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_50378评分表模板

合集下载

绿色建筑评价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绿色建筑评价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绿色建筑评价得分表w康舒适8.2.2地下空间平均采光系数不小于0.5%的面积与地下室首层面积的比例达到10%以上,得3分;38.2.3室内主要功能空间至少60%面积比例区域的采光照度值不低于采光要求的小时数平均不少于4h/d,得3分。

38.3主要功能房间有眩光控制措施。

3 9具有良好的室内热湿环境。

89.1采用自然通风或复合通风的建筑,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室内热环境参数在适应性热舒适区域的时间比例,达到30%,得2分;每再增加10%,再得1分,最高得8分。

89.2采用人工冷热源的建筑,主要功能房间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50785规定的室内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整体评价Ⅱ级的面积比例,达到60%,得5分;每再增加10%,再得1分,最高得8分。

810优化建筑空间和平面布局,改善自然通风效果。

810.1住宅建筑:通风开口面积与房间地板面积的比例在夏热冬暖地区达到12%,在夏热冬冷地区达到8%,在其他地区达到5%,得5分;每再增加2%,再得1分,最高得8810.2公共建筑:过渡季典型工况下主要功能房间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次/h的面积比例达到70%,得5分;每再增加10%,再得1分,最高得8分。

811设置可调节遮阳设施,改善室内热舒适,评价总分值为9分,根据可调节遮阳设施的面积占外窗透明部分的比例按下表的规则评分。

91建筑、室外场地、公共绿地、城市道路相互之间应设置连贯的无障碍步行系统。

2场地人行出入口500m内应设有公共交通站点或配备联系公共交通站点的专用接驳车。

3停车场应具有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或具备充电设施的安装条件,并应合理设置电动汽车和无障碍汽车停车位。

4自行车停车场所应位置合理、方便出入。

5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应具有自动监控管理功能。

6建筑应设置信息网络系统。

1场地与公共交通站点联系便捷,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81.1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800m,得2分;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3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得4分;41.2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800m范围内设有不少于2条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得4分。

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2页word

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2页word

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EvaI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E2005]63号(关于请组织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的函)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

本标准是为贯彻落实完善资源节约标准的要求,总结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定的第一部多目标、多层次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标准。

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地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主要问题进行了专题论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并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住宅建筑、公共建筑。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国家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中心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城市建设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有为韩继红曾捷杨建荣方天培汪维王静霞秦佑国毛志兵马眷荣陈立叶青徐文龙林海燕郎四维程志军安宇张蓓红范宏武王玮华林波荣赵平于震平郭兴芳涂英时刘景立目次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3)3.1基本要求 (3)3.2评价与等级划分 (3)4住宅建筑 (5)4.1节地与室外环境 (5)4.2节能与能源利用 (6)4.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7)4.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8)4.5室内环境质量 (9)4.6运营管理 (11)5公共建筑 (12)5.1节地与室外环境 (12)5.2节能与能源利用 (13)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4)5.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5)5.5室内环境质量 (16)5.6运营管理 (17)1总则1.0.1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得分表

绿色建筑评价得分表

2)种植无需永久灌溉的植物
结合雨水利用设施进行景观水体设计,景观水体利用雨水的补水量大于其水体
2
6.2.7
蒸发量的60%,且采用生态水处理积水保障水体水质 1)对景观水体的雨水采取控制面源污染的措施
2)利用水生动、植物进行水体净化
小计
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4.1
控制项
1
7.1.1 不得采用国建和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政策项
1)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有
调蓄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例Rs
1
4.2.13
2)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合理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 道路雨水进入地面生态性设施,并采取相应的流径污染控制措施
3)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
5.2
评分项

基本项
1
8.2.2(1)
主要功能房间的隔声性能良好:构件及相邻房间的空气隔声性能达到现行标准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中的标准限值
2 8.2.3(1) 采取减少噪声干扰的措施,建筑平面、空间的采光系统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的 要求,且卧室、起居室的窗地面积达到一定比例Sc
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规定
3)水系统、风系统采用变频技术,且采取相应的水力平衡措施
6
5.2.9
走廊、楼梯间、门厅、大堂、大空间、地下停车场等场所照明系统采取分区、 定时、感应等节能控制措施
7
5.2.11 合理选用电梯和自动扶梯,并采用电梯群控、扶梯自动启停等节能控制措施

房屋建筑工程高品质绿色建造项目评分表(2022年)

