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种课型(定稿)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课型分类(新)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课型分类、界定与基本要求小学科学教学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但是不同的容有不同的探究方法。
课堂教学活动中,有的容侧重于观察,有的容偏重于实验。
按照主要活动形式的不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种课型。
(一)观察探究课1.界定以观察活动为主要的问题研究形式,以获得思维发展和构建知识体系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活动,我们称之为观察探究课。
比如《蚂蚁》《四季星空》《它们都是鸟》等容可以设计成典型的观察探究课。
2.一般操作步骤(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情境引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好的情境引入,可以使学生产生问题,形成探究的动力。
相反,情境引入不合理,教学过程就会失去探究的色彩,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教学活动也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因此,通过特定的情境创设,提出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题目,既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合作观察,研究问题。
在明确了探究的问题后,师生共同完善探究活动设计,然后学生按照活动设计,开展多种形式的观察探究活动,如观测、实验等,对提出的问题开展探究。
(3)整理信息,得出结论。
在观察、实验等活动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更多有价值的证据。
然后对所搜集的证据进行筛选、归类、统计和分析等综合处理,并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
(4)表达交流,深化认识。
通过简单有效的形式(如口头表达、交流展示等),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或小组的探究结果,在交流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既要清晰表达自己的成果,也要善于吸收别人的意见,并在此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验。
(5)拓展探究,课外延伸。
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往往一节课不能完成,可引导学生课外继续探究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或是本节课没有解决完的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围,丰富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基本要求在设计、实施观察探究课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
小学科学课课型及教学模式(仅供参考)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科学课课型及教学模式(仅供参考)而不能不加选择地照搬和套用已有的教学模式。
根据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特点,介绍三种常用地教学模式。
其目的是抛砖引玉,引导广大科学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创造出新的、更多的有效教学模式来。
一、讲授式教学模式讲授式教学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许多知识内容都以教师讲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因此,它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讲授教学常结合实验的演示、实物和标本的展示、组织学生课堂讨论等活动进行。
因此,小学科学课的讲授式教学实际上已成为讲授为主,中间穿插实验演示、直观教具展示、向学生提出问题和组织学生讨论等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讲授式教学的各种变式在小学科学课的讲授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概念和新的原理,常常要借助于具体的实验演示、标本或实物地展示、启发学生回忆生活中有关知识经验等具体教学手段来进行。
因此,小学科学课的讲授教学就出现了以讲授为主的各种变化多样的教学模式。
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就称讲授式教学的变式,即讲授式教学的各种变化形式。
1 / 14常见的讲授式教学的各种变化形式有以下几种:1. 讲授实验演示讲授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是在讲授教学过程中加入必要的实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现象、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讲授固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时,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向学生演示铁球受热膨胀和受冷缩小的实验,用以帮助学生了解固体的热胀冷缩的自然现象。
2. 标本展示讲解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是在讲授教学中,借助标本或模型的直观展示,边展示边讲解的一种教学模式。
例如,在讲授人体骨骼一课时,教师就要借助人体骨骼标本或模型,向学生边展示边讲解,让学生借助标本或模型理解和掌握人体骨骼的概念和结构。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课型分类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课型分类-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课型分类、界定与基本要求小学科学教学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但是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探究方法。
课堂教学活动中,有的内容侧重于观察,有的内容偏重于实验。
按照主要活动形式的不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种课型。
(一)观察探究课1.界定以观察活动为主要的问题研究形式,以获得思维发展和构建知识体系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活动,我们称之为观察探究课。
比如《蚂蚁》《四季星空》《它们都是鸟》等内容可以设计成典型的观察探究课。
2.一般操作步骤(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情境引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好的情境引入,可以使学生产生问题,形成探究的动力。
相反,情境引入不合理,教学过程就会失去探究的色彩,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教学活动也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因此,通过特定的情境创设,提出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题目,既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合作观察,研究问题。
在明确了探究的问题后,师生共同完善探究活动设计,然后学生按照活动设计,开展多种形式的观察探究活动,如观测、实验等,对提出的问题开展探究。
(3)整理信息,得出结论。
在观察、实验等活动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更多有价值的证据。
然后对所搜集的证据进行筛选、归类、统计和分析等综合处理,并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
(4)表达交流,深化认识。
