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障碍大脑解剖及病损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① 额极病变: 以精神障碍为主,表现为: 记忆力和注意力减退 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缺乏始动性和内省力 思维和综合能力下降,可有欣快或易怒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一)额叶(front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②中央前回病变:
刺激性病灶 破坏性病灶
对侧上、下肢或面部的抽 搐(Jackson癫痫) 继发全身性癫痫发作 多引起单瘫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④ 额中回后部病变: 刺激性病灶 破坏性病灶 引起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 双眼向病灶侧凝视 产生书写不能 产生运动性失语
额中回更后部位病变 ⑤ 优势额下回后部病变: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一)额叶(front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2. 内侧面:
多见于: 大脑前动脉闭塞 矢状窦旁脑膜瘤
旁中央小叶(paracentral lobule)病变 对侧膝以下瘫痪 矢状窦旁脑膜瘤可压迫两侧下肢运动区而 使其产生瘫痪,伴有尿便障碍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一)额叶(front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3. 底面:
额叶底面的挫裂伤 多见于: 嗅沟脑膜瘤 蝶骨嵴脑膜瘤 病损主要位于额叶眶面 表现为饮食过量、胃肠蠕动过度、多尿、高 热、出汗和皮肤血管扩张等症状 福斯特-肯尼迪综合征(Foster-Kennedy syndrome):
上部受损产生对侧下肢瘫痪 下部受损产生对侧面、舌或上肢的瘫痪 严重而广泛的损害可出现对侧偏瘫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一)额叶(front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③额上回后部病变: 强握反射(grasp reflex) 摸索反射(groping reflex)
大脑病变的定位诊断
大脑病变的定位诊断大脑半球病变的临床表现一般症状:意识与精神活动障碍;失语症;失用症;失认症;偏瘫;癫痫发作;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等等。
定位症状:额叶(P。
187—192);顶叶(P。
192-194);颞叶 (P.194—195);枕叶(P。
195-199);岛叶(P。
119);边缘叶(P.199-);基底神经节(P.199);胼胝体(P.200);内囊(P201-202)。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一、额叶背外侧面病变的定位诊断(一)额叶背侧部皮质及皮质下病变的诊断要点:1.运动障碍是主要的症状;2。
瘫痪大都由弛缓性过渡到痉挛性;3.单瘫(皮质病变)或偏瘫(皮质下病变);4.肌张力减低(4区病变)或肌张力增高(6、8区病变);5.早期、剌激性病变→癫痫发作,破坏性病变→瘫痪。
(二)运动区病变的定位诊断:1.运动障碍:(1)癫痫发作: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运动区)I.局限性运动性癫痫(I)完全性贾克森氏癫痫(局部→全身)(II)不完全性贾克森氏癫痫(仅限于局部)II.全身性癫痫大发作(I)无先兆(II)有先兆I) 反转性发作(头眼向对侧转动)继大发作,病变在 6、8 区(头转→全身抽)II)先为头部相继出现身体向对侧旋转,而后扩延为全身大发作,病灶在6区头、身转→全身抽III)先有意识障碍,相继出现全身性癫痫大发作,病灶位于额叶的更前部(额极部)昏迷→全身抽III.瘫痪发作(抑制性发作)(2)瘫痪:上肢单瘫;下肢单瘫;中枢性面瘫;面肌与上肢瘫;皮质性偏瘫;皮质性截瘫(旁中央小叶性截瘫)皮质性三肢瘫(旁中央小叶性三肢瘫)2。
反射异常:即出现所谓的“锥体束征”(1)病理征阳性.自皮质至第五腰髓锥体束任何部位的病变都可出现(2)病变对侧深反射亢进(急性期减低或消失)(3)病变对侧浅反射减弱或消失(4)出现踝阵挛、髌阵挛、腕阵挛●(三)运动前区病变的定位诊断● 1.运动障碍:●特点(1)病变对侧上下肢出现一过性上下肢瘫痪,伴精细运动障碍,粗糙运动保存.●(2)慢性进行性病变者往往先出现肌张力增高以后才出现瘫痪。
意识障碍的诊断
脑干损害的定位
病变受累水平可根据呼吸模式、瞳孔变化、反射性眼球运动 和对疼痛运动反应定位.
