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 康复科 中风后运动性失语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合集下载

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脑卒中后继发认知功能障碍的住院患者。

一、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编码为: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编码为:I63)或脑出血(ICD—10编码为:I6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患者有明确的中风病史,且中风后3个月内出现认知功能减退,其程度影响到日常正常生活能力。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中有关脑卒中(脑梗死或脑出血)和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

2.症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临床常见症候:肝肾阴虚证脾肾两虚证痰浊蒙窍证淤血内阻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

2.确实存在的认知功能障碍,且认知障碍在中风后发生,二者有相关性。

3.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42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且经评测确实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住院患者。

2.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 由脑肿瘤、脑外伤等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及老年痴呆,路易体痴等由于神经变性疾病造成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不进入路径。

伴有严重失语症的患者以及MMSE在5分以下的患者不进入路径。

4. 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临床路径:重度昏迷、严重脑疝或并发心肌梗赛或合并严重肝功能障碍、重症感染、严重的糖尿病等。

(六)中医症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症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舍、脉特点。

康复科(中风恢复后遗症期临床路径表)卫生部格式

康复科(中风恢复后遗症期临床路径表)卫生部格式
□根据病情下达
□物理因子治疗、相应的运动治疗、作业治疗、针灸治疗
临时医嘱:
□康复评定
□根据病情下达
康复治疗师工作
继续按康复处方进行:
□一对一徒手运动功能训练,肢体功能训练,手功能训练,日常生活动作训练,破坏训练,作业治疗
□物理因子治疗
□针灸治疗
□及时向主管医生反应康复中存在的问题
继续按康复处方进行:
护理
□正确执行医嘱
□观察病情变化
□按护理常规进行基础康复护理操作
□与康复医师、治疗师配合督促、指导主动训练
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病情
变异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签名
主管护士签名:
时间:
主管护士签名:
时间:
主管护士签名:
□完成出院记录


长期医嘱:
□一级/二级护理
□饮食医嘱
□基础疾病用药
□根据病情下达
□物理因子治疗、相应的运动治疗、作业治疗、针灸治疗
临时医嘱:
□根据病情下达
临时医嘱:
□通知出院
□出院带药
康复治疗师工作
继续按康复处方进行:
□一对一徒手运动功能训练,肢体功能训练,手功能训练,日常生活动作训练,破坏训练,作业治疗
□物理因子治疗、相应的运动治疗、作业治疗、针灸治疗
临时医嘱:
必查:
□血常规+血型、尿常规、粪便常规
□急诊生化、肝功、血脂
□胸片
□心电图
可查:
□头颅CT或MR

