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实验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1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1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1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通过输油管道的课程设计,学生应掌握综合运用《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等课程的知
识进行输油管道工艺初步设计的基本方法、程序和技能,从而为毕业后从事油气长输管道
规划、可行性研究及工艺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一、管道基础数据1.设计输量(300+20×k)×104t/a2.沿线地形
管线全长.管道埋深处最低月平均地温土壤导热系数
各站的最高容许进站压力首站进站压力4.管道设计走低能力为二、油品物性
油品20℃的密度为凝点粘温关系如
1.根据管道长度、任务输量、设计压力等未知条件确认最合适的管径、管壁壁薄、管
材等级等设计参数。

2.按设计流量对管道进行热力水力计算,在此基础上对输油管道进行泵站布置及热站
布置,即确定这些站的数量和位置;
3.根据管道线路迈向及其它方面的建议调整泵站和冷却东站的边线,展开热泵站合一,并再次确认调整后各站的入、出来东站温度。

4.对输油泵机组提出参数要求,确定输油泵机组的配置方案;
5.对加热炉提出参数要求,确定各站加热炉的配置方案;
6.设计中间热泵站的工艺流程,绘制其工艺流程图;
1
7.整理输油管道工艺初步设计方案,编写初步设计报告。

四、设计报告要求
设计报告使用学院统一印制的课程设计报告册,内容包含:1.课程设计任务书;2.排
序过程及其说明书;3.中间东站工艺流程图。

2。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实验指导书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实验指导书

5.5
46.5
2.0
50
2.5
90
DG12- 7.5 2.08 84.6
3.93
44
2.0
25X3
12.5 15.0
3.47 4.17
75 69
2950
4.73 5.32
7.5
54 53
2.0 2.5
90
三、实验原理 1、实验流程。(详细流程见图 2—输油管道工艺实验流程示意图) 2、涡轮流量计原理。 涡轮流量计由涡轮流量变送器,前置放大器,积算频率仪等组成。其示意
四、实验内容与要求 1、熟悉实验输气工艺流程,见图 1。 2、改写计算公式,明确测量参数。 3、熟悉压缩机工作情况。 1)空气压缩机作业区应保持清洁和干燥。 2)燃、润油料均添加充足;各连接部位紧固,各运动机构及各部位阀门开
闭灵活;各防护装置齐全良好,贮气罐内无存水;空气压缩机应在无载状态下 启动,启动后低速空运转,检视各仪表指示值符合要求,运转正常后,逐步进 入载荷运转。
≤ 19
吸气温度 (℃)
一级 二级
<40 <50
排气温度 (℃)
≤ 180
三、实验原理
1、流量基本公式
( ) ⎡
Q
=
C0
⎢ ⎢⎣
PQ2 − PZ2
D5 ⎤0.5 ⎥
λZ Δ∗TL ⎥⎦
2、输气管道储气量计算方法
1)储气开始时(A 点)管路中气体平均压力
PCPA
=
2 3
⎜⎜⎝⎛
pQA; pZA ⎟⎠
措施。 3、了解电动离心泵的工作特点,学会操作步骤和方法。
二、主要仪器设备与材料 输油管道工艺实验装置共设有三个泵站,站 1(首站)设有两台离心泵,

