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系统设计总结报告

合集下载

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aw60

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aw6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aw60篇一:嵌入式实验报告Aw60实验一名称:编程环境与数据排序姓名:李懿学号:1214098同组:孙垭琪实验日期:20XX.10.28一、实验目的掌握Freescale68hc08汇编语言设计和调试方法,熟悉proemulator、cw08、sD-1型嵌入式微控制器在线实验开发系统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1.实验环境pc机、Dp-01多mcu实验平台、codewarrior集成开发环境、proemulator模拟软件2.硬件接线无3.实验内容:(1)利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把Freescale68hc908gp32内部RAm$50~$5F单元中的16个无符号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结果放到内部RAm$60~$6F单元中,$50~$5F中数的顺序保持不变。

(2)利用c语言编程完成实验内容(选做内容)三、实验方案及流程图1.实验要求:(1)通过cwIDe或proemulator调试程序并查看运行结果。

(预习时完成)(2)利用cwIDemon08接口把程序下载到mcu实验平台,通过单步、断点等多种调试方式运行程序并查看运行结果。

(3)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

2.实验方案:本实验采用软件设置断点的方法完成程序调试,查验实验结果。

无须进行硬件连线。

实验采用冒泡法进行数据排序,程序流程如图1所示。

图1冒泡法排序流程图四、实验程序清单DATA1eQu$70DATA2eQu$80n1eQu$A0n2eQu$b0TempeQu$c0FLAgeQu$D0ADDRess1eQu$e0ADDRess2eQu$F0oRg$0070Dc.b$10,$20,$80,$72,$23,$32,$43,$54,$64,$76,$98,$43 ,$76,$87,$62,$62oRg$8000main:moV#$10,n2moV#$01,FLAgLDhx#DATA1sThxADDRess1LDhx#DATA2sThxADDRess2Loop:LDhxADDRess1LDA,xAIx#1sThxADDRess1LDhxADDRess2sTA,xAIx#1sThxADDRess2 DbnZn2,Loop L1:moV#$0F,n2 LDhx#DATA2 moVn2,n1 bcLR0,FLAgL2:LDA,xAIx#1cmp,xbcsL3bseT0,FLAg sTATemp LDA,xAIx#-1sTA,xAIx#1 LDATemp sTA,xL3:DbnZn1,L2bRcLR0,FLAg,L4DbnZn2,L1bRA$L4:oRg$FFFeDc.wmainenD五、实验结果及体会1、实验结果2、实验体会实验二名称:三字节(压缩bcD码形式)无符号十进制数加法程序一、实验目的掌握Freescale68hc08汇编语言设计和调试方法,熟悉proemulator、cw08、sD-1型嵌入式微控制器在线实验开发系统的使用方法。

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基于单片机和FPGA的等精度频率计一、设计任务工作频率通信系统极为重要的参数,频率测量是通信系统基本的参数测试之一。

本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使用单片机与 EDA 技术设计制作一个简易的等精度频率测试仪,可对输入周期信号的频率进行测量、显示。

被测信号的频率范围和测试的精度要求见相应的设计任务书。

二、设计框图图 1 硬件系统原理框图等精度频率计的主系统硬件框图如图1 示,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信号整形电路:用于对于放大信号进行放大和整流,以作为PLD 器件的输入信号(2)测频电路:是测频的核心电路模块,由FPGA 或CPLD 器件组成。

(3)单片机电路模块:用于控制FPGA 的测频操作和读取测频数据,并做出相应处理。

(4)数码显示模块:用8 个数码管显示测试结果,考虑到提高单片机I/O 口的利用率,降低编程复杂性,提高单片机的计算速度以及降低数码显示器对主系统的干扰,可以采用串行静态显示方式。

三、测频原理分析3.1 等精度频率测试的原理频率是一个基本的物理量,其它的物理量可以转换为频率进行测量。

测试频率的基本方法包括直接测频和测周法。

其中直接测频法是产生一个标准宽度(例如1s)的时基信号,然后在这个信号时间范围内打开闸门对被测频率信号进行计数。

此方法的弱点之一是高精度的标准时基信号不容易获得;其二,这种方法对于高频信号的测量精度比较有保证,但是对于低频信号由于计数周期有限测试精度较低。

测周法是用被测信号作为闸门信号、对标准脉冲信号进行计数,显然这种方法适合测量低频信号的频率。

等精度测频法的核心思想是用两个计数器分别对标准和被测脉冲进行计数,计数的时间严格同步于被测脉冲。

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测试的精度和被测信号的频率无关,因而可以做到等精度测量。

其测试原理如图2 示。

预置闸门信号是测试命令,即测频的使能信号,该信号为高电平的期间进行测频。

但是当预置闸门信号为高电平时,测频并不是立即开始,而是要等到被测信号的上升沿到来以后,实际闸门信号跳为高电平,测频才真正开始。

电子系统设计创新与实践实习报告

电子系统设计创新与实践实习报告

电子系统设计创新与实践实习报告——数控直流电流源制作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通信工程09-1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摘要此次实习我的选题为数控直流源的设计与制作,我们小组在参考传统电流源以及普通数控电流源的基础上,在充分考虑性价比的同时提高数控电流源的准确性,再通过软件控制来实现数控直流源的工作。

本系统主要由直流电流源和单片机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

直流电流源采用连续调整型恒流源,电源电路分为四个模块电路:比较放大器、MOS型调整管、采样电阻和负载。

根据题目要求,我们采用的是8位A/D转换芯片ADC0832,8位D/A转换芯片DAC0832,通过AT89C52单片机控制系统进行校正,同时它还负责键盘输入和LCD显示功能,人机界面友好。

关键字:直流源、AT89C52、DAC0832、ADC0832、LCD1602一、数控电流源简介所谓恒流源就是输出电流极其稳定不随负载变化。

为了保证电流不变,输出电压必须始终符合V=I*R。

即负载需要多大电压,恒流源就必须输出多大电压,“无条件”予以满足。

负反馈的作用就是“使之稳定”。

通过时刻“检查”控制对象的状态,并进行调整。

发现小了,就设法使之增大,发现大了,就设法使之减小。

形象地说,电流负反馈电路则是采样输出电流,计算误差,据此调节自身状态,使输出电流稳定,因而,输出特性接近恒流源。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电子仪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电源作为电路的动力源泉更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传统的电流源不论是在控制精度还是输出特性上都无法满足要求。

再者单片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D/A,A/D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得数控电源成为可能,数控电流源不论是在控制精度还是在可操作性上都有传统电源无法比拟的优势。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1.设计任务: 设计并制作数控直流电流源。

输入交流36V,50HZ;输出直流电压<=10V。

其原理示意图如下:2.设计要求1)输出电流范围:200mA~2000mA;2)可设置并显示输出电流给定值,要求输出电流与给定值偏差的绝对值≤给定值的1%+10 mA;3)具有“+”、“-”步进调整功能,步进≤10mA;4)改变负载电阻,输出电压在10V以内变化时,要求输出电流变化的绝对值≤输出电流值的1%+10 mA;5)纹波电流≤2mA;三、数控电流源硬件系统整体设计AT89C52单片机、A/D、D/A芯片,键盘,LCD,显示器构成系统的控制电路;比较放大器、负载、调整管及采样单元构成恒流源电路。

电子系统训练实习报告

电子系统训练实习报告

摘要:本报告记录了我在电子系统训练实习期间的学习经历和实践成果。

通过对电子系统的基础知识学习、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我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还提升了实践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实习过程、所学知识和心得体会。

一、实习目的与时间实习目的:1. 巩固和拓展电子系统基础知识;2. 掌握电子系统的基本设计、调试和维修技能;3. 提高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实习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共计两周。

二、实习地点与单位实习地点:XX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实习单位:电子系统研发部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理论学习:在实习初期,我们系统学习了电子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电路原理、电子元件、电子电路设计、PCB设计等。

