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

合集下载

著名元曲十首

著名元曲十首

著名元曲十首范文一:关于著名元曲十首大家好,今天我来介绍一下著名的元曲十首。

元曲是中国南宋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是散曲、杂剧等多种文学类型的综合,它不仅吸收了唐诗宋词的影响,也结合了当时社会风俗、民间艺术和曲艺,内容涵盖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一首要介绍的是《汉宫秋》。

这首曲子给人的感觉是悠扬、抒情,通过对话和对景的烘托,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第二首是《天净沙·秋思》,这首曲子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第三首是《满江红》。

这首曲子以描写官场幕僚为题材,表现了官场上的阴谋和欲望,展示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政治斗争世界。

第四首是《青玉案·元夕》,这首曲子是一首描写元宵节的曲子,通过寄托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之情,表达了当时人们团聚思亲的情怀。

第五首是《蝶恋花》,这首曲子表达了对妇女命运的关注,展现了当时封建社会的女子地位和家庭观念。

第六首是《长恨歌》,这首曲子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为背景,以大气磅礴的风景和女子悲天悯人的心情埋下暗示,既描绘了唐玄宗的历史气质,又展现了儒家孝道思想和女子的爱情观。

第七首是《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曲子以凄美的音乐表现了墨客们对生活、对自然、对生命的情感,主要是寄托对诗人的思念之情。

第八首是《浣溪沙·瑶台怨》,这首曲子以著名的宫廷传说《牡丹亭》为背景,展现了宫廷生活、宫廷人物、个人命运和个人愿望。

第九首是《南乡子·别恨欲语》。

这首曲子用深沉的音乐表现了对离别的无奈和感慨,描写了不同阶层间的爱情,表现了世界的残酷和复杂。

第十首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曲子以中原往西的大漠为背景,以唐人世界的战乱、胡风的肆虐和诗人的孤独为主题,以虚无和轻盈的风格展现了中国古代诗词中典型的“山水”思考方式。

这些著名的元曲十首,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历史、了解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元曲精选十首

元曲精选十首

元曲精选十首1. 《天净沙·秋思》元曲《天净沙·秋思》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所创作的一首意境深远的抒怀之作。

这首词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词人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思念之情。

秋思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2. 《虞美人·倚楼听风雨》元曲《虞美人·倚楼听风雨》是元朝文学家杨炯所创作的一首爱情抒怀之作。

这首词描写了一个女子倚楼听雨的情景,以及她思念远方的情人的心情。

倚楼听风雨,淡看春草绿。

十三年,终未悔,一寸相思,千里误。

...3. 《浣溪沙·游子吟》元曲《浣溪沙·游子吟》是元代文学家文天祥所创作的一首抒怀之作。

这首词以游子离乡在外的心情为主题,描绘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 《渔家傲·秋思》元曲《渔家傲·秋思》是元朝文学家杨万里所创作的一首旷达豪放的抒怀之作。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渔家人在秋天的江南水乡中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豁达之情。

秋思水天清秋,万里无云风几丝。

齐襟月色征人怨,袖舞晴空啼乌鸢。

...5. 《沁园春·长沙》元曲《沁园春·长沙》是明代文学家朱权所创作的一首抒发对家乡长沙的思念和愁绪的作品。

通过描绘长沙的美景和自然特色,词人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6. 《十面埋伏·望断南飞雁》元曲《十面埋伏·望断南飞雁》是元代文学家关汉卿所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的曲子,主要描绘了宋军在金军的追逼下,拼尽全力保卫家园的战斗场景。

望断南飞雁望断南飞雁,空余故人心,万里悲秋常作客。

白发缘愁见,夕阳醉,春睡足。

...7. 《阳关三叠·夜泊秦淮近水楼》元曲《阳关三叠·夜泊秦淮近水楼》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创作的一首描绘秦淮河夜景的作品。

学生必背的元曲100首

学生必背的元曲100首

学生必背的元曲100首001、《人月圆-春晚次韵》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

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

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崔护有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门掩残红”象征着爱情的花朵遭到狂风暴雨的摧残而凋零,青春也将在这无情的岁月中流逝!002、《普天乐-秋怀》为谁忙,莫非命。

西风驿马,落月书灯。

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

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

钓鱼子陵,思莼季鹰,笑我飘零。

李白有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在萧瑟的西风下驱马奔波,在落月昏灯下发愤苦读,到底是为了什么呢?莫非是命中注定?垂钓的严子陵,思恋莼羹的季鹰也要笑我啊!003、《殿前欢-离思》月笼沙,十年心事付琵琶。

相思懒看帏屏画,人在天涯。

春残豆蔻花,情寄鸳鸯帕,香冷荼蘼架。

旧游台榭,晓梦窗纱。

杜牧有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想念心上人懒得看那帏屏的画,心上人远在天涯。

春天过去豆蔻开花,百花谢后酴醿独开冷清肃杀,青春流逝啊!004、《殿前欢-客中》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