脑干损害的定位
损害水平 间脑 中脑 呼吸模式 瞳孔及光反应 反射性眼球运动 对疼痛运动反应 潮式呼吸 小,光反应(+) 浮动,运动充分 伸展过度 潮式呼吸 居中,固定不规则 , 只有外展运动 去皮层 或深呼吸 长吸气呼吸 针尖样,光反应(±) 只有外展运动 去大脑
.疼痛反应
神经系统检查
.瘫痪体征 通过观察自发活动减少可 判定昏迷患者的瘫痪肢体,偏瘫侧下 肢常呈外旋位,足底疼痛刺激下肢回 缩反应差或消失,可出现病理征.坠落 试验将患者双上肢同时托举后突然放 开任其坠落,瘫痪侧上肢坠落较快.
神经系统检查
脑干功能 ①头眼反射(oculocephalic
reflex):又称玩偶头试验(Doll head test), 轻抚患者头部向左右、上下转动时眼球向头部 运动相反方向移动,然后逐渐回到中线位;在婴 儿为正常反射,随着大脑发育而抑制;该反射涉 及前庭核、脑桥侧视中枢、内侧纵束、眼球运 动神经核,大脑半球弥漫性病变导致昏迷时出 现此反射,脑干病变时反射消失,如一侧脑干病 变,头向该侧转动时无反射,向对侧仍存在;
(3)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 由于双侧皮质脊髓束及皮质延髓束损害, 导致几乎全部运动功能丧失,脑桥以下脑 神经均瘫痪,表现四肢瘫,不能讲话和吞 咽,可自主睁眼或用眼球垂直活动表示, 看似昏迷,实为清醒,脑电图正常。多见 于脑血管病引起脑桥基底部病变。
昏迷患者的检查
苏州市立医院东区 赵中
意识障碍的诊断
苏州市立医院东区 赵中
意识(consciousness)指大脑的觉醒程 度,是中枢神经系统(CNS)对内、外 环境刺激做出应答反应的能力,或机体 对自身及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意识内容包括定向力、感知力、注意力、 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是人类的高级神 经活动,可通过语言、躯体运动和行为 等表达出来。
神经病学(第8版)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2)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第8版)
一、脑的血管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二)大脑中动脉受累 2.皮质支
上分支病损:出现对侧偏瘫和感觉缺失,面部及上肢重于下肢,Broca失语(优势半球) 和体象障碍(非优势半球)
下分支病损:出现Wernicke失语、命名性失语和行为异常等,常无偏瘫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第8版)
一、脑的血管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颅内静脉系统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第8版)
一、脑的血管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一)颈内动脉主干受累 可出现病侧单眼一过性黑矇
神经病学(第8版)
一、脑的血管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颈内动脉系统
椎基底动脉系统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第8版)
一、脑的血管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3. 大脑动脉环(Willis环) 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
两侧颈内动脉末端
两侧大脑后动脉 前交通动脉
目录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 病损的定位诊断
作者 : 贾建平 单位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第二节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之发作性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发作性 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3、脑干功能不全 (跌倒发作)
老年女性多见, 突发双下肢无力摔到, 有时可有跌伤。
4、猝倒发作 (catalepsy)
发作性睡病、睡瘫症、睡眠幻觉
