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积累运用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末胃(wèi)倾颓(tuí)箪食壶浆(dān)B. 谬举(miù)纶巾(lún)顿开茅塞(sè)C. 拜谒(yè)存恤(xù)金帛礼物(b6)D. 疏懒(shū)愧赧(nǎn)东连吴会(huì)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未审.得入览否审:________(2)但恨.亮年幼才疏恨:________(3)五反.而方得一面反:________(4)言罢,飘然自去.去: ________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B.《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C.《三国演义》记叙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

D.本文主要记叙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表现了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的政治才华。

4. [2018北京朝阳区期末]《三国演义》塑造了“智绝”诸葛亮的形象。

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个评价最能体现诸葛亮的智慧?请结合小说中的具体情节谈谈。

A.刘备赞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B.周瑜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C.徐庶自叹不如:“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真当世之奇才,非可小觑。

”5.. 下面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亮乃.一耕夫耳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B.先生之.言此非聘大贤之.礼C..而.智术浅短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D.挟天子以.令诸侯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课内阅读6.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政治蓝图和策略分别是什么?请摘录原文回答。

基础提升7. [2018黑龙江哈尔滨中考]《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葛亮—火烧新野 B.曹操—火烧乌巢C.关羽—火烧赤壁 D.陆逊一火烧连营8. [2018湖南岳阳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全练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以及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愧赧.(nǎn)侥.幸(ráo)教诲犬马之劳B.谬.误(miù)挟.持(jiā)骜慢忧民忧国C.存恤.(xù)甲胄.(zhòu)躬耕汉室倾颓D.纶.巾(lún)民殷.(yīn)愚鲁用武之地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但恨.亮年幼才疏恨:________________(2)此诚.不可与争锋诚:________________(3)未审.得入览否审:________________(4)惟将军图.之图: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勤学可让人渐渐淬炼出无厚之刃,有时会使迟钝的人茅塞顿开....。

B.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C.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使偷盗者惊恐地转过身来,瞅准时机,越窗逃走D.当军队凯旋时,老百姓都箪食壶浆....,热情地犒劳他们4.对文章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中的隆中对策,层次清晰。

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见解。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本文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重点写出了刘备的礼贤下士,同时也表现了诸葛亮的高瞻远瞩。

D.本文人物性格鲜明,如张飞的脾气暴躁,从“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就可以看出来。

二、综合技能提升直击中考阅读【2017·贵阳改编】高手①老刘家附近有一个自行车修理摊,摊旁停着辆用来装工具的破旧平板车,车上放着一副脏兮兮的象棋,棋子散乱地躺在棋盘上②常有人围着平板车玩象棋。

老刘棋艺不精,羞于和别人交手,一有闲工夫就在旁边看。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课后习题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课后习题新人教版

23 三顾茅庐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以下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拜谒.(hè)鹤氅.(chǎng)末胄.(zhòu)衣冠.(guān)B.应诺.(nuò)愧赧.(hè)倾颓.(tuí)民殷.(yīn)C.幸运..(jiǎo)谬.举(miù)存恤.(xù)束缚.(fù)D.纶.巾(lún)赐.教(cì)箪.食(dān)沔.水(miǎn)2.以下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她得到奥运金牌后,在体育界已是如雷贯耳....的人物。

B.牛校长在建言献策交流会上的开场白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来许多提高办学质量的好建议。

C.高三同学正值豆蔻年华....,风华正茂。

D.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3.以下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优秀的诗篇承受着丰富和美化人们精神生活的使命。

(把“承受〞改为“承当〞)B.“孙中山故居〞已成为珠三角很重要的旅游观光之一。

(把“旅游观光〞改为“旅游观光地〞)C.三年的初中生涯已近尾声,我们班同学在心里由衷地感谢班干部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把“在心里〞去掉)D.医学界相信,现代人众多的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老年痴呆症都是因自由基的氧化作用。

所以,消除有害的自由基对身体安康至关重要。

(把“所以〞改为“因此〞)4.以下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读了拜伦的诗,就想到西班牙去,想看看西班牙女郎的头发是黑的,还是金黄的?B.玄德曰:“汝假设同往,不可失礼。

