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三首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图文讲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图文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8055175d5022aaea988f0f63.png)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图文讲解课文朗读知识点我会写:昼:昼夜白昼极昼昼夜不息耘:耘田耕耘春耕夏耘桑:桑树蚕桑桑叶沧桑沧海桑田晓:拂晓破晓报晓知晓揭晓多音字:解:jiě解释jiè押解xiè浑身解数供:gòng供品gōng提供形近字:昼(昼夜)尽(尽头)耘(耕耘)耕(耕地)晓(报晓)浇(浇水)问题归纳: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2、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
《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课外积累: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课后习题答案:二、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一个“学”字使儿童天真的形象跃然纸上。
不仅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他们耳濡目染大人们的勤劳,从小就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场景: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的桑树底下学种瓜,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真是太有趣了!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丝穿起来,提在手中当钲来敲。
前两句诗主要对稚子进行了动作描写,“脱”“穿”等动词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动作。
场景:清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铜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提在手中,当作银钲来敲打。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a887f49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d2.png)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1 古诗词三首一、课前解析关注诗词:本课为两首七言绝句、一首词。
《四时田园杂兴》写出了田园生活宁静闲适的气氛,初夏时节,以“黄、白”的色彩、“肥、稀”的形态组合,让人感受到万物蓬勃、色彩明丽的田园画面。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一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景图,体现了诗人恬淡的心境,笔调清新明快,由远景到近景,由静景到人物活动,动静相宜,使整首诗画面生动。
《清平乐·村居》清新质朴,浅显易懂。
“卧”字最为传神,写出了小儿的无拘无束、天真可爱。
整首词将五个人物联结成一幅完整、和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乡村生活的欣赏和赞美。
关注作者:范成大:南宋名臣、文学家。
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
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四时田园杂兴》是一首组诗。
作者在早年游历四方,57岁以后,退职闲居苏州石湖,在江南乡村渡过了相当长的一段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
这段时间,他写下《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这些诗歌都是范成大根据自己生活中所见所闻而创作的,情感真实。
其中流露出来的那种朴素自然的风情打动了无数的读者,仿佛自己也在江南乡村生活了很久一样。
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
杨万里迷恋新市的酒楼,痛饮大醉,因留住新市徐公店。
第二天醒来,诗性大发,写下了这首诗。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诗多描写自然景物,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
辛弃疾: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
他的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其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其中,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本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古诗词三首》
![《古诗词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3da929c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5a.png)
《古诗词三首》
《古诗词三首》是语文课程中的一项经典内容,其中包括《出塞》、《凉州词》和《夏日绝句》三首古诗。
以下是这三首古诗的简介和赏析:
1. 《出塞》
《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边塞诗。
此诗以边疆民族为题材,描述了边疆民族的生活和斗争。
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描绘了边疆民族在历史上与中原民族的关系,以及边疆民族在艰苦环境中生存和奋斗的精神。
2. 《凉州词》
《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翰的一首边塞诗。
此诗以边疆戍卫为题材,描绘了边疆的壮丽景色和戍卫的艰辛。
诗中“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展现了边疆戍卫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豪情壮志。
3. 《夏日绝句》
《夏日绝句》是宋代诗人李清照的一首抒情诗。
此诗以夏日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时光和过去的岁月的感慨。
诗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追求。
这三首古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们以不同的题材和主题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感悟和思考。
通过对这些古诗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统编本】《古诗词三首》PPT课件-四年级下册第1课
![【统编本】《古诗词三首》PPT课件-四年级下册第1课](https://img.taocdn.com/s3/m/dfaa435e783e0912a2162abb.png)
1 古诗词三首
互动课堂
清平乐·村居
自由朗读 这首词,读准 字音、读通诗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 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句,注意停顿。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课后第1题)
1 古诗词三首
完成背诵后,你能试着默写这首诗吗?(课后第1题)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1.写上题目、作者和朝代; 2.把字写正确; 3.还要注意标点符号。
1 古诗词三首
结构梳理
宿 新
静景:篱笆 小路
树
市
徐
公 店
夏天白天变( 长)了,农民们早出晚归,
在田间辛勤地(播种)、(锄草)……篱笆
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
(没有人 )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
绕着篱笆(悠闲 )地飞舞着。
1 古诗词三首
诗中的初夏乡村景色有形有色,有动有静,这样的田 园生活多美啊,怪不得作者这么喜爱它,让我们来齐读这 幅独特的风景图吧!
