非均匀岩石构造 薄层状构造 眼球状构造 豹斑构造 燧石结构构造
这些构造在测井曲线上的某些特征,与 储集层类似,但试油多为干层,即使对 这些构造进行酸化、压裂,仍无效果。 解释时 必须注意。
第五章 碳酸岩盐与裂缝性储集层
一:碳酸盐岩裂缝储集层的三大特点 低孔隙、各向异性、非均质性
二、碳酸盐岩储集层评价的基本任务
1、求岩石成分、判断岩石结构、构造类型、识别 孔隙空间结构特征 2、确定储集层的各种孔隙度、饱和度、K、H有 效、储集层、流体性质、估计产能
3、横向上估算储集层的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 三、认识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的核心 孔隙结构、也就是它的孔隙、溶洞和裂缝的发育 特征及组合状况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岩石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岩石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岩石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岩石储层是指在地下埋藏着石油、天然气等可开采的资源的岩石层。

岩石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是指岩石中孔隙的形态、分布和尺寸等相关特征。

这些特征对储层的物性即岩石孔隙中流体的渗透性、储存性和导流能力等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岩石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由岩石的类型、成分、结构、成岩作用等多种因素决定。

不同类型的岩石如砂岩、页岩、碳酸盐岩等具有不同的孔隙结构特征。

以砂岩为例,其孔隙主要由粒间孔和溶蚀孔组成。

粒间孔是指砂粒之间的空隙,而溶蚀孔则是砂岩中溶解了的岩屑所形成的孔隙。

这些孔隙的形态和分布对储层物性产生重要影响。

孔隙的形态对储层物性起到直接影响。

孔隙形态可分为圆形、连通型、不连通型等。

圆形孔隙的渗透性较高,而不规则的孔隙形态则会降低渗透性。

连通型孔隙指孔隙之间可以相互连接,有利于流体的运移和储存;不连通型孔隙则储存和流动能力有限。

因此,孔隙形态对于岩石储层的渗透性和储藏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孔隙的尺寸也对储层物性产生重要影响。

