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合集下载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另加附录)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另加附录)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锅炉钢溶化焊对接接头(以下简称焊缝)射线检测人员要求、器材、照相检测工艺及焊缝的质量评定内容。

本规程依据GB3323-87《钢溶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要求编写,适用于锅炉部件2-50mm范围对接焊缝的工业X 射线检测,满足《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督规程》的要求。

本公司系锅炉部件制造单位,射线检测对象主要是锅炉承压部件壁厚≥2mm钢管对接焊缝。

根据《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焊缝射线照相的质量要求为AB级。

作为本规程的补充,还应根据工件要求及焊缝部位编制具体参数的射线检测工艺卡,工艺卡由Ⅱ级以上人员进行编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和标准GB3323-87 《钢溶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国质检锅[2003]248号《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GB4792-1984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8703-1988 《幅射防护规定》GB11533-1989 《标准对数视力表》GB11924-1989 《幅射安全培训规定》GB16357-199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JB/T7902-1995 《线型像质计》HB7684-2000 《射线照相用线型像质计》DL/T821-2002 《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GB/T12605- 《钢管环缝溶化焊对接接头射线透照工艺和质量分级》3.检测人员检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考核取得与其工作适应的资格证书。

检测人员的健康状况应符合GB8703的有关规定,上岗前应按GB11924的规定进行幅射安全知识的培训。

检测人员的校正视力不得低于(小数记录值为,评片人员还应辩出400mm距离处高为、间隔为的一行印刷字母,其视力每年至少检查一次。

视力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

4.安全防护放射卫生防护应符合GB4792、GB16357的有关规定。

01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_NB_T47013(2019)

01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_NB_T47013(2019)

1适用范围1.1本工艺规程适用于承压设备金属熔化焊对接接头的x射线和γ射线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求。

1.2本部分适用的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的金属包括钢、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镍及镍合金。

焊接接头的型式包括板及管的对接接头对接焊缝(以下简称“对接焊缝”)、插入式和安放式接管角接接头对接焊缝(以下简称“管座角焊缝”)。

1.3承压设备其它金属材料、支承件和结构件的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也可参照使用。

1.4本工艺规程规定射线检测技术等级分为三级:A级—低灵敏度技术;AB级—中灵敏度技术;B级—高灵敏度技术。

1.5如采用本工艺规程未引用的检测标准,应遵照原标准要求进行检测。

2编制依据NB/T 47013.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NB/T 47013.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3一般要求3.1射线检测人员3.1.1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按照国家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的相关规定取得相应的无损检测资格。

3.1.2无损检测人员资格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

3.1.3不同资格的无损检测人员,只能从事与该资格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3.1.4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在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取得相应证书。

3.1.5射线检测人员的视力不应低于5.0,测试方法按GB 11533规定进行。

从事评片的人员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3.2检测设备和器材3.2.1X 射线机、γ射线机(Ir192或Se75)、X射线管道爬行器、γ射线管道爬行器(Ir192或Se75),应视检测工程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合的射源种类、仪器型号。

3.2.2观片灯3.2.2.1.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GB/T19802的有关规定。

3.2.2.2.为评定黑度为4.5的射线底片,观片灯的最大亮度不得低于316228Lx。

3.2.3黑度计3.2.3.1.黑度计可测量的最大黑度值应不小于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0.05。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应范围1.1 本规程规定了熔化焊对接接头的X射线和γ射线检测的一般方法和要求。

1.2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对接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

2总则射线检测除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还应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令、法规、标准、本公司其它相应规程和图样及专用工艺文件的要求。

3一般要求3.1检测人员要求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必须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无损检测资格,各级检测人员只能从事与其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3.1.1未持证的实习人员只能在持证人员的指导下,从事检测的辅助工作。

3.1.2 I级人员在II、III级人员的指导下或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检测操作,记录检测数据并整理检测资料。

3.1.3 II,III级人员负责编写专用工艺,指导并参与实际操作,评定检测结果,签发检测报告。

3.2射线防护射线检测应尽可能安排在曝光室内进行,由于设备结构及其他原因需要现场拍片时,应按有关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管理区、设置警告标志,检测作业人员应备有相关的报警器或剂量仪,以测定工作环境的射线剂量。

3.3设备与器材检测人员应按下列条件或探伤专用工艺的要求选用设备与器材。

3.3.1射线源及射线能量的选择根据工件厚度及现有设备条件选用适当的透照设备(RF200、RF250、RF300、XXH300、GHC300、γ射线机),射线能量的选择参照JB4730.2图1“不同透照厚度允许的X射线最高管电压”及表4“γ射线源和能量1MeV以上X射线设备的透照厚度范围”的要求和相应曝光曲线进行。

