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开题报告
标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开题报告
摘要:
本开题报告旨在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关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和预期结果。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或监护人长期在外务工而被迫与父母分离生活的儿童。
这一群体在心理健康方面面临着独特的挑战,需要得到关注和支持。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以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意义: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关注和关爱这一特殊群体。
其次,通过深入研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通过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心理困境,促进其健康成长。
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了解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其次,设计并实施问卷调查,收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数据。
问卷将包括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预期结果:
预计本研究将揭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
同时,预计将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这些结果将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科学依据,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素、干预措施。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一、背景介绍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或监护人长期离家外出务工,而被迫留在农村家乡的儿童。
他们在家庭教育和情感关系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加速,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问题陈述留守儿童问题的核心是孩子们由于长时间与父母分离,缺乏有效的监护和教育,面临着心理、教育、社交等方面的困境。
这些困境可能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三、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探讨留守儿童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对他们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发展状况。
四、研究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步骤进行研究:1.收集数据: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收集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关数据和案例。
2.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了解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影响因素。
3.问题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深入分析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源和影响机制。
4.解决方案探索:基于问题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对其可行性进行评估。
5.解决方案实施:在具体实施解决方案时,需要考虑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家庭等多方合作的可能性。
6.解决方案评估:对已实施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了解其效果和改进空间。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增加人们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认识,并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和行动指南。
通过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机会,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六、预期结果预计本研究将揭示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
这些解决方案将包括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学校教育支持、提供心理辅导和社会支持等措施。
通过实施这些措施,我们有望改善留守儿童的发展状况,并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七、计划进度本研究的计划进度如下:1.数据收集(2周):收集相关数据和案例,包括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
2.数据分析(1周):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获取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影响因素。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康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康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开题报告安农九义校《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康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课题组①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注重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现实生活的需要。
可以说,关注和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已经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经济,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都涌向沿海城市就业务工,留下孩子给爷爷奶奶们带,于是大量的留守学生应运而生,据调查统计,我校的留守学生比例高达60%以上,加上电脑的普及、各种网络信息的冲击,学生的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因隔代管理,孩子的行为越来越偏激,教师的教育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导致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康健康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那么面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康健康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就成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值得研究的新的重大课题。