房屋建筑工程高品质绿色建造项目评分表(2022年)

房屋建筑工程高品质绿色建造项目评分表
— 1 —
— 2 —
— 3 —
注:名词解释:
1.绿色建筑:按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进行评价。

2.装配式建筑:按国家《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进行评价。

3.绿色施工工程:是指绿色施工工作满足《湖南省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良好及以上等级标准,且在绿色建材选用、绿色工艺采用、绿色技术应用、绿色管理实施等方面有显著成效,按《湖南省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办法》,由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的绿色施工工程。

4.全装修:(居住类)交房前墙面、地面等房屋固定面、水电管线、开关插座等基本设施完成装修安装,厨房和卫生间的固定设施安装到位。

(公共建筑类)交房前公用区域墙面、地面等房屋固定面、水电管线、开关插座等基本设施完成装修安装,各种公用固定设施安装到位。

5.拎包入住:(居住类)具备起居、就寝、盥洗等基本居住功能,提供装修及家具、家电等生活设施的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类)具备办公等基本服务功能,提供装修及家具、家电等办公设施的公共建筑。

6.采用绿色建材比例:按《湖南省建设工程绿色建材使用比例计算细则(试行)》的通知(湘建科〔2018〕65号)计算得。

— 4 —。

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Assessment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GB/T 50378-2014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408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公告现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

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年4月15日前言本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1]17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在原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基础上进行修订完成的。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标准编制组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近年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的实施情况和实践经验,参考了有关国外标准,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11章,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提高与创新。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1.将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

2.将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

3.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的基础上,增加“施工管理”类评价指标。

附录E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评价工具表 (2)

附录E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评价工具表 (2)

15
4.2.1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19分)
19
5 10 15
公共建筑的容积率(R) 3.5≤R 绿地率 新区建设达到30%,旧区改 建达到25% 新区建设:1.0m2≤Ag< 1.3m2,旧区改建:0.7m2≤ Ag<0.9m2 居住建筑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2 (Ag/m ) 4.2.2 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 (9分) 新区建设:1.3m ≤Ag< 1.5m2,旧区改建:0.9m2≤ 2 Ag<1.0m 新区建设:Ag≥1.5m ,旧 区改建:Ag≥1.0m2 30%≤Rg<35% 绿地率(Rg) 公共建筑 Rg≥40% 开放性 绿地向社会公众开放 5%≤Rr<15% 居住建筑 4.2.3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6分) 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 15%≤Rr<25% 建筑面积的比率(Rr) Rr≥25% 地下建筑面积与总用 Rp1≥0.5 地面积之比Rp1;地下 公共建筑 一层建筑面积与总用 Rp ≥0.7,且Rp <70% 1 2 地面积的比率Rp2 7 2 2 4 6 3 6 35%≤Rg<40%
——
——
5
主要功能房间满足要求 所有区域均满足要求
—— ——
4 8
5.2.10
照明与电气 5.2.11
——
——
3
5.2.12
合理选用节能型电气设备 (5分)
三相配电变压器满足现行国家标 准《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 —— 及能效等级》GB 20052 的节能评 价值要求 水泵、风机等设备,及其他电气 装置满足相关现行国家标准的节 能评价值要求 ——
——
——
5.2.1
——
6
设玻璃幕墙且不设外窗的建筑, 其玻璃幕墙透明部分可开启面积 比例 外窗、玻璃幕墙的可开启部分能 使建筑获得良好的通风 (6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评分表样板(GB50378-201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评分表样板(GB50378-2014)

参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评价表中的一星级标准进行建设,项目绿色建筑评分为58.86分。

根据标准规定:绿色建筑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

3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满足本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40分。

当绿色建筑总得分分别达到50分、60分、80分时,绿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绿色建筑各控制项评分权重如下:本建筑绿色建筑评分见下表:指标类别标准条文分值设定得分分值权重节地与室外环境控制项4.1.1 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

控制项不打分︹下同︺- -4.1.2 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 -4.1.3 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 -4.1.4 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

- -评分项4.2.1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8 0.17 1.364.2.2 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

5 0.17 0.854.2.3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4 0.17 0.684.2.4 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

4 0.17 0.684.2.5 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有关规定。

4 0.17 0.68 4.2.6 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

4 0.17 0.68 4.2.7 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

2 0.17 0.34 4.2.8 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

5 0.17 0.85 4.2.9 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

2 0.17 0.34 4.2.10 合理设置停车场所。

3 0.17 0.51 4.2.11 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

5 0.17 0.854.2.12 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采取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补偿措施。

