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天气报告电码

合集下载

、天气现象电码资料

、天气现象电码资料

1937 1758
20 过去6小时 观测前1小时 观测时 23
1629 1618 1758
1937 1904 1925
1612-1904(小)
17 过去3小时 观测前1小时0 过去6小时 观测前1小时 观测时 25
1612
1904
1329-1427(中) 1330-1650(14大,17中)
1401
19
1910 20
1915
210-502
502-605
620-745(中)
621-746(大)
08 过去6小时 观测前1小时 观测时 92
210 502
502 605
620
745
621
746
410-655 702 –710
655-744 704-712
655NE-747SW 754-856
11 8
1011
23
1011 1042
14 1012
1332 1304
17 1350
14
1304
1350 19
1310
1321
编报原则:
2、观测时15分钟内出现的现象都算是“观测时的现象”。 当观测时15分钟内先后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现象时,尽量 合并选码,不能合并选码的,则按选大码的原则编报。
过去6(3)小时 观测前1小时 观测时
50 14
(间,小)
1412 17 1401
59 1654 1654 (V=0.4km)
现在天气现象电码
过去6(3)小时 观测前1小时 观测时
2105 02
65 155 (大,连)
68
23
2205
23
(小)

气象旬(月)报电码

气象旬(月)报电码

气象旬(月)报电码(HD—03)一、电码型式及内容1 段基本气象段(1) (2) (3) (4)(AB) IIiii 0S n ttt 1S n t v t v n t(5) (6) (7)2S n t e t e t e3n0·1r1r1r14S n r v r v r v(8) (9) (10)5n f s1s1s17S n TTT(11) (12) (13)8S n T v n F n F9R1R1R1R1×S n R v R v R v2 段农业气象段(14) (15) (16)222××0BBEn E1CS n E v E v(17) (18) (19)2gggW 3MMMM 4∑T∑T∑T∑T(20) (21) (22)5S n∑TV∑TV∑TV8H20H20H50H50(23)9H70H70H100H1003 段灾情段(24) (25) (26)333××1VVBB 2mmdd(27) (28)3YQQQ 4FFFu4 段地温段(29) (30) (31)444××(32) (33) (34)(35)160 320二、编报总则2.1本电码为气象台站编发气象旬(月)报用的统一编码。

2.2气象旬(月)报在每旬初的1日、11日、21日的03点以前,将上旬(月)的报编好,电文要认真校对,加(AB)报类标志传至当地电信部门,用加急公益电报(C报类,特别业务标识UGT)以OBSER电报挂号发至本省、市、自治区气象台(按照改变气象旬(月)报通信传递工作的规定);省、市、自治区气象台再将其中规定应向国家气象中心拍发旬(月)报台站电报的l一5段转发北京。

个别站如夜间发报困难,可在08点发出。

边远台站需用特急电报拍发。

2.3编报所用气象资料是台站过去一旬(月)内观测并经过计算所得的资料。

资料时限,一律截至旬末那一天的20点。

[航空航天]国际航空气象电码-精品文档

[航空航天]国际航空气象电码-精品文档

FM 15-Ⅸ Ext. METAR----日常航空天气报告(含或不含趋势预报)FM 16-Ⅸ Ext. SPECI----选定的特殊航空天气报告(含或不含趋势预报)电码型式:METAR KMH 或或 CCCC (YYGGggZ) (AUTO) dddffGf m f m KT 或 d n d n d n Vd x d x d x SPECI MPSN s N s N s h s h s h sRD R D R/V R V R V R V R I 或VVVVD V V X V X V X V X D V 或w'w' VVh s h s h s或 RD R D R/V R V R V R V R VV R V R V R V R i 或CAVOK SKCWS RWYDR D RT'T'/T'd T'd QP H P H P H P H Rew'w' 或WS ALL RWYN s N s N s h s h s h sKMH 或 VVVV W'W' 或(TTTTT TTGGgg dddffGf m f m KT 或或或 VVh s h s h s或 MPS CAVOK NSW 或NOSIG) SKC(或NSC)(RMK……)注释:(1)METAR是日常航空天气报告电码的名称。

SPECI是选定的特殊航空天气报告电码的名称。

METAR和SPECI报告中可以含有趋势预报。

(2)各电码组所含字符数量不等。

当某一要素或现象未出现时,则该报告中的相应电码组或某组的增添部分省略不报。

下面“规则”中将对各组给予详细规定。

带括号的电码组根据区域或国家的决定编报。

按照各组的详细规定有些组可以重复编报。

(3)电码型式包含一个趋势预报段,或以变化指示码(TTTTT=BECMG或TEMPO,根据情况而定),或以字码NOSIG作为识别标志。

(4)SPECI报的发报标准见世界气象组织出版物第49号--《技术规范》[C.3.1]节。

天气现象电码

天气现象电码

23 过去3小时 观测前1小时 观测时 52
2218
036
02 过去6小时
2218 036 036
观测前1小时 观测时 21 114
1618-1923 (浓) 1644-1905(小)
17 过去3小时 观测前1小时 观测时 59
1618 1644
1923 1905
20 过去6小时 观测前1小时 观测时 21
11
905
1042
09
现在天气现象电码
过去6(3)小时
630 840
11
( 840
观测前1小时
观测时
10 1051)
19 1904 1918 20
现在天气现象电码
过去6(3)小时 观测前1小时
8
611
745
观测时 20
1601 1642
29
17
1401
1641
现在天气现象电码
过去6(3)小时
08 过去6小时 观测前1小时 观测时 19
410 655 655 655
754
856
744
747
702 710
704 712
252-704(VV>1.0km)
05 过去 3小时 观测前1小时 观测时 252
50 704
08 过去6小时 252
观测前1小时 观测时 20 704
2218-036 036-114
14 810
1310
1352 (小) 95 14
14
1301
1348(大) 99
1342
14
编报原则:
1、如果现在天气现象可以用几个码来编报时,一般应选择其 中最大的一个码编报。但是,电码17、18、19应比20— 49优先选用;电码28、29应比40优先选用。