输油管道设计及管理PPT学习教案

输油管道设计及管理PPT学习教案
如果有若干个点的 △Hj 均大于零,则其中最大者为翻 越点。若所有点的 △Hj 均小于零,则不存在翻越点。 管线设计和运行时,无论是旁接油罐流程还是密闭流程 ,翻越点均只有一个,且确定方法相同。但翻越点会随 水力坡降的变化而变化。
第11页/共38页
12
3、翻越点后的流动状态
管道上存在翻越点时,翻越点后的管内液流将有剩余能 量。如果不采用措施利用和消耗这部分能量,翻越点后 管内将出现不满流。不满流的存在将使管道出现两相流 动,而且当流速突然变化时会增大水击压力。对于顺序 输送的管道还会增大混油。
确定泵站位置的步骤是的布置区 ②进行现场实地调查,与当地有关部门协商后,最后决 定站址 ③核算站址调整后是否满足水力要求。
1、布站作图法
根据化整后的泵站数和管路实际情况,重新计算管道系统 的工作点、水力坡降和每个泵站在工作点输量下的扬程:
第20页/共38页
Hd df ,为:泵站的出站压力; cb ix , 为 x段 上的摩 阻 损 失 ag Za Z;d Zx ,为x段的高
ba Hd ix Zx ,为差a点液流的剩余压能,称动水压力。
动水压力:它是管路沿线任一点水力坡降线与纵断面线之 间的垂直距离。
在e点,其动水压力为0,需要重新加压才能以 流量继续向前输送。
na(Hc hc ) i(L x) i f x Z HsZ Hs1
第17页/共38页
18
等温输油管道的工艺计算
x1
n na
i(1 )
(Hc
hc
)
同理可得变径管长度为:
x2
n i(1
na )
(Hc
hc )
式中: 1/ 22m
D D0
5
m
第18页/共38页

输油管道设计方案与管理

输油管道设计方案与管理

《管输工艺》(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自学)基本要求适用对象:(如:储运本科)预备知识:使用教材: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杨筱蘅,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 参考书:备注:作业一律用16开纸手写(不收打印稿),封面写清年级、专业、姓名、学号,作业要按时完成。

直属学员上交函授夜大部;分部(站)学员上交本地教学站。

管输工艺习题1.某长输管线按“从泵到泵”方式输送柴油,输量为50万吨/年,管材为φ159×6,管壁粗糙度e =0.1mm 。

管线的最高工作压力64×105Pa ,沿线年平均地温t 0=12℃,最低月平均地温t 0=3℃,年工作日按350天计算。

泵站选用65y-50×12型离心泵,允许进口压力为0-40m 油住,每个泵站的站内损失按20m 油柱计算。

首站进站压力取20m 油柱。

泵特性:ρt =ρ20-ξ(t-20) kg/m 3ξ=1.825-0.00l315ρ20 kg/m 3℃(1) 按米勒和伯拉休斯公式计算输送柴油的水力摩阻系数,并比较计箕结果的相对差值。

(2) 若改输汽油,按列宾宗公式和伊萨也夫公式计算水力摩阻系数,比较计算结果的相对差值。

(3) 输送柴油的工艺计算:①用最小二乘法求泵特性方程,比较计算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

②确定泵站泵机组的运行方式及台数(不计备用泵)。

③按列宾宗公式计算水力坡降,求所需泵站数并化整。

④用解析法求工作点。

⑤在管线纵断面图上布置泵站。

⑥根据站址计算全线各站进、出站压力,检查全线动静水压力。

⑦计算冬季地温3℃时,输送柴油的工作点及各站的进、出站压力,并与年平均地温时的进、出站压力比较。

⑧从起点到翻越点,计算平均站间距L f/n、起点至各站的平均站间距L j/j,据此定性分析油品粘度变化时各站进站压力的变化趋势。

对比⑥、⑦的计算结果是否符合这个规律,若不符合,请说明原因。

2.管路热力计算某管路长286km,采用φ426×8钢管,埋深1.4m,沿线冬季月平均地温2℃,月平均气温-10℃。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课程设计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课程设计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课程设计油管道是新兴的一个领域,它也是当今最受欢迎的工程项目之一,尽管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却有着非常惊人的市场前景。

由于跨境油管道工程的复杂性,设计和管理工作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技术标准,以便确保油管道的安全运行。

考虑到这一点,为了确保输油管道的安全运行,教育部发布《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课程设计》。

本课程的建议将有助于确保油管道的安全运行,并将极大地促进油管道领域的发展。

本课程将针对输油管道设计和管理领域进行系统性的深入研究,主要涉及油管道设计、管理、建设、检修、维修等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建立对输油管道的基本认知,以及掌握油管道设计、监测和维护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们还将学习油管道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流程,学习油管道的建设、维修、使用和监管技术,并学习油管道常见故障的诊断和处理技术。