建筑绿色设计评分表

建筑绿色设计评分表

--
----
不参评
0
---√
5.2.7
采取措施降低过渡季节供 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 ——分值为6分:
6

采取措施降低部分负荷、部分空间使 用下的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 ——总分值为9分: 1区分房间的朝向,细分供 暖、空调区域,对系统进 3 3 行分区控制 2合理选配空调冷、热源机 5.2.8 组台数与容量,制定实施 根据负荷变化调节制冷 (热)量的控制策略,且空 3 0 调冷源的部分负荷性能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 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规定 3水系统、风系统采用变频 技术,且采取相应的水力 3 0 平衡措施 走廊、楼梯间、门厅、大 堂、大空间、地下停车场 5.2.9 等场所的照明系统采取分 5 5 区、定时、感应等节能控 制措施——分值为5分: 照明功率密度值达到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4 50034中规定的目标值——总分 值为8分: 5.2.10 主要功能房间满足要 4 求,得4分 所有区域均满足要求, 8 得8分

--
5.2.13 5.2.14 5.2.15
Ⅳ 能量 综合 利用 5.2.16
求 排风能量回收系统设计合 理并运行可靠——分值为3 3 0 分: 合理采用蓄冷蓄热系统 3 0 ——分值为3分: 合理利用余热废热解决建 筑的蒸汽、供暖或生活热 4 0 水需求——分值为4分: 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合理 利用可再生能源——总分值为10分 (累计得分不超过10分) 20%≤Rhw< 4 30% 30%≤Rhw< 5 40% 40%≤Rhw< 6 由可再生能 50% 源提供的生 50%≤R < hw 活用热水比 7 60% 例Rhw 60%≤Rhw< 8 70% 70%≤Rhw< 9 80% Rhw≥80% 10 20%≤Rch< 4 30% 可 30%≤Rch< 再 5 生 40% 能 40%≤Rch< 源 由可再生能 6 50% 利 源提供的空 6 用 调用冷量和 50%≤Rch< 7 类 热量比例Rch 60% 型 60%≤Rch< 8 和 70% 指 70%≤Rch< 标 9 80% Rhw≥80% 10 1.0%≤Re< 4 1.5%

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EvaI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E2005]63号(关于请组织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的函)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

本标准是为贯彻落实完善资源节约标准的要求,总结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定的第一部多目标、多层次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标准。

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地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主要问题进行了专题论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并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住宅建筑、公共建筑。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国家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中心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城市建设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有为韩继红曾捷杨建荣方天培汪维王静霞秦佑国毛志兵马眷荣陈立叶青徐文龙林海燕郎四维程志军安宇张蓓红范宏武王玮华林波荣赵平于震平郭兴芳涂英时刘景立目次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3)3.1基本要求 (3)3.2评价与等级划分 (3)4住宅建筑 (5)4.1节地与室外环境 (5)4.2节能与能源利用 (6)4.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7)4.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8)4.5室内环境质量 (9)4.6运营管理 (11)5公共建筑 (12)5.1节地与室外环境 (12)5.2节能与能源利用 (13)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4)5.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5)5.5室内环境质量 (16)5.6运营管理 (17)1总则1.0.1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绿色建造施工水平评价打分表

绿色建造施工水平评价打分表

绿色建造施工水平评价打分表1.工程建设项目绿色建造施工水平评价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依据施工管理、环境保护与安全、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技术创新与创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等五个评价维度进行评价。

各考核维度权重分配如下:2. 评价指标分为控制项指标和一般项指标,控制项指标必须完全符合要求,一般项指标按照实际情况计分。

一般项指标根据适用范围分为通用指标和专项指标。

所有指标得分不小于90分为“三星”,小于90分不小于80分为“二星”,小于80分不小于70分为“一星”,小于70分不评价。

3. 评价指标中列出了在实施过程中项目自我评价、企业对项目的评价、过程检查和验收时应重点关注的内容。

目录一、绿色建造施工管理(控制项) (3)二、环境保护与安全(30分) (5)三、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40分) (14)四、技术创新与创效(20分) (27)五、绿色可持续发展(10分) (30)附录A 评价方法 (32)一、绿色建造施工管理(控制项)表1:绿色建造施工管理指标二、环境保护与安全(30分)表2:环境保护与安全指标(30分;其中通用指标25 分,专项指标 5分)三、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40分)表3-2:建筑垃圾控制和循环利用指标(8分;其中通用指标4分,专项指标4分)表3-3:水资源节约与利用指标(10分;其中通用指标 6分,专项指标 4分)表3-4:能源节约与利用指标(10分;通用指标6分,专项指标4分)四、技术创新与创效(20分)表4:技术创新与创效指标(20分;其中通用指标16分,专项指标4分)五、绿色可持续发展(10分)表5:绿色可持续发展指标(10分)附录A:评价方法1.应对绿色施工过程进行评价。