通过学习,我们对电子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2. 实际操作: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参与了电子系统的实际操作训练。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电路焊接:学习使用电烙铁、焊锡丝等工具进行电路焊接,掌握焊接技巧和注意事项。

- PCB设计与制作:使用Altium Designer等软件进行PCB设计,并制作出符合要求的PCB板。

- 电路调试:对焊接完成的电路进行调试,解决电路故障,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3. 问题解决: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问题,如电路设计不合理、元件损坏、焊接不良等。

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同事和团队合作,我们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

四、实习心得与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理论知识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实际操作则帮助我们巩固知识,提高技能。

2. 团队合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团队合作解决问题。

这使我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作和共同进步。

3. 持续学习:电子系统领域发展迅速,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

在实习过程中,我意识到持续学习的重要性,将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五、对母校教学实习工作的建议1.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的实习机会;2. 完善实习指导,提高实习效果;3. 加强与企业合作,拓宽实习领域。

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要求二.实验目的、任务和要求:本实验要求设计SCI串行接口芯片, 其功能包括串行及并行数据的接收和互相转换。

三.实验系统结构设计分析1.模块划分思想和方法:该芯片需根据功能分为串并转换电路和并串转换电路两部分。

实现串并转换的关键器件就是移位寄存器, 其功能可以使串行输入的数据先寄存到一个位矢量中, 等到一组数据全部输入完毕后再一起处理, 并行输出。

而实现并串转换的关键器件是锁存器, 它可以将并行输入的数据先锁存起来, 再一位一位的转化成串行数据。

计数器在这一芯片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为计数器可以产生时间脉冲的分频, 用于配合时间脉冲控制各器件的工作。

2.各模块引脚定义和作用.串并电路:输入: rxd读入数据, clk系统时钟, reset计数器复位端, rd读入控制四进制计数器:C4四分频十进制计数器:Count_10计数分量, C10四十分频(c4的十分频)移位寄存器:Read读入数据, d0~d9并行输出(d0起始端, d1~d8数据端, d9校验位(本实验中不起作用))锁存器:K0~k7数据位状态发生器:RdST读入状态(0为读入, 1为寄存器已满)四.实验代码设计以及分析:1.给出模块层次图;2.按模块完成的代码及注释.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ENTITY SCI ISPORT(cs,rxd,clk,SCIrd,reset,SCIwr,in7,in6,in5,in4,in3,in2,in1,in0: IN STD_LOGIC;rdFULL,tdEMPTY,c4:buffer std_logic;e7,e6,e5,e4,e3,e2,e1,e0,wxd:OUT STD_LOGIC);END SCI;ARCHITECTURE WORK OF SCI ISSIGNAL wr,rd,read,c10,d9,d8,d7,d6,d5,d4,d3,d2,d1,d0,k7,k6,k5,k4,k3,k2,k1,k0,mid: STD_ULOGIC;SIGNAL wri :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SIGNAL count_10 ,counter_8: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BEGINPROCESS(cs)BEGINrd<=cs OR SCIrd;wr<=cs OR SCIwr;END PROCESS;//注释: 片选输入, cs=1时, 串入并出为“写”, 并入串出为“读”;cs=0时, 串入并出为“读”, 并入串出为“写”;PROCESS(rxd)BEGINread<=rxd;END PROCESS;PROCESS(clk)VARIABLE count_4 : STD_LOGIC_VECTOR(1 DOWNTO 0);BEGINIF(clk'EVENT AND clk='1')THENIF(count_4="00")THENcount_4 := "01";c4 <= '1';ELSIF(count_4="01")THENcount_4 := "11";c4 <= '1';ELSIF(count_4="11")THENcount_4 := "10";c4 <= '0';ELSIF(count_4="10")THENcount_4 := "00";c4 <= '0';END IF;END IF;END PROCESS;PROCESS(c4)BEGINIF(c4'EVENT AND c4='1')THENIF(rd='1')THENd0<=read;d1<=d0;d2<=d1;d3<=d2;d4<=d3;d5<=d4;d6<=d5;d7<=d6;d8<=d7;d9<=d8;END IF;END IF;END PROCESS;PROCESS(c4,reset,rd)BEGINIF(reset='0' OR rd='0')THEN count_10<="0000";c10 <= '0';ELSIF(c4'EVENT AND c4='1')THENIF(count_10="0000" AND rxd='1' AND rdFULL='0')THEN count_10 <= "0001";c10 <= '0';ELSIF(count_10="0001")THENcount_10 <= "0010";c10 <= '0';ELSIF(count_10="0010")THENcount_10 <= "0011";c10 <= '0';ELSIF(count_10="0011")THENcount_10 <= "0100";c10 <= '0';ELSIF(count_10="0100")THENcount_10 <= "0101";c10 <= '0';ELSIF(count_10="0101")THENcount_10 <= "0110";c10 <= '0';ELSIF(count_10="0110")THENcount_10 <= "0111";c10 <= '0';ELSIF(count_10="0111")THENcount_10 <= "1000";c10 <= '0';ELSIF(count_10="1000")THENcount_10 <= "1001";c10 <= '0';ELSIF(count_10="1001")THENcount_10 <= "1010";c10 <= '0';ELSIF(count_10="1010")THENcount_10 <= "1011";c10 <= '1'; END IF;END IF;END PROCESS;PROCESS(c10)BEGINIF(c10'EVENT AND c10='1')THENk7<=d8;k6<=d7;k5<=d6;k4<=d5;k3<=d4;k2<=d3;k1<=d2;k0<=d1;END IF;END PROCESS;PROCESS(rd)BEGINIF(rd='0')THENe7<=k7;e6<=k6;e5<=k5;e4<=k4;e3<=k3;e2<=k2;e1<=k1;e0<=k0;END IF;END PROCESS;PROCESS(rd,c10)BEGINIF(rd='0')THEN rdFULL<='0';ELSIF(c10='1')THENrdFULL<='1';ELSE rdFULL<='0';END IF;END PROCESS;process(wr)beginif(wr='0')thenwri(0)<=in0;wri(1)<=in1;wri(2)<=in2;wri(3)<=in3;wri(4)<=in4;wri(5)<=in5;wri(6)<=in6;wri(7)<=in7;end if;end process;process(c4)beginif(c4'event and c4='1')thenif(wr='0')thencounter_8<="0000";elsif(wr='1' and counter_8="0000")then counter_8<="0001"; elsif(counter_8="0001")then counter_8<="0010";elsif(counter_8="0010")then counter_8<="0011";elsif(counter_8="0011")then counter_8<="0100";elsif(counter_8="0100")then counter_8<="0101"; elsif(counter_8="0101")then counter_8<="0110";elsif(counter_8="0110")then counter_8<="0111";elsif(counter_8="0111")then counter_8<="1000";elsif(counter_8="1000")then counter_8<="1001";end if;end if;end process;process(wr,counter_8)beginif(wr='1' and counter_8="1001")thenmid<='1';tdEMPTY<='1';elsif(wr='0')thenmid<='0';tdEMPTY<='0';end if;end process;process(counter_8)beginif(wr='0' or mid='1')thenwxd<='0';elsif(wr='1' and mid='0')thenif(counter_8="0001")thenwxd<=wri(0);elsif(counter_8="0010")thenwxd<=wri(1);elsif(counter_8="0011")thenwxd<=wri(2);elsif(counter_8="0100")thenwxd<=wri(3);elsif(counter_8="0101")thenwxd<=wri(4);elsif(counter_8="0110")thenwxd<=wri(5);elsif(counter_8="0111")thenwxd<=wri(6);elsif(counter_8="1000" )thenwxd<=wri(7);end if;end if;end process;END WORK;五.仿真图(输入输出波形)以及分析:六.实验问题分析和经验总结:在该实验的设计中, 我们发现时序逻辑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时间信号对各进程的控制, 因为为了保持各进程在时间上的同步性和正确性, 需要用一个或几个相关联的时间信号来控制各进程。

