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中反吸附问题的探讨_李春

合集下载

江西赣南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江西赣南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150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污染及防治中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南以重稀土为主,北以轻稀土为主。

全国探明储量的矿区分布于16个省(区),共有60多处,以赣南地区为最多,储量、产量均占全国的50%以上。

赣南地区稀土矿床类型为“风化壳型”,稀土矿物中的稀土,主要以阳离子状态存在,并被吸附在某些矿物载体上,称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1 离子型稀土矿开采工艺简介赣南地区离子型稀土的矿山开采历时近五十年,开采工艺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池浸工艺、堆浸工艺和原地浸矿工艺。

(1)池浸工艺是一种传统的露天开采民地浸矿工艺,好先砍代地表植被、剥离矿体覆盖表土,然后采掘矿石、将矿石搬入浸析池中加入溶浸液,浸出稀土。

浸矿后的尾矿异地堆放,造成大面积的地表土层和大量的尾砂堆弃,破坏大量的地表植被,使稀土矿区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对矿区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

(2)堆浸工艺实际上是放大的池浸工艺,是采取了机械化作业,其开采效率较池浸工艺更为高效。

以上两种“搬山运动”的采矿工艺,对稀土的回收率相对较低,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和破坏。

2003年,已全面停止了综合回收率小于50%的池浸工艺,2007年又全面停止了回收率小于70%的堆浸工艺。

因此,目前以上两种开采工艺在赣南已基本不被使用。

(3)原地浸矿工艺是在不剥离表土、不开挖矿石的情况下,将浸矿溶液(硫酸铵溶液)通过网格布置的注液井直接注入天然埋藏条件下的风化矿体,浸矿液在静压渗浸条件下,在渗流场中渗透,矿体由非饱和状态过渡到饱和状态,渗流场由不稳定状态过渡到稳定状态,进而产生稳定流动,在此过程中,浸矿剂溶液中的阳离子将吸附在粘土表面的稀土离子交换下来,稀土离子进入溶液,形成稀土母液,浸出的稀土母液或沿天然基岩隔水层面流向集液沟;或向负压封底收液面集中,并沿负压收液系汇集到集液池,再输送到水冶车间进行处理,得到湿式稀土。

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水污染控制措施

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水污染控制措施

进行防渗处理 ,防止浸矿液腐蚀池壁和池底。据调 查 ,绝大多数采用原地浸矿采矿的矿山没有采用人 工防渗假底措施。
23 三 级监控 收 液 系统 .
但是 ,大部分原地浸矿采场收液系统不完善 ,
未采取综合收液系统 ,如有 的原地浸矿采场基本采 用山脚收液沟进行收集 ,母液收集率不高 ,浸矿液 流失 较严 重 ,原地 浸矿 采场 下游 溪 流水 中稀 土 含量 较高 ,氨氮含量较高 ,溪 流水 中稀土含量可达 到 0 2 L左 右 ,流 域 溪 流 水 中 氨 氮 浓 度 10 m / . 0 0 gL 左右 。浸矿母液流失不仅造成稀土资源流失 ,而且 浸矿母液通过地下水进入地表水体 ,造成地下水和 地表水氨氮超标 ,造成水体污染 。 原地浸矿有利于生态保护与恢复 ,但其对地下 水和地表水的潜在污染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 的环境 问题 ,因此 ,本文从清污分流 、人工假底防渗 、三 级监 控收 液 系统 、溪 流水 回收 、应 急 防控措 施 、生 态恢复、地下水监控等方面提出原地浸矿工艺污染
z U ii , HOU L a b 。I Qig H Y bn Z in i n L ( e i n r l sac n t ueo nn n tl ry e i 0 0 0 hn ) B in Ge ea e rh I si t fMiig a d Meal g ,B in 1 0 7 ,C ia jg Re t u jg
作者简介 :祝怡斌 (99 )男 , 16一 , 安徽岳西人 , , 博士 高级工程师 , 主要从事环境影响评价、 土地复垦 、 重金属污染控制等矿业环境工程方面的研究 。
2 1 年第 6 01 期
祝怡斌等 :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水污染控制措施
・ 7・ 4

赣南某离子型稀土矿区边坡土体对原地浸矿的响应研究

赣南某离子型稀土矿区边坡土体对原地浸矿的响应研究

赣南某离子型稀土矿区边坡土体对原地浸矿的响应研究
离子型稀土是我国独具特色的珍贵资源,但它的开发利用对矿区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为减轻生态环境破坏和水土流失,提高稀土资源利用率,国家强制推行原地浸矿工艺。