南来北往随征雁,行路艰难。

青泥小剑关,红叶湓江岸,白草连云栈。

功名半纸,风雪千山。

李白有诗:“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风雪千山”换来的却是“半纸功名”,明知功名不值得追求,却还要“风雪千山”;明知前程渺茫,却还要“南来北往”。

知识分子无法抹去的悲剧色彩!005、《折桂令-九日》对青山强整乌纱。

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苏轼有词:“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翠袖美人,殷勤奉盏,觥筹交错,灯红酒绿,歌女弹琴助兴,都已成过眼云烟,无可留恋。

人生如梦,白发苍苍,纵有短暂欢愉,最终仍是不堪回首啊!006、《折桂令-西陵送别》画船儿载不起离愁,人到西陵,恨满东州。

元曲10000篇大全集(1101—1300篇)

元曲10000篇大全集(1101—1300篇)

元曲10000篇⼤全集(1101—1300篇)元曲,是盛⾏于元代的⼀种⽂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

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每折⽤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组成。

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

流⾏于⼤都(今北京)⼀带。

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的曲⼦形式。

内容以抒情为主,有⼩令和散套两种。

元曲原本来⾃所谓的“蕃曲”、“胡乐”,⾸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令”或“村坊⼩调”。

随着元灭宋⼊主中原,它先后在⼤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的南北⼴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有较⼤的灵活性。

所以读者可发现,同⼀⾸“曲牌”的两⾸有时字数不⼀样,就是这个缘故(同⼀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为标准定格)。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化宝库中的⼀朵灿烂的花朵,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和唐诗宋词明清⼩说⿍⾜并举,成为我国⽂学史上⼀座重要的⾥程碑。

元代是元曲的⿍盛时期。

⼀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学体裁。

但也有相同之处。

两者都采⽤北曲为演唱形式。

因此,散曲,剧曲⼜称之为乐府。

散曲是元代⽂学主体。

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继唐诗、宋词之后蔚为⼀⽂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元代社会使读书⼈位于“⼋娼九儒⼗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暗,因⽽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的战⽃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夸俏”的社会,直指“⼈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

元曲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一)元曲三百首(打字校稿者:邱宝慧、胡秀玲、张艾茹、刘思怡)1.元好问.喜春来(春宴):梅擎残雪芳心奈。

柳倚东风望眼开。

温柔尊俎小楼台。

红袖遶。

低唱喜春来。

2.杨果.小桃红(采莲女):采莲人和采莲歌。

柳外兰舟过。

不管鸳鸯梦惊破。

夜如何。

有人独上江楼卧。

伤心莫唱。

南朝旧曲。

司马泪痕多。

3.刘秉忠.乾荷叶:乾荷叶。

色无多。

不奈风霜挫。

贴秋波。

倒枝柯。

宫娃齐唱采莲歌。

歌梦裏繁华过。

4.刘秉忠.乾荷叶:南高峰。

北高峰。

惨淡烟霞洞。

宋高宗。

一场空。

吴山依旧酒旗风。

两度江南梦。

5.商道.天净沙:剡溪媚压群芳。

玉容偏称宫妆。

暗惹诗人断肠。

月明江上。

一枝弄影飘香。

6.王和卿.醉中天(大蝴蝶):弹破庄周梦。

两翅驾东风。

(三)百座名园。

(一)采个空。

难道是风流孽种。

唬煞寻芳的蜜蜂。

轻轻飞动。

(把卖花人)扇过桥东。

7.王和卿.喜春来(春思):柳梢淡淡鹅黄染。

波面澄澄鸭绿添。

及时膏雨细廉纤。

门半掩。

春睡殢人甜。

8.王和卿.一半儿(题情):鸦翎(般)水鬓似刀裁。

(小)颗颗蓉芙花额(儿)窄。

待不梳妆(怕)娘左猜。

(不免)插金钗。

一半儿鬅松一半儿歪。

9.盍西村.小桃红(杂咏):杏花开後不曾晴。

败尽游人兴。

红雪飞来满芳径。

问春莺。

春莺无语风方定。

小蛮有情。

夜凉人静。

唱彻醉翁亭。

10.盍西村.小桃红(西园暮秋):玉簪金菊露华秋。

酿出西园秀。

烟柳新来为谁瘦。

畅风流。

醉归不记黄昏後。

小糟细酒。

锦堂晴昼。

拚却再扶头。

11.盍西村.小桃红(戍楼晚霞):戍楼残照断霞红。

只有青山送。

梨叶新来带霜重。

望归鸿。

归鸿也被西风弄。

闲愁万种。

旧游云梦。

回首月明中。

12.胡祗遹.喜春来(春景):闲花酝酿蜂儿蜜。

细雨调和燕子泥。

绿窗春睡觉来迟。

谁唤起。

帘外晓莺啼。

13.胡祗遹.沈醉东风:月底花间酒壶。

水边林下茅庐。

避虎狼。

盟鸥鹭。

是个识字的渔夫。

簑笠纶竿钓今古。

一任他斜风细雨。

14.王恽.黑漆弩(游金山寺并序):苍波万顷孤岑矗。

是一片水面(上)天竺。

元曲的特点 元曲的特点有哪些

元曲的特点 元曲的特点有哪些

元曲的特点元曲的特点有哪些
1.民间:元曲是民间的戏曲,不同于庙堂神曲和宫廷诗剧。

这是市民和农民的艺术。

2.广泛性:元曲题材极其广泛,绝不仅限于朝鲜政权、贵族家事之类,涉及文人、农民、工农、妇孺等各种人间百态。

3.深刻:元曲深刻而直接地反映了各种社会矛盾,不以人情掩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4.典型性:元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样复杂,既有现实生活的典型性,又有普世理想的典型性。