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引言:电子系统设计是现代科技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电子元件、电路设计、信号处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电子系统来加深对电子系统设计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设计一个基于Arduino的温度监测系统。

通过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环境温度并将数据显示在LCD屏幕上。

实验器材:1. Arduino开发板2. 温度传感器3. LCD显示屏4. 连接线等实验步骤:1. 首先,将温度传感器与Arduino开发板连接。

将传感器的VCC引脚连接到5V引脚,GND引脚连接到GND引脚,将信号引脚连接到Arduino的A0引脚。

2. 接下来,连接LCD显示屏。

将显示屏的VCC引脚连接到5V引脚,GND引脚连接到GND引脚,将SDA引脚连接到A4引脚,SCL引脚连接到A5引脚。

3. 在Arduino开发环境中编写代码。

首先,需要包含所需的库文件,如LiquidCrystal_I2C库和Wire库。

然后,定义温度传感器引脚和LCD显示屏的相关参数。

接着,在setup函数中初始化LCD显示屏,并设置显示屏的列数和行数。

在loop函数中,通过调用温度传感器库函数获取环境温度,并将其显示在LCD屏幕上。

4. 将Arduino开发板与电脑连接,并上传代码到开发板上。

5. 实验完成后,观察LCD屏幕上的温度显示,确保温度监测系统正常工作。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Arduino的温度监测系统。

该系统能够准确地测量环境温度,并将数据实时显示在LCD屏幕上。

通过该系统,我们可以方便地监测环境温度的变化。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电子系统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Arduino开发板和相关传感器进行电子系统的设计。

同时,我们也掌握了如何编写代码并将其上传到开发板上。

这些技能对于今后从事电子系统设计工作将非常有帮助。

电子系统工程工作总结范文

电子系统工程工作总结范文

电子系统工程工作总结范文电子系统工程工作总结。

在电子系统工程领域工作多年,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个行业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我在电子系统工程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以及我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首先,作为一名电子系统工程师,我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

我深入研究了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的原理和设计,掌握了各种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我还学习了各种电子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方法,熟练掌握了各种电子系统的软件和硬件开发技术。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成功地完成了多个电子系统的设计和调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其次,我在电子系统工程工作中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

在团队合作中,我积极参与项目讨论和决策,与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共同解决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绩。

在沟通方面,我注重与同事和客户之间的有效沟通,及时解决问题,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通过团队合作和有效沟通,我成功地完成了多个项目,得到了客户和领导的认可。

最后,我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系统工程领域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我将继续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不断适应行业的发展和变化。

我希望能够参与更多的电子系统工程项目,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公司和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总之,电子系统工程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行业。

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我相信我能够在这个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我期待着未来的发展,愿意为电子系统工程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电子系统综合实训报告

电子系统综合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我校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特举办电子系统综合实训活动。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模拟真实企业级项目,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实际操作技能,提升职业素质。

二、实训目的1. 使学生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 增强学生对电子行业发展趋势的认识。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项目介绍:邀请企业工程师介绍两个项目:基于虚拟仿真软件的数字农业数字孪生平台和基于STM32的四足机器人项目。

2. 理论学习:学习单片机原理、软件编程方法、电子行业基本工具等知识。

3. 项目实施:以项目小组形式,模拟企业一线研发项目,进行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

4. 作品展示与答辩:企业工程师和校内指导教师组成专家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现场答辩和点评。

四、实训过程1. 项目分组:将144名学生分为若干个项目小组,每个小组由5-6人组成。

2. 项目讨论:各小组根据项目要求,进行项目讨论,明确项目目标、任务分工、时间安排等。

3. 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利用仿真软件和实际硬件进行实践操作。

4. 项目实施:各小组按照项目要求,完成项目设计和制作。

5. 作品展示与答辩:各小组向专家组展示作品,并进行现场答辩。

五、实训成果1. 项目成果:各小组成功完成了基于虚拟仿真软件的数字农业数字孪生平台和基于STM32的四足机器人项目。

2. 技能提升: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掌握了单片机原理、软件编程方法、电子行业基本工具等知识,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

3. 团队协作与沟通: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提高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六、实训总结1. 实训效果显著:本次实训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2. 学生受益匪浅: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还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电子工程实训课程学习总结设计与实现电子电路原理

电子工程实训课程学习总结设计与实现电子电路原理

电子工程实训课程学习总结设计与实现电子电路原理电子工程实训课是电子工程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文将就我在电子工程实训课程学习中所获得的体会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并展示我在设计与实现电子电路原理方面的成果。

一、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电子工程实训课程充分融合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帮助我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过渡。

实践环节中,我们采用了多种实验器材和模拟软件,例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ProtoBoard等。

这些设备和软件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地理解电子电路原理,并且能够在实验中验证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二、基础电子电路设计与实现在电子工程实训课程中,我深入学习了基础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这涵盖了不同类型的电路,如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时序电路等。

通过学习这些电路的原理和特点,我能够独立设计和实现一些简单的电子电路。

以放大电路为例,我学会了使用场效应管或双极性晶体管等元件来构建放大器电路。

在实验中,我能够调节电路参数和元件数值,使得电路能够按照预期的方式工作。

通过反复实践,我逐渐掌握了设计和调试电子电路的方法和技巧。

三、复杂电子系统设计除了基础电子电路的学习外,电子工程实训课程还涉及到了复杂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这些系统包括数字电路、模拟电路、通信电路等。

例如,在数字电路的学习中,我了解了数字电路的逻辑门、触发器、计数器等基本组件,并能够通过这些组件构建简单的数字电路系统。

在实验中,我学会了使用开发板和 Verilog HDL 编程语言来设计和实现数字电路。

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电子工程实训课程中,我们常常需要与同学一起合作完成实验和项目。

这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我发现,团队协作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而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减少误解和摩擦。

在实践中,我学会了与同学分享和交流自己的想法,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从而改进和完善我们的项目。

五、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思维在电子工程实训课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

电子系统设计实习报告

电子系统设计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系统设计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选择了电子系统设计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设计水平。

二、实习目的1. 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2. 学会使用常用电子设计工具,如EDA软件、PCB设计软件等。

3. 提高动手能力,学会焊接、调试等基本技能。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三、实习内容1. 电子系统设计基础知识实习期间,我学习了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控制器等。

通过学习,我对电子系统设计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各个模块的功能和作用。

2. EDA软件使用为了提高设计效率,我学习了Altium Designer软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电路原理图绘制、PCB设计、仿真等基本技能。

在绘制电路原理图时,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元件库、布线规则等,使电路图更加规范。

3. PCB设计在PCB设计方面,我学习了Altium Designer软件的PCB设计功能,掌握了元件布局、布线、测试点设置等技巧。

通过实际操作,我完成了一个简单的PCB设计,并进行了焊接和调试。

4. 焊接与调试在焊接方面,我学习了手工焊接的基本技能,包括烙铁的使用、焊接方法、焊接注意事项等。

在调试方面,我学会了使用示波器、万用表等工具,对电路进行测试和故障排查。

5. 项目实践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一个电子系统设计项目,负责电路设计、PCB设计和调试。

通过团队合作,我们成功完成了项目,并进行了演示。

四、实习心得体会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实际操作技能的必要性。

2. 团队合作是完成项目的关键。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

3. 持续学习是提高自己的重要途径。

电子系统设计领域不断更新,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系统详细设计报告

系统详细设计报告

版本号:V1.X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程系统详细设计报告错误!未指定书签。

:电化学玻璃电极智能烧结炉的研制项目编号:编制:审核:审定:会签:批准:成员:年月日文档修改记录日期版本修改内容修改人批准人2012.9.14 V1.0 初稿野静分工情况成员工作内容工作量排序备注野静系统详细设计报告撰写 1摘要本论文主要详细介绍了电化学玻璃电极智能烧结炉的功能和设计方法。