2.每个施工阶段至少应进行一次评价,每个季度至少增加一次评价;施工阶段评价最后得分为该施工阶段多次评价得分的平均值。

3.绿色施工单位工程评价在绿色施工阶段评价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单位工程绿色施工评价得分按下式计算:U=∑(S×β)式中:U—单位工程评价得分;S—施工阶段评价得分;β—单位工程阶段权重系数。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_50378评分表模板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_50378评分表模板
1)采用机械式停车库、地下停车库或停车楼等方式节约集约用地;
2)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提高停车场(库)使用效率;
3 )合理设计地面停车位,不挤占步行空间及活动场所。
4 . 2 . 1 1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评价总分值6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
6
1居住建筑:满足下列要求中3项,得3分;满足4项及以上,得6分:
3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达到50%,得3分。
4 . 2 . 14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量控制,评价总分值为6分。其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55%,得3分;达到70%,得6分。
6
4 . 2 . 15合理选择绿化方式,科学配置绿化植物,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3层及以下
4〜6层
7〜12层
13〜18层
19层以上
得分
35 < A≤ 41
23 < A≤ 26
22 < A≤ 24
20 < A ≤ 22
11 < A ≤ 13
15
A ≤ 3 5
A ≤ 3 5
A ≤ 22
A ≤ 20
A ≤ 11
19
表4. 2.1 - 2公共建筑容积率评分规则
容积率R
得分
0.5 ≤ R< 0. 8
符合要求
5.1. 2不应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供暖空调系统的供暖热源和空气加湿热源。
符合要求
5 . 1 . 3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符合要求
5 . 1 . 4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规定的现行值。
符合要求

绿色建筑评价表(2019版)

绿色建筑评价表(2019版)


生活便

9 6.2.9
评分项资源节约
境宜

高与创新
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满足本标准全部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其评分项满分值的30%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进行全装修,全
选用材料及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当总得分分别达到60分、70分、85分且应满足表3.2.8的要求时,
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准全部控制项的要求,评分项满分值的30%
修,全装修工程质量、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求时,绿色建筑等级分星级。

国家标准_绿色建筑评价标准_GB_T50378_2014解读

国家标准_绿色建筑评价标准_GB_T50378_2014解读
在前期调研工作的基础上,标准修订组于2011年9月召开了 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标志着标准修订工作正式启动。会议形成 了修订工作大纲、修订工作规则等文件,确定了标准修订的技术 原则。会后,修订组以全体会议、专题小组会等多种形式,进一 步落实了标准框架结构和技术原则,对标准条文进行了初步编写 和修改(包括适用范围、评价方式等),形成了标准修订初稿。
严格地讲,上述“各类指标得分”和“总得分”实际上都是 “得分率”。因为建筑的情况多样,各类指标下的评价条文不可 能适用于所有的建筑,对某一栋具体的被评建筑,总有一些评价 条文不能参评。因此,用“得分率”来衡量建筑实际达到的绿色 程度更加合理。但是在习惯上,“按分定级”更容易被理解和接 受,《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在“基本规定”章 中规定了一种折算的方法,避免了在字面上出现“得分率”。表2 给出了一个分值计算示例。
1、适用建筑类型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的适用范围,由原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中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 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进一步扩展至民用建筑 各主要类型。其确定依据是:
(1)由近些年的绿色建筑评价工作实践来看,绿色建筑的 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各行业、各类别建筑践行绿色理念的需求 不断提出。截至2012年底,742个绿色建筑标识项目中已有医疗 卫生类5项、会议展览类9项、学校教育类12项,但具体评价中 却反映出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对于这些类 型的建筑考虑得不够。(2)近些年先后立项了《绿色办公建筑 评价标准》GB/T50908-2013、《绿色商店建筑评价标准》(已 报批)、《绿色饭店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 准》、《绿色博览建筑评价标准》等针对特定建筑类型的绿色建 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对包括上 述建筑类型在内的各类民用建筑予以统筹考虑,必将有助于各国 家标准之间的协调,形成一个统一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3)项 目试评工作也纳入了4个医疗卫生类、5个会议展览类、7个学校 教育类以及航站楼、物流中心等建筑,初步验证了《绿色建筑评 价标准》GB/T50378-2014对此的适用性。

