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中图版地理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中图版地理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知识清单一人口迁移1.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其他地区,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2.类型: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域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知识清单二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1.新大陆发现后: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跨洲迁移活动。

2.“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1)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欧洲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拉丁美洲由人口净迁入区变成人口净迁出区;北美洲和大洋洲仍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地区。

(2)劳务输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3)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4)发展中国家专业人才移民。

知识清单三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为了开发内地与边疆,主要表现为有组织地移民支援内地、边疆工农业建设。

2.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大,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1)人口向城镇迁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人口从农村进入城镇。

(2)人口向东部迁移。

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从中西部向东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移动。

温馨提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沿海,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市,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潮”。

知识清单四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温馨提示人口迁移往往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例如,俄罗斯目前人口迁移的方向是由自然条件较温和,经济、科技较发达的欧洲部分迁往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较为落后的西伯利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政策因素的影响。

人口流动是人口在地区之间所作的各种各样短期的、重复的或周期性的运动。

根据人口流动的时间,可以把人口流动划分为:(1)长期人口流动。

即离开户口登计地在1年以上,在外寄居,而户口仍留在原地。

(2)暂时人口流动。

指离开户口登记地1天以上、1年以下,在外寄居或停留,而户口仍在原地。

(3)周期性人口流动。

即有规律地定期离开户口登记地和返回户口登记地。

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

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
思考、总结: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因素:①气候②水源③土壤 ④矿产资源
社会经济因素:①经济因素②交通和 通讯③文化教育④婚姻家庭 ⑤政治因素⑥个人对生活或职业的需 求变化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 结果,但在特定的情况下,任何 一种因素都可能是决定性的。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推拉理论
4. 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
决定性因素,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⑥
课堂练习
2019年春运从1月21日到3月1日,共计40天。据此,回答5~6题。
5. 春运所带来的旅客流属于( )
A. 国际人口迁移
B. 国内人口迁移
问题探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1.在城市里农民工主要从事哪些行业?
建筑业、纺织服装业、传统服务业等
2.分析促使这种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
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城乡差距大
3.分析农民工进城务工分别给城市和乡村带来了什么有利和不利影响? ①对乡村:有利: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更好的开发利 用土地资源;加强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不利:造成劳动力 缺失或人才外流 ②对城镇:有利:增加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 化水平。不利:人口密度加大;城市环境压增大;社会问题 增多;城市管理难度加大
第 13页
板书
• 概念 • 人口迁移和
人口流动的 判断
人口迁移及 特点
• 推力
• 自然因素
• 社会经济因 素• 拉力• 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 素
影响人口迁 移的因素
• 对迁入地 • 有利影响 • 不利影响
• 对迁出地 • 有利影响 • 不利影响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迁移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迁移

概念
迁移空间范围
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 个国家定居的现象
跨越国界
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 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 区定居的现象
跨越国内行政 区域界线
主要类型 永久性移民、 在本国就业的 外国人、国际 定居难民等
由农村到城市
课前篇自主预习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2.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1)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5.下列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特点的是( )
A.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B.从旧大陆流向新大陆
C.定居移民增多,短期流动工人减少
D.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课前篇自主预习
解析第4题,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以组织性、大规 模的移民为主,从旧大陆流向新大陆。第5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 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外籍工人逐渐成 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增加。 答案4.B 5.A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典例剖析
例题1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2019年春节出行报告》显示,从1
月28日(小年)开始至2月4日(大年三十),深圳、北京、上海、广州、
东莞、成都、苏州、郑州、杭州、佛山十个城市人口流出最多,成
为“春节空城”。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春节期间该十个城市人口变化主要属于( )
课前篇自主预习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1949年以来,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据此完
成6~7题。
6.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主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资源争夺和冲突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不同地区之间可能发生资源 争夺和冲突,导致一些地区的人口被迫迁移。
3
资源开发与城市化
资源的开发和城市化进程可能导致一些地区的居 民被迫迁移,以支持资源开发和城市扩张。
02
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通常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 生活水平,吸引人们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迁移过来。
粮食安全造成威胁,从而促使人们迁移。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03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使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不
再适合人类居住,从而导致人口迁移。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导致生存环境恶化
如地震、火山爆发、洪涝等自然灾害,可能导致房屋、基础设施等受到严重破坏,使一些 地区的生存环境变得恶劣,促使人们迁移。
城市规划与区域发展政策的调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变化,政府需要不断调整城市规划和区域发展政策,以适应新的形势和需 求。这些调整可能会带来新的机会和挑战,从而影响人口迁移。
社会保障政策
社会保障政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社会保障政策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社会保障,可能会 选择迁移到其他地区。
就业机会与人口迁移呈正相关关系,即就业机会越多 的地区,人口迁移率越高。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就业机会的变化也 会引起人口迁移的变化,例如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
一些地区可能会出现人口流入的情况。
城市化进程
01
城市化进程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通常会吸引 大量人口向城市迁移。
为担心政策变化而选择不迁移。
城市规划与区域发展政策
城市规划与区域发展政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2020-2021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1章第2节人口迁移