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将针对油管道设计、管理、建设、检修、维修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深入研究,以确保油管道的安全运行。

此外,本课程还将教授油管道的设计和检验要点,以及油管道的操作注意事项,例如油管管理和监控、环境保护和应急措施。

本课程旨在提供系统性、综合性、实用性的教学内容,以及当今现有技术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相关解释,既能满足企业在设计、建设、维护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又能培养学生们在输油管道设计、管理、维护等方面的能力。

为了满足本课程教学要求,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调研,并给予相应的技术指导,培养学生在技术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能力。

学校还将安排实地考察,让学生到工厂实习,掌握油管道设计、监测和维护方面的相关技术,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培养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将对油管道领域的发展和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课程应深入研究输油管道的相关理论,并结合实践,做到让学生真正掌握并熟悉油管道设计、监测和维护的相关技术,为我们的社会服务。

杨飞《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教学课件

杨飞《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教学课件
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确保各项安 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隐患排查治理
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发现的隐患进行登记、评估和整改, 防止事故的发生。
05
输油管道的优化与改造
输油管道的能效评估与优化方法
要点一
能效评估
要点二
优化方法
对输油管道的能效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输油效率、能耗、 安全性能等指标。
输油管道的防爆与防雷设计
防爆设计
根据油品性质和输送工艺,采取相应 的防爆措施,如控制油气浓度、安装 可燃气体报警器等。
防雷设计
为避免雷电对输油管道的影响,应进 行防雷设计,包括安装避雷器、接地 网等措施,确保管道安全。
03
输油管道的施工与验收
输油管道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施工方法
根据输油管道的工程规模、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如明挖法、顶管法、定向钻等。
输油管道的试压与验收标准
试压方法
根据输油管道的设计压力和介质特性, 选择合适的试压方法和介质,如水压试 验、气压试验等。
VS
验收标准
输油管道试压合格后,按照相关标准和规 范进行验收,确保管道系统符合设计要求 和安全运行的需要。
04
输油管道的运行与管理
输油管道的运行模式与监控系统
运行模式
输油管道的运行模式通常包括压力输送和重 力输送两种。压力输送是通过泵加压,将油 品以一定的压力输送到目的地;重力输送则 是利用油品自身的重力,通过斜井或竖井输 送到目的地。
杨飞《输油管道设计与管 理》教学课件
• 输油管道设计概述 • 输油管道设计基础 • 输油管道的施工与验收 • 输油管道的运行与管理 • 输油管道的优化与改造 •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教学课件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教学课件

2021/4/8
37
5. 储气库调峰技术
陕京输气管道为解决季节用气不均衡 性,保证向北京稳定供气修建了大港油田 大张坨地下储气库;大港板 876 储气库; 板中北高点储气库。三座储气库的调峰能 力达到 980 万方/天。
2021/4/8
38
6. 定向钻穿越技术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在管道建设中 已完成 36 条河流共计 29587 m 的河流穿 越工作。近年来,很多单位又陆续引进了 大小配套的多台定向钻机,大大提高了长 输管道河流定向穿越的能力。
再启动过程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7、了解输油管道的各种事故工况的特点、预
防和处理的基本方法。 8、了解输油站的功能、设备组成、工艺流程。
2021/4/8
5
第一章 绪论
主要内容: 一、原油生产与运输概况 二、国内外著名输油管道简介 三、现代输油管道技术的发展趋势 四、21世纪的能源战略
2021/4/8
2021/4/8
29
管道沿线特点:“两山”、“两关”、“一盆地” 、 “一走廊”、
“两弱”、“一重”和“一差”。
“两山”指管道在先后经过的天山、祁连山山脉,通 过这些地段 的管道构成了本工程的特殊困难地段;
“两关”指管道通过的玉门关和嘉峪关;
“一盆地”是指管道通过的吐哈盆地;
“一走廊” 是指管道经过的河西走廊,地形条件较好。
2021/4/8
52
面对石油短缺:加紧国内寻找大油田加快获取 海外份额油和扩大进口渠道。
中油集团公司为海外 11 个开发项目(合同) 控制海外份额油剩余可采储量超过 4 亿吨。
中国海油总公司以 5.85 亿美元收购西班牙雷 普索尔 -YPE 公司在印尼的五大油田的部分权益, 每年带来 4000 万桶(约 540 万吨)的份额原油。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第1次课)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第1次课)
第一条管道:1865年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 (d=50mm , L=10km)
第一条长输管道:1879 美国 TIDE WATER PIPELINE( d=152mm , L=174km )
二战期间、二战后得到迅速发展。 60年代开始向高压、大口径方向发展。
泰纳输油管道-中俄输油管道
第一章 输油管道概况和勘察设计
管道长度 (km) 516.34 524.38 422.6 23.31 454.25 43.7 17.7 7.32 30.3
设计压力 (MPa) 6.4 6.4 6.4 4.5 6.4 6.4 4.1 4.5 3.0
设计规模 (104t/a) 2000 2000 2000
600 2000 2000 1000 600 300
•1.1.3 管道的分类及组成 管道的分类
距离短,经营不独立