1 古诗词三首
看图识字:篱
识字方法
篱笆
zhà o
笊篱
减一减: 蔬-艹=疏
1 古诗词三首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lí 十五笔是撇折
篱
巧记:玻“璃”打破“王” 忙走(离),“竹” 帽趁机戴上头。
1 古诗词三首
shū
疏
第六笔是点
巧记:“蔬”菜拔草, 马虎大意。
1 古诗词三首
我要追蝴蝶
识字游戏
住宿 篱笆 稀疏
1 古诗词三首
三、填空。
《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 宋 代诗人杨万里, “ 儿童急走追黄蝶 , 飞入菜花无处寻 。”写 出了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欢乐情景。
1古诗词 1古诗词三首生字组词
![1古诗词 1古诗词三首生字组词](https://img.taocdn.com/s3/m/a10e5a65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1.png)
1古诗词 1古诗词三首生字组词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宋代:晏殊译文: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宋代:苏轼译文: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3、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暮江吟》唐代:白居易译文:一道残阳倒影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4、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代:李清照译文: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5、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书湖阴先生壁》宋代:王安石译文: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关于数字一的诗句古诗关于数字一的诗句古诗1.带有数字“一”的古诗大全1.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7.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8.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如果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请采纳,谢谢!2.含有很多数字一的古诗词有哪些一、卓文君:司马相如之妻。
代表作数字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悬。
都说是三四月,谁又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
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dc3e005249649b6649d74738.png)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我会写:宿:住宿寄宿宿舍宿敌风餐露宿徐:徐徐徐缓徐步清风徐来不疾不徐篱:篱笆竹篱茅舍寄人篱下疏:稀疏疏忽疏远疏导志大才疏杂:杂色杂事杂技夹杂人多手杂稀:稀疏稀客稀少稀有稀粥稀饭蜻:蜻蜓蜻蜓点水蜓:蜻蜓蜻蜓点水茅:茅草茅屋茅庐茅厕茅舍茅棚檐:屋檐房檐帽檐廊檐飞檐走璧翁:老翁渔翁翁婿主人翁塞翁失马锄:锄草锄田铁锄锄头锄奸赖:依赖抵赖诬赖赖账百无聊赖剥:剥削剥夺剥离盘剥生吞活剥多音字: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剥:bō剥削bāo剥皮形近字:徐(徐缓)途(路途)篱(篱笆)离(离开)疏(疏远)蔬(蔬菜)蜻(蜻蜓)晴(晴朗)茅(茅屋)矛(矛盾)赖(依赖)懒(懒散)课外扩展:描写农家生活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都各司其事。
小孩子不懂得种田织布之事,却也在桑树荫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课后习题答案: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场景。
1、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
诗意:儿童们奔跑着,追寻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
可是黄色蝴蝶飞入一片金灿灿的黄色菜花中,再也找不到了。
“急”“追”这两个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无处寻”三个字让我们仿佛看见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形象。
场景:一个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眼看就要追上蝴蝶了,他不由得露出了开心的微笑,可是蝴蝶扑闪着翅膀就飞进了黄灿灿的油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2、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诗意: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无人过”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部编语文四下1.《古诗词三首》
![部编语文四下1.《古诗词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99f5801d28ea81c759f5783c.png)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第一课时
春天来了,田野里处处是春光明媚的景象: 金黄的油菜花,采蜜的小蜜蜂……诗人杨万里 被这样的美景陶醉了,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 了《宿新市徐公店》。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
斋。南宋诗人。 著有《诚斋集》等。他
与范成大、陆游、尤袤合称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识字方法
加一加: 虫+青=蜻 虫+廷=蜓
反义词识字: 稀
稠
密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zá
杂
注意竖钩要出头
巧记:“九”下一条绳, “小”字冒出头。
tíng
蜓
第五笔是提。 巧记:“虫”落宫“廷”旁。
词语解释 篱落:篱笆。
蛱蝶:蝴蝶的一种。
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 确、读流利。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 范成大
解读“词”