89 康复科 中风后手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89 康复科  中风后手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失语,舌暗紫,苔滑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证:患侧上肢及手软无力,活动受限,肢体偏枯不用,面色萎
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3.肝肾亏虚证:患肢肌肉萎缩、僵硬,拘挛变形,活动受限,舌强不语,
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 二、治疗方法 (一)“三期六阶段”康复综合方案 1.弛缓期 (1)头针 取穴:顶区、顶前区(于氏头穴丛刺针法)或顶颞前斜线(国际标准化头
叩击前臂屈肌群表面,并辅助完成屈指握拳等动作,注意避免过强刺激屈肌群 而诱发屈肌张力升高;
b.双手交握夹持木钉练习或双手握持水杯练习倒水、喝水等; c.双手分别支撑于桌面,以手或前臂压住桌面上的毛巾或练习用健手吃饭 时患手始终保持放于桌面; d.辅以生物反馈治疗,诱发患侧主动活动,维持关节活动度,增加感觉刺 激,缓解疼痛。 (4)推拿 ①将前臂和手掌向上放于床面,五指伸直放松,用大鱼际由上向下按揉 10 分钟,以发热为度;再手掌向下放于床面,依上法按揉 10 分钟。 ②全面按揉后,点按合谷,劳宫,手三里,曲泽等穴位 10 分钟。 (5)艾灸 艾条温和灸,取手三里,曲池,外化瘀类的中药适量。 用法:全部药材以纱布包好,煮沸或置于盛有 60℃~75℃热水的木桶中浸 泡,当水呈现中药色,水温降至 40℃~45℃后将患肢置于水中浸泡 20 分钟, 或将浸泡好的药包置于不便于浸泡的肢体处局部热熨。 注意事项:避免烫伤;如患者出现头晕、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应立即 停止熏洗,采取头低脚高卧位,改善头部供血,防止低灌注损伤。 (7)物理因子疗法 予生物反馈治疗仪、蜡疗、上肢主被动训练器等改善手功能。 2.痉挛期 (1)头针 取穴及操作方法同上。 (2)体针 采用抗痉挛针法:以拮抗痉挛肌肉为主,取阳经穴位。 肘伸展及腕背伸困难者以阳经穴位为主,可选肩髃、臂臑、曲池,手三 里,支沟,外关,合谷,后溪,中渚。 操作方法:选用 28~30 号 1.5 寸毫针进行针刺,施捻转手法,以患者局部 酸、麻、胀、重至得气为度,得气后外关、中渚两穴,连接脉冲针灸治疗仪, 采用疏密波,每次治疗 30 分钟。 (3)手功能训练: ① 控制肌张力: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本文介绍了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首先,文章列举了中医和西医的诊断标准,包括主要和次要症状、病期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型诊断等。

其次,文章详细介绍了中风病恢复期的常见证候和对应的症状,包括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和痰热腑实证。

中风病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等。

诊断时可以参照XXX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中风病的病期诊断标准包括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在中医证型诊断中,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和年龄等因素,将其分为中经络、中腑和中脏三种类型。

针对中风病恢复期的常见证候,中医提出了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和痰热腑实证四种类型。

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症状和治疗方案。

总之,中风病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是多方面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病期和身体状况等因素,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病症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流畅或无法说话、身体一侧麻木、腹胀、便秘、头痛、眩晕、咳痰或咳痰较多、舌头呈红色、舌苔黄腻、脉搏弦而滑。

标准住院时间应不超过28天。

进入该路径的患者必须首先被诊断为脑出血后遗症。

如果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但这些疾病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会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那么他们也可以进入该路径。

但是,由脑肿瘤、脑外伤或血液病引起的脑血管病患者不应进入该路径。

入院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血生化、电解质、凝血功能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X线片、头颅影像学检查(CT/MRI)。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包括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动脉B超、C反应蛋白、超声心动、高同型半胱氨酸、D-2聚体、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心理测评及智能测评、双下肢血管B超等。

治疗方案应参照“XXX‘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出血)恢复期后遗症诊疗方案”以及XXX《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2-2008)。

1 脑病科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1 脑病科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恢复期的住院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4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

2.证候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痰瘀阻络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脑梗死)的患者。

2.病期属于恢复期。

3.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经颅多普勒超声、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凝血功能检查、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电解质、传染性疾病筛查、心电图、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影像学检查(CT、MRI、MRA、DSA或CTA等)、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颈动脉B超、超声心动、双下肢血管B超,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D-2聚体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痰瘀阻络证:化痰通络(2)痰热腑实证:化痰通腑(3)阴虚风动证:滋阴熄风(4)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3.其它中医特色治疗(1)针刺治疗(2)推拿治疗(3)熏洗疗法(4)诊疗设备4.饮食疗法5.康复训练6.西药治疗7.护理调摄要点(九)出院标准1.病情好转,主要症状有所改善。

中风病临床路径与表单

中风病临床路径与表单

中风病(脑梗塞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塞后遗症的患者。

一、脑梗塞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中风病(TCD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脑梗塞后遗症(ICD 编码为: I69.301 )。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1995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 》( 2010 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 2 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 2 周至 6 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 6 个月以后。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