企业内部管道

原油管道

长输管道

成品油管道
组成 输油站+线路
距离长,独立经营,有
输油站:首站(起点输油站)、中间完站整、的末组站织机构
线路:管道本身、截断阀室、穿跨越构筑物、阴极保护站,
以及道路、通讯、自控等辅助设施
第一章 输油管道概况和勘察设计
东北原油管网
新港
50km 太 阳 升
新 大 线 67km

庆 铁 线 铁 大 线 庙
60km 牧 羊
农安炼厂 吉林化工
石油二厂
及中朝线 前 甸
59km
50km
康 乐
66km
铁抚线
Φ720mm,L=43.7km
农 安
67km

69km

50km

课程设计: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课程设计: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课程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题目等温及热油管道设计院系石油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油气储运工程11-2班2015年3月27 日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题目等温及热油管道设计专业油气储运工程姓名黄满初学号110202140214一、主要内容了解石油管道特点、石油管道发展概况、石油管道设计内容及方法,石油管道的一般设计步骤,了解等温输油管道设计和热油管道设计的基本参数,并能准确的进行计算。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

二、基本要求等温管道的设计要求,根据基本参数,按平均地温作以下计算和设计:1.按米勒和伯拉休斯公式计算输送柴油的水力摩阻系数,并比较计算结果的相对差值。

2.若改输汽油,按列宾宗公式和伊萨也夫公式计算水力摩阻系数,并比较计算结果的相对差值。

3.输送柴油的工艺计算:(1)用最小二乘法求泵特性方程,比较计算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

(2)确定泵站泵机组的运行方式及台数(不计备用泵)。

(3)按列宾宗公式计算水力坡降,求所需泵站数并化整。

(4)用解析法求工作点。

(5)在管线纵断面图上布置泵站。

(6)根据站址计算全线各站进、出站压力,检查全线动静水压力。

(7)计算冬季地温3℃时,输送柴油的工作点及各站的进、出站压力,并与年平均地温时的进、出站压力比较。

(8)从起点到翻越点,计算站间距L f/ n,起点至各站的平均站间距L j / j,据此定性分析油品粘度变化时各站压力的变化趋势,对比⑥、⑦的计算结果是否符合这个规律,若不符合,请说明原因。

热油管道设计要求,根据基本参数,作如下计算:1.按进出站油温在60-25℃之间,计算所需加热站数及站间距,首站进站油温为25℃。

2.按平均温度法计算站间摩阻,选泵及泵的组合方式,确定所需泵站数(进站油温为25℃)。

3.在管线纵断面图上布置加热站、泵站;并按泵站、加热站尽量合并的原则,调整站数或站址。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教案(电子版)(培训版)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教案(电子版)(培训版)