这首词有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词中叫上 阙,后一部分,词中叫下阙,朗读时两阙之间 的停顿要长一点。词的每句话字数可以不同, 因此,词还有一个小名叫长短句。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认
chú
锄豆
bō
剥莲蓬
多音字
bō
溪头卧剥莲蓬
剥
bāo
弟弟吃馒头还要剥皮,真是浪费。
我会写
máo yán wēng lài bō
课堂演练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深”在字典中有如下解释:A.久,时间长;
B.程度高的;C.(颜色)重;D.从上到下或从外面
到里面距离大,跟“浅”相对。
深·秋 ( A ) 篱落疏疏一径深·
情谊很深( B) 颜色太深
1 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 村居》【教案】
![1 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 村居》【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50a42ace2f0066f4332241.png)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部编版四年级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杂、篱”等6个生字,会写“杂、稀”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2.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策略1.朗读入意境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先引导学生熟读诗词,再借助文字让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感受古诗词语言的魅力。
2.想象入情境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再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入情入境。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课时目标1.认识“杂、篱”2个生字,会写“杂、稀”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3.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导入,初读感知1.出示导语,明确单元主题。
(1)课件出示单元导语。
(2)师指名读;生齐读。
(3)师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单元的课文,走进乡村,去感受惬意、闲适的田园生活吧!2.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师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课件出示《古诗词三首》)(2)明确本节课目标:学习第一首古诗,认识一位诗人。
3.课件出示诗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认识“杂”字。
(1)师指名读诗题,相机指导:“杂”读平舌音,“兴”读第四声。
(2)指导书写。
师范写“杂”字,生边看边书空。
师提醒生注意“杂”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下面部分不要写成“木”。
(3)了解题意。
师引导:“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一年四季,那么整个诗题的意思是什么?预设: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课文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课文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7f626dc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67.png)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课文笔记1. 原文。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 字词解释。
- “宿”:住宿,过夜。
-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 “移舟”:划动小船。
- “泊”:停船靠岸。
- “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渚”就是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 “日暮”:傍晚。
- “客”:指诗人自己,因为他在他乡,所以称“客”。
- “愁”:忧愁。
- “野旷”:原野空旷。
- “天低树”:远处的天空好像比近处的树还低。
3. 解析与赏析。
- 诗的前两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就像在讲故事一样。
诗人划着小船,停靠在一个烟雾弥漫的小沙洲边,这时候呢,天渐渐黑下来了,本来就漂泊在外的诗人啊,心里的那种忧愁就像小芽一样冒了出来,而且还是新的忧愁哦。
为什么是“新”的呢?可能他之前的忧愁被白天的景色或者忙碌给冲淡了一些,到了傍晚,周围安静下来,孤独感就更强烈了。
- 后两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可太妙了。
你看啊,原野那么空旷,远处的天空好像都比树还低,这就给人一种很空旷、很寂寥的感觉。
而江水清澈,月亮倒映在水里,就好像月亮离人特别近。
这个月亮啊,就像是诗人唯一的伙伴,在他孤独的时候陪着他。
诗人把那种在旅途中的孤独、愁闷的心情,通过对景色的描写,表现得淋漓尽致。
1. 原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 字词解释。
- “六月二十七日”:这是写诗的时间。
- “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 “醉书”:喝醉酒的时候写的诗。
- “黑云翻墨”: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
- “未遮山”:还没有把山遮住。
- “白雨跳珠”:白色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
- “卷地风”:贴着地面吹来的大风。
- “水如天”:湖水像天空一样平静。
3. 解析与赏析。
- 前两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就像一场精彩的魔术表演开始了。
你看那黑云,就像打翻的墨汁一样,黑咕隆咚地涌过来,可是还没来得及把山都遮住呢,白色的雨点就像调皮的小珠子一样,蹦蹦跳跳地落进船里。
1《古诗词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