然而,在原地浸取开采过程中,常常诱发滑坡灾害。

因此,有效防治滑坡灾害是原地浸矿工艺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而目前对原地浸矿采场边坡变形破坏过程和成因机理缺乏深入了解是造成其难以有效防治的根本原因。

论文以赣南某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滑坡为研究对象,在滑坡后壁系统采集矿石和表土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化学分析、筛分和激光粒度分析,以及土壤薄片矿物鉴定和微结构研究,结合浸矿实验,分析其矿物成分、粒度分布和微结构的时空变化规律,旨在揭示边坡土体在物质成分和结构方面对原地浸矿的响应,分析边坡土体变形破坏过程,进而探讨滑坡成因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原地浸矿可大大促进钾长石风化形成伊利石(水白云母),使矿石膨胀性增强,强度变低;同时,使矿石颗粒粒度呈减小的趋势,但钾长石风化成伊利石的过程中释放出Si O2,后者发生重结晶,不仅石英含量升高,而且使其粒度变粗,使矿石由A型颗粒结构向B型颗粒结构转化,大孔隙增多;在长时间高强度注液条件下,细颗粒沿石英颗粒之间的大孔隙、裂隙向下迁移,由于矿石中粘土矿物含量高,大孔隙、裂隙之间的连通性较差,因此极易造成孔(裂)隙堵塞,使其附近矿石含水量增大,甚至饱和,粘土矿物膨胀加剧,矿石强度进一步降低,在注液压力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边坡发生变形破坏。

此外,有利的微地貌,如谷坡或冲沟上部,以及强降雨等往往也是发生滑坡灾害的外在条件和动力。

离子型稀土矿绿色高效提取技术与理论研究进展

离子型稀土矿绿色高效提取技术与理论研究进展

离子型稀土矿绿色高效浸取技术与理论研究进展*罗仙平1,2,3,李运强1,唐学昆1,马沛龙1,周贺鹏1,3(1.江西理工大学,江西赣州,341000;2.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青海西宁 810006;3.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及应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江西赣州341000)摘要:介绍了离子型稀土矿资源的特点,从浸出剂、浸出工艺的高效化、绿色化发展及浸出过程基础理论研究体系的完善等方面综述了离子型稀土矿浸出技术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离子型稀土矿浸出过程的适应性有待提高,污染及地质灾害控制效果不佳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完善渗流规律、传质过程等基础理论研究,掌握尾矿中稀土及金属离子的二次迁移规律,加强浸出过程中边坡稳定性控制研究,重视低品位难浸离子型稀土矿的回收工作,以促进离子型稀土矿绿色高效提取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离子型稀土矿;绿色高效浸出技术;原地浸矿;边坡稳定;基础理论Research progressofgreen and high efficientextractiontechniqueand theory ofIon-adsorbedtyperareearthore*LuoXian-ping1,2,3,Liyun-qiang1,Tang Xue-kun1,Ma Pei-long1, Zhou He-peng1,3( 1.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nzhou 341000,China。

2. Western mining Limited by Share Ltd ,Qinghai Xining 810006 China。

3. Key Laboratory ofIonic-typeRare Earth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Ganzhou 341000,China)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Ion-adsorbed type rareearthore is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extractiontechnique of Ion-adsorbed type rareearthore is summarizedfrom the aspect of the Greening and high efficiency development and consummate of the basic theory system of the leaching process. On this basis, some problem such as the adaptation of the in-situ leaching process need improve, poor effect on controlling pollution and geological disasters are raised. In order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reen and high efficientexploitation technique of ionic-type rare earth ore, it is recommended that researches on basictheory of permeability rule and mass transfer processshould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in the future,master the rule of secondary migration rule of rare earth and heavy metal ions in tailings, and recovery of low-grade ion-absorbed rareearth be emphasized,Keywords:Ion-adsorbedtyperareearthore。