具有合适尺寸的孔隙对流体的渗透和储存有较好的效果。

太小的孔隙会限制流体的渗透,太大的孔隙则会导致流体的稀释和流失。

研究表明,当孔隙的尺寸适中时,流体在孔隙中的分布更加均匀,提高了流体运移的效率。

岩石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还影响着储层的渗透性和导流能力。

渗透性是指流体在岩石孔隙中的运动能力,导流能力是指流体在岩石孔隙中的传输能力。

孔隙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储层的渗透性和导流能力的差异。

孔隙结构复杂、孔隙连通性好的岩石储层通常具有较高的渗透性和导流能力,便于石油、天然气等流体的开采和运输。

在岩石储层的勘探和开发中,了解孔隙结构特征对储层物性的影响非常重要。

通过研究岩石中的孔隙结构,我们可以评价储层的质量,预测岩石层的渗透性和导流能力,并制定相应的开采方案。

目前,通过地球物理勘探手段如测井等可以获取岩石孔隙结构的信息,辅助岩心分析和物理模型建立,从而提高勘探和开发的精度和效率。

第5章-储层特征描述

第5章-储层特征描述

(2)压实率
利用砂体原始孔隙体积与压实后的粒间体积计算压实率。 压实率反映了砂体压实后原始孔隙体积降低的百分比。
压实率=
原始孔隙体积 压实后粒间体积 原始孔隙体积
100%
式中,原始孔隙体积可通过岩石颗粒粒度和分选性,应用图版 估算,压实后粒间体积一般是通过薄片统计估算的。粒间体积 包括孔隙体积、胶结物体积和泥质杂基体积。在压实率计算中 ,最好在每个深度段选择不同岩性进行计算,并建立不同岩性 的深度—压实率剖面。
物性孔隙度 面孔率 物性孔隙度
100
%
成岩系数表征岩石成岩作用对储集性能的影响程
度,它与孔隙度和渗透率呈正相关。
三、成岩阶段与孔隙发育带
碎屑储层所处的成岩阶段反映了构造变动、流体性质 、埋藏深度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决定着有机质 成熟度、岩石的内部组成、结构、储集性质及其它许多特 点。因此,成岩阶段的确定是预测油气储层、评价储集条 件的重要依据。
(3)填隙物特征:杂基含量,胶结物类型、特征及含量等。
陆相储层岩石的成熟度一般比海相的低,因此,岩性特 征对储层性质的影响亦相对较大。 浅水滩坝沉积的结构成熟度最高; 河流、三角洲储层的结构成熟度中等(偏好或偏差); 扇三角洲、浊积扇则较差。 成分成熟度与源区母岩性质、沉积环境、沉积区与物源区的 距离有关。
①粒间溶孔 颗粒之间的溶蚀再生孔隙。主要是颗粒边缘及粒间胶
结物和杂基溶解所形成、分布于颗粒之间的孔隙。 ②组分内溶孔
包括粒内溶孔、杂基内溶孔、胶结物内溶孔、交代物 溶孔等。为典型的次生孔隙。 ③铸模孔
颗粒、生屑或交代物等被完全溶解而形成的孔隙,其 外形与原组分外形特征相同。为典型的次生孔隙。
④特大溶孔
(1)颗粒填集密度测量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全文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全文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本节内容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 岩石孔隙度概念 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 岩石孔隙度的测定 孔隙度与表征性体积单元 储层岩石的压缩性
第1章2节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四、岩石孔隙度的测定
从定义:
知f 与Vb、Vp、Vs 三个参数有关 →求出其中任意两个,则可算得f。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第1章2节
(4)水银法
原理:将岩样放入汞中,通过排除汞的体积确定岩样 总体积。
(汞是大分子液态金属,为非润湿流体。常温、 压下,汞不能进入岩样孔隙中。)
特点:快速、准确,但对人体有害。
适用对象:没有大的溶孔、溶洞的岩样。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第1章2节
2. 岩石孔隙体积Vp的测定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第1章2节
注意: 流动孔隙度fff与有效孔隙度fe的区别.
fff 不考虑无效孔隙,排除了被孔隙所俘留的液体 所占据的毛管孔隙空间(包括有效孔隙和液膜占 据的空间)。
fff 随地层压力的变化及岩石、流体间物理-化学性
质的变化而变化。fff 是动态参数,在数值上是不
确定的。
第1章2节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孔隙性
第1章2节
(3)饱和煤油法
原理:利用阿基米德浮力原理进行测量。 步骤:将干岩样抽真空后饱和煤油,称重:
饱和煤油岩样空气中重:w1
饱和煤油岩样煤油中重:w2
则岩样:Vb
w1 w2
ro
式中:ro—煤油密度,g/cm3
适用对象:外表不规则,但不疏松、不垮、不碎的岩样。
第1章2节
3. 埋深对孔隙度的影响
颗粒排列方式:埋深↑→排列紧密→fz↓; 对孔隙的改造:温、压、地下水等→fz 改变。

《测井储层评价方法》岩性识别及孔隙度确定共27页文档

《测井储层评价方法》岩性识别及孔隙度确定共27页文档
《测井储层评价方法》岩性识别及孔隙度 确定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测井储层评价》测井解释岩石物理基础

《测井储层评价》测井解释岩石物理基础

《测井储层评价》测井解释岩石物理基础测井是油气勘探开发中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测井可以获取储层中的岩石物理参数,从而评价储层的岩性、孔隙度、渗透率等关键参数。

本文将从岩石物理基础的角度,对测井储层评价进行解释。

储层是油气勘探开发的目标所在,其岩石物理性质是评价储层潜力的重要依据。

岩石物理参数主要包括密度、声波速度、电阻率等。

密度代表了岩层的质量,声波速度反映了岩层的弹性特性,而电阻率则与岩层的导电性有关。

测井通过测量这些岩石物理参数,可以定量评价储层的性质。

密度测井是通过测量岩石的密度来评价储层的孔隙度、碳酸盐岩含量等。

通常使用核子密度测井仪进行测量,该仪器通过发射射线入射到储层中,然后测量射线的散射情况,从而计算出储层的密度。

密度测井在评价储层孔隙结构、饱和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声波测井是通过测量岩层中声波的传播速度来评价储层的渗透率、孔隙度等。