玻璃电极广泛应用于电化学分析科研等领域,玻璃电极的生产成功率的提高大大有助于加快科研实验的进程,而此方案便设计提供了一种能够进行高效大批量玻璃电极生产的自动控制系统。

该设计方案基于PIC单片机控制技术实现玻璃电极烧结的自动化控制,不仅能够提高烧结玻璃电极的效率和成功率,而且降低了科研实验的成本。

系统中采用PIC单片机处理器进行控制,通过电路主控模块对玻璃电极的参数分析,计算出电极所需烧结时间,自动控制玻璃电极定时入炉出炉的操作。

使用WS100T10集成电路和可控硅功率控制技术改变加热部件的功率大小并使其处于恒温加热状态,并采用高精度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信号的采集取样,实现系统的温度设定与定时烧结时间的精确配置。

通过595数码管显示模块,显示当前玻璃电极的各项参数,实时温度与设定温度以及入炉和出炉的时间等参数。

本论文详细阐述了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并对其系统性能进行了必要的分析讨论。

关键词:电化学玻璃电极;PIC单片机;烧结炉; WS100T10 ;可控硅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d the electrode electrochemical glass intelligent sintering furnace function and design method. Glass electrode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s such as electrochemical analysi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production of glass electrodes success rate contribute greatly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experiment, and this plan and design provides a can effectively mass production glass electrodes of the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The design scheme based on PIC microcontroller control technology realize the automation of sintering glass electrodes,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sintering glass electrodes success rate, and reduce the cost of research. System by PIC microcontroller processor control, through the circuit control module to the glass electrodes parameters analysis, calculates the electrode sintering time required, automatic control glass electrodes timing charging from the operation. Use WS100T10 integrated circuit and SCR power control technology to change the size of the power and heating components that it is in constant temperature and heating condition, and by using the high precision temperature sensors for temperature signal collection samp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ystem and the timing of sintering set time accurately with. Through the 595 digital pipe display module, show the current the parameters of the glass electrodes, real-time temperature and set temperature and charging and baked time parameter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sign of the control system, and the system performance through the necessary and discussed.Keywords:Electrochemical glass electrodes; PIC microcontroller; Intelligent sintering furnace; WS100T10; SCR目录摘要 (1)Abstract (2)1、系统概述 (1)2、系统设计要求及功能指标 (1)3、系统设计总体方案 (2)3.1 系统总体框图 (2)3.2 系统关键方案(控制芯片的选取)的论证与比较 (3)四、系统硬件详细设计 (4)4.1 硬件模块设计 (4)4.1.1 恒温控制系统 (5)4.1.2电力载波模块(电力载波芯片BWP08介绍) (7)4.1.3可控硅控制模块 (10)4.2模块方案分析比较与方案选择 (11)4.2.1 温度信号采样模块 (12)4.2.2 驱动电路模块 (12)4.2.3 数码管显示模块 (12)4.2.4单片机控制方案 (13)4.3 电路硬件的设计与实现 (13)4.3.1单片机控制电路 (13)4.3.2 串口通信电路 (15)4.3.3 可控硅功率控制电路 (16)4.3.4 功率控制电路 (18)4.3.5 温度控制采样电路 (19)4.3.6 驱动及显示模块设计 (21)4.3.7 显示电路模块 (22)4.4 电路PCB板的设计与制作 (24)4.4.1 元器件封装 (24)4.4.2 PCB布局 (25)4.4.3 PCB布线 (27)4.4.4 使用电气规则检查 (29)5、系统软件详细设计 (29)5.1 系统软件设计说明 (29)5.2软件设计流程图 (29)六、调试与测试方案 (31)6.1 电源部分的调试 (31)6.2 电路故障测试 (31)6.2.1 单片机起振测试 (31)6.2.2 可控硅功率控制测试 (32)6.3 电路参数的测定 (33)附录1 (35)附录2 (36)电化学玻璃电极智能烧结炉的研制——详细设计报告辅导教师:梁西银制作者:王冠野静陈雪莲王君保1.系统概述本设计以电力载波技术为核心,以PIC单片机作为处理器,稳压技术以及串口通信技术为基础,通过PIC单片机连接和控制温度采样模块,可控硅功率控制模块,显示模块,机械结构驱动模块等四个模块电路,实现整个系统的自动控制过程,并进行相应的参数分析和显示。

电子系统训练实训报告

电子系统训练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电子系统训练实训旨在通过对电子系统的学习与实践,提高学生对电子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电子元器件、电路设计、编程等技术,完成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二、实训环境实训环境包括实验室、电子实验箱、示波器、万用表、编程器等设备。

实验室内配备了丰富的电子元器件和工具,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训条件。

三、实训原理1. 电子元器件: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各种电子元器件的基本原理、特性、参数和用途,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等。

2. 电路设计: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电路图绘制、电路分析方法、电路设计原则等,掌握了电路设计的基本技能。

3. 编程技术: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编程语言(如C语言、Python等)的基本语法、编程方法和调试技巧,掌握了编程技术在电子系统中的应用。

4. 电子系统设计: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电子系统的设计流程、设计方法、调试和优化等,掌握了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制作技能。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在实训开始前,我们进行了电子技术基础、电路设计、编程等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实训打下坚实基础。

2. 实验操作:在实训过程中,我们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完成了以下实验:(1)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测试: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各种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测试和选用方法。

(2)基本电路设计与制作:我们设计了简单电路,如电阻分压电路、电容滤波电路等,并完成了电路的制作与调试。

(3)数字电路设计与制作:我们学习了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设计了数字逻辑电路,如与非门、或非门、触发器等,并完成了电路的制作与调试。

(4)模拟电路设计与制作:我们学习了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设计了模拟电路,如放大器、滤波器等,并完成了电路的制作与调试。

(5)编程实践:我们利用C语言、Python等编程语言,实现了电子系统的程序设计,如温度控制、PWM控制等。

3. 项目设计与制作: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了以下项目:(1)温度控制器:利用温度传感器、微控制器和继电器等元器件,实现了对温度的检测、控制和显示。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验报告所选课题:±15V直流双路可调电源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6年06月摘要本次设计本来是要做±15V直流双路可调电源的,但由于买不到规格为±18V 的变压器,只有±15V大小的变压器,所以最后输出结果会较原本预期要小。

本设计主要采用三端稳压电路设计直流稳压电源来达到双路可调的要求。

最后实物模型的输出电压在±13左右波动。

1、任务需求⑴有+15V和-15V两路输出,误差不超过上下1.5V。

(但在本次设计中,没有所需变压器,所以只能到±12.5V)⑵在保证正常稳压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功效。

⑶做出实物并且可调满足需求2、提出方案直流可变稳压电源一般由整流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器和稳压环节组成如下图a所示。

⑴单相桥式整流作用之后的输出波形图如下:⑵电容滤波作用之后的输出波形图如下:⑶可调式三端集成稳压器是指输出电压可以连续调节的稳压器,有输出正电压的LM317三端稳压器;有输出负电压的LM337三端稳压器。

在可调式三端集成稳压器中,稳压器的三个端是指输入端、输出端和调节端。

LM317的引脚图如下图所示:(LM337的2和3引脚作用与317相反)3、详细电路图:因为大容量电解电容C1,C2有一定的绕制电感分布电感,易引起自激振荡,形成高频干扰,所以稳压器的输入、输出端常 并入瓷介质小容量电容C5,C6,C7,C8用来抵消电感效应,抑制高频干扰。