![1《古诗词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https://img.taocdn.com/s3/m/0be93b5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7a.png)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杂、篱”等6个生字,会写“杂、稀”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设计教学思路说明:教学设计一基于学情起点,引导学生学会想象和表达画面,初步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时依照古典诗词教学的一般步骤,设计了诵读古诗、理解大意、想象画面、拓展延伸的教学板块,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了解古诗,感受古诗内在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对诗句所描述的画面展开想象,感受杨万里目睹暮春时新绿景色和儿童“追蝶”时的快乐与兴奋之情,感受范成大诗中田园生活的忙碌与闲趣。
《清平乐·村居》的教学立足于学生初次接触宋词,从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含义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想象并表达村居画面,体会词作中蕴藏的情感。
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杂、篱”2个字,会写“杂、稀”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背诵这首诗。
3.能想象并说出诗歌表现的情景,感受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感受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
教学过程一、单元导入,营造氛围引入:今天,我们将开始新学期、新的单元的学习。
在这里,我们会偶遇纯朴的乡村,那一道道独特的风景,那一幅幅和谐的画卷,定会带给你别样的感受。
板书《四时田园杂兴》诗题,学生齐读诗题。
二、理解诗题,初读古诗1.借助注释,理解诗题。
(1)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注释理解:“四时”,指四个季节,即春夏秋冬;“杂”,平舌音;“兴”在这里读第四声;“杂兴”,随兴而写的诗。
(2)介绍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系列古诗:范成大看遍了乡村四季不同的景色,写了一系列的《四时田园杂兴》,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的是初夏时节。
2.自由朗读。
(1)扫除读诗障碍,重点指导:篱:教写“篱”字,引导学生关注竹字头,出示图片理解词义。
诗词曲三首 诗三首是哪三首
![诗词曲三首 诗三首是哪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f24b3cc3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c8.png)
诗词曲三首诗三首是哪三首短诗词三首:1.《咏鹅》唐代: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夏日绝句》宋代: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古诗词三首有哪些?古诗词三首有哪些?忆江南三首:其一江南好诗词曲三首,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诗词曲三首,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白话译文其一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其二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其三江南的回忆,接下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什么时候能再次相逢?创造背景:白居易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对江南有着相当的诗词曲三首了解,又先后担任过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因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他后来定居洛阳,犹忆江南旧游,于是创作诗词曲三首了《忆江南三首》。
关于作词的具体时间,历来说法不一。
有说在白居易离苏州之后;有说在开成三年(838年);有说在大和元年(827年);王国维则说写于“大和八九年间”。
这些说法,笼统简单,缺乏事实根据。
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唱和白居易的词,其小序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刘禹锡词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苏轼密州三曲是哪三首苏轼密州三曲是哪三首苏轼密州三曲如下:1、《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1古诗词三首(教案)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古诗词三首(教案)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fd7135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9.png)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三首古诗词,学生能够理解诗词的大意,把握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背诵,体会诗词的节奏、韵律和意境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诗词的兴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1. 学习《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三首诗词。
2. 理解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修辞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的意义,体会诗词的意境美。
2. 教学难点: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感悟诗词背后的情感和哲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学课件。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学习氛围。
2. 新课导入(15分钟):分别导入《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三首诗词,讲解诗词的背景,带领学生朗读诗词,理解大意。
3. 诗词解析(30分钟):深入解析每首诗词的意义、情感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感悟诗词的美。
