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学精品针灸治疗原则精品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针灸学PPT课件

中医针灸学PPT课件
针灸学
一、针灸学的概念及其发展简史 二、针灸学的主要内容
经络的概念、名称、分布、循行、规律、作用和应用
腧穴的概念、分类、作用、取穴方法
针灸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方法和技能
针灸治疗遵循的基本法则、诊疗规律、治疗方法
针灸学概念
针灸学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针刺和艾
灸 作用于人体体表一定的部位。以调
十二经脉(见表) 任、督脉
十二经脉的规律
1、十二经脉的名称、分布、体表循行规律 2、十二经脉走向、交接规律 3、十二经脉表里洛属关系 4、十二经脉流注顺序
十二经脉名称、分布、体表循行规律表
手 足
阴经 属脏
阳经 属腑
太阴肺经 阳明大肠经 厥阴心包经 少阳三焦经 少阴心经 太阳小肠经 太阴脾经 阳明胃经 厥阴肝经 少阳胆经
整 脏腑、气血,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 的一门学科。
针灸---- 临床上针刺和艾灸常合用,故称之。
针灸发展简史(一)
产生的年代久远
起源时期 原始社会,砭石、灸法、角法、九针
理论创立时期 春秋战国至秦汉,《内经》成书,针灸理论标志性医学文献
繁荣时期 魏晋至明末,魏晋时的《针灸甲乙经》,最早的针灸专著;唐初有
• 2、远治作用—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 脏腑、组织、器官的病症,甚至影响全身的主治 作用。如:合谷能治手腕疾病;又能治头颈部疾 病;甚至还能治外感发热。
• 3、特殊作用—(1)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如: 针天枢能止泻,又能通便。(2)相对的特异性。 如:大椎退热、丰隆驱痰。
对外传播和国际交流
公元六世纪开始传播(朝鲜、日本) 公元17世纪传入欧洲(1671年法国针灸开始
用于临床) 17世纪传入美国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接受、认可;非洲援外医疗 队国家固定派出针灸医师

针灸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针灸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具有显著疗效。
针灸的优势
针灸治疗具有安全、简便、经济 、有效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欢 迎。同时,针灸还对预防保健、 康复医学等领域具有积极作用。
2024/1/25
6
02 针灸基本理论
2024/1/25
7
经络学说
01
经络的概念、组成及功能
02
十二经脉的名称、循行部位及主治
03
奇经八脉的名称、循行部位及主治
消毒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 针具、皮肤及医者手指 进行消毒。
针刺角度和深度
根据穴位和病情选择合 适的针刺角度和深度, 避免误伤内脏和血管。
行针手法
运用提插、捻转等手法 ,以增强针感、提高疗 效。
2024/1/25
13
艾灸操作规范
艾绒选择
选择纯净、无杂质的艾绒,制成大小合适的 艾炷或艾条。
灸法选择
03
国际针灸
针灸学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全球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5
针灸学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誉为“中医之瑰宝”,在中
医临床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用
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扶正祛邪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内 、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尤其 对疼痛性疾病和功能失调性疾病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挖掘和整理,针灸理论体系得 到不断完善,为针灸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加科学的 指导。
针灸临床应用的拓展
针灸治疗逐渐从传统的疼痛性疾病向内科、外科 、妇科、儿科等多领域拓展,取得了显著的临床 效果。
针灸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
3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针灸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 了有力支持,针灸对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 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

《中医针灸》ppt

《中医针灸》ppt
制定治疗方案
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病情和病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选取的穴位、刺激方法、治疗时间等。
针灸的治疗流程
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
04
总结词
非特异性头痛、偏头痛、颈源性头痛
详细描述
中医针灸治疗头痛效果较满意,包括非特异性头痛、偏头痛、颈源性头痛等。针灸治疗应采用毫针刺法,同时配合平刺、丛刺等针刺方法,以缓解头痛症状。
针灸科研
加强针灸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针灸国际化发展,促进世界各国对针灸的认可和应用。
针灸国际化
中医针灸的未来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头痛的针灸治疗 Nhomakorabea总结词
原发性失眠、继发性失眠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失眠包括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原发性失眠的原因很多,针灸治疗主要是调节人体内部环境,促进睡眠。继发性失眠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针灸治疗可以起到辅助作用。
失眠的针灸治疗
总结词
功能性胃肠病、胃炎、胃溃疡
详细描述
针灸可以用于治疗功能性胃肠病、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针灸治疗的原则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神经内分泌,促进胃肠道蠕动和胃酸分泌,从而缓解症状。
详细描述
中医针灸的定义
总结词
中医针灸起源于先秦时期,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已成为一门独特的医学学科。
详细描述
中医针灸的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的《黄帝内经》,发展至今已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康复等领域。
中医针灸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中医针灸的作用主要包括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调节免疫、缓解疼痛等。
扶正祛邪
针灸的治疗原理
诊断
医生首先会对病人进行详细的诊断,确定病情和病因,制定治疗方案。