3.3.2 胶片探伤用胶片应采用中粒或细粒胶片,如无特殊说明推荐使用天III或天Ⅴ胶片(胶片规格为300×80mm、300×100mm、150×80mm、180×80mm)3.3.3 增感屏钢制压力容器焊缝及钢制压力管道对接焊缝检测必需采用金属增感屏,根据公司目前压力容器及钢制压力管道生产情况,推荐使用铅箔增感屏,增感屏规格为前屏厚0.03mm,后屏厚0.1mm。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nb t47013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nb t47013

1 适用范围1.1 适用于承压设备的制造、安装、在用检测中对接焊接接头的X射线检测。

用于制作焊接头的金属材料包括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和钛及钛合金、镍及镍合金。

1.2 承压设备其他金属材料、支承件和结构件的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也可参照使用。

2 编制依据NB/T 47013.1-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NB/T 47013.2-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3 一般要求3.1 射线检测人员3.1.1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和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书。

3.1.2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 11533的规定。

从事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3.2 射线胶片3.2.1 胶片系统按照GB/T 19348.1分为六类,即C1、C2、C3、C4、C5和C6类。

Cl 为最高类别,C6为最低类别,胶片系统的特性指标见NB/T 47013.2附录B。

3.2.2 胶片处理方法、设备和化学药剂可按照GB/T 19384.2的规定,用胶片制造商提供的预先曝光胶片测试片进行测试和控制。

3.2.3 不使用超过胶片制造商规定的使用期限的胶片。

胶片按制造商推荐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予以保存,并避免受任何电离辐射的照射。

3.3 观片灯观片灯的主要性能符合GB/T 19802的有关规定,最大亮度能满足评片的要求。

3.4 黑度计3.4.1 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应不小于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0.05。

3.4.2 黑度计至少每6个月校验一次。

校准黑度计用的标准黑度片必须在有效期内,并通过计量部门的鉴定(2年)新购置的标准黑度片只要在有效期内也允许。

3.5 增感屏3.5.1 X射线照相能量在500KV以下时选用增感屏的材料应是铅屏。

3.5.2 前屏和后屏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特种设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汇总

特种设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汇总

特种设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汇总一、引言特种设备的射线检测是保障设备质量和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特种设备射线检测技术不断进步和更新,为了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对相关标准进行修订是必要的。

二、适用范围本工艺规程适用于各类特种设备射线检测工作,适用于国内各大型厂家、检验机构、相关单位或个人进行特种设备射线检测工作。

三、技术要求1.进行射线检测的设备和仪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且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检测。

2.人员要求: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

3.检测条件:确保工作环境符合射线检测的相关要求,包括温度、湿度、辐射防护等。

4.辐射源:选择合适的辐射源,并确保辐射源的质量和性能稳定。

5.辐射剂量:对被检测物进行射线照射时,应保持适当的辐射剂量,以防止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健康。

四、工艺流程1.前期准备:包括设备检查和校准、人员培训和装备准备等。

2.检测准备:包括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区域划定、辐射源准备等。

3.检测操作:按照检测方案进行操作,包括设备调试、选择合适的辐射源和滤波器、确定辐射剂量等。

4.数据记录:将检测结果记录下来,并标注相关信息,如设备型号、检测日期、操作人员等。

5.结果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包括判断设备是否合格,发现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等。

6.结束工作:包括设备清理和消毒、辐射源归位和封存等。

五、安全防护措施1.操作人员应佩戴符合防护标准的辐射防护装备,如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面罩等。

2.工作区域应设置辐射警示标志,并确保进入工作区域人员的辐射剂量不超过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限值。

3.辐射源应放置在防护容器或固定设备中,以防止辐射源外泄。

4.在射线照射过程中,必须保持设备的稳定性,禁止任何非操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域。

六、质量控制1.射线检测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检测,并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

2.检测人员应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以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1.1 适用范围1.1.1 本规程适用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熔化焊对接接头的射线检测。

1.1.2 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制造与现场组焊。

1.1.3 焊接工艺评定及焊工考试的试件,产品焊接试板或工艺纪律检查试板的焊缝。

1.2 焊缝表面要求1.1.1 射线检测前,焊缝及热影响区(包括焊缝余高)的表面质量应经外观检查合格。

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像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相混淆,否则表面应经修整合格后方可进行检测。

1.1.2 具有延迟裂纹倾向材质的焊缝,射线检测应在焊后24小时后方可进行。

1.3 探伤设备1.3.1 射线机、观片灯、黑度计等射线检测设备应经调试合格并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1.3.2 使用射线检测设备,必须严格按其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1.4 胶片与增感屏1.4.1 胶片:工业X胶片按工程(产品)设计或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所要求的无损检测标准的规定选用。

胶片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胶片应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潮湿、高温和爆晒,并远离射线源。

1.4.2 增感屏:按工程(产品)设计或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所要求的无损检测标准的规定选用,可优先选用金属增感屏,应保持增感屏的表面平整。