5、基底动脉性偏头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发作性 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3、Brun综合征 头痛+意识障碍+体位影响
4、颅高压之高原现象 持续性头痛+ 一过性意识障碍、黑蒙
5、SAH
发作性 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三、药物-代谢性 一过性意识障碍
1、酒精-镇静剂所致黑蒙 过量饮酒或药物中毒所致。 常有记忆障碍、思维不连贯。 其后有深度、 难以唤醒的睡眠。
发作性 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2、麻醉剂过量 如Heroin 3、低血糖(外源性或内源性) 4、使用降压药 5、Erb瘘管 发作性肝昏迷
发作性 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四、脑震荡 五、其他疾病 1、过度换气综合征
过度快速换气 可导致全面性CBF降低
发作性 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2、转换型或诈病
(假性昏迷) 大多为无反应状态, 往往扳开眼睑时有阻力病 有眼球的向下运动。
神经系统疾 病定位诊断
发作性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一、晕厥 1、神经源性
Shy-Drager综合征 老年,男性多见,
发作性 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晕厥+ 其他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表现, 可有多种运动障碍 2、心源性晕厥
发作性 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1、脑血管功能不全
如TGA 持续数小时记忆、行为异常 2、癫痫 各种全面性发作、颞叶癫痫、 癫痫后无反应状态
意识障碍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PPT课件
三、意识障碍的分类及病因
意识范围障碍
朦胧状态:对狭窄 范围内的各种刺激 能够感知,并做出 相应反应,可伴有 定向障碍和骗的幻 觉、错觉和妄想。 多突发突止,持续 数小时或数天,发 作结束后陷入睡眠 ,意识恢复后不能 完全回忆。
意识清晰度降低
漫游性自动症:不 具有幻觉、妄想和 情绪改变。可出现 无目的的、与所处 环境不适应的甚至 无意义的动作。如 在室内或室外无目 的的徘徊、机械性 的重复简单的日常 生活中的动作,突 发突止,不能回忆
35
五、意识障碍的急诊处理
2.病因治疗
•血糖 •全身性病因
•颅内出血或肿瘤;
•感染; •癫痫
36
五、意识障碍的急诊处理
3.加强支持治疗
•在监测生命体征的基础上 做必要的脏器功能支持; •维持营养和热量; •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37
五、意识障碍的急诊处理
4.促进脑功能恢复
改善脑代谢,减少脑耗氧量,改善脑缺氧:低头 温治疗。 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应用。 中枢神经系统苏醒剂应用:纳洛酮、醒脑静等。
维持意识清醒的解剖基础 1.广泛的大脑皮质神经元 完整性(整合机构-内容)
2.脑干上行网状激活 系统(觉醒)
5
二、意识障碍的病理生理及解剖基础
不同部位大脑损害引起昏迷的特点 (1)延髓和脑桥尾端 (2)桥脑首端到中脑尾端:瞳孔改变 (3)中脑首端和间脑后部 (4)丘脑 (5)大脑皮质
6
三、意识障碍的分类及病因
•突然卧床不起,双目紧闭, 呼之不应,推之不动,呼 吸增快,屏气或正常,肢 体松软或强直,甚至疼痛 刺激也毫无反应,类似昏 迷状态。 •脑干反射存在,无病理反 射。
31
•脑电图呈觉醒反应。 •暗示治疗可恢复常态。
意识障碍的解剖生理学基础
意识障碍的解剖生理学基础
意识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症状包括意识模糊、定向障碍、认知障碍等。
要理解意识障碍,需要了解其解剖生理学基础。
大脑皮质是人类智力高度发达的部分,该结构由六层组成,其中第一层和第六层主要由神经元细胞体组成,而第二层至第五层主要由神经元的支撑细胞(胶质细胞)组成。
大脑皮质的不同区域负责不同的功能,包括视觉、听觉、运动、感觉、语言、记忆等。
意识是一种高级神经功能,其解剖基础包括大脑皮质、丘脑和脑干。
丘脑是位于大脑深部的一个神经结构,它与皮质之间有多条神经通路相连。
脑干是大脑的延续部分,它负责控制身体的基本生理功能,如呼吸、体温、心率等。
意识障碍常见的病因包括脑血管疾病、颅脑外伤、中毒、代谢性疾病等。
这些病因可以影响大脑皮质、丘脑和脑干,导致意识障碍的出现。