2020-2021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1章第2节人口迁移

第二节人口迁移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能够通过人口迁移的图表和资料,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其影响。

(综合思维)2.对比不同类型国家和地区,分析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和原因。

(区域认知)3.通过探讨人口迁移对人口迁入地与迁出地的影响,树立趋利避害、人口迁移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意识。

(人地协调观)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1.人口迁移(1)概念: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属性①时间属性: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流动行为。

②空间属性: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在一国范围内,一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域界线为依据。

(3)分类①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它包括永久性移民、在本国就业的外国人、国际定居难民等。

②国内迁移: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4)形式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2.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1)是推力(或排斥力)与拉力(或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3)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4)其他因素:包括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优惠政策的出台等。

1.影响因素: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2.特点(1)20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是人口较少的地区和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①15世纪:欧洲殖民者及其从非洲贩运的奴隶移民到“新大陆”。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世纪到20世纪初:欧洲各国形成涌向美国及加拿大的移民潮。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①国际人口的政治性迁移急剧增加。

②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

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

③美国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但迁入人口的来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

随着欧洲移民逐渐减少,拉丁美洲取代欧洲成为美国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地。

《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19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19必修第二册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1. 掌握人口迁移的基本概念及特点;2. 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3. 学会分析具体的人口迁移案例;4.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作业主要围绕《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这一课题展开,具体内容如下:1. 基本知识梳理:- 要求学生整理人口迁移的定义、类型和特点,并思考这些特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要求学生列举并解释影响人口迁移的内外因素,如经济、社会、自然等。

2. 案例分析:- 选择一个具体的人口迁移案例(如某地区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分析该案例中人口迁移的过程、特点及影响因素。

- 学生需将分析结果以表格或图示的形式进行呈现,以便更直观地展示其分析过程和结果。

3. 思考与讨论:- 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

- 讨论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和规划来优化人口迁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2. 案例分析需基于真实数据和资料,确保分析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3. 思考与讨论部分需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分析。

4. 作业需按时提交,并按照教师要求的格式和标准进行整理。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以下标准对作业进行评价:1. 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学生是否准确掌握了人口迁移的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

2. 案例分析深度:学生是否能够深入分析所选案例,并得出有深度的结论。

3. 思考与讨论的独创性:学生是否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分析,并具有一定的独创性。

4. 作业的整洁度和规范性:作业是否按时提交,格式和标准是否符合教师要求。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并给出详细的反馈意见。

反馈将包括:1. 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和建议。

2. 对案例分析的点评和指导,指出学生分析中的优点和不足。

1.2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1.2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特点及原因
欧洲 非洲 亚洲 迁入 北美
迁入 拉美 亚洲
欧洲 亚洲 迁入 大洋洲 迁入 亚洲
三、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
迁移原因
特点
迁移路线
新 受脆弱的农业 ①自发性、 ①古代: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
中 经济、
大规模
珠江流域
国 频繁的战争、 ②城乡间 ②清代及以后:
成 自然灾害多的 立 影响 前
闯关东:河北、山东→东北地区 走西口:河南→新疆、甘肃等地 下南洋:东南沿海居民→东南亚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2.人口迁移的类型
人口迁移的特点 具有阶段性。 根据课本,国际、 国内人口迁移 特点发生转变的 时间节点分别是?
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15-17世纪地理大发现
始于15世纪的黑奴贸易 英国罪犯流放澳洲
迁移原因
①地理大发
现和新航线
二 战 前
开辟 ②殖民主义 扩张和资本
主义发展
小组合作
(2)说明安置宁中南地区生态 移民的迁入地应具备的条件。
水资源资源较丰富; 土地资源丰富,人口密度 较小,环境承载力较高; 就业机会较多(经济发展 水平较高); 风俗习惯相近。
海原