原地浸矿采矿法在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应用中主要参数设定问

原地浸矿采矿法在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应用中主要参数设定问

41
过程 中 ,池浸 工艺 基本 被堆 浸 工艺取 代 ,但堆 浸 工艺 脱 离不 了池 浸工 艺剥 离搬 运 矿土 的基 本事 实 ,因此 , 严格 地说 ,堆 ,池浸 (堆浸 )工艺使用 的 30a中,仅 江西赣州市 区域 内 ,已造成 了近 6万亩 山地丧 失 了保护 层 ,排放 尾 矿总 量堆 放 占用 面积达 5.40万 亩 ¨ ,实 际 因库容 不 足或 坝体 垮蹋及 雨 水 冲刷 而受影 响 的面 积远 大 于 该数 值 .
液率 、浸 出率等 ,还没有相应的标准或规范 ,给这类型矿床 的开采 设计 和矿 山生产管理 带来 困难.文章就 此进行 初
步 探 讨 .
关键词 :风化壳离子 吸附型稀土矿 ;原地浸矿 ;集液率 ;浸出率
中 图 分 类 号 :TD 853.3
文 献 标 识 码 :A
Study on the In Situ Leaching M ining M ethod in Application of M ain Param eter Setting Problem s of W eathering Crust Ion Adsorption Type Rare Earth Deposit
郑伟 强 ,贺 义 ,孙 鹏
(广东省冶金建 筑设计研 究院 ,广东 广州 510080)
摘 要 :原地浸矿采矿法是风化壳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资源 回收高效 、环保的生产工艺 ,是 国家强制推 广应用 的先
进技 术.在我 国南方 ,该采矿方法实 际应用经验 已较 为成熟 ,但理论研究 还尚未完善 ,主要 的工艺 技术参数 ,例如 集
11

大量



的尾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镁盐体系绿色高效浸取技术研究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镁盐体系绿色高效浸取技术研究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镁盐体系绿色高效浸取技术研究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一种新型外生稀土矿物,于1969年首次在我国江西省赣州市被发现。

此类矿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的江西、广东、广西等省份,其稀土配分齐全,放射性低,且富含中重稀土元素,是我国宝贵的战略矿产资源。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世界中重稀土的主要来源,它的开发利用可以解决独居石、氟碳铈矿、混合型稀土矿等几乎只产轻稀土而缺乏中重稀土的问题。

目前工业生产普遍采用铵盐原地浸取工艺回收稀土,即采用硫酸铵作为浸取剂原地浸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中的稀土,然后采用碳酸氢铵对浸出液进行除杂、沉淀富集稀土,最后焙烧获得离子型稀土精矿。

虽然上述工艺已广泛应用于离子矿工业开采,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硫酸铵浸取剂消耗高,带来严重的氨氮污染:对于花岗岩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每生产1吨离子型稀土精矿需消耗7-9吨铵盐(以(NH4)2SO4计,下同),而对于广西地区广泛存在的火山岩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由于渗透性较差,导致浸出效果不佳,每生产1吨离子型稀土精矿则需要消耗12吨以上铵盐。

据统计,我国每年生产离子型稀土精矿6万吨左右,而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开采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氨氮进入土壤和地下水,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同时,浸取尾液含大量氨氮,难以处理达标;(2)硫酸铵浸取过程中原矿土壤中的钙、镁等营养元素被浸出进入浸出液中而流失,造成土壤养分比值失调,尾矿修复困难;(3)硫酸铵浸取选择性较差,浸出液铝含量高,而且硫酸铵只浸取大部分离子相稀土,不能浸取胶态相及矿物相中的稀土。

为此,本论文以广西崇左六汤稀土矿区典型的火山岩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为研究对象,在对稀土在粘土矿物中的吸附和迁移机理研究以及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浸取过程研究基础上,创新性的系统研究了镁/钙等复合浸取剂对稀土浸取过程和环境的影响,开发了离子吸附型稀土矿镁盐体系绿色高效浸取技术,有望实现离子型稀土矿的高效生态友好浸取。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通过对稀土离子在粘土矿物中的吸附和迁移研究,表明高岭土吸附镧、钕、钇、镁元素符合Langmuir型单分子层吸附模型,其吸附吉布斯自由能分别为-32.69 kJ/mol、-32.05 kJ/mol、-31.44 kJ/mol、-28.97 kJ/mol,从热力学角度证明了粘土矿物对不同稀土与非稀土离子的吸附存在微弱的差异,从而解释了稀土矿成矿特性及分馏效应的形成。

试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原地浸析采矿法

试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原地浸析采矿法

试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原地浸析采矿法作者:彭伟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8年第03期摘要: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我国极为珍贵的一种稀土资源,而传统的露采池浸采矿法不仅能源利用率极低,而且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破坏,因而如何有效提升这一稀土资源的采矿效率就成了采矿行业所面临的重点问题。

因此,本文基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概况,重点分析了原地浸析采矿法的应用原理和流程,以供参考。

关键词: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原地浸析;采矿法中图分类号:TD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03-0167-02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最早于上个世纪70年代在我国南方地区被发现,其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都极为稀少的稀土资源,但传统的露采池浸采矿法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矿产利用率极低,而原地浸析采矿法则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因此,本课题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原地浸析采矿法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概述1.1 成矿特性所谓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就是指在化学风化作用下,稀土丰度含量较高的花岗斑岩或者花岗岩等母岩分解成稀土离子并融入水溶液,水溶液的稀土离子沿着孔隙往下渗透时被黏土矿物吸附而生成的稀土矿物[1]。