参数计算: 滤波电容计算: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电压为15V ,当输出电流为0.5A 时,我们可以求得电路的负载为I =U /R=34Ω时,我们可以根据滤波电容的计算公式: C=т/R,来求滤波电容的取值范围,其中在电路频率为50HZ 的情况下,T 为20ms 则电容的取值范围大于600uF ,保险起见我们可以取标准值为2200uF 额定电压为50V的点解电容。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系统设计专题实验.(DOC)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系统设计专题实验.(DOC)

电子系统设计专题实验报告实验一、基于 AVR ATMega128 的硬件(PCB)设计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目的: (1)掌握印制电路板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制作流程。

(2)掌握 Protel DXP 2004 SP2 软件的基本功能。

(3)在 Protel DXP 2004 SP2 软件平台,完成电路图到 PCB 图的设计制作过 程。

要求: (1)根据实验要求, 完成原理图的设计,并在 Protel DXP 2004 SP2 软件平台 上设计制作出相应的 PCB 图。

(2)要求 PCB 图布局布线美观,抗干扰性能强。

图中所用到的元件封装必须 符合实际的元件尺寸。

二、 实验设备及设计开发环境操作系统: XP 软件:Protel DXP 2004 SP 2三、 实验内容根据 ATMega128 的电路图设计一个单片机电路板,其中包括基本电路、复位 电路、时钟振荡器(ISP、键盘、RT Clock)。

MCU 原理图如图四、 实验步骤1. 创建新的工程项目,并新建原理图图纸 2. 设置工程参数,包括基本原理图参数设置。

3. 绘制原理图:在元件库中查找所用元件,并进行必要说明,如标签、总线、 端口等。

4. 放置各个模块与图纸合适位置,方便之后端口的对接及导入。

5. 对原理图进行电气检查,编译查错时,直至消除后保存原理图。

6. 创建新的 PCB 文件,并对 PCB 进行正确合理的参数设置(注意:在设置尺 寸时,不宜设置太小,不利于元件布局及布线),保存文件。

7. 导入原理图,将元件合理放置,原则:组合功能的元件(键盘开关)有序放 置在一起,使得各个元件布线交叉尽可能的少。

8. 对电路板自动布线,进行规则检查,注意检查 PCB 有没有缺线、缺元件的 情况修改错误的地方,并注意印刷线路的宽度设置,不宜太宽。

9. 重复步骤 8,对电路板布局不断进行修改优化,直到 PCB 的规则检查没有警告、错误,电路板元件布局思路清晰,布线方式正确合理。

电子技术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电子技术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模拟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 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与仿真1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1.1设计目的①学习基本理论在实践中综合运用的初步经验,掌握模拟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步骤,培养综合设计与调试能力。

②通过集成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学会选择变压器、整流二极管、滤波电容、集成稳压器及相关元器件设计直流稳压电源;③掌握直流稳压电路的调试及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

1.2设计任务设计集成直流稳压电源,满足:① 当输入电压在220V 交流电时,输出直流电压为5V ; ② 输出纹波电压小于5mv,稳压系数小于等于0.01; ③ 具有短路保护功能; ④ 最大输出电流为Imax=1.0A 。

2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技术指标2.1设计要求① 设计一个能输出正负5V 直流稳压电源; ② 拟定设计方案和设计步骤;③ 根据设计要求与技术指标设计好电路,选好元件及参数;④ 绘制原理图;得到仿真结果,运用saber 软件模拟测试有关技术指标。

班级:应用物理081学号:08411200125姓名:张丽佳指导教师:陈玮成绩:⑤撰写设计性报告。

2.2技术指标①电源输出电压为正负5V;②输入电压为220V/50HZ ;③最大输出电流为Imax=1.0A;④纹波电压小于等于5mv;⑤稳压系数小于等于0.01。

3基本原理3.1集成直流稳压电源概述在电子电路及电子设备中,通常都需要电压稳定的直流电源供电,作为电子电路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之一是为各级电路中的三极管提供合适的偏置,其次是作为整个电子电路能量来源。

常见的供电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干电池、蓄电池或其他形式如光电池等向电路供电,这种供电方式是用化学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之后,向电路提供能量,其缺陷在于能量的使用要受实际条件的限制;另一种是利用电网向电路提供能量,其优势在于电网所提供的能量是源源不断的。

直流稳压电源一般由电源变压器,整流滤波电路及稳压电路所组成。

电子系统设计报告

电子系统设计报告

电子系统设计报告一、目的加强对51单片机的了解,深入地学习和系统的架构基于51单片机的简单系统。

了解其构造和功能以及外围电路。

从而更好地掌握接口技术的原理,并认识相关电子元件和电子芯片。

二、内容要求根据“小猪〞自己确定的题目,制作基于51单片机的相应作品。

题目:闹钟作品功能:显示时间、调节时间、显示闹钟时间、调节闹钟时间、到点闹钟、留声等。

三、主要元件ISD1760、扬声器、数码管、按键、STC52四、成员分工小猪做的是单片机最小系统和数码管显示及按键模块的电路,留声模块由“鸟才〞制作。

软件也是小猪编写〔为表达课程特点我使用的是汇编语言,伟福软件〕。

五、系统说明单片机P0口接4 4键盘,实现控制功能,P1口输出数码管段选码,P2 口低三位输出位选码由138译码器译码;P3.0控制扬声器播放录音;录音操作由语音芯片完成。