西吉
盘 山
宁夏红寺堡位置
《课本》P18-19
小组合作
(4)结合材料简述宁夏生态移 民给我国扶贫工作的借鉴经验。
有没有不利影响呢?
海原

西吉
盘 山
宁夏红寺堡位置
社加……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导学案》P13
易地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标志性工程,在实现了“搬得出”之后,如何“稳得住、能
致富”成为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关键。近年来,青海省尖扎县按照"山上问题、

最终决定人口迁移的因素

最终决定人口迁移的因素

最终决定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的最终决定因素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因素:经济机会和就业机会是人口迁移的主要驱动力。

人们通常会迁往经济发达地区,希望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收入水平。

2.教育因素:教育资源是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们可能会迁往拥有更好教育体系和更高教育水平的地方,以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给自己和家人。

3.政治因素:政治不稳定、战争和政府政策等因素也可以促使人口迁移。

人们可能会逃离不安定的政治环境,并选择到稳定和安全的地方居住。

4.社会因素:人们可能会迁移到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善的地方,以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福利待遇。

5.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可能导致人口迁移。

人们可能会迁移到天气更宜人、环境更清洁的地方,以避免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

总的来说,人口迁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经济、教育、政治、社会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人口迁移的最终结果。

高一地理(中图版)-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2PPT课件

高一地理(中图版)-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2PPT课件

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 改革开放后
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1.人口向城镇迁移2.人口向东部迁 )

小结: 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
时间
迁移特点
迁移原因
清代到新中 国成立前
由河北、山东、河南、山西等地 向黑龙江、辽宁、新疆、内蒙古 战乱和自然灾害导致人口外迁 等地迁移
改革开放前 由东部向内地和边疆迁移
资料:2017年,北 京市65岁及以上老 年人口达237.6万 人,占总人口的 10.5。
环境的影响。
知识拓展:人口迁移的影响
结合表格及文字资料,简述大量人口迁入对北京市地理 环境的影响。
北京(迁入区): 有利:1.增加了劳动力。 2.促进城市化发展,延缓老龄化,促进经济发展。 不利:人口数量过多,导致人均资源、环境、交通、住 房等问题。
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
(新中国成立后)
结合图片,对比改革开放前后国
内人口迁移方向及原因的差异。
时间 迁移方向
改革 开放前
改革 开放后
迁移原因
国内人口前后国内人口迁移方向及原因的差异
时间
迁移方向
迁移原因
由东部向内地和边疆迁移(新疆 、 改革开放前 青海、内蒙古、黑龙江、云南) 国家政策支援边疆和内地建设
知识拓展:人口迁移的影响
2017年和2018年北京市总人口数与常住外来人数统计表
总人口数 常住外来人 常住外来人口占总 时间 (万人) 口数(万人) 人口总人口比重( )
2017年 2170.7
794.3
36.6
2018年 2154.2
764.4
35.5
结合表格及文字资料,简述大量人口迁入对北京市地理
原因:1.新航线开辟和地理

第二节人口迁移学案 第二课时

第二节人口迁移学案  第二课时

地理好望角学案第4期第二节 人口迁移 学案 第二课时(二)人口流动1、人口流动:通常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按地理范围分:国际人口流动(外籍劳工)和国内人口流动(民工流)2、人口流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项目 要点来源 19世纪后,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在是国际人口移动的主流 概念 以劳务输出形式出现的短期性、临时性或季节性向异国流动的工人 总趋势 (1)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2)由贫穷国家流向富裕国家 (3)由人口稠密国家流向人口稀疏国家分布和来源美国、加拿大(是外籍劳工最大的聚集地) 拉丁美洲中东波斯湾产油国 附近阿拉伯国家 巴基斯坦 印度 菲律宾4、民工流产生的原因(背景):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5、方向:由农村到城市,由内地到沿海,由贫困地区到经济发达地区, 二、人口迁移主要原因1、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原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

地区之间的距离、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等也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社会经济因素①经济因素——最根本、最主要因素②交通、通讯 ③文化教育 ④家庭和婚姻(家庭主要是老年人和未成年人。