不准有油脂、污物、斑痕及机械损伤。

1.5 线型象质计选择、放置1.5.1 线型象质计:按工程(产品)设计或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所要求的无损检测标准有关规定选用相应系列的象质计,线型象质计的型号和规格应符合GB5618-85的规定。

1.5.2 线型象质计应放在射线源一侧的工件表面上,被检焊缝区的一端(被检区长度的1/4部位),中间一根钢丝的影像应位于底片两端1/4部位,且细丝朝外。

当射线源一侧无法放置象质计时,也可以放在胶片一侧工件表面上,但象质计应提高一级或通过对比试验,使象质指数达到规定的要求。

当象质计放在胶片一侧表面上时,应附加“F”标记以示区别。

1.5.3 采用射线源置于园心位置的周向曝光时,象质计应在内壁每隔90°放置一个。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1.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厚度2~80mm的钢、镍及镍合金材料制承压设备、承压设备管子及压力管道环向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透照检测和缺陷等级评定。

焊接接头的型式包括板及管的对接接头对接焊缝、插入式和安放式接管角接接头对接焊缝。

承压设备支承件和结构件的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也可参照适用。

本规程规定了射线探伤基本的技术要求和通用的工艺守则,每种型式的产品射线探伤,必须另行编制工艺卡,以具体指导探伤操作,工艺卡的内容必须符合本规程的要求。

2. 引用标准、法规本规程以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为依据。

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GB3323-2005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TSG G0001-2012《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6357-199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TSG Z8001-2013《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细则》GB18465-2001 《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T16507-2013 《水管锅炉》GB/T16508-2013 《锅壳锅炉》TSG D0001-2009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TSG 21-2016《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D0001-2009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1533 标准对数视力表3.术语和定义3.1透照厚度 W射线照射方向上材料的公称厚度。

多层透照时,透照厚度为通过的各层材料公称厚度之和。

3.2工件至胶片距离b沿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工件受检部位射线源侧表面与胶片之间的距离。

3.3射线源至工件距离 f沿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射线源与工件受检部位近源侧表面之间的距离。

3.4焦距 F沿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射线源与胶片之间的距离。

3.5射线源尺寸 d射线源的有效焦点尺寸3.6圆形缺陷长宽比不大于 3 的气孔、夹渣和夹钨等缺陷。

3.7条形缺陷长宽比大于 3 的气孔、夹渣和夹钨等缺陷。

3.8透照厚度比 K一次透照长度范围内射线束穿过母材的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之比。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 目的对射线检测作业的工艺作出规程性的规定,以保证射线检测过程符合有关的法规、标准以及公司《质量保证手册》及《程序文件与管理制度汇编》的要求。

2 范围适用于金属材料制容器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射线检测的作业过程。

3 引用标准JB/T4730.1-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JB/T4730.2-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4 人员资格4.1 凡射线检测人员应按《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考核规则》考核合格,并持有与工作相适应的有效资格证书。

4.2 评片人员应每年做一次视力检查,矫正视力不得低于1.0,并要求距离40mm能读出高为0.5㎜、间距为0.5㎜的印刷字母。

4.3 取得不同射线检测资格级别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资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检测原始记录应由相应Ⅱ级或Ⅱ级以上资格人员核对,射线检测检测报告须经相应Ⅱ级或Ⅱ级以上资格人员复核并签字后方能生效。

4.4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经辐射安全知识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5 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5.1 检测设备按本公司《无损检测仪器使用、维护管理规定》执行。

5.2 射线胶片5.2.1 胶片系统按照GB/T19384.1-2003《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一部分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分类》分为四类,即T1、T2、T3、T4。

T1为最高类别,T4为最低类别。

5.2.2 射线检测技术为A级、AB级时,应采用T3及以上类别的胶片,射线检测技术为B级时,应采用T2及以上类别的胶片。

5.3 观片灯—95 —XX压力容器制造规程、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TDZZ03005-2014标题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版本号/修改次2014/0页数共8 页第2 页5.3.1 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JB/T7903-1999 《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的有关规定。

5.3.2 观片灯的最大亮度应能满足评片要求。

5.4 黑度计(光学密度计)5.4.1 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不小于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0.05。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1 适用范围本射线检测工艺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等材料制作的锅炉、压力容器及长输管道、钢质储罐熔化焊对接接头的射线透照检测工作。

遇有特殊要求,应按相应的标准、规范执行。

2 引用标准GB 11533—1989 标准对数视力表GB 16357—199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JB/T 7902—1999 线型像质计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SY/T4109-2005《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GB50128-2005《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3 射线防护X射线对人体有不良影响,应执行《检测作业安全防护指导书》和其它安全防护规定。

