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 1 新闻两则学案1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体裁格式和特点,把握记叙的六要素。

2.积累“鄂、豫、绥靖、阻遏、锐不可当”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3.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

教学重难点:把握新闻的结构要素,理解文章语言准确、简洁、感情色彩鲜明的特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现实世界风云变幻,街头热议五花八门,同学们,你们是怎么了解这些信息的呢?对,是新闻。

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口,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出自伟大领袖毛泽东毛泽东之手。

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第一篇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课堂实录一、了解新闻体裁。

【设计意图:让学生系统地认识新闻的特点】1、新闻的定义及其特点。

“新闻”这个名称,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消息(新闻)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四条。

一是事实说话;二是迅速及时;三是高潮在前;四是简明扼要。

2.新闻的结构。

新闻包括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它简明扼要地解释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和结语有时候也暗含在主体中。

二、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或自己查字典解决)。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掌握生字的读音和意思。

】1.掌握生字读音。

鄂è(湖北)豫yù(湖南)绥suí靖jìng 阻遏è锐ruì不可当高屋建瓴líng 气势磅páng礴bó聿yù闱wéi乡荻dí港歼jiān灭回肠荡dàng气2.理解词语的意思。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特点,把握新闻的六要素和结构。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3、运用默读的各种方法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独立阅读新闻的能力。

【学习重点】1、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2、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学习难点】1、学会对群体人物描写的分析,体会用词的准确精练。

2、了解在叙述、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的写法。

【学习过程】一、预习天地1自读课文1至2遍,划出生字、生词,然后查、写、记下列生字词。

(1)给下面带点字词注音芜.()湖荻.()港溃.()退歼.()灭锐不可当.()要塞.()星宿.()绥.靖()阌.()乡阻.()遏.()(2)解释词语意思锐不可当:击溃:要塞:(2)特点:真实性、针对性、时效性。

语言简明准确。

(3)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4)结构:标题(正题、引题、副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

(5)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二、学习时空1、速读第一则新闻,在文中圈点标记出记叙的六要素,与小组同学交流。

并分别用一两句话或一段话来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第一则:2、根据前面掌握的新闻知识,说出这则新闻的结构并分析作用。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4、品读文章,结合具体语句揣摩本则新闻的准确精炼、铿锵有力的语言特点。

快乐课课练常识填空:1.新闻,又叫,它的结构通常包括、、、、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

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绥.靖(suí)浮躁.(zào)局势.(shì)冲.动(chōng)B.歼.灭(jiān)区域.(yù)溃.退(kuì)恶.霸(è)C.阻遏.(jié)要塞.(sài)星宿.(sù)锐不可当.(dǎng)D.横.渡(héng)安抚.(fǔ)企.图(qǐ)逃窜.(cuàn)3、下列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A.抵抗顽强痛恨气势磅礴 B.拒绝据点消耗高屋建瓴C.泄气惨败稳固英勇善战 D.阻遏逃窜微弱锐不可挡4、对下列各句表达方式判断有误的一项()A.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 新闻两则学案1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 新闻两则学案1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1 新闻两则学案1 新人教版一、课前自学(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

比喻力量非常强盛,声势非常浩大。

高屋建瓴.(líng):在屋顶上把瓶子里的水往下倒。

形容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有利形势。

建,倾倒;瓴,盛水的瓶子。

气势磅礴..(páng bó):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磅礴,盛大的样子。

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

回肠荡气:形容乐曲文章等非常动人。

溃.(kuì)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歼.(jiān)灭:消灭。

击溃:打垮;打散。

封锁:采取军事措施,使不能通行。

管辖:管理;统辖(人员、事务、区域、案件等)。

(二)知识积累1、简介“新闻”:(1)定义:新闻是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

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有教育、认识、移情作用)的事实。

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从狭义上讲,就是指消息。

(2)特点:真实性、时效性,语言简明准确性。

(3)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结构:标题(正题、引题、副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