通过简单有效的形式(如口头表达、交流展示等),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或小组的探究结果,在交流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既要清晰表达自己的成果,也要善于吸收别人的意见,并在此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验。
(5)拓展探究,课外延伸。
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往往一节课不能完成,可引导学生课外继续探究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或是本节课没有解决完的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范围,丰富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型
小学科学课型科学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让他们逐步认识自然界的规律和原理。
为了提高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课型。
实验探究课型实验探究是小学科学教学中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
这种课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在这种课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记录和推理。
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材料和器械,让学生进行测量,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科学知识的真实性和丰富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讲解导读课型在科学课堂中,有些知识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学生很难直接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教师可以采用讲解导读的课型。
在这种课型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实物、模型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并逐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同时,教师还可以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抽象概念,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并加以拓展。
这种课型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互动合作课型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通过互动合作的方式进行科学学习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这种课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合作完成任务,共同探索科学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他们一起进行观察和实验,然后交流和讨论实验结果,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
通过互动合作,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借鉴和吸收他人的观点,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故事情景课型故事情景是一种富有趣味和吸引力的教学方式,适合小学科学课堂。
在这种课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或者搭建情景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一段与学科有关的故事,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故事情节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和理解科学知识。
这种课型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情境,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科学课常见的几种课型与教学规律
科学课常见的几种课型与教学规律一、观察课课型特点:以观察活动为主要活动样式,引领学生进行科学观察,能对观察对象所包含的丰富信息进行发现、准确观测并进行客观记录的综合活动。
观察课课型教学规律:提供观察情境,激发观察兴趣——制定观察方案,合作观察发现——汇报观察结果,获得观察结论——(二次观察、三次观察)——拓展观察。
二、制作课课型特点:以学生的动手制作活动为主要活动样式的课,称为制作课。
教学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身边废旧物品等简易材料搞科学小制作,以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展操作技能和情趣。
鼓励学生有所创新,同样的内容用不同材料做,同样的材料可以做成不同的东西。
制作课课型教学规律:以制作为主要活动样式的课堂教学主要环节为:激发制作兴趣——制定制作方案,合作制作——展示作品,反思改进——作品应用。
三、实验课课型特点:小学科学实验是实验主体(小学生)按照一定研究目的,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指导,凭借一定的实验仪器、装置设备和各种工具,采用特殊的实验操作方式和方法,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下,作用于实验客体使之发生某些变化。
以实验为主要活动形式的课,称为实验课。
这一课型在每册教材编排上所占比例比较大。
实验的类型:根据实验中量和质的关系分为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根据实验中师生活动情况分为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根据实验条件的控制情况分为对比实验、模拟实验、差异实验:根据实验的过程分为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发现性实验。
课型教学规律:以实验为主要活动样式的课堂教学主要环节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假定与猜测——制定实验方案——小组合作实验——汇报交流实验结果,获得实验结论——拓展应用。
四、专题研究课课型特点:以围绕一个专题(主题)通过调查等形式开展科学学习活动为主的课堂,青岛版教材中专设“研究与实践”单元,称为专题研究课。
课型教学规律:专题研究的主要环节为:(第一课时)提出问题,制定研究方案——(课后)合作探究——(第二课时)交流成果,得出结论。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课型分类(新)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课型分类、界定与基本要求小学科学教学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但是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探究方法。
课堂教学活动中,有的内容侧重于观察,有的内容偏重于实验。
按照主要活动形式的不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种课型。
(一)观察探究课1.界定以观察活动为主要的问题研究形式,以获得思维发展和构建知识体系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活动,我们称之为观察探究课。
比如《蚂蚁》《四季星空》《它们都是鸟》等内容可以设计成典型的观察探究课。
2.一般操作步骤(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情境引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好的情境引入,可以使学生产生问题,形成探究的动力。
相反,情境引入不合理,教学过程就会失去探究的色彩,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教学活动也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因此,通过特定的情境创设,提出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题目,既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合作观察,研究问题。