于是,经过我校老师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我们提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康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课题,并于2010年12月经安岳县教育局2010年度普教科研组同意安农九义校《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康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科研课题小组立项县级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康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并展开研究。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将推进和深化我县的普教科研工作,有利于解决农村学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达到以下目的:1.加深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危害的认识,有助于更好地引起教师对解决这种心理健康问题对策的研究,更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有助于引起教师对解决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的研究,切实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懂得感恩;拥有爱心;乐于助人;行为不再偏激;学习方式合理化;学习过程轻松快乐;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2. 找到解决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有助于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①安农九义校《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康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课题组成员:刘建君、王志刚、王昌贵、周欣函、肖庆,报告执笔:刘建君通过研究,有利于找到解决“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有助于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留守儿童开题报告摘要: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时间独自留在家中或由亲戚、邻居照顾的儿童。
他们面临着情感疏离、学业压力、心理健康问题等多重困扰。
本文将探讨留守儿童的现状、影响和解决方案,旨在提高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并促进相关政策的制定。
引言: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这不仅对他们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带来了挑战。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留守儿童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1. 家庭背景:留守儿童大多来自农村家庭,父母外出务工是主要原因。
他们常常缺乏稳定的家庭环境和亲情关怀。
2. 学业压力: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指导,留守儿童在学业上容易出现问题。
他们可能缺乏学习动力,无法得到及时的学习辅导。
3.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独自生活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孤独感、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他们也容易受到欺凌和虐待。
二、留守儿童问题的影响1. 个人发展:留守儿童在情感、认知和社交等方面的发展受到不良影响,可能导致他们长大后在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上遇到困难。
2. 社会稳定: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对个人造成伤害,也对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他们可能成为社会问题的源头,增加社会治安风险。
三、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方案1. 家庭支持: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儿童家庭的扶持力度,提供经济援助和社会福利,以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
2. 学校关怀:学校应设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提供心理咨询、学习辅导和社交活动,帮助他们建立社交网络和增强自信心。
3. 社区参与:社区组织可以开展志愿者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陪伴和关怀,增加他们的社交机会和情感支持。
4. 教育改革:政府和学校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机会。
结论: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解决它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
主要困难
缺乏家庭关爱、教育资源匮乏等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问题的主要困难。
国外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分享
先进理念
倡导家庭教育、社区 支持等多元化心理健
康教育理念。
实践经验
通过儿童心理辅导、心理 健康课程等方式提升留守 儿童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抗压能力
促进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观念
建立积极心态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和方法,为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 系统的研究,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和改进建议。
●02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内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
在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中,我 们将提出适合农村特点和儿童需求的实施路径。通过 结合研究成果和现实需求,设计出科学合理且符合实 际的教育模式。
课程设置及内容设计
01
理论学习
心理健康知识普及 心理调适技巧训练
02
03
实际操作
情绪管理练习 心理问题解决案例分析
教学大纲
●05
第五章 实践案例与经验分 享
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案例
案例一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
案例二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案例三
家庭心理疏导服务
教育者心得体会
体会一
心理健康教育的挑战
体会三
困难与突破
体会二
工作中的成长与收获
成果展示及未来规划
01
成果展示
提升留守儿童心理素质 促进家庭和谐发展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留守儿童开题报告1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发展,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内成为城市建设的一支强有力的生力军。
一方面,农民工的进城支援了城市建筑工作,另一方面,在农民工付出劳力的同时,为自身家庭的经济收入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在全社会的生活水平飞速发展,农村耕地有限,收入偏低的实际环境下,为提高收入,让子女们生活得更好,许多农民选择了外出打工,他们的初衷无可厚非,但随之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父母到外地打工,迫于经济状况、城乡差别,子女们却不能带在身边到市内就读,他们继续留在家乡,由母亲或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代为照看。
一个个尚未成年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缺少双亲的关爱,成长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便逐一浮出水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弥补或尽可能减少社会大环境给留守儿童造成的负面影响。
最近,我们对五所小学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班内留守儿童人数大多在一半左右,所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留守儿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临时监护人责任不明确。
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其他亲朋好友,都将其临时监护责任理解为让孩子们吃饱穿暖,不出事,重养轻教,重身体、轻心理,忽视了孩子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2.临时监护人教育精力不够。
大多数留守儿童由其祖父母、外祖父母代为监护,监护职责浅层化,大多局限于孩子吃饭穿衣之类的浅层关怀,无法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3.临时监护人教育能力不足。
特别是祖辈教育孩子,由于观念和方法滞后,存在明显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倾向。
同时,这些祖辈多是文化素质较低的老年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和对孩子进行法制、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严重影响了留守学生的受教育质量。
4.单亲教育对孩子成长不利。
父母一方外出打工(或者离异)造成“父亲教育缺失”或“母亲教育缺失”。