脑梗塞后遗症临床常见证型:1.风火上扰2.痰瘀阻络3.痰热腑实4.阴虚风动5.气虚血瘀(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XXXXXX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塞后遗症)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 15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塞后遗症(TCD编码:BNG080、ICD 编码为: I69.301 )。

2、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明确手术指征者;(2)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3)患者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4)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六)中医症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须的检查项目。

2017中风病诊疗方案

2017中风病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2017)疾病名称(ICD 码)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年)。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痰瘀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5.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二、治疗方案(一)针灸治疗临床可分为中脏腑、中经络,采用传统针刺方法辨证取穴和循经取穴。

92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92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92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1二、头痛(偏头痛)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8三、眩晕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14四、痿病(多发性硬化)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18五、痿病(吉兰-巴雷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22六、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26七、颤病(帕金森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30八、中风病(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35九、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39十、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44十一、迟脉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48十二、结脉证(房室传导阻滞)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52十三、血脱(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57十四、郁病(抑郁发作)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60十五、癫病(精神分裂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65十六、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71十七、肺痿病(肺纤维化)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77十八、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81十九、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83二十、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89二十一、附骨疽(慢性骨髄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95二十二、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98二十三、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03二十四、外伤性寵关节后脱位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07二十五、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10二十六、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115二十七、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24二十八、瘻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32二十九、消渴病肠病(糖尿病肠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37三十、消渴病胃痞(糖尿病性胃轻瘫)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40三十一、肾风(IgA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45三十二、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4〜5期)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50三十三、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56三十四、紫瘢肾(过敏性紫瘢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62三十五、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67三十六、廷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73三十七、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79三十八、骨痹(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83三十九、浊瘀痹(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90四十、燥痹(干燥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94四十一、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02四十二、肌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07四十三、,賺疮(下肢溃疡)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11四十四、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15四十五、脱疽(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20四十六、脱疽(糖尿病性足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25四十七、股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31四十八、毒蛇咬伤(蝮蛇咬伤)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35四十九、水火烫伤(烧伤)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39五十、脾心痛(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43五十一、肝胆管结石病急性发作期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48五十二、丹毒(下肢丹毒)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51五十三、湿疮(湿疹)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54五十四、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57五十五、白沱(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60五十六、瞳神紧小(前葡萄膜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63五十七、高风雀目(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66五十八、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69五十九、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74六十、胃皖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80六十一、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86六十二、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91六十三、久痢(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95六十四、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01六十五、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06六十六、肛漏病(单纯性高位肛痿)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10六十七、痔病(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13六十八、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16六十九、脱肛病(直肠脱垂)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19七十、肛裂病(肛裂)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22七十一、肠湃(放射性直肠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25七十二、紫瘢病(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28七十三、慢性髓劳(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31七十四、髄毒劳(骨簡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34七十五、积聚(肝硬化代偿期)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37七十六、肝瘟(急性病毒性肝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41七十七、手足口病(普通型)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45七十八、肾综合征出血热(轻型)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48七十九、麻疹(典型)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51八十、小儿紫瘢风(过敏性紫瘢-皮肤型)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54八十一、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57八十二、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66八十三、肺癌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70八十四、食管癌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75八十五、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78八十六、头部伤(颅脑损伤)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81八十七、痿病(外伤性不完全性脊髄损伤)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86八十八、中风后运动性失语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91八十九、中风后手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96九十、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401九十一、中风后扃痛(肩手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406九十二、胯骨错缝(舐髒关节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412。

中风病临床路径及表单

中风病临床路径及表单

中风病(脑梗塞后遗症)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塞后遗症的患者。

、脑梗塞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

西医诊断:脑梗塞后遗症(ICD编码为:169.301 )。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1)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诊治指南2010》(2010年)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