绿色建筑评价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绿色建筑评价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绿色建筑评价得分表w康舒适8.2.2地下空间平均采光系数不小于0.5%的面积与地下室首层面积的比例达到10%以上,得3分;38.2.3室内主要功能空间至少60%面积比例区域的采光照度值不低于采光要求的小时数平均不少于4h/d,得3分。

38.3主要功能房间有眩光控制措施。

3 9具有良好的室内热湿环境。

89.1采用自然通风或复合通风的建筑,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室内热环境参数在适应性热舒适区域的时间比例,达到30%,得2分;每再增加10%,再得1分,最高得8分。

89.2采用人工冷热源的建筑,主要功能房间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50785规定的室内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整体评价Ⅱ级的面积比例,达到60%,得5分;每再增加10%,再得1分,最高得8分。

810优化建筑空间和平面布局,改善自然通风效果。

810.1住宅建筑:通风开口面积与房间地板面积的比例在夏热冬暖地区达到12%,在夏热冬冷地区达到8%,在其他地区达到5%,得5分;每再增加2%,再得1分,最高得8810.2公共建筑:过渡季典型工况下主要功能房间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次/h的面积比例达到70%,得5分;每再增加10%,再得1分,最高得8分。

811设置可调节遮阳设施,改善室内热舒适,评价总分值为9分,根据可调节遮阳设施的面积占外窗透明部分的比例按下表的规则评分。

91建筑、室外场地、公共绿地、城市道路相互之间应设置连贯的无障碍步行系统。

2场地人行出入口500m内应设有公共交通站点或配备联系公共交通站点的专用接驳车。

3停车场应具有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或具备充电设施的安装条件,并应合理设置电动汽车和无障碍汽车停车位。

4自行车停车场所应位置合理、方便出入。

5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应具有自动监控管理功能。

6建筑应设置信息网络系统。

1场地与公共交通站点联系便捷,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81.1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800m,得2分;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3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得4分;41.2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800m范围内设有不少于2条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得4分。

绿色建筑评价表1

绿色建筑评价表1

绿色建筑评价表注:达标判定结论有3种:满足要求√,不满足要求×,不参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条文评价内容拟采取的具体技术措施自评结论专家评定意见1.节地与室外环境1.1节地与室外环境控制项1.1.1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维持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

场地内有较高的生态价值的树木、水塘、水系,是传承区域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予以保护。

确实需要改造的,工程结束后,须生态复原项目规划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土地分类为城镇住宅用地。

项目属商居工程,土地、资源利用方式未发生变化。

√1.1.2建筑场地选址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

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洪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建筑场地会造成毁灭性破坏,氡、电磁波等对人的健康也会产生危害;油库、煤气站、有害物质车间等均有发生火灾、爆炸和毒气泄漏的可能,为此,绿色建筑选址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规定项目所在地属平原地区,一般情况氡无超标。

√1.1.3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低层不高于43㎡、多层不高于28㎡、中高层不高于24㎡、高层不高于15㎡人均用地指标是控制建筑节地的关键性指标,有两种方法控制人均用地指标:一是控制户均住宅面积;二是通过增加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的建设比例,在增加户均住宅面积的同时,满足国家控制指标的要求本项目为高层居住建筑,规划用地面积16532.10㎡,常住人口1920人,则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为8.61㎡,不高于15㎡。

