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稿

合集下载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稿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稿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稿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稿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中的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以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学好这一节可以为学好本章应用部分以及万有引力知识作必要准备。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什么是向心力,什么是向心加速度。

能运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问题。

2.能力目标:懂得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向心力大小与m、r、ω的关系2.难点:①理解向心力的概念②理解公式a=rw2和a=v2/r四、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刚刚步入高中,对高中物理学习还缺乏方法,习惯于硬套公式,而本节内容涉及公式较多,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困难,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己归纳结论,理解记忆公式,从而达到能灵活运用的目的。

因此本课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着眼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其主要程序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设计实验→探索研究→得出结论→指导实践。

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学生活动约占课时的1/2,课堂气氛将比较活跃,能真正体现“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五、教学用具1.多媒体、录象短片、课件2.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弹簧秤,绳子,小球(若干个),圆珠笔杆套六、教学过程(一)向心力概念:复习上节内容,播放几个匀速圆周运动实例的录象短片,引导学生逐一进行受力分析,让学生发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总是指向轨迹圆心,从而得出向心力的`概念,理解向心力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并理解它的方向和作用。

最新人教高中物理教案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

最新人教高中物理教案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

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嘚概念2、知道匀速圆周运动中产生向心加速度嘚原因。

3、掌握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之间嘚关系。

二、方法与过程:学会用运动和力嘚关系分析分题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a 与r 及ω、v 之间嘚关系,使学生明确任何一个结论都有其成立嘚条件。

教学重点:1、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嘚概念。

2、知道向心力大小r v m mrw F 22==,向心加速嘚大小r v r w Q 22==,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匀速圆周运动嘚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都是大小不变,方向在时刻改变。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归纳法、推理法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多媒体、CAI 课件、向心力演示器、钢球、木球、细绳 教学步骤:一、引入新课1:复习提问(用投影片出示思考题)(1)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2)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嘚物理量有哪几个?(3)上述物理量间有什么关系?2、引入:由于匀速云嘚速度方向时刻在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曲线运动。

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嘚原因。

所以做匀速圆周运动嘚物体所受合外力有何特点?加速度又如何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嘚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是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2、知道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嘚求解公式3、了解向心力嘚来源(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1:向心力嘚概念及其方向(1)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做演示实验a :一个小球,拴住绳嘚一端,绳嘚另一端固定于桌上,原来细绳处于松驰状态b :用手轻击小球,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c :当绳绷直时,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2)用CAI 课件,模拟上述实验过程(3)引导学生讨论、分析:a :绳绷紧前,小球为什么做匀速圆周运动?b :绳绷紧后,小球为何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此时受到哪些力嘚作用?合外力是哪个力?这个力嘚方向有什么特点?这个力起什么作用?(4)通过讨论得到:a :做匀速圆周运动嘚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嘚合力嘚作用,这个力叫向心力。

高中物理《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说课稿

高中物理《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说课稿

高中物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向心力向心加速度》,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分析:(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五章《曲线运动》的第五节知识,在教材的第86页至89页。

从教材的编排可以看出:《向心力向心加速度》一节是本章承上启下的重要知识,学好这节内容,一方面可以深化前面所学的匀速圆周运动知识,另一方面又为后续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打好必要的基础。

教材先讲向心力,后讲向心加速度,回避了用矢量推导向心加速度公式这个难点。

在教材中先通过实例来引出向心力概念,再通过探究性实验给出向心力公式F=mrω2或F=mv2/r,之后直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a=rω2或a=v2/r,这样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顺理成章,便于学生接受。

2、教学目标: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本节课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理解什么是向心力,什么是向心加速度。

并能运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问题。

②、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让学生懂得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③、情感目标:通过情景视频的引入,渗透爱国主义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3、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定为学生如何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公式。

另外,由于向心力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往往容易把向心力当作性质力处理,因此我觉得本节课的难点应为学生怎样建立向心力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接下来说说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学习了牛顿三大定律,初步具备了以加速度为桥梁的运动与力的关系的知识体系。

他们的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且有多次小组合作经验。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说课案)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说课案)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说课案宜宾市第一中学校吴玺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教科版必修2第2章第2节《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我将从如下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圆周运动是高中物理研究的几大典型运动之一,本节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动力学问题,是牛顿第二定律的扩展。

是后续学习天体运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基础。

且与生活和科技息息相关。

本节与前后知识联系紧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拟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请看大屏幕)1.知识与技能(1)知道向心力概念、认识向心力的来源和方向。