云的电码以及所代表的天气意义

云的电码以及所代表的天气意义

云的电码以及所代表的天气意义周雪梅一、云码气象报告中采用CH CM CL三类云码。

每类包括十一个云码,云码所表示的是某一高度气层整个云天的状态,用来反映当时大气的运动状况&发展趋势。

一个云码可以表示一种云,也同时表示几种云。

(一)、CH云:包括CI CS CC三个云属CH=0 没有CH云。

CH=1 毛卷云,不是有系统侵入天空的。

非系统发展的钩卷云也编报CH1。

CH=2 密卷云,不是系统侵入天空的。

有时可能的积雨云顶部的残余部分。

CH=3 伪卷云,是积雨云的残余,或是远处见不到母体的积雨云的顶部。

对于砧状卷云是否来源于积雨云有怀疑时,应报CH2。

CH=4 卷云(常常是钩卷云)有系统的侵入天空,常全部渐渐变厚。

CH=5 卷层云有系统的侵入天空,且常全部增厚,连续云层的高度角不到45度。

有时卷层云前端有卷云,它们常成辐辏状向天空发展,如卷云和卷层云共存时,所谓连续云层的高度角,是以卷层云前缘部分为准,而不包括卷云部分。

CH=6 卷层云有系统侵入天空,连续云层的高度角已经达到或超过45度,且未布满天空。

CH=7 卷层云布满天空。

CH=8 卷层云不是有系统的侵盖天空,也不布满天空。

CH=9 卷积云为主的高云天空。

卷积云与卷层云同时存在,卷积云量多于卷层云,但卷层云正在逐渐侵盖天空,即因编报电码5或6。

CH=X 由于黑暗、或雾、或沙尘暴、或其他类似现象,或有完整的较低云层存在(一般指云量为10或10-),以至看不到属于CH云的各属云。

(二)、CM云,包括AS、AC、NS三个云属及SCLENT SCCAST两个云类。

CM=0 没有CM云。

CM=1 透光高层云。

CM=2 蔽光高层云或雨层云。

厚的高层云&雨层云是经常在连续演变,期间没有明显的界限,除结构有所不同外,在组成和成因上都是一样的,故包括在同一云码中。

CM=3 透光高积云,较稳定,并且在同一个高度上。

CM=4 透光高积云(常成荚状)或荚状层积云,云片常不断地变化,常出现在不同高度上。

气象编报电码1

气象编报电码1

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电码(GD—01 III)一、电码型式1段IIiii i R i X hVV Nddff 1s n TTT 2s n T d T d T d 3P0P0P0P0 4PPPP 5appp 6RRR1 7wwW1W2 8N h C L C M C H3段333××0P24P24T24T241s n T X T X T X2s n T n T n T n3s n T g T g T g7R24R24R24R24 9S P S P s P s P(911f x f x 915dd 925SS 934RR 939nn)符号内容及编报规定0 段AAXX——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的识别字码。

YYGG1组YY——日期(世界时),01表示该月第一日,02表示第二日,余类推。

GG——观测正点时间(世界时),以整时数编报。

1——风的指示码,表示风速用仪器实测,以米/秒为单位编报。

(SMG)、(SiG)组(SMG)定时、(SiG)补充,两组为经邮电部门发报用的报类指示组。

其中,SM、Si为固定英文字母,G根据发报时次编码,整组必须加括号编发。

G——本次报观测正点时间(世界时)小时的个位数,按下表编报。

例、北京时08时观测(SMG)(SM0)例、北京时11时观测(SiG)(Si3)1 段II iii组I I——区号iii——站号例、56 294i R i X hVV组i R——第一段中是否编报了降水量组(6RRR1)的指示码,按下表编码。

24242424(2)05、11、17、23时天气报中,不编报6RRR1组,i R固定编报4i X——是否编报了现在天气和过去天气组(7wwW1W2)的指示码,按下表编报。

i X电码表h——最低的云底部高度,按下表编报。

全部天空不可辨时,h报×,N报9,8N h C L C M C H组省略不报。

VV——有效能见度,按VV电码表编报。

(1)测站只采用电码00—50和56—80编报。

电码手册——地面气象电码手册

电码手册——地面气象电码手册

地面气象电码手册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电码(GD-01Ⅲ)本电码经国家气象局批准,以国气候[1991]11号通知颁发,自1991年11月1日开始执行。

一、电码型式SYNOP0段AAXX YYGG1/(SMG)(SiG)1段IIiii i R i X hVV Nddff 1s n TTT 2s n T d T d T d3P0P0P0P0 4PPPP 5appp 6RRR1 7wwW1W28N h C L C M C H9GGgg3段333××0P24P24T24T241s n T X T X T X2s n T n T n T n3s n T g T g T g7R24R24R24R249S P S P s P s P二、编报总则2.1 SYNOP是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的国际通用的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以下简称天气报)电码名称。

报告中一律不编报此字码。

2.2本电码中除0段的YYGG、G和1段的GGgg使用世界时外,其余一律以北京时为准。

2.3本电码用来编报每日02、08、14、20时四次基本地面天气报和05、11、17、23时四次补充地面天气报。

2.42.5 每次报告必须在正点后三分钟内发出。

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发报时间可适当顺延,但不迟于正点后六分钟内发出:(1)临近正点前出现更严重的天气现象,天气报中的有关项目需要补测改报;(2)在观测编报的时间内出现航空危险天气现象而需要优先拍发危险报。

2.6 0段2.6.1经邮电公众电路发报的测站,在基本地面天气报时次编报(SMG)组;在补充地面天气报时次编报(SiG)组。

经气象部门内部电路发报的测站不编报本段。

2.6.2指定的气象中心在编辑对外传输用的同一时次的天气报之前加报AAXX、YYGG1两组,同时删去各测站报文中的(SMG)或(SiG)组。

表中空白时次表示不编报该组,其他符号说明如下:﹡1 所有测站必须在规定时次编报;仅当缺测或不明时省略不报。

航空天气报告电码解析

航空天气报告电码解析

航空天气报告电码解析METARMETAR是日常航空天气报告的名称,一般每隔一小时或半小时发布一次。

一般包含以下信息:——识别组——地面风——不平能见度——跑道视程(如果有)——现在天气——云(或垂直能见度,如果有)——温度和露点——修正海平面气压——补充信息报文翻译举例METAR ZBAA 212100Z 31004G11MPS 280V350 1400SW 6000N R36L/P1500 +SHRA FEW005FEW010CB SCT018 BKN025 10/03 Q0995 RETS WS RWY24 BECMG FM2200 26005MPS 6000 -SHRA SCTO10 BKN025=21日21时(世界时)北京的例行航空天气报告:310度风4米/秒、阵风11米/秒,风向从280度变化到350度,西南方向能见度最小为1400米,北方能见度最大为6000米,36L跑道的跑道视程为大于1500米,大阵雨,少云、云底高度为500英尺,少量CB云、云底高度为1000英尺,蔬云云底高度为1800英尺,多云云底高度为2500英尺,温度为10度、露点为3度,修正海平面气压为995百帕,2100时(世界时)前一小时内曾出现雷暴天气,24号跑道的起飞或降落地带或两者都有风切变的影响。

