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表现人物幽默的手法
人民艺术家的幽默
人民艺术家的幽默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堪称语言艺术大师,同时也是一位幽默大师。
他的著作《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离婚》、《茶馆》等等其中语言文字的幽默、俏皮、辛辣、精警、含蓄的个性色彩,具有"含泪苦笑"的老舍式幽默风格。
老舍的幽默在语言里,老舍的语言里有幽默。
没有了幽默的语言,肯定不是老舍的语言。
《四世同堂》中他这样形容冠太太:冠太太是个大个子,已经快五十岁了还专爱穿大红衣服,所以外号叫作大赤包儿。
赤包儿是一种小瓜,红了以后,北平的儿童拿着它玩。
这个外号起得相当的恰当,因为赤包儿经儿童揉弄以后,皮儿便皱起来,露出里面的黑种子。
冠太太的脸上也有不少的皱纹,而且鼻子上有许多雀斑,尽管她还擦粉抹红,也掩饰不了脸上的折子与黑点。
她比她的丈夫的气派更大,一举一动都颇象西太后。
她比冠先生更喜欢,也更会交际;能一气打两整天整夜的麻雀牌,而还保持着西太后的尊傲气度。
这段描述多么的形象,多么犀利,多么幽默!《骆驼祥子》中他这样描述刘家父女“刘四爷是虎相。
快七十了,腰板不弯,拿起腿还走个十里二十里的。
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一张口就象个老虎。
个子几乎与祥子一边儿高,头剃得很亮,没留胡子。
他自居老虎,可惜没有儿子,只有个三十七八岁的虎女——知道刘四爷的就必也知道虎妞。
她也长得虎头虎脑,因此吓住了男人,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作太太。
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
刘四爷打外,虎妞打内,父女把人和车厂治理得铁筒一般。
人和厂成了洋车界的权威,刘家父女的办法常常在车夫与车主的口上,如读书人的引经据典。
”形象生动。
《离婚》中“张大哥是一切人的大哥。
你总以为他的父亲也得管他叫大哥;他的“大哥”味儿就这么足。
” “大叔和大哥最适宜做媒人。
张大哥与媒人是同一意义。
”这样的幽默能让人回味无穷。
名词解释 老舍的幽默
名词解释老舍的幽默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祖籍江苏吴县,出生于京津地区。
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戏剧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老舍以其独特幽默的写作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触角而闻名于世。
一、老舍的幽默风格老舍的幽默风格源于他对生活的独特观察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他凭借着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从而以妙语和巧思揭示了人类复杂的内心世界。
他的幽默不仅仅是为了博人一笑,更是在调侃中对社会现象进行着无声的批判。
二、幽默中的社会批判老舍的作品中常常蕴含着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和犀利批判。
在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中,他以细腻而又逼真的描写,展现了祥子这个社会底层人物追求自由和尊严的坚持。
通过幽默的对话和情节安排,老舍揭示了贫富差距、社会困境和人性的复杂性。
三、幽默中的人性探索在老舍的作品中,幽默并不仅仅停留在社会现象的表面,更是一种对人性的深入思考。
他以幽默的方式刻画了各色人物的特点,并通过细腻且动人的描写,表达了对人性的关怀与思索。
例如,在《茶馆》中,通过幽默的对话和人物关系的设置,老舍深刻地描绘了人性的善恶及其在残酷现实面前的选择。
四、幽默中的人情温暖老舍的幽默并不单纯是黑色幽默,他以一种亲切温暖的口吻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读者带来了欢乐与安慰。
他笔下的人物和情节往往充满乐观和希望,即使在困境中也保持着幽默与坚韧。
这种幽默所带来的治愈力量,使读者产生一种共鸣和温暖的感受。
五、幽默的人生态度老舍的幽默并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他以幽默的方式来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和困境,将困境化为幽默的资源,通过幽默来化解痛苦和不快。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挑战和勇气,向读者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总之,老舍的幽默是一种综合了社会批判、人性探索、人情温暖和人生态度的文学风格。
他以独特的笔触和犀利的眼光,使幽默成为了他作品的精髓和特色。
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深刻地体味到幽默的魅力和力量,也可以从中获得对生活和人性的更深入的认识。
老舍的写作特点及风格
老舍的写作特点及风格一、老舍的写作特点老舍一生因为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他的文学作品源于老百姓的生活,写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手法简单明快,情节有自然流顺,语言质朴自然,充满幽默诙谐,颇具文学性和艺术性。
1、刻画人物性格优美生动老舍的作品大量运用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把人物的性格、品行、本质及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由于老舍的笔下的人物朴实亲切,看似简单,实则又具有深刻的内涵。
2、反映社会生活真实老舍以“活动描写”、“人物对白”、“人物心理描写”等作说,真实的描写当时社会中人物的生活,表现了他们生活中的苦乐,工作中的艰辛,家庭中的欢乐,老舍看似平淡的文字,却是一派热烈的活动气氛。
3、文学手法具有艺术性老舍有着独特的文学手法,他穿插说笑、调侃及幽默,语句变化自如,抒发了热情会友的情感,常用仿古文,对比文,有言尽意的运用语言,使得文章颇具艺术性。
4、独特的风格流畅有自然老舍的文章风格温和,文情并茂,文笔流畅自然,把原始中国文化和现代思想完美结合起来,新的文化思想在文字中被以有趣、温馨的方式体现出来。
二、老舍的风格老舍的作品通常以典型的情景描写开头,接着主要人物的思想、行动,最后取得生动的结果,以抒发特定情绪的温馨而又具有艺术性的语言和风格,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传统特色。
1、冷嘲热讽式幽默老舍的叙事风格常涉及生活,他采用冷嘲热讽式的幽默,对作品里的人物的性格、行为及言行,以及社会上的现象,进行了调侃与批评的同时,勿忘把人物的精神内核及行为原理描述出来,及表达风趣的言语和手法,把一种新的文学生活态度和文艺风格表达出来。
2、人物形象的显现老舍的文学形象丰富且耐人回味,尤其是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看出老舍借助文学的手段,把人物形象的复杂内涵表现出来,使人物们更加生动、真实,从而使文学作品的价值倍增。