首站:长距离输油管的起点,接受矿场、炼厂或转运站来油计量后输入干管。 由于接受来油与管道输油之间不可能是均匀和完全平衡的,首站除供给能量 外,还要有较大的油罐区(解决供给不平衡的问题)及相应的计量、油品化 验和油品预处理设施。 中间站:无论泵站、加热站或热泵站,仅给油流补充能量。设施比首、末站 简单。其它的如分输站、减压站等则更简单。 末站:输油管的终点。本质上可认为是一大型转运油库。油品从此转输给用 油单位或者改换运输方式(例如改为海运)。末站突出的任务是解决管道运输与 用油单位或两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输量不平衡问题,而给油品供给能量的任务 则大大减轻。故末站也有较多的油罐及相应的计量、化验和转输设施。 国外油气管道技术发展新动态 一、国外原油管道输送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高粘、易凝原油管道长距离输送基本上仍是采用加热和 稀释两种工艺。针对现役管道输量逐年下降、稠油开采日益增多的现状,以 提高管道运行安全性、节能降耗为目的的各种新技术、组合工艺的研究已成 为热点,像物理场处理(磁处理、振动降粘)、水输(液环、悬浮、乳化)、 器输(滑箱、膜袋)、充气降粘(充饱和气增加输量)、混输和顺序输送等 等多种工艺的研究,有些已进入工业试验与短距离试输阶段。总体上,国外 原油管道的输送工艺正朝着多元化和新型化的方向发展。






其缺点: 1、只适于定点,量大的流体货物的单向运输, 2、不如车、船等运输方式灵活,运送货物种类多样。 3、一次性投资较大,具有战略风险。 管道运输的发展与能源工业,特别是国民经济及石油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现代管道运输始于十九世纪中叶。真正具有现代规模的长距离输油管则始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管道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六十年代开始,输油管向着大管径、长距离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成品油管 道也获得迅速发展,,成品油管道多建成地区性的管网系统,沿途多处收油 和分油,采用密闭和顺序输送方式输油。 随着我国海上油田和内陆新油田的开发,原油管道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 史时期,海上管道和全国的成品油输送管网也逐步发展和形成。 二、长距离输油管组成与各站作用 长距离输油管由输油站和线路两部分组成 (图1—1) :(输油站、线路)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课程设计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课程设计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课程设计随着石油和天然气的普及,许多公司和企业都在钻探和开采石油和天然气。

在使用这些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和销售中,输油管道是非常重要的载体,其设计及其管理十分重要。

为了保证石油和天然气的安全运输,特别是企业和公司之间的石油和天然气运输,加强输油管道设计和管理工作,逐渐成为大家口中最吸引人的话题。

输油管道设计和管理是一项复杂的技术,要求有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而普通高等教育和培训均难以满足这些要求。

针对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的实际应用,制定该课程设计。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培养能够独立开展输油管道设计和管理业务,并掌握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程的人才。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课程设计着重于熟悉输油管道系统的设计和管理原理,掌握必须的技术标准、设备构成、操作要求和安全措施,为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提供全面的理论指导。

该课程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基础知识、输油管道系统设计、输油管道系统管理和实际应用。

首先,讲授石油工程、管道物流、管道设备装置、管道检修等基础知识,重点探讨输油管道设计建设规范、建设材料种类及选择、输油管道施工流程等,并引入实际工程案例,增强课程实用性。

其次,学习输油管道系统设计,主要包括输油管道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油罐与设备设计、管道构造物设计、焊接及节点处理技术等,使学生掌握输油管道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三,学习输油管道系统管理,主要包括管道运行评价、管道维护管理、管道安全检测管理、管道运行参数监控和管理、管道检修技术管理等,使学生掌握管道运行安全、节能和降低成本的原则,及其管理技术。

最后,使用实际案例进行实际应用,深入探讨输油管道工程项目管理、投资计划管理、技术施工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等实际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帮助学生掌握综合性的输油管道管理技能。

