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ICU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修订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修订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神经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一、常规护理1.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生活、工作情况,消除患者对疾病的紧张、恐惧心理,告诉患者情绪对疾病的影响,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2.活动指导: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急性期应绝对卧床,床头抬高15°〜30°,偏瘫患者,保持肢体功能位,合理摆放良姿位,给予被动肢体康复训练。

3.饮食:给予高蛋白(各种肉类、蛋类、鱼类、豆类、香菇等)、低脂饮食(如脱脂奶、去油肉汤等,每日脂肪含量限于40g以下),昏迷或吞咽因难者可行鼻饲。

二、专科护理1.加强瘫痪的患者的基础护理,避免压疮、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禁用热水袋,以防烫伤。

2.眩晕的患者卧床休息。

3.癫痫发作的患者及时保护病人,专人守护,防止意外发生。

4.体温高的患者应及时物理降温,必要时可行人工冬眠低温疗法。

5.消化道出血者,遵医嘱给予止血剂,严重腹胀者可行胃肠减压。

6.呼吸肌麻痹者,备好气管切开包、呼吸机等,必要时行人工辅助呼吸。

【健康指导】1.环境:病室温、湿度适宜,室内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2.康复指导:卧床患者肢体保持功能位,根据病情被动活动肢体;能下床活动的患者,应正确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四肢活动灵活的患者应加强户外活动。

3.心理指导: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激动、恐惧、紧张等心理。

4.药物指导:严格执行医嘱,告诉患者药物的副作用。

5.行为指导:告诉患者导致并发症的易感因素,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限制探视,戒烟、戒酒等。

6出院指导:居室经常通风,空气新鲜;生活规律,避免劳累,合理饮食与锻炼;加强康复锻炼(如语言与肢体功能锻炼);定期复诊,如出现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肢体无力、手指麻木、眩晕、口齿不清等症状时及时就诊。

、脑梗死护理常规题目:脑梗死护理常规文件类型:护理常规制定日期:2013年8月制定部门:神经内科修订日期:2017年8月修订次数:1次【概念】脑梗死乂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

神经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神经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神经内科疾病护理常规疾病概述神经系统由脑、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和脑神经、脊神经组成的周围神经系统构成的神经网络。

主要症状和体征:意识障碍、言语障碍、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智能障碍、晕厥及癫痫发作、遗忘综合征、脑疝等。

一般护理1、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流通,减少探视。

2、休息与卧位:一般患者卧床休息,病情危重者绝对卧床休息,慢性退行性疾病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但避免过度劳累:意识障碍、呼吸道分泌物多不易咳出者取半卧位或侧卧位。

3、饮食及营养:给予新鲜蔬菜、水果、营养丰富的饮食,少量多餐。

轻度吞咽障碍宜吃粘稠半流质,进食要慢,以免引起呛咳、窒息。

意识障碍、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流质。

4、生活护理:根据患者需要给予口腔护理、会阴护理、进食护理、皮肤护理等。

5、管道护理:观察管道是否通畅,引流物的量、性状等,标识是否清晰。

6、排泄护理:尿潴留者给予留置尿管,膀胱功能训练。

尿失禁男性患者使用男性尿道接引流袋、女性患者给予留置导尿管。

大便失禁者及时清理排泄物,保护肛周皮肤。

便秘者保持大便通畅。

7、药疗护理:掌握神经内科常用药物的剂量、方法、浓度、作用及副作用,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准确控制和调节药物的使用速度。

8、病情观察: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情况。

脑血管介入术后,密切观察伤口、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神志、瞳孔、心率、血压变化。

10、备齐及定期检查抢救物品及药品。

专科护理1、体位护理:瘫痪肢体保持良好的功能体位,防止关节部位过伸及过展,尤其肩关节、髋关节、踝关节的正确摆放,防止关节脱位及足下垂。

2、康复锻炼:发病24小时之后,生命体征稳定,即可开始康复锻炼,昏迷患者给予被动运动,清醒者指导参与被动及主动运动。

防止肌肉萎缩及肢体挛缩、畸形。

3、用药护理:使用抗凝药物(阿司匹林、波立维)需定期检查凝血功能,防止出血。

使用扩张血管药物时,需注意低血压等并发症。

4、吞咽障碍的护理: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并指导给予合适饮食,必要时给予鼻饲。

ICU护理常见病护理常规

ICU护理常见病护理常规

ICU护理常见病护理常规ICU(重症监护室)护理是一项高度专业化和复杂的护理工作,主要是为病情危重及有生命危险的患者提供全面、综合和个体化的护理。

在ICU中,常见的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接下来,我将介绍ICU护理中的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1.心血管疾病护理常规:-监测病人的心电图、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并及时评估心脏功能。

定期观察心脏超声图像。

-监测血液动力学,例如通过测量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等来评估心脏前负荷和后负荷状态。

-维护通畅的气道,提供适当的氧气供应并监测氧饱和度。

-管理心血管药物,例如血管加压药物、抗心绞痛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2.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监测呼吸频率、呼吸深度、气道压力和血氧饱和度。

-维持通畅的气道,例如定期清除气道分泌物、拨通痰栓等。

-辅助通气,例如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

-监测血气分析,评估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情况。

-引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训练,并提供必要的康复护理。

3.神经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监测神经系统状态,例如瞳孔大小和反应、神经肌肉状态等。

-管理脑压增高疾病,例如脑疝、颅内压增高等,通过降低颅内压力、维持脑供血等措施进行治疗。

-防止低氧缺氧,保持充足的氧供给,维护血氧饱和度。

-提供优质的护理环境,保证患者安静、避光、安静,减少刺激。

除了以上列举的常见疾病,ICU中还可能遇到其他疾病,例如感染、创伤、中毒等。

针对不同的疾病,护理常规也会有所不同。

总之,ICU护理是一项非常细致和复杂的工作,需要护士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

此外,ICU护理还需要与医生、药师等多学科专业人员密切合作,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3)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3)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宋全荣一、神经内科一般护理常规1、病人入院后了解病情,查体,测生命体征,并给予入院宣教。