婚姻主要是青年人) (2)自然环境因素①气候(美国老年人口从五大湖区迁往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②淡水;③土壤;④矿产资源。

(3)政治因素 ① 政策 ②战争 ③政治中心变动三、人口迁移的影响 1、对迁入地(1) 积极作用:①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 ②促进经济的发展③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融合和发展。

④给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人才,节省培训费用,缓解了城市部分行业的劳动力的供求矛盾 (2)消极作用:①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经济秩序等造成压力; ②给社会治安管理等带来问题;③可能引发种族纠纷,导致排外情绪; ④增加就业压力;⑤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2、对迁出地(1)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地矛盾,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2)消极作用:导致人才和劳动力外流,影响经济发展 3、闯关东的原因?①经济因素:人口激增,人地矛盾加剧。

高中地理教案:研究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高中地理教案:研究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高中地理教案:研究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一、引言•介绍人口迁移的概念和意义•引出本教案关注的内容: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二、人口迁移的概述•定义人口迁移:指人们从一个地区永久或暂时性地搬到另一个地区居住•分类人口迁移:•内部人口迁移:城市化导致农民工流动增加;区域发展不平衡引发劳动力外流等•国际人口迁移:经济、政治、环境等因素驱使着世界各地的人们跨国界迁徙三、人口迁移的原因3.1 经济因素•就业机会: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带来大量就业机会,吸引了大批劳动力进入城市•薪酬差异:寻求更高收入是劳动者流动的一大原因,尤其在国际间有着明显差距的情况下•教育机会: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家庭会选择迁移到教育条件更好的地区•医疗条件:寻求更好的医疗服务是人们迁移的一大动力因素之一3.3 政治因素•战争和冲突:战争、政治迫害等因素引发大规模人口流离失所和难民潮•国家政策:政府制定各种政策来调控人口流动,如优惠政策、限制性政策等3.4 环境因素•自然灾害:洪涝、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引发大规模人口流动•环境恶化:环境质量下降使得居住地不再适合人类生存,促使人们选择搬离四、人口迁移的影响4.1 经济影响•劳动力供给:劳动力流动对源地和目的地经济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改变了就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市场需求变化:人口迁移导致消费市场扩大或缩小,促进或阻碍了经济增长•文化冲击:不同地区背景的人口迁移会带来文化、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冲突和碰撞•人口结构变化:人口迁移使得目的地的人口结构发生改变,可能导致社会问题和挑战4.3 环境影响•资源压力:人口迁移增加了目的地地区对水、土地、能源等资源的需求,增大了环境压力•生态破坏:大规模人口流动可能导致土地开垦、森林砍伐等环境破坏行为的发生五、教学活动建议1.同学分组讨论:请同学分组讨论一个具体案例,如中国内部人口流动或国际难民问题,并分析案例中的人口迁移原因和影响。

2.小组报告分享:每个小组根据讨论结果进行报告和分享,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交流。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知识清单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知识清单

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学习指南】1.人口迁移的特点是什么?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知识点1:人口数量的变化1.区域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机械变化+人口自然变化。

2.人口自然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数=人口基数×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自然增长率表示人口增长的快慢。

只考虑自然增长的情况,当自然增长率由正转为0的时候人口最多。

(3)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①根本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

②其他因素:经济发达程度、医疗卫生条件、婚姻生育观、文化教育水平、妇女就业状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3.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①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入区。

②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出区。

(2)人口机械增长数=人口基数×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

(3)考察的地域范围越大,人口迁移对人口变动的影响就越小。

知识点2:人口迁移1.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其他地区,永久性或长期性地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2.类型:按照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3.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人口迁移人口流动时间尺度永久性或长期性临时或短期空间距离一定距离无限制居住地变更,跨越一定的行政区界线不变更,不改变户籍主要原因灾荒、战乱、宗教文化差异、政策、经济差别等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暂时离开原居住地,人口流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举例“闯关东”“下南洋”、定居海外获取“绿卡”外出探亲、出国考察、外出打工意义人口迁移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和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有利于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促进经济发展、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等都有积极作用。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知识点总结思路分析:知识点总结:一、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2.条件(与人口移动的区别)(1)改变居住地。

(2)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通常为一年)。

(3)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3.人口机械增长(1)含义:人口迁移引起的区域人口数量变化。