第六章治疗总论第二节针灸治疗原则ppt课件

第六章治疗总论第二节针灸治疗原则ppt课件
第五章 治疗总论
第二节 针灸治疗原则
第二节 针灸治疗原则
针灸 治疗原则与泻实
补虚 泻实 平补平泻
“虚则补之”---针刺补法、足三里等 “陷下则灸之” ---艾灸百会、关元等穴
“实则泻之”---针刺泻法、十二井穴、十宣 “宛陈则除之” ---腰扭伤:委中放血刺络拔 罐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本经原穴、五俞穴
二、清热与温寒
清热 温寒
外感风热表证---大椎曲池合谷外关浅刺疾出 伴有咽喉肿痛---配合少商穴放血。 温热之邪入里内传心包引起神志昏迷时 ---点刺十二井穴、十宣穴。
风寒湿痹---深刺久留 伴有关节肿痛、痛甚,可加艾灸或温针灸
四、三因制宜
不同季节的 春夏-阳热病-浅刺疾出少留针
因时 气候、时辰 秋冬-阴寒病-深刺慢出久留针艾灸
制宜 特点
子午流注法
因地 不同区域的 北方—多用火针、温灸 制宜 地理环境 南方—微针(毫针、皮肤针)
因人 性别、年龄、小儿:浅刺,不留针
制宜 体质
热性病:多针刺,少用灸
寒性病:深刺久留针,多用灸

针灸学PPT课件

针灸学PPT课件

针灸学还可用于妇科疾病、五官科疾病、 皮肤科疾病等其他疾病的治疗。
02
针灸基础知识
经络系统
01
02
03
04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 ,包括经脉和络脉两大部分。
经脉是纵行的主干,络脉是横 行的分支。
经脉大多分布在人体的深部, 络脉则逐渐表浅。
经络系统将人体内外、脏腑、 肢节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以保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准备器具
确保使用一次性无菌针具, 并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针灸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定位穴位
准确找到穴位,避合 理控制针刺深度,防止损伤重
要器官。
施针手法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施针手法 ,如提插、捻转等。
观察患者反应
在针灸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 反应,如出现不适或异常,应 及时停止并采取相应措施。
针灸与推拿结合
针灸与推拿结合治疗可以缓解肌肉疼痛、关节僵 硬等症状,提高身体柔韧性和肌肉力量。
3
针灸与西医结合
针灸与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弥补西医治疗的不足, 提高治疗效果。例如针灸联合西医药物治疗抑郁 症、糖尿病等疾病。
THANKS
感谢观看
小儿遗尿
针灸治疗小儿遗尿主要选取气海、关元、中极等穴位,通过刺激膀 胱经和任脉,增强膀胱括约肌功能,改善遗尿症状。
04
针灸的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针灸前的准备
01
02
03
确定适应症
在针灸前,应明确适应症, 确保患者符合针灸治疗范 围。
患者沟通
详细了解患者病情、病史 和过敏史,告知患者针灸 治疗的目的、效果和可能 的风险。
针灸在肿瘤治疗中的辅助作用