(5)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背景简介: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
★设计思路。
学生初次接触“消息”这种文体,应知道消息的最基本要求:一是内容要真实,要用事实说话,来不得半点虚假;二是报道要迅速及时;三是要简明扼要。消息报道主要是用事实说话,但也可以插入简单的议论。文章主体部分的第二层写完战况后,插人了简要的议论,应引导学生反复思考、细细品味它的作用。本文语言极富特色:准确、简明、概括性强;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
②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教师简略交待《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西路大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待,如“至发电时
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
③评论中对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与敌人拒绝签订和平协议有很大关系。前者略议。是因为这个问题不言而喻;后者详评,是为了把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同时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此处着重点明这一点,更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动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
2、朗读课文,疏通字词。
鄂() 豫() 绥靖() 阻遏()
3、自主、合作探究这篇新闻的结构及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及时性。
划分层次:
第一层,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背景材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课前准备。
学生自读文章,解决生字词及疑难句子,初步把握内容。收集有关渡江战役的资料。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导学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导学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导学案(新人教版)自主预习整体感知1、读课文,按照新闻结构疏通本文结构。

1、熟读课文,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 1、主体部分为什么按1、给下列加划线字注音。

锐不可当(答案: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从20日夜起。

地点:1000余华里的战线。

原因:人民解放军要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

经过:分三路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渡完。

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

分析导语的语言特点:“百万大军”,写出了参加渡江战役人数之多,体现了一种排山倒海、无坚不摧的力量;“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说明了战线之长;“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表现了攻势之凌厉,我军所向披靡,渡江战役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九江(不含)”一词,准确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

“均是”二字概括战线宽广,胜利巨大。

短短一句导语,概括了报道的全部内容,语言简洁、洗练。

既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了下文。

6、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已渡过30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

第二层(从“21日下午五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2、找出课文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概括导语和主体的内容。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导语:第一、二句话。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主体:从“20日夜起”到篇末,详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并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要意义。

首先,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

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然后写东路军,这样的顺序反映了三路大军开始渡江的时间先后,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中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 新闻两则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 新闻两则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1 新闻两则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结构。

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4、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第一课时1、新闻的有关知识。

(1)、广义新闻泛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新闻,专指消息。

消息,是报纸常用的一种文章样式。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狭义新闻,即消息。

(2)、新闻的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和结果(3)、新闻的结构要素标题:高度概括事件(迅速了解新闻主要内容,要看标题)导语:简洁明了的叙述事件。

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

(较详细了解新闻内容,要看导语)主体:导语后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

(详细地的了解新闻内容,要看主体)结语:是新闻的结尾,一般指新闻的最后一句或一段。

(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从属部分,一般插在主体中,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中。

(4) 新闻的特点:a、让事实说话;(真实性)b、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c、简明扼要。

(准确性)预习检测:利用工具书,查出生字词。

芜湖( ) 荻港( ) 要塞( ) Kuì( )退()不可当xiè( )气绥靖()阌()聿()鄂()豫()一、整体把握。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2、找出第一则新闻的导语和主体,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第二则新闻主体部分一开始运用两则史料有何意义?4、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说明了什么?第二课时二、语言揣摩。

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学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学案新人教版.doc

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结果——自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军解放。

结构的五部分为(略)3、第一则新闻的导语是什么?作用是什么?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作用:这一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四、课堂展示:五、教师小结:这节课,同学们要记住三个数字,即“三、六、五”,“三”是新闻的三个特点:真实、及时、准确;“六”是新闻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五”是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六、课堂检测:1、(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括号里的文字叫什么?有什么作用?明确:括号里的文字叫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机关)、发电时间、发电地点。

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

3、阅读新闻片段,完成下面的练习上海一建筑发生爆燃金茂大厦一玻璃门因震动而破裂新华社上海1月17日专电(记者杨金志刘丹)事发地点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繁华地段,为一栋待拆除的两层建筑,距金茂大厦约30米。

17日10时左右,事发地点突然发生爆燃,造成5人受伤,分别是附近商店1名店主和4名路人;金茂大厦的一玻璃门也因震动而碎裂。

金茂大厦内没有人员伤亡。

事故发生后,消防、公安、急救等部门迅速赶往现场处置。

火势在约半小时内即被扑灭。

伤者被送往附近的东方医院治疗,均无生命危险。

记者了解到,爆燃的原因已初步确认,为天然气泄漏遇到火星引起。

目前有关方面正在进一步调查事故的具体原因和伤亡情况。

请为这则新闻设计导语并填写在横线上。

拟写导语:17日10时左右,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地区,一待拆建筑发生爆燃,造成五人受伤。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一《新闻两则》【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学习难点】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知识】1、题目解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某某》由某某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2、了解新闻有关知识:关于消息新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1)广义: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2)狭义: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