(以下是趋势型着陆预报,其预报有效时间为2100Z--2300Z)从22时(世界时)以后,天气为260度风5米/秒,能见度6000米,小阵雨,蔬云云底高度为1000米,多云云底高度为2500英尺。

典型的电码格式SPECI ZBAA 210825Z 31010G16 280V350 1400S 6000N R36R/P1500 +SHRA FEW005 FEW010CB BKN025 10/03 Q1001 RETS WS RWY36L BECMG FM1103 25015G21 600NSW SKC注:风:平均风向,以相近的10度为单位:VRB为风向不定。

地面测站地面天气报告电码

地面测站地面天气报告电码

3.5.3 h——最低的云底部高度,按下表编报。
h 电 码 表
电码 云高(米) 电码 0 1 2 3 4 <50 50—<100 100—<200 200—<300 300—<600 6 7 8 9 × 云高(米) 1000—<1500 1500—<2000 2000—<2500 ≥2500 米,或无云 云底高度不明,或者云底低于测站而云顶高于测站
表中空白时次表示不编报该组,其他符号说明如下: ﹡1 所有测站必须在规定时次编报;仅当缺测或不明时省略不报。 ﹡2 部分测站(见 3.17)必须在规定时次编报;仅当缺测或不明时省略不报。 ﹡3 所有测站如在规定时次观测到 3.20—3.22 中规定要编报的资料,即须编 报;否则,省略不报。 ﹡4 当热带气旋加密报与补充地面天气报发报重迭,且过去一小时内出现
资料组\时间 0P24P24T24T24 1snTXTXTX 2snTnTnTn 3snTgTgTg 7R24R24R24R24 9SPSPsPsP ﹡3 ﹡3 ﹡4 ﹡3 ﹡3 ﹡3 ﹡4 ﹡3 ﹡4 ﹡3 ﹡4 02 ﹡2 ﹡1 ﹡1 05 ﹡2 08 ﹡1 11 14 ﹡2 17 ﹡2 20 ﹡2 23
54 区 012 374 857 56 区 096 57 区 036 516 58 区 027 457 59 区 023 559 89 区 058
026 401 906 294 067 633 040 472 082 644 573
027 094 102 135 161 208 218 236 292 337 342 423 471 497 511 539 616 662 753 776 823 843 492 083 662 102 477 117 663 964 127 687 144 527 134 758 985 178 745 150 606 211 792

天气现象----编辑电码

天气现象----编辑电码

低云
1淡2浓3突积 6层云 7碎雨 积层报4,5普通 普积异高报8 絮状9 3同4变5侵入 堡絮报89混乱 四十五度分56 卷积为主编码9
中云
1透2蔽高雨层 积高报6双报7
高云
毛密伪勾1到4 7满全天8未满


• 20点报文
• 54214 11980 82901 10071 20054 40145 52004 60081 76166 8802/
3 有三种或三种以上天气现象时 从ww对应码意外,其中电码最大的报W1,次大的 报W2,不考虑天气现象出现时间的长短和先后。
连续性、间歇性和阵性降水, 连续性、间歇性和阵性降水,可按以下特点进行判 别:
i.连续性降水——降水持续时间较长,在降水过程中强度变 化很小,多降自Ns与As云中。 ii.间歇性降水——降水时降时止,或降水虽未停止而强度 变化却时大时小,但这些变 化都很缓慢;在降水停止或强度变小的时间内,天空和其他 要素没有什么显著变化。此种降水多降自As与Sc云中。 iii.阵性降水——降水强度变化很快,骤降骤止,天空时而 昏黑时而部分明亮开朗(但也不是每次天空都开朗), 气压、气温和风等要素有时也发生显著变化。此种降水 多降自Cb云中。
2 有两种天气现象时
①如果ww所报的天气现象出现在过去一小时之前,从两种现 象中选大码报W1,小码报W2。 ②如果ww所报的天气现象出现在过去一小时以内,ww不再重 复编报这种现象,报另一种现象。 (1)若这种现象占满过去1小时之前的整个时段, W1W2都报 这个现象。 (2)若这种现象没有占满过去1小时整个时段,W1报此现象, W2报0。
• 02点报文
• 54214 11974 83202 10083 20060 40126 52008 60031 76160 8802/

METAR,SPEI和TAF电码解释

METAR,SPEI和TAF电码解释

机场天气报告(METAR、SPEI和TAF)电码解释表1、机场天气报告(METAR和SPECI)电码解释:表1、机场天气报告(METAR和SPECI)电码解释(续):表二、机场预报(TAF)电码解释:表二、机场预报(TAF)电码解释(续):表三、趋势型着陆预报(从观测时开始两小时内有效):机场天气报告(METAR和SPEI)电码解释⏹实况报告(通常每小时更换):⏹【例】METAR ZBAA 2109050Z 30003G/10MPS 3000R18/0750D BR FEW⏹020 SCT 033 CB BKN 066 21/21 Q 1005 RE RA=⏹【例】SPEI /// 102230 0000MPS 0200FG VV 003 15/15 Q1009=⏹⏹说明:⏹1、识别码⏹* 注意:观测时间(世界时+8=北京时)⏹2、风向风速⏹00000—静风;VRB—不定风;“WIND CALM”—静风⏹330/050—风向变化⏹3G10—阵风(当最大阵风风速比平均风速大5M/S以上时,才报告)⏹* 注意:进近速度= Vref + 顶风分量/2 +阵风修正量(Vref +5∽Vref+20)⏹如ZBAA 36R进近:设V =130,则V = 130 + 2+(10—3)*2 = 146 ⏹⏹3、能见度⏹当10,000M时,编报为9999⏹* P1500—跑道视程大于等于1500M;M0050M—跑道视程小于等于50M;U—上升,D—下降,N—不变⏹有效能见度:指观测点四周一半以上的视野内都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目测、仪器)⏹跑道视程:在跑道中线,航空器上驾驶员能看到跑道面上的标志或跑道边界灯或中线灯的距离。