3、社会生活的描绘老舍对社会生活的描绘非常了得,他采用简单而生动的笔触,真实地描述老百姓的生活,表达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图解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给读者以真实的视角,使思想更为深刻。
论老舍小说中的“幽默”味
091[摘 要] 幽默感是老舍小说的一个鲜明特色。
老舍之所以能够被誉为世界级的幽默大师,原因在于老舍的文学作品来源于日常生活,在引发读者笑的同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老舍的文学作品为我国现代文学开辟了全新的写作话题和范围。
在他的小说中彰显了民俗民风,字字透出一股浓郁的“京味”;他的文学作品中讽刺运用得当,一句句诙谐话语背后,都体现着鲜明的幽默感特征,人们常形容“老舍最大的长处乃是善于捉到人类的幽默而老老实实写出来”。
主要分析老舍小说的“幽默味”,从老舍作品的幽默风格着手,深入研究了老舍小说中幽默的表达方式,进一步提炼和深化了老舍作品的幽默感特点,从而理解老舍作品幽默风格背后的深意。
[关 键 词] 老舍;小说;幽默风格;现实生活;讽刺论老舍小说中的“幽默”味王 茜老舍先生的文字极富诙谐感与幽默感,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取材,用朴素生动又活泼的语言表现日常生活。
经他的手写的文字,生动有趣、诙谐幽默却又引人深思,使人印象深刻。
每个文学家都有着自身的语言风格特色,在老舍的文字中,尤为突出的是语言的幽默感。
幽默感在写作中并不少见,但是老舍小说的幽默感来源于他独特的描绘方式和鲜明的语言风格。
在老舍的小说中,他并不着重于描写上层社会和大人物,相反,在他的笔下多是对社会底层为了生存奔波,挣扎于生存线上的小人物的刻画。
他的文章更接近实际生活与市井生活,描绘的人物形象突出,个性特点突出,创作手法生动活泼却又朴实无华,有着强烈的亲和力与幽默感。
这是因为老舍明白,在社会生活中,普通人是占大多数的,是社会的主导,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与前进,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
这些特点决定了老舍的小说受众广泛,很受读者欢迎。
一、老舍生平简介老舍,本名舒庆春,字舍予。
他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一生共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1924年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书院当教师,同时开始进行文学写作。
老舍的文笔特点
老舍的文笔特点老舍(1899年-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号舍予,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翻译家、文艺理论家。
他以其独特的文笔风格而闻名于世。
老舍的文笔特点之一是朴实,他善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够看到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的情感描写。
例如,在他的小说《骆驼祥子》中,他以朴实的文字展现了祥子这个角色的艰辛和悲惨的生活,使读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
同时,老舍的朴实文笔也体现在他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上。
他通过对人物形象和事件的生动描写,展现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使读者深刻地反思社会问题。
老舍的文笔特点之二是幽默。
他擅长运用幽默的手法来揭示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使读者在阅读中既能够感受到深刻的思考,又能够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
他的幽默往往体现在对人物的描写和对话的表达上。
例如,在他的小说《骆驼祥子》中,他通过祥子和其他人物之间的对话,展现了社会的虚伪和人性的丑陋,让人不禁会心一笑。
同时,老舍的幽默也体现在对生活琐事的描写上,他善于通过对细节的描述,揭示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滑稽和荒诞,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老舍的文笔特点之三是生动。
他能够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对话的塑造,使作品中的人物和场景跃然纸上,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他的描写往往细腻入微,富有画面感。
例如,在他的小说《四世同堂》中,他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场景的刻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和人物的命运。
同时,老舍的生动描写也体现在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上,他善于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
老舍的文笔特点之四是深入。
他善于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他通过对人物的思想和情感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动机和行为。
例如,在他的小说《骆驼祥子》中,他通过对祥子内心的描写,展现了他的矛盾和挣扎,使读者能够对他的命运产生共鸣。
同时,老舍的深入描写也体现在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上,他善于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描写,深入地探讨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办法。
有关老舍有风趣幽默的故事
有关老舍有风趣幽默的故事老舍是一位著名的现代作家和剧作家,他的作品以幽默风趣著称,深受读者和观众喜爱。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有关老舍有风趣幽默的故事。
故事一:《茶馆》中的笑料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就是话剧《茶馆》,这部作品中充满了风趣幽默的对话和情节。
例如,戏中的角色们常常以夸张的语言和夸张的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给观众带来了许多欢笑。
在《茶馆》中,老舍塑造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
比如,老板王利发精明能干,却又喜欢称呼自己为“学者”;马大麻子则是一个滑稽可笑的人物,总是自以为是地吆喝着。
这些形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老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也为观众带来了许多欢乐。