父亲教育缺失的孩子表现出胆怯、不像正常家庭孩子那样自信刻苦;母亲教育缺失的孩子表现出不细心、不像正常家庭孩子那样善良、有爱心,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留守儿童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一方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导致儿童长时间独自生活或由其他亲属照顾的一类儿童。
在中国,由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留守儿童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情感孤独、教育机会不足、心理健康问题等。
因此,研究留守儿童的问题对于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有效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和问题,并探索如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文献综述等方式收集数据。
问卷调查将涵盖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家庭背景、教育和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
深度访谈将针对留守儿童、其父母、亲属和相关专业人士进行,以了解他们的体验、观点和需求。
文献综述将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
4. 研究内容4.1 留守儿童的现状和问题本研究将首先对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描述和分析。
包括留守儿童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教育机会、心理健康问题等方面。
通过对大样本的问卷调查和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境。
4.2 留守儿童的教育支持教育是留守儿童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研究将探讨留守儿童的教育机会和教育支持情况。
包括留守儿童在学校的表现、学业进步、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等方面。
同时,本研究还将探索如何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包括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提供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等。
4.3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支持留守儿童常常面临情感孤独和心理健康问题。
本研究将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需求,包括焦虑、抑郁、自尊心等方面。
同时,本研究还将探索如何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支持,包括开展心理咨询、举办团体活动和培养亲子关系等。
5. 研究意义和预期成果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留守儿童问题的本质和影响因素,为相关政策制定和社会支持提供科学依据。
预期成果包括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全面描述和分析、对教育和心理健康支持的具体建议以及相关政策和社会实践的改进方案。
《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初探》开题报告
《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初探》开题报告一、选题原由日前农村劳动力日益剩余,许多学生家长把孩子长期交由老人或者亲戚代为照应。
由于孩子缺乏父母的直接监护,致使这些留守儿童很容易受到伤害,而且即使受到伤害,也往往不易被人发现。
有些留守儿童有蛮、恶、刁的现象,有的还染上流氓习气,甚至与流氓团伙有染。
这些学生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艰难,这也是向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严峻的挑战。
二、课题研究假设现如今农村的劳动力正在呈现着剩余的情况,大部份的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将小孩交给家里的老人或者亲戚照看。
因为这些孩子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使得其更加容易受到伤害,并且就算受到伤害后,也不容易被人发现。
有些留守儿童性格粗暴,甚至染上流氓习性。
这些学生为学校的教育带来巨大的难题,同时这也是学校的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挑战。
文中从现如今部份的农村外出务工居民,把孩子交由老人或者亲戚照看而浮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相应的解决方式。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过程1.明确课题的内容:学习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搜集相关资料。
2.确立了课题研究的步骤及进程。
学习研究新旧教材中关于课题研究教学内容的变化,进行对照;调查以往关于课题研究内容教学成功之处和存在问题。
3.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
成立课题组,研究课题研究内容并进行分工;参预课题的人员了解了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步骤,并明确了各自的工作任务。
四、课题研究步骤:第一阶段:准备过程,学习理论,成立组织,拟订研究方案,研究工作全面启动。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通过调查制定实验方案,组建本课题调查小组。
1、优化课题实施方案,启动课题研究2、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课题调研与课题研究3、定期交流4、规范研究的运行机制,形成稳定的研究模式5、积累大量、丰富的资料第三阶段:阶段小结、完善修订课题目标。
第四阶段:1、质量抽测,反馈信息,采集资料2、资料整理,分类归档3、总结:并产生与之相应的研究成果,如成果展示、调查报告、科研论文。
完整word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的开题报告一、研究的背景(一)、时代背景: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转移向城市。
然而,由于受到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问题,这些农村父母在进城落脚的同时,却无法让孩子在城市里有读书的机会。
因此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家里的老人或亲戚朋友照看,最后造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在两地的局面。
由此,在农民工成为一个社会的大现象的同时,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也应运而生了。
农村留守儿童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6 ——16 岁) 。
留守儿童是近几年来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看,民乐县南丰乡16个村长年在外务工人员有5600人,父亲在外务工人员有3000余人,母亲在外务工人员有2000余人。
全乡共有6——16岁儿童4560人,留守儿童3120人,占全乡儿童总数的70%。
学校留守儿童2200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71%。
这些数字,让我们不得不对这些祖国的未来引起极大的重视和关注。
留守儿童作为农村的未来,其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一代代新型农民的培育,也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可持续发展, 影响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中国各主要媒体都大规模地报道了留守儿童在学业、生活及性格培养等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教育部专门召开了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座谈会。
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非常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教育部将加大研究力度,广泛听取专家的意见,共同努力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调查情况看,父母外出打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经济状况,为留守儿童教育成长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条件,利于留守儿童自立自强性的锻炼。