脑梗塞后遗症临床常见证型:1 .风火上扰2 .痰瘀阻络3 .痰热腑实4 .阴虚风动5 .气虚血瘀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 XXXXXX 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塞后遗症)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 标准住院日为W 15天。

(五)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塞后遗症 (TCD 编码:BNG080、ICD编码为:169.301 )。

2、 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特殊处理,也不影 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 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六)中医症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 意证候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 (2) (4)患者。

有明确手术指征者;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患者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 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中医康复科 2019年病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脑出血后遗症(ICD 编码:I69.100)。

一、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呛咳、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2010 年)。

急性发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病期诊断标准: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3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3个月以上。

(三)中医证型诊断:1.中经络: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识昏蒙者。

2.中腑: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神志恍惚或迷蒙为主症者。

3.中脏:必有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清醒后,多有舌强语謇或不语者。

(四)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出血)恢复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出血)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1、风痰阻络证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证:症状:半身不遂, 偏身麻木, 口眼斜, 言语赛涩, 面色恍白, 气短乏力, 口流涎, 自汗出, 心悸便溏, 手足肿胀, 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 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运动性失语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运动性失语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8 V ol.(10) No.29 -68-综上所述,B超在甲状腺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甲状腺疾病的检出率和准确率,且诊断效率高,对患者无创伤,给医生选择治疗方式的提供了重要依据,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焦俊平,徐改春,曹新兰.甲状腺疾病的B超临床诊断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8):93-94.[2]周春喜,冀小丽.甲状腺肿块临床鉴别诊断中B超的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7):151-152.[3]]刘永香.B超在甲状腺肿块临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5):66-67.[4]龙凤琳,张丽,龙婷.B超诊断在甲状腺肿块临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1):47-48.编辑:弓良彦编号:EA-6180203022(修回:2018-10-19)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运动性失语Treating motor aphasia due to stroke b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张淑君1李景新2王振楠2杨蕾2(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8;2.河南中医药大学2017级研究生,河南郑州,450008)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8)29-0068-【摘要】目前,中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并且常留有后遗症,而运动性失语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后遗病症。

据报道,21%~38%的中风患者在入院时伴有言语不利症状,18%的患者在出院时仍遗留有失语[1]。

但目前在失语病的治疗上,西医多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治疗副作用较大,患者不能长期服用。

而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外治法在临床上则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因此,本文采用针刺、刺络放血及头针联合的治疗方法治疗运动性失语,疗效显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风后运动性失语临床路径
(2017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住院患者。

一、中风后运动性失语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后运动性失语。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编码为:I63)或脑出血(ICD-10编码为:I6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14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2.病类诊断
(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风后运动性失语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风痰瘀阻证
气虚血瘀证
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风后运动性失语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后运动性失语。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且伴有运动性失语的住院患者。

2.由脑肿瘤、脑外伤等非脑卒中疾病引起的运动性失语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有昏迷、脑疝、并发心肌梗塞、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重症感染、严重认知功
能障碍等情况者不能进入临床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言语功能评定(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头颅CT或MRI、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电解质、血糖、心电图、心脏彩超、凝血功能等。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水平、叶酸水平、甲状腺功能、胸部正侧位片、TCD、颈动脉和双下肢血管彩超、头颅MRA、DSA或CTA、动态心电图、脑电图、事件相关电位(P300)、功能核磁共振(fMRI)、全腹B超等。

(八)治疗方法
1.康复治疗方法
(1)针刺治疗
体针
头针
舌针
(2)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穴位注射
推拿疗法
(3)运动康复
(4)物理因子疗法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风痰瘀阻证:搜风化痰,化瘀通络。

(2)气虚血瘀证: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3)肝肾亏虚证:滋养肝肾。

3.护理调摄要点
(九)出院标准
1.语言听理解、口语表达功能有所改善。

2.日常交流能力改善。

3.无需继续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功能衰竭、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中风后运动性失语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中风后运动性失语(ICD-10编码:I63/I6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