故事二:老舍的笑话与笑话集除了在文学作品中展现风趣幽默外,老舍还善于编写笑话。
他的笑话常常含蓄而幽默,给人以耐人寻味之感。
有一次,老舍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难检查,一是女人的年龄,二是男人的理智。
”这句话虽然简短,却让人忍俊不禁。
此外,老舍还编写了许多笑话集,如《老舍幽默集》。
这些笑话不仅展现了老舍的风趣幽默,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故事三:老舍的生活趣事除了文学作品和笑话外,老舍的生活本身也是一部风趣幽默的故事。
据说,老舍曾经在一个晚会上表演魔术,结果因为手法不熟练,把手指割破了,却还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引得在场观众一阵哄笑。
另外,老舍还喜欢喝茶,他曾经讲过一句风趣的话:“茶,是注在全部人类心灵的泉水。
”这句话充分展现了老舍对茶文化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总结老舍是一位具有风趣幽默风格的作家,他的作品和生活充满了笑料和趣事。
通过他的作品和笑话,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他对人性的深刻揭示,也能体验到他带给人们的欢乐和快乐。
让我们一起品味老舍的风趣幽默,感受他为我们带来的无限乐趣!。
试论老舍小说的幽默艺术
试论老舍小说的幽默艺术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其小说中所运用的幽默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结合具体作品,深入探讨老舍小说的幽默创作特点及其表现手法,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位文学大师的艺术风格和人文情怀。
幽默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法,它通过诙谐、戏谑的语言和荒诞、滑稽的情节,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品味到人生的酸甜苦辣。
在小说中,幽默往往被用来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同时也能表达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批评和讽刺。
幽默在老舍的小说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作品增色不少。
老舍小说的幽默艺术体现在多个方面。
老舍擅长运用讽刺手法来展现人物的矛盾与荒谬。
在《骆驼祥子》中,作者通过描写祥子与虎妞的婚姻生活,暴露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
祥子身陷婚姻的枷锁,却又幻想通过婚姻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作者用戏谑的笔触揭示了这一矛盾,使读者在捧腹之余,也能深入思考社会的现实问题。
老舍小说中的幽默还体现在诙谐的语言上。
他常常运用轻松幽默的对话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来增加作品的趣味性。
在《猫猫神和喇叭花》中,作者用“拦路抢劫”来形容两位老妇人争夺一只鸡的情景,使人忍俊不禁。
这种诙谐的语言为紧张的情节注入了轻松的氛围,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感受到乐趣,又能在轻松的语境中体味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老舍还运用滑稽手法来表现小说的幽默艺术。
他常常刻画一些荒诞滑稽的人物形象,使之成为作品中的“笑点”。
在《小坡的生日》中,小坡的妹妹把自己打扮成“女皇”,摆出一副神气十足的架子,而小坡则扮演“臣子”,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
作者通过这种荒诞的情节设计,以滑稽的手法展现出人物形象的童真与憨态,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忍俊不禁。
老舍小说的幽默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他的作品常常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品味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使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愉悦和享受。
作者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评和讽刺,也使人们在欢笑之余能够受到启发和教育。
老舍的幽默艺术既具有娱乐性,又具有思考性,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享受。
简述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简述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老舍称得上“语言大师”,他在现代白话文学语言的创造与发展上,有着突出的贡献。
总的说来,老舍的语言呈现以下几个特色:(1)幽默风趣幽默风趣是老舍作品语言的整体风格特色。
这种幽默风趣带有北京市民特有的“打哈哈”性质,既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以“笑”代“愤”的发泄,又是对自身不满的一种自我解嘲。
老舍的小说、戏剧、散文中无不充满幽默风趣的色彩,尤其在小说中表现得最为典型。
如《离婚》中幽默风趣的语言可谓不胜枚举:写张大哥全身整个儿是显微镜和天平,“在天平上,麻子和近视眼恰好两相抵消,上等婚姻”;写老李嫌弃自己的老婆,然而自己却是“穿上最新式的西服会在身上打转,好像里面絮着二斤滚成蛋的碎棉花”等等。
(2)俗白精致老舍的语言俗白优美、雅俗共赏,并不是通俗易懂且不加修饰,直白浅露地对大众口味完全趋附、投合,而是在俗白中体现出艺术性、审美性,具有雅的色彩。
老舍的“俗”不是“庸俗”之“俗”,而是通俗,即普通老百性的日常用语;老舍的“白”就是不做过多修饰的白话,清浅通畅。
如《月牙儿》的语言就是“俗”且“白”的,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刻意的修辞,但又于俗白中体现出一种精致之美。
(3)饱含温情老舍作品的语言温和而不过激,虽婉而多讽,但蕴涵心酸、饱含同情。
特别是对小人物的描写,老舍的语言是宽厚温和的善意的奚落。
老舍的温情在《济南的春天》一文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作者笔下的冬天没有那么寒冷,而是温暖可爱。
(4)富含潜台词主要体现在戏剧中,如《茶馆》的第一幕中庞太监与秦仲义的舌战,充满了刀光剑影。
这些潜台词调动人们的兴味与深思,耐人咀嚼。
(5)浓郁的北京风味老舍的作品多用富有生命力的北京口语词汇,使作品充满独特的北京韵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如《离婚》中充满了“敢情”“瞎掰”“吃劲”以及“莲花白”酒、“杏仁茶”、“酸梅汤”等市民日常生活用语;《骆驼祥子》中关于洋车夫的描写体现了独特的北京地方风味等。
(6)“谈话风”式的语言老舍“谈话风”式的语言平易自然、简练明白、朴素随性,多用白描、极少雕琢。