但同时,也使留守儿童教育生活面临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名称及其界定留守儿童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打工、经商交由祖辈或亲属监护的未成年人,是近几年我国研究者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我校位于农村偏远地区,已成为留守儿童的聚集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成为我校教师面临的复杂问题。
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还在壮大。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而他们却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也缺少了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以至于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也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深入剖析留守儿童的心理并进行正确引导,让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课题研究目的及实践意义(一)研究目的1.为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提供成功的案例。
2.本课题的研究对我校留守儿童的成长特点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探索出适合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3.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核,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举措。
(二)实践意义: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重点关爱弱势群体,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摸索出解决我校及周边地区留守儿童问题的途径、方法,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找准路子。
2.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源泉。
三、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可能的创新之处(一)研究的现状留守儿童比例在近年来增大,其教育问题在之前并不十分突出,所以相关的课题研究相对较少。
国内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但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和探讨。
最近几年来,由于社会领域提出“关注弱势群体”和教育领域提出教育公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等重要命题,于是留守儿童心健康教育问题的研究成为科学研究中的一大热点问题。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开题报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开题报告引言: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而留在农村或城市的家中,由亲属或其他人照顾的儿童。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面临着许多教育问题。
本文将探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和解决办法。
一、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1. 心理问题: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2. 学习问题: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的监督和指导,他们的学习成绩往往不如其他儿童。
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他们可能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3. 社交问题:留守儿童的社交圈通常较小,与同龄人的交流机会有限。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和社交技巧方面的不足。
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途径1. 家庭关怀:父母应尽可能减少外出务工时间,亲自照顾孩子。
如果无法做到,可以通过电话、视频通话等方式保持与孩子的联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爱。
2. 学校支持: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照顾。
提供心理辅导和学习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和学习困难。
同时,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宽留守儿童的社交圈。
3. 社会支持:社会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帮助。
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或志愿者组织,为他们提供学习辅导、心理支持和社交活动。
同时,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经济支持和福利保障。
三、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未来发展1. 加强家庭教育:父母应增加与孩子的互动时间,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社交能力。
同时,父母也应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2. 教育资源均衡: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同时,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等方式,让留守儿童获得与城市儿童相当的教育资源。
3. 志愿者支持:鼓励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志愿者可以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帮助留守儿童提高学习成绩和社交能力。
结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的教育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的教育开题报告留守儿童的教育开题报告引言: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了大量的农民工外出务工。
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即留守儿童的增多。
留守儿童指的是由于父母外出工作而长期留在农村家中,由其他亲属或祖辈照顾的儿童。
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尤为突出。
留守儿童面临着许多教育问题,本文将从家庭环境、心理健康和学业发展三个方面探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一、家庭环境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留守儿童通常由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顾,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
这种缺失对他们的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缺乏家庭教育的引导,留守儿童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可能受到影响。
他们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
其次,由于亲人的照顾能力有限,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可能较为艰苦,缺乏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物质条件,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积极性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心理健康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容易产生孤独感和情感上的空虚。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怀,心理上容易感到失落和无助。
这种心理状态对他们的学习和社交能力产生了消极影响。
一些留守儿童可能表现出自卑、自闭、焦虑等问题,甚至出现抑郁和行为问题。
因此,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应予以重视,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三、学业发展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教育和指导,学业发展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