由此可见,稀土离子的关键载体就是水溶液,因而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成矿特性与矿区水资源的运动规律有着内在联系,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成矿特性为:稀土矿的底部是一个隔水层,因而可构成一个较为稳定的地下水溶液停滞层,离子吸附型稀土矿通常都富集于矿区的侵蚀基准面上方或者风化层的中上部、中部以及中下部,也就是地下水的变动层之中。

1.2 传统采矿法传统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采矿法为露采池浸采矿法,其开采流程为:首先,清除矿产富集区上方的各类植被和表层土壤,其后,开采矿石,将矿石运输至浸析池并完成稀土的浸析作业,再次,清除浸析池中的尾砂,并对其进行集中堆弃。

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露采池浸采矿法却存在着诸多问题:(1)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与破坏,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每吨稀土资源需清除1500-2000m3的表层土壤、破坏150-200m2的草本植被以及占用150-200m2的土地,而这就极大破坏了矿区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离子型稀土矿山原地浸矿注液系统的优化及应用

离子型稀土矿山原地浸矿注液系统的优化及应用
为了防止注液浅井的塌陷,从而减小稀土矿山 原地浸矿过程中发生边坡滑移的可能性,在生产实 践中采用干杂草和添加辅助渗漏设备(选择常见漏 斗和 PVC管构成,在 PVC管上距离浅井底部 30、 130、230mm等处开直径为 5mm的小孔,见图 1、图 2)。这样可很大程度上减小水力梯度,即减少或消 除水头差(高位池到注液浅井之间的水头差),特别 在上端套上的 PVC管,采用侧壁溢漏模式和底部压 力注入模式,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高位池较大的 水头差优先冲刷注液浅井上端土层的弊端,从而防 止上端土层发生渗透现象而致使注液浅井发生塌 陷;由于上覆土层为腐殖层和黏土层,稀土含量低, 同时也减少了浸矿剂的浪费,保护了表土层,减少表 土层发生滑移的概率;在 PVC管中,由于存在液体 高度差,在底部形成水头压力,使浸矿液更好地作用 于矿层;干 杂 草 的 使 用,注 液 孔 区 内 存 在 均 匀 渗 流 区,更有利于浸矿剂和稀土矿体的离子交换作用,提 高稀土浸出率。
(3)在山体边坡坡脚处开挖集液渠及导流孔以 回收稀土母液,在集液渠中填充细竹竿,并进行防渗 处理,减少母液因渗流而致使资源的浪费,减少环境 污染,增设泥沙沉淀池和地表雨水导流渠。
(4)通过前面方法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山浸矿 剂注入系统和稀土母液回收系统的优化,不会改变 原地浸矿工艺,结构简单适用,易操作、成本低、生产 环境友好,无污染,不仅保证注液浅井不会塌陷,而 且减少地表的腐殖质层、黏土层和风化矿层发生滑 移的概率,最大程度地保护好表土层和植被,达到环
(2)在注 液 浅 井 中 添 加 辅 助 渗 漏 设 备,设 备 选 择常见漏斗和 PVC管构成,在 PVC管上距离浅井 底部 30、130、230mm 等 处 开 直 径 为 5mm 小 孔。 PVC管的使 用 使 得 浸 矿 剂 在 表 土 层 的 消 耗 量 大 大 减少,这样就减少了浸矿剂的用量,保护了表土层, 减少表土层发生滑移概率;通过浸矿剂在注液井中 的 PVC管中形成的水头压力,使得浸矿剂能渗透到 稀土矿体中。

离子吸附型稀土原地浸矿溶质运移基础研究

离子吸附型稀土原地浸矿溶质运移基础研究
Basic Research on Solute Transport of Ion-adsorption Rare Earth In-situ leaching
GUO Zhongqun1,ZHAO Kui 2,JIN Jiefang1,ZHANG Chunhua1,LIU Lingfeng2
(1.School of Architectural and Surveying & Mapping Engineering,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Ganzhou 341000,China;
(1.江西理工大学 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2.江西省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西 赣州 341000)
摘 要 :离子型稀土开采先后经历了池浸、堆浸和原地浸出,目前 广 泛 采 用 原 地 浸 矿 法,预 测 和 适 时 调 控 原 地 浸 矿 中 溶 质 运 移 过 程是实施离子型稀土科学化和精准化开采的重要内容 。总结了 近 年 来 土 壤 溶 质 运 移 几 何 模 型,包 括 活 塞 流 模 型、单 毛 管 模 型、毛 管束模型 ,归纳了土 壤 溶 质 迁 移 数 学 模 型,包 括 对 流 弥 散 方 程 (CDE)、动 水—不 动 水 (MIM)模 型、随 机 模 型 和 传 递 函 数 模 型 (TFM),分析了各种模型的特点及其在离子型稀土溶质运移过程的适用性;探讨了色谱塔板理论模型、地理信息系统应 用 模 型、人 工神经网络分析离子型稀土溶质运移的可行性 ,为揭示离子型稀土浸取过程的溶质迁移规律提供 思 路,有 助 于 进 一 步 完 善 离 子 型 稀土原地浸矿理论体系。最后提出了离子型稀土溶质运移研究可能的发展趋势。 关 键 词 :离 子 型 稀 土 ;原 地 浸 矿 ;溶 质 运 移 ;对 流 ;弥 散 中 图 分 类 号 :TD803,S152.7+2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2095-1744(2019)02-0076-08