老舍写作风格
老舍写作风格老舍的写作风格老舍的语言平易自然,朴实无华,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老舍善于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和讽刺手法,来反映社会生活。
他常常把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融进一些笑料,使读者能在笑声中体味到其中深刻的含义。
这就是老舍的幽默语言,它贯穿全篇,是解释新颖的内容的有效工具。
如果不了解这些特点,就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老舍小说。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细节,如《骆驼祥子》中人力车夫一步步走向死亡的结局;《猫城记》里巧姑婆突然变成了又聋又哑的老妇人;《离婚》中的刘玉亭也是个聋哑人。
虽然老舍没有为每一个人都安排一种“意外”的结局,但他的作品总会给你一种悲剧感。
正因为这样,才会更好地使读者产生共鸣。
如《四世同堂》中的祁老人、瑞宣、瑞丰、冠晓荷、钱默吟等。
老舍之所以会写出这样的作品,这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分不开。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也给百姓带来了灾难。
那时老舍刚从学校毕业,跟着老师去做教育,便目睹了许多民间疾苦。
可想而知,当老舍写作时,心中充满了对人民的同情。
于是他才会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写下这些作品。
老舍在表现人物时,常常从侧面入手,从环境衬托人物性格,让人物与其性格相统一。
《骆驼祥子》中的老马的性格,正是通过曹家这个典型环境,才得以体现出来。
祥子本是个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的人,却被曹家这个狭小的圈子限制住了。
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祥子失去了自己本该拥有的一切:地位、财产、妻子和孩子。
他终日骑着破车,过着辛苦劳累的生活,这也许是他向往自由,敢于拼搏的真实写照吧!还有老舍笔下的人物,总会通过对话或动作体现人物性格。
如《茶馆》中秦仲义请孔圣人解梦的那段话,既表现出秦仲义的势利眼,又体现出人物的迂腐可笑。
老舍描写的人物各不相同,但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骆驼祥子》中,用侧面烘托人物的方法更能展示人物形象。
作品中的马太太一心想给女儿买辆车,祥子起初愿意给她拉车,可最后却连车也不要了,可见马太太只会爱慕虚荣。
祥子是个老实巴交的车夫,他靠拉车养活一家人,每天奔波在大街小巷之中,省吃俭用,省下的钱全部给了家人。
关于老舍的文学创作的艺术特色,下列表
关于老舍的文学创作的艺术特色老舍(Lao She)是中国20世纪的一位著名作家,他的文学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活写实主义: 老舍的作品以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写实描绘为特征。
他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展现了旧中国社会的各种阶层和风土人情。
幽默讽刺:老舍的作品常常夹杂着幽默和讽刺,他通过夸张和寓言手法,对社会弊病和人性弱点进行讽刺,以此来表达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
语言的抒发:老舍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他擅长运用北京方言和口语,使作品更具地方色彩,更贴近生活。
他的语言表达既具有文学艺术性,又充满了通俗感。
关注人性: 他对人性的关怀和关注是老舍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他的小说中,常常通过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反映人性的复杂性,包括善恶、悲欢、苦乐等方面的方方面面。
社会批判: 老舍对社会现象和制度进行了敏锐的批判,他关注社会的不公正和不平等现象,并通过作品呼吁社会改革和进步。
总体来说,老舍的文学创作具有深刻的社会关怀、幽默的艺术手法以及对人性的思考,这些特色使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位备受尊重的作家。
老舍的幽默风格与社会讽刺
老舍的幽默风格与社会讽刺老舍,中国现代文学的巨擘之一,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深刻的社会讽刺而广为人知。
他的作品中融入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犀利批判,以幽默轻松的笔触引发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本文将从老舍的幽默风格和社会讽刺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老舍的幽默风格老舍以生动活泼、机智幽默的笔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常常以诙谐的语言和夸张的情节刻画人物,让读者在欢笑之中感受到他对人性的关心和思考。
首先,老舍善于以幽默的对话来刻画人物。
在他的作品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充满了趣味和机智。
例如,在《骆驼祥子》中,当忠诚良善的祥子决定重新找工作时,他的朋友兴奋地说道:“祥子,你得到了那个工作,不但可以吃饭了,还可以每星期喝两碗羊汤,姑娘还是能往家里请出来的!"这样的对话不仅展现了人物的特点,还从侧面揭示了社会的残酷和现实的残酷。
其次,老舍常用夸张和讽刺的手法来渲染气氛。
他通过夸张的形象和情节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笑声。
例如,在他的剧作《茶馆》中,老舍刻画了一个势利的店主王利发,他总是带着浓重的京剧腔调高声吆喝,缺乏正直和底线。
这种夸张的形象让观众不禁发笑,但同时也让人们对权力滥用和势力斗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老舍通过幽默的叙述方式展示生活的真实和人性的复杂。
他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欺骗和自欺。
例如,在《骆驼祥子》中,祥子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不断奋斗并追逐着虚妄的幸福。
然而,他最终发现自己只是为了一些外在的物质而努力,生活的幸福并没有如他所愿。
这种幽默的叙述方式,不仅揭示了人性的脆弱,也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人们常常被金钱和物质所诱惑的现象。
二、老舍的社会讽刺老舍的作品中,经常刻画出社会现象中的荒谬和不公,用尖锐的笔触让读者产生共鸣,并引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首先,老舍通过对人们生活细节的刻画,揭示社会的不公和伪善。
他以泼墨般的文字,刻画出了那些虚伪的人和虚假的伦理观。