声波传播速度与岩层中的孔隙度、渗透率等有关,孔隙度越高、渗透率越大,声波传播速度越快。

声波测井通常使用声波测量仪器进行测量,该仪器通过向储层中发射声波,并测量声波的传播时间,从而计算出声波传播速度。

电阻率测井是通过测量岩层的电阻率来评价储层的饱和度、孔隙结构等。

岩石的电阻率与其导电性有关,储层中的含水饱和度越高,电阻率越低。

电阻率测井常使用电阻率测量仪器进行测量,该仪器通过在储层中传输电流,并测量电流的强度和电势差,从而计算出储层的电阻率。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测井方法外,测井还可以通过测量其他岩石物理参数,如波阻抗、自然伽马射线等来评价储层的性质。

不同的岩石物理参数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综合使用进行储层评价可以获得更准确、全面的结果。

测井储层评价是油气勘探开发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基础是岩石物理参数的测定。

通过测量储层中的密度、声波速度、电阻率等参数,可以对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进行评价,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测井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对储层的评价也将越来越准确、可靠,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更多的支持。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5储层评价内容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5储层评价内容
结论:B、C型结构为主
A型微观结构参数分布直方图
五、储层温度、压力评价 (一)评价内容 1.储层温度 (1)现在地温环境:主要用地温梯度(GT,ºC/100m) 的变化规律来表示。影响因素有:岩石的 导热性、地下流体的导热性、地下水循环、水化学作 用等 (2)储层古地温:对自生石英、自生长石和自生粘土 矿物等一系列成岩事件影响很大。前苏联,具有最大 储量的地层温度为115ºC。 (3)储层温度的性质:根据地温梯度的大小确定储层 温度的性质。
四、储层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 1.孔隙成因类型
根据成因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 (1)原生孔隙:主要指粒间孔隙、层间纹理缝、 碳酸盐岩的骨架孔隙和遮蔽孔隙。 (2)次生孔隙:主要指各类溶蚀孔、缝及交代成 因孔隙。
2.次生孔隙的类型及识别标志 (1)类型:破裂孔隙、收缩孔隙、 各类溶蚀孔缝,以及碳酸盐岩中的白 云化晶间孔隙,还有裂隙。 (2)识别:胶结物部分溶解、印模、 颗粒的不均匀排列、特大孔隙、漂浮 颗粒、伸长状孔隙、颗粒部分溶解、 晶内孔隙、粒内孔隙等。 3.储层孔隙结构 定义: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 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连通状况。 研究方法:主要应用毛管压力曲线和 孔隙铸体。
实例: 广利油田沙四段储层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
1 孔隙类型 (1)粒间孔隙:最发育的一种孔隙类型,约占孔隙总量的85%。 (2)粒内溶孔:在长石中最为常见。 (3)铸模孔隙:碎屑颗粒被全部溶蚀而且保存了其原有外形的孔隙。 (4)微孔隙:填隙物内或颗粒内的微细孔隙及颗粒内的微裂缝。
2.孔隙结构 六种类型:即A、B、C、D、E、F 型 (1)A型:颗粒分选较好,孔隙大而且连通性好,填隙物少。 (2)B型:颗粒分选不好,大小混杂。 (3)C型:颗粒分选较B型好,但孔隙由于胶结物分布不均匀。 (4)D型:颗粒分选很差,而且杂基很多,不均匀充填孔隙。 (5)E型:颗粒细小,杂基含量相当高,孔隙为杂基内微孔。 (6)F型:胶结物含量很高,且胶结物溶蚀较少,连通极差。

储集层中岩石的孔隙性概述

储集层中岩石的孔隙性概述

1781 储层岩石孔隙和类型组成岩石的颗粒彼此之间没有被胶结物或固态物质填充的地方称为空隙,所有的岩石都有一定的空隙,只是岩石不同,其空隙大小发育程度和形状各异而已,空隙的分类是根据几何尺寸亦或现状,大体可以划分为孔隙(常指砂岩)、裂缝与空洞(常指碳酸盐岩)等,由于空隙的存在较普遍,所以常将空隙统称为孔隙[1]。