离子型稀土矿浸出渗流规律与调控方法研究

离子型稀土矿浸出渗流规律与调控方法研究

离子型稀土矿浸出渗流规律与调控方法研究近年来,常见的离子型稀土矿(包括重金属)浸出渗流规律及调控方法研究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离子型稀土矿浸出渗流作为矿物浸出渗流的一种类型,其特殊的主要质土元素及离子性质、复杂的水相系统,以及高示踪剂的离子平衡模式,影响了渗流结果。

本文通过对离子型稀土矿浸出渗流规律的探讨,重点介绍了离子型稀土矿浸出渗流规律及调控方法,旨在为矿山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一、离子型稀土矿浸出渗流规律1、离子型稀土矿浸出特性离子型稀土矿包括重金属,具有特殊的质土元素及离子性质,如钙、镁、铝等,并且其酸溶性矿物高度分解会产生较多的H+和 OH-,存在大量溶解度较低的离子对,如Na+、Mg2+、Ca2+等,有利于溶解管理。

2、离子型稀土矿的高示踪剂的离子平衡模式离子型稀土矿的高示踪剂的离子平衡模式是指矿物浸出过程中溶解离子的平衡关系。

当离子型稀土矿的溶解强度增加时,溶解的离子会先从矿物表面溶解出来,经反复搅拌,可以形成多种稳定的离子对,从而达到离子平衡。

3、离子型稀土矿浸出渗流规律离子型稀土矿浸出渗流规律是指渗透液与渗透溶液之间的变化规律。

渗透液受到矿物浸出的影响,离子的结合作用会影响渗透液的性质,从而影响渗流速率,增加对渗透液中土壤有机质与重金属离子的结合作用。

因此,渗流过程中渗透液与渗透溶液之间物质迁移关系将会产生变化,从而影响渗流规律。

二、离子型稀土矿浸出渗流调控方法1、防止矿物浸出防止矿物浸出是有效调控离子型稀土矿浸出渗流的重要方法,可以通过对矿物表面涂覆表面处理剂来防止溶解离子的脱落,以阻止矿物的溶解,从而抑制离子型稀土矿的浸出渗流。

2、改变渗透液的性质在改变渗透液的性质中,增加渗透液的酸碱度可以减轻离子型稀土矿浸出渗流的影响。

常用的方法有:(1)采用酸性溶液作为渗透液,以调节渗透液中溶解离子的平衡,有限度地减少离子型稀土矿浸出渗流;(2)采用离子交换法,通过向渗透液中添加电解质或吸附剂,改变渗透液中溶解离子的平衡,减轻离子型稀土矿浸出渗流的影响。

一种南方离子型稀土矿的浸矿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南方离子型稀土矿的浸矿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南方离子型稀土矿的浸矿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孙东江,王志勇,程哲,邹志强,黄凯龙,张诚,林春雷,肖文刚,陈国梁,王有霖,王强,欧阳旭,潘伟,袁宪强,李钊,
赵学付,戴圣贤,黄彬,朱健玲,钱艳涛
申请号:CN202010542334.7
申请日:20200615
公开号:CN111636003A
公开日:
2020090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一种南方离子型稀土矿的浸矿方法,沿用现有地浸矿的工程体系,包括注液井、收液巷道、导流孔、收液沟等,采用中性浸矿剂硫酸镁作为浸矿溶液,采取小水慢浸,大水淋洗的方式,利用阳离子镁交换出被黏土吸附的稀土离子和氢离子,产生可迁移的酸性溶液体系,然后通过大水淋洗使得矿体中的稀土离子随硫酸镁电解质溶液迁移出矿体而回收。

它利用离子交换时置换出的酸维持稀土离子的迁移,进行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开采,在工艺体系上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避免了过多的酸对黏土结构的破坏,保持了较好的渗透性。

申请人:赣州稀土开采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341000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红旗大道20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黄新平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离子吸附型稀土原地浸矿母液回收工艺