⏹观测方法—①观测员在跑道头数跑道边灯可见个数⏹②用仪器测量⏹⏹* 注:①、因地面水平观测,对于空中飞机观察有时会不一样,当存在低云,BR,FG能见度低时,要小心,决断高度看不见跑道复飞。

⏹②、高度换算:VIS(KM)*3=能见跑道高度(FT)3、天气现象:DZ、FG、FU、HZ、SHRA、SHSN、FZRA等(“—”表示小、轻;“+”表示大、强)如“+RA”—大雨;“—SHRA”—弱雷雨4、云量、云(底)高3000M(10,000‘)以下,以30M (100’)为单位3000M(10,000‘)以上,以300M (1000’)为单位●建议用英尺换算例:VV010—表示垂直能见度300M(1000‘)SKC—碧空CAVOK—1500M或最高的最低飞行扇区高度(以高的为准)以下无云,VIS>10KM,且天空无积雨云5、温度/ 湿度说明:指近地面1、5M高度上的瞬时空气温度、湿度(湿度用露点温度表示) 当温度和露点温度接近时,说明空气湿度大;温度和露点温度相等则空气湿度饱和(通常伴随浓雾、下雨或将要下雨)6、气压报告:QFE:指飞机着陆地区(在跑道上)最高点的气压(飞机在跑道上高度表指零)QNH:将场面气压按标准大气条件修正到平均海平面气压(飞机在跑道上高度表指示机场标高)* 过渡高、过渡高度、过渡高度层区别及如何使用机场预报(TAF)【例】TAF YUDO 160000Z 160624 13005MPS 9000 BKN020 BECMG 0608 SCT 015CB BKN020 TEMPO 0812 17007G11MPS 1000 TSRA SCT010CB BKN020 FM1230 15004MPS 9999 BKN100说明:160624—16日从06点至24点世界时有效BECMG—变化、变为FM1230—从12:30时刻起TEMPO—短时NSC—无重要天气航行通告:【例】C0405/02 上海虹桥R C0241/02:020*******—021*******T0滑行道继续关闭因维修,关闭区域白天有关闭标志,夜间有红色障碍灯【例】C0403/02 上海情报区N020*******—020*******0100—0400 每日因奉贤靶场火炮试验,临时关闭庵东VOR—书院VOR进场航段和DADAT—书院VOR航段庵东VOR至浦东机场的民航班机调整为经庵东VOR—辛庄NDB—南汇VOR至浦东机场说明:注意滑行道、施工区、炮射区、导航台维护、跑道除胶等云图:明了航路、目的地天气;风向、风速;作好绕飞备降准备。

重要天气报告电码(GD-11Ⅱ)应用中几个问颢及解决方法

重要天气报告电码(GD-11Ⅱ)应用中几个问颢及解决方法

f 定 时观测 时 间出现 雾时容 易漏 报 2 )
— —
瞬时 风 速必 须 达 到 2 .m s 编 发 大风 重 要 天 40 / 才
4 — 6 —
大 搽 咒测
气 报 . 如 瞬 时 风 速 达 到 2 . / 时 就 不 编 发 达 到 比 39 s m

系统 软件 的功 能 不足 多编 发过 去 6小 时降水 量 的 现 象 . 人为删 除 应 () 2 日累积 降水 量 超 过 2 . 50 mm 时 9 R 8 RR的 多
1 》 19 I) 自 9 1年下 发 后 , 国气 象局 于 2 0 中 0 8年 有 过 报 ) 7 中 WWW1 W2编 报 为 7 6 0 无 其 它 天 气 现 象 40 ( 次修 订 .0 9年 是最 近 一 次修 订 .而 且 每个 省对 时 ) 同时应 在天 气报 ( 密报 ) 20 , 加 之后 编发一 份重 要 天 个别 重要 天气报 达 到的条件 有特 殊 的规定 。 因此 , 有 气 报 。
2 0时 后 当 日累计 降水 量 ≥2 .mm时 . 当只编 50 应
其后 出现 Leabharlann 再 编发 个 别 观测 员认 为不 在守 班期 间 报 1次 9 R 8 RR组 . 有 时 观 测 员 对 “ 日发 1 且 但 每 次
的第 一声 闻雷 就不 编发 重要 报 . 际不然 . 注意 两 2 实 应 0时后 ” 的理 解不 同出现 了 多报 和错 报现 象 如 2 4 方面: 一是 昼夜 守班 台站 . 当雷 暴持续 存 在并 跨越 日 小 时 内 降 水达 到 5 ,r 时 .在 不 同时 次 编 了 2个 00 m a
的几 个 问题做一 介绍
2 问题 及 解 决 方 法

地面气象电码

地面气象电码
17
Nddff :
ff——风速,用两分钟的平均风速,以米/秒为单位 进行编报,小数四舍五入。
(1) 静风时,ff编报00。 (2) 平均风速超过仪器所能测定的最大值, 又不能确定其具体数值时,ff编报88。 (3) 测风仪器发生故障时,用目测估计风力 等级,按下表换算成米/秒值编报。
18
1snTTT
27
7wwW1W2 ww编报规则:
(1)如果现在天气现象有几个电码可以编报,一 般选最大的码编报,但是,电码17、18、19应比 20—49优先选用;电码28、29应比40优先选用。
(2)观测时15分钟内出现的现象都算是“观测时 的现象”。当观测时15分钟内先后出现两种或两种 以上现象时,尽量合并选码,不能合并选码的,则 按选大码的原则编报。
21
6RRR1
6—指示码。 RRR—降水量,>1毫米时,小数四舍五入,整数编报 。 1—指示码,表示RRR编报的是过去六小时内的降水量。
22
7wwW1W2
☆编报现在天气和过去天气现象
7—指示码。 ww—现在天气现象,是指过去一小时内出 现的天气现象。
W1、W2—过去天气现象,过去六小时或 三小时内出现的天气现象。
32
(3)按(1)的要求仅有另一种天气现象可 编报W1、W2时,如果: i.如果ww所编报的天气现象开始出现在过去 1小时以前,应重复编报此现象。此时,应 从此现象和另一种现象中选电码大的编报W1, 小的编报W2。
33
ii.如果ww所编报的天气现象只出现在过去 1小时以内,就不再重复编报它,而以另一 种现象编报为W1;至于W2的编报,要看该现 象持续的时段而定。 如果W1码现象持续占满过去1小时之前的整 个时段(雷暴、间歇性或阵性降水等现象 的固有间断应看作是持续存在),则W2重 复编报W1码(即W1= W2); 如果W1码现象未持续占满过去1小时之前的 整个时段,则W2编报0。