六、电路框图七、程序框图八、软件清单〔汇编写得相对长了点比拟无奈〕hen0 bit p0.0 ;预定义键盘横向位hen1 bit p0.1hen2 bit p0.2hen3 bit p0.3shu0 bit p0.4 ;预定义键盘竖向位shu1 bit p0.5shu2 bit p0.6shu3 bit p0.7shi1 equ 39hshi2 equ 38hshifen equ 3ah ;预定义时间缓存fen1 equ 3chfen2 equ 3bhfenmiao equ 3dhmiao1 equ 3fhmiao2 equ 3ehnshi1 equ 32h ;预定义闹钟时间缓存nshi2 equ 31hnshifen equ 33hnfen1 equ 35hnfen2 equ 34hnfenmiao equ 36hnmiao1 equ 38hnmiao2 equ 37horg 00hljmp mainorg 0bhljmp time0org 40hmain:movnmiao1,#0 ;缓存初始化mov nmiao2,#0mov nshifen,#10mov nfenmiao,#10mov nshi1,#0mov nshi2,#0mov nfen1,#0mov nfen2,#0mov miao1,#0mov miao2,#5mov shifen,#10mov fenmiao,#10 mov shi1,#3mov shi2,#2mov fen1,#9mov fen2,#5mov r2,#250mov p3,#0ffhMOVTMOD,#21h ;定时器模式MOVTH0,#240 ;定时中断时间MOV TL0,#96SETB TR0SETB ET0SETB EAsjmp $ jianpan:push amov a,#0if_press:;第一次扫描横向mova,#00001111Bmov p0,aclr cmov a,#0mov c,hen0rlc amov c,hen1rlc amov c,hen2rlc amov c,hen3rlc acjnea,#0fh,if_press2pop aretif_press2:;第二次扫描横向acalldelay1ms ;去抖clr cmov a,#0mov c,hen0rlc amov c,hen1rlc amov c,hen2rlc amov c,hen3rlc acjnea,#0fh,getnumberpop aretgetnumber:;读键值swap amov r7,amova,#11110000bmov p0,amov a,#0clr cmov c,shu0rlc amov c,shu1rlc amov c,shu2rlc amov c,shu3rlc aadd a,r7cpl acjnea,#00010001b,read1 ;定义键功能mov a,#1incfen1 ;时间分低位加一sjmpnumber_outread1:cjnea,#00010010b,read2mov a,#2decfen1 ;时间分低位减一sjmpnumber_outread2:cjnea,#00010100b,read3mov a,#3incfen2 ;时间分高位加一sjmpnumber_outread3:cjnea,#00011000b,read4mov a,#4decfen2 ;时间分高位减一sjmpnumber_outread4:cjnea,#00100001b,read5mov a,#5inc shi1sjmpnumber_outread5:cjnea,#00100010b,read6mov a,#6dec shi1sjmpnumber_outread6:cjnea,#00100100b,read7mov a,#7inc shi2sjmpnumber_outread7:cjne a,#00101000b,read8mov a,#8dec shi2sjmp number_outread8:cjne a,#01000001b,read9mov a,#9sjmp number_outread9:cjne a,#01000010b,read10mov a,#0ahsjmp number_outread10:cjne a,#01000100b,read11mov a,#0bhsjmp number_outread11:cjne a,#01001000b,read12mov a,#0chsjmp number_outread12:cjne a,#10000001b,read13mov a,#0dhsjmp number_outread13:cjne a,#10000010b,read14mov a,#0ehsjmp number_outread14:cjne a,#10000100b,read15mov a,#0fhsjmp number_outread15:cjne a,#10001000b,number_outmov a,#0FFhclr EAljmp nshezhi进入闹钟设置number_out:检查是否溢出,调整缓存数值mov a,shi2cjne a,#2,ookmov a,shi1cjne a,#2,ok_2ljmp ookok_2: cjne a,#1,ok_1ljmp ookok_1: cjne a,#0,ok_0ljmp ookok_0:mov shi1,#3ook: mov a,fen1cjne a,#10,fen1_okmov fen1,#0sjmp backfen1_ok:cjnea,#255,fen1_ok1mov fen1,#9sjmp backfen1_ok1:mov a,fen2cjne a,#6,fen2_okmov fen2,#0sjmp backfen2_ok:cjnea,#255,fen2_ok1mov fen2,#5sjmp backfen2_ok1:mov a,shi1cjne a,#10,shi1_okmov shi1,#0sjmp backshi1_ok:cjne a,#255,shi1_ok1mov shi1,#9sjmp backshi1_ok1:mov a,shi2cjne a,#3,shi2_okmov shi2,#0sjmp backshi2_ok:cjne a,#255,shi2_ok1mov shi2,#2mov a,shi1cjne a,#3,ok3sjmp backok3: cjne a,#2,ok2sjmp backok2: cjne a,#1,ok1sjmp backok1: cjne a,#0,ok0sjmp backok0:mov shi1,#3sjmp backshi2_ok1:cjne a,#2,backmov a,shi1cjne a,#4,backmov shi1,#0mov shi2,#0sjmp backback:pop aretdelay1ms: mov r5,#10delay1ms2: mov r6,#95delay1ms1: djnz r6,delay1ms1djnzr5,delay1ms2retdelay30ms:mov r5,#150delay30ms2:mov r6,#200delay30ms1:djnz r6,delay1ms1djnzr5,delay1ms2retnaozhong: 闹钟时间比拟mov a,miao1cjnea,#0,naozhong_backmov a,miao2cjnea,#0,naozhong_backmov a,fen1cjnea,nfen1,naozhong_backmov a,fen2cjnea,nfen2,naozhong_backmov a,shi1cjnea,nshi1,naozhong_backmov a,shi2cjnea,nshi2,naozhong_backmov p3,#0mov r6,#30 naoback:retnaozhong_back:djnz r6,naobackmov p3,#0ffhrethui_main:lcall naozhongpop aretitime0: 中断push amov th0,#240mov tl0,#96lcall display 显示扫描djnz r2,hui_mainmov r2,#250lcall jianpan 键盘查询inc miao1mov a,miao1cjnea,#10,hui_mainmov miao1,#0 ;秒两位之间进位inc miao2mov a,miao2cjne a,#6,hui_mainmov miao2,#0 ;秒到分的进位inc fen1mov a,fen1cjnea,#10,hui_mainmov fen1,#0 ;分的进位inc fen2mov a,fen2cjne a,#6,hui_mainmov fen2,#0 ;分到时的进位inc shi1mov a,shi1cjnea,#4,budengyusisjmp shifoyichubudengyusi:cjnea,#10,hui_mainmov shi1,#0 ;时的进位inc shi2shifoyichu:mov a,shi2cjne a,#2,hui_mainmova,shi1 ;??时间的溢出cjne a,#4,hui_mainmovshi1,#0 ;24小时后时间归零mov shi2,#0ljmp hui_maindisplay: 时间显示mov r5,#8mov r0,#3fhdisplay1:mov a,r0movdptr,#shumayizhimovc a,a+dptrdec r5dec r0mov p2,r5 ;控制数码管位选mov p1,a ;p1口接数码管lcall delaycjne r5,#0,display1retdelay: mov r4,#0ffhdlll: djnz r4,dlllretnshezhi: 闹钟设置push anjianpan:nif_press:;第一次扫描横向mova,#00001111Bmov p0,aclr cmov a,#0mov c,hen0rlc amov c,hen1rlc amov c,hen2rlc amov c,hen3rlc acjnea,#0fh,nif_press2lcall ndisplaymov 00h,#100 ;标记sjmp nif_press nif_press2:;第二次扫描横向lcalldelay30ms ;去抖clr cmov a,#0mov c,hen0rlc amov c,hen1rlc amov c,hen2rlc amov c,hen3rlc acjnea,#0fh,ngetnumbersjmp nif_press ngetnumber:;读键值swap amov r7,amova,#11110000bmov p0,amov a,#0clr cmov c,shu0rlc amov c,shu1rlc amov c,shu2rlc amov c,shu3rlc aadd a,r7cpl alcall delay30mscjne a,00h,rightljmp nif_pressright:mov r0,acjnea,#00010001b,nread1mov a,#1inc nfen1ljmpnnumber_outnread1:cjnea,#00010010b,nread2mov a,#2dec nfen1ljmpnnumber_outnread2:cjnea,#00010100b,nread3mov a,#3inc nfen2sjmpnnumber_outnread3:cjnea,#00011000b,nread4mov a,#4dec nfen2sjmpnnumber_outnread4:cjnea,#00100001b,nread5mov a,#5inc nshi1sjmpnnumber_outnread5:cjnea,#00100010b,nread6mov a,#6dec nshi1sjmpnnumber_outnread6:cjnea,#00100100b,nread7mov a,#7inc nshi2sjmpnnumber_outnread7:cjnea,#00101000b,nread8mov a,#8dec nshi2sjmpnnumber_outnread8:cjnea,#01000001b,nread9mov a,#9sjmpnnumber_outnread9:cjnea,#01000010b,nread10mov a,#0ahsjmpnnumber_outnread10:cjnea,#01000100b,nread11mov a,#0bhsjmpnnumber_outnread11:cjnea,#01001000b,nread12mov a,#0chsjmpnnumber_outnread12:cjnea,#10000001b,nread13mov a,#0dhsjmpnnumber_outnread13:cjnea,#10000010b,nread14mov a,#0ehsjmpnnumber_outnread14:cjnea,#10000100b,nread15mov a,#0fhpop aMOVTMOD,#21hMOVTH0,#240 ;T0=4MSMOV TL0,#96SETB TR0SETB ET0SETB EAljmp number_outnread15:cjne a,#10001000b,nnumber_outmov a,#0FFh nnumber_out:mov a,nshi2cjne a,#2,nookmov a,nshi1cjne a,#2,nok_2ljmp nooknok_2: cjne a,#1,nok_1ljmp nooknok_1: cjne a,#0,nok_0ljmp nooknok_0:mov nshi1,#3nook: mov a,nfen1cjne a,#10,nfen1_okmov nfen1,#0sjmp nbacknfen1_ok:cjnea,#255,nfen1_ok1mov nfen1,#9sjmp nbacknfen1_ok1:mov a,nfen2cjne a,#6,nfen2_okmov nfen2,#0sjmp nbacknfen2_ok:cjnea,#255,nfen2_ok1mov nfen2,#5sjmp nbacknfen2_ok1:mov a,nshi1cjne a,#10,nshi1_okmov nshi1,#0sjmp nbacknshi1_ok:cjnea,#255,nshi1_ok1mov nshi1,#9sjmp nbacknshi1_ok1:mov a,nshi2cjne a,#3,nshi2_okmov nshi2,#0sjmp nbacknshi2_ok:cjnea,#255,nshi2_ok1mov nshi2,#2mov a,nshi1cjne a,#3,nok3sjmp nbacknok3: cjne a,#2,nok2sjmp nbacknok2: cjne a,#1,nok1sjmp nbacknok1: cjne a,#0,nok0sjmp nbacknok0:mov nshi1,#3sjmp nbacknshi2_ok1:cjne a,#2,nbackmov a,nshi1cjne a,#4,nbackmov nshi1,#0mov nshi2,#0lcall ndisplaynback:ljmp njianpanndisplay:mov r3,#8mov r0,#38h ;与闹钟时高位对应ndisplay1:mov a,r0movdptr,#shumayizhimovc a,a+dptrdec r3dec r0mov p2,r3 ;控制数码管位选mov p1,a ;p1口接数码管lcall delay1mscjne r3,#0,ndisplay1ret;闹钟完毕shumayizhi:DB3FH,06H,5BH,4FH,66H,6DH,7DH;共阴字码表DB07H,7FH,6FH,40hend九、主要难点小猪觉得硬件上不存在问题。

