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_2doc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4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
2、生字卡片:《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3、《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三首古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夜书所见》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1、学生自由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出示挂图,观察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朗读节奏参考: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5、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6、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1、老师范读古诗。
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2、学生讨论,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质疑:还有什么问题或哪些词语不理解?老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
(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五、趣味活动1、我说你读。
方法:⑴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⑵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
方法: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3、情境背诗。
方法: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六、当堂作业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3、自己练习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在学习中养成读书、识字、写字的良好习惯。
3.喜欢学习古诗。
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秀美、神奇。
【课前准备】识字卡片、挂图、小黑板。
一、引入1.交流有关诗人李白、杜甫及他们的诗歌的信息。
2.从《绝句》引出“五绝”“七绝”,适当介绍该类古诗。
二、学生字1.检查预习情况:试读课文。
2.自主识字:自己拼读生字,边读边想怎样记住字音、字形。
3.认读9个生字,介绍识记生字音、形的方法。
4.学生用卡片清读生字。
5.认字游戏。
三、学习《望庐山瀑布》1.读题,了解题目意思。
2.自读课文、练习读通顺。
3.合作学习:读诗句,看图说话,感知诗意。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意会诗的意境。
5.自主选择方式背诵古诗。
四、写字1.认读第一首诗4个要写的字。
2.共同研究并写好“流”字。
五、迁移方法,学习《绝句》1.谈谈自己想怎样学习《绝句》。
2.小结方法。
3.独立或合作尝试。
4.学习汇报。
六、总结本课设计着力从如下方面体现立足基础,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
一、扎扎实实,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语文素养是靠点点滴滴的语文基础和长期持之以恒的语文实践积淀、整合而成。
低段语文教学的基础和能力,是语文素养摩天大厦的基石。
根基的扎实、牢固程度至关重要。
本课教学在识字、写字、读书、说话等基础教学方面目的明确,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像“流”字的书写,从观察,到揣摩字的结构,笔画的改变、位置、疏密及在田字格的布局,再到一笔一画认真临写,既抓住了写字的能力培养,又注重陶冶情操,让学生感受汉字书写所体现的规范美,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如朗读训练,从认清字词的通读,借助插图意会诗意的熟读,到直抒胸臆,升华情感的美读,循序渐进,重在精品的积累,形成语感,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习兴趣和期待。
二、改革方式方法,激励自主实践并实现超越方式方法的选择、确定,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实效为原则的。
《古诗两首》优质课教案设计

《古诗两首》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3)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义。
(2)通过分析古诗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和哲理。
(2)培养对古诗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1. 两首古诗的字词理解和朗读技巧。
2. 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三、教学难点:1. 古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两首古诗的文本材料和注释翻译。
2.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图片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两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和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和朗读节奏。
(2)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理解古诗的大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和哲理。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 朗读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7.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结合注释翻译,深入理解两首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朗读背诵。
8. 板书设计:《古诗两首》主题思想一:美好情感和哲理主题思想二:意境美和韵律美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两首古诗为例,分析其语言特点和艺术特色。
3. 运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体验古诗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23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23篇)《古诗两首》篇12古诗两首教学目标及要求: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资源和手段准备: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咏柳》)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四、背诵古诗。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3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
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会写本课7个生字。
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教学准备媒体资源:视频《瀑布》,教学课件《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视频,情景导入播放视频《瀑布》,设疑,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唐代大诗人李白是怎么样来写瀑布的。