例如,在《探戈》中,老舍通过香烟厂工人阿霞的遭遇,展示了当时社会上男尊女卑的现象,揭示了小人物在权势之下的无力和无助。
老舍作品中的幽默感如何体现
老舍作品中的幽默感如何体现老舍先生的作品那可是相当有意思,充满了让人忍不住捧腹大笑的幽默感。
咱先来说说他的《骆驼祥子》。
这本书里的祥子,一心想买辆属于自己的车,那股子执拗劲让人觉得又可爱又好笑。
就比如说,祥子为了攒钱买车,那是省吃俭用,一分一毛都算计着。
他连生病都舍不得花钱去瞧大夫,硬挺着,还安慰自己说:“挺一挺就过去了!”这场景,像不像咱们生活中那些为了目标拼命省钱的人?老舍先生把祥子这种倔强又有点傻乎乎的心态描写得活灵活现,让人在同情祥子的同时,又忍不住笑出声来。
再看《四世同堂》,里面的祁老太爷,总觉得自己经历得多,啥都懂。
日本人打进来了,他还想着“只要存上三个月的粮食和咸菜,关上大门,就什么也不怕啦”。
他这种天真的想法和过度的自信,是不是让您觉得有点哭笑不得?就像咱们身边有些长辈,总觉得自己的经验能应对一切,结果往往闹出笑话。
还有《二马》里的老马先生,在英国那是各种不适应,闹出了不少笑话。
他那股子守旧的劲儿和英国的新环境碰撞出的火花,简直让人乐不可支。
比如他穿着长袍马褂走在伦敦的大街上,引得路人侧目,他还浑然不觉,觉得自己这打扮挺威风。
这就好比一个人穿着古装走在现代的都市里,那种反差萌,能不逗乐吗?老舍先生作品中的幽默感,可不是那种硬挠你痒痒的搞笑,而是来自于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人物深刻的理解。
他笔下的人物,就像是咱们身边的邻居、朋友,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比如说《离婚》中的老李,他一边渴望着浪漫的爱情,一边又被现实的婚姻生活困住,那种内心的纠结和矛盾,通过一些小细节展现得淋漓尽致。
有一次,老李为了给老婆买个礼物,在商店里转了半天,最后买了个自己觉得挺不错的丝巾,结果老婆根本不喜欢,还埋怨他乱花钱。
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像极了咱们在生活中给另一半送礼物时的那种忐忑和尴尬。
老舍先生善于抓住人物的语言特点来营造幽默氛围。
他笔下的人物,说话都特别有味道。
像《茶馆》里的王利发,那一句句圆滑又带着点小心思的话,“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儿顶要紧。
浅谈老舍小说的幽默风格
浅谈⽼舍⼩说的幽默风格浅谈⽼舍⼩说的幽默风格 ⽼舍的作品,语⾔⽣动幽默,风格独特,极具艺术魅⼒,也很有世界影响。
⽇本作家武⽥泰淳说:“⽼舍具有契可夫的微笑和⾼尔基的苦涩” 。
⽼舍善于运⽤语⾔变异创造幽默,下⾯是⼩编整理的浅谈⽼舍⼩说的幽默风格,欢迎阅览。
⽼舍是杰出的语⾔⼤师。
“在运⽤鲜活的、纯净的北京语进⾏⽂学创作和话剧创作⽅⾯,⽼舍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是⾸屈⼀指的。
他不但是五四以来的⽩话⽂学的先驱者之⼀,⽽且凭借纯北京语创造了现代⽂学语⾔的独⼀⽆⼆的作家。
” ⼀、质朴简练的语⾔ 作为语⾔巨匠,⽼舍堪称⽤最好的语⾔把最好的思想传达出来的作家。
他⽤质朴简练的语⾔摹写⼈⽣,勾画情节,表现内涵,传达思想。
质朴简练是⽼舍语⾔艺术晟重要的特⾊。
⼩说《骆驼样⼦》是中国现代⽂学史上描写城市贫民⽣活的⼀部著作,⽼舍⽤质朴的叙述形式写就。
⽽且,⼩说叙述语⾔不仅融合了描绘⽂字,还⼤量把⼈物的内⼼独⾃,甚⾄把⼈物对话也融合、镶嵌了进去,简化情节结构,⼤⼤紧缩篇幅。
这样,只⽤了1O万余⾔,2000多个常⽤字,写就这部内涵⼗分深刻丰富的现实主义杰作。
⼆、⽣动形象的语⾔ ⽼舍先⽣是⼀位著名的语⾔⼤师,对⽂学语⾔的形象⽣动,⾃然是⼗分重视的。
他在《语⾔与风格》中说:“⼩说是要绘声绘⾊地写出来,故必须⽣动。
”他在语⾔形象性⽅⾯,所运⽤的⼿法很多。
主要有三⽅⾯:⼀是善于描摹⽣活景象丰富多彩,事物的情状复杂万变。
⽂章写得好,就应该把⽣活景象的⾊彩、声⾳如实地反映出来,做到有声有⾊。
⽼舍先⽣运⽤语⾔描摹了⼈⽣,描摹了景观,描摹⼼态,调动了⼀切语⾔⼿段,竭⼒达到绘声绘⾊,穷形尽态,惟妙惟肖。
⼆是善选动词。
⽼舍先⽣很善于准确妥贴地选⽤动词,通过动词的合理选⽤,使被描写的对象富有活⼒,神采飞扬,形象逼真,使动词在句中起到传神和画龙点睛的作⽤。
三是善⽤⽐喻。
⽐喻是增强语⾔形象性的⼀个重要的因素,是⼀种具有特效的形象化⼿段。
⽼舍先⽣运⽤⽐喻有⾃⼰的风格特点。
论老舍小说作品中的幽默
论老舍小说作品中的幽默摘要:老舍在其小说创作上用鲜明的创作个性与独有的艺术风格,尤其是他最擅长而又独特的幽默艺术,不仅丰富了其小说创作的风格,也使其小说作品充满了典型的幽默讽刺意味。
老舍小说作品中这种独特的幽默风格的形成是具有一定原因的。
历史时代是促成老舍幽默审美心态的一个重要原因,家庭生活和亲人的感染熏陶是影响老舍幽默审美心态的基本原因,生活阅历是引导老舍幽默审美心态的根本原因。
而同时,我认为在老舍小说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幽默既温和而又不缺失一种一视同仁的心态。
好好品味老舍小说作品中这种独特的幽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老舍小说作品中的幽默风格并继承他留下的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老舍;小说作品;幽默一、老舍小说作品中的幽默的社会历史渊源老舍每每在谈论到自己的创作时,往往把时代、家庭和自己的生活阅历这三者联系起来。
我们在谈论老舍小说作品中的幽默的社会历史渊源时,也不能离开这些方面而孤立地去认识老舍小说作品中的幽默形成的原因。
(一)历史时代是促成老舍幽默审美心态的一个重要原因老舍早年生活在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巨变的20世纪初,首先是辛亥革命把腐朽落后的清王朝统治给推翻了,接着又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在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的倡导下“打乱了二千年来的老规矩”,因循守旧的传统文化意识一下子就被摧毁了。
老舍他在《“五四”给了我什么》一文中提到,“假若没有‘五四’运动,我很可能没有想起去搞文艺。
[6]”并在文中反复的强调,“感谢‘五四’,它叫我变成了作家。
[7]”这就说明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给予了他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很大的动力。
这也正如西班牙的一个幽默的理论家说过:“每逢时代精神踏进新方向时,幽默便要兴旺起来。
它对于生活中古旧的一切、虚幻的一切,都宣告了它们的末日而庆祝了它们的葬礼。
[8]”在这个广大的地球上,社会的变革必然会引起思想的解放,“五四”文化运动它洗涤了思想界和文化届的污泥浊水,使得各种有生气的文艺思潮和艺术形成突破封建传统文学束缚的藩篱,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幽默文学便是其中之一。
浅谈老舍的创作特点
浅谈老舍的创作特点【摘要】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也是一位幽默大师。
其作品语言生动幽默,极具艺术魅力极具艺术魅力,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影响。
从修辞学的角度看,老舍利用语言的多余信息与潜在信息造成幽默效果,还通过比喻、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其语言通俗风趣、妙趣横生,达到幽默效果。