天气现象电码表

天气现象电码表
“过去一小时”是包括“观测时”和“观测前一小时”在内的60分钟,以08时为例,即07:00—08:00;
“过去六小时”是指前一次基本天气观测到本次基本天气观测的六小时,以08时为例,即02:00—08:00;
“过去三小时”是指前一次基本天气观测到本次补充天气观测的三小时,以05时为例,即02:00—05:00。
强的高吹雪,吹雪所达高度一般高于观测员的眼睛(水平视线),或雪暴
观测时近处有雾,其高度高于观测员的眼睛(水平视线),但观测前一小时内测站没有雾
散片但雾
雾,过去一小时内已变薄,天空可辨明
雾,过去一小时内已变薄,天空不可辨
雾,过去一小时内强度没有显著变化,天空可辨明
雾,过去一小时内强度没有显著变化,天空不可辨
观测前一小时内有雷暴,观测时有小(轻)的雪、或雨夹雪、或霰、或冰雹
观测前一小时内有雷暴,观测时有中常的或大(强)的雪、或雨夹雪、或霰、或冰雹
小或中常大雷暴,观测时没有冰雹、或霰,但有雨、或雪,或雨夹雪
小的或中常的雷暴,观测时伴有冰雹、或霰
大雷暴,观测时没有冰雹、或霰,但有雨、或雪、或雨夹雪
雷暴,观测时伴有沙尘暴和降水
观测时测站有非阵性固体降水
观测时测站有阵性降水,但观测时和观测前一小时内无雷暴
观测前一小时内有雷暴,观测时无雷暴而有降水
观测时有雷暴和降水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பைடு நூலகம்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天气现象电码

天气现象电码

23 过去3小时 观测前1小时 观测时 13
1950
2042 (2042
2249)
1640-1943(小)
17 过去3小时 观测前1小时 观测时 87
1640
1943
20 过去6小时 观测前1小时 观测时 27
1640
1943
1229-1624(中) 1624-18(小) 1232-1318(大) 1235-1241
11
905
1042
09
现在天气现象电码
过去6(3)小时
630 840
11
( 840
观测前1小时
观测时
10 1051)
19 1904 1918 20
现在天气现象电码
过去6(3)小时 观测前1小时
8
611
745
观测时 20
1601 1642
29
17
1401
1641
现在天气现象电码
过去6(3)小时 观测前1小时 观测时 WW
17 过去3小时 观测前1小时 观测时 61
934
20
20 过去6小时 观测前1小时 观测时 95
934
20
1948-20
1110-1150 1150-1320 1210-1315 1320-1325 1341-1343 1325-1341
14 过去6(3)小时 1110 1150
观测前1小时
观测时
810
观测时
1352 (小) 95 14
14
1301
1348(大) 99
1342
14
编报原则:
1、如果现在天气现象可以用几个码来编报时,一般应选择其 中最大的一个码编报。但是,电码17、18、19应比20—49 优先选用;电码28、29应比40优先选用。

