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及工作过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分析和诊断 就是通过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分析解 决问题的可能性,包括将服务对象的需要与可运用的资源 进行比较,从而将服务放在坚实可靠的基础上。

5、提供服务,也称对问题的干预,就是在制订服务计划 的基础上,有效组织和配置资源,对服务进程进行管理, 实行对服务对象的有效支持,使其摆脱困境,满足其需要。
第二章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及其工作过程
第一节 社会工作者及角色 一、社会工作者的特征 谁是社会工作者? 《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的界定是: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员。 这个定义是用“从事社会工作”和“专业”性来指社会工作者。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社会工作者是指国家或民间福利机构或设施中 从事社会服务的人。它用工作内容和工作组织的特征来定义社会工 作者。与上面的定义相比,增加了工作场所的限制。“从事社会服 务”的说法过于笼统,是否所有在社会福利机构中从事社会服务的 人都可称为社会工作者,也值得考虑。 在某些国家,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较容易确定,这些人受过专业 培训,获得社会工作的硕士学士学位,从权威认证机构获得认证, 他们在社会福利机构构成中专门从事社会服务工作,被社会工作专 业组织所认可,被雇主视为为社会工作者。 根据我国社会工作的具体情况并借鉴国际经验,我们可以作出 如下初步界定: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 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他们是具有一定专业知 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过程
一、实施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 (一)社会工作是利用各种资源达到助人目标的过程。 作为一个完整活动,社会工作包括对受助人问题的辨认和对其追求的接 受,收集助人所必须的资源并将其传递给受助者。

收集、组织、协调各种资源和有效传递这些资源是社会工作的核心问题。 助人的社会工作过程中需要的资源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受助者所需要的物 资、机会、生活条件、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关系、合理的政策及社会 支持等。
福利服务的提供有政府提供,民间提供和社区共同体提供三种模式: 部分国家由于社会活动的频繁和社会分化的加剧,其服务提供以民 间社会福利机构为主,政府也不是完全放弃服务的责任。但在北欧、西 欧的所谓“福利国家”情况有所不同,社会民主党长期执政,政府操办 的福利服务机构在提供福利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社会福利服务和社 会工作采取了行政化的组织模式。





国家对社会成员特别是城镇居民的福利服务纳入国家经 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由国家拔付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和 社会救济资金,此外无其他资金来源。 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按国家的统一政策对其人员提 供福利服务(企业职工福利可列入成本)对有困难的成 员提供帮助。 行政部门与工会、青年团、妇联一起通过行政程序并借 助于思想政治工作对有困难的人员进行帮扶。 福利和服务以及解困工作被当作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的 正式工作而列入工作议程。 执行服务和解困工作任务的人员是国家干部,他们有本 行业的经验,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但缺乏社会工 作专业训练。

二、体制改革和社会进步对发展社会工作的要求 1.十年“文化大革命”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如文革结束后,回城市知识青年 的就业问题,城市住房问题等。大量冤假错案存在,群众、干部上访、信访数量 庞大。 2.改革中产生的问题。体制改革世界公认是很成功的,经济发展了,科教文化事 业得到了发展,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人民生活在整体上提高了一大步。 同时,不可否认,市场调节机制也存在固有的缺陷,如导致收入分配悬殊, 地区间发展严重不平衡,加剧了资源、人口、环境的矛盾,职工下岗、失业、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动等等。在旧体制不断萎缩弱化的同时,以原有体制 为制度载体的福利服务制度的功能也被弱化,即原有社会福利服务制度进行 改革和完善,建立起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应的社会福利服务制度。 例如,企业改革,在旧体制中,企业是行政机构的附属机物。政企不分,政 企合一,职工的吃喝拉撒睡都由单位包办下来,形成“企业办社会”的格局。 公民的权利意识不断提高,要求享受更多的社会服务。例如,各县市原来都 没有收容遣送站,它是为计划经济体制服务的,是计划体制的产物,自从孙 志刚事件发生了以后,政府迅速作出反应,改收容遣送制度为救助制度。 3.需要改革社会管理方式 在发展服务回应社会需要的过程中,民政部门率先提出和使用了“社会工作”概 念,积极推广民政干部的社会工作培训,共青团系统也逐渐接受了社会工作理念, 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设立了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社会人才。

6、评估 是对整个服务活动进行事后评价,包括效果评估 和过程评估。当评估结果与计划目标相一致时,此项社会 工作即宣告结束。在整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 的社会文化背景、个人知识及价值观念、资源状态、工作 环境、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双方心理因素,都 可能对服务效果产生影响。

二、助人过程特征
社会工作者的一般特征 1、 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在我国表现为, 全心全意为受助者服务的思想,不以助人过程牟 取私利。
2、 他们是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不是行政官僚, 他们从事的社会服务工作是其职业或社会生活的 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不是偶然为之。 3、 他们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方法,这里是指专业工 作的方法,可能是由国际通规所确定的,也可能 是根据本地经验发展出来的,不是慈善人士和志 愿者、行政官僚。

1.助人过程是帮助他人获利的过程
2.助人过程是社会工作者同受助者的合作过 程


3.助人过程是不对称互动。不对称表现为双 方在信息的占有、互动的效果、合作促成力 量(主动与被动)等方面不对称。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
一、社会工作组织模式的涵义 它是指在一个社会中,如何组织和运用社会资源去实施社会工作,提供服务。前 述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看重具体实施过程,组织模式注重制度层面,它是指一 个社会中提供福利服务的基本方式,社会工作组织模式包括的内容是: 1。社会服务提供者的组织模式。即服务提供者采取何种组织方式去回应社会需 求,是政府组织还是民间组织,或者是自发组织。



