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肠互动对肠易激综合征影响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肠互动对肠易激综合征影响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5-12-02T16:00:29.793Z 来源:《中医学报》2015年8月作者:高望[导读]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天津 ENS主要包括胃肠道、胆胰系统所含的神经节及其间的神经网络,它的功能是把胃肠与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联系起来。高望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天津 300150 【摘要】脑肠互动是指机体通过脑-肠轴之间的神经-内分泌网络的双向环路能够进行胃肠道功能的调节,而目前脑肠互动在肠易激综合征的发表机制及治疗方面的重要意义一直备受关注,本文旨在讨论脑-肠互动这一双向环路中对肠易激综合征所产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脑肠互动;肠易激综合征【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162-02 现代研究认为,神经系统对胃肠功能的协调调控通过3个层次来实现:第1层次是肠神经系统的局部调控;第2层次位于椎前神经节,其接受和调控来自肠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方面的信息;第3层次是中枢神经系统,它由脑的各级中枢和脊髓接受内外环境变化时传入的各种信息,经过整合,由神经-内分泌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将其调控信息直接作用于胃肠效应细胞或传送回肠神经系统[1]。胃肠道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和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ANS)共同调节胃肠运动,大脑接收传入信号整合后经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将调控信息传递到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细胞,或通过胃肠道内的神经丛调节胃肠道运动功能,学者将这种连接着CNS、ENS及ANS的神经双向通路称为脑-肠轴。机体通过脑-肠轴之间的神经-内分泌网络的双向环路进行胃肠道功能的调节称为脑-肠互动[2]。本文主要探讨脑-肠互动这一双向环路中存在的各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1 神经系统调节因素脑-肠轴调控的基础系统便是神经系统,影响脑-肠互动机制协调最主要的因素必然也是神经系统,3个层次中任何层次出现调节紊乱必然会不同程度的影响脑-肠互动。

1.1中枢神经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A)是脑-肠互动进行双向调节的中枢,大脑边缘系统还参与内脏疼痛和肠道功能等方面的调节。Bravo研究发现[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 releasing factor,CRF)的改变可能影响HPAA调节,引起脑-肠互动异常,从而改变IBS患者对内脏疼痛的调节机制,并且会导致行为改变与压力应激紊乱。Ringel等[4]报道了用150阳离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ET-CT)进行脑扫描,结果发现直肠扩张后IBS患者脑血管的图谱与健康人不同,信号在丘脑部激活,而扣带前回处减弱,从而证实了脑-肠互动的存在。李氏则[5]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探索了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静息状态下大脑右侧海马的功能连接,了解了海马及其功能相关区域在IBS患者的病理机制中的作用,结果证明静息状态下IBS患者大脑右侧海马功能连接存在异常,说明大脑边缘系统功能连接异常会影响脑-肠互动从而造成一系列功能性肠病。

1.2自主神经调节有关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对脑-肠互动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的研究。黄氏[6]认为,自主神经的交感神经系统与肾上腺素能受体有关,有报道表明刺激α或β受体能促进脾脏释放淋巴细胞和粒细胞。β受体能调节机体内的T淋巴细胞的浓度水平,其中肾上腺素能受体可影响血液中淋巴细胞及IgG的浓度水平,β受体能通过激活蛋白激酶A对T淋巴细胞发挥作用。另外,自主神经对胃肠功能的调节作用不仅可通过内在神经丛产生局部反射,同时各级神经可通过无数的反射调节胃肠活动,如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平衡被破坏则导致胃肠运动失常、胃肠分泌异常等现象,从而出现腹部不适、腹泻等症状;如空腹血清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相对升高,则提示患者的ANS功能可能存在失调;如交感神经紧张性增高可使胃肠道对刺激的感觉水平增高,说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也可能引起一系列的肠外症状,如纤维肌痛、慢性疲劳等。

1.3肠神经调节ENS主要包括胃肠道、胆胰系统所含的神经节及其间的神经网络,它的功能是把胃肠与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联系起来。在调节过程中,ENS相关的神经递质的变化成为了其对肠道功能调节最主要的媒介,通过许多研究,我们发现5-羟色胺、降钙素、一氧化氮、乙酰胆碱、P物质、CCK等这些递质存在于各级神经系统中。最新研究表明,肠神经干细胞表达的神经递质主要为一氧化氮(NO)和乙酰胆碱(Ach),以NO为主;而脑神经干细胞表达的神经递质为NO、Ach和去甲肾上腺素(NA),以Ach为主。王氏[7]对C-IBS大鼠模型中SP、VIP、GABA、Ach、NE在肠神经系统的分布及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大鼠模型中肠神经系统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γ一氨基丁酸(GABA)表达具有改变,并通过脑-肠互动引起肠道异常。这些神经递质作为神经传递的信使,通过脑-肠互动来调节胃肠道动力、痛觉、情绪反应和免疫等。

1.4肠内环境因素现代研究普遍认为,机体及肠道内的多种因素会引起内脏高敏感性,从而破坏脑-肠互动机制引起多种肠道症状,这些因素主要有免疫系统激活、感染后炎症、肠内菌群失调以及肠道运动异常四方面原因,这些原因都会引起脑-肠互动的失衡。

2.1免疫激活消化道黏膜层拥有自己的庞大免疫系统,这种调节除免疫系统固有的神经体液之外,还能对胃肠运动与内分泌功能产生影响。研究表明,体液免疫异常主要表现为免疫球蛋白IgA随肠道内出现抗原-抗体反应后出现的变化,同时可能存在的IgA合成和降解机制异常也会影响脑-肠轴调控,影响胃肠运动,细胞免疫异常则表现为外周血T细胞亚群中的CD4+细胞减少,CD8+细胞增多,CD4+/CD8+比值失调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导致细胞损伤及炎症反应的持续存在,引起肠道敏感性增加。同时,王氏[8]等研究发现,在通过条件刺激制造的大鼠IBS动物模型中亦能发现肠黏膜肥大细胞的活化增加,说明免疫系统在肠内激活。李氏[9]对IBS患者的升结肠、降结肠和直肠黏膜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肠黏膜主要Thl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证实IBS—D患者肠黏膜内存在Thl/Th2漂移,Thl反应增强,说明IBS-D患者肠道内的免疫失衡会引起脑-肠互动失衡。

2.2感染与炎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