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绪论分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侧重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外部联系显著减弱之处”寻找边 界和确定范围。
А.А.格里哥里耶夫(ГpигopьeВ)在1933年提出,地 理壳的下限在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大约100—200公里的深度,那里 是构造力停止作用的地方。后来又认为地理壳包括地壳、对流层、 平流层(至臭氧层)、水圈、土壤、植被和动物界。即认为地理 壳的上限为臭氧层底部。
C.B.卡列斯尼克1947年的观点是:地理壳的上限为臭氧层的 高度,约在海平面以上25—30公里高度,因为臭氧层调节了到达 地表的紫外线,使波长小于0.29微米的紫外线不能到达地表;下 限则应为普通震源所在的深度,即在海平面以下15或20公里到40 或50公里的地方,因为普通震源是引起地表变化的地球内能来源 的深度。
自然地理学
授课人:梁会民
考核体系
平时10% 期末考试90%
课程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学时
教学内容
Ⅰ 0 绪论
教学时数 讲课
3
第一章 行星地球
3
第二章 地壳及其运动
3
第三章 气候
6
第四章 水文
3
Ⅱ 第五章 地貌
4
第六章 土壤
3
第七章 生物
3
Fra Baidu bibliotek
Ⅲ 第八章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4
合计
32
绪论
人类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不同的发 展阶段有不同的范围。 地理环境:地球表层这一部分人类环境。所谓 地球表层,实际上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 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
非洲饥民2
饥 饿 的 非 洲
综合地理学(统一)
2、三层次 综合自然、经济、人文地理学(综合)
部门地理学(部门)
理论地理学
3、三重性 应用地理学
区域地理学
(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1、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学科。 “表层”是具有独特的物质结构状态和一定厚度的圈层, 称为“地理圈”、 “地理壳”、“景观壳”或“地球表层”。 地球具有圈层构造,外部有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 部有地壳、地幔、地核。 高空和内部的圈层呈独立的环状分布,地球表面附近各 圈层相互渗透。 地球表层是由大气圈和岩石圈的一部分以及水圈、生物 圈和土壤层组成,并使它具有一系列不同于地球其他部分的 结构特性。
②着眼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内在联系显著减弱之处”
И.М.查别林(За6еЛин)在1952年提出,地理壳 的下限应位于地壳中有生命和液态水分布的极限,这一深度在大 陆深约5公里,在海洋深约11—12公里;而上限则为对流层顶。 1953年,А.Г.伊萨钦科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地理壳 的上限在对流层顶,下限在沉积岩石圈的底界(约在地面以下5— 6公里)。因为对流层和水圈参与着太阳所能引起的地理壳的积极 的物质循环,沉积岩则是由所有三个无机圈和有机体的相互作用 的产物,而从对流层到沉积岩石圈的范围也是生命有机体可能生 存的区间,而在这一区间之外,自然地理环境的内部联系就显著 减弱了。
1、地理环境
自然环境(天然环境,人为环境)--自然地理学
经济环境
--经济地理学
社会文化环境
--人文地理学
珠 江 三 角 洲 平 原
新加坡风光
各洲人口增长不平衡,从各洲的 人口增长情况看,非、拉美、亚、 大洋洲人口增长较快,北美次之, 欧最慢
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速度越 来越快
地外系统(核心 学科:天文学)
地球系统 (地球科 学或地球 系统科学)
地球表层系 统(地球表层 系统科学,核 心学科:地理 科学)
地球内部系 统(核心学 科:地质科 学)
地球表层人文系统(核 心学科:人文地理学)
地球表层自然系统(核
心学科:自然地理学)
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 (一)地理学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
三种环境在地域和结构上相互重叠、相互 联系,从而构成统一的整体——地理环境。
2.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
地球系统具有明显的圈层性:
散逸层,约>800km 高层大气 热离子层,约80-800km
中间层,约52-80km 大气层 臭氧层 约12-52 km
平流层 约10-52 km 对流层 约0-10 km 海洋水层 全铺地球表面平均水层厚度约2.8 km 地壳 平均厚度17 km,质量2.6×1022kg,平均密度2.8g/cm3 地幔 平均厚度2900km,质量4.0×1024kg,平均密度4.48g/cm3 地核 平均厚度3470km,质量1.95×1024kg,平均密度10.7g/cm3
人为环境是
指那些自然条件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
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次生自然环境。如
农业、工业、城镇等开发利用地区。
经济地理环境——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 造后形成的生产力的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和 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 态。
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人口、社会、国家诸方面以及民 族、民俗、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地域分布特征和组成结 构关系,还涉及社会上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 和相应的社会行为。
地球系统结构示意
在地球系统中: 高空和地球深部的地圈表现为上下成层的组 合形式;
海陆表面附近的大气圈(下部)、水圈、岩 石圈(上部)和生物圈表现为相互交织的组合形 式。
这种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新的具 有独立地理意义的物质体系——自然地理环境。
3.自然地理环境的范围和边界
3.1 自然地理环境的范围 范围:由海陆表面附近的大气圈(下部)、水圈、 岩石圈(上部)和生物圈相互交织组合形成。 3.2 自然地理环境的边界 自然地理环境的边界是一种具有一定过渡区间的 渐变界限。 概括起来有三种观点: (1)把自然地理环境的界限划定在一个巨大的空 间范围。
84年48亿,87年50亿, 90年53亿, 91年54亿 , 93年55亿 ,2000年60亿
目前,世界人口总数为69.09亿, 其中只有12.37亿人生活在较发达地 区。
《2010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预 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1.5 亿,比目前增加22.41亿 ,人口过亿 的国家将增至17个,印度将取代中 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自然地理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
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所组成,
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的环境整体,
又可分为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天然环境是指那些只受人类间接的或轻微影
响的,而原有自然面貌基本上未发生明显变化的
原生自然环境。如极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泽、热带雨林、
某些自然保护区以及人类活动较少的海域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