√1.1.4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应正确理解《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关于日照标准要求的有关问题:1.明确大中小城市的涵义,2.老年人居住建筑应有更高的标准,3.建设中增设的空调机、建筑小品、雕塑、户外广告牌等均不能使相邻住宅楼、相邻住户的日照标准降低见本建设项目日照分析报告,用地范围内建筑物内每一套住宅均有一个居室满足大寒日大于等于2小时日照要求。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
4.1.2 建筑结构应满足承载力和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建筑外墙、屋面、门窗、幕墙及外保温 等围护结构应满足安全、耐久和防护的要求。
4.1.3 外遮阳、太阳能设施、空调室外机位、外墙花池等外部设施应与建筑主体结构统一设 计、施工,并应具备安装、检修与维护条件。
4.1.4 建筑内部的非结构构件、设备及附属设施等应连接牢固并能适应主体结构变形。
3.1.5 申请绿色金融服务的建筑项目,应对节能措施、节水措施、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等进行 计算和说明,并应形成专项报告。
3.2 评价与等级划分 3.2.1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应由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 5 类指标组成,且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加分项。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刘加平 王建国 俞滨洋 毛志兵 娄宇 沈迪 李迅 杨仕超 李百 战 赵锂 陈琪
1总则 1.0.1 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绿色性能的评价。
1.0.3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 和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 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其评分项满分值的 30%; 2 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3 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进行全装修,全装修工程质量、
选用材料及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 当总得分分别达到 60 分、70 分、85 分且应满足表 3.2.8 的要求时,绿色建筑等
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GBT50378-2023资源节约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23资源节约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23资源节约建筑评价标准简介GBT-2023资源节约建筑评价标准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一项行业标准。

该标准旨在推动建筑业向着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通过评价建筑项目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性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的实施。

标准内容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指标:1. 能源利用效率:对建筑项目的节能设计和能源利用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选用、建筑设备的能效等方面。

2. 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建筑项目对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包括采用节水器具、回收利用雨水等方面。

3. 材料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建筑项目对材料资源的使用情况,包括可再生材料的使用比例、废弃物的减量处理等方面。

4. 环境影响:评估建筑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情况,包括噪音、污染物排放等方面。

5. 室内环境质量:评价建筑内部空气质量、光照条件、绿化覆盖率等方面,确保建筑内部环境良好。

6. 运行管理:评估建筑项目在使用阶段的节能管理、维护管理等方面,为建筑的长期可持续性提供保障。

应用意义GBT-2023资源节约建筑评价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有助于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的普及。

通过建筑项目的评价和认证,可以引导建筑业各方在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更加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降低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建筑的综合效益和社会效益。

结论GBT50378-2023资源节约建筑评价标准是当前中国建筑行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它为建筑项目的资源利用和环境性能提供了科学的评价标准。

建筑业各方应积极采用该标准,提高资源节约建筑的比例,推动行业向着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效比(EER )
提高6 %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 (C))
提高8 %
锅炉
燃煤
热效率
提高3个百分点
燃油燃气
热效率
提高2个百分点
5. 2. 5集中供暖系统热水循环泵的耗电输热比和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等的有关规定,且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比比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规定值低20 %,评价分值为6分。
3水系统、风系统采用变频技术,且采取相应的水力平衡措施,得3分。
5 . 2 . 9走廊、楼梯间、门厅、大堂、大空间、地下停车场等场所的照明系统采取分区、定时、感应等节能控制措施,评价分值为5分。
5 . 2 . 10照明功率密度值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规定的目标值,评价总分值为8分。主要功能房间满足要求,得4分;所有区域均满足要求,得8分。
30
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比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提高幅度达到5%,得5分;达到10%,得10分。
2供暖空调全年计算负荷降低幅度达到5 %,得5分;达到10%,得10分。
5 . 2 . 4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均优于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以及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能效限定值的要求,评价分值为6分。对电机驱动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直燃型和蒸汽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单元式空气调节机、风管送风式和屋顶式空调机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燃煤、燃油和燃气锅炉,其能效指标比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规定值的提高或降低幅度满足表5. 2. 4的要求;对房间空气调节器和家用燃气热水炉,其能效等级满足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节能评价值要求。
绿色建筑预评估
预评估结果
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要求对本项目进行预评估.经评估,控制项全部达标,评分项得分 分,达到一星级绿色住宅建筑。评估结果如下表。
评价
内容
理论
满分
实际
满分
评价
得分
折算
得分
分项
权重
计算值
总得分
一星级
要求得分
节地与室外环境
100
0.21
节能与能源利用
1)采用机械式停车库、地下停车库或停车楼等方式节约集约用地;
2)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提高停车场(库)使用效率;
3 )合理设计地面停车位,不挤占步行空间及活动场所。
4 . 2 . 1 1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评价总分值6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
6
1居住建筑:满足下列要求中3项,得3分;满足4项及以上,得6分:
5 . 2 . 8采取措施降低部分负荷、部分空间使用下的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评价总分值为9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区分房间的朝向,细分供暖、空调区域,对系统进行分区控制,得3分;
2合理选配空调冷、热源机组台数与容量,制定实施根据负荷变化调节制冷(热)量的控制策略,且空调冷源的部分负荷性能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 B 50189的规定,得3分;
100
0.24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00
0.2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00
0.17
室内环境质量
100
0.18
13.2预评估表
节地与室外环境
类别
条文
自评得分
适用得分
控制项
4 .1. 1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
符合要求
4. 1. 2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符合要求
5.1. 2不应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供暖空调系统的供暖热源和空气加湿热源。
符合要求
5 . 1 . 3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符合要求
5 . 1 . 4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规定的现行值。
符合要求