【关键词】老舍;幽默;修辞手法老舍是一位从青年时代起、从创作里程的开端起,就没有脱离政治、离开革命的文化人。
不论他自身意识到与否,也不论是否有一种刻意的追求,他的艺术表现,包括幽默、悲郁、嘲讽,既是浑然天成,又确有一层似隐似显、时隐时显、隐约浮现在文字间。
细加剔括,其中况味都是他与中国现代革命复杂微妙关系的折射或投影。
老舍的幽默给人的阅读感觉是平等、善意、宽容。
他的幽默艺术也是博大精深的,本文仅从修辞学的角度作了些粗浅的探究,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人们通常以含泪的笑覆盖那些描状民众艰辛尴尬的生存境况的中外作家的风格。
这/含泪的笑就是悲喜交融,也是幽默与悲郁的互成。
在老舍那里,幽默有时(特别是早期)难免清浅,多有机智的技巧,而深层的开掘欠缺。
但更多的是悲苦,是深刻。
老舍是个真正懂得幽默的人,他越幽默,其实内心也越悲苦。
他的幽默,正是悲苦的伪饰。
老舍悲喜交融的幽默,是与他所发现的北京市民社会的特性紧密相关的。
作为老舍创作核心内容的北京市民社会的人情世态,带着浓厚的乡土社会特征。
老舍人物性格的喜剧情调则正来自人物(并不是坏人)与环境或时代的不能合拍,或人与人在性格上或志愿上的彼此不能相容,从而必不可免地闹成悲剧,而多数的人物却对这一切浑然无知。
老舍作为清醒的悲观者对这种人情世态和人物性格在现代的悲剧性的表现,因此就具有了喜剧甚至闹剧的情调。
老舍作为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就是这样将自己悲郁的个性气质融入了对其对象的表现和批判,化为含泪的笑的幽默。
在具有刚健理性的文学时代,老舍的这种幽默,在批判与嘲讽中包含了一丝温情。
相对于同时代文学冷峻的社会政治批判,老舍的社会文化批判也就显示了一些温厚与宽容。
老舍的短篇幽默讽刺小说
论老舍小说的幽默讽刺艺术摘要:老舍小说具有很高的幽默讽刺艺术, 这是众所周知的。
老舍的幽默艺术表现在其小说中主要有三个特点:一、以喜剧的形式写悲剧;二、幽默中带有同情;三、运用新奇的比喻,漫画式的夸张等修辞手法制造幽默。
而老舍的讽刺艺术可以从叙事的角度分析,作品中隐含作者与叙述者的关系也密切相关。
老舍的小说隐含作者与叙述者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种:一是叙述者与隐含作者态度一致进行讽刺;二是讽刺发生于隐含作者与叙述者的对立关系中。
本文就对老舍的小说的幽默和讽刺艺术分别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老舍小说幽默艺术讽刺艺术老舍的幽默讽刺艺术代表了中国20世纪30年代幽默讽刺艺术的最高峰。
他不仅为幽默讽刺理论提出了自己的创造性见解,还以自己的创作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老舍的幽默讽刺为中国现代的幽默讽刺小说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气息,他的创作既参照西方的经典学说,又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大地。
形成了多元互补的幽默讽刺风格。
他将中国现代幽默讽刺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老舍从开始创作之初就表现出幽默讽刺的天性,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他一直保持着这种特色,以成熟稳健的幽默讽刺风格,在中国现代文坛独树一帜,成为一代幽默讽刺大师。
老舍在他的幽默讽刺作品中以温婉的基调、夸张的笔法、通俗的语言,为读者展现了他幽默讽刺独有的艺术特色。
这也是他的生活经历、人格魅力和追求美学理想的写照。
老舍出生于北京贫苦的下层旗人家庭,自幼就饱尝了国耻、族恨和家难。
老舍一岁半时,父亲死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保卫战中,所以,他从小深受母亲的影响。
他的母亲勤劳、诚实,在穷困中也能保持乐观、豁达,外表柔和、温顺,但却有着又软又硬的秉性,是个楞挨饿也不肯求人、同时对别人又是很义气的女人。
对于从小失去父亲的老舍来说,母亲的这种“生命的教育”,成为他的第一认知世界,积淀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形成他以后认知的雏型。
老舍童年的生活和学业全靠好心人的帮助与救济,这一切对他的影响非常深远。
老舍作品的幽默艺术
老舍作品的幽默艺术文章阐释了我国家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幽默艺术风格,认为其作品通俗易懂,题旨鲜明,幽默诙谐。
老舍先生的写作风格来源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成长环境,作品中饶有风趣的情节得益于先生平时的善于观察;老舍先生的作品在轻松幽默中又寓国家寓社会于大众,让人们认清社会摸准方向;老舍先生幽默诙谐的风格广泛而巧妙地应用于文学创作中,他既能敏锐的观察事物内部的矛盾,又熟练地掌握了语言和情节结构的各种幽默技巧,尤其是修辞技巧。
标签:幽默的语言;幽默的情节结构老舍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小说家、戏剧家,杰出的语言大师。
老舍先生的作品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他一生勤于创作,脍炙人口的作品很多,主要代表作有:话剧《茶馆》,小说《四世同堂》、《龙须沟》、《骆驼祥子》、《月牙儿》、《离婚》、《老张的哲学》,散文《福星集》等等,在这些作品中幽默艺术贯穿始终。
一、幽默艺术形成的根源每一个作家都因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成长环境、生活方式的不同有着自己的独特的创作特点,影响着作家的创作取向。
老舍先生喜欢用自己所处的时代,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生活阅历来诠释自己的创作,所以要探寻老舍先生幽默艺术形成的根源也要从这些方面寻找答案。
老舍先生所处的生活时代是中国社会不断变革的时期,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的腐朽统治,五四运动摧毁了因循守旧的传统文化,掀起了新的文艺思潮,增添了很多新颖的艺术形式,幽默就是这时新兴的艺术形式之一。
老舍先生的作品中就不乏幽默诙谐的语言,生动风趣的情节,充分表现了幽默这一新兴的艺术形式。
老舍先生出生在北京一个贫困的满族家庭,父亲是一名满族护军,在老舍先生3岁时父亲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母亲靠洗衣维持两人的生活。
老舍先生自幼家境贫寒和母亲过着清苦拮据的生活,所以老舍先生熟悉中下层市民的心理状态,影响了他的创作取向。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老舍先生用乐观的态度生活、处事,苦中作乐,促使老舍先生的创作中富含着幽默的笔触。
《马裤先生》阅读答案解析
这是老舍先生的一篇小说,充分体现了老舍先生幽默诙谐的风格。
小说没有复杂的情节,只是通过夸张的近似漫画式手法描写了一个滑稽可笑的人物形象,老舍先生也许只是觉得好玩儿、可笑,并无深意,但这个人物身上所反映的一些共性的东西却并不十分可笑,也许是十分严肃,值得深思的。
全文语言通俗、简洁,读来也不费力。
下面就命题进行一下简单分析。
第(1)题,答D得3分,答B得2分,答A得1分。
A项中问题在于“情节曲折、紧张”,作品是在一声声的“茶房”的呼唤中展开的,读者感觉到的只是可笑,曲折、紧张是谈不上的,其他分析还是有道理的,所以给1分。