离子吸附型稀土原地浸矿母液回收工艺

离子吸附型稀土原地浸矿母液回收工艺本文介绍的是一种离子吸附型稀土原地浸矿母液回收工艺。

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确定稀土母液回收导流孔工程控制面的导流孔施工位置,形成沿山体走向的一系列并列的导流孔,并在各导流孔的下部形成用于收集稀土母液的集液明沟,以及在各导流孔的上部形成用于预防非母液水汇入至集液明沟的避水沟。

此外,避水沟与避水沟排出管路连通,集液明沟与集液明沟收集管路连通,而在集液明沟的最低端,将收集的稀土原地浸矿母液引流至母液中转池。

该工艺可以减少施工排土量,缩短施工时间,增加施工的安全性,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

离子吸附型稀土原地浸矿母液回收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离子吸附型稀土经常赋存于花岗岩风化壳或火山凝灰岩中。

无论风化壳有多厚,其下部一定是花岗岩岩基,而山体的切割深度一般较小,潜水位一般较高,矿土的渗透性能一般不会太好。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人工假底收液工艺或自然收液法收液工艺。

然而,这些技术存在工期较长、费用较高、排放废土较多、管理较困难、容易产生片帮等安全隐患,且在矿体底部的倾角较大时存在施工困难等问题。

该工艺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可以缩短施工时间,增加施工的安全性。

因此,离子吸附型稀土原地浸矿母液回收工艺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离子吸附型稀土原地浸矿母液回收工艺,该工艺具有以下特点:1.施工简单,周期短,成本较低。

该工艺取消了人工挖掘集液巷道的作业,因此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废土的排放,降低施工成本。

2.提高安全性,减少废土排放。

该工艺不需要实施巷道,避免了现有工艺在实施巷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同时降低了废土排放量,防止水土流失。

3.保护生态环境。

该工艺不需要使用支护材料和防渗材料,对树木和板皮等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也减小了。

4.优化工程施工质量。

该工艺可以缩短施工时间,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源,降低管理难度,从而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5.适用范围广。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生态环境问题与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生态环境问题与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生态环境问题与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程胜;林龙勇;李俊春;韩存亮;李晓源;李朝晖;邓一荣
【期刊名称】《地球化学》
【年(卷),期】2024(53)1
【摘要】我国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产资源丰富,近几十年来,无序民采和商业矿采活动给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已极度威胁到当地农产品质量与人体健康安全。

目前,寻找合适的矿山土壤与生态修复技术是国内外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难点。

本文在全面调研和搜集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明了采矿活动引起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评价了矿区居民的人体健康风险,总结了土壤修复与植被恢复技术在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中的应用进展。