(2)理解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其公式的含义,并能用来进行简单计算。

(3)由牛顿第二定律,理解向心加速度概念、公式和方向(4)由牛顿第二定律,应用向心力解决圆周运动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定性——定量——总结——验证的自主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三)教学重难点:用向心力分析圆周运动的动力学问题,是本章的重点。

对学生来说,向心力也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故本节重点为:对向心力公式的理解。

难点为:理解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方向二、教法分析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注重过程,突出体验,针对本节课题和学生实际,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规律。

本节课采用趣闻引入——自主探究——归纳总结——精密验证;让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中,得到掌握和突破,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了课堂的有序、高效的进行:学生自主探究实验采用并行与串行相结合的方式,给予学生展示和点评的机会,启动评价和激励机制。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情境引入、自主探究、归纳演绎、评价激励等教学方法。

三、学法指导 (一)学情分析本节课题面向高一下期学生,他们已具有一学期多的高中学习经历。

高中物理教学案——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教学案——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案)

第五节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案33)一、教学目标1、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2、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理解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3、进一步理解匀速圆周运动中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

4、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可用上述公式求质点在圆周上某一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二、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力大小r v m r m F 22==ω,向心加速度的大小22r v r a ==ω,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难点:对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正确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方法实验、讲授、讨论、归纳、推理四、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件、向心力演示器、钢球、木球、细绳五、教学过程引入:我们知道,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曲线运动。

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说明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一定要受外力作用。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受的外力有何特点?加速度怎样?这就是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一)、向心力1、演示实验:在光滑水平桌面的O 点固定一根钉子,把绳的一端套在钉子上,另一端系一个小球,使小球在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2、讨论:a : 小球此时受到哪些力的作用?b : 合外力是哪个力?这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3、 结论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拉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向心力。

向心力的方向不断变化,但总是沿着半径指向圆心,而物体运动的方向沿切线方向,所以向心力的方向总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垂直。

4、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只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向心力指向圆心,而物体运动的方向总是沿圆周上的切线方向,二者互相垂直。

物体在运动方向上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在这个方向上无加速度,速度大小不会改变。

所以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

5、向心力的大小(1)体验向心力的大小a :每组学生发用细线联结的钢球、木球各一个,让学生拉住绳的一端,让小球尽量做匀速圆周运动,改变转动的快慢、细线的长短多做几次。

高三物理上册《向心加速度向心力》教案、教学设计

高三物理上册《向心加速度向心力》教案、教学设计
(二)教学难点
1.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推导过程,尤其是对圆周运动中速度和加速度的理解。
2.向心力在实际问题中的计算,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赛车在弯道处的运动,让学生感受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向心加速度与半径、速度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的能力。
2.利用数学知识,推导向心加速度公式,让学生体会学科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基本概念:讲解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3.公式推导: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推导向心加速度公式,并进行实验验证。
4.应用与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练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6.课后作业: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理解。
b.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c.设计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互动:
a.鼓励学生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b.教师适时提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5.课后巩固:
a.布置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c.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的操作步骤,包括实验现象的观察、数据记录等。

《向心加速度》说课稿

《向心加速度》说课稿
向心加速度是在学生学习了第四节《圆周运动》之后编排的,是从动力学的 角度来进一步研究圆周运动的,所以是本章的重点以及难点。并为下一节学习向 心力以及学好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做准备。 二、学情分析 (1)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其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正在逐步提升; (2)学生对知识内涵的探究重视程度不够,对物理的学习还缺乏方法,习惯于 硬套公式。 (3)数学知识储备不够,比如向量计算、三角函数等 三、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变化量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 (3)能运用向心加速度公式求解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体会速度变化量的处理特点; (2)体验向心加速度的导出过程;
(3)领会推导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渐给学生渗透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探究问题的热情,养成乐 于学习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向心加速度方向的确定 (2)掌握向心加速度的确定方法和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1)利用极限的思想确定向心加速度方向 (2)探究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 四、教法学法
a vr a w r 从 呢两 ?个 然表后达 再式 通表 过面 下来 面看 的, 练一习个题与检n半测径学成生反对比两,个一表个达与式半是n径否成理正解比2,这两个表达式是不是矛盾
4.课堂小结:
在这里主要让学生自己总结,畅所欲言,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最后老师再加以总结和 补充。
5.分层作业( 学生看自愿选做) A 组学生:自己回顾、推导向心加速度表达式的过程。(进一步突出本节课的重 点) B 组学生:1、自己回顾、推导向心加速度表达式的过程。
目的是让学生从受力的角度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教学