(3)通讯社:中国——新华社美国——美联社、合众社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日本——共同社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3、走近作者:(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某某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某某某某人。

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

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

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

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 新闻两则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 新闻两则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1 新闻两则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为:1、了解并掌握新闻的基本要素。

2、识记课文重点字词。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新闻。

4、了解感悟人民解放军伟大气势,分析评价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

依据教学目标1、3点制定教学重点:1、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

2、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3、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依据学情制定教学难点为: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新闻的基本要素2、了解感悟人民解放军伟大气势,分析评价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新闻教学重点:新闻的基本要素及特点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新闻进行评价与创作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

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揭题解题(三)学生自读课文(包括读“预习提示”,以了解背景知识)。

读书时,画出生字词(或自己查字典解决)。

识记重点字词:鄂(湖北)豫(湖南)绥靖阻遏锐不可当气势磅礴回肠荡气聿闱乡【说明】熟悉历史背景,学习字词,大致了解全文内容。

(四)朗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

对照书上的示意图,进一步了解三路大军渡江战役的经过。

提出要求:对照示意图,能够复述渡江战役的大致过程。

(五)两位学生一组,彼此照着示意图复述渡江战役的经过。

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复述较好的同学,准备请他(她)上黑板前面复述。

(六)教师出示一张较大些的渡江战役示意图(或对照教材也可),请刚才发现的复述较好的一位同学指图复述,其他同学静听。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新人教版.doc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新人教版.doc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新闻常识的掌握。

2、文章内容的理解。

3、文章语言特点的体会。

4、新闻写作的学习。

预习要求:1、通读全文,划出不会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2、针对练习一、二的第一句话(即“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阅读新闻,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

教学过程1、导入1)请同学们看“单元提示”,回答本单元作品的题材。

2)同学们能说出一二个古今中外的著名战例吗?3)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毛主席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期间写的两篇新闻。

2、写作背景简介: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三大战役)→国共和谈→渡江作战3、检查预习:1)本文字词的检查重点掌握的字词:鄂豫绥靖阻遏锐不可当2)练习一、二中新闻常识的了解————新闻的六要素和五结构。

【背诵】新闻常识的补充: 1)新闻,又称消息,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常分为( )、()、()、()四类。

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

2)新闻结构五部分中的主要部分,( )、()、()是主要部分,必不可少;背景、结语是辅助部分。

3)新闻的标题包括引题、正题、副题。

正标题必不可少。

4)正文导语前的话是电头。

(接着拿当日的报纸为例,让学生具体认识标题的种类和电头。

)5、第一则新闻的教学:1)请同学们找出这则新闻中六要素和标题、导语、主体的内容。

找出本文新闻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事件的经过与结果: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结构的主要部分:标题(正题):导语:主体:深入研讨:(方法:同组讨论,合作发言——即同组成员之间发言时可以互相补充、纠正,以尽量发挥群体的力量。

)A、为什么本新闻要按中、西、东路军的顺序叙述?(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军接着中路军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新闻两则精彩开篇词同学们,你们喜欢读报吗?喜欢读报纸上的新闻吗?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口,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

喜欢新闻,可以培养一个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关心时事动态的热忱。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新课导入本课的两则新闻记述了正义战争的胜利,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它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正义的胜利。

我们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这堂课我们要学习的一则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荻.港(dí) 锐不可当.(dāng) 泄气(xiè) 要塞.(sài) 溃.(kuì)退签.(qiān)订督.(dū)战歼.(jiān)灭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当,抵挡。

溃退:因被打垮而后退。

溃,败,常指(军队)被打垮。

要塞:指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业已:已经。

歼灭:消灭(敌人)。

3.背景链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结果三个月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4.了解文体(1)新闻,又称消息,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2)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新闻开头(即“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附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3)新闻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5)新闻的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

思考:这个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交流点拨】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2.速读主体部分,完成下面表格。

【交流点拨】渡江三路大军时间兵力渡江人数中路军(安庆—芜湖)20日夜—21日夜30万30万西路军(九江—安庆)21日17时—22日22时35万三分之二东路军(南京—江阴)21日17时—22日22时35万大部3.跳读课文,口头复述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二)文本探究本篇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是从中路写起?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交流点拨】中路于20日首先渡江,所以先写。