总之,意识障碍的解剖生理学基础包括大脑皮质、丘脑和脑干。
不同病因会影响这些结构,导致意识障碍的发生。
对意识障碍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其病因和治疗。
- 1 -。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课件
• 2、内侧面:旁中央小叶—对侧膝以下瘫痪
•
伴有尿便障碍
• 3、底面:饮食过量、胃肠蠕动多尿、高热等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大脑损害的定位诊断——大脑半球
• 顶叶:前面以中央沟与额叶分界;
•
后面以顶枕沟和枕前切迹连线与枕叶分界;
•
下面以外侧裂与颞叶分界
• 功能:感觉、空间构象、语言形成(左侧)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大脑损害的定位诊断——大脑半球
枕叶:顶枕沟和枕前切迹连线后方——视觉 • 损害——视觉障碍 • 全盲——双侧视觉中枢 • 偏盲——一侧视觉中枢,黄斑回避 • 对侧同向性上象限盲——舌回 • 对侧同向性下象限盲——楔回 • 视物变形——顶枕颞交界区
不稳定,强哭、强笑)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大脑损害的定位诊断——间脑
下丘脑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1、视上核、室旁核及其纤维束—中枢性尿崩症 2、下丘脑散热、产热中枢—体温调节障碍 3、饱食、摄食中枢—摄食异常 4、下丘脑视前区与后区网状结构—睡眠觉醒障碍 5、腹内侧核和结节区—生殖与性功能障碍 6、下丘脑后区和前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交感及副交感中枢)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大脑损害的定位诊断——内囊
• 解剖结构 • 病损表现 1、完全性内囊损害:三偏征 2、部分性内囊损害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大脑损害的定位诊断——基底节
• 位于大脑白质深部,主要由尾状核、豆状核、屏 状核、杏仁核组成,另外,红核、黑质、丘脑底 核也参与基底节系统的组成。
意识障碍的分类及鉴别诊断2024
意识障碍的分类及鉴别诊断2024
意识障碍是指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状态和(或)客观环境,不能对环境刺激做出正确反应的一种病理过程,其病理学基础是大脑皮质、丘脑和脑干网状系统的功能异常。
神经外科
图1 神经外科对意识障碍认识的五个阶段
神经内科
图2 神经内科对意识障碍的分类轻度意识障碍
中度意识障碍
昏迷
昏迷是一种最为严重的意识障碍。
患者意识完全丧失,各种强刺激不能使其觉醒,无有目的的活动,不能自发睁眼。
神经病学
图3 神经病学对意识障碍的分类觉醒性意识障碍
意识内容障碍
特殊类型意识障碍
鉴别诊断
代谢性脑病
中毒性脑病
脑血管疾病
颅内感染性疾病
脑外伤
其他疾病
意识障碍的病因多种多样,涉及多学科多系统,在接诊此类患者时应拓展思路,切忌先入为主;应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及伴随症状,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及早期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因,从而避免误诊或延误治疗。
意识障碍患者神经系统查体的定位诊断
意识障碍患者神经系统查体的定位诊断意识是大脑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包括觉醒状态和意识内容,前者由脑干网状激活系统、丘脑非特异性核团维持和激活(嗜睡、昏睡、昏迷),后者属于大脑皮质功能(意识模糊、谵妄状态)。
意识障碍患者的查体要明确觉醒水平,以及是否有意识内容改变。
觉醒水平:嗜睡:轻微刺激唤醒,回答可以。
昏睡:强烈刺激唤醒,回答不明确。
浅昏迷:强烈刺激,轻微反应,脑干反射可。
中昏迷:强烈刺激,无反应,脑干反射弱。
深昏迷:强烈刺激,无反应,脑干反射无。