(2)影响: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入区;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出区。

(3)人口机械增长率:在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又称人口净迁移率。

计算公式:人口机械增长率=年内迁入人口数−年内迁出人口数×100%年平均人口数4.人口自然增长: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人口的自然增长数,即一定时期内的人口出生数减去人口死亡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口数−年内死亡人口数×100%年平均人口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变化是由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的。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推拉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口迁移的动力是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1)推力因素:战争、自然灾害、环境污染、贫困等。

(2)拉力因素:收入、教育、工作、食物、城市生活、和平、医疗。

值得注意的是人口迁移往往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主观行为。

可分为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等。

①自然因素气候、水资源、土壤和矿产资源等都会影响人口迁移。

②经济因素区域间经济差异越大,越能影响人们迁移。

如人们从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

③政治因素国家的政策法规、军事也能影响人口迁移。

如巴西将首都迁至内陆的巴西利亚导致的人口集聚。

④社会文化因素婚姻、文化差异、宗教信仰在一定程度能影响人口迁移。

如唐人街、印巴分治导致的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迁移。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1.国际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1)19世纪以前特点:以集团性、大规模移民为主。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探究二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问题探究
材料一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土地资 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都在我国占有比较优越的 地位。湖北省是我国人口迁移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人口迁移的一个 重要迁入地。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使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 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这片受灾的土地。有些人选择迁居东部,但大多数 人则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 材料三 1992—1995年战争期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死亡人口超过10 万,为躲避战乱,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逃离的居民达200万。尽管战后 多数人重返家园,但仍有几十万人侨居国外。
指点迷津
1.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时期 新大陆被发现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特点
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跨 洲迁移活动
劳务输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 主要形式;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 时间长;发展中国家专业人才移民
人口 欧洲,非洲,亚洲的中国、 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 迁出区 印度和日本等国
人口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 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人种的空间分布
口压力,但也造成迁出国的人才流失
方法技巧人口迁移的判断方法 判断人口迁移的三个条件,即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跨越行政区域界线) 和时间尺度,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2.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阶段
迁移方向
原因
特点
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
历史上 迁往社会环境及自然条 量的束缚;自给自足的农 大规模
知识体系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人口迁移 1.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其他地区,永久性或长期性地改变其 定居地的行为。 要点笔记我国人口普查时,将离开户籍地半年以上的人口称为流动人口。 2.分类: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还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 人口迁移。

第二节 人口迁移

第二节 人口迁移

第二节人口迁移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能够运用人口迁移的图表和资料,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其影响。

(综合思维)2.对比不同类型国家和地区人口迁移的差异,分析原因。

(区域认知)3.通过探讨人口迁移对人口迁入区与迁出区的影响,树立趋利避害、人口迁移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意识。

(人地协调观)知识清单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1.人口迁移(1)概念: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属性①时间属性: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流动行为。

②空间属性: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在一国范围内,一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域界线为依据。

(3)分类①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它包括永久性移民、在本国就业的外国人、国际定居难民等。

②国内迁移: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2.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1)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2)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其他因素包括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优惠政策的出台等。

[易误辨析]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一定是经济因素。

提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知识清单二国际人口迁移1.影响因素: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2.特点(1)20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是人口较少的地区和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①15世纪:欧洲殖民者及其从非洲贩运的奴隶移民到“新大陆”。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世纪到20世纪初:欧洲各国形成涌向美国和加拿大的移民潮。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①国际人口的政治性迁移急剧增加。

②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

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

高中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中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