在明确了探究的问题后,师生共同完善探究活动设计,然后学生按照活动设计,开展多种形式的观察探究活动,如观测、实验等,对提出的问题开展探究。
(3)整理信息,得出结论。
在观察、实验等活动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更多有价值的证据。
然后对所搜集的证据进行筛选、归类、统计和分析等综合处理,并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
(4)表达交流,深化认识。
通过简单有效的形式(如口头表达、交流展示等),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或小组的探究结果,在交流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既要清晰表达自己的成果,也要善于吸收别人的意见,并在此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验。
(5)拓展探究,课外延伸。
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往往一节课不能完成,可引导学生课外继续探究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或是本节课没有解决完的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范围,丰富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基本要求在设计、实施观察探究课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课型分类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课型分类、界定与基本要求小学科学教学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但是不同的容有不同的探究方法。
课堂教学活动中,有的容侧重于观察,有的容偏重于实验。
按照主要活动形式的不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种课型。
(一)观察探究课1.界定以观察活动为主要的问题研究形式,以获得思维发展和构建知识体系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活动,我们称之为观察探究课。
比如《蚂蚁》《四季星空》《它们都是鸟》等容可以设计成典型的观察探究课。
2.一般操作步骤(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情境引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好的情境引入,可以使学生产生问题,形成探究的动力。
相反,情境引入不合理,教学过程就会失去探究的色彩,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教学活动也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因此,通过特定的情境创设,提出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题目,既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合作观察,研究问题。
在明确了探究的问题后,师生共同完善探究活动设计,然后学生按照活动设计,开展多种形式的观察探究活动,如观测、实验等,对提出的问题开展探究。
(3)整理信息,得出结论。
在观察、实验等活动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更多有价值的证据。
然后对所搜集的证据进行筛选、归类、统计和分析等综合处理,并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
(4)表达交流,深化认识。
通过简单有效的形式(如口头表达、交流展示等),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或小组的探究结果,在交流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既要清晰表达自己的成果,也要善于吸收别人的意见,并在此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验。
(5)拓展探究,课外延伸。
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往往一节课不能完成,可引导学生课外继续探究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或是本节课没有解决完的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围,丰富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基本要求在设计、实施观察探究课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
小学科学课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我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概念和新原理,常常要借助于网络多媒体、科学的实验演示、标本或实物地展示、综合研究生活中有关知识经验等具体教学手段来进行。
下面阐述我的科学课综合教学模式——“变、型、津、纲”。
一、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就称讲授式教学的“变式”,即讲授式教学的各种变化形式。
我经常运用以下几种讲授式教学方法:“讲授—实验演示—讲授”式教学。
“标本展示—讲解”式教学。
“提问—讨论—实验验证”式教学。
讲授式教学的变式有许多种,我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变式。
二、科学教学类型不一,课堂上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讲授式、观察式和实验探究式等等。
根据探究的对象、内容的不同,每一次探究经历的过程也不尽相同,可根据探究的需要灵活组合。
三、确定探究对象、制订探究计划、明确探究目的指点迷津。
这部分工作是由教师来完成的。
我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安排,预先制订教学的内容、目的、时间、地点和组织形式,进行试验科学指导。
必要时还要求学生写出科学探究报告,根据探究的结果,进行科学教研效果的分析。
四、融合程序性的教学纲领原则辅助规范教学。
《课标》中提出:不应把上下课的铃声当作探究的起点和终点,课堂外才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广阔天地。
因此,我们可以把课堂探究中没有解决的或新产生的问题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不断动手探究中解决问题。
我依据教学目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借助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感知问题、寻找问题,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很多,可以是描述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也可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或分析某种事实现象发现和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中我遵守的原则是:(1)合理性原则。
引导学生有根据地进行合理地猜想与假设。
(2)规律性原则。
寻找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一般规律。
(3)方向性原则。
是在探究之前对研究问题所进行的一种科学预见性活动,能明确探究的方向,指导整个探究活动的进行。
小学科学课型的划分及相应的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型的划分及相对应的教学模式
一、课型的分类
1 、以教学任务为基点可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统称单一课。
2 、以教学内容为基点可分为:自然科学课、人文科学课、思维科学课、艺术科学课。
3、以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为基点可分为:讲授课、讨论课、自学辅导课、练习课、实践或实习课、参观或见习课等。
二、小学科学课的划分:
以学生获取事实的方法或途径为基点来分,可分为以下五种课型
科学观察课
科学实验课
科学阅读课
科学技术课(制作、种植、饲养等)
科学讨论课
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教学模式,下面分别来叙述:
科学观察课教学模式:
活动准备---自主观察---交流研讨---实践使用