5.摇摇欲坠:元代既有大悲剧,也有大喜剧。

悲喜转化融合,追求大团圆结局。

6.艺术性:元曲将唱、说、舞、打与唱、做、念、打等艺术技巧紧密结合,虚实表演并存,形神兼备。

元曲的简介
元曲是元代非常流行的艺术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

元曲始于宋代,盛行于元代。

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又一种非常流行的文学艺术形式。

它既继承了诗歌的优美和圆滑,又敢于反抗,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历史上有名的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和白朴,代表的作品有《窦娥冤》、《汉宫秋》、《倩女离魂》、《墙头马上》等。

元曲的知识

元曲的知识

元曲的知识一、元曲的定义元曲又称词余、乐府,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

元曲虽有固定格格式,但并不生硬死板,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所以,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二、元曲的产生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指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

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正所谓“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文随着时代变化,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元曲之所以成为一代文学是与元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后的政治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的。

元世祖忽必烈灭亡宋朝统一中国后,尖锐的民族矛盾与斗争就一直存在。

元朝统治者政治上实行武力镇压,对汉族知识分子严酷打压控制,使科举制度中断了长达78年之久,知识分子被降到比娼妓还要低的地位。

所以,元代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之说。

知识分子排到倒数第九可想而知地位多么低微。

同时元蒙统治者借助儒学理学和宗教禁锢来麻痹人们的思想意识,以巩固其统治,使中国的文化学术沦入衰退境地。

另一方面,元代城市经济特别发达,外来文化的输入,加上作为统治者的蒙古族一直喜爱歌舞,因此戏曲为代表的市民文学就大大地发展起来,久而久之取代了以诗文为主的正统文学地位,从此古文,诗词渐渐衰弱。

这是因为诗文受到统治者的排斥,加上诗文作家大多是官宦,脱离大众,脱离生活,受重重思想束缚,不能写出反映社会现象的作品,而杂剧作家身居下层,了解和熟悉市民生活,封建礼教和程朱理学的思想影响较少,能自由地进行创作。

再就是诗文作家政治上得不到尊重,苦闷思想普遍存在。

有的作家不满现实留恋宋王朝,有的向往山林隐逸生活等等.这一切,使文人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裂变。

元曲简介资料

元曲简介资料

元曲中的经典剧本
《汉宫秋》:马致远的作品,以历史 故事为背景,反映了元代社会的风貌
《西华山陈抟高卧》: 红字李时中的作品,以 道教神话为背景,具有
很高的文学价值
《黄粱梦》:红字李时 中的作品,以道家神话 为背景,具有很高的文
学价值
元曲中的经典散曲
《山坡羊》: 张养浩的作品, 以咏史抒怀为 主题,具有很 高的文学价值
03 元曲的衰落
• 元代晚期,政治动荡,社会风气变化 • 元曲的创作热情减弱,作品质量下降 • 元曲的传承受到阻碍,逐渐衰落
元曲的流派与代表人物
元曲的流派
• 豪放派: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代表作家有白朴、红字李时中、马致远等 • 清丽派:以清新、优美的风格著称,代表作家有乔吉、张可久、徐再思等 • 婉约派:以婉约、柔美的风格著称,代表作家有贯云石、薛昂夫、吴仁甫等
元曲与后世文学
• 元曲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 元曲的艺术特点被后世文学所继承和发展 • 元曲对后世文学风格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03
元曲的经典作品赏析
元曲中的经典歌曲
01 《叨叨令》:白朴的作品,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 02 《马儿跑》:红字李时中的作品,以清新、优美的风格著称 03 《沉醉东风》:乔吉的作品,以婉约、柔美的风格著称
元曲的演唱
• 元曲的演唱形式多样,既有独唱,也有合唱、对唱等 • 元曲的演唱风格独特,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 元曲的演唱对后世戏曲、曲艺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元曲的文学价值
元曲的题材
• 元曲的题材丰富多样,涉及政治、历史、民间传说等多方面 • 元曲的题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反映了元代社会的风貌 • 元曲的题材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
元曲的语言

戏剧历史知识:「元曲」到「昆曲」——宋元戏剧传承的演变

戏剧历史知识:「元曲」到「昆曲」——宋元戏剧传承的演变

戏剧历史知识:「元曲」到「昆曲」——宋元戏剧传承的演变宋元时期是中国戏剧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它见证了中国戏剧从唱词本《太和正音谱》发端,到元曲、元杂剧、昆曲等剧种蓬勃发展,为中国戏剧史留下了厚重的一笔。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宋元戏剧传承的演变,重点介绍元曲、元杂剧和昆曲三种戏剧形式的演变及其特点。