METAR、SPEI和TAF电码解释

METAR、SPEI和TAF电码解释

机场天气报告(METAR、SPEI和TAF)电码解释识别码地面风能见度跑道视程天气现象METAR或SPECI CCCC (YYGGggZ)KMH或Ddd ff Gfmfm KT或MPSVVVVDv RD R D R V R V R V R i W'W'METAR 为例行天气报告SPECI 为特选天气报告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四字代码观测日时组日小分期时钟YYGGgg世界协调时的指示码Z最近10分钟的平均风向VRB为风向不定平均风速阵风指示码G最大风速(阵风)所用风速单位KMH千米/小时KT海里/小时MPS米/秒水平能见度(米)9999为≥10KM所需的最小能见度方向(罗盘八方位之一)跑道视程指示码跑道编号跑道视程过去10分钟跑道视程趋势观测时的天气现象P1500≥1500米,M0050≤50米;U为上升D为下降N为不变00000静风当风向变化≥60°,且风速>2米/秒时,加编:当最小能见度<150米,而最大能见度>5000米时,加编:当RVR有重大变化时,编:dndndnVdxdxdx V x V x V x V x D v RD R D R/V R V R V RV R VV R V R V R V R i 风向的一个极向变化指示码风向的另一个极向(顺时针)最大水平能见度(米)最大能见度方向(罗盘八方位之一)跑道视程指示码跑道编号跑道视程1分钟平均最小值重大变化指示码跑道视程1分钟平均最大值跑道视程变化趋势云量云高(云状)CA VOK 温度/露点气压补充情报近时天气风切变NsNsNsh s h s h s(cc) T'T'/T'd T'd QP H P H P H RE W'W'WS RWYD R D R或WS ALL RWY云量FEW 为1∽2个八分量SCT 为3∽4个八分量BKN 为5∽7个八分量OVC 为8个八分量云底高度电码×30米电码×100(英尺)云状仅编CB和TCU预报能见度、天气现象和云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能见度≥10KM;2、无积雨云,且1500米以下或最高的最低扇区高度(两者以高的为准)以下无云;3、无重要天气现象(见电码表)温度用整数(如低于0℃前加M)露点用整数(如低于0℃前加M)指示码,Q为A时,表示以英寸为单位修正海平面气压,百帕,用整数近时天气现象指示码最近一次例行报告之后出现的重要天气现象风切变指示码跑道编号或所有跑道当天空模糊且垂直能见度可观测到时,编:VVhshshs垂直能见度度指示码电码×30米///为不明当无云且不符合CA VOK时,编:SKC碧空表二、机场预报(TAF)电码解释:识别码地面风能见度重要天气云量云高(云状)TAFCCCC (YYGGggZ)Y1Y1G1G1G2G2KMHorDdd ff Gfmfm KT orMPSVVV W'W'RD R D R V R V R V R i机场预报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四字代码预报发出的日小分期时钟YYGGgg世界协调时的指示码Z预报时段日开结期始束Y1Y1时时间间G1G1G2G2平均风向VRB为风向不定平均风速阵风指示码G最大风速(阵风)所用风速单位KMH千米/小时KT海里/小时MPS米/秒水平能见度(米):9999为≥10KM重要天气现象云量FEW为1∽2个八分量SCT为3∽4个八分量BKN为5∽7个八分量OVC为8个八分量云底高度电码×30米电码×100(英尺)云状仅编CB当预报重要天气现象结束,编:NSW(无重要天气)当预报天空模糊不清且垂直能见度可观测到时,编:VVhshshs垂直能见度度指示码,电码×30米当预报天空是碧空时,编:SKC碧空当预报无积雨云,且1500米以下或最高的最低扇区高度(两者以高的为准)以下无云,也不符合CA VOK和SKC条件时,编:NSC 无重要云00000静风CA VOK仅根据区域协定使用仅根据区域协定使用预报积冰预报颠簸预报温度(6Ichihihit L)(5Bh B h B h B t L) (TT F T F/G F G F Z)预报能见度、天气现象和云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能见度≥10KM;2、无积雨云,且1500米以下或最高的最低扇区高度(两者以高的为准)以下无云;3、无重要天气现象(见电码表)预报积冰指示码6积冰类型(见附表)积冰底层高度:电码×30(米)电码×100(英尺)积冰层厚度:电码×300(米)电码×1000(英尺)电码0为直到云顶预报颠簸指示码5颠簸类型(见附表)颠簸底层高度电码×30米电码×100(英尺)颠簸层厚度电码×300米电码×1000(英尺)电码0为直到云顶预报温度指示码温度摄氏度0度以下时,前面加M预报相关温度的时间:UTC世界协调时间指示码0 1 2 3 4 5 6 7 8 9Ic 无积冰轻度积冰云中轻度积冰降水中轻度积冰中度积冰云中中度积冰降水中中度积冰严重积冰云中严重积冰降水中严重积冰B 无颠簸轻度颠簸晴空不经常性中度颠簸晴空经常性中度颠簸云中不经常性中度颠簸云中经常性中度颠簸晴空不经常性严重颠簸晴空经常性严重颠簸云中不经常性严重颠簸云中经常性严重颠簸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 飞行员教学手册 第一章训练室 第 5 页表三、趋势型着陆预报(从观测时开始两小时内有效): 变化指示码变化及时间 地面风能见度 天气现象云量云高(云状) 能见度、天气现象和云备注TTTTT或 NOSIGTTGGggKMHor Ddd ff Gfmfm KT or MPS VVVVW 'W ' NsNsNsh s h s h s (cc )CA VOKBECMG(变化为) TEMPO (短时) NOSIG (无重要变化)可用AT(在…) 或FM (从…) 或TL (直到…) 相关时间组小时分钟预报风向预报风速阵风指示码最大风速(阵风)风速单位:KMH 为: 千米/小时KT 为: 海里/小时MPS 为: 米/秒预报水平能见度(米)9999为≥10KMNE :东北方向 S :南方预报重要天气现象替代重要天气现象终止,编:NSW表示无重要天气现象预报云量预报云底高度云状仅编CB替代能见度、天气现象和云组 当预报能见度、天气现象和云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 1、能见度≥10KM 2、无积雨云,且1500米以下或最高的最低扇区高度(两者以高的为准)以下无云;3、无重要天气现象(见电码表) 趋势型着陆预报不单独发布,附在METAR或SPECI报文之后发布。

重要天气报编发规定及有关问题说明

重要天气报编发规定及有关问题说明

重要天气报编发规定及有关问题说明一、重要天气报电码型式0 段(WS) GGggW0 IIiii1段 6RRR1 7R24R24R24R24 911fxfx 915dd 919MwDa 925SS 934RR 939nn 94917 95VVV 957ww(一)0段为必报段。

(WS)—报类指示组。

GGgg—不定时报中,为重要天气现象达到发报标准的时间(北京时),GG报时数,gg报分钟数;定时报中,GG报正点时数,gg固定报00,W0固定报0。

IIiii —区站号。

(二)1段为统一资料段。

当观测到降水(累积降水量除外)、积雪、雨凇、大风、龙卷、冰雹、雷暴、视程障碍现象(霾、浮尘、沙尘暴、雾)等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时,应编报本段有关电码组,其他组省略不报。

二、编报主要总则(一)重要天气报告采用定时发报和不定时发报两种方式。

1、降水、积雪、雨凇采用定时发报;2、大风、龙卷、冰雹、雷暴、视程障碍现象(霾、浮尘、沙尘暴、雾)采用不定时发报;3、观测到以上第2中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时,就应在10分钟内编发出重要天气报告;4、当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重要天气现象达到发报标准(包括前一种现象的报还没有发出,又有另一种或几种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时,合并编发一份重要天气报告,各有关电码组按照电码型式顺序一一编发。

此时,0段中的GGgg编报最后一种现象达到发报标准的时间。

5、凡能在天气报和加密气象观测报中编报的,不再单独拍发重要天气报。

即降水、积雪、雨凇(6RRR1 7R24R24R24R24 925SS 934RR)不再单独拍发定时重要天气报。

6、在编发02、08、14、20时地面天气报或加密气象观测报的时次,整点前半小时内观测到大风、龙卷、冰雹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时,可以并入天气报、加密气象观测报中编报。

7、重要天气报告的观测编报时间与危险报、航空报或地面天气报重叠时,应先发危险报、天气报、航空报;与加密气象观测报重叠时,应先发重要天气报告。

重要天气报告电码

重要天气报告电码

重要天气报告电码(GD-11Ⅱ)本电码经国家气象局批准,以国气候[1991]11号通知颁发,自1991年11月1日开始执行。

一、电码型式0段(WS)GGggW0IIiii1段6RRR17R24R24R24R24911f x f x915dd919M w D a925SS 934RR939nn96RRR97RRR98RRR2段555××(其后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电码组)二、编报总则2.1本电码供陆地测站编发降水、大风、龙卷、积雪、雨凇和冰雹等重要天气报告使用。