准备材料明确目的小组交流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提供方法集中汇报判断属性
形成问题具体指导归纳总结解释现象
设计有结构的观察材料。
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
提供具体的观察方法。
突出观察与思考相结合。
3、观察的方法:
细致法:(用各种感官全面观察)方位法:(时间顺序、方位顺序)提纲法、比较法、推断法、想象法
4、观察的类型: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感官观察和仪器观察)。
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
定量观察又分为观测和测量。
短期观察和长期观察。
小学科学课型的划分及相应的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型的划分及相对应的教学模式
一、课型的分类
1 、以教学任务为基点可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统称单一课。
2 、以教学内容为基点可分为:自然科学课、人文科学课、思维科学课、艺术科学课。
3、以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为基点可分为:讲授课、讨论课、自学辅导课、练习课、实践或实习课、参观或见习课等。
二、小学科学课的划分:
以学生获取事实的方法或途径为基点来分,可分为以下五种课型
科学观察课
科学实验课
科学阅读课
科学技术课(制作、种植、饲养等)
科学讨论课
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教学模式,下面分别来叙述:
科学观察课教学模式:
活动准备---自主观察---交流研讨---实践使用
准备材料明确目的小组交流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提供方法集中汇报判断属性
形成问题具体指导归纳总结解释现象
设计有结构的观察材料。
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
提供具体的观察方法。
突出观察与思考相结合。
3、观察的方法:
细致法:(用各种感官全面观察)方位法:(时间顺序、方位顺序)提纲法、比较法、推断法、想象法
4、观察的类型: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感官观察和仪器观察)。
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
定量观察又分为观测和测量。
短期观察和长期观察。
小学科学课的类型及其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的类型及其教学模式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小学科学课的类型及其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所采用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
教学模式的确立首先要与它的教学目标相适应。
小学科学课程目标从根本上来说,是通过科学学习活动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概括而言,科学素养包括基本的科学知识,科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科学学习兴趣与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等,这些素养的形成依赖于一定的科学学习活动。
根据创造性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标准中科学的总目标,结合科学学科教学特点,我认为科学课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搜集证据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应用拓展三大主要环节。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因此,在提出了问题后,用何种方法、途径去探求获取知识,就成为了科学课最核心的环节了。
以学生获取事实的方法或途径为基点来分,我们的科学课可以分为科学观察课、科学实验课、科学阅读课、科学技术课(制作、种植、饲养等)科学讨论课五种课型。
每种课型的教学模式虽大致相同,但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下面分别介绍一下五种课型的几本教学模式:一、科学观察课在小学科学课中,以“观察为主”组织教学过程的课属于观察课,它是一种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感官对自然现象、物体特征及属性、动植物生长及其他习性等进行系统地观察,以获得知识、经验,并培养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的教学活动。
基本的教学模式:活动准备---自主观察---交流研讨---实践运用。
科学观察课教学要点:(1)设计有结构的观察材料。
(2)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
(3)提供具体的观察方法。
(4)突出观察与思考相结合。
典型课例:教科版科学三年级绝大部分是观察课。
二、科学实验课实验是科学课教学的一种主要的方法。
小学科学四种课型(定稿)
小学《科学》四种课型教学模式利津县教研室张树凤(修订)高效和谐课堂小学科学新授课教学模式一、理论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是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新授课主要指传授新知识和增长新技能的课。
小学科学新授课有:观察实验课、逻辑推理课、动手制作课、解暗箱课、科学考查课等等。
下面主要探究以下三种新授课型:二、各类课型的操作流程:观察实验课教学模式:模式说明:主要体现“亲历探究——做中学模式”。
大致分为六个板块。
该模式是以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其中“做”既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又是知、情、意的统一,还是“手脑并用”的过程。
(一)模式操作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导入是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活动的开端。
导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学习新知的兴趣。
如果上课伊始就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就会很好的激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入观察活动。
导课可以游戏导入、实验导入、讲故事导入、小魔术导入等,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创设怎样的情境,都应使这种情境成为充分体现教育目标,充满美感和智慧,这样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2、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教学情境的创设能促进学生探究学习,是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的金钥匙。
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创设怎样的情境,都应使这种情境成为充分体现教育目标,从不同的角度广泛提出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当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并为之认真观察时,探究活动就开始了。
学生在猜想假设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合理解释,做到解释与观察、问题及证据相一致,避免脱离实际的“胡思乱想”。
在学生假设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己提出的假设进行整合、归类,并且,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课型分类(新)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课型分类、界定与基本要求作者:韩化彬信息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日期:2015-02-26】小学科学教学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但是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探究方法。