针灸学ppt课件完整版

针灸学ppt课件完整版
针灸学ppt课件完整版
contents
目录
• 针灸学概述 • 针灸基础知识 • 针灸治疗技术 • 针灸在临床的应用 • 针灸的现代研究与进展 • 针灸的安全与注意事项
01
针灸学概述
定义与历史
定义
针灸学是一门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运用针刺和艾灸等方法来调节 人体经络和脏腑功能,达到防治 疾病目的的医学学科。
高血压பைடு நூலகம்
针灸可调节神经系统,降低血 压。
外科疾病
颈椎病
刺激颈部相关穴位,缓解颈椎疼痛。
腰痛
刺激肾经相关穴位,缓解腰痛。
关节炎
刺激关节周围穴位,缓解关节疼痛。
骨折
针灸可促进骨折愈合,减轻疼痛。
妇儿疾病
痛经
刺激腹部相关穴位,缓解痛经。
乳腺炎
刺激乳腺周围穴位,缓解乳腺炎症状。
小儿腹泻
刺激腹部和手部穴位,缓解小儿腹泻。
02
针灸基础知识
经络系统
01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 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 脉两大部分。
02
经脉有十二正经和奇经 八脉,起着纵贯全身的 作用。
03
络脉有别络、浮络、孙 络等,是络于经脉之间 的分支。
04
经络系统在人体中起到 沟通内外、联系脏腑、 运行气血等作用。
穴位分类与定位
穴位是经络上的重要节点 ,分为经穴、奇穴和阿是 穴三类。
THANKS
感谢观看
小儿夜啼
刺激身体相关穴位,缓解小儿夜啼。
神经系统疾病
01
失眠
刺激头部相关穴位,调节神经功能 ,改善睡眠质量。
面瘫
刺激面部相关穴位,促进面部神经 功能恢复。
03
02
神经衰弱

中医针灸学PPT课件

中医针灸学PPT课件
原穴原穴络穴络穴郄穴郄穴下合穴下合穴八脉交会穴八脉交会穴背俞穴背俞穴募穴募穴八会穴八会穴交会穴交会穴两经以上的经脉相交或会合处的穴位腧穴的定位取穴方法腧穴的定位取穴方法1骨度分寸法将人体不同部位规定出一定的长度或宽度并使其折成若干个等份每一个等份作一寸以此一寸来作为量取穴位的方法称之
针灸学
一、针灸学的概念及其发展简史 二、针灸学的主要内容
针灸发展简史(一)
产生的年代久远
起源时期 原始社会,砭石、灸法、角法、九针
理论创立时期 春秋战国至秦汉,《内经》成书,针灸理论标志性医学文献
繁荣时期 魏晋至明末,魏晋时的《针灸甲乙经》,最早的针灸专著;唐初有
专门的针灸学科,绘制彩色经络腧穴图;五代、宋、辽、金、元时 期
,更加完整的针灸教学机构和教育体系;明代杨继州汇集历代医家 学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接受、认可;非洲援外医疗 队国家固定派出针灸医师
临床实践表明
适应症广 疗效明显 应用方便 经济安全
针灸对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等科300多种病症有疗 效(约有100种疗效显著)
针灸学主要内容
•经络学
•针法灸法
•腧穴学 •针灸治疗法
经络学说
• 经络学说
• 研究人体经络 系统的循行分布、 生理功能、病理变 化、脏腑相互之间 联系的一种理论学 说。
说及经验的代表著作《针灸大成》等
低谷时期 清代至民国时期,废除针灸科和禁止用针灸治病
振兴时期 1958年,首次提出“针刺麻醉”;1979年,成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针灸
针灸发展简史(二)
对外传播和国际交流
公元六世纪开始传播(朝鲜、日本) 公元17世纪传入欧洲(1671年法国针灸开始
用于临床) 17世纪传入美国

中医学基础之针灸学ppt课件 -

中医学基础之针灸学ppt课件 -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的穴位,特别是面部 进针。
第五节 针灸法
舒张进针法
左手拇、食指或中指将针刺穴位的皮肤 撑开,使之绷紧,右手将针刺入。
主要适用于皮肤松弛或皱纹部位,如腹部进 针。
第五节 针灸法
(2)针刺的角度、深度
针刺的角度
直刺
斜刺
平刺
直刺 适用于大部分腧穴
斜刺 肌肉浅薄 重要器官 血管 疤痕
预防 注意手法适度,熟悉解剖
第五节 针灸法
原因 行针和出针手法过重
后 现象 出针后酸胀疼痛不适 遗 处理 局部热敷,灸治 感 预防 注意手法适度
第五节 针灸法
原因 针刺角度 、深度不当
刺 现象 外伤性气胸多见:胸痛、胸闷、心
伤 内 脏
慌,重则呼吸困难,紫绀 处理 轻:可镇咳,抗感染
重:胸腔穿刺抽气 预防 熟悉解剖,手法正确
第五节 针灸法
• 行针手法 提插法 捻转法 刮针法 震颤法
第五节 针灸法
提 插 法
提插法提下针 插与 的插 操针 作结 方合 法,对穴位上提
多用于四肢穴位
第五节 针灸法
捻转法
捻转法 将针左右来回旋转捻动。
多适用于躯干接近重要内脏的穴位。
第五节 针灸法
刮针法
刮动针柄,增强针感
刮针法
第五节 针灸法
省人事
处理 出针,平卧,保暖,灸治
预防 针对原因,注意观察
第五节 针灸法
滞 原因 精神紧张或肌肉痉挛、单向捻针 现象 针体捻转、提插发滞
针 处理 消除顾虑,放松肌肉,调整针体
预防 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 注意正确操作手法
第五节 针灸法
原因 体位移动,手法不熟练
弯 现象 针身弯曲 针 处理 恢复体位 顺势拔针