二、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播放教学课件中“课文诵读”部分,学生听读课文。
4、解题(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2)“庐山”是个山名。
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四、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教师点拨)围绕:烟:指云雾。
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产生。
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遥看:川:水道、河流。
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
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古诗两首》课教案设计

《古诗两首》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生词和词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古诗表达情感的能力。
(3)学会欣赏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学会珍惜友情,懂得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生词和词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某些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运用古诗表达情感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营造有利于学习古诗的情境。
2.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美感。
3. 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4. 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包含两首古诗的原文、翻译、图片、音乐等。
2. 生词卡片:用于教学过程中巩固生词。
3. 朗读录音:用于学生跟读和模仿。
4. 小组讨论材料: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两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简要介绍两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 学习古诗:(1)让学生跟读录音,感受古诗的韵律和美感。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自读,边读边思考。
3. 理解古诗:(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进行讨论。
4. 感悟古诗:(1)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讨论。
5. 巩固生词:(1)学生朗读生词卡片,巩固学习。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2)通过分析古诗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提升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两首古诗的内容、主题和情感。
(2)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文学鉴赏知识。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意。
(2)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将学习的两首古诗。
2. 学习古诗一:(1)让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音的准确和韵律的把握。
(2)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如比喻、拟人等。
3. 学习古诗二:(1)让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音的准确和韵律的把握。
(2)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如对仗、象征等。
4. 应用与拓展:(1)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两首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2)邀请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展示,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欣赏。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两首古诗的读后感,包括对古诗的理解、感悟和喜欢的理由。
2. 选择一首古诗进行家庭背诵,下周课堂上进行展示。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提问等,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详细指导).doc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详细指导)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2、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渴望平息战事的感情。
4、以朗读、背诵的方式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5、学生能够通过交流、研讨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通过学习,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灿烂文化,为我国的悠久历史而骄傲及热爱和平、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
养成主动诵读课外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古典乐曲《十面埋伏》,引导学生想象古战场的悲壮场面。
2、背诵王之涣的《出塞》一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初步感知古人的慷慨激昂的出征场面。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有关诗人的资料。
教师补充。
“出塞”是乐府的一种曲调,此外还有“前出塞”、“后出塞”、“塞上曲”、“塞下曲”等题。
4、请学生完整地表达诗歌题目的意思。
板书课题:出塞王昌龄二、初知诗意,质疑解疑1、自由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小组之间互相读,相互正音。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法了解诗歌的大意,鼓励学生质疑。
4、指名读诗歌,讨论交流。
小组之间讨论诗意,提出疑问,师生交流,确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三、精读全诗,入境悟情1、教师讲述古诗的历史背景,引入境界。
2、赏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朗读古诗,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所描述的景象。
板书:秦汉(2)再读“万里长征人未还”,师生共议“人未还”的内涵,学生想象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悲剧。
板书:人未还(3)课件展示,师生共同在音乐、景物中想象古时征战的悲壮景象。
【模板】《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了一座桥。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不只要体现同学的主体地位,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同学对某些难点会形成不同意见,发生分岐的理解。
他们是争辩会的辩手,讨论会的论者,教师则是争辩会的主席,既要鼓励同学的独立见解,又要在重点、难点之处,适时点拨指导,恰当地梳理问题,使同学在从辩到悟的过程中获得提高。