通过上述课程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综合运用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理论和实际应用,使自己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积极运用;同时,为社会未来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工作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2017教学大纲(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2017教学大纲(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2017教学大纲(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类别】必修【学分】2.5【学时】理论学时42实验学时8【先修课程】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泵和压缩机【适用专业】油气储运工程【教学目的】1.该课程综合应用学生所学的有关知识(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泵和压缩机等),以解决石油及石油产品在管道输送工艺中的各种问题;2.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掌握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掌握长距离输油管道设计的选址、布站、管材选择、管道穿跨越、管道流动保障的知识,了解管输工艺的新成果和新进展,培养学生设计方面的能力。

【内容安排】第一章绪论[基本要求]章主要讲解输油管道概况,输油管道勘察设计,线路和站址的选择标准,设计阶段的主要内容等;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输油管道概况、输油管道勘察设计的内容;掌握线路和站址的选择标准、设计阶段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设计阶段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设计阶段的主要内容;[学时安排]讲授学时4;第一节输油管道概况1.输油管道概况;2.输油管道分类及组成;3.现代输油管道发展概况;4.我国输油管道发展概况;5.我国输油管道工作者面临的任务;第二节输油管道勘察设计概述1.输油管道的建设程序;2.选线原则;3.勘察中收集资料的内容;4.线路和站址的勘察;第三节设计阶段的主要内容1.可行性研究;2.初步设计;3.施工图设计;第二章等温输油管道的工艺计算[基本要求]本章主要学习如何解决沿线管内流体的能量消耗和能量供应这对主要矛盾所需的有关知识,以达到安全、经济地完成输送任务的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输油泵站和输油管道的工作特性,等温输油管道的工艺计算;了解输油管道设计计算的基本步骤,等温输油管道设计方案的经济比较;会进行等温输油管道的运行工况分析与调节;[教学重点]输油泵站的工作特性,等温输油管道的工艺计算,等温输油管道的运行工况分析与调节;[教学难点]翻越点概念的建立及计算,石油及油品粘度变化对工况的影响;[学时安排]讲授学时18;实验学时4;第一节输油泵站的工作特性1.离心输油泵的特性;2.泵站的工作特性;第二节输油管道的压能损失1.摩阻损失;2.管道的工作特性;3.管道的水利坡降;4.泵站-管道系统的工作点第三节等温输油管道的工艺计算1.设计参数;2.管道的水利坡降;3.翻越点及计算长度;4.泵站数的确定;5.泵站布置;6.泵站及管道工作情况校核;7.管道大落差带来的问题;第四节等温输油管道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1.工艺设计计算的基本步骤;2.管道工艺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3.经济流速与经济输量;4.输油管道的管材;5.输油管道设计方案优选;第五节等温输油管道运行工况分析与调节1.某种站停运后的工况变化;2.干线漏油后的工况变化;3.输油管道的调节;第三章加热输送管道及液化石油气管道的工艺计算[基本要求]本章主要学习区别热油输送不同于等温输送的特点在于输送过程中存在两方面的能量损失,在设计和管理工作中,如何正确处理这两种能量的供求平衡关系等相关知识。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课程设计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课程设计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成果说明书题目:长距离成品油管道设计计算学生姓名:学号:学院:班级:指导教师:浙江海洋学院教务处12 月 9 日浙江海洋学院《课程设计成果说明书》规范要求课程设计说明书是课程设计主要成果之一。

1.说明书基本格式版面要求:打印时正文采用5号宋体,A4纸,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cm,行间距采用固定值20磅,页码底部居中。

文中标题采用4号宋体加粗。

2.说明书结构及要求(1)封面(2)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3)任务书(指导教师下发)(4)摘要摘要要求对内容进行简短的陈述,一般不超过300字。

关键词应为反映主题内容的学术词汇,一般为3-5个,且应在摘要中出现。

(5)目录要求层次清晰,给出标题及页次。

最后一项为参考文献。

(6)正文正文应按照目录所确定的顺序依次撰写,要求论述清楚、简练、通顺,插图清晰整洁。

文中图、表及公式应规范地绘制和书写。

(7)参考文献浙江海洋学院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第二学期学院班级专业浙江海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20 15 —20 16 年第二学期学院班级专业摘要本管线设计最大设计年输量为690万吨。