〞飞应诺。

C.玄德忙施礼,问曰:“令兄在庄否〞?D.她说:“有这么多热心的民警,有这么多好街坊,我呀!还得活一辈子啊!〞5.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照应的排比句。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好了什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知其旨也B.虽有嘉肴C.教然后知困D.讲信修睦2 .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沁(qìn)园无与伦比颧骨(quán)成吉思汗(hàn)B.田圃(bǔ)一抔黄土愕然(è)重蹈覆辙(dǎo)C.襁褓(qiǎng)断章取义惘然(wǎng)廓然无累(kuò)D.扶掖(yè)一代天娇黛色(dài)衣衫褴褛(lán)3 .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黄晕/晕倒淅沥/分析B.漂亮/漂泊憔悴/荟萃C.涨红/涨价暴怒/曝晒D.模型/劳模并蒂/缔造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基础全练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带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guàn()耳。

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nǎn()。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如雷guàn()耳晋谒.()愧nǎn()(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

(3)“疏”有下面三个义项。

文中“疏懒”的“疏”意思应为()A.分散 B.事物间距离大 C.疏忽,粗疏(4)画线句子对人物进行了_______描写,并使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

B.汉室末胄,涿郡愚夫。

C. 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

D.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欲伸大义于天下。

译文:想要在天下人面前伸张大义B. 挟天子以令诸侯译文: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C.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译文:可把他作为外援,而不可谋取。

D. 是殆天所以资将军。

译文:这是懈怠的天拿来资助将军的4.《三顾茅庐》节选自________,该书描写了________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作者_______,_____(朝代)小说家。

能力提升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

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

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

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

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

况吾欲见大贤耶?”张飞曰:“哥哥差矣。

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全练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带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guàn()耳。

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nǎn()。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如雷guàn()耳晋谒.()愧nǎn()(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

(3)“疏”有下面三个义项。

文中“疏懒”的“疏”意思应为()A.分散 B.事物间距离大 C.疏忽,粗疏(4)画线句子对人物进行了_______描写,并使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

B.汉室末胄,涿郡愚夫。

C. 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

D.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欲伸大义于天下。

译文:想要在天下人面前伸张大义B. 挟天子以令诸侯译文: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C.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译文:可把他作为外援,而不可谋取。

D. 是殆天所以资将军。

译文:这是懈怠的天拿来资助将军的4.《三顾茅庐》节选自________,该书描写了________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作者_______,_____(朝代)小说家。

二、能力提升全练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

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

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

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

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

况吾欲见大贤耶?”张飞曰:“哥哥差矣。

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

2020新同步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23三顾茅庐

2020新同步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23三顾茅庐

23三顾茅庐卩丄积累运用茅实基础、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拜谒(yG)侥幸(j iao)半晌(xi eng)B.鹤氅(chdng )枉临(wang)教诲(hui)C.愧赧(she)箪食(dan)霸业< b c.)D.纶巾(1 tn)倾颓(tu 1)存恤(x 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邂逅愕然逍遥如卅惯耳B.斡旋乾坤匡扶安精走国C.凛凛霏霏蔬懒民設国富D.社稷侍立傲慢功盖寰r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但恨主年幼才汛有误卜划〔痛恨)B.曲帽河〔做臨表亦対方降低身价)C.开各患件而蜴教〔启发)D.玄德屏人促門而書(使回避)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勤学可让人渐渐炼出无厚之刃,有时会使迟钝的人茅塞顿开...“B .刘备思贤若渴,三硕茅庐诗诸葛临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入的领冷干部译:习C .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吱愉嵐者越窗逃走。

D.当军队凯旋时,老百姓都箪食壶浆.,热情地犒劳他们。

5•丈沖肯氏坦空。

本文节选自〈〈____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_____ 。

该书是我国第一部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以_____ 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 -Lk6. “三顾茅庐”的故事,作者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洋洋洒洒写了数千字,在史书《三国忐》屮却只用了五个十记录:\凡二往.乃见.”情熒谈为什么会有这和区别。

名著iMli卖提升起力、7.剂讲MiM文'“ k楫浅的旳亂$5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__________ 》的开篇词, 该书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书中对许多场战役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其中以少胜多、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格局的著名战役是__________ 。

2019-2020年 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3《三顾茅庐》同步练习(人教部编版)

2019-2020年 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3《三顾茅庐》同步练习(人教部编版)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共9题;共25分)1.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 阻塞B. 要塞C. 边塞D. 塞外风光【答案】A【考点】多音字字音,三顾茅庐【解析】【分析】A项“塞”读sè,其他都读sài。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峨冠博带邂逅愕然逍遥B. 安邦定国斡旋乾坤匡扶C. 民殷国富凛凛霏霏慵懒D. 功盖环宇社稷侥幸悒怏【答案】 D【考点】同音字字形辨析,三顾茅庐【解析】【分析】D应为:功盖寰宇。