在现场工作人员应随身佩带个人剂量仪、射线个人报警器及防护服。

带一台射线剂量巡测仪,测定利用现场墙壁房屋及设备选择理想的屏蔽位置。

拍片现场划定“射线放射区”并放好警戒标记。

确认工作人员均已完成各自工作并离开辐射区,方可开启射线发生器进行透照。

每次透照完成后,均应用报警器确认射线是否停止辐射后,方可进入辐射现场。

现场作业完成后对仪器进行清点、核对无误后清理现场,撤除警戒标志方可撤离现场。

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每年允许接受的剂量量为50 m SV。

4 人员要求从事射线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只有取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射线检测技术等级证书的人员,方可独立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射线检测工作。

射线检测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其校正视力不得低于,并每年检查一次。

从事评片人员应能辨别距离400mm远的一组高为0.5mm、间距为0.5mm的印刷字母。

底片评定、复评和检测报告的签发由具有射线Ⅱ或Ⅲ级人员进行。

5 检测程序根据工程特点和本工艺编制具体的《无损检测技术方案》。

受检设备经外观检查合格后,由现场监理或检验员开据《无损检测委托单》到检测中心。

检测人员按委托单要求进行检测准备,技术人员编制《探伤工艺卡》。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象质计的放置
5.3.2.1象质计应放在射线源一侧的工件表面上,中心钢丝处于一次透照长度的1/4位置,钢丝横跨且垂直于焊缝,细丝置于外侧。

当一张照片上同时透照多条焊接接头时,象质计放置在透照区最边缘的焊逢处。

5.3.2.2单壁透照规定象质计放置在源侧,双壁单影透照规定象质计放置在源侧,双壁双影透照规定象质计可放置在胶片侧也可放置在源侧。

单壁透照中象质
计放置在源侧,允许放置在胶片侧,但应按照JB4730要求进行对比试验,修正应识别象质计
图3 AB级射线检测技术确定焦点至工件表面距离的诺模图
10.2.4综合评级
在圆形缺陷评定区内,同时存在圆形缺陷和条形缺陷时,应对其各自评级,将两者之和减一作为最终评定级别。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及检测工艺卡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及检测工艺卡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及检测工艺卡1.1一般要求1.1.1射线检测人员a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b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 测试方法应符合GB 11533的规定。

从事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1.1.2观片灯a观片灯的最大亮度应能满足评片的要求。

b观片灯的主要性能指标除了亮度以外还包括:亮度的均匀性、外壳温度、噪声、绝缘程度等应满足标准要求。

底片评定范围内的黑度≤2.5时,观片灯的亮度不应低于9400 cd/m2、当底片评定范围内的黑度2.5<D≤4.0时观片灯的亮度不应低于100000 cd/m2。

1.1.3黑度计a 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应不小于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0.05。

b 黑度计至少每6个月校验一次。

校准黑度计用的标准黑度片必须在有效期内,并通过计量部门的鉴定(2年)新购置的标准黑度片只要在有效期内也允许。

1.1.4增感屏a X射线照相和Ir-192射线源时选用铅屏增感屏。

B Ir-192射线源时铅屏增感屏的前屏和后屏的厚度均不能小于0.1mm。

c前屏和后屏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1.1.5像质计a底片影像质量采用线型像质计测定。

线型像质计的型号和规格应符合JB/T 7902的规定,JB/T 7902中未包含的丝径、线号等内容,应符合HB 7684的有关规定。

b像质计的材料可选择碳钢或奥氏体不锈钢。

1.1.6表面要求和射线检测时机a在射线检测之前,对接焊接接头的表面应经外观检测并合格。

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影像不得掩盖或干扰缺陷影像,否则应对表面作适当修整。

b为防止延迟裂纹倾向射线检测应在焊接完成24h后进行射线检测。

1.1.7辐射防护a现场进行X射线检测时,应按GB16357的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管理区、设置警告标志。

检测工作人员应佩带个人剂量计,并携带剂量报警仪。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1. 引言射线检测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质量检测中。

本文档旨在规范射线检测工艺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检测设备准备在进行射线检测之前,需要准备以下设备: - 射线发生器:用于产生射线源,并具备设置射线强度和射线方向的功能。

- 检测介质:根据被检测材料的特性选择适当的介质,常用的有液态或固态感光物质。

- 显影设备:用于显影感光物质中的曝光图像,可使用显影液或显影机等设备。

3. 检测工艺步骤3.1 准备工作•根据被检测物体的特性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射线源,将其安装在射线发生器上。