中医针灸教学课件ppt

中医针灸教学课件ppt
发展
针灸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了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以黄帝内经 为基础的理论体系。如今,针灸已传播到全球许多国家和地 区。
针灸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原理
针灸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以达到调和气血、平衡脏腑功能、祛邪扶正的 目的。它是一种自然疗法,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
特点
针灸具有适应症广、疗效显著、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等特点。同时,针灸治 疗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病人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的辅助治疗作用。
腰椎间盘突出
03
针灸可以缓解腰痛、坐骨神经痛等症状,对腰椎间盘突出具有
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妇科疾病的针灸治疗
01
02
03
痛经
针灸可以缓解痛经的症状 ,帮助女性减轻痛苦。
产后身痛
针灸可以缓解产后身痛的 症状,帮助女性恢复身体 健康。
不孕不育
针灸可以辅助治疗不孕不 育症,提高女性的生育能 力。
提高教学能力
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培养,通过培训、交流、研修等 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造诣。
构建优秀团队
加强中医针灸教学团队建设,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 活力的教师团队,推动中医针灸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经络
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经脉是主干, 络脉是分支。
穴位
是经络上的重要节点,称为腧穴。它们是气血汇聚和出入的 部位。
针灸的取穴方法及注意事项
取穴方法:根据疾病症状和体征,通过中医辨证分析 确定穴位,再根据穴位位置进行定位和进针。
确定穴位时要注意准确性和安全性。
注意事项
进针时要选择合适的角度和泻
针灸可以缓解小儿腹泻的 症状,帮助宝宝恢复健康 。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8
23
调和阴阳
泻其有余 补其不足
阳盛高热: 委中放血、针外关
阴盛寒凝: 阴陵泉、丰隆(针或灸)
阴虚阳盛: 太溪、照海(壮水之主, 以制阳光)
癫狂
阳虚阴盛: 关元、命门(益火之源, 以消阴翳)
癫证: 补申脉, 泻照海(补阳泻阴) 狂证: 补照海, 泻申脉(补阴泻阳)
2020/12/8
2020/12/8
12
八纲辨证与补泻原则
不盛不虚—平补平泻。 瘀滞不通—泻法,刺络出血。 陷下之证—灸法,补法。
2020/12/8
13
治病求本
治病求本: 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如:头痛:外感--风池解表 血虚血瘀--膈俞养血活血 痰阻--丰隆化痰 肝阳上亢--太冲平肝
2020/12/8
2020/12/8
17
三因制宜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理环境、生活习 惯制定治疗方法。 北方—多用火针、温灸 南方—微针(毫针、皮肤针)
2020/12/8
18
三因制宜
因时制宜: 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时辰特点,
制定治疗方法。 春夏病邪浅表—浅刺 秋冬病邪深在—深刺 择时选穴 (子午流注、灵龟八法、 飞腾八法)
《灵枢.九针十二原》:“凡用针者,虚 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盛 则虚之。”
2020/12/8
4
补虚泻实
补法 “虚则补之” “虚则实之” “陷下则灸之” “寒则留之”
平补平泻
泻法 “盛则泻之” “邪盛则虚之” “满则泄之” “热则疾之” “宛陈则除之”
2020/12/8
2020/12/8
28
选穴原则
远部选穴: 指选取距离病痛较远部位的腧穴。 “经脉所通, 主治所及”。
《灵枢·终始》:“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 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足者取之guo.” 四总穴歌: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2020/12/8