他们在学习上可能缺乏动力和目标,容易产生学习厌倦情绪。
此外,由于留守儿童的学校和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质量可能不如城市地区。
这使得留守儿童在教育机会和学习资源上存在不平等现象。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条件和机会,确保他们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
结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
家庭环境、心理健康和学业发展是影响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课题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本课题是民建小学课题研究组,经过紧张的筹备,今天正式开题了。
现在,我代表课题组向上级领导、校领导和参与课题的老师作开题报告,请上级领导、校领导提出宝贵意见。
一、问题的提出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守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主要在农村)。
我校位于武胜县偏远地区,是一所乡村完小,现有在校学生接近200人,其中留守儿童占大多数,单亲家庭子女也很多。
据我们的调查,这些“留守儿童”绝大部分都是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还有些都是寄养在姑、姨、叔、伯及朋友家中,父母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角色的要求,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而这些监护人大多数年老体衰又都类似半文盲,既无法辅导孩子学习,又重“养”不重“教”,每天只保证他们吃饱穿暖,至于思想文化教育则相应地交给了学校老师。
所以“留守儿童”在家中不听话,经常有抵触情绪,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校对学习感到十分吃力,学习兴趣不高,不想学、不愿学,学习成绩普通偏低,在人际交往方面,很难以与周围同学和睦相处,且性格上出现两个极端,一部分性格孤僻,内向,不愿与其他同学来往,另一部分则性格刚烈,脾气暴躁,刁蛮任性,喜欢惹事生非,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总之,“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在过失,说谎,攻击和破坏行为等方面更加突出一些。
这些问题在部分“留守儿童”身上还表现得相当严重,如果不解决和处理好这些问题,势必造成儿童的发展不良,学校的教育质量下降,甚至造成各种社会问题。
因此,研究和解决“留守儿童”身上出现的这些心理疾患已迫在眉睫,必须引起我们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研究本课题的理论意义(一)、有关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要求学生要有健康的人格,对于小学生来讲,健康人格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离不开良好习惯的养成,换句话说,要通过一系列良好习惯的养成才能培养出完整的人来。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开题论证报告
屏锦中学《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开题论证报告[重庆市梁平县屏锦中学]作者:Admin来源:重庆市梁平县屏锦中学录入:Admin更新时间:2007-10-29 12:58:45点击数:70389【字体:】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1、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由父母一方或者由其他人进行抚养与教育的儿童。
留守儿童的概念诞生之初,指的是由于父母双方或单方出国而留在家中的儿童。
随着流动人口的大量出现,留守儿童的群体不断扩大,其概念也发生了变化,外延逐步扩大。
留守儿童群体包括城市的留守儿童与农村的留守儿童。
本课题研究的是生活在农村,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的留守学生,其心理、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2、德育,培养人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自立能力、学习能力、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的教育。
广义的德育是指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公众、政府部门在内各方面对受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施加的影响,而狭义的德育则是专指教育者通过专门的教育组织机构所进行的教育。
3、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发展,指的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联合起来,意在通过多方面的教育资源与机构的有机整合,最终目标指向于留守儿童的和谐发展,为留守儿童的进一步成长奠基。
4、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发展,指的是农村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同样具有享受教育与发展的权利。
教育机构及其工作者有责任使留守儿童享受教育权利,获得各自独有的进步与发展,使留守儿童能更好的完善人格,形成良好品质,以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研究的价值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目前,国外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象关注较多,但还谈不上正式研究。
国内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始启动。
但对产生的教育问题及其解决的专项研究还远远不够,不同地区往往各有特色,同一地区,留守儿童现象也有各有差别。
2004年前后,中央教科所,江苏、河南,等地的个别专家学者,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一般问题进行了研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篇)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3篇)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演讲稿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3篇)留守儿童,在华夏大地已是一个偌大的群体。
对其进行热情的关注业已开始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因为留守儿童的名字也叫“今天”。
不少学校,不少教师都在进行着留守儿童的教育思考。
本文从留守儿童的名字也叫“今天”的教育策略,给人们颇有借鉴意义。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每接手一个教学班级,总要迎来新的一批留守儿童,从相关教育教学情况看留守儿童就变成了相关行为不良的代名词,也就变成相关不良心理的代名词。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作为教师必须切实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因为留守儿童也是我们所忽视不得的一个相当特殊的群体。
从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看,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需做到这样的几个方面。
点赞是一个QQ空间进行交往互动的术语,用之于对留守儿童应当也是比较恰当的。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老师点赞的多是学习优秀且又比较安分守己的学生。
得到老师点赞的往往很少有着留守儿童的份额,即使有留守儿童能够得以点赞,那也是相当的极少数,那也是相关留守儿童的偶遇或者就是完全意义上的偶尔。
从这样的教育环境看,留守儿童的心理是得不到健康发展。
因此,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当其冲的应当让其能够得到老师的点赞,或者就是经常意义上的得到点赞。
也许人们都这样以为,留守儿童在校学习生活,有什么可以值得我们去进行点赞的呢?这就是大错而特错了。
留守儿童就没有值得点赞的地方?有!就是完全意义上的有!作为我们老师需善于发现留守儿童值得点赞的地方,或者就是值得点赞的东西。
在平时经常和留守儿童一起拉家常,当谈起留守儿童和父母亲分居两地,常年得不到父母亲生活上的照顾时,就对其以充分的点赞。
如说:孩子,你相当的勇敢,你将来一定会相当的有出息,因为你从小就是十分的自立自强。
(完整word)《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开题报告课题类别一般课题课题名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课题负责人王召才负责人所在单位临沂市费县大田庄乡中心小学填表日期 2014年10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基础2011年12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课题申报市级课题获准,我们进行了2年的研究,于2013年6月30日,获得临沂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验收审批。