•准备好所需的检测介质,并将其涂覆在被检测物体表面。

•将已涂覆介质的被检测物体放置在检测台上,并调整合适的角度和位置。

3.2 检测操作•打开射线发生器的电源,并设置合适的射线强度和射线方向。

•开始射线照射,并确保照射时间符合要求。

•照射完毕后,关闭射线发生器的电源。

3.3 显影处理•将显影设备准备好,并根据检测介质的要求进行显影处理。

•将显影液涂覆在已曝光介质上,然后进行显影时间的控制。

•完成显影处理后,将感光介质进行冲洗,以去除外部的显影液。

•将感光介质进行干燥处理,可以使用空气或设备进行干燥。

3.4 结果评定•检查显影图像,并与标准图像进行对比分析。

•根据标准要求,对检测结果进行评定,判断被检测物体是否合格。

•记录评定结果和相关数据,以备后续参考和分析。

4. 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射线检测时,需要严格遵守以下安全事项: - 在操作过程中,确保射线发生器和检测设备的电源处于关闭状态。

- 确保操作人员和周围人员远离射线源的照射范围。

- 佩戴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以防止射线伤害。

- 尽量选择低辐射的射线源,以减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5. 总结本文档介绍了射线检测工艺的规范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希望能对射线检测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操作,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工艺的安全性。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 目的对射线检测作业的工艺作出规程性的规定,以保证射线检测过程符合有关的法规、标准以及公司《质量保证手册》及《程序文件与管理制度汇编》的要求。

2 范围适用于金属材料制容器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射线检测的作业过程。

3 引用标准JB/T4730.1-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JB/T4730.2-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4 人员资格4.1 凡射线检测人员应按《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考核规则》考核合格,并持有与工作相适应的有效资格证书。

4.2 评片人员应每年做一次视力检查,矫正视力不得低于1.0,并要求距离40mm能读出高为0.5㎜、间距为0.5㎜的印刷字母。

4.3 取得不同射线检测资格级别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资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检测原始记录应由相应Ⅱ级或Ⅱ级.以上资格人员核对,射线检测检测报告须经相应Ⅱ级或Ⅱ级以上资格人员复核并签字后方能生效。

4.4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经辐射安全知识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5 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5.1 检测设备按本公司《无损检测仪器使用、维护管理规定》执行。

5.2 射线胶片5.2.1 胶片系统按照GB/T19384.1-2003《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一部分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分类》分为四类,即T1、T2、T3、T4。

T1为最高类别,T4为最低类别。

5.2.2 射线检测技术为A级、AB级时,应采用T3及以上类别的胶片,射线检测技术为B级时,应采用T2及以上类别的胶片。

5.3 观片灯—95 —5.3.1 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JB/T7903-1999 《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的有关规定。

5.3.2 观片灯的最大亮度应能满足评片要求。

5.4 黑度计(光学密度计)5.4.1 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不小于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0.05。

5.4.2 黑度计至少每6个月按标准JB/T4730.2-2005附录B 的规定校验一次,并进行记录。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焊缝射线人员具备的资格、所用器材、检测工艺和验收标准等内容。

本规程依据JB/T4730-2005的要求编写。

适用于本公司板厚在2~30 mm钢制压力容器及壁厚T≥2mm钢管对接焊接接头的X射线AB级检测技术。

满足《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150、GB151 的要求。

检测工艺卡内容是本规程的补充,由Ⅱ级人员按本规程等要求编写,其参数规定的更具体。

2.引用标准、法规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6357-199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放护标准》JB/T7902《线型象质计》《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一般要求3.1射线检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考核并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3.1.1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校正视力≮1.0。

评片人员还应辨别出400mm距离处高0.5mm、间距0.5mm的一组印刷字母。

3.2辐射防护射线防护应符合GB18871、GB16357的有关规定。

3.3胶片和增感屏3.3.1胶片:在满足灵敏度要求的情况下,一般X射线选用T3或T2型胶片。

3.3.2 增感屏:采用前屏为0.03mm、后屏为0.03~0.10mm的铅箔增感屏。

.3.3.3 胶片和增感屏在透照过程中应始终紧密接触。

3.4象质计3.4.1 底片影像质量采用Fe线型像质计测定。

其型号和规格应符合JB/T7902的规定。

象质计型号一般按下表4选定。

但对透照外径≤100mm钢管环缝时采用JB/T4730附录F的专用象质计。

3.4.2 底片的象质计灵敏度选用按透照厚度及不同的透照方法选择表1至表3中要求达到的象质丝号。

无损检测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无损检测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1 适用范围1.1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板厚2~275mm钢制承压设备的熔化焊对接焊接接头、插入式和安放式接管角焊缝、管子-管板角焊缝的X射线和γ射线AB及B级检测技术。

1.2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射线检测应具备的人员资格、设备、器材、工艺、验收标准等。

1.3本规程与工程要求执行的有关标准、规范、施工技术文件有抵触时,应以有关标准、规范、施工技术文件为准。

2 引用标准2.1 NB/T47013.1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一部分:通用要求2.2 NB/T47013.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二部分:射线检测2.3 GBZ117-2015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2.3 GBZ132-2008 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3 人员要求3.1 射线检测人员3.1.1检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等级证书。