3、其他因素
概念 国际人口迁移:二战前后迁移特点、迁出地、迁入地 类型 国内人口迁移:开放前后迁移特点、迁出地、迁入地
人口迁移
意义:对迁出地、迁入地的影响
自然环境因素 影响人口迁 移的因素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随堂作业
1.下列人口空间移动的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1.下列人口空间移动的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D) 下列人口空间移动的现象 A、某老人去外地旅游 B、某学者出国讲学 C、某家庭乔迁新居 D、南方某学子去北方上学 2.人口迁移时多种因素引起的。回答(1)---(5) 人口迁移时多种因素引起的。回答( ) ( ) 人口迁移时多种因素引起的 题。 (1)大庆、攀枝花等城市兴起,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大庆、 大庆 攀枝花等城市兴起,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D ) A、气候条件优越 B、重大政治变革 、 、 C、经济的发展变化 D、矿产资源的开发 、 、
(2)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很多人向西部迁移, (2)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很多人向西部迁移,这种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D) A、水源条件的改善 B、民族政策的变化 C、交通和通信的进步 D、经济布局的改变 (3)“二战 二战” 造成世界范围内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各国( (3) 二战”后,造成世界范围内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各国(C ) A、自然条件差异大 B、人口分布不平衡 C、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D、劳动力素质差异大 (4)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的外籍工人大量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4)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的外籍工人大量增加, 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的外籍工人大量增加 (C) 本国人口增长缓慢, A、本国人口增长缓慢,缺少劳动力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B、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能提供较多的工作机会 石油收入大增,经济发展快, C、石油收入大增,经济发展快,吸引了大量外籍工人 D、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需要青壮年劳动力 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5)下列因素能够促使人口迁出的是 下列因素能够促使人口迁出的是( (5)下列因素能够促使人口迁出的是( C ) ①文化教育落后 ②风景优美 就业机会少, ③就业机会少,求职困难 ④工资水平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精品课件)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1.2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精品课件)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
……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03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019中图版
推拉理论
推拉理论
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人地的拉力(吸引力) 共同构成。迁出地的种或多种不利因素所产生的推力,迫使人们迁 出;迁人地的一种或多种有利因素所形成的拉力,促使人们迁人。
推力(排斥力) 拉力(吸引力)
……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主要移民路线
问题: 读下表,描述表中所示国家接纳移民的变化情况。
答案: 表中所示国家为发达国家,经 济发展程度高,自2005年至 2015年接纳移民的数量大幅度 增加。
……
……
全球接纳移民数量前五位的国家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02 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2019中图版
2019中图版
人口迁移的概念
人口迁移
我们把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 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永久性或长期
……
……
人口居住地
改变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01 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19世纪以前
• 原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 辟,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中国的人口迁移
• 原因: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 户籍管理制度。
• 特点:一是国家有计划、有组织的从东 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 边疆地区!的建设,二是大量农村人口 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1地广人稀的西 北和东北。
……
……
2019中图版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人口迁移
• 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后), 国内人口迁移流向为

1.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高一地理(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1.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高一地理(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必修2 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一、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1.人口迁移的含义: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其他地区,永久性或长期性地改变其①的行为,被称为人口迁移。

按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2.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1)新大陆被发现后方向:从旧大陆(欧洲、非洲)向②(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迁移。

原因:1.新航线开辟和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2.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

(2)二战后方向:由③(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向发达国家(欧洲、北美)迁移特点:①劳务输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接受劳务输出的国家主要集中在西欧、北美和中东地区。

②国际④增加,持续时间长。

⑤专业人才移民。

原因:1.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2.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二、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1)原因:为了开发⑥。

(2)方向:大批技术人员、退伍军人、干部和知识青年等被有组织地移民到东北三省、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地,支援那里的工农业建设。

2.改革开放后的国内人口迁移(1)特点: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加大;人口向⑦迁移,人口向东部迁移(2)原因:改革开放、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城乡差距大三、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经济因素就业机会较多、⑧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迁入区。

2.政治因素政治因素能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⑨也会引起人口迁移。

我国历史上曾采取过移民戍边措施,将内地的人口迁移至边境地区。

3.社会文化因素宗教、种族等社会文化因素会造成人口迁移。

外出求学对人口迁移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4.生态环境因素(1)生态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灾难性的变化常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2)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人口也会向⑩的地区迁移。

参考答案:①定居地②新大陆③发展中国家④难民数量⑤发展中国家⑥内地和边疆⑦城镇⑧经济收入较高⑨战争⑩生态环境较好重点一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1.人口迁移(1)判断人口迁移的依据①空间位移:迁出地到迁入地②时间限度:较长,通常一年以上③居住地变更:必须跨越行政区界线(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3)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了新的特点,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是三种常见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技术人员和家属迁入。
矿产资源
⑤20世纪非洲干旱造成的环境难民。自然灾害
19世纪中期以来美国本土人口迁移
案例: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经济因素
①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
立,导致大量人口迁入。
经济发展
②三峡工程大移民。
大型工程建设
③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越来越大规模、大范
围、大跨度,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交通和通讯
①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②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 利
资源 迁 出 地
①导致当地人才外流, 劳动力不足
不 ②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 利
一步发展
①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②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