一、元曲的起源与发展元曲是指在元代(1279-1368年)所创作、演出的一种歌舞剧。

它起源于唐诗、宋词和南北曲的融合与发展。

元曲有一些明显的特点,比如说音乐、舞蹈、词曲融合等。

元曲的发展继承了各朝各代剧种的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元曲分为三大类:散曲、杂剧和西皮。

其中以散曲最为著名。

散曲是以唱腔为主,以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侧重了唱腔、曲调、音韵,是元曲中的主要分支。

散曲有爱情、神话、历史、现实等多种主题,富有现代气息,因此在明清两代有着广泛的流传和发展。

二、元杂剧的特点与演变元杂剧是中国戏剧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剧种,与元曲齐名,它是元代早期的一种混杂戏曲,起源于宋代。

元杂剧在音乐、舞蹈、表演、音韵和制度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像是民间戏曲与宫廷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元杂剧具有多个角色、多个背景、多个表演等特点。

它在表演形式和内容上更加丰富多彩,具有更强的叙事性、引起观众共鸣的能力,因此成为元代最流行的戏曲种类,广受欢迎。

在画面、音乐、道具和水平方面,都呈现出当时的特点和文化风貌。

三、昆曲的特点与传承昆曲是中国戏剧史上经典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唐宋元时期长袖、箜篌、弦子等各种音乐、舞蹈元素的基础上形成的。

昆曲的浑厚、深沉、宏伟而又细腻,旋律优美婉转动人,极富艺术表现力。

昆曲在表演形式、剧本构思、角色塑造和配乐等方面,有着创新和独特之处。

它的剧目内容以历史和现实题材为主,描绘了社会生活和人类情感的丰富多彩,与中国传统道德、伦理、政治文化也有很大的关联,因此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

简短元曲十首

简短元曲十首

简短元曲十首1.简短的元曲10首简短的1、《荷叶杯·一点露珠凝冷》唐代:温庭筠一点露珠凝冷,波影。

满池塘,绿茎红艳两相乱。

肠断,水风凉。

释义:清晨湖面水波平如镜,荷叶上露珠滚滚,呆呆的看着湖面中的倒影。

绿色的枝干,红色的花朵,杂在一处,让人分辨不清。

冷风吹、水浸骨,心中苦闷愁断肠。

2、《四块玉·别情》元代: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释义:自从那天送你远去,我心里总是对你难分难舍,一点相思情在心中萦绕不绝。

记得送别时我斜倚着栏杆目送你远行。

我用衣袖拂去如雪的杨花,以免妨碍视线。

然而你的身影已看不见了,只见弯弯曲曲的小溪向东流去,重重的山峦遮住了你远行的道路,我才意识到心上的人,真的走远了。

3、《清江引·秋居》元代:吴西逸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

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

星斗满天人睡也。

释义:成群的白色大雁好似秋天里飞起雪片,清冷的露珠使秋夜更凉。

扫去石边的云雾,踏碎松下的月影,醉意正浓,在满天星斗之下睡入梦乡。

4、《天净沙·宁可少活十年》元代:严忠济宁可少活十年,休得一日无权,大丈夫时乖命蹇。

有朝一日天随人愿,赛田文养客三千。

释义:宁可少活十年,也不可一日没有权。

大丈夫时运不顺,命途多艰。

有朝一日如果天随人愿,一定要赛过田文养客三千。

5、《清江引·秋怀》元代: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释义:西风送来万里之外的家书,问我何时归家?鸿雁在红叶满山的季节呼唤着同伴南迁,而离人却对着黄花遍地的景色沉醉其中,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却只能籍着秋夜的清凉,但愿做个好梦,能梦回家乡探望亲人。

6、《寿阳曲·远浦帆归》元代:马致远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释义:夕阳西下,酒家里好像也显得宁静闲适,只有几只船儿还未曾靠岸。

空气里弥漫着花香,连水好像也变得香了,茅舍也进入了夜色之中。

最经典的10首元曲作品:怀古作品占据半壁江山

最经典的10首元曲作品:怀古作品占据半壁江山

最经典的10首元曲作品:怀古作品占据半壁江山散曲,和古诗、律诗、词并列为古代的诗歌体裁之一。

散曲在元朝伴随着杂剧的兴盛而兴起,成为了一代之文学。

散曲来源于宋词,是北方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其风格为雅俗共赏,分为小令、套数等形式,被市民所喜爱。

元朝之后,散曲相对衰落,但是依然出现了一些优秀的作品。

本文就介绍一下最经典的10首元曲。

1,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329年,关中地区发生了旱灾,张养浩担任陕西行台中丞前往以赈灾。