3.1.2 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3.1.3从事评片的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未经矫正或矫正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

4 辐射防护4.1放射卫生防护应符合GB18871、GBZ117和GBZ132的有关规定。

4.2现场进行X射线检测时,应划定控制区和管理区、设置警告标志。

检测作业人员应佩带个人剂量计,并携带剂量报警仪。

4.3现场进行γ射线检测时,应划定控制区和监督区、设置警告标志。

检测作业时,应围绕控制区边界测定辐射水平。

检测作业人员应佩带个人剂量计,并携带剂量报警仪。

5 检测工艺文件5.1本规程涉及的相关因素项目及具体要求见表1.。

47013射线照相通用工艺规程

47013射线照相通用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适用范围:适用于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的制造、安装、在用检测中对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

用于制作焊接接头的金属材料包括钢、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镍及镍合金。

承压设备其他其他金属材料、支承件和结构件的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也可参照使用。

本部分规定的射线检测技术分为三级:A级-低灵敏度技术;AB级-中灵敏度技术;B级-高灵敏度技术。

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一般应采用AB级射线检测技术进行检测。

对重要设备、结构、特殊材料和特殊焊接工艺制作的对接焊接接头,可采用B级技术进行检测。

1.探伤人员资格:2.1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分为Ⅲ(高)级、Ⅱ(中)级、Ⅰ(初)级。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各资格级别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该方法和该资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2.2各级人员的职责范围:2.2.1 Ⅲ级人员:审核或签发检测报告,解释检测结果,仲裁Ⅱ级人员对检测结论的技术争议。

2.2.2 Ⅱ级人员:编制探伤工艺卡,熟练地调节仪器,独立进行检测工作,正确评定检测结果,并对报告负责。

2.2.3 Ⅰ级人员:在Ⅱ、Ⅲ级人员指导下,按工艺要求完成检测工作。

2.3 从事射线检测地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人员工作证;●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从事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3.射线检测设备:3.1射线装置本规程所适用的射线装置为X射线机。

3.2观片灯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GB/T 19802的有关规定,最大亮度应能满足评片的要求。

3.3黑度计(光学密度计)3.3.1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应不小于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0.05。

3.3.2黑度计首次使用前应进行核查,以后至少每六个月应进行一次核查,形成核查报告。

核查方法可参照NB/T47013.2附录B的规定进行。

NBT47013.2-2015射线检测工艺规程(钢质对接焊缝)

NBT47013.2-2015射线检测工艺规程(钢质对接焊缝)

NB/T 47013.2-2015射线检测工艺规程1 目的本规程规定了射线检测工作的一般要求和操作方法,更好地促进检测人员X射线检测操作的规范化和适用性。

2 适用范围2.1 本部分规定了承压设备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X射线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求。

适用于熔化焊焊接接头的金属为钢、镍及镍基合金、铜及铜合金。

焊接接头的型式为对接接头对接焊缝(以下简称“对接焊缝”)。

2.2 承压设备其他金属材料、支承件和结构件的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也可参照使用。

注:a. 钢和镍及镍合金的透照厚度范围2~110mm;b. 铜及铜合金的透照厚度范围2~80mm;c. 上述材料承压设备管子和压力管道的透照厚度≥2mm。

3 编制依据本规程的编制依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相关规范及技术标准3.1 NB/T 47013.1-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3.2 NB/T 47013.2-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3.3 NB/T 47013.2-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第1号修改单3.4 GB 11533 标准对数视力表3.5 GB/T 12604.2 无损检测术语射线照相检测3.6 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3.7 GB/T 19348.1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1部分: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系统的分类3.8 GB/T 19348.2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2部分:用参考值方法控制胶片处理3.9 GB/T 19802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观片灯最低要求3.10 GBZ 117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3.11 GB/T 23910 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用金属增感屏3.12 JB/T 7902 射线照相用线型像质计3.13 TSG Z8001-2013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4 职责4.1 质量技术部负责操作指导书编制和安全管理,项目部拍片人员按操作指导书进行拍片并记录;4.2 评片人员负责底片质量控制和底片评定(初评、复评),记录审核,报告编发;4.3 射线责任师负责操作指导书、底片、报告审核,并对检测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本工艺规程是根据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第1部分:通用要求和第2部分:射线检测,并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凡按国内规范设计、制造的锅炉、压力容器需作射线检测时,均应执行本工艺。