如,第二首诗中“含”的意思在全诗中至关重要,对同学来讲,在带入句中理解时又堪称难点。
在教学中,对“含”字的理解要走几个回合。
“含”的本意是包括,但理解至此只能是本义,教师要协助学在字的本义与诗句意境的融合中加深对“含”的认识。
根据图画想一想诗人的位置,想一想诗人凭窗眺望的情境,从而升华对“含”的认识。
就古诗学习而言,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同学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的朗读。
如在第一首诗中引情入境,激情朗读,大体可分五步:第一,自读自学诗文,初步想象景象;第二,教师配乐范读,同学感知瀑布的气势;第三,同学边理解边想象边朗读,依据诗句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读出气势;第四,欣赏有关庐山瀑布景象的录像片,诗画结合,引导同学融入意境;第五,结合图像和理解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发明性的朗诵。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还要注意课内外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初步培养同学收集、处置信息的能力。
如,课前,让同学查阅有关李白、杜甫两位诗人的资料。
课后,收集两位诗人的其他诗篇,使同学由此和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同学信息量的交流。
这样做,可充沛发挥语文课本为工具书的作用,不只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同学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设计与研讨】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那一首。
(同学纷纷自由背诵)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师:谁愿意先背一首?生:“泉眼无声惜细流……”师:你能告诉大家背的是哪一首吗?生:《小池》。
师:背得不错。
谁能比他的声音更宏亮?生:“春种一粒粟……”师:你背的是哪一首?(生深思)师:谁来提示他?生:他背的是《古风》。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1.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交待学习方法。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3.讲读第一首诗《早发白帝城》。
4.朗读、背诵《早发白帝城》。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24.古诗两首二、故事导入,简介诗人1、运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介绍诗作背景。
唐朝中期,安禄山、史思明叛乱,使得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这时有一位诗人出于平乱的志愿,参加了当时永王李璘的幕府〔解释幕府〕。
后来,唐李肃宗李恒与李璘争夺王位,李璘失败了,帮助他的诗人因此获罪,被流放至夜郡。
在行至白帝城时,突然听到皇帝传来的赦书,惊喜交加,随即乘船东下江陵。
在从白帝城前往江陵的途中写下了著名的诗作《早发白帝城》,表达了当时诗人获罪初赦的喜悦心情。
2、介绍诗人李白是我国唐朝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三、释提、介绍学习方法1、解释题目意思。
1〕、早:早晨。
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
2〕、早发白帝城: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2、介绍学习方法:今天我们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要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学习五读法。
出示投影片五读法:A.读通、B.读懂、C.读精、D.读会、E.会读。
四、学习古诗〔一〕、读通词语。
1、指名朗读、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出示投影片〕朝 ( zhao chao )辞一日还 ( huan hai )万重 ( chong zhong )山白帝 ( ti di )城啼 ( ti di )不住2、齐读〔二〕、读懂每一句诗的意思A 、朝辞白帝彩云间1、第一句写了诗人出发的时间、地点,从那些字词中可以看出?2、理解词义:辞:辞别,分开。
3、作者早晨分开白帝城,看到的白帝城是怎样的?练说:______________的白帝城诗中怎样说的?〔彩云间〕4、独立练说这句诗的意思a.指名说:早晨分开仿佛在彩云间的白帝城。
b.练读、练说:同桌一个读诗句,一个说诗意B 、千里江陵一日还1、这句话讲了诗人行船的路程、目的地、时间,分别从哪些词语中看出?2、这里用了一个还字,什么意思?〔返回〕3、练说句意1〕互相说2〕指名说4、白帝城到江陵路途遥远,约有千里,可那么短的时间就到了,这是什么原因?5、小结这两句诗,第一句突出白帝城的高与壮丽,第二句反映了行船速度快,诗人心情愉快。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精选15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的:1.了解两首古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3.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
4.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1.弄懂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和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体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3.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4.自学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师举起空白的第四课)同学们,老师今天这节课没有准备,想请你们来当我的老师!大家想一想,如果让你来当我的老师,你教教我怎么学这两首古诗呢?(二)师生共同设计自学步骤:1.我们先用第一首诗做实验。
(生讨论如何教老师,全班交流)2.师引导小结(即学生自学方法)并板书:①解诗题(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②解难解词。
③理解诗句(用使用参考书、看插图、想象、反复诵读、串讲诗意、解课后题等方法)。
④归纳中心(体会作者情感)⑤谈读诗感受。
⑥有感情朗读。
(三)实施师生共同学习:1.请同学上讲台当小老师,为全班和老师解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也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在他最高兴的时候写下的。
此诗写于763年,安史之乱的头目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他的部下纷纷投降;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乱”从此结束。
杜甫在四川听到这一消息后写下了这首充满欢乐之情的七言律诗。
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闻:听说。
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意思是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
2.理解难解词:剑外:通常作为四川的简称。
忽传:忽然间到处传扬。
收蓟北:收复蓟北。
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因喜极而泪下。
却看:再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漫卷:胡乱卷起。
欲:将要,简直要。