1 )绿地率:按表4. 2. 2-2的规则评分,最高得7分;
表4. 2. 2 - 2公共建筑绿地率评分规则
绿地率Rg
得分
30%≤ Rg< 35%
2
35%≤ Rg< 40%
5
Rg≥ 40 %
7
2)绿地向社会公众开放,得2分。
4 . 2 . 3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评价总分值为6分,按表4. 2. 3的规则评分。
1) 2种及以上的公共建筑集中设置,或公共建筑兼容2种及以上的公共服务功能;
2)配套辅助设施设备共同使用、资源共享;
3 )建筑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公共空间;
4 )室外活动场地错时向周边居民免费开放。
4 . 2 . 12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采取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补偿措施,评价分值为3分。
5
0.8 ≤ R< 1.5
10
1.5 ≤ R< 3.5
15
R ≥ 3. 5
19
4 . 2 . 2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评价总分值为9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
4
1居住建筑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住区绿地率:新区建设达到30%,旧区改建达到25 %,得2分;
2)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按表4. 2. 2-1的规则评分,最高得7分。

5 . 2 . 1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对建筑的体形、朝向、楼距、窗墙比等进行优化设计,评价分值为6分。
6
5 . 2 . 2外窗、玻璃幕墙的可开启部分能使建筑获得良好的通风,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
12
1设玻璃幕墙且不设外窗的建筑,其玻璃幕墙透明部分可开启面积比例达到5%,得4分;达到10%,得6分。
2超过7 0 %的道路路面、建筑屋面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4,得2分。
4 . 2 . 8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评价总分值为9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场地出人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800m,得3分;
2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800m范围内设有2条及以上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含公共汽车站和轨道交通站),得3分;
4
4 . 2 . 6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在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小于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小于2,得2分;
2)除迎风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差不大于5Pa,得1分;
6
4 .2 .4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评价总分值4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2
1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2,得2分;
2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的规定,得2分。
4 .2 .5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有关规定,评价分值为4分。
表5.2.4冷、热源机组能效指标比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提高或降低幅度
机组类型
能效指标
提高或降低幅度
电机驱动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
制冷性能系数(COP)
提高6 %
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
直燃型
制冷、供热性能系数(COP)
提高6 %
蒸汽型
单位制冷量蒸汽耗量
降低6 %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风管送风式和屋顶式空调机组
表4. 2. 2-1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评分规则
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Ag
得分
新区建设
旧区改建
1.0m2≤ Ag<l. 3m2
0.7m2≤ Ag<0.9m2
3
1.3m2≤ Ag<l. 5m2
0.9m2≤ Ag<l. 0m2
5
Ag≥ l. 5m2
Ag≥ l. 0m2
7
2公共建筑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3层及以下
4〜6层
7〜12层
13〜18层
19层以上
得分
35 < A≤ 41
23 < A≤ 26
22 < A≤ 24
20 < A ≤ 22
11 < A ≤ 13
15
A ≤ 3 5
A ≤ 3 5
A ≤ 22
A ≤ 20
A ≤ 11
19
表4. 2.1 - 2公共建筑容积率评分规则
容积率R
得分
0.5 ≤ R< 0. 8
3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得3分。
4 . 2 . 9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评价分值为3分。
3
4 . 2 . 10合理设置停车场所,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6
1自行车停车设施位置合理、方便出入,且有遮阳防雨措施,得3分;
2合理设置机动车停车设施,并采取下列措施中至少2项,得3分:
3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达到50%,得3分。
4 . 2 . 14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量控制,评价总分值为6分。其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55%,得3分;达到70%,得6分。
6
4 . 2 . 15合理选择绿化方式,科学配置绿化植物,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