故选D。

【点评】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

3.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对光阴荏苒,不再漠视,他将刻苦努力,来弥补逝去的光阴。

B. 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使盗窃者惊恐地转过身来,瞅准时机,越窗逃走。

C. 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D. 学校开运动会的那天,高一同学箪食壶浆,做好了赛前的一切准备。

【答案】B【考点】词语的使用(搭配),三顾茅庐【解析】【分析】如雷贯耳:形容人的名声大,用于句中不合适。

故答案选B。

【点评】考查词语的使用。

4.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行数里,勒马回观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_________,水不深而________,地不广而_______,林不大而___________;猿鹤相亲,松篁交翠,观之不已。

A. 秀丽清澈坦荡茂密B. 秀雅澄澈坦荡茂密C. 秀丽清澈平坦茂盛D. 秀雅澄澈平坦茂盛【答案】D【考点】词语的使用(搭配),三顾茅庐【解析】【分析】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选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可以采用排除法,从最有把握的词语开始排除选项。

【点评】考查词语的使用。

5.杜甫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英雄”指的是()A. 刘备B. 曹操C. 诸葛亮D. 刘禅[【答案】C【考点】把握诗歌内容,三顾茅庐【解析】【分析】杜甫这首歌是为诸葛亮而写。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赋闲慢骂地大物博千古绝唱B.融洽废墟浮想联翩神采奕奕C.严慬嶙峋与日俱增措手不及D.忧郁遗憾异曲同功爱不释手2 .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枯瘠(jǐ)奇崛(jué)晕圈(yūn)盘虬卧龙(qiú)B.酝酿(liàng)涟漪(yī)骈进(pián)强聒不舍(guā)C.饯别(jiàn)戳穿(chuō)茫昧(mèi)汪洋万顷(qǐng)D.臆度(dù)笃信(dǔ)宽宥(yòu)饶有兴味(xīng)3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惟妙惟肖: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

肖(相似)B.属引:接连不断。

属(连绵),引(延长)。

C.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由(遵循)D.不胜簪:插不住簪子。

胜(能够承受、禁得起)二、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小题诸葛亮传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乐毅①,时人莫许之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建光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与为盟。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十二年春,亮率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②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百姓安居,军无私焉。

相持百余日。

是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③,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积累运用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拜谒(yè)存恤(xù)金帛礼物(bó)B.疏懒(shū)愧赧(nǎn)东连吴会(huì)C.末胃(wèi)倾颓(tuí)箪食壶浆(dān)D.谬举(miù)纶巾(lún)顿开茅塞(sè)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五反.而方得一面反:________(2)言罢,飘然自去.去: ________(3)未审.得入览否审:________(4)但恨.亮年幼才疏恨:________3.下面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亮乃.一耕夫耳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B.先生之.言此非聘大贤之.礼C..而.智术浅短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D.挟天子以.令诸侯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B.《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C.《三国演义》记叙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

D.本文主要记叙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表现了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的政治才华。

5.《三国演义》塑造了“智绝”诸葛亮的形象。

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个评价最能体现诸葛亮的智慧?请结合小说中的具体情节谈谈。

A.刘备赞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B.周瑜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C.徐庶自叹不如:“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真当世之奇才,非可小觑。

”二、课内阅读6.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政治蓝图和策略分别是什么?请摘录原文回答。

三、基础提升7.阅读下面的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相信自己吧!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你内心深处所确认的东西吧。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