最后结合各修复技术特点和场地条件展望了稀土矿区的未来用途,以期改善其恶劣的土壤与生态条件、促进稀土矿区环境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总页数】13页(P17-29)
【作者】程胜;林龙勇;李俊春;韩存亮;李晓源;李朝晖;邓一荣
【作者单位】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污染场地环境管理与修复重点实验室/粤港澳环境质量协同创新联合实验室/广东省地球关键带(土壤)污染归趋与风险防控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25;X828
【相关文献】
1.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土壤环境问题及修复建议
2.赣南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3.离子型稀土矿区土壤生态环境恢复评价与修复障碍因素识别研究
4.镁钙铵系浸取剂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土壤生态影响初探
5.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土壤与水环境氨氮污染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 柱浸试验
用室内溶浸采矿通用的 ST 柱进行柱浸试验 。采 用两种方案 :一是柱内上部 1/5 装原矿品位较高(原 矿品位 0 .095 %)的矿石 , 柱内下部 4/5 装甚低品位 (0 .013 %)无矿带土 , 用浓度 20.35g/L 的硫铵浸矿 剂 , 按一定的固液比浸矿 ;二是柱内全部装低品位
基本矿块为全风化壳不完全型矿体 , 矿块坡脚 基岩出露 , 属 A 类简单工艺地质类型 。
矿层厚度平均 7m , 原矿品位 0.10%, 圈定矿量 时 , 最低工业品位定为 0 .06 %, 由此计算矿量为 1.5 万t。
山脊至山脚相对高差 50m , 矿体赋存于山脊与 山腰上部 , 从山腰至山脚有长 30 多 m 的无矿带 。矿 体下部接近最低工业品位矿土与无矿带土的厚度是
子因不断交换稀土离子而越来越少 , 硫铵浓度也越
来越低 。当低到某限值时 , 矿土中粘土矿物表面因
破键而出现的负电荷反过来吸附母液中的稀土离
子 , 从而使母液中的稀土离子又返回到土中 , 出现反 吸附现象[ 1] 。
2 反吸附实验
如果矿体底板距风化壳基岩面较远 , 山体山脊 与山脚相对高差大 , 矿量分布在山体上部 , 其下部无 矿带较长时 , 浸出液流经该无矿带会出现反吸附现 象 , 即母液中的稀土又被吸附到无矿带风化壳中 。为 探讨解决反吸附的途径 , 进行了反吸附室内试验 。
硫铵浓度 /g·L-1 0 .55
1 .10
0 .55
1 .10
0 .27
反吸附率 /% 14.82 9 .09 29.13 27.70 54.14
原矿品位 /% 0 .123 0 .123 0 .017 0 .017 0 .017
试验表明 , 当浸矿母液中硫铵浓度低到一定值 时就开始出现反吸附现象 , 该值称为硫铵浓度平衡 点 。 它受多种因素影响 , 包括矿土的物质成分 、渗透 性能 、粒级匹配 、原矿品位 、浸出母液中稀土与硫铵 含量等 。不同的矿块 , 该平衡点的值不相同 。一般而 言 , 在低原矿品位矿土中 , 该平衡点较高 ;在原矿品 位高的矿土中 , 该平衡点较低 。此外 , 试验结果还表 明:
为了搞好原地浸矿工艺的推广工作 , 除充分认 识此工作的技术含量 , 进行补充地质勘探 , 摸清所隶 属工艺地质类型 , 掌握必要的基础参数 , 合理选择注 收液方案及工艺参数等外 , 还应对原地浸矿过程中 出现反吸附问题的可能性予以充分认识与评估 , 并 采取适当措施予以解决 。
笔者仅对原地浸矿中的反吸附问题进行研讨 , 以引起人们在推广新工艺中加以重视 。
图 1 柱浸母液稀土浓度与时间曲线
从图 1 可知 , 出现反吸附后 , 稀土母液浓度低 , 峰值也较低 , 且低浓度稀土母液持续时间较长 。
在第二方案中 , 浸矿母液中的硫铵含量极低 , 虽 然母液中含较高浓度稀土 , 在流经无矿带过程中 , 稀 土不断被反吸附 , 最终全部被吸附掉 , 始终没有一点 稀土流出 。
在原地浸矿时 , 将浸矿液注入矿体 , 溶液中交换
势能更大的铵离子与呈吸附态的稀土离子发生交换
作用 , 使稀土离子进入浸出液 (母液)。 这个多相固
液交换体系的过程为 :渗透 — ※扩散 — ※交换 — ※
再扩散 — ※再渗透 。 其扩散动力是溶液的浓度差 。
当含稀土母液在矿体中渗透运行时 , 母液中的铵离
由此可见 , 在原地浸矿中 , 如果硫铵浸矿液固液 比选取不当 , 浸出母液中的硫铵含量低于平衡点以 下 , 当浸出母液流经下部无矿带时 , 则母液中的稀土 可被反吸附到土中 , 在集液沟收不到或只能收到低
第 4期
李 春等 :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中反吸附问题的探讨
7
浓度稀土母液 。
3 反吸附的矿山现场论证
的影响 , 水向各个方向渗透 。随着水的不断注入 , 则 以向下渗透运动为主 , 这样在注井周围与底部下就 形成一个呈梨形的渗透体 , 其中心为饱和区 , 外为渗 透区 , 再外为湿润区 。 随着时间的延长 , 渗透体不断 扩大 , 并与周围注井的渗透体相迭加 、合并成一个矿 体范围内注井下的大渗透体 , 其中心饱和区中的水 在重力作用下流动 , 饱和体也不断向下 、向外扩大 , 最终使隔水层面上的矿土全部达到饱和 。流动的水 达到隔水层面后 , 即沿其斜面往下流动 , 最后从集液 沟流出 。