课堂教学活动中,有的内容侧重于观察,有的内容偏重于实验。
按照主要活动形式的不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种课型。
(一)观察探究课1.界定以观察活动为主要的问题研究形式,以获得思维发展和构建知识体系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活动,我们称之为观察探究课。
比如《蚂蚁》《四季星空》《它们都是鸟》等内容可以设计成典型的观察探究课。
2.一般操作步骤(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情境引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好的情境引入,可以使学生产生问题,形成探究的动力。
相反,情境引入不合理,教学过程就会失去探究的色彩,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教学活动也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因此,通过特定的情境创设,提出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题目,既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合作观察,研究问题。
在明确了探究的问题后,师生共同完善探究活动设计,然后学生按照活动设计,开展多种形式的观察探究活动,如观测、实验等,对提出的问题开展探究。
(3)整理信息,得出结论。
在观察、实验等活动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更多有价值的证据。
然后对所搜集的证据进行筛选、归类、统计和分析等综合处理,并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
(4)表达交流,深化认识。
通过简单有效的形式(如口头表达、交流展示等),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或小组的探究结果,在交流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既要清晰表达自己的成果,也要善于吸收别人的意见,并在此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验。
(5)拓展探究,课外延伸。
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往往一节课不能完成,可引导学生课外继续探究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或是本节课没有解决完的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范围,丰富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的类型及其教学模式(参考)
小学科学课的类型及其教学模式小学科学课的类型及其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依照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所采纳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
教学模式的确立首先要与它的教学目标相习惯。
小学科学课程目标从全然上来讲,是经过科学学习活动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质。
概括而言,科学素质包括基本的科学知识,科学学习的基本办法和技能,科学学习兴趣与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等,这些素质的形成依靠于一定的科学学习活动。
依照制造性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标准中科学的总目标,结合科学学科教学特点,我以为科学课课堂教学的普通模式:创设情境提出咨询题——搜集证据解决咨询题——得出结论应用拓展三大要紧环节。
科学学习要以探索为核心。
探索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记忆以探索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要紧途径。
所以,在提出了咨询题后,用何种办法、途径去探求猎取知识,就成为了科学课最核心的环节了。
以学生猎取事实的办法或途径为基点来分,我们的科学课能够分为科学观看课、科学实验课、科学阅读课、科学技术课(制作、种植、饲养等)科学讨论课五种课型。
每种课型的教学模式虽大致相同,但也有各自别同的特点,下面分不介绍一下五种课型的几本教学模式:一、科学观看课在小学科学课中,以“观看为主”组织教学过程的课属于观看课,它是一种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打算地利用感官对自然现象、物体特征及属性、动植物生长及其他习性等举行系统地观看,以获得知识、经验,并培养观看、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的教学活动。
基本的教学模式:活动预备---自主观看---交流研讨---实践运用。
科学观看课教学要点:(1)设计有结构的观看材料。
(2)提出明确的观看任务。
(3)提供具体的观看办法。
(4)突出观看与考虑相结合。
典型课例:教科版科学三年级绝大部分是观看课。
二、科学实验课实验是科学课教学的一种要紧的办法。
它是学生依照对咨询题的猜想,确定的实验方案,利用一定材料组装实验模型,操纵实验条件,从而产生某种实验现象,并经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认知过程。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课型分类(新)讲课稿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课型分类(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课型分类、界定与基本要求作者:韩化彬信息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日期:2015-02-26】小学科学教学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但是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探究方法。
课堂教学活动中,有的内容侧重于观察,有的内容偏重于实验。
按照主要活动形式的不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种课型。
(一)观察探究课1.界定以观察活动为主要的问题研究形式,以获得思维发展和构建知识体系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活动,我们称之为观察探究课。
比如《蚂蚁》《四季星空》《它们都是鸟》等内容可以设计成典型的观察探究课。
2.一般操作步骤(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情境引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好的情境引入,可以使学生产生问题,形成探究的动力。
相反,情境引入不合理,教学过程就会失去探究的色彩,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教学活动也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因此,通过特定的情境创设,提出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题目,既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合作观察,研究问题。
在明确了探究的问题后,师生共同完善探究活动设计,然后学生按照活动设计,开展多种形式的观察探究活动,如观测、实验等,对提出的问题开展探究。
(3)整理信息,得出结论。
在观察、实验等活动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更多有价值的证据。
然后对所搜集的证据进行筛选、归类、统计和分析等综合处理,并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
(4)表达交流,深化认识。
通过简单有效的形式(如口头表达、交流展示等),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或小组的探究结果,在交流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既要清晰表达自己的成果,也要善于吸收别人的意见,并在此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验。
(5)拓展探究,课外延伸。