了解饮食、睡眠、药物过敏史,协助医师完成各种辅助检查及化验标本的留取。

2、根据病情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如剪指甲、胡须等,并协助更换病员服。

每周一洗发,剪指甲,每晚洗脚、擦浴。

特殊需求病人随时给予生活护理。

3、对高热、昏迷病人执行高热、昏迷护理常规。

4、卧床病人取适宜卧位,抬高床头15-30度,偏瘫病人给予肢体功能位摆放。

5、应用甘露醇的病人,须严密观察输液速度,一般15-30分钟滴完,老年患者及心功能不好患者酌情放慢滴速,防止局部外渗。

6、了解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并有方案的给与安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二、病毒性脑膜炎护理常规〔一〕定义病毒性脑膜炎〔viral meningitis〕是一组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软脑膜弥漫性炎症综合症。

〔二〕病症、体征夏秋季高发,以儿童多见,多为急性病。

1、出现病毒感染全身中毒病症:如发热,畏光,肌痛,食欲减退与全身乏力等。

2、脑膜刺激征如头痛,呕吐,轻度颈强与Kerning征等。

〔三〕护理措施1、保持病室安静,定时通风,监测体温及伴随病症,如体温在39度以上应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方法,保证摄入足够的液体量。

2、〔1〕保持昏迷患者侧卧位,定时翻身及按摩皮肤,防止出现压疮;〔2〕保持肢体呈功能位,病情稳定后及早帮助患者逐渐进展功能锻炼。

3、〔1〕观察瞳孔及呼吸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发现呼吸节律不规那么,两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响迟钝,多提示有脑疝与呼吸衰竭;〔2〕观察意识变化:如患者出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应警觉是否存在脑水肿。

〔四〕安康宣教1、讲解本病相关知识,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加强智力训练与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

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护理常规〔一〕定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是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一、神经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按医嘱给予饮食,戒烟,戒酒。

3、患者恢复期可下床活动,病情危重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4、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的变化,评估患者头痛、呕吐、抽搐等症状及其特点,有无脑疝形成。

5、及时做好专科各项检查或治疗护理,做好患者健康指导。

6、凡有意识不清、定向障碍、精神症状及癫痫病史者,应加床栏,防止坠床。

必要时加约束带。

7、保持呼吸道通畅。

帮助或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排出痰液。

痰液粘稠不宜咳出时,给予雾化吸入;对神志不清、反射减弱者应及时吸痰并报告医师,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8、保持大小便通畅。

留置导尿管者,每4小时放尿一次。

尿引流袋及时更换。

便秘超过三天者给予缓泻剂。

9、腰椎穿刺后,去枕平卧4-6小时。

10、高热、昏迷、压疮者按高热、昏迷及压疮护理常规。

11、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根据病情作适当功能锻炼,防止足下垂等各种并发症。

12、保持急救物品、药品处于完好状态。

【健康指导】1、环境:病室温湿度适宜,室内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2、饮食指导:给予高蛋白、低脂肪、粗纤维饮食。

3、日常活动:卧床病人保持肢体功能位,可被动活动。

4、心理指导: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激动、恐惧、紧张等心理。

二、脑出血护理常规【概念】脑出血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也称自发性脑出血。

【护理评估】1、评估既往病史,是否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脑动静脉病变等疾病。

了解起病前有无情绪激动、过度兴奋、劳累、用力排便等。

2、评估有无头痛、呕吐、应激性溃疡、肢体瘫痪、失语及吞咽困难等症状和体征。

评估呕吐的性状、有无喷射性呕吐,了解头痛的程度。

3、了解实验室等检查结果,如血糖、血脂、CT、MRI等。

【护理措施】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2-3周,避免一切可能使患者血压和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包括移动头部、用力大便、情绪激动等。

有精神症状如躁动时,加床栏。

2、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丰富维生素及易消化饮食。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

神内护理常规神经内科一般护理常规:(1)按医嘱给予分级护理。

(2)一般患者卧床休息,病情危重者绝对卧床休息,昏迷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3)有昏迷,偏瘫,精神异常症状,癫痫发作者加用床挡,防止坠床。

(4)根据病情给予饮食指导,轻度吞咽障碍者给予半流质饮食,昏迷,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流质饮食。

(5)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皮肤完整性,肢体活动变化及有无抽搐等,备好急救物品,以利于及时抢救,并做好记录。

(6)保持口腔清洁,昏迷,头部冰敷及鼻饲者行口腔护理,每日两次,口唇干裂者涂润滑油。

(7)尿潴留者,行无菌气囊导尿术,留置导尿管,定时开放导尿管,每日行膀胱冲洗两次,更换引流袋,严格无菌操作。

(8)昏迷,瘫痪患者,定时翻身,拍背。

重度营养不良者加用气垫床,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预防压疮发生。

(9)肢体瘫痪者保持肢体功能位,指导或协助其功能锻炼。

(10)针对患者心理问题给予心理辅导,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1)认真落实防压疮,防跌倒,防坠床及防管道滑脱等护理措施。

脑出血:(1)保持环境安静,谢绝探视,以免情绪激动。

(2)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取头高位15~30,头置冰帽,必要时使用冰毯机,防冻伤。

吸氧,翻身动作轻柔,尽量减少搬动,加用床挡防坠床。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意识,瞳孔的变化,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立即抢救。

(4)保持呼吸道通畅,咳嗽无力者给予吸痰,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口腔护理一天两次。