图 2 渗浸体内区域划分
5 解决原地浸矿反吸附问题的途径
4 原地浸矿中反吸附过程分析
在原地浸矿中 , 溶浸剂通过注液井在一定的水 头压力下 , 连续不断地注入矿体 。根据地下水动力 学理论 , 在正常渗透下 , 渗透的最初阶段受毛细管力
原地浸矿中一旦出现反吸附问题 , 不仅母液浓 度低 , 稀土收率低 , 生产成本增大 , 经济效益差 , 而且 有可能导致原地浸矿生产失败 , 收不到稀土 , 造成较 大经济损失与资源浪费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 应做 好如下各项工作 。
经钻孔检查 , 矿块周边未出现任何泄漏 , 矿体范 围浸出率达 80 %以上 。用深孔取样检测并与勘探钻 孔原矿品位对比 , 发现在矿体下部无矿带出现了反 吸附 。表 4 为其中一组对比资料 。
表 4 检测孔与勘探孔稀土品位 %
孔深 /m
2 #勘探孔
12#对比孔
4
0 .0798
5
0 .1064
6
(1)原矿品位高 , 反吸附率低(3%~ 15%);原矿 品位低 , 反吸附率高(15 %~ 50 %)。
(2)浸矿母液中稀土含量越低 , 反吸附率越高 。 (3)浸矿母液中硫铵含量越低 , 反吸附率越高 。 由此可见 , 在原地浸矿过程中 , 当浸出母液中的
硫铵含量低于平衡点后 , 母液流经矿体下部无矿带 时 , 会出现较大的反吸附现象 。
6
江西有色金属
第 15 卷
土浓度 。 试验对矿石 (原矿品位 0 .123%) 和无矿带土
(原矿品位 0.017 %)的两种矿样 , 采用 6 种不同母液 浸矿 , 浸矿情况见表 1, 试验结果见表 2。
表 1 杯浸浸矿母液中稀土与硫铵含量 g/ L
序号
稀土
硫铵
1
2 .794
1.10
2
2 .974
0 .1009
7
0 .1385
8
0 .1284
9
0.022
0 .0793 0 .0443 0 .0227 0 .0132 0 .0123 0 .0094
10
0 .0238
0 .0113
11
0 .0247
0 .0151
12
0 .0283
13
0 .0415
14
0 .0953
15
0 .0887
16
0 .0812
摘 要 :针对 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中的反吸附问题 , 开展了 室内与现场试验 , 探 讨了存在反吸附现 象的机理
与原因 , 提出了防范原地浸矿出现反吸附问题的措施 。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 ;原地浸矿 ;反吸附 ;措施
中图分类号 :TF845 .6
文献标识码 :A
0前 言
离子 型稀 土原 地浸 矿新 工艺 是国 家“ 八 五”科 技 攻关项目的重大成果 , 它解决了池浸工艺水土流失 、 环境污染 、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 , 为稀土矿山开发开 创了崭新的局面 。 但目前在推广该工艺中 , 一些矿 山出现了母液浓度低 , 甚至回收不到稀土的问题 。 究其原因 , 一是有的矿山工艺地质类型属较复杂的 B 类 , 而推广时仍一律采用适合 A 类简单类型的模 式进行 , 浸出母液向深部泄漏 ;二是矿体厚度小 , 品 位低 , 渗透系数变化大 , 井网布置不合理 , 渗浸速度 快 , 渗浸锥体小 , 盲区大 , 浸出母液中稀土含量少 ;三 是矿体属不完全型 , 山体山脊与山脚相对高差大 , 矿 量分布在山体上部 , 其下部与山坡下部的无矿带较 长 , 浸矿过程中 , 浸出母液流经无矿带时 , 出现反吸 附现象 。
1.50
3
1 .397
0.55
4
1 .397
1.10
5
0 .689
1.96
6
0 .700
0.27
表 2 杯浸试验结果
母液
浸矿母液 新母液
浸矿母液 新母液
浸矿母液 新母液
浸矿母液 新母液
浸矿母液 新母液
稀土浓度 / g·L-1
1 .397 1 .19 1 .397 1 .27 1 .397 0 .99 1 .397 1 .01 0 .70 0 .321
1 离子型原地浸矿过程中的反吸附 机理
离子型稀土矿在成矿过程中大部分稀土矿物呈
2.1 杯浸试验
对不同原矿品位的矿石 , 用含不同低硫铵浓度 的母液在试验烧杯中浸矿 , 测定浸矿后新母液的稀
收稿日期 :2001-06-10 作者简介 :李 春(1964-), 男 , 江西大余人 , 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采矿工程师 , 主要从事稀土矿原地浸取工艺研究 。
第 15 卷第 4 期 2001 年 12 月
江西有色金属
Jiangxi Nonfe rrous Metals
文章编号 :1005 -2712(2001)04 -0005 -04
Vol.15 , No .4 Dec.2001
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中反吸附问题的探讨
李 春 , 邵亿生
(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 , 江西 赣州 341000)
收液量 稀土浓度 稀土量
/ mL / g·L -1 / g
300
0

50
0
0
300
0
0
300
0
0
0
在第一方案中 , 虽然所加硫铵固液比较大 , 矿石 下部装的全部是无矿带土 , 浸出母液流经此土过程 中 , 需硫铵较少 , 还是出现了反吸附 , 稀土收率只有 60%左右 。正常浸矿和出现反吸附浸矿所得母液浓 度随时间变化曲线见图 1 所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