本工艺自实施之日起,代替CKM-163001/06C。

2、适用范围本工艺规程规定了2〜50mm的锅炉、压力容器全熔化焊对接接头和角接接头的X射线检测方法及质量等级评定要求。

锅炉、压力容器的有关支承件和结构件的对接接头射线检测,也可参照使用。

GB/T 12604.2 无损检测术语射线照相检测TSG Z8001-2013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标准对数视力表GB/T 11533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 部分:通用要求NB/T47013.1-20152 部分:射线检测NB/T47013.2-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观片灯最低要求GB/T 19802GB/T 23901.2无损检测射线照相底片像质GBZ 117工业X 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工业丫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 132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用金属增感屏JB/T 5075JB/T 7902射线照相用线型像质计1 部分: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分类GB/T 19348.1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2 部分:用参考值方法控制胶片处理GB/T 19348.2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TSG G0001-2012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锅壳锅炉GB/T 16507-2013GB/T 16508-2013水管锅炉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5-2011压力容器GB 150-20114术语和定义4.1 透照厚度W 射线照射方向上材料的公称厚度。

多层透照时,透照厚度为通过的各层材料公称厚度之和。

4.2 工件至胶片距离b 沿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工件受检部位射线源侧表面与胶片之间的距离。

4.3 射线源至工件距离f沿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射线源与工件受检部位近源侧表面之间的距离。

4.4 焦距F 沿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射线源与胶片之间的距离。

4.5 射线源尺寸d 射线源的有效焦点尺寸4.6 圆形缺陷长宽比不大于3 的气孔、夹渣和夹钨等缺陷。

4.7 条形缺陷长宽比大于3 的气孔、夹渣和夹钨等缺陷。

4.8 透照厚度比K一次透照长度范围内射线束穿过母材的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之比。

4.9 一次透照长度符合标准规定的单次曝光有效检测长度。

4.10底片评定范围本部分规定底片上必须观察和评定的范围。

4.11缺陷评定区在质量份级评定时,为评价缺陷数量和密集程度而设置的一定尺寸区域,可以是正方形或长方形。

4.12双胶片透照技术暗盒内装两张胶片和三片增感屏(前、中、后屏)进行曝光,在观片灯上采用双片叠加方式进行底片观察的透照技术。

4.13小径管外直径Do小于或等于100mm的管子。

5检测人员5.1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小数)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 5.0 (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233的规定。

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

5.2射线检测人员必须按TSG Z8001-2010《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要求进行培训考核,取得射线资格证书。

并且由公司向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进行执业注册后,只能从事射线检测方法与等级的无损检测工作。

5.3射线检测人员资格级别分为I级(初级)、n级(中级)和川级(高级)。

5.4质量等级评定及检测报告签发应由取得n级或川级资格证的人员担任,且资格证应在有效期内。

5.5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6. 检测设备和器材6.1 X射线检测设备6.2射线胶片胶片系统按照GB/T19348.1分为六类,即C1、C2、C3 C4、C5和C6类。

C1为最高类别,C6为最低类别。

胶片系统的特性指标见附录B。

胶片制造商对所生产的胶片进行系统性能测试并提供类别和参数。

胶片处理方法、设备和化学药剂可按照GB/T19384.2的规定,用胶片制造商提供的预先曝光胶片测试进行测试和控制。

A级和A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C5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B级射线检测应采用C4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

6.3观片灯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GB/T19802的有关规定,最大亮度应能满足评片的要求。

6.4黑度计± 0.05。

6.4.3.黑度计定期核查方法a) .接通黑度计外接电源和测量开关,预热10分钟左右。

b) .用标准黑度片的零黑度点校准黑度计零点,校准后顺次测量黑度片上不同黑度的各点的黑度,记录测量值。

c) .按b条规定反复测量3次。

d) .计算出各点测量值的平均值,以平均值与黑度片该点的黑度值之差作为黑度计的测量误^^。

e) .对黑度不大于4.5的各点的测量误差均应不超过土0.05,否则黑度计应核查、修理或报废。

6.4.4黑度计核查要进行记录,黑度计检查无需记录。

6.5标准密度片标准密度片应至少有8个一定间隔的黑度基准,且能覆盖0.3-4.5 黑度范围,应至少每2年校准一次。

必须特别注意标准密度片的保存和使用条件。

6.6增感屏6.6.1射线检测应使用金属增感屏或不用增感屏,金属增感屏应满足JB/T 5075的要求,增感屏应完全干净、抛光和无纹道。

应定期用干净纱布蘸乙醚或四氯化碳擦洗增感屏。

增感屏的材料和厚度6.7 像质计像质计是用来检查透照技术和胶片处理质量的。

衡量质量的参数是像质计灵敏度值。

它等于底片上能识别出的最细金属丝的线编号。

6.7.1 线型像质计的型号和规格通用线型像质计和等径线型像质计的型号和规格应符合JB/T7902 的规定。

6.7.2 像质计标志及代号像质计应具有下列标志:像质计材料代号——Fe;像质计材料——碳素钢适用材料范围——钢6.8 暗室安全照明时间确定胶片应在胶片制造商所推荐的安全灯光条件下进行暗室处理,暗室安全照明时间的确定方法可参考附录E 进行。