(5)遵医嘱给予脱水剂及降压药,注意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

(6)皮肤护理:使用气垫床,按时翻身,保持床铺干净平整,防止发生压疮。

(7)昏迷患者24~48小时内禁食,以后按医嘱进行鼻饲。

(8)大小便的护理:尿潴留或不能自行排尿者,应给与留置导尿,并按留置导尿常规护理,便秘时定期给与通便药物或使用粗纤维的食物,嘱患者排便勿用力过猛,以防再出血。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护理指南及要求详解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护理指南及要求详解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护理指南及要求详解Intensive care unit (ICU) nursing in neurology requires a specific set of skills and knowledge due to the critical nature of the patients. Here are some key requirements for nursing in the neurology ICU:1. Advanced assessment skills: Neurological conditions can rapidly change, so nurses in the neurology ICU must be skilled in assessing and monitoring patients for any neurological changes or deterioration.2. Expertise in neurological monitoring: Nurses should be proficient in using and interpreting various neurological monitoring devices such as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s, 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 and transcranial Doppler (TCD) to ensure accurate monitoring of patients' neurological status.3. Knowledge of neurologic medications: Nurses must have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medications commonly used in neurology, such as antiepileptic drugs, thrombolytics, and neuroprotective agents. They should be able to administer thesemedications safely and monitor for potential side effects.4. Collaboration with interdisciplinary teams: Neurology ICU nursing requires close collaboration with neurologists, neurosurgeons, respiratory therapists, and othe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to develop and implement comprehensive care plans for patients.5.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skills: Nurses in the neurology ICU should be able to effectively communicate with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providing them with updates on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addressing any concerns or questions they may have.6. Ability to handle emergencies: Neurological emergencies can occur suddenly, requiring nurses to be prepared to respond quickly and efficiently. They should be trained in advanced life support techniques and be able to initiate emergency interventions when necessary.中文回答: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护理要求特殊,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知识,因为这些患者的病情十分危急。

神经内科危重症护理常规及工作流程

神经内科危重症护理常规及工作流程

神经内科危重症护理常规及工作流程第三章危重症专病护理常规及工作流程第一节内科疾病护理常规及工作流程一、神经内科危重症护理常规及工作流程(一)急性脑梗死护理常规及工作流程1.概念: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害,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梗死。

2.临床表现(1)常在安静休息时或睡眠中发病,次晨被发现不能说话,一侧肢体瘫痪。

病情通常在1~2 天内发展达到高峰,部分病人呈进行性加重。

(2)神经系统症状根据脑血管闭塞的部位及梗死的范围而异;典型症状表现为“三偏”,即偏盲、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全身抽搐,可因脑水肿或颅内出血,发生脑疝而死亡。

3.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意识、瞳孔。

(2)观察患者有无头晕、恶心、呕吐。

(3)肢体瘫痪、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是否进行性加重。

4.急救护理(1)意识障碍的护理:详见意识障碍的护理。

(2)休息与环境: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可鼓励患者早期进行肢体活动。

(3)溶栓治疗的护理:严格把握药物计量,密切观察意识和血压变化。

注意监测有无活动性出血。

(4)饮食护理:给予患者低盐低脂、高营养易消化饮食,不能经口进食者可给予鼻饲饮食,忌浓茶。

(5)保持大便通畅:患者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易引起便秘,予腹部环形按摩,必要时给予缓泻剂,如番泻叶、福松等。

6)预防并发症:预防窒息和吸入性肺炎、压疮、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7 )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加强康复训练,及早帮助失语、吞咽困难患者进行语言吞咽功能训练。

5?护理问题(1)意识障碍:与脑功能损伤有关。

(2)躯体活动障碍:与意识障碍、肢体瘫痪有关。

(3 )语言沟通障碍:与意识障碍或相关的言语功能损害有关。

(4)吞咽障碍:与意识障碍或延髓麻痹有关。

(5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有关。

6?工作流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意识、瞳孔、呼吸、血压、体温救护要点用药护理:尤其是溶栓药物的使用和疗效观察做好康复护理和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的护理:预防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二)急性脑出血护理常规及工作流程1?概念: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神经内科危重症护理常规(icu)

神经内科危重症护理常规(icu)

让知识带有温度。

神经内科危重症护理常规(icu)第一节神经内科危重症常见疾病护理常规一、重症脑出血护理常规(一)评估及观看要点1.确认患者身份,咨询评估患者起病状况、主要症状、既往史及发病时的陪同情况。

2.立刻行心电监护、血压、指氧饱和度的监测,迅速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特殊是呼吸道的通畅状况。

并遵医嘱监测随机指血糖和行血气分析。

3. 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状况:是否有头痛、意识障碍、言语障碍、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吞咽障碍等。

迅速推断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观看瞳孔的大小及四肢运动功能状况;了解脑出血定位诊断,评估患者影像学资料,初步评估脑出血的量及性状。

4. 密切观看病情变化,评估患者是否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及脑疝的前驱征兆,观看是否伴有呕吐,并观看呕吐的量、色彩及性状。

5. 评估压疮的风险:评估患者全身皮肤状况,精确记录,做好与家属或工作人员就病人皮肤状况的交接记录并签字确认。

6.评估跌倒/坠床危急因素,实行相应防范措施,须要时赋予约束,并告诉病人及家属取得支持和协作,并签字。

(二)护理要点1. 就地救护为主,急性期尽量削减对病人的搬动,肯定卧床歇息2-4周,抬高头部15-30度。

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 保持呼吸道通畅,观看患者呼吸速度、深度、节律。

伴呕吐者行侧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削减和预防呼吸道并发症,酌情赋予吸痰、口咽通气管等保持呼吸道通畅,须要性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3.避开颅内高压,严密观看患者的血压、呼吸、神志、瞳孔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准时、正确使用脱水剂;避开用力咳嗽、解大便等动作;为患者吸痰时动作轻柔,吸痰管不易过深,以免诱发强烈咳嗽反射导致颅内压急剧上升。