物理教案-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

物理教案-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

物理教案-向心力向心加速度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受到的向心力的概念。

2.掌握计算向心加速度的方法。

3.运用物理知识解决与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向心力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1.向心力–向心力是指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受到的指向圆心的力。

–向心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和运动半径有关。

–向心力的公式为:$F_c = \\frac{mv^2}{r}$,其中F c表示向心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r表示物体运动的半径。

2.向心加速度–向心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其速度方向的变化率。

–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和运动半径有关。

–向心加速度的计算方法为:$a_c = \\frac{v^2}{r}$,其中a c表示向心加速度,v表示物体的速度,r表示物体运动的半径。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公式。

–提问: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为什么会向圆心方向运动?学生回答后,再引导学生讨论物体受到的力是什么。

–引入向心力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推导向心力的公式。

2.向心力的计算–通过实例演示向心力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揣摩计算公式的应用场景。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向心力,并在小组间互相讨论和交流答案。

3.向心加速度的计算–通过向心力的概念引入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引导学生从物理学原理出发,推导出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分组进行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向心加速度,并与小组成员进行对答案和讨论。

4.拓展应用–将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旋转木马、汽车转弯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讨论。

五、教学效果评价1.设计课堂小测,测试学生对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2.针对学生的错误和疑惑点进行即时纠正和解答。

高中物理: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说课稿

高中物理: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说课稿

高中物理: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1)从现行高中知识体系来看,匀速圆周运动选自教科版物理必修2第二章第2节,匀速圆周运动上承牛顿运动定律,下接万有引力,是本章知识的重点内容。

2)从前后联系看,这节课的内容既是在学生学习了平抛运动知识后接触的又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运动形式,又为今后学习天体的运动和带电粒子在洛仑兹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做好了知识上和方法上的准备。

3)从教纲、考纲上看,匀速圆周运动是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上一个重要内容。

在高考中,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分别作为一级考点、二级考点。

4)在高考中的地位。

从近三年高考试题分布上看,通过对比四川高考卷和全国课标卷的考题,也可以看出匀速圆周运动的重要性。

3、教学重点和难点基于高中物理新课程高考考纲中对匀速圆周运动的说明,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1、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学生是名为xx区二类学生,实为二类、三类学生相结合,其中三类学生居多,学生思维较迟钝,数学基础较差,但思想活跃,有一定的可塑性。

同时,学生经过高一一个学期的学习,在知识储备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动学和力学方面的知识,对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思维能力上,学生正由抽象思维能力向逻辑思维能力转换。

以往的学生在学习这一节的知识时,由于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的差异,思维能力的差异,使得很大部分学生学习这一节时觉得很困难,对于向心力的理解上很容易出错,这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第三章天体运动时的困难。

因而,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讲仍然是一个不小的台阶。

2、学法设计新课改中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水平,根据新课改内容要求,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创设物理情境和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合作探究,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分析归纳得出结果。

这样学生主动探究出的结果比被动接受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同时亦能体验成功的乐趣,对学生自我构建学习方法有所帮助。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稿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稿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稿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
一、教材分析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编排在选修课第三章第二节,这部份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学好这部份知识,可以为学习本章万有引力应用部份的内容做好必要的准备。

为了便于学生接受,教材在处理这部份知识时,没有采用先用矢量推导得出向心加速度的公式,再由向心加速变的公式得出向心力公式的讲法,而是通过实验说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始终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力--向心力的作用,其大小可以证明为F=mrω2再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向心加速变的公式a=rω2。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向心力大小与m、r、ω的关系
V2
2.难点:①向心力的概念;②公式a=rω2或a=─的理解
r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什幺是向心力,什幺是向心加速度。

能运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变的公式解答有关问题。

2.能力目标:懂得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

四、学生现状分析
1.这部份知识在必修课有所学习,但涉及得不多,再来这本是高三年学习。

高中物理《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说课稿

高中物理《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说课稿

高中物理《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一教科版物理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本教案是关于第一课时向心力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难点之一,且与高二教材中的“磁场”一章密切相关。

对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公式确切含义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

由圆周运动特点分析得出向心力的方向、向心力的概念。

演示实验、课后“感受向心力”小实验的讨论,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对公式的含义有明确地认识。

二、学情分析1、本节课针对的学生是本校高一的学生,在前面学习了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学习了对圆周运动的描述,切向力和法向力的作用,而且在必修1中也学习了牛顿运动定律。

