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种课型(定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四种课型教学模式
利津县教研室张树凤(修订)
高效和谐课堂
小学科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一、理论依据: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是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新授课主要指传授新知识和增长新技能的课。小学科学新授课有:观察实验课、逻辑推理课、动手制作课、解暗箱课、科学考查课等等。下面主要探究以下三种新授课型:
二、各类课型的操作流程:
观察实验课教学模式:
模式说明:主要体现“亲历探究——做中学模式”。大致分为六个板块。该模式是以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中“做”既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又是知、情、意的统一,还是“手脑并用”的过程。
(一)模式操作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导入是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活动的开端。导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集中注意力和
学习新知的兴趣。如果上课伊始就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就会很好的激起学生学习科学
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入观察活动。导课可以游戏导入、实验导入、讲故事
导入、小魔术导入等,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创设怎样的情境,都应使这种情境成为充分体现
教育目标,充满美感和智慧,这样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2、提出问题、猜想假设
教学情境的创设能促进学生探究学习,是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的金钥匙。不管采用何种方
式创设怎样的情境,都应使这种情境成为充分体现教育目标,从不同的角度广泛提出需要研
究和解决的问题。当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并为之认真观察时,探究活动就开始了。学生
在猜想假设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合理解释,做到解释与观察、问题及证据相一致,避免脱离
实际的“胡思乱想”。在学生假设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己提出的假设进行整合、归类,并且,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鼓励学生用事实说话,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3、制定计划、指导方法
有了对问题的假设、有了探究的兴趣,又有教师引导和充分的观察实验材料。学生急于要想知道自己的假设结果正确与否的迫切心情油然而升。在这里教师就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开始科学探究,引导学生制定观察实验计划,指导观察实验方法。
4、创设氛围、亲历探究
条件是科学探究重要因素,所以,在学生亲历科学探究之前教师必须创设出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亲历进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然后,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在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亲自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交流、动脑思维。最后,使他们在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通过事实证明自己的假设正确与否,得出结论。
5、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科学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把在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把每个学生的财富转化为共同的财富,从相互的交流和思维的过程中提高每个学生的概括水平,帮助学生沿着形成科学思考的方向前进。在交流阶段,教师应该充分调动群体的作用,使更多的学生得到交流机会。用摆事实、讲道理方法论证假设的正确与否。错的,错在那里。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确实不容易、科学家真的了不起,从挫折、错误、弯路和失败中吸取教训,激励和鼓励他们使他们成功。同时对成功的学生给以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喜悦、胜利快乐。
6、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指导学生应用知识,并尝试发明创新,是学生思维的升华阶段。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发现更多的规律、探究大自然的方法、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以及应用科学知识改善他们的生活或搞一些“小观察”、“小实验”、“小发明”、鼓励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这既是科学学习和探究的宗旨,又是科学教学的目的。
(二)观察实验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首先要准备好观察实验材料。选择观察实验材料,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校条件等因素,因时因地制宜。通常依照简而易行(易于收集,价格低廉)、效果显著(真实、生动)、便于观察(能见度大,安全可靠,干扰少)的原则选择。材料要充足,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观察需要,其次要准备好观察用的器具。
2、对于现场观察要事先做好周密的组织安排,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3、现场观察时,学生容易被外界新鲜事物吸引,偏离观察的对象或观察的重点。教师要及时给予组织和引导,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观察教学的对象和重点上。
4、要理论结合实际的进行观察实验教学,如讲解操作原理、操作顺序、仪器结构和事物的特征等。避免将观察实验教学流于形式或理论脱离实际。
5、任何观察实验都要求学生做好数据统计,充分交流和证实。
逻辑推理课教学模式:
心理学认为:逻辑思维能力是在头脑中抽象思维的过程,就是把感知的丰富材料,加以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最后形成理性认识。这种理性认识还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和验证。这是人认识客观事物和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
逻辑推理课操作程序可大体概括如下:
1、导入
逻辑推理课的导入重在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播放相关视频、出示图片、故事导入等。比如《火山》一课,可播放火山喷发的壮观场面导入新课。
2、事实
客观事实是分析、推理、判断的前提和基础,除教材提供的事实资料外,还要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来获取更多的事实依据,启迪学生根据这些事实进行推理。
3、推理
即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事实展开逻辑推理,提出假设性的结论,这是该模式的中心环节。可分为四步进行:
(1)提出问题。
问题的提出一是来自学生,这类问题凡是学生能思考解决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行思考解决;二是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恰当,有顺序性,由浅入深,这样学生思考时才会有逻辑性。
(2)学生思考。即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对思维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用恰当的模拟演示来帮助学生思考。
(3)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判断结论的正确性、思维方法的逻辑性,对推理做出假设性结论。
(4)交流结果。让学生用语言叙述思维过程和结果。此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恰当用词,前后连贯,符合逻辑;指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发展和联系中去认识问题;引导学生敢于和善于求异思维,提出不同的见解和想法,并对别人的结论进行客观的分析判断,以便不断修正自己的思维和结论。
4、验证
即指导学生通过占有资料或进行模拟实验来分析说明和验证前后推理结论。方法有三:(1)指导学生按教师设计的实验来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推理结论相对照,确证推理结论。
(2)观察教师演示实验现象,总结规律,再思考、讨论,与推理结论相比较,修正结论。
(3)阅读教材及参考资料,从理论上对结论进行确证。
5、总结
教师在全班学生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引导学生分析逻辑推理过程中的科学与失误之处,并结合推理过程,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推理方法。
(二)逻辑推理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鉴于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三年级的学生要求学会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