我们就此项研究在我校推广应用,收到较好的效果。
我们信心倍增,继续深入研究。
2013年9月,我们将此课题申报省级课题研究,2014年9月获得山东省教学研究室批准为2014年度教学研究一般课题(课题编号:2014YB0285)。
本课题研究负责人及成员,有着长期在一线从教的经验,并能不断进行理论学习。
课题负责人王召才,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费县大田庄中心小学校长.所负责的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顺利结题并取得初步成效.课题成员张正伦,小学高级教师,大专学历,费县大田庄中心小学教研室主任,2010年主持的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研究〉>也在实践中显出成效。
课题主要参加者姚宗明,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参加过多项县级课题的研究工作,2011年曾参与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具有丰富的教研工作经验与较高的理论水平.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调查研究>〉和《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的结题,为我们对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与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课题组成员在进行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调查研究>>和《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与做法,我课题组成员在农村任教,有的长期在课堂一线,与农村留守儿童直接接触,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资料是真实直接的。
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题报告书
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题报告书年度编号聊城教育教研课题开题报告书课题批准号 LJ1104014课题名称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填表日期 2011 年 12 月聊城教育科学研究所聊城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LJ1104014)《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题报告由我校申报的《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经聊城教育科学研究所批准,已立项研究。
根据教科所的要求,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准备正式开展研究工作,请各位领导和专家予以审议指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课题提出的背景农村“留守学生”问题是社会、政府、学校的重要工作,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培养健全的人格,取得优异的成绩。
特别是使留守学生摆脱心理的困惑,得到了心灵的交流,感受到了爱的温暖。
上级部门反复强调要求各级政府都要深刻认识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大意义,强化了政府的统筹协调责任、家庭的监护责任、社会的关爱责任、学校的教育责任。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速,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数将进一步扩大,伴随而来的“留守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留守学生现象将会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
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他们的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支持、关心和帮助。
但是,对于这一群体的关注,还需要广大农村学校一线教师的大力支持和不懈努力,耐心帮助他们、关爱他们,使他们觉得教师比父母还亲,学校就是温馨家园。
2、所要解决的问题大部分留守学生性格内向,平常不太说话,与同学交往也相对狭窄。
主要表现为退缩冷漠,孤僻内向,不善于交流,情感脆弱,经常为一点小事哭泣;也有少数留守学生自尊心相当强,极敏感,容易出现极端、过激行为,过分淘气,经常为一点小事吵闹打架,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3、课题研究的意义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生家庭(监护人)、社会环境、教师观念等多方面的问题,本课题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全面地了解当前农村留守学生的行为品性、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现状,探究适合农村中学开展留守学生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及其界定
留守儿童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打工、经商交由祖辈或亲属监护的未成年人,是近几年我国研究者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我校位于农村偏远地区,已成为留守儿童的聚集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成为我校教师面临的复杂问题。
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还在壮大。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而他们却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也缺少了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以至于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也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深入剖析留守儿童的心理并进行正确引导,让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课题研究目的及实践意义
(一)研究目的
1.为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提供成功的案例。
2.本课题的研究对我校留守儿童的成长特点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探索出适合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3.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核,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举措。
(二)实践意义: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重点关爱弱势群体,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摸索出解决我校及周边地区留守儿童问题的途径、方法,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找准路子。
2.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源泉。
三、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研究的现状
留守儿童比例在近年来增大,其教育问题在之前并不十分突出,所以相关的课题
研究相对较少。
国内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但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和探讨。
最近几年来,由于社会领域提出“关注弱势群体”和教育领域提出教育公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等重要命题,于是留守儿童心健康教育问题的研究成为科学研究中的一大热点问题。
(二)可能的创新之处
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动态成长档案,通过对其成长轨迹进行跟踪调查、分析、研究,探索出我校对留守儿童教育服务的方法、策略和可操作模式。
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教育理念得到升华,学生得到全面健康发展,探索出留守儿童管理新模式和初步构建留守儿童的教学模式。
四、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实践价值
(一)理论依据
1.马斯洛的“人的动机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五个等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后两个需要是人的高级需要,是人发展的持久动力。