岩石中的孔隙作为石油在其中存储和流动的载体,所以孔隙形状、大小、连通状况及发育程度会直接影响石油的存储数量和运移能力。

目前石油行业标准针对孔隙进行分类,该标准的划分原则是:根据储集层的岩石类型划分为碎屑岩孔隙、非常规储集岩孔隙和碳酸盐岩孔隙类型。

1.1 碎屑岩孔隙类型粒间孔是指碎屑岩中的颗粒之间的孔隙,按照碎屑岩中填充杂质和胶结物的数量可进一步划分为原生、剩余和溶蚀粒间孔。

(1)原生粒间孔是指孔隙中存有微量填充物或者不存在填充物,孔隙的形态与分布均匀,大致能反应沉积时期的粒间孔隙的原始状态。

(2)剩余粒间孔只是由于碎屑颗粒被压实发生形变和粒间孔隙中存在填充物而使孔隙变小。

(3)溶蚀粒间孔是指岩石颗粒被溶蚀作用侵蚀而形成的。

其包括长条形溶蚀粒间孔、港湾形溶蚀粒间孔和大溶孔等。

粒内孔属于碎屑岩颗粒自身内部孔隙,这种孔隙类型比较少,大多属于不连通或者孤立的,所以对油气的聚集作用微弱。

填隙物内孔分布较普遍,在碎屑岩储层中都会存在,但是含量不同,这种内孔大都属于小孔隙,由于晶粒大小的不同,其所包括的孔隙又有相对的大小分别。

1.2 碳酸盐岩孔隙类型该孔隙类型常根据孔隙的成因或者结构特征等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孔隙和裂缝两大类。

(1)孔隙主要可以分为粒间孔、生物孔、晶间孔、溶孔和鸟眼孔等。

(2)裂缝根据成因可分为构造裂缝和非构造裂缝两种。

①构造裂缝是由于构造应力大于岩石的弹性限度,从而岩石发生裂变而形成的一种裂缝形式,该裂缝主要特点是边缘处平直,方向性较明显、延伸较远、易成组的出现。

由于构造运动而形成的错综复杂的裂缝相互交织,形成了碳酸盐岩储层的重要存储空间与油气的运移通道,该裂缝常发育在特定的岩层之中,裂缝的发育程度与岩石的岩性紧密相关,岩性脆就易形成裂缝,所以构造裂缝常在白云岩中最为发育,石灰岩次之,泥灰岩最差。

第五章 岩石孔隙结构及其物理性质研究

第五章 岩石孔隙结构及其物理性质研究

1
T2
1
T2 B

2
Si Vi

DGTE 2
12
方向二
用核磁共振测井评价孔隙结构:
华北油田成功的实例!
核磁计算成果与毛管压力资料计算成果对比图
depth=2319
depth=2321.14
depth=2322.02
120
100
100
100
80
80
80 60
不 40
R<0.63
第三节 岩石孔隙结构及其物理性质研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Rasmus理论模型; • Wang & Sharma 理论模型; • 塔里木。
二、孔低渗储层孔隙结构与岩石物理性质研究设想
1、Rasmus 提出的理论模型
* 粒间孔隙—溶洞双重孔隙介质电导率模型:
Ct