4. 遵医嘱急性期伴胃液隐血阳性者禁食24-48小时,早期安置胃管,行胃液性状的监测,按照监测结果遵医嘱调节病人的进食量、性状准时间。

昏迷或吞咽困难者,应宜早赋予鼻饲,鼻饲前先抽胃液,检查胃管是否早在胃内,观看是否有出血等,注重病人胃残留量等消化状况。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全)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全)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全)神经内科护理常规(全)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休息和卧位一般病人卧床休息,病情危重者绝对卧床休息,慢性退行性疾病者应鼓励下床轻微活动,意识障碍、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不易咳出者取头高脚低位或半卧位,头偏向一侧。

2、饮食营养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增加新鲜蔬菜及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轻度吞咽障碍者宜吃半流质,进食要慢以防呛咳。

意识障碍吞咽困难者给鼻饲或中心静脉营养支持。

高热及泌尿系统感染者鼓励多饮水。

3、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肢体活动变化以及有无抽搐等,如有变化随时通知医师。

4、危重病人病情危重者做好重症护理及出入液量的记录。

备好有关的急救器械和药物,并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

5、安全护理意识障碍、偏瘫症状、癫痫发作者加床档防止坠床。

对于视力障碍、瘫痪、认知障碍、年老者等就防止碰伤、烫伤、跌伤和走失,不要远离病房或单独外出。

6、排泄护理尿潴留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期做膀胱功能训练。

尿失禁者保持会阴部及尿道口清洁,勤换尿垫和床单。

大便失禁者及时清除排泄物,保护肛周皮肤。

保持大便通畅。

7、基础护理室内定时通风换气,温度适宜。

注意口腔、皮肤、会阴部的清洁。

协助病人饭前便后洗手,定时洗澡剪指甲,洗脚、洗头、理发等。

8、瘫痪护理保持良好肢体位置,各个关节防止过伸或过展。

定时进行体位变换,鼓励主动运动,预防肌肉萎缩及肢体挛缩畸形。

9、心理护理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疗和护理。

10、药物护理正确、按时指导病人服药。

11、健康指导向病人及家属介绍家庭护理技术和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的注意事项。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1、危重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立即将其安置在抢救室并平移至床上,给予舒适的卧位。

2、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测量生命体征,必要时心电监护及留置导尿。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及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正确执行医嘱。

应用脱水剂时注意观察排尿情况;应用抗凝药物时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牙龈出血、尿便颜色等,警惕消化道出血症状,如有呕血、便血及时处理。

神经内科危重疾病护理常规

神经内科危重疾病护理常规

神经内科危重疾病护理常规1、危重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立即将其安置在抢救室并平移至床上,给予舒适的卧位。

2、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测量生命体征,必要时心电监护及留置导尿。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及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正确执行医嘱。

应用脱水剂时注意观察排尿情况;应用抗凝药物时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牙龈出血、尿便颜色等,警惕消化道出血症状,如有呕血、便血及时处理。

4、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备齐各种抢救物品及药品,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生,随时准备配合抢救。

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5、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叩背,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意识障碍者头偏向一侧,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6、保持各类管道通畅,应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扭曲、受压、堵塞、脱落。

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

7、确保病人安全:对谵妄、躁动或意识障碍者应注意安全,合理使用保护性用具;牙关禁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防止舌咬伤。

8、补充营养和水分:危重病人机体分解代谢增强,消耗大,对营养的需求增强,而其消化功能减退,为保证其有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应设法鼓励进食,对不能进食者尽早给予鼻饲或完全胃肠外营养。

9、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1)眼部护理:对眼睑不能自行闭合或眼睑闭合不全者应做好眼部护理,可涂眼药膏或覆盖油纱以保护角膜。

(2)口腔护理:每天2--3次,以保持口腔卫生,防止发生口腔炎症、口腔溃疡等并发症。

(3)皮肤护理:每1--2小时翻身一次,按摩受压处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及床铺平整、干燥。

(4)保持肢体良好的功能位,适当应用体位垫,每2小时按摩肢体1次,预防肌腱、韧带退化,肌肉萎缩、关节僵直、静脉血栓及足下垂的发生。

(5)预防泌尿系感染:有留置导尿者,应保持留置导尿管通畅,防止尿液逆流;尿道口擦洗每日2次,必要时给予膀胱冲洗。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第一篇:神经内科护理常规一、神经内科一般护理常规1、一般病人卧床休息,病情危重者绝对卧床休息,昏迷、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不易咳出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2、给营养丰富的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保持排便通畅。

轻度吞咽障碍者宜吃半流食,进食要慢以防呛咳。

昏迷、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

高热及泌尿系统感染者鼓励多饮水。

3、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变化,有无抽搐,如有变化随时通知医生。

4、昏迷、偏瘫、癫痫发作者,加床栏防止坠床。

5、注意加强口腔、皮肤、会阴部的清洁。

尿潴留者给予留置导尿,尿管护理一日两次。

6、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置,各个关节防止过伸及外展,可用夹板等扶托。

定时进行按摩、被动运动,鼓励主动运动;预防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变形。

7、病情危重者做好护理记录,必要时记出入液量。

8、做好心理护理,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医疗和护理。

9、备好有关的急救器械和药品,并保持完好的备用状态。

10、出院前做好卫生宣教,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如何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等注意事项。

质量标准1、患者饮食符合要求。

2、皮肤清洁,无压疮。

3、适时完成生活护理与基础护理。

4、患者能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

二、脑梗死的护理常规1、病情观察:动态评估病人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肢体活动能力、语言能力。

2、早期康复活动:帮助病人早期进行活动,保持瘫痪肢体各关节的功能位置,并告知病人及家属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肢体的方法,以及翻身技巧,帮助病人训练平衡和协调能力。