电机与电力电子实训课程学习总结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报告

电机与电力电子实训课程学习总结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报告

电机与电力电子实训课程学习总结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报告在本学期的电机与电力电子实训课程学习中,我主要学习了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和理论学习,我对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的原理和设计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对我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引言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直流电机调速系统在工业控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本学期的实训课程中,我们团队以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记录我在实践中的学习和体验。

二、理论知识部分1.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的基本原理在学习直流电机调速系统之前,首先需要了解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的基本原理。

直流电机调速系统通常由电源、电机、调速器和传感器等组成。

其中,调速器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通过对电机输入的电压、电流进行调节,实现电机的调速。

2.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的设计方法在设计直流电机调速系统时,需要考虑到诸多因素,包括所需的转速范围、负载特性、效率要求等。

同时,还需要选择合适的调速器和传感器,并进行合理的电路设计和参数调节。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的设计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实训过程与实践经验1.实训过程在实训过程中,我们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逐步进行了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首先,我们通过搭建电路、安装传感器和调试电机等步骤,完成了系统的硬件搭建。

随后,我们使用相应的软件进行参数设置和调试,最终成功实现了直流电机的调速。

2.实践经验通过实践活动,我获得了以下几点实践经验:(1)重视实验前的理论学习:在进行实验之前,我充分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对直流电机的调速原理、调速器的工作原理等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这为我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2)注重团队合作:在实训过程中,我们组建了一个学习小组,共同合作完成实践任务。

通过团队合作,我们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了实验效率和实践能力。

电子元器件系统设计报告

电子元器件系统设计报告

电子元器件系统设计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介绍电子元器件系统的设计过程及结果。

我们设计的电子元器件系统旨在满足特定需求,并提供稳定可靠的性能。

报告将包括系统设计的背景、需求分析、设计方法、硬件设计规格、软件设计规格以及系统性能评估等内容。

2. 背景电子元器件是现代电子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由于市场对性能和功能的要求日益提高,我们需要设计一个高效且具有较高综合性能的电子元器件系统。

3. 需求分析基于对市场需求和用户反馈的分析,我们对电子元器件系统的需求进行了详细分析。

以下是我们的需求分析:1. 性能要求:电子元器件系统应具有高性能的处理能力和响应速度,能够在高负荷和复杂环境下稳定运行。

2. 功能要求:电子元器件系统应支持多种功能,包括数据采集、信号传输、信号处理等。

3. 稳定性要求:电子元器件系统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在长时间工作和极端环境下保持正常运行。

4. 成本要求:电子元器件系统设计成本应尽量控制在合理范围,以满足市场竞争的要求。

4. 设计方法针对上述需求,我们采用了以下设计方法:1. 系统划分:根据功能需求,将电子元器件系统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负责不同的功能。

2. 模块设计:对每个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

硬件设计主要考虑电路原理图和PCB设计,软件设计主要考虑嵌入式系统的程序开发。

3. 集成测试:对各个模块进行集成测试,确保它们能够正常协同工作。

4. 系统调试:对整个系统进行综合测试和调试,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5. 性能评估:通过实际测试和评估,验证系统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5. 硬件设计规格根据上述设计方法,我们制定了以下硬件设计规格:1. 处理器:选择高性能处理器,以满足系统的处理需求。

2. 存储器:配置足够的存储容量和访问速度,以支持系统的数据存储和读写需求。

3. 输入输出接口:提供多个输入输出接口,以支持系统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数据交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系统设计总结报告题目:对讲机班级:电气组别:第二组指导教师:设计时间:对讲机一、引言1、选题意义有线对讲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有线对讲机原理简单,设计方便,制作简易,成本低,对于初次进行实验设计的我们来说实验成功率高。

而且,有线对讲机广泛应用于医院病员呼叫机、门铃、室内电话等,具有应用范围广,实用性强的特点,所以有线对讲机日益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为了本次实验的顺利成功,我们首先去了解它的原理过程以及如何正确的去操作它,这样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们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又可以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增强我们对动手实验的兴趣。

本次试验,目的既在于提高动手能力,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于一体,最终设计并制作出具有实用性的产品,又在于磨练个人意志,增强个人耐心,培养团队意识。

在产品制作过程中,组内相互分工,互帮互助,协调一致,共同完成此次实验。

通过本次实验,大家对于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会有更好的理解与掌握,也教会大家在遇到问题时如何思考,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些对于今后的学习与研究都是有相当大的帮助的。

2、设计目标这次实验,我们小组由产品功能出发,设计实验电路图,计算各电子元器件的值,再进行元器件调研来对不同元器件进行比较,最终选择出价格合理,性能完善并且适用于所设计的电路图的元件,再依据所设计的电路图,进行正确焊接与调试,最终得到在50米内,能进行清晰对讲的“半双工对讲机”,即在同一时刻,一方讲话,另一方在距离其50米处可以清晰听到其所讲内容,通过调节转换开关,来进行听与说的角色的相互转换。

3、小组成员分工二、作品说明1、功能对讲机可用于室内电话、医院病员呼叫机、门铃等,可用YUHIHHIH米内进行对讲。

本次实验制作成的对讲机为“半双工式对讲机”,即在相同时刻,主机与从机之间只有一个可以讲,而在此时刻,另一个只能听,通过一个双刀双掷开关控制讲话与听话的相互转换。

2、操作说明操作时,按下电源开关,将控制转换的双刀双掷开关打到一侧,可以完成主机讲话,从机收听主机发送的声音信号;将控制开关打到另一侧,则可以完成从机讲话,主机接收由从机发送的声音信号。

通过双刀双掷开关的转换完成主机与从机之间的交流与信息转换。

当长时间不使用时,可将控制电源的开关关闭,这样可以节约电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三、基本原理1、原理图图1 实验电路原理图2、工作原理该电路只能完成“半双工”对讲,即在同一时刻,主机与从机之间只能有一方说,另一方说,而不能双方同时听说。