管道全长1555.86km,高程在18.75~1906.04m之间。

经过计算,在里程为1492.62km存在翻越点。

本设计根据经济流速来确定管径,选为610×10mm,管材选用按照API 标准生产的L485CX70钢直缝电阻焊钢管。

经过水力计算,确定所需的泵站数,全线采用5个泵站,每个泵站2台泵串联使用。

且根据分油点的输量和循环次数计算出每个分油点的混油量以及混油浓度。

本设计中遵循在满足各种条件的情况下,工艺流程尽可能的简单,而且输油工艺本着应用先进技术的原则,进行了首站和中间站的工艺流程设计。

最后绘制两张图:管道泵站分布图,中间泵站及罐区工艺流程图关键词: 管道;输量;泵站;循环次数;工艺流程图:混油量目录1.管径壁厚计算 (9)1.1年输量的确定 (9)1.2设计平均温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中文名称: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2. 课程英文名称:Design and Management of Oil Pipelines3. 课程类别:必修4. 实验类别:专业5. 适用专业:油气储运工程6.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和泵和压缩机。

7. 总学时:6学时8. 总学分:6/16学分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是油气储运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

它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教学环节,使学生能结合掌握有关油品管道输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并具备一定的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有关油品长距离输送等问题,为以后本专业学生从事油气管道输送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实验课的重要目的在于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相结合,便于学生加深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而在实验中应注意加强学生独立组织实验和自己动手操作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科学地组织实验、记录和整理数据、计算机编程及编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与安排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课程实验包括两个实验项目,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时间与实验所涉及的理论课程知识点同步。

序号实验名称学时实验类型综合、设计1 输油管道工艺实验 42 应用旋转粘度计测定流体流变性实验 2 验证四、仪器设备配置流变仪、离心泵、水罐、涡轮流量计、压力变送器、示波器、旋转粘度计五、教学文件与教学形式实验教材:《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实验指导书》(自编),2006年。

参考资料:杨筱蘅.《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年。

实验课采用学生预习、准备,指导教师启发或讲解,学生动手实验、记录数据,学生数据处理、写实验报告的教学形式。

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实验目的、目的要求、主要设备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数据及处理、问题讨论。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根据学生各实验项目及实验报告的完成质量(以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做实验表现为考核依据,采用10分制,实验操作60%,实验报告40%),并结合学习风气、工作态度综合评定实验成绩。

七、其它必要的说明缺做实验者不准参加课程期末考核。

《油气集输》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中文名称:油气集输2. 课程英文名称:Gathering and Transport of oil and Gas3. 课程类别:必修4. 实验类别:专业5. 适用专业:油气储运工程6.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7. 总学时:4学时8. 总学分:0.25学分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油气集输》实验是附属于《油气集输》课程的实验教学,其任务是为配合课堂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油气的基本物理性质及含水原油乳状液的基本性能,有一个更全面、更系统的了解和掌握。

为今后油气集输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课的重要目的在于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相结合,实验中应注意加强学生独立组织实验和自己动手操作的训练,能较熟练地掌握原油蒸气压、原油凝点、原油闪点、原油含水率、含水原油乳状液特性等试验方法步骤及相关国家标准;掌握实验数据的换算,整理方法,学会实验性能曲线的绘制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科学地组织实验、记录和整理数据及编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与安排序号实验名称学时实验类型1 含水原油水分测定及原油脱水实验2 综合性四、仪器设备配置原油蒸气压测定仪、凝固点测定仪、闪点测定仪、原油含水率等、恒温水浴、电热恒温箱、比色瓶、动态电脱水仪、高剪切乳化仪、温度计、压力表等。

五、教学文件与教学形式教学文件:冯叔初等.《油气集输与矿场加工》.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年;《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实验指导书(自编),2006年。