4. 实践环节(10分钟):学生自主分析诗词,练习翻译和赏析,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诗词的主题和情感,通过关键词和简洁的图示展现诗词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作业设计:1. 翻译和背诵所学诗词。
2. 写一篇关于所学诗词的感受和体会。
3. 阅读推荐的古代诗词,了解其背后的故事,进行赏析。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学素养。
重点关注细节: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说明:1. 突出:在板书的顶部,用大号字体书写诗词的,如《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
是诗词的核心,通过突出,可以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关键词汇:每首诗词中都有表达核心意义的关键词汇,如《示儿》中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题临安邸》中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己亥杂诗》中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古诗词三首》的课堂笔记
![《古诗词三首》的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8842ef0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82.png)
《古诗词三首》的课堂笔记1. 原文。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字词解释。
- “床”:这里的床可能不是我们现在睡觉的床哦。
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说它是一种类似马扎的坐具,也有人认为是井栏。
反正就是诗人在这个东西前面看到了明亮的月光。
- “疑”:怀疑,诗人恍惚之间把月光当成了地上的霜,这个想法很有趣呢。
就像我们有时候睡眼惺忪,把一个东西看成另一个东西一样。
3. 诗句赏析。
- 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诗人一开篇就给我们营造了一种清冷的氛围。
你看,月光洒在床前,白花花的,诗人迷迷糊糊的,还以为是地上结了霜呢。
这说明当时的环境很安静,而且月光特别亮,亮到让诗人产生了错觉。
- 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千古名句啊。
诗人抬起头看着天上的明月,然后又低下头开始思念自己的故乡。
为什么看了月亮就会思乡呢?因为月亮在古代可是一个很有象征意义的东西,不管你在哪里,看到的月亮都是一样的。
所以诗人看着月亮,就想到了自己远方的故乡,那里有自己的亲人、朋友,还有熟悉的一切。
这两句把诗人那种思乡之情表现得特别细腻,就好像我们在外地的时候,看到和家乡有关的东西,心里也会突然涌起一股思念之情。
4. 主题思想。
-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李白当时可能是在外地游历或者做客,晚上睡不着觉,看到月亮就想家了。
1. 原文。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 字词解释。
- “异乡”:就是他乡,不是自己的家乡。
- “异客”:在他乡的客人,王维觉得自己在这个地方很孤单,像个客人一样。
- “茱萸”:一种植物,在重阳节的时候,古人有插茱萸的习俗。
3. 诗句赏析。
- 第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一个“异”字,就把那种孤独感表现出来了。
王维一个人在外地,周围都是陌生的环境,他肯定觉得很不自在。
- 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可是千古名句啊。
平常的时候可能还不觉得,但是一到节日,看到别人都热热闹闹的,自己就特别想家,想亲人。
2021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全
![2021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全](https://img.taocdn.com/s3/m/0103f252bceb19e8b9f6baaf.png)
请欣赏下面这幅图画,你想到了哪首古诗?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 简介
(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 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南宋“ 中兴四大家”。他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富 有生活情趣,当时人称诚斋体。 主要作品:《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舟过安仁》等。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古诗,边读边想: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哪些事物? 篱落、一径、树头、儿童、黄蝶、菜花
从整体上看,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这些景物都是乡村中的典型事物;都是暮春时节的典型 事物;说明这是暮春季节。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深远。 树头:树枝头。 未:没有。 阴:树荫。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宿新市徐公店
___篱__落__疏__疏____一径深, ___树__头__新__绿____未成阴。 ____儿__童__急__走__追__黄__蝶____, 飞入菜花 无处寻_____。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__杨__万__里__ 写的,整首诗选取了
____篱__落__、__菜__花__、__儿__童__、__黄__蝶____等事物,描绘出一幅闲
这首诗中,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闲适、惬意、愉悦。
借助注释理解意思,紧扣古诗中的事物想象画面, 通过朗读浮现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结构梳理
宿 新 市
田园风光
篱落疏疏 树头新绿
一径深 未成阴
徐
急走 追黄碟
公 店
儿童追蝶
飞入
无处寻
心境恬淡闲适 喜爱田园生活
概括主旨
《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描绘了在幽静安逸的 田园风光里,儿童在菜花地里追逐蝴蝶的生动画 面,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儿童 的喜爱之情。