和,大业可成。天下将成三足鼎立之势。
第六单元
23*
三顾茅庐
以练助学




一课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巩固探究
3
名 师 点 睛
1.生难字 拜谒 (yè ) . 纶 巾(guān) . 谬 (miù ) . 民殷 (yīn) . 今番 (fān) . 鹤氅 (chǎng) . 倾颓 (tuí ) . 存恤 (xù ) . 叱 (chì ) . 胄 (zhò u) . 沔 水(miǎn) . 箪 食壶浆(dān) . 侥 幸(jiǎo) . 愧赧 (nǎn) . 殆 (dà i) . 鄙 贱(bǐ) .
肖像、语言描写。表现了诸葛亮儒雅脱俗、胸怀天下、洞察时世、足智多谋、
见识卓越的特点。 (3)“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这句话的作用是
什么?
照应前文司马徽、徐庶对诸葛亮的推荐;强调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不是 像诸葛亮自谦的那样“年幼才疏”。 (4)诸葛亮是从哪些方面分析天下形势的? 曹操占有天时,不能与之争锋;孙权占有地利,可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占有人
4
2.重点词语 拜谒:拜访谒见。 如雷贯耳:好像雷声传入耳际。形容人的名声很大。贯,穿过。 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屏人促席:叫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屏,使回避。促,靠近。
窃命:篡夺国家权力。 用武之地:用兵之地。指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 存恤:爱惜,体恤。 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浆,以粮食加水适度发酵而成的饮料。 避席:古人席地而坐,起身离席,表示敬意。
9
4.下列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有误的一项是 A.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比喻) B.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反问)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3 三顾茅庐》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3 三顾茅庐》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23 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殆.尽(tái) 箪.食(dān) 金帛.(bó)B.倾颓.(tuí) 沔.水(gài) 存恤.(xù)C.纶.巾(lún) 鹤氅.(chǎng) 甲胄.(zhòu)D.昼寝.(qǐn) 晋谒.(yè) 诸戎.(róng)鄙.贱(bǐ)彝.族(yí)愧赧.(nǎn) 霸.业(bà)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缚将应诺隆中饶幸B.仰卧傲慢疏懒鼎足C.教诲戮举愚鲁赐教D.造逆沃野茅塞骋礼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 )(2)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 )(3)是殆天所以资.将军( )(4)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对诸葛亮“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的外貌描写,是为了表现诸葛亮的超凡脱俗、不问世事的清高气质。

B.刘备自称“汉室末胄”,是因为他是孝景皇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

按宗谱,刘备是汉献帝之叔,故世称“刘皇叔”。

C.诸葛亮说“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其中“美玉”指司马徽、徐庶等人,“顽石”指自己,此是他自谦之辞。

D.曹操“克绍”的关键战役是官渡之战,其中袁绍谋士许攸的归降,在曹操扭转战局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印证了“抑亦人谋也”。

5.填空。

(1)《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小说, 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的兴衰过程。

作者, (朝代)小说家。

(2)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当时曹军八十万死伤大半,曹操率残部狼狈逃跑,到乌林口被赵云截杀,又中张飞埋伏, 几近全军覆没,眼看过了就能逃出重围,可又遭遇武艺高强的关羽。

绝望的曹操只好向关羽求情,关羽念当年曹操对他的恩义,违诸葛亮军令放过了曹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3课三顾茅庐一、选择题1.成都武侯祠有一副歌颂诸葛亮的对联,上联是“两表酬三顾”,与其对应最恰当的下联是( )A. 千古仰威仪B. 功定属元勋C. 宁静而致远D. 一对足千秋二、其他2.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拜谒( ) 纶巾( ) 末胄( ) 愧赧( )倾tuí( ) 存xù( ) 殆尽( ) 疏lǎn( )bǐ( )贱如雷guàn( )耳顿开máo( )塞3.根据提示,写出恰当的成语。

(1)勤学可让人渐渐淬炼出无厚之刃,有时会使迟钝的人。

(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现在忽然一下子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2)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想寻求贤才,如同口渴想喝水一样迫切。

)(3)达·芬奇这个名字500多年来,最初是因为他是绘画大师,到19世纪是因为他是建筑师、科学家、发明家。

(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4)当军队凯旋时,老百姓都,热情地犒劳他们。

(用箪盛饭,用壶盛浆。

指百姓欢迎犒劳军队。

)4.文学常识填空。

《三顾茅庐》选自《》,作者,名,号,人,该小说以为主线来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

5.学习了本文后,同学们举行了一个“读名著,知三国”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含有数字的故事,如三让徐州、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你在阅读中积累了哪些呢?请再写出三个。

关羽是《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

有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等故事。

其中我们所熟知的表现他忠、义、勇、谋、傲的五件事情分别是:千里、华容道义释、过五关、水淹、败走麦城。

三、文言文阅读6.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窗外日迟迟迟迟:(2)未审得入览否审:(3)不胜愧赧愧赧:(4)此诚不可与争锋诚:(5)屏人促席促:(6)奸臣窃命窃命:(7)而不知存恤存恤:(8) 总揽英雄总览:(9)惟将军图之图: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2)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8.“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9.诸葛亮是从哪些方面来分析天下形势的?10.青梅煮酒论英雄①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

”二人乃不复言。

②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

”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

只教我来相请。

”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

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

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

”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

’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

今见此梅,不可不赏。

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

”玄德心神方定。

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

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③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

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

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

”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

请试指言之。

”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

”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

天下英雄,实有未知。

”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

”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

”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

操遂不疑玄德。

④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

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题目为编者所加)请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①段中加下划线词“韬晦之计”的含义。