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设备、实验步骤、数据处理、讨论。

教学形式:学生实验前写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在实验教师指导下进行。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油气集输》课程实验成绩考核标准考核单元名称考核内容考核方法考核标准最低技能要求学习态度出勤率、学习纪律考勤优秀:出勤率100%,学习态度认真,独立完成。

良好:出勤率90%以上,学习态度较认真,基本独立完成。

中等:出勤率80%以上,学习态度较端正。

及格:出勤率70%以上。

不及格:未达到上述要求。

及格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及质量;报告检查优秀:报告内容全面,格式正确,计算数据正确,绘图规范。

良好:报告内容全面,格式正确,计算数据较正确,绘图较规范。

中等:报告内容基本全面,格式基本正确,计算数据基本正确,绘图基本规范。

及格: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的70%内容;格式基本正确,计算数据基本正确,绘图基本规范。

不及格:未达到上述要求。

及格学习态度满分100权重0.3综合报告质量满分100权重0.7优秀:≥9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及格《天然气输送设计与管理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中文名称:天然气输送设计与管理2. 课程英文名称:Design and Management of Nature Gas Transmission3. 课程类别:必修4. 实验类别:专业选修5. 适用专业:油气储运工程6.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等7.总学时:4学时8. 总学分:0.25学分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1. 实验教学的目标《天然气输送设计与管理》是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天然气输送,尤其是对长输管道输送设计与管理方面的深入理解,掌握基本的输气管路特性、物性计算方法、检测方法等方面知识,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为毕业后能较快地胜任天然气输送方面的生产管理与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实验教学应注意加强学生独立组织实验和自己动手操作的训练,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独立使用各种测量器具,掌握基本的检测方法,积极参与实践,完成相应实验的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同时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撰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内容与安排实验名称实验学时实验类型开出要求综合性必做输气管道输送能力与末端储气量测定 4四、仪器设备配置空气压缩机、储气罐、气体涡轮流量计、压力变送器、冷却器、除油过滤器。

五、教学文件与教学形式1. 教材李长俊.《天然气管道输送》.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年。

2. 教学参考书王树立,赵会军.《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苗成武等编译.《干线输气管道设计和管理》.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年;苗承武.《干线输气管道实用工艺计算方法》.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年。

3. 实验指导书《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实验指导书》(自编),2006年。

4.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实验目的、实验要求、主要仪器设备、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处理及问题讨论。

5. 教学形式学生实验前写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在实验教师指导下进行。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根据学生各实验项目及实验报告的完成质量评定成绩,其中实验操作60%,实验报告40%。

以10分计入课程总成绩。

《油库设计与管理》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中文名称:油库设计与管理2. 课程英文名称:Design and Management of Petroleum Storage Depots3. 课程类别:必修4. 实验类别:专业5. 适用专业:油气储运工程6.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7. 总学时:8学时8. 总学分:0.5学分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是油气储运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

它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教学环节,使学生能结合掌握有关石油库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并具备一定的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油库的设计及其管理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本专业学生从事油库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实验课的重要目的在于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相结合,实验中应注意加强学生独立组织实验和自己动手操作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科学地组织实验、记录和整理数据及编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与安排序号实验名称学时实验类型综合1 油库工艺实验 4验证2 油罐呼吸阀实验 23 石油产品闪点、燃点测定 2验证四、仪器设备配置离心泵、水罐、真空泵、真空罐、石油产品开口闪点与燃点实验器、空气压缩机、呼吸阀、U 型管测压计等。

五、教学文件与教学形式教学文件:《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实验指导书》(自编),2006年;郭光臣等.《油库设计与管理》. 石油大学出版社,1991年。

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实验目的、目的要求、主要设备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数据及处理、问题讨论等。

教学形式:学生实验前写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在实验教师指导下进行。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根据学生各实验项目及实验报告的完成质量(以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做实验表现为考核依据,采用10分制,实验操作60%,实验报告40%),并结合学习风气、工作态度综合评定实验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