1古诗三首 (1)(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古诗三首 (1)(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61a2089f524ccbff1218434.png)
句意:而相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古词赏析
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 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称道的。词人在写景 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 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
板书设计
首联:点题 总写
诗
山
颔联:月 林 泉—静
居
中
秋
有
暝
颈联:喧 动 归—动
画
尾联:抒怀—留
不同点
暝
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古文)。指傍晚时分暮 Nhomakorabea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
候(现代文)。
1.日将( 暝)。 2. 薄( 暮)笼罩着这块海滩胜地。
词语积累
描写秋天的词语:
枫林尽染 秋意深浓 秋风萧瑟 金桂飘香 北雁南飞 秋雨绵绵
初读感知
1.这三首古诗分别介绍了什么内容?
秋景 愁绪 思乡
2.根据古诗词内容填空。 《枫桥夜泊》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
苏州的别称,因城西 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姑苏城外寒山寺,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句意: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
夜半钟声到客船。
半夜敲钟。
句意: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 我乘坐的客船。
古诗赏析
全诗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描绘秋江月夜的 美景,间接而自然地把诗人旅途寂寞的郁结愁思寄 托于景物而抒发出来。欲抒情,先绘景,情随景发, 是这首古诗显著的艺术特点。
王孙 枫桥 姑苏
pàn
ɡēnɡ ɡuō
河畔 一更 聒噪
我会读
暝
榆
浣
畔
更
聒
mí nɡ hu
àn
y ú
pà n
ɡē
表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 组词
![表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 组词](https://img.taocdn.com/s3/m/228f6d23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51.png)
表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组词一、《登鹳雀楼》–王之涣1.登鹳雀楼2.白日依山尽3.黄河入海流4.欲穷千里目5.更上一层楼二、《静夜思》–李白1.床前明月光2.疑是地上霜3.举头望明月4.低头思故乡三、《春望》–杜甫1.国破山河在2.城春草木深3.感时花溅泪4.恨别鸟惊心本组词共有十四个字,分别来自名家名作。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登高远望、追求更高境界的意境。
李白的《静夜思》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思乡之情。
而杜甫的《春望》则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达了国家沦陷、自己的遭遇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这三首古诗词,情感真挚,含义深刻,堪称古诗词中的精品。
学生们通过朗读、背诵、解读这些古诗词,可以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感受诗歌之美。
这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
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启迪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情感。
这组词不仅可以用于语文课堂教学,还可以作为课外阅读的素材。
老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这组词的魅力,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所蕴涵的情感和意境,让他们领略古诗词之美,激发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热情。
这组古诗词也可以作为语文写作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丰富他们的语言表达形式,提高语文写作水平。
希望学生们能够善于感受诗歌的意蕴,领略诗歌的魅力,通过这组古诗词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语文素养,提升审美情趣,更能够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性格,使之受益终身。
数百年过去,古诗词的魅力依然深深吸引着人们的心灵。
老师们在教学中,应该善于挖掘古诗词的内涵,通过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让他们领略其中的艺术之美和人生哲理。
而学生则应当用心体会,努力理解和表达古诗词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
古诗词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知和了解。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古诗词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古诗词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0e7479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62.png)
第一单元【单元内容概述】【单元核心目标】1. 在活动体验中,能根据要求提取语言文字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初识表达思想感情的关键语句。
2.在阅读的引领下,能写出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注意用关键语句表达情感,将自己的快乐融入习作,写出乐园“乐”在哪里。
【单元任务群目标】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1.认识20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40个字,正确读写26个词语。