听、说由开关S1控制,并且,开关要安装在主机处,即听说由主机来控制。

若开关处于图中所示位置时是主机说、从机听,则当开关拨到下方时就是主机听、从机听。

主、从机两端分别设置扬声器和话筒各一只,作为听说转换器件。

LM386用作功放,由第3引脚输入信号,第5引脚输出信号,1、8引脚电容可以调整电路增益,7引脚接旁路电容,一般取值为10微法。

电源取值为4.5V—9.0V,本次实验所选电源值为6.0V,并选一个单刀单掷开关控制电源,以免不用时浪费电能。

四、主要原器件介绍1、元器件清单表2 电子元器件清单2、主要原器件介绍(1) LM386芯片LM386是一种音频集成功放,具有自身功耗低、电压增益可调整、电源电压范围大、外接元件少和总谐波失真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录音机和收音机之中。

LM386的内部结构如图3所示。

第一级为差分放大电路,T1和T3、T2和T4分别构成复合管,作为差分放大电路的放大管;T5和T6组成镜像电流源作为T1和T 2的有源负载;T3和T4信号从管的基极输入,从T2管的集电极输出,为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差分电路。

使用镜像电流源作为差分放大电路有源负载,可使单端输出电路的增益似等于双端输出电容的增益。

第二级为共射放大电路,T7为放大管,恒流源作有源负载,以增大放大倍数;第三级中的T8和T9管复合成PNP型管,与NPN型管T10构成准互补输出级。

二极管D1和D2为输出级提供合适的偏置电压,可以消除交越失真。

LM386的外形和引脚的排列如图2所示。

引脚2为反相输入端,3为同相输入端;引脚5为输出端;引脚6和4分别为电源和地;引脚1和8为电压增益设定端;使用时在引脚7和地之间接旁路电容,通常取10μF。

查LM386的datasheet,电源电压4-12V或5-18V(LM386N-4);静态消耗电流为4毫安;电压增益为20-200dB;在1、8脚开路时,带宽为300KHz;输入阻抗为50K;音频功率0.5W。

尽管LM386的应用非常简单,但稍不注意,特别是器件上电、断电瞬间,甚至工作稳定后,一些操作(如插拔音频插头、旋音量调节钮)都会带来的瞬态冲击,在输出喇叭上会产生非常讨厌的噪声8765432增益 设定旁路 电容 +Vcc同相输入反相 输入增益 设定 地输出 LM3861图2 LM386引脚功能图2-INPUT56图 3 LM386内部原理图 (2)电位器电位器是具有三个引出端、阻值可按某种变化规律调节的电阻元件。

电位器通常由电阻体和可移动的电刷组成。

当电刷沿电阻体移动时,在输出端即获得与位移量成一定关系的电阻值或电压。

电位器既可作三端元件使用也可作二端元件用。

后者可视作一可变电阻器。

电位器是可变电阻器的一种。

通常是由电阻体与转动或滑动系统组成,即靠一个动触点在电阻体上移动,获得部分电压输出。

电位器的作用——调节电压(含直流电压与信号电压)和电流的大小。

电位器的结构特点——电位器的电阻体有两个固定端,通过手动调节转轴或滑柄,改变动触点在电阻体上的位置,则改变了动触点与任一个固定端之间的电阻值,从而改变了电压与电流的大小。

电位器是一种可调的电子元件。

它是由一个电阻体和一个转动或滑动系统组成。

当电阻体的两个固定触电之间外加一个电压时,通过转动或滑动系统改变触点在电阻体上的位置,在动触点与固定触点之间便可得到一个与动触点位置成一定关系的电压。

它大多是用作分压器,这时电位器是一个四端元件。

电位器基本上就是滑动变阻器,有几种样式,一般用在音箱音量开关和激光头功率大小调节电位器是一种可调的电子元件。

用于分压的可变电阻器。

在裸露的电阻体上,紧压着一至两个可移金属触点。

触点位置确定电阻体任一端与触点间的阻值。

按材料分线绕、炭膜、实芯式电位器;按输出与输入电压比与旋转角度的关系分直线式电位器(呈线性关系)、函数电位器(呈曲线关系)。

主要参数为阻值、容差、额定功率。

广泛用于电子设备,在音响和接收机中作音量控制用。

五、制作与调试本次实验的制作地点主要是实验室和教室。

我们在进行本次实验是可分为五大部分具体情况如下:第一,我们有所要设计的产品的功能出发,设计并绘制电路图,计算各种元件的实验值;第二,我们对实验电路图中所涉及的电子元器件进行调研,包括主要参数、性能指标、主要功能特点以及市场价格等等,通过这些相关信息的比较,最终确定所要使用的器件;第三,在PCD板上进行布线,使得在电路焊接成功后,电路板能够清晰可见,便于调试;第四,焊接与调试。

在PCD板上进行焊接,边焊接边调试,通过调试,最终得到与所设计的功能相同的电路板;第五,安装外壳。

(由于在市场上未能买到合适的有线对讲机外壳,所以此对讲机外壳由组员用纸板自行制作。

)检验与调试过程:检查电路元器件是否接错,注意芯片管脚、二极管方向、电解电容极性是否接对、焊接点是否牢固等,检查电路无误,再测电源电压的数值和极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一切正常之后方可接通电源开始调试实验。

调试分为静态调试和动态调试:静态调试:先不接输入信号,测量各级晶体管静态工作点。

凡处于放大状态的三极管,测量其Vce 和Vbe,不应出现零状况,Vbe=0表示管子截止损坏,Vce=0表示管子饱和或击穿,均需要找出原因排除故障。

处于放大状态的三极管Vbe为0.7V左右,V>1~2V。

ce动态调试:接输入信号,各级电路的输出端应有相应的信号输出。

线性放大电路不应有非线性失真;波形产生及变换电路的输出波形也应符合设计要求。

调试时,可由前级开始逐级向右检测,这样容易找出故障点,及时调整改进。

接下来是指标测试:电路能正常工作之后,即可进行技术指标测试。

根据设计要求。

逐个测试指标完成情况。

出现的问题:电路已经按照原电路图在电路板上焊好,但是对讲机发出的声音太小。

解决方案:(1)在LM386芯片前加上适当放大倍数的三极管。

LM386是功放芯片,电压放大倍数较小,需要先进行电压放大。

(2)将电位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调大。

因为共射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较大,无法带动较小的负载。

(3)焊接的过程中有的部分接触不良,仔细检查电路各部分的焊接。

六、设计小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加深了我们对模电知识和数电知识的理解,能够做到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从而既对知识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与掌握,又增强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设计过程中,要由所要设计的产品的功能入手来设计电路图,而且电路图中的每一元件都需要精心的计算,然后还要根据调研情况,比较各方面信息来选出所需的元件。

此外,PCD板的设计也很重要。

我们通过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最终成功制作了有限半双工式对讲机,即:在同一时刻,主机与从机之间只能有一方说,另一方说,而不能双方同时听说,我们制作的对讲机可以实现在米范围内的对讲。

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是大家能够以模数电知识以及电路分析知识为基础,耐心分析,仔细查找电路中不合适、不能正常工作的电子元件,或者电路焊接不合适的地方,经过一系列仔细分析与查找之后如果仍不能发现错误所在,我们会及时与实验老师和指导教师沟通。

在查找错误的过程,大家对知识的掌握明显提高,对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实验态度和师生间的良好沟通均有很大的帮助。

作为电气工程系的学生,在我们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必定少不了设计性实验,若要在这些实验中取得成功,必须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所以纠错改错过程是一个催人进步的重要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在本次设计实验过程中自己也暴露出不少缺点,其中包括电子电路基本知识不扎实、焊接技术不太熟练、对电子设计类软件和集成电子产品不了解等。

针对自身的不足,查漏补缺。

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多查阅电子学习资料,以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夯实理论基础。

作为当代大学生,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实践,加强素质,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七、参考文献[1]封志宏,杜丽霞,崔用明.模拟电子技术. 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社,2008.[2]李积英,赵贺,侯越.数字电子技术.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3]胡斌.图标细说电子元器件.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4]高继森.电路与信号系统分析.[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