这节课作为这些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具体例子,通过分析理解向心力的概念,掌握向心力的来源,通过实验得出向心力大小的公式。

2、本校学生已经进行来一学期的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有利于本节课小组合作定性的探究向心力的大小3、学生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针对本节课教材特点及学情,特制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二、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向心力,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不变,方向总是指向圆心;2、知道向心力的来源;3、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的公式,会解答有关问题;4、养成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养成观察实验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要通过对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实例进行分析入手,从而认识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都必须受到指向圆心的力的作用,由此理解向心力的概念;2、通过充分讨论向心力来源、向心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活动;3、能通过思考交流,体验探究与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略到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体验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2、在探究合作过程中,增强探究意识与合作意识,增强与人交流的意识;3、养成敢于发表自己观点,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4、意识到物理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5、在用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逐步树立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和正确的认识观。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稿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稿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稿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中的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以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学好这一节可以为学好本章应用部分以及万有引力知识作必要准备。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什么是向心力,什么是向心加速度。

能运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问题。

2.能力目标:懂得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向心力大小与m、r、ω的关系2.难点:①理解向心力的概念②理解公式a=rw2和a=v2/r四、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刚刚步入高中,对高中物理学习还缺乏方法,习惯于硬套公式,而本节内容涉及公式较多,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困难,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己归纳结论,理解记忆公式,从而达到能灵活运用的目的。

因此本课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着眼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其主要程序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设计实验→探索研究→得出结论→指导实践。

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学生活动约占课时的1/2,课堂气氛将比较活跃,能真正体现“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五、教学用具1.多媒体、录象短片、2.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弹簧秤,绳子,小球,圆珠笔杆套六、教学过程向心力概念:复习上节内容,播放几个匀速圆周运动实例的录象短片,引导学生逐一进行受力分析,让学生发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总是指向轨迹圆心,从而得出向心力的概念,理解向心力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并理解它的方向和作用。

《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说课稿高品质版

《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说课稿高品质版

《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说课教材分析教材先讲向心力,后讲向心加速度,回避了用矢量推导向心加速度这个难点,通过实例给出向心力概念,再通过探究性实验给出向心力公式,之后直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顺理成章,便于学生接受。

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是个难点。

可以先从运动学角度推导出向心加速度的公式和向心加速度的方向,然后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向心力公式,这样讲逻辑性强,有利于学生理解公式的来源,但这种讲法比较难,可能有的学生不易接受.本书未采取这种讲法,而是根据公式先讲向心力.对于小球在绳的拉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情况来说,由绳的拉力引出向心力比较容易接受,然后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直接给出向心力公式,再由牛顿第二定律导出向心加速度的公式。

至于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推导,则视学生基本情况而定。

如果学生基础较好,也可改变本书的讲法,即先讲此推导,再得出向心力的公式。

教学建议1。

要通过对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实例进行分析入手,从中引导启发学生认识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都必须受到指向圆心的力的作用,由此引入向心力的概念。

2.对于向心力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点是向心力只是根据力的方向指向圆心这一特点而命名的,或者说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并不是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所以不能把向心力看作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力.第二点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需的向心力就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第三点是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只是改变线速度的方向。

3.让学生充分讨论向心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活动。

4.讲述向心加速度公式时,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线速度垂直并指向圆心的变速运动,在这里还应把“向心力改变速度方向”与在直线运动中“合外力改变速度大小”联系起来,使学生全面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含义,再结合无论速度大小或方向改变,物体都具有加速度,使学生对“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教学重点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2.2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说课

《2.2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说课

1.使学生初步学会有目的的观察 过程与方法 2.使学生能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究 3.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
1.师生的双向交流,激发学生学习趣
情感与态度
2.认识科学知识对生产生活的意义
2.说教材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位于高中物理 的第二章第二 节,属于高中 主干知识范畴, 为后继学习打 基础。
教材特点 物理原理相对 较难但是却与 日常生活联系 紧密
W2
F =kmω2r
教学任务三:“学以致用”
1.实际生活的应用:课堂前后呼应
教学任务三:“学以致用”
2.理论应用: 结合考纲
2014年成都一诊物理卷 选择题 第一题:
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焦耳发现了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 B.库仑发现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通过油滴实验测定 了元电荷的电荷量 C.电荷在电场中会受到电场力作用,电流在磁场中也一定会受 到磁场力的作用 2 Q v D.由公式 E k r 可知,E与Q成正比;由公式 F m 可知,F与 r
控制变量法
教学任务二:探究向心力的大小
FN F G
小球静止 小球匀速圆周运动
FN
G
教学任务二:探究向心力的大小
演示证明法
控制变量法:
F
(1)F与m的关系 (2)F与r的关系 (3)F与ω 的关系
保持r、ω 一定 保持m、ω 一定 保持r、m一定
结论: F ∝m
结论: F ∝ r 结论: F ∝ ω2
2
R 成反比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1.向心力 ⑴概念:物体做圆周运动时,沿半径指向圆心方向的外力(或外力 沿半径 指向圆心方向的分力)称为向心力。 注意:①向心力方向总是指 出圆心,是一个变力。 ②向心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 2.向心力加速度: ⑴概念:向心力产生的加速度 . ⑵意义:描述线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 ⑶大小: ⑷方向:总是指向圆心。