利 ③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④加强迁入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


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



的地
医疗、卫生、教育条件好
(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矿__产__资__源__ 丰富 (3)随着“西部大开发”,我国由东部向西部迁移 的人将会不断增__加_____。 (4)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流动人口 的大量增加,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_务__工_______ 和_经__商______。
文化教育
②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引起的
人口迁移。
婚姻
③李老师把年迈的父母带到杭州定居。家庭 ④印巴分治与人口迁移。 宗教信仰
气候
土壤 水 矿产资源
经济发展水平 交通通信
经济 因素
家庭婚姻 文化教育
社会文化 因素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影响人口 迁移额主 要因素
政治因素
人口移动的最主要的原因?
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推力
拉力
经济水平高;新兴产业发展迅 经济水平低;产业衰落
速;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
距离近;交通便利
教育水平低;生活条件差, 文化教育水平高;理想的生活
宗教迫害
条件
战乱
社会环境稳定
案例分析:
张三是一位农民,全家刚离开X村,迁到Y城居住: (1)你觉得张三搬迁的肯能原因有哪些?(推力、拉力)
推力:X村环境条件差,经济水平低,子女受教育程度差,就业选择面狭窄等。 拉力:Y城经济条件好,就业选择面宽,工资高,子女受教育程度高等。

气 候

然 灾




自然环境差异及自然环



境变化导致人口迁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案例: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自然环境要素
①美国本土老年人在退休后由东北部的“冷冻
地带”向南方的“阳光地带”迁移。 气候
②沙漠地区因缺水引起的人口外迁。 淡水
③农民因耕地不足发生人口迁移。 土壤
④大庆、攀枝花、伯明翰、阿伯丁引发大量工
总结
拉力因素 推力因素
人类社会早期 15~19世纪
二战后
主要原因

人口迁移
口 流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我国的 “民工流”
6.读“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地区 是京津唐地区长、三__角___和珠__三___角_。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 迁入的主要原因是经__济__发___达__,__就_ 业机会多,_收_。入高,
政策 政治变革 战争
“推拉”理论
人口迁移是各种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要不要离开呢?
我要去哪里呢?
推力 原定居地的不良环境,如 气候恶劣,人口过多,食品供 应短缺,居住条件差,就业困 难,宗教迫害等
拉力 吸引人们迁往新定居地的因素, 如适宜的气候,廉价的土地,较多 就业机会和较多的收入、良好的教 育条件、理想的生活方式、稳定的 社会环境等
截止到2020年2月10日13:40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 秦广闽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自然因素
自然环境曾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对自 然适应、控制能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 素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自然环境仍然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化、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 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
不 理的难度 利 ②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
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建立起一批移民为主体的国家,明显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美、加、澳、 新西兰、新加破) (2)促进经济发展(美国、西欧、中东) (3)促进文化交流、融合与发展
“推拉”理论
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或拉力因素
分析要素 气候 水
土壤(土地) 矿产
推力 环境污染 水资源短缺 人多地少;土地退化 资源枯竭
拉力 气候宜人 水源丰富 地广人稀;土壤肥沃 资源丰富
“推拉”理论
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或拉力因素
分析要素 经济 交通 社会 政治
1980年以来,为什么黑龙江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结合实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即大批山东人返乡的主要原因, 一是经济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以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经济 发展较快的省份,农村经济大幅度增长,农民收入也大幅度增加,由人口迁出 省变为人口迁入省; 二是移民受到迁返故地的潜在意识和亲情、乡情的吸引。 实例比如我国的“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等。
(2)由本案例可以看出,人口移动是 推力 和 拉力 共同作用的结果。 造成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案例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江省是移民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省份。其中,前30年为人口净迁入;从 20世纪80年代起变成人口净迁出,人口多向南迁移,被称为“雁南飞”现象。
的发展。
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案例: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政治因素
①我国六、七十年代知青下乡。国家政策
②美国的反恐战争,引起大量阿富汗难
民流入巴基斯坦等国。
战争
③中国历史上迁都引起的人口迁移。 政治中心的改变
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伊斯兰堡
案例: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社会文化因素
①科技人员出国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