2.朗读并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卜算子·咏梅》。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1.能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想象体会句中的画面和情境。
3.能认真倾听,记住别人话语的要点,并准确转述。
4.能读懂书面通知要求,根据对象进行转述。
5.能联系语境,展开联想,选择词语说一说乡村或城市生活。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1.推荐阅读:《春种秋收》《像风一样奔跑》。
2.实践活动:(1)让学生亲身走进乡村,感受生活的美丽景致,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2)根据通知要求及对象正确转述。
【单元任务群设计】1 古诗词三首【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乡村生活独特、迷人的景致,丰富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感受乡村生活的魅力,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能根据课文描绘的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思维能力:学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审美创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是如何通过关键语句表达情感的,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前解析】本课由三首古诗词构成,前两首分别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及杨万里的名作。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选自《四时田园杂兴》,《四时田园杂兴》共有六十首,全诗都是写景,表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
诗句浅近通俗,却意境悠远。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一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景图,体现了诗人闲适的心境,整首诗给人留下了无尽想象的空间。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00cc4fff83d049649a66585d.png)
识字眼,明诗句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将彩笔转入画面的中心,描绘儿童捕蝶 的欢乐场面。“急走”“追”是快速奔 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 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 态和心理刻画得维妙维肖,跃然纸上, 仿佛就在眼前。这叫动态描写。
日长/篱落/无人过。 溪东,中儿/正织/鸡
飞入/菜花/无处寻。
笼;最喜/小儿/无赖
唯有/蜻蜓/蛱蝶飞。 ,溪头/卧剥/莲蓬。
检测自学
说一说
• 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 对三首古诗的理解。
认真观察 用心书写
我会写
sù xú lí shū dié zá
宿徐篱疏蝶杂
xī qīng tíng máo yán wēng lài bō
我会写
xī
组词:
稀
稀疏 稀少 稀奇
稀有 稀奇古怪
qīng
蜻
我会写
组词:
蜻蜓 蜻蜓点水
tíng
蜓
我会写
组词: 蜻蜓
我会写
máo
组词:
茅
茅庐 茅屋 茅草
茅舍 茅塞顿开
我会写
yán
组词:
檐 屋檐 房檐 廊檐 飞檐走壁
我会写
wēng
翁
组词:
老翁 渔翁得利 翁姑 塞翁失马
lài
赖
我会写
组词:
依赖 信赖 耍赖 赖皮 百无聊赖
疏疏—— 稀稀疏疏。
一径—— 一条小路。
深—— 深远。
树头—— 树枝头上。 新绿——树上新长出绿叶。
未—— 没有。
阴—— 树叶茂盛浓密。
急走—— 急急忙忙地跑。古语走就是跑的意思。
识字眼,明诗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师课前准备
备写教案、制作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及预习
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3∕3
学生人数 时间分配 2ˊ 5ˊ 5ˊ
2人 学生活动
一、古诗导入: 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 大家欣赏。 说说古诗的特点: 有五言诗、七言诗。诗的字数很整齐。 二、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别 1、自读"预习"。读后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 三、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 1、 《忆江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江南好 旧曾谙 红胜火 忆江南 好:美好 旧曾:以前、过去 谙:熟悉 胜:胜过、强过 忆:想念、想起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太阳 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光里,江水碧绿如 蓝。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五、总结升华 1、读《忆江南》(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1∕3
学生人数 时间分配 2ˊ 5ˊ
2人 学生活动 1. 谁来 背背 李白 的诗,会几首就 背几首。
一、激趣导入 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 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 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 人,他们是谁?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2、 引语: 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 么?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 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尽:完。独去闲:悠闲地独自 离去了) 2、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四、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 讨论: 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 一句?