上述四个变量的组合可以产生出多种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但现实社会中主要是 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组织模式和计划经济中的组织模式。
二、发达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组织模式———“大社会,小政府”

西方国家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市场经济,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 较发达。由于各国在社会体制、福利制度和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 它们的社会工作组织模式也有某些差别。


为了收集和传递这些资源,社会工作者要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和服务传 递系统,这是社会工作的工具性资源。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积极 组织和有效运用这些资源为受助者服务。
(二)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

社会工作的进程模式是指直接提供服务的实务模式, 是经验的总结,进程模式如下:
接触问题——了解和确认问题——分析和诊断——提供服 务——评估服务和总结 1、接触问题 2、了解问题 是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可能的服务对象(包括个 人、家庭、社区等)所面临的困难及问题。了解问题的途径 有两种,一是服务对象的求助,二是社会工作者的主动发现, 专业社工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以求助方式为主,在我国是发现 式为主。 3、调查和确认问题,就是对所遇到的问题工作进一步的深 入了解。包括服务对象的背景,问题的性质和程度等。
三、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工作组织模式

在典型的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通过计划经济体制、 政府几乎控制了全部社会资源,也承揽了全部责任。 公有制一统天下,只有少量个体户,公有制企业无 自主权,职工低工资制。政府社会成员基本都生活 在比较严重的社会组织体系中,专业社会福利机构 没有发育,社会成员遭到的困难在组织体系内解决。 比如,一个人一旦被招工进入全民、集体企业中或 进党政、工、团成为职工或干部,生老病死、吃喝 拉撒由单位包下来。农村生产队有五保户制度,民 政部门是政府机构,负责对生活困难者和贫困居民 进行救济。


4、管理者。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对这一过 程进行有效的控制,需要对与助人相关的诸多资源,进行 协调,安排和管理,以实现高效率,特别是不出现意外问 题。管理者角色对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去工作、社会 行政工作都有意义。 5.资源获取者。在许多情况下,为了有效助人,常求助 于其他社会工作者、机构,甚至政府和广大社会,向他争 取受助者所需要的资源,并将它们传递到受助者手中。 6.政策影响人。当某些社会问题并非由个人生理、心理因 素所引发,而是由社会、由制度因素造成时,对造成这类 社会问题的政策或制度进行改变是必要的,社会工作者应 该将其工作经验反馈给政策制定者。 此外,社会工作者还承担转介服务,进行社会工作研究的 责任。

(二)我国体制改革的特点 1.整体性 。它是涉及经济体制、科教体制、政治体制、社 会福利制度、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层次的整Hale Waihona Puke Baidu性社会 变迁。 2,渐进性 。改革不是一步到位,而是以探索性改革为前导, 获得经验后再推广,以群众性创新为基础,范围不断扩大, 层次不断深入(开始时并无完整的蓝图,而是摸着石头过河) 3.非同步性 。 从改革的过程来看,是先农村后城市,先易 后难,先经济后政治,先体制外围后体制核心。 4.计划性与自发性并存。在宏观方向和策略上,我国的改 革是有计划的,就局部的改革而言,它常由自下而上的群众 创新活动来推动,带有自发性。自发性的改革则使各种亚体 制之间出现不协调。

总之,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是行政化、半行 政化的社会工作模式。
第四节 我国体制转变中社会工作
一、我国体制改革的内容和特点 (一)我国体制改革的内容

我国自1978年以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我国体制改革的实质是改革生 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是社会主义制度 的自我完善,改革的目标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 由农村开始,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大包干、交纳国家的,满足集体的, 其余是自己的)放弃政府社会合一的人民为社会体制,建立乡政府,实 行村民自治。 城市中体制改革由1978年若干大型国有企业扩大自主权开始,1984年全 面推开,推行承包制度,然后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再到政企分开, 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福利从企业中剥离,政府转变职能。计划主要是 指导性的,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 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二、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1.服务提供者 这是社会工作者的首要角色。社会 工作者首先是向求助者提供服务的人。这里服务既 包括提供心理咨询和意见咨询,也包括提供物质帮 助和劳务服务。

2.支持者。面对求助者,不但要提供直接服务和帮 助,也要鼓励受助者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 服困难,即“助人自助”。 3.倡导者。在一定情况下,社会工作者是受助者采 取某种行为的倡导者,即:当受助者必须向其倡导 某种合理行为,并指导他,使其成功。这种倡导应 符合受助者的接受程度,不能强行推动。
从求助模式来看,那里的人们权利、义务意识较强,有完整的社会 政策。社会成员以一种权利意识向政府提出获得服务的要求,也以契约 的形式希望得到新福利机构的帮助。这些国家和社会的社会工作专业化 程度高,有困难的人采取主动求助的行为方式。 提供服务所需要的资源相当一部分来自政府拔款,但来自民间的支 持也占有相当的地位。由于社会服务机构比较发达,服务的提供更多采 用专业化的模式,即由专业机构中的专业人员运用专业方法提供服务。

2。受助者的求助模式。即有困难者怎样向福利服务提供者请求帮助,是主动求 助还是被动求助,或者是他们并不表达自己的需要。 3。资源获取模式。即福利服务提供者如何获得提供服务所需要的资源,他从哪 里获取这些资源。资源来自于政府还是来自于民间?是由政府拨付还是需要募集? 4。服务提供模式。指服务提供者如何将资源传递给服务对象,是通过正式组织 系统还是专业服务体系,或者是民间自然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