Cb
1

2 v

3
4
5
如果有核磁测井资料,完全 能够利用核磁测井的T2分布得到 上述的能反映孔隙结构的各个参 数,并由此完善和改进常规测井 的解释方法,为更好地判断油水 层和产能提供可靠的地层孔隙结 构的依据。
方向二
用核磁共振测井评价孔隙结构:
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以毛管压力等微观孔隙结构岩心分 析资料为依据,研究CMR孔径分布处理 结果定量评价孔隙结构的方法和技术。
• 矿物和结构成熟度低; • 油气、水层判别标准不易确定;
• 非均质性强;
• 油气层定量评价困难;
• 孔隙结构复杂。
• 产液性质与产能评价困难。
2、问题的理论思考
从岩石物理理论的角度看复杂储层测井油气 评价面临的问题:
(1)孔隙空间小,油气流体的测井响应 不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问题的理论思考
从岩石物理理论的角度看复杂储层测井油气 评价面临的问题:
(1)孔隙空间小,油气流体的测井响应 不明显。
(2)油层电阻率与饱和度之间不存在 单调函数关系!
(3)经典的Archie模型m、a参数变化范围大!
ص ã² òÒ ØË
10000 1000 100 10 1 0.01
Archie TZ4_C3 YN2_J
0.1
老方法:
1000 1号岩心,Φ =32.11,K=1349.10
10 压汞 NMR
0.1
0.001
100 80 60 40 20 0 Sw,%
0.001 100 80 60 40 20 0 Sw,%
NMR毛管压力曲线与实测毛管压力曲线对比图
Pc
Pc
新方法:
1000 2号岩心,Φ =19,K=6.67
10
1
0.01
0.1
1
Water Saturation
粒间孔隙—裂缝介质电阻率指数与含水饱和度关系
2、Wang & Sharma 提出的理论模型
• 岩石微观孔隙结构模型 • 理论电阻率模型 • 驱替及有效介质电导模型
• 岩石微观孔隙结构模型
rb L
L Crt
rt
r

rb

(rb

rt
) sin(
x ) L
• 理论电阻率模型
完全含水时一个孔喉单元的电导:
孔喉内壁恒存在一层水膜,其电导为:
gf



Rw L 2h(2rb rt rt2 )0.5


2

tan 1
rt (2rb rt
rb rt2 )0.5
1
孔喉半径服从正态分布:
f (r)
2
0.1
1
含水饱和度,Sw
孔喉半径比对岩石电阻率性质的影响
100 rb=2 rb=4 rb=8
10
电阻率指 数,I r
1
0.1
1
含水饱和度,Sw
孔隙半径对岩石电阻率性质的影响
Wang & Sharma 理论模型
不同孔隙结构岩石电阻率性质理论模拟
• 砾岩、溶孔型碳酸盐岩孔隙结构 • 灰、钙质胶结,孔隙不发育的粉、细砂岩 • 分选好、洁净、正常胶结的好物性砂岩 • 泥质砂岩、粉砂岩 • 发育界面孔、微裂隙的岩石
电阻 率指数 ,Ir
100
h=0.005 h=0.01 h=0.03
10
1
0.1
1
含水饱和度,Sw
水膜厚度对岩石电阻率性质的影响
100 Z=3 Z=6 Z=12
10
电阻率指数,I r
1
0.1
1
含水饱和度,Sw
配位数对岩石电阻率性质的影响
100
ra=1 ra=2 ra=6
10
电阻率 指数,Ir
1
R0
gm
含水饱和度:
Sw


Vp
0
f
(r)dr


rd
X nd Xd

Vp
f (r)dr

Vf
rd
f (r)dr
Vp f (r)dr
0
Wang & Sharma 理论模型模拟结果分析
• 水膜厚度对岩石电性的影响 • 孔隙连通性对岩石电性的影响 • 喉道大小对岩石电性的影响 • 孔隙半径均值大小对岩石电性的影响
第三节 岩石孔隙结构及其物理性质研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Rasmus理论模型; • Wang & Sharma 理论模型; • 塔里木。
二、孔低渗储层孔隙结构与岩石物理性质研究设想
1、Rasmus 提出的理论模型
* 粒间孔隙—溶洞双重孔隙介质电导率模型:
Ct