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往往一节课不能完成,可引导学生课外继续探究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或是本节课没有解决完的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范围,丰富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基本课型与教学流程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小学科学基本课型与教学流程第一篇:小学科学基本课型与教学流程小学科学基本课型与教学流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这就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也日趋形成。
现提供几个主要课型,供科学教师参考。
科学课程的分类是以科学学习方式为标准进行划分的,分为五种课型即:以观察为主的课型、以实验为主的课型、以资料交流为主的课型、以制作养殖为主的技术课型、以社会实践为主的活动课型。
这样确定课型名称,是考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节课的学习方法并不一定是单一的,有时往往需要几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因此我们所划分的课型特别强调以某种学习方式为主,也就是根据每课所采用的主要学习方式对课的类型进行划分。
《课标》要求“科学课是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因此,尽管课型不同,但探究的过程大体相同。
即:一、提出问题;二、寻找证据;三、分析与解释;四、交流与质疑;五、结论与拓展。
(一)观察课一、教学流程:导入新课自主观察交流总结应用创新激发兴趣引发问题明确任务制定计划自主观察注重指导小组交流集体汇报归纳总结创设情境实践应用拓展创新二、环节解读:第一步: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形成问题、明确任务。
学习目标:操作要领:导入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音像、图画、谜语、故事、游戏、操作、问题等形式导入,也可以直接导入,不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达到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习问题,明确观察任务和目的,为下一步的观察活动做好准备。
另外,在导入阶段教师提供的观察材料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层次性和结构性。
第二步:自主观察。
明确目的、制定计划、自主观察。
观察过程是观察课的主体部分,观察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感性认识,而且可以通过思维获取知识,它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学生认识自然事物的基本方法,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
小学科学四种课型(定稿)
小学科学四种课型(定稿)在确定问题和假设后,学生需要制定实验计划,确定实验步骤和所需材料。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计划,同时指导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4、小组合作、表达交流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并及时交流和分享实验结果。
这有助于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5、联系生活、拓展延伸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实验结果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实验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拓展和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
6、科学引导、创设氛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同时,教师还应该创设良好的研究氛围,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观察实验课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在实践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该模式,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了问题假设和探究兴趣,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开始科学探究,制定观察实验计划,并指导他们观察实验方法。
学生急于知道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教师应该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开始探究。
在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之前,教师需要创造出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像科学家一样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从中体验研究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和思考,最终通过实验结果证明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
科学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将每个学生的财富转化为共同的财富,从相互交流和思考的过程中提高每个学生的概括水平,帮助他们沿着形成科学思考的方向前进。
小学科学课型
小学科学课型季荣臻老师将小学科学的课型分为八类:科学观察课、科学实验课、科学阅读课、科学探究课、科学技术课、科学讨论课、过程技能课、解暗箱课。
对科学课来说选择恰当的课型是搞好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不同需要教师对应选择不同的课型。
而季荣臻老师的八种类型的课型充分体现了小学科学课的特点,如果粗略一点来看的话我觉得这其中有些课的性质是差不多的,可以归为一类。
比如技术课主要是设计制作和实验的过程差不多可以将其归为实验课,同样过程技能课也同样可以归为实验课,其实所有的课型都是围绕探究位核心而展开的。
对于那10节课堂实录,我觉得每节课都上的很好,特别是曾老师的课,他的课很完美充分体现了科学课的本质,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将探究的问题丢给学生思考,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稍稍引导下,教师对课堂的拿捏恰到好处,课堂内学生积极性也很高。
下面我根据季荣臻老师的课型分类来给这10节课分分类。
第一节《今天天气怎么样》这节课,教师主要从获取天气信息渠道、描述天气再到设计天气符号记录天气以及预报天气这四个环节来进行的。
整个过程符合从设计到制作再到运用,所以我将这节课归为科学技术课。
第二节《运动和位移》这节课,我觉得可以归为科学观察课,在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导入新课,借助多媒体图片让学生自主观察的基础上交流总结,再引导学生实践应用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整堂课符合科学观察课教学活动的基本模式。
第三节《声音的产生》这节课,整个环节符合科学探究课的流程。
从开始提出声音是怎么发出的这个问题为导火线,在学生做出假设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收集证据,再分析解释交流质疑最后利用铜锣发出声音和停止发出声音这个活动将振动产生声音的知识得到了拓展应用。
第四节《有关电磁铁》这节课,我觉得理当归为科学实验课。
教师在课堂的开始就引入电磁铁吸回形针的环节,在与学生前知识碰撞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师提供学生设计实验的思路启发学生在实验中操作、观察以及思考相结合,利用记录表指导学生用逻辑思维方法来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最新小学科学四种课型(定稿)
小学《科学》四种课型教学模式利津县教研室张树凤(修订)高效和谐课堂小学科学新授课教学模式一、理论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是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新授课主要指传授新知识和增长新技能的课。
小学科学新授课有:观察实验课、逻辑推理课、动手制作课、解暗箱课、科学考查课等等。