原本张养浩已经辞官归隐,但是这次为了赈济饥民,便不顾年老而出山。

他在前往关中的途中,看到了饥殍遍野的局面,他“登车就道,遇饥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张养浩目睹了大一统时代百姓的灾难,于是发出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千古之叹。

这首怀古作品在思想上已经脱离了传统感叹盛衰无常的束缚,而是将目光集中于天下苍生,可谓振聋发聩,有若金石掷地。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朝时期,由于蒙古贵族对科举制不重视,汉族士人的晋升机会遭到了遏制,使得许多汉族文人被迫从事于元杂剧的创造,反而推动了元曲的繁荣。

而马致远生活在这个时代,只得流浪天涯,郁郁不得志,这首《天净沙·秋思》就是他一生的高度概括。

这首小令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寥寥数语,高度凝练,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晚秋羁旅图,境界凄凉,是难得的优秀作品。

3,汤式《天香引·西湖感旧》问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暮也笙歌。

问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干戈,暮也干戈。

昔日夜,二十里沽酒楼,香风绮罗;今日个,两三个打鱼船,落日沧波。

光景蹉跎,人物消磨。

昔日西湖,今日南柯。

杭州是南宋的首都,曾经有诗云“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元曲发展历程概述

元曲发展历程概述

元曲发展历程概述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一种重要形式,起源于元朝(13世纪至14世纪)。

元曲的发展历程可以概述为以下几个阶段:1. 建立阶段(13世纪中叶至14世纪初):元曲起源于当时的宫廷乐舞,最早出现在元宗朝的《太和正音谱》中。

这一阶段的元曲大多是舞蹈歌谣,内容轻浮、多以儿女情长为题材。

2. 蜕变阶段(14世纪中期至15世纪中叶):元曲开始受到民间戏曲的影响,逐渐蜕变为舞台剧目。

这一阶段的元曲主要有《散曲》、《教坊曲》、《杂剧》和《大曲》等不同形式。

散曲是元曲的早期形式,以诗词和歌曲为主,代表作有《西华山》和《摊破天津桥》等;教坊曲则是宫廷乐队演奏的曲调,得到了元代宫廷贵族的喜爱;杂剧则是元曲中成熟的剧种,注重唱念做打,代表作有《窦娥冤》和《牡丹亭》等;大曲则是一种综合了舞蹈、音乐、念白、唱腔等多种元素的大型剧目,代表作有《南柯太守传》和《五关斩夏侯惇》。

3. 全盛阶段(15世纪中叶至16世纪中叶):元曲在明朝时期逐渐达到鼎盛,成为当时主要的戏曲形式。

这一阶段的元曲代表作有《长生殿》和《汉宫秋》等,不仅内容丰富多样,而且创新独特,艺术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

4. 衰落阶段(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随着明朝的衰落和社会动荡,戏曲市场逐渐萎缩,元曲也随之走向衰落。

这一阶段的元曲多为翻唱或改编,创新少。

元曲的艺术水平和数量都大幅下降。

总的来说,元曲在元朝时期起初以舞蹈歌谣的形式出现,经过蜕变和创新,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戏曲形式。

元曲在明朝的全盛时期达到艺术巅峰,但在明朝后期衰落。

然而,元曲的传统对后世的戏剧艺术发展影响深远,为后来的京剧、昆曲等形式奠定了基础。

关于元曲的文学常识

关于元曲的文学常识

元曲文学常识一、元曲起源与背景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形式,它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巅峰之作。

元曲起源于金元时期,兴盛于明清,流传至今。

元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的诗歌和宋朝的词曲,它们为元曲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艺术灵感。

元朝时期,由于汉族知识分子的边缘化和政治上的压抑,他们选择了与之前不同的表达方式,即通过戏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也为元曲的兴起提供了社会基础。

二、元曲代表作家元曲的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等。

关汉卿是元曲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如《窦娥冤》、《救风尘》等,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和人性的细腻刻画。

白朴的《墙头马上》以爱情为主题,通过富有诗意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展现了元曲的艺术魅力。

马致远的《秋思》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意境,被誉为“万花筒中的珍品”。

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则以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情感的真挚。

三、元曲题材与风格元曲的题材广泛,包括爱情、婚姻、社会伦理、历史故事等。

元曲的风格多样,有豪放、有婉约,有悲壮、有清新。

元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四、元曲流传与影响元曲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影响了明清两代的文学创作。

元曲以其生动的情节、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在海外,元曲也影响了东亚、东南亚等地的文学艺术发展。

五、元曲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关系元曲与诗词、话本等文学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吸收了诗词的韵律和表现手法,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元曲与话本相比,虽然都是叙事文学,但它们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却有所不同。

话本更注重情节的曲折和细节的描写,而元曲则更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情感的表现。

六、元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元曲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巅峰之作,代表着中国戏曲艺术的成熟和完美。

元曲以其生动的情节、深刻的主题和鲜明的个性,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十首经典元曲