Cb
1

2 v

0.1
1
¿×϶ ¶È
100
Formation Factor
UN44
10
Ghazal UN44
Zarqa
El Toor10
Bentiu-1
Toma S 7
Ben.1&2
Archie
1
0.01
0.1
1
Porosity
苏丹某地区砂岩地层因素与孔隙度关系
100
CH2(C)
YH4(E)
YM701(E)
TZ4(C)
方向四
用水层的测井资料和岩心分析资料分
析研究评价孔隙结构的可能性和方法:
依据:前面介绍的理论模型。
做法:孔隙度—电阻率交绘图; 分析数据点分布与孔隙结 构的关系。
10000
水 水 1000
ص ã² òÒ ØË
层层 测 测 100 井井
• 矿物和结构成熟度低; • 油气、水层判别标准不易确定;
• 非均质性强;
• 油气层定量评价困难;
• 孔隙结构复杂。
• 产液性质与产能评价困难。
2、问题的理论思考
从岩石物理理论的角度看复杂储层测井油气 评价面临的问题:
(1)孔隙空间小,油气流体的测井响应 不明显。
(2)油层电阻率与饱和度之间不存在 单调函数关系!
电阻率指数,Ir
100
1
2
3
10
4
5
1
0.1
含水饱和度,Sw
1
图例说明: 1:砾岩、溶孔型碳酸盐岩 2:灰、钙质胶结,孔隙不发育的粉、细砂岩 3:分选好、洁净、正常胶结的好物性砂岩 4:泥质砂岩、粉砂岩 5:发育界面孔、微裂隙的岩石
不同孔隙结构岩石Ir~Sw关系理论模拟结果
3、塔里木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及其 电学性质研究进展
• 大量实验资料表明,砂岩地层电阻率地
层因素(F)与孔隙度(φ)的一般关系
在双对数坐标系中是一个二次函数
• F~φ关系的非线性性质 是由于岩石样品孔隙结构特征的 非均质性质造成的
• 这两个线性函数分别代表 砂岩储层两类孔隙结构特征 所控制的电学性质
网络状孔隙结构
视毛管束状孔隙结构
网络状孔隙结构
(3)经典的Archie模型m、a参数变化范围大!
100
10
电 阻 率,Ω m·
1
0.1
0.01
0
水层 高束缚水油层 中等束缚水油层 中等束缚水油层(10%自由水)
0.02 0.04 0.06 0.08 0.1 0.12 0.14 0.16 0.18 0.2 0.22 0.24
孔隙度
依南4井电阻率与孔隙度关系理论曲线
• 用储层物性参数可以定性表征 岩石孔隙结构特征,
并可以定量预测岩电参数m,a值。
岩电参数m、a值预测模型
r 1
N
N i 1
Ki
i
2
r

1 N
N i1
Ki
i

r

m 0.808 0.427r 0.154 r
log(a) (1.682 m) /1.085
v ——溶洞孔隙孔隙度; b ——基质孔隙度; Swb ——基质孔隙含水饱和度; SwV ——溶洞孔隙含水饱和度;

——基质胶结指数(实验确定);
nb ——基质饱和度指数(实验确定)。
1、Rasmus 提出的理论模型
* 粒间孔隙—裂缝双重孔隙介质电导率模型:
Ct

Cw (1 f

40
同 20
R<6.3
20
60 40 20
孔0
0
0

0
1
2
3
4
5
012345
0
1
2
3
4
5



占 比 例
100 80 60
depth=2322.58
Depth=2560.39 150
100
depth=2623.7
100 80 60
40
20
50
0
0
40 20
012345
0
1
2
3
4
5
0
0
1
2
3
4
5
如果有核磁测井资料,完全 能够利用核磁测井的T2分布得到 上述的能反映孔隙结构的各个参 数,并由此完善和改进常规测井 的解释方法,为更好地判断油水 层和产能提供可靠的地层孔隙结 构的依据。
Cv Cb Cv 2Cb


1

v

Cv Cb Cv 2Cb


C C S mb nb
b
w b wb
Cv CwSwV
Ct ——(粒间孔隙—溶洞双重孔隙)岩石电导率; Cb ——基质电导率; Cv ——溶洞孔隙介质电导率; Cw ——地层水电导率;
1
T2 B

2
Si Vi

DGTE 2
12
方向二 用核磁共振测井评价孔隙结构:
华北油田成功的实例!
核磁计算成果与毛管压力资料计算成果对比图
depth=2319
depth=2321.14
depth=2322.02
120
100
100
100
80
80
80 60
不 40
R<0.63
R<16
60
10
1
0.01
0.1
1
¿× ϶ ¶È
双重孔隙介质地层因素与孔隙度关系(Rasmus 模型)
10000
1000
ص ã² òÒ Ø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