下面主要探究以下三种新授课型:二、各类课型的操作流程:观察实验课教学模式:模式说明:主要体现“亲历探究——做中学模式”。
大致分为六个板块。
该模式是以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其中“做”既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又是知、情、意的统一,还是“手脑并用”的过程。
(一)模式操作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导入是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活动的开端。
导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学习新知的兴趣。
如果上课伊始就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就会很好的激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入观察活动。
导课可以游戏导入、实验导入、讲故事导入、小魔术导入等,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创设怎样的情境,都应使这种情境成为充分体现教育目标,充满美感和智慧,这样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2、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教学情境的创设能促进学生探究学习,是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的金钥匙。
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创设怎样的情境,都应使这种情境成为充分体现教育目标,从不同的角度广泛提出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当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并为之认真观察时,探究活动就开始了。
学生在猜想假设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合理解释,做到解释与观察、问题及证据相一致,避免脱离实际的“胡思乱想”。
在学生假设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己提出的假设进行整合、归类,并且,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四种课型教学模式利津县教研室张树凤(修订)高效和谐课堂小学科学新授课教学模式一、理论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是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新授课主要指传授新知识和增长新技能的课。
小学科学新授课有:观察实验课、逻辑推理课、动手制作课、解暗箱课、科学考查课等等。
下面主要探究以下三种新授课型:二、各类课型的操作流程:观察实验课教学模式:模式说明:主要体现“亲历探究——做中学模式”。
大致分为六个板块。
该模式是以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其中“做”既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又是知、情、意的统一,还是“手脑并用”的过程。
(一)模式操作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导入是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活动的开端。
导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学习新知的兴趣。
如果上课伊始就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就会很好的激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入观察活动。
导课可以游戏导入、实验导入、讲故事导入、小魔术导入等,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创设怎样的情境,都应使这种情境成为充分体现教育目标,充满美感和智慧,这样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2、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教学情境的创设能促进学生探究学习,是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的金钥匙。
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创设怎样的情境,都应使这种情境成为充分体现教育目标,从不同的角度广泛提出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当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并为之认真观察时,探究活动就开始了。
学生在猜想假设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合理解释,做到解释与观察、问题及证据相一致,避免脱离实际的“胡思乱想”。
在学生假设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己提出的假设进行整合、归类,并且,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鼓励学生用事实说话,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3、制定计划、指导方法有了对问题的假设、有了探究的兴趣,又有教师引导和充分的观察实验材料。
学生急于要想知道自己的假设结果正确与否的迫切心情油然而升。
在这里教师就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开始科学探究,引导学生制定观察实验计划,指导观察实验方法。
4、创设氛围、亲历探究条件是科学探究重要因素,所以,在学生亲历科学探究之前教师必须创设出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亲历进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然后,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在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亲自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交流、动脑思维。
最后,使他们在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通过事实证明自己的假设正确与否,得出结论。
5、小组合作、汇报交流科学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把在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把每个学生的财富转化为共同的财富,从相互的交流和思维的过程中提高每个学生的概括水平,帮助学生沿着形成科学思考的方向前进。
在交流阶段,教师应该充分调动群体的作用,使更多的学生得到交流机会。
用摆事实、讲道理方法论证假设的正确与否。
错的,错在那里。
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确实不容易、科学家真的了不起,从挫折、错误、弯路和失败中吸取教训,激励和鼓励他们使他们成功。
同时对成功的学生给以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喜悦、胜利快乐。
6、归纳总结、拓展延伸指导学生应用知识,并尝试发明创新,是学生思维的升华阶段。
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发现更多的规律、探究大自然的方法、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以及应用科学知识改善他们的生活或搞一些“小观察”、“小实验”、“小发明”、鼓励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
这既是科学学习和探究的宗旨,又是科学教学的目的。
(二)观察实验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首先要准备好观察实验材料。
选择观察实验材料,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校条件等因素,因时因地制宜。
通常依照简而易行(易于收集,价格低廉)、效果显著(真实、生动)、便于观察(能见度大,安全可靠,干扰少)的原则选择。
材料要充足,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观察需要,其次要准备好观察用的器具。