29
远部选穴
如: 高血压头痛—涌泉贴蒜泥 脱肛、子宫下垂—灸百会穴 腰骶疼痛—刺龈交 急性腰肌扭伤—腰痛点 肩周炎—条口透承山
治疗总论
2020/12/8
第一课件网在线 ()
1
内容提要
针灸治疗原则 针灸治疗作用 针灸处方 特针灸治疗原则
补虚泻实 清热温寒 治病求本 三因制宜
2020/12/8
3
补虚泻实
《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 精气夺则虚”。
《灵枢.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 盛不虚,以经取之。”
10
清热温寒
寒则留之:寒:寒证(虚、实);
留:留针。
—深刺而久留针 (“如人之不欲行”)。
如:风寒湿痹—留针侯气或艾灸。
2020/12/8
11
八纲辨证与补泻原则
阳证
阴证
表证—浅刺。 里证—深刺。
热证—浅刺疾 寒证—留针, 出,或刺出血。 多灸。
实证—泻法, 多针,少灸。
虚证—补法, 多灸。
2020/12/8
19
三因制宜
因人制宜: 根据性别、年龄、体质制定 治疗方法。
肥人—长针 瘦人—短针 体虚、老人、小孩—刺激宜轻 孕妇、产后—刺激宜轻,穴位选择
2020/12/8
20
针灸治疗作用
疏通经络
“不通则痛” 《千金方》:“凡病皆由血气壅滞不
得宣通,针以开导之,灸以温暖之。” 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病的最主要、最直
2020/12/8
30
辨证对症选穴
辨证取穴: 指针对某些全身症状或疾病 的病因病机选取腧穴。
补虚泻实
实则泻之: —单式泻法或复式泻法,穴性属泻(十二井、
十宣)。 宛陈则除之(泻法)—经脉瘀阻的病证,以
三棱针点刺出血. 如:闪挫扭伤—委中放血,刺络拔罐; 腱鞘囊肿、小儿疳积—点刺放液
2020/12/8
8
平补平泻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难经·六十九难》:“是正经自生病,不中 他邪也,当自取其经,故言以经取之.”
5
补虚泻实
虚则补之:虚:正气虚; 补:补法。 —单式补法或复式补法,穴性 属补(关元 、 足三里)
第一课件网在线 ()
2020/12/8
6
补虚泻实
陷下则灸之:陷下:阳气下陷。指脏腑、
经络之气虚弱,失其固摄之权 属补的范围 “大肉陷下” 灸百会
内脏下垂
神阙
阳气暴脱
关元
足三里
2020/12/8
7
腧穴性质
2020/12/8
泻: 委中、水沟、十宣、合谷
26
针灸处方
穴位的选择 选穴原则 近部选穴
远部选穴 辨证对症选穴 配穴方法 按经脉配穴法 按部位配穴法 刺灸法的选择
2020/12/8
27
选穴原则
近部取穴: 指选取病痛的所在部位或邻 近部位的腧穴。“腧穴所在,主治所及” 如:鼻病—素缭、迎香 眼病—睛明、太阳 痔疮—长强、次缭
14
治病求本
急则治标: 针对急重的标病进行治疗。 如脑病: 昏迷—人中醒脑 高热—十宣泻热 抽搐—阳陵舒筋
2020/12/8
第一课件网在线 ()
15
治病求本
.缓则治本: 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如支气管哮喘—补肺 健脾 益肾 肺俞 脾俞 肾俞
2020/12/8
16
治病求本
.标本同治: 针对疾病表现、本质同时治疗。 如高血压: 标--百会治头痛 本--太冲平肝熄风 太溪滋阴潜阳
接的作用.
2020/12/8
21
疏通经络
经络闭阻不通
实热: 针刺,如高热针 大椎、曲池、外关
虚寒:艾灸,如胃寒灸中 脘等
2020/12/8
22
调和阴阳
《灵枢.根结》:“用针之要,在于知 调阴与阳。”
《素问.至真要大论》:“调气之方, 必别阴阳。”“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 以平为期。”
调和阴阳是针灸治病的最终目的。
脏腑、经络虚实不明显
取本经穴
或虚实兼有 输穴)
(原穴或五
脏腑、经络本身气血逆乱
2020/12/8
9
清热温寒
热则疾之:热-热证;
疾:快针、浅刺、疾出;
—手法轻巧快速,不留针 (“刺热者,如手 探汤”《灵枢.经脉》)。
如:高热—刺大椎、曲池,浅刺疾出;
咽喉肿痛—少商或商阳点刺出血。
2020/12/8
24
扶正祛邪
《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 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扶正祛邪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
2020/12/8
25
扶正祛邪
操作方法 面瘫初期(放血)—祛邪为主 面瘫后期(艾灸)—扶正为主
补泻手法 面瘫初期 : 泻合谷、太冲 面瘫后期 : 补足三里、三阴交 补:气海、关元、命门、肾俞 、 足三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