十首经典元曲

十首经典元曲卖花声·悟世元·乔吉肝肠百炼炉间铁,富贵三更枕上蝶,功名两字酒中蛇。

尖风薄雪,残杯冷炙,掩清灯竹篱茅舍。

(译文)侠肝义胆千锤百炼像炉中的钢铁,荣华富贵有如三更枕上庄生梦蝶似的虚幻。

功名两字恰似杯弓蛇影全是庸人自扰。

世道似尖利寒风,人情似疾风中翻卷的薄雪,一盏灯照着一杯剩酒和半盘冷菜,还是掩好灯守着这竹篱茅舍。

(点评)《菜根谭》:“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富贵三更梦,福禄情爱九月霜。

”卖花声·怀古元·张可久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译文)美人虞姬自刎在乌江岸,战火焚烧赤壁万条战船,将军徒然老死在玉门关。

伤心啊!秦汉的烽火,让百万生民涂炭,读书人只能一声长叹。

(点评)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天下纷争,群雄逐鹿;立功塞外,开疆拓土;最让读书人感触的却是生灵涂炭,百姓遭殃!人月圆元·倪瓒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

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

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

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译文)不要再问前朝那些伤心的往事了,我重新登上越王台。

鹧鸪鸟哀婉地啼叫,东风吹着绿草,残阳中山花开放。

我惆怅地独自仰天长啸,青山依旧,故国已不在,满目尽是布满苍苔的乔木,一片悲凉。

头上的明月,柔和皎洁,仍是照耀过前朝的那轮,可是它又是从哪里飞来的呢?(点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亡国之恨,故园之思,在亘古常新的大自然里慢慢消融。

普天乐·咏世元·张鸣善洛阳花,梁园月,好花须买,皓月须赊。

花倚栏干看烂熳开,月曾把酒问团圆夜。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花谢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来也?(译文)在洛阳赏花,到梁园赏月,好花应不惜钱去买,明月也应不惜钱去买。

依着栏干观赏,花开烂熳,团圆夜举酒问明月。

月有圆有缺,花有开有谢,想到人生最苦的事情莫过离别。

元曲300首

元曲300首

元曲300首(含译文)元曲赏析序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支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以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格式要求。

但虽有定格,又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

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曲牌”中,哪一首字数最少的为标准定格)。

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元曲将传统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揉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对词体的创新与发展带来极为重要的影响。

元曲以支曲为单位,不像词有两叠、三叠或四叠。

但是,它不仅有带过曲、重头、集曲等小令的变体和复杂多变的套曲,还有除正常格调以外的多种俳体。

其体式的多样,更增强了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元曲散佚不少,现在流传下来的散曲,据隋树森《全元散曲的辑录》,有名姓可考的作者200余人,小令有3800多首,套曲400多套。

这与唐诗、宋词的数量实在相差甚远,但其题材和内容并不逊于唐诗,比之宋词则更加广泛深刻。

1、喜春来.伯颜金鱼玉带罗襕扣,皂盖朱幡列五侯,山河判断在俺笔尖头。

得意秋,分破帝王忧。

[作者简介]伯颜(1237-1295),巴邻氏,蒙古族人,生长于西亚的伊儿汗国。

因入朝奏事,被元世祖留用,曾以中书左丞相任大元帅。

现仅存小令一首。

[写作背景]据明叶子厅《草木子》卷四《谈薮篇》载:“伯颜丞相与张九(张弘范排行第九)元帅,席上各作一[喜春来]词。

伯颜云……。

张云:‘金装宝剑藏龙口,玉带红绒挂虎头。

绿杨影里骤骅骝。

得意秋,名满凤凰楼。

’帅才相量,各言其志。

”按《元史》伯颜、弘范两传,至十一年(1274),左丞相伯颜领行中书省总兵攻宋。

最著名的十首元曲

最著名的十首元曲

最著名的十首元曲《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水仙子·夜雨》【元】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天净沙·夏》【元】白朴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南吕·四块玉·别情》【元】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双调·蟾宫曲·春情》【元】徐再思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以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大德歌·春》【元】关汉卿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

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

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离思五首·其四》【元】元好问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

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

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双调·沉醉东风·闲居》【元】卢挚恰离了绿水青山那答,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

野花路畔开,村酒槽头榨。

直吃的欠欠答答。

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

《小梁州·秋》【元】贯云石芙蓉映水菊花黄,满目秋光。

枯荷叶底鹭鸶藏。

金风荡,飘动桂枝香。

雷峰塔畔登高望,见钱塘一派长江。

湖水清,江潮漾。

天边斜月,新雁两三行。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元曲100首

元曲100首

元曲100首1、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红绣鞋欢情贯云石【元代】挨着、靠着云窗同坐,偎着、抱着月枕双歌,听着、数着、愁着、怕着早四更过。

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

天哪,更闰一更儿妨甚么!3、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代】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4、一枝花·不伏老关汉卿【元代】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

浪子风流。

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

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

〔梁州〕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

分茶、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棒金樽、满泛金瓯。

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曾玩府游州。

〔隔尾〕子弟每是个茅草岗、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向围场上走;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蹅踏得阵马儿熟。

经了些窝弓冷箭蜡枪头,不曾落人后。

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搥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甭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断断,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5、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元代】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元曲三百首(精编完整版)