2、对于现场观察要事先做好周密的组织安排,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3、现场观察时,学生容易被外界新鲜事物吸引,偏离观察的对象或观察的重点。
教师要及时给予组织和引导,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观察教学的对象和重点上。
4、要理论结合实际的进行观察实验教学,如讲解操作原理、操作顺序、仪器结构和事物的特征等。
避免将观察实验教学流于形式或理论脱离实际。
5、任何观察实验都要求学生做好数据统计,充分交流和证实。
逻辑推理课教学模式:心理学认为:逻辑思维能力是在头脑中抽象思维的过程,就是把感知的丰富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最后形成理性认识。
这种理性认识还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和验证。
这是人认识客观事物和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
逻辑推理课操作程序可大体概括如下:1、导入逻辑推理课的导入重在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播放相关视频、出示图片、故事导入等。
比如《火山》一课,可播放火山喷发的壮观场面导入新课。
2、事实客观事实是分析、推理、判断的前提和基础,除教材提供的事实资料外,还要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来获取更多的事实依据,启迪学生根据这些事实进行推理。
3、推理即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事实展开逻辑推理,提出假设性的结论,这是该模式的中心环节。
可分为四步进行:(1)提出问题。
问题的提出一是来自学生,这类问题凡是学生能思考解决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行思考解决;二是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恰当,有顺序性,由浅入深,这样学生思考时才会有逻辑性。
(2)学生思考。
即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对思维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用恰当的模拟演示来帮助学生思考。
(3)小组讨论。
让学生自己判断结论的正确性、思维方法的逻辑性,对推理做出假设性结论。
(4)交流结果。
让学生用语言叙述思维过程和结果。
此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恰当用词,前后连贯,符合逻辑;指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发展和联系中去认识问题;引导学生敢于和善于求异思维,提出不同的见解和想法,并对别人的结论进行客观的分析判断,以便不断修正自己的思维和结论。
4、验证即指导学生通过占有资料或进行模拟实验来分析说明和验证前后推理结论。
方法有三:(1)指导学生按教师设计的实验来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推理结论相对照,确证推理结论。
(2)观察教师演示实验现象,总结规律,再思考、讨论,与推理结论相比较,修正结论。
(3)阅读教材及参考资料,从理论上对结论进行确证。
5、总结教师在全班学生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引导学生分析逻辑推理过程中的科学与失误之处,并结合推理过程,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推理方法。
(二)逻辑推理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鉴于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三年级的学生要求学会制定简单的书面或口头计划就足够了,到四、五年级就不仅要求内容全面、周密,而且计划要有可操作性。
2提供事实材料要准备充足。
逻辑推理活动的展开离不开大量的事实材料作支撑,充足的材料既是对教材的有益补充,又可以促成一节好课,是逻辑推理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准备的材料还要有典型性、科学性、显效性。
材料的准备上,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也可以师生共同准备,甚至让家长帮助准备。
3、合作学习要有实效。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要做到:科学分组,合理分工;精心设计、有效讨论;适时引导,参与调控;及时反馈,激励评价。
动手制作课教学模式:小学动手操作课是一种以动手操作为活动来探究的课型。
通过此类课型的学习,使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发展。
动手操作课操作程序可概括如下:(一)模式操作1、导入新课动手操作课重在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教师可以先出示或玩一玩自己动手制作的教具来导入新课。
比如《飞旋的陀螺》一课,可以先出示一个陀螺,激发学生的兴趣。
2、指导方法指导方法就是指导学生制作动手操作的正确方法。
比如《飞旋的陀螺》一课,教师出示制作方法,让学生现场制作一个陀螺。
3、动手操作动手操作就是让学生现场动手操作,并在操作中发现问题。
比如《飞旋的陀螺》一课,让学生玩一玩自己制作的陀螺,把发现记录下来。
(4)汇报展评即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组的发现并展评作品。
(5)拓展延伸即让学生继续制作好课内外探究。
(二)动手制作课教学注意的问题:1、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2、注意及时进行成果展评及合理评价。
设计示例:《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东营市利津县陈庄镇中心小学毕作光【教学资源分析】1、教材分析《怎样听到声音》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秘密单元的第3课。
本课学习是在学生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传播的媒介和条件等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意在引导学生运用模拟实验等方法,探究人耳朵的内部构造结构,让学生认识耳朵听到声音的生理机能。
通过经历提出问题——假设(猜测)——自主探究——验证猜想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为后面《各种各样的声音》、《噪音的危害与防治》等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2、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及日常的生活知识储备,对声音的产生及其传播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他们对于耳朵的认识大多只停留在其外部特征以及耳是一个重要的人体听觉器官等一些浅显的知识上。
至于耳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都有什么作用,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及耳的卫生保健知识,大部分学生还不够清楚。
3、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耳朵的内部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了解耳朵的卫生保健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对耳朵的内部构造的探究的兴趣提出假设性解释,利用简单的实验器材、资料提出探究活动的大体思路;知道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4、教学重点及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落脚到了借助模具、资料认识耳朵的内部构造,通过活动探究揭示不同部位的作用及耳的卫生保健知识,并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而把学生思维深度的挖掘及推理、观察、实验等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探究采用适当游戏、学生体验活动,能让孩子置于一种自然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教学伊始,通过小游戏:由学生到台前体验,蒙住眼睛也能判断出是那名同学及这名同学的方位,学生体验到了耳朵的作用,对耳朵的研究有了一种迫切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