21日夜即已渡完,只用一句话就交待清楚了。

至于其受阻情况,因与西路一样,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所以此路略去。

次写西路,略写。

最后写东路。

由于这里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加之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报道写得十分具体。

尤其是最后两句详尽地写了我军的战果,是为了说明水路长江和陆路京沪线已全部被我军切断,敌人已无退路,敌我双方态势已十分明朗。

(三)语言品析文章中有许多语言极富表现力,试揣摩以下加点字的含义。

1.西起九江(不含..)。

【交流点拨】不包括,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去掉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了。

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交流点拨】充满嘲讽的语气,显示出我军的神勇。

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交流点拨】显现出战役的壮阔,表现我军排山倒海、摧枯拉朽、无坚不摧的气势。

4.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交流点拨】连用六个动词,表现我军的英勇善战,所向披靡。

四、板书设计标题 百万(兵力)横渡(锐不可当)冲破(排山倒海)导语 渡江概况横渡(一往无前) 中路军——首战告捷(略写) 主体 西路军——所向无敌(详写)东路军——战绩辉煌(详写)背景 一方面……一方面……结语 占领要塞 封锁长江五、拓展延伸1.找出下列这则新闻的电头、导语、主体。

展渡江盛况扬将士神威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对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制度自2001年试行至今,我国累计约有1700万人次的贫困生获得免费提供的教科书。

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01年,中央财政安排1亿元,为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这一款项到2002年增加到2亿元,2020年进一步增加到4亿元。

但是资助面只占中西部地区贫困生的30%左右。

为此,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继续加大资助力度,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交流点拨】电头: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导语:第一段(除电头外)主体:第二段2.请将下面这则新闻的结语补充完整。

汶川地震后,教育部、公安部和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组成检查组,对河北、河南、辽宁、重庆中小学安全和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联合检查,发现中小学校安全工作状况有了很大好转,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校舍建设质量标准偏低,体育运动场地普遍紧张,学生食堂、宿舍等设施条件较差,有的学校教学楼或学生宿舍疏散通道不畅,存在安全隐患。

检查组强调,。

【交流点拨】校园安全存隐患是这则新闻的主调,问题出现了就不能视而不见。

所以,结语可写作:各级政府要切实重视中小学校安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确保校园安全。

第二课时《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新课导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篇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我们要充分利用上节课所学知识,自主探究,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的生字词。

绥靖..(suí jìng) 阌.(wén)乡聿.(yù) 鄂.(è) 豫.(yù)2.背景链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一则新闻发布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已胜利结束,电文说“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即指蒋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败。

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6日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正是淮海战役前夜。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感情朗读、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指出该新闻的导语和主体部分。

【交流点拨】开头的“在人民解放军……占领南阳”是导语部分,以下是主体部分。

2.默读课文,找出新闻的六要素。

【交流点拨】人物:中原我军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地点:南阳原因:困守南阳的敌军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

结果:河南基本解放。

(二)比较阅读,理解提升1.回顾课文,找相同点。

(回顾两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将两则新闻相同的地方找出来。

)【交流点拨】文体相同:都属于新闻(借此可以介绍有关新闻的文体知识)。

作者相同: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毛泽东。

目的相同: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

主旨相同: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大背景相同:都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

2.速读课文,找不同点。

(快速阅读两则新闻,将两则新闻不同的地方找出来。

)【交流点拨】具体时间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写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前夜。

具体写法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

构思特点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勾联历史与现在,纵横挥洒,引而有度。

语言风格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如“百万”“均是”“占领”“控制”“切断”等;《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广博儒雅,语言含蓄,如“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四、板书设计导语概述我军解放南阳南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背景蒋先重视后放弃南阳河南全城基本解放恢复建立根据地南线解放军的伟大胜利纠正了“左”的错误敌人弃城而逃五、拓展延伸学习拟写一句话新闻1.拟写一句话新闻方法指导:(1)中心提取。

提取能反映事实内涵的中心句,这种中心句比较多地存在于导语部分。

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新闻材料和语境,适当删减替换。

(2)要素概括。

新闻一般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包括经过、结果)等五个要素。

拟写时可以参照以上要素,按照“什么人(或物)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加以表述。

2.例题分析: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在第十五个“全国助残日”来临前夕,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介绍,作为社会最困难群体,我国残疾人就业状况明显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