意识障碍患者神经系统查体主要包括【眼征】【对疼痛刺激的反应】【瘫痪体征和锥体束征】【脑干反射】【脑膜刺激征】,本文三张图对其进行了总结:昏迷指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导语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是医学上评估患者昏迷程度的方法,也是现今用的最广的昏迷指数,那么这个评分怎么评?有哪些重要的细节需要注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一、GCS方法及标准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睁眼反应(E,Eye opening)语言反应(V,Verbal response)肢体运动(M,Motor response)二、图说具体怎么做?三、评分结果判读GCS评分法最高分为15分,最低分为3分;分数越低则意识障碍越重,预后越差。
四、影响GCS评分的因素(1)饮酒酒精对脑及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可使人反应迟钝,对光、声刺激反应时间延长,反射动作的时间也相应延长,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如眼、手、脚之间的配合功能发生障碍等,在进行GCS判定时影响其准确性。
在一些脑外伤、脑血管病患者要注意询问有无饮酒。
(2)癫痫颅脑疾患的患者往往伴发癫痫发作,特别是癫痫持续状态时在发作间歇期仍然呈昏迷状态,应注意与原发病所致昏迷相鉴别。
(3)使用镇静剂烦躁不安、情绪激动、睡眠障碍的患者常使用镇静剂如地西泮、苯巴比妥或冬眠合剂,不宜进行GCS评定,估计在没有药物影响时再评。
五、GCS评分细节注意在进行GCS评分时,要注意计分反映的是患者的实际情况,评分时快速检查同时记录结果,要注意评判时以最好的反应来计算分值。
意识障碍的解剖生理学基础
意识障碍的解剖生理学基础
意识是指个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感知和认知,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产物。
意识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个体的意识状态丧失、混乱或异常。
意识障碍的解剖生理学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大脑皮层:意识的产生与大脑皮层密切相关。
大脑皮层由多个区域组成,其中前额叶、颞叶和顶叶是与意识状态关联最为密切的区域。
前额叶与人的行为、认知、情感等有关,颞叶与听觉和记忆有关,顶叶与视觉和空间定向有关。
2. 大脑下丘脑系统:大脑下丘脑系统包含下丘脑、丘脑和杏仁核等区域,是控制意识状态的重要中枢。
其中下丘脑是保持意识清醒的主要区域,丘脑和杏仁核则参与情感和注意力的调节。
3. 大脑干:大脑干是连接大脑和脊髓的桥梁,是控制意识状态的另外一个关键区域。
大脑干中的网状结构和上行激活系统与下行抑制系统的平衡是保持意识清醒的重要基础。
4. 脑电图:脑电图是记录脑电活动的技术,可以反映意识状态的变化。
通常情况下,清醒状态下的脑电图呈现高频低振幅的特点,而在睡眠或意识障碍时则呈现低频高振幅的特点。
综上所述,意识障碍的解剖生理学基础涉及到多个神经系统和区域的功能紊乱。
对于不同类型的意识障碍,应根据其病因和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以恢复和维持正常的意识状态。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颞叶
1. 听(感觉)性语言中枢(听讲/听话中枢) 位置:颞上回后部(22区) 损伤:能听到别人讲话的声音,但不能理解讲话的意 思,答非所问,称之为感觉性失语症。
2. 听觉区 位置:颞横回(41、42区) 接受内侧膝状体来的纤维。 特点:每侧听觉区都接受来自两耳的冲动。一侧听觉中枢受损,不致引起全聋。
⑶经内囊后肢投射的纤维: 下行纤维:皮质脊髓束、顶枕颞桥束 上行纤维:丘脑中央辐射(丘脑皮质束)、听辐射、视辐射
内囊损伤症状:
“三偏” ⒈偏身感觉丧失——丘脑中央辐射受损; ⒉对侧偏瘫——皮质脊髓束; ⒊两眼视野对侧半同向偏盲——视辐射受损。 两歪: ⒈口角歪斜 ⒉伸舌时舌尖歪斜
基底节
壳:外侧部,最大。 苍白球:内侧的二部。
新纹状体:尾状核和豆状核的壳,是较新的结构; 旧纹状体:豆状核的苍白球,是较古老的结构。
1、个体保存和种族保存 2、调节内脏活动和情绪活动 3、参及脑的记忆活动
边缘系统
边缘叶及邻近皮质(额叶眶部、岛叶、颞极、海马、齿状回等)以及及它联系密切的皮质下结构(隔区、杏仁 核、下丘脑、上丘脑、丘脑前核、部分丘脑背侧核及中脑内侧被盖区)构成边缘系统。
内囊
⑴经内囊前肢投射纤维:额桥束、丘脑前辐射; ⑵经内囊膝投射的纤维:皮质核束;
(二)顶叶( ) 1. 第Ⅰ躯体感觉区
位置: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3、1、2区)
特点:
①上、下颠倒,头仍正; ②左、右交叉支配; ③投影区的大小取决于该部感觉的敏感程度。
(二)顶叶( )