《古诗两首》教案2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古诗两首》2. 学科领域:语文3. 适用年级:三年级4. 课时安排:2课时5.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把握古诗的意象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古诗两首》相关内容;2. 多媒体设备:PPT、视频、音频等;3.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卡片等;4. 参考资料:相关古诗的解析、鉴赏文章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与古诗相关的音乐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情况进行讲解,讲解古诗的意象、意境、重点词语和句子等。
5. 实践训练: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掌握的情况如何,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练习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掌握程度。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反馈。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
(板书课题)先来学习《草》。
〖对话平台一、自学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二、感悟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
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4、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品读的基础上交流学习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合作意识。
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在充分地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四、背诵1、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学习两首古诗,领悟诗意,做到感情朗诵、背诵。
教学过程:一、导入1.小朋友,谁能把自己喜欢的诗歌背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新的古诗。
(齐读课题)2.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两首古诗的作者是(李白、杜甫)。
你们对李白、杜甫有哪些了解?二、学习《望庐山瀑布》1.借助拼音自读诗,遇到难读的字可问老师、同学。
2.同桌互读生字、诗歌,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3、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卡,学生自愿上台认读生字,并当小老师教读。
4、开火车读生字。
5、你们发现这四个生字有什么特点?(庐和炉相似,字音相同,都有户字,偏旁不同。
瀑与水有关,是三点水,右边是暴字。
)6.抽生读诗,其他生评议。
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7、齐读诗,想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句诗体会到的?8、借助图画和自己的想象,小组内交流读懂的词、诗句的意思。
师随机指导。
(第一、二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远望香炉峰,在阳光照耀下,峰顶烟雾袅绕升腾;瀑布飞流而下,像条大河在山前高挂。
生紫烟的“生”字,给人以动感,再有一道瀑布的照应,景象奇特非凡。
第三、四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是写瀑布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景象。
诗人想象它好像是银河从高高的天空飞落下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
)9、小组代表交流理解了的诗句意思。
10、质疑,提出没理解的词。
释疑。
如:生——升腾、升起。
川——河流。
紫烟——紫色的云雾。
疑——可能、好象。
11、理解了诗意后,你有何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
(配乐)12、抽生读,评议。
比赛读。
齐读。
13、练习背诵。
三、学习《绝句》1、自读诗,把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小老师教读。
(注意:岭是边音、后鼻韵、三声。
)3、开火车读。
4、同桌检测读。
5、抽生读诗。
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6、齐读。
7、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诗。
(可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唱一唱等。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掌握一些常用的诗词鉴赏词汇和表达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学会通过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感受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1. 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和诗中的意象。
2. 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和情感的把握。
2. 诗词鉴赏词汇和表达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 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受诗中的情感。
3. 采用小组合作探讨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简要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古诗《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两首古诗,理解诗的基本内容。
(2)结合注释,解释诗中遇到的生词和句子。
3. 课堂讲解:(1)讲解两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引导学生感受诗的美。
(3)讲解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4. 练习与讨论:(1)让学生结合诗中的意象,谈谈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2)小组合作,讨论如何运用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推荐一些相关的古诗作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反馈评估:通过学生完成的练习题,了解学生对古诗内容和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估: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如作文、阅读笔记等,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 古诗文本:《静夜思》、《登鹳雀楼》等古诗原文。
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通用7篇)

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通用7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篇1【学习目标】1、会认“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感。
【课前准备】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学生预习:读读课文,同学间相互帮助,看能读懂多少。
第一课时学习《春晓》一、导入新课,学习“古、诗、首”三个字1、指名背诵儿歌。
2、指名背诵古诗(随意)。
3、小朋友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
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大家认识吗?(板书:古诗)4、学生自学、互学、扩词游戏。
5、你会背诵5首,他会背诵8首,哪位小朋友认识这个几首的首字呢?可以板书出来让学生认读,也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让学生板书“首”字。