B项细节描写是有的,但更多的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服务的,如“挖鼻孔、擦手巾”等,当然茶房的拧眉毛确能反映其心理,所以给2分。
C 项“比较讲究卫生”显然大错了,他的击打靴子、吐痰,都太让人恶心了,擦东西的细致,反映的不过是一种得便宜使劲用的小市民心态罢了。
E项“通过我的言行反衬出来”的分析是不合理的,“我”只是见证者而已,并无反衬作用。
第(2)题,分析开头关于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的描写的写作意图。
一般这类描写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对人物形象的作用,二是对情节结构的作用,三是对于主旨情感表达的作用,四是考虑在表达效果方面的作用。
此题6分,从按分设点的原则看,应有三点,所以稍加考虑便可确定一、二、四这三个方面。
答案:(1)勾勒出一个衣着与众不同、令人发笑的人物形象。
(2)为后文幽默可笑的故事做铺垫。
(3)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这里我想对于这个命题提出一些疑问:一是开头只有衣着描写和语言描写,没有“行”,设问是不是不够严谨?二是关于人物服饰,不仅考生,包括多数当代人,对于其中所写的服装都没有概念,所以多数人只想到的是“衣着考究”,如果这样理解,可以看做是一种先抑后扬的反衬手法了,那么这么答给不给分?答案耍了“滑头”,可问题还是在的。
如果从全文细品,老舍先生在描写此人衣着时,肯定也是带有讽刺意味的,尤其是那支小楷羊毫,明显觉得不化不类,那么由此推想,马裤、快靴、眼镜、洋缎的搭配,是不是也是一种滑稽不着调的装束呢?我想很有可能,不过我想象不出来而已。
老舍的语言艺术幽默与讽刺的交织
老舍的语言艺术幽默与讽刺的交织老舍的语言艺术:幽默与讽刺的交织老舍,这位文学巨匠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风格,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的作品中,幽默与讽刺的巧妙交织,犹如一把双刃剑,既令人捧腹大笑,又能引人深思,给读者带来了丰富而深刻的阅读体验。
老舍的幽默,并非简单的插科打诨,而是源于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小场景,将其以夸张、诙谐的方式呈现出来,让读者在欢笑中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与温暖。
比如在《骆驼祥子》中,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场景被描写得淋漓尽致,那种艰难困苦的情境,在老舍的笔下却多了几分幽默的色彩。
他写道:“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
可是,看看浑身上下都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
他咬上了牙,蹚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
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
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
”这段描写让我们看到了祥子的无奈和生活的艰辛,但老舍通过生动的语言,让这种无奈和艰辛变得有了几分滑稽,让读者在同情祥子的同时,也不禁为这种荒诞的现实而发笑。
这种幽默的背后,是老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他用幽默的笔触,为那些在苦难中挣扎的人们带来了一丝慰藉,让他们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还能有片刻的轻松和欢乐。
同时,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
然而,老舍的语言艺术不仅仅停留在幽默上,他的讽刺更是入木三分。
他以犀利的目光审视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性的弱点,用讽刺的手法将其揭示得淋漓尽致。
在《二马》中,他对老马那种腐朽、保守的思想和行为进行了无情的讽刺。
老马在英国,依然抱着旧有的观念和习惯,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和思想,最终在异国他乡处处碰壁。
老舍通过对老马的描写,讽刺了当时中国社会中那些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人们,让读者看到了旧观念和旧制度的腐朽和落后。
在《四世同堂》中,老舍对汉奸冠晓荷的刻画更是充满了讽刺意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舍表现人物幽默的手法老舍更多的,最擅长的,还是对人物的局部特征的描绘,尤其对人物的面部,老舍是毫不放过的,这正如鲁迅所说的“画眼睛”术。
老舍认为,“人物的外表要处,足以烘托出一个单独的人格,不可泛泛的由帽子一直形容到鞋底”;下面,我们着重分析一下老舍抓住“人物的外表要处”进行描写,而又达到幽默效果的一些表现手法。
第一,以奇特求幽默。
老舍小说中有这样一些例子:伊牧师虽然六十多岁了,腰板还挺得笔直。
……没留胡子,腮上刮得晶亮;要是脸上没有褶儿,简直的象两块茶青色的磁砖。
(《二马》)他(指祁瑞丰——引者)的小干脸上立刻变成了“没字碑”(《四世同堂》)瑞宣的脸成了大红布……(《四世同堂》)任务是艰巨的,可是三十二条好汉的脸就象三十二面迎风展动的军旗那样鲜明,壮丽,严肃。
(《火葬》)以上四例,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都写的是脸部,而且都表情严肃,二是都用了比喻,而且都是以物喻人。
“磁砖”、“没字碑”、“大红布”、“军旗”都拿来形容脸,而且各具特色。
这些物体,在常人看来,似乎找不到与睑有什么共同点,很难想象能与脸拉扯在一起,可是大手笔的老舍就敢于“出奇兵”,从而出奇制胜。
正因为奇特,情趣才油然而生。
老舍的这种表现手法,很像绘画技法上的“泼墨”,显得浓重、豪放,酣洒。
第二,以精妙求幽默。
《牛天赐传》里有一位米老师,教育是不懂行的,专会打孩子,他坐着的时候,老是“嘴嘎唧着,眼闭上,一动也不动,”活象“一篓油”。
小说接着又这样描写了他:米老师坐在那儿,压得椅子直响,一脸的浮油,出入气儿的声音很大,嘴—嚼一嚼的嘎唧着,真象个刚出水的鳄鱼。
“鳄鱼”,真把一个不学无术,脑满肠肥的形象,勾划得活灵活现,耐人品味,又不禁令人失笑。
《二马》里写了英国伦敦一位看管墓地的老太太,很胖,像一个“软肉球”。
小说又进而精妙地写道:老太太开始向前走,小短腿象刚孵出来的小鸭子的,走的时候,脸上的肉一哆嗦一哆嗦的动,好象冬天吃的鱼冻儿。
前面用“软肉球”形容老太大的胖,是一个概略的描绘,进而较精细地描绘短腿和胖脸。
人一胖,腿就显得短;鸭子本来也腿短,何况又是刚孵出的羽毛蓬松的小鸭子呢!老太太胖,加上老人肌肉松弛,用鱼冻儿作比,就再哈切不过了。
鱼冻儿的最大特点就是捣动一处,它便会整个儿地动弹。
所以,文中的两个比喻都显得十分精妙。
《正红旗下》有这样一段描写多大爷的文字:多大爷的脸不象弟弟的那么长,而且一急或一笑,总把眉眼口鼻都挤到一块儿去,象个多褶儿的烧卖。
多大爷的笑脸,一经作家点染,精妙至极。
多大爷简直成了一位表情丰富而幽默的相声演员,“多褶儿的烧卖”,正是他在认真做“戏”的一刹那的精彩照相。
这里的三例与前面的“奇特”不同。
前者除“奇”之外,比喻手法的本体与喻体之间,通常没有过渡描写,而是陡起陡落,如“瑞宣的脸成了大红布”,一是“奇”,二是“陡”。