元曲三百首(精编完整版)

元曲三百首(精编完整版)元曲三百首原序昔吴公子札观周乐~闻大雅~曰:‚曲而有直体‛,颂~则曰:‚曲而不屈。

‛前尝假‚直‛、‚不屈‛二义论有元之曲。

夫唐诗、宋词、元曲~自时代言之者~各有其所胜。

然诗必雅正~词善达要眇之情~曲则庄谐并陈~包涵恢广。

自体臸言之~亦各有其专至~不相侔也。

惟诗在唐后~一再演变~虽曰未穷~途径之凿辟殆尽。

若词随宋亡而亡~形体徒存~不复能别开异境。

独曲未造极~世称元曲~顾曲实非元所能尽耳。

往在南都~中敏有《元曲三百首》之辑~盖踵蘅塘退士之于唐诗、强村翁之于宋词而为者。

时元曲传本~仅有杨朝英二选与天一阁藏《乐府群玉》~诸家别集及《乐府新声》尚未得见~故卷中所录颇不称。

或二三首~或十数首~而张可久多至七十二首。

选录初毕~殊未自惬。

今年~前从闽海还渝城~居北碚山馆~纂《全元曲》二百二十八卷成~因取中敏旧选~略加删定~去南都始订兹编且十七年矣。

而今日之世~为五千年来所未曾睹~凡百旧交~何足状当前情事万一,描影绘声~惟酣畅淋漓~‚直‛、‚不屈‛之曲体其庶几乎:是涵泳无妨元曲之中~而取材必在元曲之外。

《元曲三百首》者~聊备体格~供来者之玩索而已。

形疏意洒数苔盆~绿叶扶花香绕魂~小径兰房惹梦痕。

掩纱门~一半儿撩人一半儿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元曲是在唐诗、宋词之后,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突出成就。

元曲语言通俗优美、题材广泛、风格独特~有苍凉感慨的怀古之情~有激越悲壮的边塞之风~有哀婉典雅的闺怨情怀……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元曲最美意境30首

元曲最美意境30首

元曲最美意境30首1.《山坡羊•潼关怀古》元朝•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天净沙•秋思》元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骤雨打新荷》元朝•元好问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

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

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

骤雨过,似琼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

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

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

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4.《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元朝•倪瓒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

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

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

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5.《水仙子•铺眉苫眼早三公》元朝•张鸣善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

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

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

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

6.《天净沙•秋》元朝•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7.《庆东原•忘忧草》元朝•白朴的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挂。

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8.《折桂令•拟张鸣善》元朝•倪瓒草茫茫秦汉陵阙,世代兴亡,却便似月影圆缺。

山人家堆案图书,当窗松桂,满地薇蕨。

侯门深何须刺谒?白云自可怡悦。

到如今世事难说,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9.《沉醉东风•黄芦岸白蘋渡口》元朝•白朴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10.《落梅风•夕阳下》元朝•马致远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11.《小桃红•画堂春暖绣帏重》元朝•马致远画堂春暖绣帏重,宝篆香微动。

此外虚名要何用?醉乡中,东风唤醒梨花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聆听元散曲教案执笔:徐东梅审核:高二语文组时间:2008年5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元曲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了解元曲的构成、元散曲与元杂剧的不同以及元曲与宋词的区别3、了解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4、学会鉴赏元曲5、了解近两年与元曲有关的高考动向〔二〕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体味元散曲用词的精练与准确生动、传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时代背景,领悟元散曲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重点】1、了解元曲的特点、体制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了解元曲的构成、元散曲与元杂剧的不同以及元曲与宋词的区别3、了解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4、学会鉴赏元曲【学习难点】鉴赏元曲【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元曲的基本知识(一)元曲的产生中国元代蒙古族的统治者入主中原后,社会形态出现了变化。

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的需求增强,因科举废行而入士无门的下层知识分子的介入,以及戏剧自身的发展,促成了元杂剧在短时间走向繁荣。

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河北籍作家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开创了中国文化艺术的新时代,也造就了河北文化的辉煌时期。

继唐朝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采,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

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

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元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元杂剧,一是元散曲。

元散曲是诗歌,散曲包括套数(套曲、散套)、带过曲和小令(清曲、叶儿)。

套数由同一个曲调的若干曲子组成。

小令只含一支曲子。

元杂剧是一种把歌曲、说白、舞蹈结合起来的一种形式。

元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

首先,先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

元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则是由于元曲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式,(二)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1、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曲的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

元曲中的戏曲套数和散曲套数,是由两支以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相联而成。

2、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总数很多,元代北曲共335个,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

据此可以填写新曲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但是并不完全一致。

此外,还有专供演奏的曲牌,但大多只有曲调而无曲词。

3、曲韵: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中原音韵》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韵上有以下特点:平仄通押,不避重韵,一韵到底,借韵、暗韵、赘韵、失韵。

4、平仄: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诗词更严,而特别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