曹操派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去请刘备来的目的是什么?这表现了曹操怎样的性格特征?第②段开头交代“关、张不在”的目的是什么?当曹操指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有何反应?请分析刘备的人物形象。

答案和解析【答案】1. D2. yèguān zhòu nǎn颓恤dài懒鄙贯茅3. (1)茅塞顿开(2)思贤若渴(3)如雷贯耳(4)箪食壶浆4. 三国演义罗贯中本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三国矛盾斗争5. 【示例】过五关斩六将、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三英战吕布等。

6. 走单骑曹操斩六将七军6. (1)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2)明白,知道(3)因羞惭而脸红(4)确实(5)靠近(6)篡夺国家权力(7)爱惜,体恤(8)广为延揽(9)考虑7. (1)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了百万军队,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争高低。

(2)益州地势险要,有千里肥沃的土地,是物产丰富的地方,高祖依靠它成就了帝王之业。

8. 照应前文司马徽、徐庶对诸葛亮的推荐;强调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不是像诸葛亮自谦的那样“年幼才疏”。

9. 曹操占有天时,不能与之争锋;孙权占有地利,可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占有人和,大业可成:成三足鼎立之势。

10. 指刘备特意隐藏自己的才能,不使之外露,以防曹操加害。

11. 是为了试探刘备,察看其是否有野心对自己构成威胁。

表现了曹操老奸巨猾的性格特征。

12. 渲染了紧张的气氛,设置悬念,让读者不禁猜想:曹操趁关、张不在派人来请刘备,不知是何居心。

13. 刘备十分惊慌,手中的筷子不觉落于地下,但他随即假借畏雷来掩饰自己的失态。

表现了他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善于掩饰的性格特征。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能力。

满足对联的基本条件是:应景、基本对仗、注意诵读时要上口(也就是平仄)。

一般来说数字、动词、名词应尽量在上下联中都能对上。

结合题目中的上联“两表酬三顾”,可对出下联为“一对足千秋”。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字音拼读和汉字书写的能力。

需要学生平时多读课文,多积累词语,多查工具书。

对常见的字音、字形进行有针对性的认知,尤其对教材中的重点字词要加强辨别识记。

本题中应注意“guān”“nǎn”的拼读以及“颓”“鄙”“茅”的书写。

3.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意思写成语的能力。

平时的学习应注意分类区别,解答本题要结合所给意思以及自己平时的知识积累来回答。

结合识记可以看出“茅塞顿开”的意思是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现在忽然一下子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所以(1)应填“茅塞顿开”。

“思贤若渴”的意思是想寻求贤才,如同口渴想喝水一样迫切。

所以(2)应填“思贤若渴”。

“如雷贯耳”意思是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所以(3)应填“如雷贯耳”。

“箪食壶浆”意思是用箪盛饭,用壶盛浆。

指百姓欢迎犒劳军队。

所以(4)应填“箪食壶浆”。

4.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以及名著知识的识记能力。

做这类题目时,学生必须对所考查的作品内容及作家十分了解。

文学常识积累的关键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解答文学常识类试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结合识记可以看出《三顾茅庐》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人,该小说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来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

5~6. 本题考查学生积累名著中的成语故事的能力。

解答这类问题,学生应对名著中的有关成语故事有所了解,然后结合题中要求作答即可。

本题示例:过五关斩六将、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三英战吕布等。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

阅读名著,首先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其次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的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再深一步,对名著中的人物要略加分析,掌握其形象特征,尽可能地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

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

做此类常识题,注意题干要求答什么,简要回答即可。

通过阅读可知,表现关羽忠、义、勇、谋、傲的五件事情分别是: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积累文言词语,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本题应注意“审”“诚”“图”的解释。

7.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句子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字词,把关键字词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翻译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翻译时必须注意如下重点字词:“已”“以”“诚”“险”“因”等。

还要特别注意翻译省略句时一定要将成分补充完整。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作用和写作技巧的能力。

句子作用要从两个角度去考虑:一个是结构上的作用,一个是内容上的作用。

结构上的作用要看这句话所在的位置,放在开头部分的作用大致有:总领全文;点题;奠定感情基调;制造悬念,引起阅读的兴趣等。

放在中间部分的作用大致有: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或铺垫作用;插叙,补充交代与文章内容有关的信息。

通读全文,可以看出“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这句话的作用是照应前文司马徽、徐庶对诸葛亮的推荐;强调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不是像诸葛亮自谦的那样“年幼才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