向心加速度与向心力教案

向心加速度与向心力教案

向心加速度与向心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理解向心加速度与切向加速度的区别。

2. 让学生掌握向心力的定义,了解向心力与质量、速度、半径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向心力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三、教学难点1. 向心加速度与切向加速度的区分。

2. 向心力与质量、速度、半径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采用示例法,分析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实际应用。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在生活中的意义。

五、教学内容1. 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速度方向发生改变,产生加速度,称为向心加速度。

2. 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a = v²/r,其中v为速度,r为半径。

3. 向心力的定义:使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力,称为向心力。

4. 向心力的计算公式:F = mv²/r,其中m为质量,v为速度,r为半径。

5. 向心加速度与切向加速度的区别:向心加速度改变速度方向,切向加速度改变速度大小。

6. 向心力与质量、速度、半径的关系: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半径越小,向心力越大。

7. 实际应用示例:汽车转弯时,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提供向心力,使汽车保持圆周运动。

8. 讨论: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在生活中的意义,如行星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

9. 练习题:计算给定条件下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

10.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实际应用,了解了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11. 作业:巩固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计算,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现象。

12. 拓展:研究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在高级物理中的应用,如圆周运动的周期、角速度等。

13. 反馈:通过练习题和讨论,检查学生对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掌握程度。

14. 教学评价:根据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练习题成绩,评价学生对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高一物理教案《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

高一物理教案《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

《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设计思想】向心力概念的建立有两条途径:一是先通过实验建立向心力概念,归纳出向心力公式,再推出向心加速度;二是先通过理论推导导出向心加速度,再推出向心力。

本节课目的是想通过先理论分析,得出向心力的存在,再通过实验探究,用理论指导实践。

理论推导严谨,能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实验方法讲向心力,降低了难度,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这样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向心力的存在及意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向心力的定义和方向,通过实例认识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及来源。

2、通过实验理解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初步掌握向心力的公式并可以进行计算。

3、知道向心加速度及其公式,能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及向心加速度。

4、经历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形成过程的体验,大胆发表自己对有关问题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向心力理论分析到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的素养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现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大胆分析及勇于探究的科学素养,以及尊重实验、实践的客观唯物精神。

【教学重点】向心力概念的建立及实验探究向心力的大小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向心力概念的建立及实验探究向心的大小也是教学难点。

通过简单实例及分组实验加强感知,突破难点。

【教具准备】1、小球、细绳和光滑木板16套2、小链球16对。

3、向心力演示器16台。

4、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欣赏视频:我国选手赵宏博和申雪在XX年冬奥会花样滑冰比赛中,以精彩表演获得金牌,为国争光。

视频中申雪的运动可以近似看成什么运动?(学生回答:匀速圆周运动),其运动状态时刻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受到合外力)有力就会产生(加速度)。

这节课我们共同探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合外力及加速度的特点。

板书: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二、学生实验引出向心力的定义引导学生分组利用手中的小球、细线、光滑水平木板,构建一个简单的匀速圆周运动,让学生对小球进行受力,得出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特点:始终指向圆心,从而引出向心力的定义。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袁兴中一、教材分析:前面学习过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以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及其计算式。

本节是本章承上启下的重要知识,学好这一节可以为学好本章应用部分以及万有引力定律作必要准备。

本节先讲向心力,再通过探究性实验给出向心力公式或,之后直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或,顺理成章,便于学生接受。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的确切含义,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问题。

例如,为什么汽车转弯时速度过高容易发生侧滑?(3)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可用上述公式求质点在圆周上某一点的向心加速度。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形成向心力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向心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分析论证等能力,使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真正体会到科学探究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态度,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重点难点1、重点:向心力大小与m、r、ω的关系2、难点:(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2)理解两公式各物理量的意义二、学生情况1、一年级学生容易受老师教学思路的影响形成思维定势,如果教师教法得当,学生容易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所以,在教学中,要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2、已有的知识结构。