2.2本电码分为三段:2.2.1 0段为必报段。

每份重要天气报告都必须编报本段。

2.2.2 1段为统一资料段。

当观测到2.1条所列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时,应编报本段有关电码组,其他组省略不报。

2.2.3 2段为补充资料段。

555××组为指示组,其后的电码组按本省(区、市)气象局的规定编报。

2.2.4 当1段或2段没有应编报的资料时(包括1段中所要编报的资料已在天气报、加密气象观测报、热带气旋地面加密报中编报的情况),整段省略不报。

2.3重要天气报告采用定时发报和不定时发报两种方式。

2.3.1 降水(累积降水量除外)、积雪、雨凇采用定时发报,即在规定时段内观测到这些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时,就应在规定的发报时次(见2.4条)正点后10分钟内编发出重要天气报告。

2.3.2 大风、龙卷、冰雹(以及累积降水量)采用不定时发报,即观测到这些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时,就应在10分钟内编发出重要天气报告。

2.4 1段内所列重要天气项目的发报标准、发报方式和时次,见表一。

2段内各省(区、市)规定的重要天气项目的发报标准、发报方式和时次自行确定。

(1)表一中所列重要天气发报项目和发报标准,由各省(区、市)气象局根据本省(区、市)服务需要和国家气象中心的要求,自行研究确定。

(2)对于冬季常年积雪、服务上又无需要的测站,有关省(区、市)气象局可从实际出发,制定停发积雪报的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天气报告电码(GD-11Ⅱ)(2008年6月1日修订)中国气象局2008.6一、电码型式0段 (WS) GGggWo IIiii1段6RRR1 7R24R24R24R24911f x f x 915dd 919MwDa 925SS 934RR 939nn 94917 95VVV 957ww 96RRR 97RRR 98RRR2段 555××(其后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电码组)二、编报总则2.1 本电码本电码供陆地测站编发降水、大风、龙卷、积雪、雨凇、冰雹、雷暴、视程障碍现象(霾、浮尘、沙尘暴、雾)等重要天气报告使用。

2.2 本电码分为三段:2.2.1 0段为必报段。

每份重要天气报告都必须编报本段。

2.2.2 1段为统一资料段。

当观测到 2.1条所列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时,应编报本段有关电码组,其他组省略不报。

2.2.3 2段为补充资料段。

555××组为指示组,其后的电码组按本省(区、市)气象局的规定编报。

2.2.4 当1段或2段没有应编报的资料时(包括1段中所要编报的资料已在天气报、加密气象观测报、热带气旋地面加密报中编报的情况),整段省略不报。

2.3 重要天气报告采用定时发报和不定时发报两种方式。

2.3.1 降水(累积降水量除外)、积雪、雨凇采用定时发报,即在规定时段内观测到这些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时,就应在规定的发报时次(见 2.4条)正点后10分钟内编发出重要天气报告。

2.3.2 雷暴、大风、龙卷、冰雹(以及累积降水量)、视程障碍现象(霾、浮尘、沙尘暴、雾)采用不定时发报,即观测到这些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时,就应在10分钟内编发出重要天气报告。

2.4 1段内所列重要天气项目的发报标准、发报方式和时次,见表一。

2段内各省(区、市)规定的重要天气项目的发报标准、发报方式和时次自行确定。

(1)表一中所列重要天气发报项目和发报标准,由各省(区、市)气象局根据本省(区、市)服务需要和国家气象中心的要求,自行研究确定。

(2)对于冬季常年积雪、服务上又无需要的测站,有关省(区、市)气象局可从实际出发,制定停发积雪报的规定。

表一:2.5 当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重要天气现象达到发报标准(包括前一种现象的报还没有发出,又有另一种或几种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时,合并编发一份重要天气报告,各有关电码组一一编发。

此时,0段中的GGgg编报最后一种现象达到发报标准的时间。

2.6 在编发过去3小时或过去1小时降水量报的时次,如果同时需发其他重要天气现象的资料时,则一并编发;没有其他资料要编发时(包括其资料按 2.7.1或2.7.2条并入天气报、加密气象观测报编发的情况),则单独编发过去3小时或过去1小时降水量的重要天气报告,其中只编发0段和1段中的96RRR或97RRR组。

2.7 重要天气报告或与其他报告(地面天气报、加密气象观测报、航空报、危险报、热带气旋加密观测报)重叠时,测站按以下规定处理:2.7.1 在02、08、14、20时次,按2.3.1条需编发降水、积雪、雨凇等重要天气现象,又需编发地面天气报或加密气象观测报时,为减少重复编报,按下列顺序选择处理:⑴凡能在天气报中编报的,不再单独拍发重要天气报(注意:过去1、3小时降水量或累积降水量,不能并入天气报中编报);⑵需向国家气象中心拍发的重要天气,但不能在天气报中编发的(或该时次本站无天气报任务),应单独拍发一份重要天气报(按3.2.2条规定, W0报0);⑶只需向本省拍发的重要天气,凡能在加密气象观测报中编报的,不再单独拍发重要天气报;不能在加密气象观测报中编发的(或该时次本站无加密气象观测报任务),应单独拍发一份重要天气报(按3.2.2条规定,Wo报1)。

2.7.2 在编发02、08、14、20时地面天气报或加密气象观测报的时次,整点前半小时内观测到大风、龙卷、冰雹3种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时,可以并入天气报、加密气象观测报中编报,其选择顺序同2.7.1条。

2.7.3 在担负拍发热带气旋地面加密观测报期间,停止编发瞬间大风和过去6小时降水量的重要天气报告。

2.7.4 重要天气报告的观测编报时间与危险报、航空报或地面天气报重叠时,应先发危险报、天气报、航空报;与加密气象观测报重叠时,应先发重要天气报告。

三、符号内容及编报规定0 段3.1 (WS)—报类指示组,以英文字母加括号编报。

3.2 GGggWo组3.2.1 GGgg—不定时报中,为重要天气现象达到发报标准的时间(北京时),GG报时数,gg报分钟数;定时报中,GG报正点时数,gg固定报00。

3.2.2 Wo—发报要求指示码。

按本省(区、市)要求的发报标准编发的重要天气报告,Wo报1;按国家气象中心要求的发报标准编发的重要天气报告,Wo报0;同时符合本省(区、市)和国家气象中心要求的发报标准时,Wo也报0。