7. 射线检测技术等级7.1 射线检测技术分为三级:A 级--- 低灵敏度技术;B 级--- 中灵敏度技术;C 级--- 高灵敏度技术7.2 射线检测技术等级选择应符合相关法规、规范、标准和设计技术文件的要求,同时还应满足合同双方商定的其它技术要求。

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的制造、安装、在用时的射线检测,一般应采用AB 级射线检测技术进行检测。

对重要设备、结构、特殊材料和特殊焊接工艺制作的对接焊接接头,可采用B 级技术进行检测。

7.3 检测的某些条件不能满足AB 级(或B 级)射线检测技术的要求时, 经合同双方商定,在采取有效补偿措施(例如选用更高类别的胶片)的前提下,若底片的像质计灵敏度达到了AB 级(或B 级)射线检测技术的规定, 则可认为按AB 级(或B 级)射线检测技术进行了检测。

7.4 承压设备在用检测中,检测的某些条件不能满足AB 级射线检测技术的要求时, 经合同双方商定, 在采取有效补偿措施(例如选用更高类别的胶片)后可采用A 级技术进行射线检测,但应同时采用其他无损检测方法进行补充检测。

8. 检测工艺文件8.1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射线检测工艺规程除满足NB/T47013.1 的要求外,还应规定下列相关因素的具体范围或要求:如相关因素的变化超出规定时,应重新编制或修订工艺规程:a)适用范围中的结构(对接接头、角接接头)、材料类别(钢及复合材料)及厚度(2〜120mm);b)射线源种类、能量及焦点尺寸;c)检测技术等级(AB级);d)透照技术;e)透照方式;f )胶片型号及等级;g)像质计种类;h)增感屏和滤光板型号(如使用);i )暗室处理方法或条件;j )底片观察技术。

8.2 射线检测操作指导书8.2.1射线检测操作指导书应由具有相应方法的n级及以上资格人员根据相应的工艺规程并结合无损检测委托单与实际的工件结构进行编制。

8.2.2 射线检测操作指导书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a)适用范围:被检测工件的类型(形状、结构等)、尺寸范围(厚度及其他几何尺寸)、所用材料的类型;b)检测设备器材:射线源(种类、型号、焦点尺寸)、胶片(牌号及其分类等级)、增感屏(类型、数量和厚度)、像质计(种类、型号)、滤光板、背散射屏蔽铅板、标记、胶片暗室处理和观察设备等;c)检测技术和工艺:采用的检测技术等级、透照技术、透照方式、射线源、胶片、曝光参数、像质计的类型、摆放位置和数量,标记符号类型和放置、布片原则等d)胶片暗室处理方法和条件要求;e)底片观察技术(双片叠加或单片观察评定);f )底片质量要求:几何不清晰度、黑度、像质计灵敏度、标记等;g)验收标准;i )操作指导书的验证要求。

8.2.3 射线检测操作指导书验证当首次使用射线检测操作指导书时,应对工艺验证,以验证底片质量是否能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

验证可通过专门的透照试验进行,或以产品的第一批底片作为验证依据。

在这两种情况下,作为依据的验证底片均应做出标识“S”。

9 辐射安全防护9.1 放射卫生防护应符合GB 18871 、GBZ 117 和GBZ 132 的有关规定。

9.2现场进行X射线检测时,应按GBZ 117的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管理区、设置警告标志。

检测工作人员应佩带个人剂量计,并携带剂量报警仪。

10 检测工艺及其选择10.1 检测时机检测时机应满足相关法规、规范、标准和设计技术文件的要求,同时还应满足合同双方商定的其它技术要求。

除非另有规定,射线检测应在焊后进行,且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至少应在焊接完成24h 后进行射线检测。

10.2 检测程序1.对照无损检测委托单核对实物T2.选用或新编制相应的操作指导书T3.根据操作指导书对工件进行检测T4.暗室处理T5.对合格底片进行评定、记录T对操作指导书进行验证(新编操作指导书)。

10.3 检测区检测区宽度应满足相关法规、规范、标准和设计技术文件的要求,同时还应满足合同双方商定的其它技术要求,如无特别要求,应满足以下规定:10.3.1 对接焊缝检测区包括焊缝金属及相对于焊缝边缘至少为5mm 的相邻母材区域。

10.3.2管座角焊缝检测区包括焊缝金属及相对于焊缝边缘至少为 5mm 的安放式接管相邻母材区域或插入式主管(或筒体、封头、平板等)相邻母材区域。

10.4表面要求在射线检测之前,对接焊接接头的表面应经目视检测并合格。

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影像不得掩盖或干扰缺陷影像,否则应对表面作适当修整。

10.5透照布置 10.5.1 胶片透照技术允许以下两种胶片透照技术:a ) 单胶片透照技术使用单张胶片。

X 射线(w 100kV )只允许采用单胶片透照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