3、饮食护理:鼓励病人进食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供给充足水分,对于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的病人,可给予糊状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必要时给予鼻饲流食。

4、心理护理:给予病人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帮助病人克服自卑和消极心理,鼓励其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如洗脸、更衣等;对言语困难的病人可用肢体语言进行交流。

5、出院指导:进低盐低脂健康饮食、戒烟酒,坚持肢体功能锻炼,遵医嘱服用药物,如有头晕,肢体麻木等不适症状及时来院就医。

ICU护理常规

ICU护理常规

ICU护理常规【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1.保持病室环境清洁、整齐、安静、空气新鲜,室内温度以20-28度为宜,相对湿度60-70%。

2.严格执行洗手、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等制度,加强感染监测,以减少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3.各种急救药物、器械、监护设备,应常备不懈,有专人负责管理,护士应能熟练应用,或了解其操作规程并与医生密切配合。

4.对于病人的任何病情变化、救治与监护措施、重要器官功能检测参数等,应随时详细记录,如有异常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协助处理。

5.当监护仪或呼吸机工作状态发出警报信号时,必须立即检查警报信号发生的原因,迅速采取措施予以处理。

6.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装置、微量输液泵等设备,应定期由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检查与维修,以确保其性能安全和顺利使用。

7.密切观察病人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根据不同病情采取相应的沟通方式,如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或非语言性沟通等,以了解与满足其需求,使之情绪稳定,逐渐克服惧怕和不安,减轻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

8.准确执行医嘱。

(二)重症病人基础监护1.根据诊断和病情采取适当卧位,确保舒适与安全。

2.按时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的变化。

3.观察面色、神志、瞳孔大小与对光反应的变化和肢体活动是否正常。

4.建立1-2条静脉通道,按医嘱给予输液、输血和注射药物。

5.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给予气道湿化和适当吸氧。

6.定时观察尿量变化。

必要时给予留置尿管、监测每小时尿量。

7.保持各种引流管的正确位置和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

8.按医嘱给予饮食。

9.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做好基础护理。

10.按医嘱及时、准确留送各种检验标本,了解测定结果并加强有关的病情观察。

11.及时填写护理记录单,记录出入量、生命体征、病情变化、急救措施、临时治疗与护理措施,按时进行出入液量小结和总结。

(三)重症病人加强监护一、体温监护1.多选择在腋下或肛门内用水银体温表作间断测试。

内科ICU一般护理常规

内科ICU一般护理常规

内科ICU一般护理常规(一)评估要点l.评估患者入科方式、生命体征、面色、神志、瞳孔和肢体活动情况。

2.了解患者诊断、病情、既往史、过敏史、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及相关检查结果。

3.评估患者各种管路是否通畅、固定。

4.观察患者全身营养状况,皮肤及粘膜有无黄染、破损、水肿、肿块等。

5.评估患者自理能力。

6.评估患者卫生情况。

7.及时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护理风险因素。

8.观察患者出入量的平衡,观察体重、尿量。

9.观察治疗效果,有无药物不良反应。

(二)护理要点l.保持病室环境清洁、整齐、安静、空气新鲜,室内温度以22-24度为宜,相对湿度60-70%。

2.持续24小时心电监测,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救治与监护措施及重要器官功能检测参数等。

3.准确执行医嘱,严格遵医嘱计划输液,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4.保持尿管及各种引流管通畅,防止脱管现象发生,并预防交叉感染。

5.有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持续床旁血液滤过等特殊监护及治疗时按各常规护理执行。

6.保持床单位整洁,做好晨、晚问护理。

保证危重患者卧位舒适。

7.按医嘱及时、准确留迸各种检验标本。

8.严格执行洗手、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等,加强感染监测。

9.做好清醒患者心理护理。

(三)指导要点1.向清醒患者介绍病区环境,讲解疾病知识,减轻恐惧、焦虑心理。

2.向清醒患者介绍各种仪器设备的作用,监护的重要性。

3.向清醒患者介绍用药及检查的作用、目的和必要性。

4.指导意识清醒患者配合治疗的方法。

s.意识不清患析,向其家属履行告知义务,并进行护理指导。

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一)评估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注意有无出血,皮下气肿或发绀等情况。

2.评估气道通畅程度、痰液性质及量。

3.评估护自己参数设定、报警设定;观察自主呼吸与呼吸机是否同步,呼吸机运转情况。

4.观察患者的养合状况,包括血氧饱和度水平,血气分析的指标变化等。

5.观察气管切开伤口情况,评估颈部皮肤情况,有无套管脱出迹象。

ICU护理常规

ICU护理常规

ICU护理常规
(1)ICU是对危重患者进行集中加强监护的场所,ICU的护理均属特级护理。

(2) ICU由经过专门训练的护理人员,利用较先进的医疗设施及技术对患者进行持续监测。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并作好24 h动态变化记录。

(4)严密监测中心静脉压、动脉血压,保证各种管道通畅。

(5)对行胃肠外营养者,应严格无菌操作,每天更换局部敷料,保持局部无菌,并作好相应的观察护理。

(6)对使用呼吸机的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的患者,应严格呼吸道管理,保证呼吸机正常工作。

(7)使用微泵输人血管活性药物时,应密切监测血压,及时调整输人速度及药物浓度。

(8)动态监测血气、电解质,定时监测血糖、尿糖、尿比重。

(9)真实、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重症记录单,准确记录出人量、各种化验数据和用药情况。

(10)保持各种引流管管道通畅,观察各种引流物的量和性状并准确记录。

(11)对保留导尿管者,应保持会阴部清洁,做好尿道口护理,定期更换导尿管,必要时行膀胱冲洗。

(12)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腹膜透析、持续动静脉血液过滤或心肺脑复苏(CRCP)时,应按其常规观察护理。