经预约而编报过去1小时降水量(97RRR)或过去3小时降水量(96RRR)时,该次重要天气报告中的Wo也报0。

3.3 IIiii组3.3.1 II—区号。

3.3.2 iii—站号。

1 段3.4 6RRR1组3.4.1 6—指示码,表示其后为降水量资料。

3.4.2 RRR—降水量,以毫米为单位编报,小数四舍五入。

3.4.3 1—指示码,表示本组中RRR编报的是过去6小时内的降水量。

3.5 7R24R24R24R24组3.5.1 7──指示码,表示其后为日总降水量资料。

3.5.2 R24R24R24R24──日总降水量,以0.1毫米为单位编报。

日总降水量≥999.8毫米时,均编报为9998。

微量编报为9999。

3.6 911fxfx 915dd两组此两组必须同时编报,表示极大瞬间风速及其风向。

3.6.1 911—指示码,表示其后为极大瞬间风速资料。

3.6.2 Fxfx—极大瞬间风速,以米/秒为单位编报,小数四舍五入。

极大瞬间风速值可按规定用下列方法测定:⑴从自动观测风速记录中挑取;⑵从达因式风向风速自记或从EN型测风数据处理仪记录中挑选;⑶从EL型电接风向风速计指示器的瞬时风速指示盘上读取;⑷用目力估计,按下表换算成米/秒值编报。

3.6.3 915──指示码,表示其后为风向资料。

3.6.4 dd──风向,以10度为单位编报,个位四舍五入。

在以16方位测定风向时,按天气报电码(GD-01Ⅲ)中dd电码表编报。

3.7 919MwDa组3.7.1 919──指示码,表示其后为龙卷资料。

3.7.2 Mw──龙卷,按天气报电码(GD-01Ⅲ)中Mw电码表编报。

3.7.3 Da──龙卷的所在方位,按天气报电码(GD-01Ⅲ)中Da电码表编报。

3.8 925SS组3.8.1 925──指示码,表示其后为积雪情况。

3.8.2 SS──积雪深度,以厘米为单位编报。

雪深<0.5厘米,SS编报00;雪深≥99厘米时,SS均报99。

3.9 934RR组3.9.1 934──指示码,表示其后为雨凇冻结情况。

3.9.2 RR──电线积冰直径,按天气报电码(GD-01Ⅲ)中RR电码表及说明编报。

3.10 939nn组3.10.1 939──指示码,表示其后为冰雹资料。

3.10.2 nn──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径,用毫米为单位编报。

冰雹直径≥99毫米时,nn均编报99。

冰雹随降随化时,可目测估计其直径编报。

3.11 94917组94917—指示码,表示本站视区内出现雷暴。

不论台站夜间是否守班,若观测到雷暴出现时,每日以第一次闻雷的时间为准编发一次。

该组编报规定如下:⑴昼夜守班台站,以每日(20时01分至20时00分)第一次闻雷时间为准编发,其后出现的雷暴不再编发。

雷暴持续至20时以后的,次日以20时后第一次闻雷的时间为准编发。

⑵夜间不守班的台站,参照昼夜守班台站的规定发报。

对于夜间(20时01至08时00分)出现的雷暴应尽量观测。

①夜间无雷暴或者虽有雷暴但未观测到的,不发报。

白天(08时01分至20时00分)观测到雷暴时,以第一次闻雷的时间为准编发。

②凡在夜间(20时01至08时00分)观测到雷暴的,以第一次闻雷时间为准编发,其后(不论夜间或白天)出现的雷暴不再编发。

3.12 95VVV 957ww两组此两组必须同时编报。

3.12.1 95──指示码,表示其后为本站视区内出现视程障碍现象(霾、浮尘、沙尘暴、雾)时的能见度资料。

3.12.2 VVV──视程障碍现象的能见度。

以10米为单位编报,不足10米时,米数舍去,高位不足补“0”。

例如:能见度为26米,VVV编码为002。

3.12.3 957──指示码,表示其后为本站视区内出现视程障碍现象的编码资料。

3.12.4 ww──视程障碍现象的编码。

按下表编报:该两组编报规定如下:⑴昼夜守班的台站,每日(20时01分至20时00分)第一次出现霾(或浮尘)且最小能见度小于5.0千米(或小于1.0千米)时编发,其后出现的不再编发。

第一次出现沙尘暴(或雾)时,应根据能见度选择合适的ww编码编发始报。

其后出现级别更强的沙尘暴(或雾)时,应根据能见度选择合适的ww编码编发续报。

视程障碍现象持续至20时以后的,次日20时后编发一次重要天气报,此时GGggWo中的GGgg编报2001。

⑵夜间不守班的台站,参照昼夜守班台站的规定编发。

对于夜间(20时01分至08时00分)出现的视程障碍现象应尽量观测。

①夜间未出现视程障碍现象或者虽有视程障碍现象但未观测到的,不发报。

白天(08时01分至20时00分)观测到视程障碍现象时,参照昼夜守班台站的规定编发。

②凡是在夜间(20时01分至08时00分)观测到视程障碍现象并达到发报标准的,应以实际观测到的时间和能见度为准编发。

如果夜间编发了沙尘暴(或雾)的始报,其后(不论夜间或白天)当出现级别更强的沙尘暴(或雾)时,应编发续报。

3.13 96RRR组3.13.1 96──指示码,表示其后为过去3小时降水量资料。

3.13.2 RRR──降水量,按天气报电码(GD-01Ⅲ)中RRR电码表编报。

3.14 97RRR组3.14.1 97──指示码,表示其后为过去1小时降水量资料。

3.14.2 RRR──降水量,按天气报电码(GD-01Ⅲ)中RRR电码表编报。

3.15 98RRR组3.15.1 98──指示码,表示其后为当日某时以来的累积降水量资料(具体时间由各省(区、市)气象局自定)。

3.15.2 RRR──降水量,按天气报电码(GD-01Ⅲ)中RRR电码表编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