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曲线运动的一般规律,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学习了处理曲线运动的重要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之后,利用运动的分解知识研究了平抛运动,还引入角速度、线速度、周期、转速等物理量描述了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

分析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结构后,结合这一节课的教材结构特点,制定更有效的突破难点的策略。

《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教案

《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教案

《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教案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计算向心加速度的方法。

3. 了解向心加速度对物体的影响。

4. 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向心力的概念和特点。

2. 计算向心加速度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向心力和离心力的概念。

2. 对向心加速度的理解和计算。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教学法: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

2. 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体验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作用。

3. 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进行集体讨论,提高学生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4. 演示教学法:通过展示视频和实例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应用。

五、教学内容1. 向心力的定义和特点。

2. 向心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3. 实验探究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举例让学生感受向心力的存在,进而引出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2. 讲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并演示实验。

3. 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

4. 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相关数值并进行比较分析。

5.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进行集体讨论。

6. 小结:总结本节课讲授的内容,并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7.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估1. 学生实验操作记录和数据处理分析能力。

2. 学生练习题答案的正确率和解题思路。

3. 课堂讨论集体表现和表达能力。

4. 教学反思:及时总结和反思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八、教学拓展1. 向心力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

2. 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平衡关系。

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 教案 (1)

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 教案 (1)

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教学知识与技能]1、理解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概念2、知道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通过实验探究向心力的大小与质量、角速度、半径的定量关系。

3、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可用上述公式求质点在圆周上某一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4、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通过实例认识向心力的作用及来源。

[过程与方法]1、学会有关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并能从物理学的角度比较明确地表述发现问题。

3、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圆周运动的规律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略圆周运动的神奇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学习物理知识的求知欲。

2、乐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所隐藏的物理规律,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力大小F=mrω2= mν2/r,向心加速度的大小a= rω2= ν2/r,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1、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都是大小不变,方向在时刻改变。

2、理解向心力是按作用效果命名的效果力。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归纳法、推理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多媒体、CAI课件、向心力演示器、钢球、铝球、细绳、印泥、白纸[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设置情景做“水流星”实验,并设下疑问:为什么盛水的杯子以一定的速度做圆周运动,水不从杯里洒出,甚至杯子在竖直面内运动到最高点时,杯口已经朝下,水也不会从杯里洒出来?2、复习提问⑴物体分别做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时,所受的合外力F合与速度ν存在什么关系?⑵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有哪几个?这几个物理量有什么特点?3、引入:由于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在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曲线运动。

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那么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有何特点?它的大小、方向各怎样呢?加速度有如何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个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中的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以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学好这一节可以为学好本章应用部分以及万有引力知识作必要准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什么是向心力,什么是向心加速度。

能运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问题。

2.能力目标:懂得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向心力大小与m、r、ω的关系
2.难点:①理解向心力的概念②理解公式a=rw 2 和a=v 2 /r
四、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刚刚步入高中,对高中物理学习还缺乏方法,习惯于硬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套公式,而本节内容涉及公式较多,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困难,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己归纳结论,理解记忆公式,从而达到能灵活运用的目的。

因此本课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着眼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其主要程序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设计实验→探索研究→得出结论→指导实践。

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学生活动约占课时的1/2,课堂气氛将比较活跃,能真正体现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五、教学用具
1.多媒体、录象短片、课件
2.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弹簧秤,绳子,小球(若干个),圆珠笔杆套
六、教学过程
(一)向心力概念:
复习上节内容,播放几个匀速圆周运动实例的录象短片,引导学生逐一进行受力分析,让学生发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总是指向轨迹圆心,从而得出向心力的概念,理解向心力是做匀速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圆周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并理解它的方向和作用。

(二)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展示情景,提出问题
首先播放小孩拿着带绳子的玩具抡圈圈的画面和赛车因速度过大而脱离轨道的片段,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到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一定的向心力,否则物体将脱离圆轨道。

然后设问:质量为m 的物体以角速度ω做半径为r的匀速周运动时,究竟需要多大的向心力?引出探究向心力大小这一研究课题。

2.思维发散,科学猜想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假如你是历史上第一个研究向心力大小的人,猜猜看向心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并指出科学猜想是研究自然科学的一种广泛应用的思想方法。

3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