而“精妙”中的数例,本体与喻体之间,读者容易看出它们的联系;另外,作家往往在他们之间有一些过渡性的叙述或描写,而没有写成:“米老师象鳄鱼”,“老太太的脸象鱼冻儿”,“多大爷的脸象烧卖”,所以显得“精”细一些,但到最后一语道出,就显得“妙”不可言了。
第三,以传神求幽默。
《二马》中有位伊太太,是伊牧师的妻子,在家里挺厉害,特别是丈夫绝对的服从她,只要她一下“命令”,第一个说“得令”的,自然就是伊牧师。
小说接着这样描写了她:伊太太不但嘴里出命令,干脆的说,她一身全是命令。
她一睁眼,——两只大黄眼睛,比她丈夫的至少大三倍,而且眼皮老肿着一点儿——丈夫,女儿,儿子全鸦雀无声,屋子里比法庭还严肃一些。
这里,小说似乎没有对伊太太的面貌作多少具体的描绘,“法庭”并不是伊太太的面孔。
这一段写伊太太“一身全是命令”,但着重还是写眼睛,她的眼睛,用插叙的方式介绍,只是“黄”、“大”一些,别无其他细致的描画。
可是,只要“她一睁眼”,全屋子就“鸦雀无声”,“比法庭还严肃”。
可见,作家在这里重在写“神”,而不是重在描“形”。
透过传神的文字,读者可以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但结论只有一个:伊太太的眼睛的确是非同凡俗的。
《四世同堂》里,老舍用了同样的手法来写大赤包:在堂屋坐腻了,她才到各屋里象战舰的舰长似的检阅一番……大赤包一声令下,男女仆人飞快的跑进来,一眨眼把牌桌摆好,颇象机械化部队的动作那么迅速准确。
这两例我们把它联系在一起来看是很有意思的。
前者,说她“象战舰的舰长”,那威严的模样,那得意的神气,读者是完全可以意会的。
但这“舰长”到底如何呢?且看后例,男女仆人果然“颇象机械化部队的动作那么迅速准确。
”后者写仆人,其实也是在给大赤包这位“舰长”画像。
作家的嘲讽之意,溢于言表。
这样写,比直接描摹大赤包的鼻子、眼睛、眉毛所收到的艺术效果要妙得多;这样写,虽然很“虚”,但很传神,很幽默,在“笑声”中给了大赤包“当头一棒”。
第四,以白描求幽默。
白描是作家用以描写人物的一种极常见的手法,它使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任何烘托、修饰,便能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老舍的高妙更在他能于白描处见幽默。
《二马》中的伊牧师,因为六十多岁,眉毛已经脱落。
就这么一副简单的模样,老舍把他白描出来:他“眼睛上面挂着两条肉棱儿,大概在二三十年前棱儿上也长过眉毛”。
“眼睛上面挂着两条肉棱儿”——其意思是没有眉毛;“大概在三三十年前棱儿上也长过眉毛”——其意思仍然是现在没有眉毛。
可是,老舍偏偏不把这个“没有眉毛”直说出来,而是绕个弯儿说“长过眉毛”。
“没有眉毛”的白描是平淡的,而“长过眉毛”的却是幽默的。
还是在《二马》里,小说有一段马则仁(老马)送给房东温都太太一把中国小磁茶壶的描写:“多么好看!真好! 中国磁,是不是?”温太太指着壶上的红鸡冠子花和两只小芦花鸡说。
马老先生听她夸奖中国磁,心里喜欢的都痒痒了。
“温都太大,我给你拿来的!”“给我?真的?马先生?”她的两只小眼睛都睁圆了,薄片嘴也成了个大写的“O”……且看温都太太最后的表情,紧跟在三个“?”之后,高兴得嘴怎么也合不拢,形成一个“大写的…O”‟。
多么绘声绘色啊!此时此刻,温都太太脸上其他部位的表情如何,心里的滋味怎样?全通过一个白描的“O””字表现出来。
我们再看《离婚》中对张大哥的一段描写:至于张大哥呢,长长的脸,并不驴脸瓜搭,……而且颇有些四五十岁的人当有的肉。
……打扮得也体面:藏青哔叽袍,花驼绒里,青素缎坎肩,襟前有个小袋,插着金夹子自来水笔,向来没沾过墨水;有时候拿出来,用白绸子手绢擦擦钢笔尖。
提着潍县漆的金箍手杖,杖尖永没挨过地。
抽着英国银星烟斗,一边吸一边用珐蓝的洋火盒轻轻往下按烟叶。
左手的四指上戴金戒指,上刻着篆字姓名。
袍子里面不穿小褂,而是一件西装的汗衫,因为最喜欢汗衫袖口那对镶着假宝石的袖扣。
张大嫂给汗衫上钉上四个口袋,于是钱包,图章盒——永远不能离身,好随时往婚书上盖章——金表,全有了安放的地方,而且不易被小绺给扒了去。
放假的日子,肩上有时候带着个小照匣,可是至今还没开始照像。
在这一大段外貌描写中,没用一个比喻,没有一处夸张,全用白描手法,却把一个人物由外表到灵魂都刻划了出来,真是人木三分。
他身穿藏青长袍、外着青素缎坎肩,从服式、色泽到衣料,都显示出张大哥一副东方“遗老”的模样;然而他那“金夹子自来水笔”,“英国银星烟斗”,“珐蓝的洋火盒”,“西装的汗衫”,那肩上的“照像匣”……又活现出西洋“绅土”的派头——足见张大哥是一个“中西合璧”的产儿,是一个二重的小丑;不仅如此,他的自来水笔永远的“插着”,但“向来没沾过墨水”,尽管也“有时候拿出来”,但不是为了写字,而只为了“用白绸子手绢擦擦钢笔尖”,让它亮亮相,起着展览、炫耀的作用;“潍县漆的金箍手杖”,凡出门是必须“提着”的,但“杖尖永没挨过地”,足见张大哥的手杖,只起“道具”的作用;老大哥是有老婆的,那就是张大嫂,但图章盒却“永远不能离身”,以便“好随时往婚书上盖章”;还有“至今还没开始照像”的“照像匣”,等等。
外表“充实”,灵魂空虚——这就是老舍笔下的“张大哥”,老舍幽默、讽刺的笔是毫不留情的,在他那平凡的笔墨下面,确乎蕴藏着令读者挖掘不尽的惊人的寓意。
以白描写出幽默,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它有如“不假其他材料的帮助,而是把肉与蔬菜的原味,真正的香味烧出来”一样困难,然而,老舍就是这样一位“不假其他材料的帮助”,而能“烧”出幽默的“原味”和“香味”的大师!老舍给书中人画幽默像,手法是多样的,功夫是到家的,风格是独特的。
他知道,“描写人物最难的地方是使人物能立得起来”。
但这决不是将人物从帽子描写到鞋底,因为这样不分主次的“详细的介绍”,反倒会“使人物更死板”。
他认为“相貌自然是要描写的,这需要充分的观察,且须精妙的道出,如某人的下巴光如脚踵,或某人的脖子如一根鸡腿……这种形容是一句便够,马上使人物从纸上跳出,而永存于读者记忆中。
反之,若拖泥带水的形容一大片,而所以形容的可以应用到许多人身上去,则费力不讨好。
”如果我们把老舍关于描写的理论与他作品中的人物联系起来,我以为老舍在描写人物的幽默肖像方面,有如下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简洁的特点。
老舍写人物,往往总是三言两语,三笔两笔,三下五除二地把人物勾勒出来,而且逼真、幽默、传神,富有鲜明的个性。
诚如他自己所说:“一个小说作者,在改行写戏剧的时候,有这个方便,尽管他不大懂舞台技巧,可是他会三笔两画画出个人来。
”这的确是他的经验之谈,这样的人物的确在老舍的作品中是大量大量的存在着的,我们可以随手举出许多例子来:“哼! 人马车?花红轿比这个体面!”一个没牙的老太太把嘴唇撇的象小驴儿似的。
——《老张的哲学》满脸含笑的美女们,比衣裳架子多一口气的美而怪可怕的太太们,都把两只比金钢钻还亮的眼睛,射在玻璃窗上……---《赵子曰》邱太太极希望得个男孩,可是纸板样的身体,不易得个立体的娃娃……—--《离婚》一群一群的女子,有的把红胭擦满了脸,似女性的关公;有的光抹一层三分多厚的白粉,象石灰铺的招牌……—--《老张的哲学》以上是一群幽默、可笑的女性形象。
这些人物,老舍无不三言两语就把她们勾划出来,但又无不给读者打上深刻的烙印,留下永存的记忆!为此,老舍在绘画上也便十分推崇齐白石的画法,他说:“齐白石先生画的小鸡,虽只那么几笔,但墨分五彩,能使人看出来许多颜色。
”文学和绘画,虽然种类不同,但在艺术上是有许多共通之处的。
齐白石的简洁笔法,能使小鸡呈现出五彩的颜色,老舍的简洁笔法,不也使人物多彩多姿吗?第二,遒劲的特点在文学语言上,老舍一向主张“泼辣”、“粗壮”、“一针见血,打动人心”。
用这种语言来刻画人物,也便使他作品中的人物如巨型雕像一般,三刀两斧凿成,有棱有角,、遒劲有力,有巨大的空间感,有鲜明的主体感。
试看下面三例:上尉石队长是位由心脏到皮肤都仿佛是石头作的硬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