2.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在关于社会行动的主观动机和客观社会后果的分析中,创造性地提出正功能和负功能的概念。
负功能使既定系统的适应或调整的可能性减少的结果,负功能有助于系统调整和适应的客观结果。
家庭环境和教育及家庭结构对于儿童社会化的进行也有正负功能。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以公办学校为主,认真做留守儿童义务教育工作,切实落实一视同仁政策。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及时解决留守儿童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度重视对下一代尤其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心理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
(二)实践价值
我校地处偏山村地区,自然条件较差,是典型的靠天吃饭的传统农村。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转型,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产生了新的教育群体——留守儿童。
我校现有学生16人,留守儿童就有16人,也就是说我校是百分之百
的留守儿童学校。
在情感缺失和心理的失衡的影响下,许多留守儿童产生了自卑、叛逆、性格抑郁、自我封闭、自私冷漠等不良心理。
有些甚至属于智障或患有自闭症、焦虑症、多动症等。
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留守儿童在学习、思想、品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德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进行此课题研究,探索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将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
总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针对我校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主要学习问题及成因,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对策,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开展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的教育新路子。
同时,通过课题研究和实验,培养一支骨干教师队伍。
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一)主要研究目标:
1.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形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评价量标体系。
2.提高教师教育学生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形成优良的校风和学风。
3.通过研究,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留守儿童自主、自信、自尊、自强。
培养留守儿童的创造能力、生存能力,为终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通过研究,切实减轻家庭负担,让外出人员安心务工,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贡献力量。
5.通过研究,抚平留守儿童残缺的家庭感、亲情感,还留守儿童一片美丽的天空,创建和谐校园、温馨家园。
(二)主要内容:
1. 分析研究留守儿童的现状、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教育现状。
2.建立留守学生的成长档案,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3.进行实验、观察本学校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的心理现状,进行比较找出差异,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
4. 排除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障碍对策:健康心理的培养;人际关系的培养;自我认定意识的培养;关爱他人意识的培养;安全意识提高的培养研究;自爱、自控能力的培养研究等。
六、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步骤和主要措施
(一)实施过程、步骤:
1.准备阶段:(2016年4月——2016年8月)
学习本课题相关的理论,课题成员进行学习讨论。
收集有关资料,统计、分析、访谈、调查阶段,为课题研究作好充分准备。
2.实施阶段:(2016年9月——2017年3月)
明确研究内容,全面进行统计分析。
(1)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学校对全校留守儿童的身体状况、学业成绩、父母情况和监护人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逐一进行登记造册。
树立班主任是关心留守儿童第一责任人的观念,提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加强管理,强化管理意识。
(2)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进行社会调查、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及心理咨询室,便于留守儿童倾诉、化解不健康的心理情绪。
(3)“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分析研究。
找出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的道德品德差异与心理差异,对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学习成绩进行分析。
探究出适合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教育方法与途径,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4)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也是农村学校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我们课题组成员必须认真研究,寻找一条适合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特点的教育途径。
3.总结阶段:(2017年4月)
将研究所得资料加以科学分析、综合、概括,逐步形成最终成果,形成研究报告,论文集。
(二)主要措施
1.调查:现场走访、问卷调查、文献调查等。
2.收集第一手资料、数据、事例,分析、整理资料。
3.形成阶段和最终研究成果:调查报告、论文、数据库、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七、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的分析
首先,国家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为课题提供了社会背景条件,国内外已有的留守
儿童教育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他们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已取得的许多研究成果和成功的经验,也可供我们学习、参考和借鉴。
其次,课题有一支实力雄厚的研究队伍。
本课题组教师具有积极投身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意识和主动性。
由于我们的课题研究采取行动研究的思路,研究活动就是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活动,因此,在课题研究的时间上,有了充分的保证。
同时,课题有得天独厚的实验条件。
我校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农村学校,在发展的历程中积淀了丰厚的校本文化,开放的观念、对新事物的敏感与热诚是我校教师重要的特色。
前期各种献爱心活动已引起社会的关注,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有了以上条件,加之本课题自身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本课题的研究是完全能达到预期目的的。
八、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研究组成员每人写一份调查报告,一篇研究论文。
九、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李刚
负责研究的总体规划和研究事务的相关协调,研究活动的指导与管理,负责研究方案的制定。
主要成员:李苗苗、曹越楠、张闪闪、王贞、杨海燕、王丹
李苗苗、曹越楠、张闪闪负责研究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并负责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生活状态的关系研究。
王贞、杨海燕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王丹负责全校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