(13)常规吸氧、超声雾化或氧雾化吸人应每天进行2一4次。

(14)定时(每2一3h进行1次)翻身、拍背,鼓励患者深呼吸、咳痰,对患者进行四肢被动活动和功能锻炼。

(15)有专科特殊治疗及护理者,按各专科护理常规护理。

(16)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

(17)制订常规护理计划并严格实施。

神经内科ICU护理常规

神经内科ICU护理常规
3、适应症(1)肿瘤与其她颅内病变引起得脑积水(2)自发性或外伤性脑室内出血,或脑内血肿破入脑室系统(3)后颅凹手术前为防止在切开后颅凹硬脑膜后小脑急性膨出,造成脑组织裂伤与自发性脑干损伤及在术后持续引流出血性脑脊液,以避免脑室系统梗阻与调整颅内压力、(4)开颅术中与术后颅内压监测
4、禁忌症(1)穿刺部位有明显感染(2)有明显出血倾向者(3)脑室狭小者(4)弥漫性脑肿胀或脑水肿病人
健康教育
1、加强功能锻炼教会病人及家属自我护理方法,加强练习,尽早最大程度得恢复功能,以恢复自理及工作能力,尽早回归社会。
2、控制不良情绪,保持心态平衡,避免情绪波动。
缺血性脑血管病
各种原因引起得脑血管供应动脉狭窄或闭塞以及非外伤性得脑内出血,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及体征,成为脑卒中(stroke)。包括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前者发病率高于后者。脑卒中以内科治疗为主,部分病人需要外科治疗
5、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病人准备:评估病人得文化水平、合作程度以及就是否进行过脑室穿刺,指导病人及家属了解脑室穿刺引流得目得、方法与术中、术后可能出现得意外,消除思念顾虑,征得家属得签字同意;躁动得病人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2、消毒剂、麻醉剂、颅骨钻及抢救药品等,按需要被颅内压监测装备。
(2)术中术后护理
病情评估
1、临床表现
1)缺血性脑卒中
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神经功能障碍持续在24h内,突然单侧肢体无力,感觉麻木,一时性黑蒙及失语等大脑半球供血不足表现,或表现为晕眩、复视、步态不稳、耳鸣及猝倒等椎底动脉供血不足表现。常反复发作,自行缓解,多不留后遗症,脑内无明显梗塞灶
②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类同短暂脑缺血发作,但持续时间长,超过24h,可达数天,逐渐恢复,脑部可有小得梗塞灶。

神经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1)

神经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1)

5、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禁止吸烟,维持室温18-20℃,湿度60%左 右。 6、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减少活动。慢性期或恢复期根据医嘱和病人的情 况适当活动。 7、根据自理能力评分,加强生活护理,满足的生理需求。 8、评估病人的安全风险,并针对不同病人的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9、根据病人心理状态的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
⑧心理护理 理解病人的痛苦,指导其保持身心放松,消除诱发因素。鼓励树 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向家属耐心解释,使其关心、陪伴,提高对疾病的应 对力。 ⑨健康指导 告知可能诱发或加重头痛的因素,如情绪紧张、睡眠不足、环境 嘈杂等;遵医嘱指导正确服药,不可滥用止痛药物,以防产生药物依赖性。。
(2)眩晕的护理 ①病史评估:眩晕的表现形式和持续时间;有无伴随症状及特点;有无诱发因 素;既往史;心理--社会状况。 ②身体评估:检查有无眼震和后组脑神经的损害。 ③评估病人的辅助检查及化验结果。 ④ 常用护理问题 舒适度减弱 与突发眩晕、恶心、呕吐有关 有受伤的危险 与眩晕发作时平衡失调、步态不稳有关
神经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1)
01 评估
1、评估病人的发病年龄、生活习惯、 病史等。 2、评估病人生命体征、意识、瞳孔 等。 3、评估病人神经系统常见症状及体 征。 4、评估病人神经系统疾病并发症。 5、评估病人的辅助检查及化验结果。 6、评估病人自理能力。
02 护理
1、病人新入院时,及时向病人介绍病房环境,住院须知及需要配合的有关制 度、责任护士和主管医生。 2、病人新入院时,测身高、体重一次,以后每周一次,重酌情减免。 3、病人新入院时,留血、尿、便常规,每日记录大便一次。 4、病人新入院,每日测体温两次,连续测三天后,一般每日测体温一次,发 热37.5ºC以上者每日测体温三次,发热38.5ºC以上者,每四小时测体温一次, 并通知医生,体温正常三天后,每日测体温一次,测体温同时应数脉搏呼吸。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

第三章神经内科护理常规一、神经内科一般护理常规【病情观察要点】1. 观察有无失语、感觉障碍。

2. 重点观察病人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头昏、头痛及肢体活动情况。

3. 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药物作用及副作用。

【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1.躯体移动障碍与偏瘫或平衡能力降低有关。

2.生活自理缺陷与偏瘫、认知障碍、体力不支有关。

3.语言沟通障碍与语言中枢功能受损有关。

4.吞咽困难与意识障碍有关。

5.知识缺乏缺乏本科疾病相关知识和药物治疗知识。

【主要护理问题的护理措施】1.躯体移动障碍(1)给病人讲解早期活动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教会病人保持关节功能位置,防止关节变形而失去正常功能。

教会病人及其家属锻炼和翻身技巧,训练病人平衡和协调能力。

(2)心理护理安慰病人,向病人解释病情、治疗和护理,帮助病人面对现实。

(3)安全护理指导病人防止跌倒、摔伤、防冻伤、烫伤。

2.生活自理缺陷(1)协助偏瘫病人洗漱进食、大小便及个人卫生等生活护理。

(2)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易拿取的地方,以方便病人随时取用,指导病人使用呼叫器,听到呼叫立即给予答复。