1、中央后回病变:为皮质感觉中枢,故受损以感觉症状为主 刺激性病灶:对侧身体的局限的感觉性癫痫发作,常为针 刺、电击或疼痛,从一处向临近部位扩展或 扩展至中央前回运动中枢,为这类感觉短暂 地反复发作。
(四)枕叶( )
1、矩状裂周围的皮质受损(视觉中枢): 破坏性病变:两眼对侧视野同向偏盲或象限盲(一侧损害 有黄斑回避),对光反射不消失。 刺激性病变:不成形幻视发作:闪光、暗影、色斑、白点。
2、视中枢周围区病变: 刺激性病灶:成形的幻视发作。 破坏性病变:视觉失认,可有对侧视野中物体的视觉忽略。
意识障碍大脑解剖及病损定位诊断
端脑又称大脑,由两侧大脑半球借胼胝体连接而成
两个面:背外侧面、内侧面
三个大脑沟: ⒈外侧沟 ⒉中央沟 ⒊顶枕沟
五个大脑叶 ⒈额叶 ⒉颞叶 ⒊枕叶 ⒋顶叶 ⒌岛叶(脑岛)
脑回和脑沟(侧面观)
岛叶(脑岛)
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及病变的临床表现
(一)额叶( )
1. 第Ⅰ躯体运动区 位置: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4、6区)
特点:
①上下颠倒,头部仍为正; ②左右交叉支配,但一些及联合运动有关的肌则受两侧运动区的支配,如眼球外肌、咽喉肌、咀嚼肌、躯干肌等; ③投影区的大小及各部形体大小无关,而取决功能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
2. 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 氏区)
位置:额下回后1/3处(额下回后部)(44区) 损伤:及发育有关的肌肉虽未瘫痪,但却丧失了 说话能力,称之为运动性失语症。
3. 书写中枢
位置:优势半球的额中回后部 损伤:书写不能
4. 皮质侧视中枢:额中回后部双眼同向侧视运动 5. 运动前区:锥体外系的皮质中枢
(一)额叶( )
病变时主要引起随意运动、言语及精神活动方面的障碍。
1、额叶前部病变:以精神障碍为主,表现为记忆力和注意力减退,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缺乏始动性 和内省力,思维和综合能力下降,故表现为痴呆和人格改变,可有 欣快或易激怒。还可有对侧肢体的 共济失调。 2、额中回后部病变:两眼同向偏斜,失写。 3、额上回病变:可产生对侧上肢强握及摸索反射。
3、两侧枕叶病变 皮层性盲:①视觉完全丧失; ②强光刺激不瞬目; ③对光反射存在; ④眼底正常;
常见于窒息和脑缺氧后。
(五)边缘系统( )
边缘系统包括: 边缘叶(扣带回、海马回、钩回、海马) 附近的皮质(如岛叶、颞极和眶回后部等) 有关的皮质下结构(如杏仁体、下丘脑和背侧丘脑前核群等)。 功 能:
3. 嗅觉中枢 位置:沟回和海马回前部,接受双侧嗅觉纤维的传入。
4.神、行为和内脏功能有关
(三)颞叶
1、颞叶钩回病变(嗅觉味觉中枢):钩回发作,是一种颞叶癫 痫,病人有幻嗅或幻味,常具有不愉快的性质。作舔舌、咀 嚼动作。茫然的睡梦状态(梦样状态)。
4、中央前回病变: 刺激性病灶(产生对侧上肢、下肢、面部的抽搐 癫痫)。 破坏性病灶 上部受损产生下肢瘫痪,下部受损产生面、舌或 上肢的瘫痪。 5、旁中央小叶受损:因影响双侧下肢运动区,产生痉挛性截
瘫,尿潴留和感觉障碍。 6、一侧额叶底部占位性病变— 综合征(又称
颅前凹或嗅沟综合征) 7、优势侧半球额下回后部受损——运动性失语。
2、颞叶白质中视辐射受损:引起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上象限盲。 3、颞上回后部:感觉性失语。 4、颞中、下回后部:命名性失语。 5、双侧颞叶损害引起严重的记忆缺损,见于脑炎后遗症、脑变
性病。
(四)枕叶
1. 视觉区
位置:距状沟上、下的枕叶皮质(17区) 特点:距状沟上方接受上部视网膜冲动,距状沟下方接受下部视网膜来的冲动,距状沟后1/3上、下方接受黄斑 区来的冲动。 一侧视区接受双眼同侧半视网膜来的冲动,损伤一侧视区可引起双眼对侧半视野同向偏盲。
“优势半球”
是位于大脑半球基底部大的灰质团块,位置靠近脑底,包括纹状体、屏状核、杏仁体。
⒈ 纹状体:
由尾状核和豆状核组 成。
⑴尾状核:弯曲羊角型,全长伴随着侧脑室,尾端达侧脑室下角的前部。
位于内囊外侧的白质里,核的前下 方及尾状核头相连,其余部分借内囊及 尾状核和背侧丘脑隔开。豆状核在切面 上呈三角形,核内被两个白质的板层分 隔成三部。
破坏性病灶:引起精细感觉障碍,如实体觉,两点辨别觉 和皮肤定位觉的丧失。
2、左侧角回损害:失读;古茨曼()综合征。
3、左侧缘上回病变:失用。 4、右侧顶叶邻近角回损害:体象障碍:自体认识不能。 5、右侧顶叶邻近缘上回损害:体象障碍:病觉缺失。 6、任一侧的顶叶病变出现触觉忽略。 7、顶叶占位性病变损害视辐射上部:对侧同向下象限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