5、对仗:曲的对仗要求比较自由,可平仄相对,也可平声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

曲的对仗形式有“两字对”、“首尾对”、“衬字对”等十三种,在语言的运用和词序组合上有许多特点,主要表现在:有工对也有宽对,但宽对的现象更普遍;句中自为对;错综成对或倒字为对,如“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以俗语入对。

6、衬字:曲与词最显著的区别是有无衬字,有衬字的是曲,没有衬字的是词。

所谓“衬字”指的是在曲律规定必须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韵、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衬字一般用于句首。

(三)元杂剧元杂剧是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吸收诸宫调等说唱文学的成就而形成的成熟的戏剧形式。

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

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

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

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

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

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

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

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

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

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

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

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

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三大类。

每类又可分为外末、副末、冲末、大末、小末;正旦、外旦、贴旦、老旦、花旦;副净、二净等。

其中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

此外,还有以剧中人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如驾(皇帝)、孤(官员)、卜儿(老年妇女)、孛老(老年男子)、洁郎(和尚)等。

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

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

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就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唱的情况。

剧本中的唱词,即曲词,是按照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填写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规定之外,适当加入衬字或增句。

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因“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

有散白、韵白,又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等。

剧本还规定了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叫作“科范”,简称“科”,如“再跪科”“鼓三通、锣三下科”。

在金、元之交,北杂剧的创作就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著名的杂剧作家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多为金入元的文人。

元杂剧的前期创作呈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

(四)散曲散曲是韵文大家族中的新成员,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

元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

比之传统的抒情文学样式诗、词,散曲身上刻有较多的俗文学的印记。

它是金元之际民族大融合所带来的乐曲的变化,传统思想、观念的相对松弛;知识分子由于地位的下降更加接近民间,以及市民阶层的壮大,他们的欣赏趣味反馈于文学创作等一系列因素合力的产物。

散曲以其散发着土气息、泥滋味的清新形象,迅速风靡了元代文坛,也使得中国文学百花园里又增添了一朵艳丽的奇葩。

散曲的体制主要包括: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

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

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等。

小令和套数是散曲最主要的两种体制,它们一为短小精炼,二为富赡雍容,各具不同的表现功能。

散曲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散曲与词一样,采用长短句句式,但句式更加灵活多变.散曲则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突破规定曲牌的句数,进行增句.散曲的句式短的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十字,伸缩变化极大.这主要是由于散曲采用了特有的"衬字"方式.所谓衬字,指的是曲中句子本格以外的字.第二,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散曲的语言虽也不乏典雅的一面,但从总体倾向来看,却是以俗为美.散曲的句法讲求完整连贯,省略语法关系,直接以意象平列和句与句之间跳跃接续等诗,词中常见的写法,在散曲中却较少见,因而,散曲的语言明显地具有口语化,散文化的特点.第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散曲在审美取向上当然也不排斥含蓄蕴藉一格,这在小令一体中表现得还比较突出,但从总体上说,它崇尚的是明快显豁,自然酣畅之美,与诗,词大异其趣.同时,由于散曲多借用"赋"的铺陈白描的表达方式,可以随意增句和增加衬字,可以有顶针,叠字,短柱对,鼎足对等多种手法,也对这一审美取向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之效.2、词与曲比较:A在语言上词典雅含蓄,而散曲通俗活泼;B在格律上词要求严格,而散曲更自由些;C在分类上宋词:小令,中调,长调元曲:剧曲(杂剧)散曲:小令,套数D在格式上宋词:词牌+标题如:《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元曲:宫调+曲牌+标题如:【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3、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郑光祖倩女离魂》马致远《汉宫秋》,白朴《墙头马上》4、识记字音:咫(zhǐ)尺饯(jiàn)行雕栊(lóng) 妍(yán) 擎(qíng)霁(jì)楸梧(qiūwú) 冢(zhǒng) 攒(zǎn) 馄饨(hún tún)囤(dùn):用竹篾、型条、稻草编成的或用席箔等围成的盛粮食的器具:粮食囤/大囤满,小囤流。

囤(tún):储存:~货/~粮。

蹁跹(pián xiān) :形容旋转舞动。

翩跹(piān xiān):形容轻快地跳舞。

二、教学过程第20课关汉卿散曲二首(一)、作者介绍关汉卿(约1225—1300),号已斋叟(一作已斋,又作一斋),大都(今北京)人,一说祁州(今河北安国)人,我国古代杰出戏曲家和元代著名散曲家。

1958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为“世界文化名人”,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并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关汉卿是他那个时代的弃儿,也是中国古代的艺术骄子。

他是元代一位有名望的书会才人,戏班的班主和剧坛领袖。

由于他多才多艺并长期深人民间,积极进行戏剧创作和戏剧表演,于是成为元代杂剧的奠基人和中国古代戏曲艺术范式的开创者。

元熊自得《析津志•名宦传》说:“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关汉卿博学多才,性格倔强而滑稽,以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表示对现实黑暗的反抗,在他的著名的套数[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如此表白:“中如此表白:“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我也会围棋,会蹴趵,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