(3)鼓励病人从事部分生活自理活动和运动,以增加病人的自我价值感。

3.语言沟通障碍(1)保持病房安静,鼓励病人,不要急躁。

(2)尽量提问一些简单的句子,让病人用“是”或“否”或点头,摇头来回答。

(3)借助卡片、笔、本子、手势等提供简单而满意的双向交流方式。

(4)安排熟悉病人情况,能够与病人有效沟通的护士,提供连续性护理,以减少无效交流次数。

4.吞咽困难(1)鼓励病人进食给予低盐、低脂、低糖、低胆固醇、丰富维生素无刺激性饮食。

(2)如有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时,则遵医嘱留置胃管,给予鼻饲流质,通过胃肠道营养支持的方式保证病人的营养需求。

5.知识缺乏(1)告知病人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常见症状与并发症,以及治疗与预后的关系。

(2)帮助病人及家属学会病情观察,掌握有关自我护理知识。

(3)告知病人必须要长期或者终身服药治疗,让病人了解常用的药物种类、用法、服药注意事项、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告诉病人长期服药过程中,可能会突然出现某些症状加重或疗效减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教育
1.加强功能锻炼教会病人及家属自我护理方法,加强练习,尽早最大程度的恢复功能,以恢复自理及工作能力,尽早回归社会。
2.控制不良情绪,保持心态平衡,避免情绪波动。
缺血性脑血管病
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供应动脉狭窄或闭塞以及非外伤性的脑内出血,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及体征,成为脑卒中(stroke)。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前者发病率高于后者。脑卒中以内科治疗为主,部分病人需要外科治疗
重先兆如无诱因的剧烈头痛、头晕、晕眩,有的突然体麻木、乏力或一时性失视,语言交流困难等症状,以促进血液循环
参考书籍:《内科护理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AIDP)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大多可恢复的多发性脊神经根受累的一组疾病。其神经系统病变范围弥散而广泛,主要侵犯周围神经及脊髓。临床上以迅速出现两下肢活四肢迟缓性瘫痪及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为特点。
病因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占60%~70%,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高于女性,主要原因是动脉在粥样硬化基础上血塞形成,导致脑供应动脉狭窄或闭塞,某些使血流缓慢和血压下降因素是本病诱因,故病人常在睡眠中发作。
出血性脑卒中多发生于50岁以上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男性多见,是高血压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常因剧烈活动或情绪激动而引发。出血是粟粒状微动脉瘤破裂所致,多位于基地节壳部。
摘自郑州大学出版社医学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内科护理学》561页
治疗原则
辅助呼吸呼吸麻痹是本病的主要危险
血浆置换疗法在发病两周内接受此疗法,可缩短病人临床症状,缩短使用呼吸机时间,降低合并发症发病率,迅速降低抗周围神经髓鞘抗体滴度。
免疫球蛋白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期病例,可获得与血浆置换疗法相接近效果,且安全。
糖皮质激素但慢性型对激素有良好反应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心电监护,床头备气管切开包及机械通气设备。持续低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有无呼吸麻痹,若出现呼吸无力、吞咽困难及时通知医生。若发生呼吸肌麻痹出现缺氧症状,一般先用气管内插管。护士应熟悉血气分析正常值,随时调整呼吸机各种指标。
健康教育
疾病知识指导帮助病人和家属掌握疾病相关知识与自我护理方法,鼓励病人保持心情愉快和情绪稳定。出院后按时服药。
避免诱因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和机体抵抗力,避免淋雨、受惊、疲劳和创伤、防止复发。
运动指导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和日常生活训练,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
病情观察告知病人消化道出血、营养失调、压疮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表现及预防窒息的方法,当出现胃部不适、腹痛、柏油样大便,肢体肿胀疼痛,以及咳嗽发热,外伤等情况时立即就诊。
4)感觉障碍,肢体远端感觉异常和手套、袜套形感觉减退
5)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多汗,皮肤潮红、手足肿胀及营养障碍;严重病例可有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
2、辅助检查
典型的脑脊液改变为细胞数正常,而蛋白质明显增高(为神经根的广泛炎性所致),称为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为本病重要特点。蛋白质增高在起病后3周最明显。
5.注意观察引流脑脊液的性质和量。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天内可稍带血性,以后转为橙色。如术后出现血性脑脊液或原有的血性脑脊液颜色加深,提示有脑室内继续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行止血处理;如果脑脊液浑浊,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提示发生感染,应放低引流袋以引流感染脑脊液,并送标本化验;引流脑脊液量多时,应注意遵医嘱及时补充水电解质。
1.术中协助病人保持安静,减少头部活动,维持正常体位;对于烦躁不安、有精神症状及小儿病人应特别注意防止自行拔除引流管而发生意外,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加以固定。
2.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注意呼吸改变。
3.术后接引流袋于床头,引流管应悬挂固定在高于侧脑室10~15的位置,以维持正常颅内压。