80﹪ 普适性作业 优化设计 11 页 三、四题。
20﹪ 补偿性作业 优化设计 11 页 一、二题。
分层作业
面批面改
100﹪
100﹪
100﹪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拓展性习题
点拨理解“旧曾 谙” ,可以让学生 结合看图吟诵体 会。
普适性习题
补偿性习题
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 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背会古诗、并默写古诗
分层练习
练习覆盖率
40﹪ 拓展性作业 根据注释理解 古诗、并能默 写古诗。体会 作者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
80﹪ 普适性作业
20﹪ 补偿性作业
教学内容
1、古诗词三首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 重点: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 备写教案、制作课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师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及预习
熟读课文、查字典正字音、借助注释理解诗句
1、古诗词三首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 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重点: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默写《望洞庭》 。 备写教案、制作课件、
2. 要求 学生 围绕 问题,自由读诗。 3.根据注释, 结合 插图逐句说说诗 意。
4.自由朗读。
教学内容
1、古诗词三首 1、初步知道古诗与词的区别。 2、理解《忆江南》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4、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师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及预习
熟读课文、查字典正字音、借助注释理解诗句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2∕3
学生人数 时间分配 5ˊ
2人 学生活动 1. 谁来 背背 刘禹 锡的诗,会几首 就背几首。
2ˊ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今天, 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 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 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二、 释题, 5ˊ 简介背景 5ˊ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10ˊ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 dòng、潭 tán、螺 luó、 磨 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 来说一说。 5 ˊ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 5ˊ 游的人很多, 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 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 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 3ˊ 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 来。
谁来背背李白的 诗,会几首就背 几首。
5ˊ 5ˊ
5ˊ
要求学生围绕问 题,自由读诗,
10ˊ
根据注释,结合 插图逐句说说诗 意。
5ˊ 5ˊ
学生想象
拓展性习题
点拨理解“两相 和” ,可以让学生 结合看图吟诵体 会。
普适性习题
补偿性习题
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 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背会古诗、并默写古诗
理解古诗、并默写。
会背诵古诗、并默写
分层作业
面批面改 教学反思:
100﹪ 板书设计:
100﹪
100﹪
日出江花红胜火 能不忆江南? 春来江水绿如蓝
拓展性习题
普适性习题
补偿性习题
说出古诗表达 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 抄写本课生字五遍, 的思想感情。 思。 并组词。 抄写诗一遍
分层练习
练习覆盖率
40﹪ 拓展性作业 优化设计 12 页五题。
5ˊ
5ˊ
2. 要求 学生 围绕 问题,自由读诗。 3.根据注释, 结合 插图逐句说说诗 意。
10ˊ 5ˊ
5ˊ 3ˊ
4.自由朗读。
拓展性习题
点拨理解“两不 厌” ,可以让学生 结合看图吟诵体 会。ຫໍສະໝຸດ 普适性习题补偿性习题
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 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背会古诗、并默写古诗
分层练习
练习覆盖率
40﹪ 拓展性作业 根据注释理解 古诗、并能默 写古诗。体会 作者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
80﹪ 普适性作业
20﹪ 补偿性作业
理解古诗、并默写。
会背诵古诗、并默写
分层作业
面批面改 教学反思:
100﹪ 板书设计: 敬 亭 山
100﹪
100﹪
相看 _________ __________ 两不厌
独
坐
教学内容
分层练习
练习覆盖率
40﹪ 拓展性作业 根据注释理解 古诗、并能默 写古诗。体会 作者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
80﹪ 普适性作业
20﹪ 补偿性作业
理解古诗、并默写。
会背诵古诗、并默写
分层作业
面批面改 教学反思:
100﹪ 板书设计:
100﹪
100﹪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 洞庭/ 山水色,白银/ 盘里/ 一青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