二、学习古诗《春晓》1、初读古诗,正确流利:⑴ 出示古诗(课件或小黑板)。
⑵ 询问班级内有没有会背诵的。
如有,就请会背诵的小朋友领着大家读。
⑶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眠:读(mián),不读(mín)。
闻:前鼻音(wén)。
⑷ 自由练读。
力求会背。
2、再读古诗,了解大意:⑴ 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这首古诗,看看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
⑵ 质疑: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① 晓:可以先告诉学生“春晓”是春天的一个早晨,再让学生联系晓的日字旁理解。
② 眠: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或者直接告诉学生是睡觉的意思。
③ 闻:先让学生看门字里面是什么字(耳),再问耳朵是用来干什么的(听)。
顺便进行扩词练习(新闻、闻名、耳闻、见闻) 。
④ 啼鸟:可以倒过来让学生理解(鸟啼)。
⑶ 句子比较,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处处闻啼鸟”和“处处闻鸟啼”两个句子,在这首中用哪个好?为什么?⑷ 粗略讲讲诗意。
《古诗两首》的教学设计(通用14篇)

《古诗两首》的教学设计(通用14篇)《古诗两首》的篇1【设计思想】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
抓住,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
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材分析】《望天门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古诗,本诗共两句,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抒发了赞美之情;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
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重点难点】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策略和手段】利用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诗句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前准备】师准备教学课件;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乡镇意见个人意见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与诗意反差较大的一幅画。
2、学生准备:朗读古诗,平时积累一些李白的诗歌。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们的喜欢。
最近的课外时间你又背诵了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
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课前准备1。
课文插图的实物投影。
2。
课件。
(瀑布映衬青山、飞流直下的情景)3。
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学习《望庐山瀑布》)情境导入,理解诗题1。
(投影展示插图)老师以优美的导语,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
同时随机讲解“香炉”“庐山”等词语。
2。
理解诗题,认读生字“庐”“瀑”。
(注意“瀑”的读音)3。
齐读诗题。
吟诵感悟,想象画面1。
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
2。
结合插图思考:诗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物?3。
伙伴之间交流,老师随机点拨。
4。
组织交流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进行指导,结合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紫烟”“遥看”“飞流直下”等词语。
5。
老师小结:诗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着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产生了一种想象──这飞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一样!(学生齐读后两行诗句)6。
指导学生有感
情地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图文对照,熟读成诵1。
让学生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
练习背诵,可同桌之间互相背。
巩固生字出示“庐”“瀑”“炉”“疑”,用卡片检查学生认记情况,用组词的方式理解字义。
学写生字1。
出示下列要求会写的字:炉、银、烟、流。
2。
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老师点拨。
3。
重点指导“流”字。
(提示:“流”右边的上半部分与“云”的区别,右下部分三笔之间的间距要匀称)4。
学生先观察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学习《绝句》)复习导入1。
小组比赛背诵《望庐山瀑布》。
2。
填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
揭示诗题“绝句”,简要说说诗人杜甫。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1。
自由朗读,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读准字音,再读正确、读通这首诗。
2。
同桌互读。
3。
指名朗读,齐读,注音纠正读错的字音。
(如“行”不读xíng;“泊”不读pò)图文对照,理解诗意1。
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黄鹂,天上飞的白鹭,山上的积雪,江面上的船)老师在学生回答后板书:黄鹂白鹭雪船2。
看图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结合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3。
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
理解的词句,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4。
看图读课文,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
(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课文)活动激趣,记诵诗句1。
找对应的词语,老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
(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翠柳—青天窗—门西岭—东吴千秋雪—万里船)2。
师说生读。
(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相对应的诗句)3。
读词连诗。
(老师出示诗中任意一个词语,学生背出相对应的诗句)4。
情境背诗。
(让学生扮演诗人,指点画面上的景物吟诗)5。
集体背诵。
识字、写字,完成课后练习1。
出示要求认识的字“鹭”“含”“岭”“泊”“吴”,引导学生交流记字方法,练习组词语。
2。
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吴”“含”“窗”“岭”“鸣”“绝”“泊”“柳”。
3。
启发学生说说自己记忆方法,识记字形。
4。
重点指导“窗”与“柳”的笔顺。
5。
老师范写。
(注意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和不容易写好的字)6。
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
7。
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第2道填空题。
课外延伸回家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试着背一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