4.注意引流速度。一般应缓慢引流脑脊液,使脑内压平缓降低,必要时适当挂高引流袋,以减慢引流速度,避免放液过快所致脑室内出血、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瘤卒中或诱发小脑幕上疝;但在抢救脑疝、脑危象데紧急情况下,可先快速放些脑脊液,再接引流管,缓慢引流脑室液。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详细记录。提示脑疝可能时,及时通知医生,配合抢救。使用脱水降颅压药时检测尿量与水、电解质变化,防止低血钾和肾功能受损。若病人呃逆、腹部饱胀,胃液咖啡色或黑便,考虑消化道出血,立即通知医生,积极止血。
生活护理绝对卧床休息,环境安静,避免刺激。发病24h内禁食。
用药护理注意观察止血、降低颅压等药物药效及副作用
戒烟酒有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症病人,尤应戒烟酒。
择饮食低脂、低盐、低糖。少吃动物的脑、内脏,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配瘦肉、鱼、蛋食品。
避疲劳超负荷工作可诱发脑出血
防便秘适当运动自我保健
不蹲便可使血压升高,可能发生脑出血意外
行动慎
动左手减轻大脑做半球负担
饮足水血液稀释,保持血容量
适寒冷注意保暖,使身体适应天气变化
1.概念是对某些颅内压增高的病人进行急救和诊断的措施之一。通过穿刺放出脑脊液以抢救脑危象和脑疝;同时有效地减轻肿瘤液、炎性液、血性液对脑室的刺激,缓解症状,为继续抢救和治疗赢得时间。
2.目的(1)在紧急情况下,迅速降低因脑室系统的阻塞(积血、积水)和各种原因所致急性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者的颅内压力,以抢救生命。(2)监测颅内压,可直接、客观、及时地反映颅内压变化的情况。(3)引流血性或炎性脑脊液,以促进病人康复。
6.保持穿刺部位敷料干燥。引流出伤口敷料和引流袋应每天更换,污染时随时更换;保持引路系统的密闭性,防止逆行感染。如有引流管拖出,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7.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折叠或阻塞,尤其是在搬运病人时或帮病人翻身时,注意放置引流管牵拉、滑脱。
8.及时拔除引流管,脑室持续引流一般不超过一周,拔管前需加闭引流管二十四小时,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头疼呕吐等症状,以便了解是否有再次颅压升高表现。
病情评估
1、临床表现
1)缺血性脑卒中
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神经功能障碍持续在24h内,突然单侧肢体无力,感觉麻木,一时性黑蒙及失语等大脑半球供血不足表现,或表现为晕眩、复视、步态不稳、耳鸣及猝倒等椎底动脉供血不足表现。常反复发作,自行缓解,多不留后遗症,脑内无明显梗塞灶
②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类同短暂脑缺血发作,但持续时间长,超过24h,可达数天,逐渐恢复,脑部可有小的梗塞灶。
1、临床表现
1)多见于任何年龄,男性略高于女性,四季均发
2)多数病人起病前1~4周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症状,少数有疫苗接种史
3)首发症状四肢对称性无力3~15d病情达到高峰。可自远端发展或相反,或远近端同时受累,并可累及躯干,严重可累及肋间肌及膈肌而致呼吸麻痹。瘫痪为迟缓性,腱反射降低或消失,病理反射阴性。脑神经损害以双侧面瘫多见,尤其在成人;延髓麻痹以儿童多见。偶可见视乳头水肿。早期肌肉萎缩可不明显,但病变严重者因继发性而可出现肌肉萎缩,肢体远端较明显。
3.适应症(1)肿瘤和其他颅内病变引起的脑积水(2)自发性或外伤性脑室内出血,或脑内血肿破入脑室系统(3)后颅凹手术前为防止在切开后颅凹硬脑膜后小脑急性膨出,造成脑组织裂伤和自发性脑干损伤及在术后持续引流出血性脑脊液,以避免脑室系统梗阻和调整颅内压力.(4)开颅术中和术后颅内压监测
4.禁忌症(1)穿刺部位有明显感染(2)有明显出血倾向者(3)脑室狭小者(4)弥漫性脑肿胀或脑水肿病人
③完全脑卒中,脑部有明显梗塞灶,症状更严重,常有意识障碍,神经功能障碍长期不能恢复。
2)出血性脑卒中突然意识障碍、呼吸急促、脉搏缓慢、血压升高,随后出现偏瘫、大小便失禁,严重者出现昏迷、完全性瘫痪及去大脑僵直、生命功能絮乱等,可使病人快速死亡。
2、辅助检查
主要是影像学检查。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造影可发现病变部位、性质,急性脑缺血发作24~48h后,头部CT可显示缺血病灶;MRI可提示动脉狭窄和闭塞;劲动脉B超检查和经颅多普勒超生探测亦有助于诊断。急性脑卒中首选CT。
治疗原则
1、缺血性脑卒中一般先行非手术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扩张血管、抗凝、血液稀释疗法及扩容治疗。脑动脉完全闭塞,应在24h内及时考虑手术治疗。
2、出血性脑卒中经绝对卧床休息、止血、脱水、降颅压等治疗,病情仍继续加重考虑手术治疗,开颅清除血肿。但对初雪破入脑室及内侧型脑内血肿病人,手术慎重;病情过重或年龄过大、伴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不宜手术治疗
病因及发病机制
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属于一种迟发性过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支持免疫学说的理由:①本病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肠道病毒感染或疫苗接种史,病人中60%在病前有空肠弯曲菌感染;②EAN的临床表现与本病类似,其免疫致病因子可能为存在于病人血液中的抗周围神经髓鞘抗体或对髓鞘有毒的细胞因子等。
病情评估
神经内科ICU护理常规
收治范围
脑室及血肿穿刺引流术后的监护常规
脑出血的监护常规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监护常规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监护常规
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监护常规
癫痫持续状态监护常规
颅内高压综合征监护常规
颅内及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监护常规
三叉神经痛
急性脊髓炎
脑梗死
帕金森病
肝豆状核变性
重症肌无力
脑室及血肿穿刺引流术
心理护理
本病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恢复期较长,加之长期活动受限,病人常产生焦虑、恐惧、失望等情绪。长期情绪低落给疾病的康复带来不利。护士应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积极主动地关心病人,认真倾听病人的诉说,了解其苦闷、烦恼并加以分析和解释,取得病人信任,告诉病人本病经积极治疗和康复锻炼,绝大多数可以恢复以增强病人与疾病斗争的信心.
9.拔管后应加压包扎伤口处,指导病人卧床休息和减少头部活动,注意穿刺伤口有无渗血和脑脊液漏出,严密观察有无意识、瞳孔变化,失语或肢体抽搐、意识障碍加重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相应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