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压与限流地的研究实验报告材料
分压与限流的研究实验报告
![分压与限流的研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920f35f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9.png)
分压与限流的研究实验报告分压与限流的研究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理解和掌握分压与限流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2.通过实验观察分压与限流电路的特点及工作原理。
3.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原理1.分压原理:在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上的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即U1:U2:U3=R1:R2:R3。
2.限流原理: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之比等于电阻的反比,即I1:I2:I3=R2:R1:R3。
三、实验步骤实验1:分压电路研究1.准备实验器材:电源、电阻器(R1、R2、R3)、开关、导线若干、电压表。
2.搭建分压电路:将三个电阻串联起来,一端连接电源,另一端连接电压表。
3.记录数据:打开开关,记录各电阻两端的电压值。
4.分析数据:根据分压原理,比较实际电压与理论预测电压是否相符。
实验2:限流电路研究1.准备实验器材:电源、电阻器(R1、R2、R3)、开关、导线若干、电流表。
2.搭建限流电路:将三个电阻并联起来,一端连接电源,另一端连接电流表。
3.记录数据:打开开关,记录各支路的电流值。
4.分析数据:根据限流原理,比较实际电流与理论预测电流是否相符。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分压电路实验结果:实验测得的各电阻上的电压值基本符合分压原理的预测。
当改变电阻的阻值时,各电阻上的电压值也会相应改变,进一步验证了分压原理的正确性。
2.限流电路实验结果:实验测得的各支路电流值也与限流原理的预测相符。
当改变电阻的阻值时,各支路的电流值也会相应改变,验证了限流原理的正确性。
五、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分压与限流原理在电路中的应用。
实验结果表明,在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上的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之比等于电阻的反比。
这些结论对于理解和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非常重要。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我们也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建议与改进1.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实验规则,确保实验安全。
2.提高实验操作的熟练度,以便更准确地测量数据。
分压电路和制流电路的特性研究
![分压电路和制流电路的特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700b41f5727a5e9856a6168.png)
分压电路和制流电路的特性研究变阻器在电路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许多电路都用变阻器来达到控制(调节)电流或电压的目的,如何根据实验要求正确选择和使用变阻器是一个重要问题,本实验将对变阻器的分压和限流特性作初步分析。
【实验目的】1.分压电路和制流电路的使用; 2.了解滑线变阻器的两种用途; 3.进一步练习按电路图正确接线。
【实验仪器】直流稳压电源、滑线变阻器(50Ω,420Ω)、电阻箱(10Ω,50Ω)、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导线。
【实验原理】电磁测量中常常要求在一定范围内选取某一特定的电压或电流,而电源有时却只供给某一确定输出电压。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简单办法是给电源加上一个分压电路或制流电路,它们是把输出电压一定的电源扩展成电压或流均可在一定范围内连续调节的供电电路。
滑线变阻器是一种用金属电阻丝组成的可变电阻器。
由于电路的连接不同,可构成分压器(如图1a 示)和制流器(如图1b 示)。
1. 滑线电阻作分压器用时的分压特性研究 (1)分压电路的接法如图2示,将变阻器R W 的两个固定端A 和B 接到直流电源E 上,而将滑动端C 和任一固定端(A 或B ,图中为B )作为分压的两个输出端接至负载R L 。
图中B 端电位紧低,C 端电位较高,CB 间的分压大小U 随滑动端C 的位置改变而改变,U 值可用电压表来测量。
变阻器的这种接法通常称为分压器接法。
分压器的安全位置一般是将C 滑至B 端,这时分压为零。
(2)分压电路的调节特性如图2所示,滑动端将滑线变阻器R W 分为R 1和R 2两部分。
负载R L 上分得的电压用电压表测量。
电源电压全部加在固定端A 、B 上,当滑动端C 在AB 上滑动时,B 、C 间的电压为V BC ,由于R 1的变化而随之产生连续变化,其大小由以下几式导出:电路的总电阻为:112R R R R R R L L ++=,故总电流为:1120R R R R R V R V I L L ++==V 0是滑动端移至A 端(即R 2=0)时,电压表上读出的最高电压值。
限流电路和分压电路
![限流电路和分压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ad1c4059d1f34693dbef3ee3.png)
图3限流电路和分压电路1. 限流和分压接法的比较(1)限流电路:如图2所示,实际上滑动变阻器的右边部分并没有电流流过.该电路的特点是: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R 用两端的电压调节范围:U ≥U 用≥UR 用/(R 0+R 用),电流调节范围:U /R 用≥I 用≥U /(R 0+R 用 )。
即电压和电流不能调至零,因此调节范围较小。
要使限流电路的电压和电流调节范围变大,可适当增大R 0。
另外,使用该电路时,在接通电前,R 0应调到最大。
(2)分压电路:如图3所示,实质上滑动变阻器的左边部分与R 用并联后再与滑动变阻器的右边串联。
注意滑动变阻器的两端都有电流流过,且不相同。
该电路的特点是: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R 用两端的电压调节范围为U ≥U 用≥0,即电压可调到零,电压调节范围大.电流调节范围为E /R 用≥I 用≥0.使用分压电路,在当R 0<R 用时,调节性能好.通电前,滑片P 置于A 端,使U 用 =0。
2两种用法的选择A 优先选用限流式,从电能损耗方面分析消耗电能少。
用限流式具有电源负担轻,电路连接简便等优点。
B 如果滑动变阻器的额定电流够用,在下列三种情况下必须采用分压接法:① 用电器的电压或电流要求从零开始连续可调。
例1、1993年全国高考题)将量程为100μA 的电流表改装成量程为1 mA 的电流表,并用一标准电流表与改装后的电流表串联,对它进行校准。
校准时要求通过电流表的电流能从零连续调到1 mA ,试按实验要求画出电路图。
例2、(1999广东卷)用图3中所给的实验器材测量一个“12V ,5W"的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功率,其中电流表有3A 、0。
6A 两档,内阻可忽略,电压表有15V 、3V 两档,内阻很大。
测量时要求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可连续地从0V 调到12V.⑴按要求在实物图上连线(其中部分线路已连好)。
⑵其次测量时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下图(b )所示,其读数为A②要求电器的电压或电流变化范围大,负载电阻的阻值远大于变阻器的总电阻,须用分压式电路.若接成限流式,当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时,电路中电流变化不明显,测得的电压和电流取值图3 S R 0 R 用 E A B 图2 S R 0 R 用 U图 8 范围小.例3、为了测定一个“6.3V 、1W ”的小电珠在额定电压下较准确的电阻值,可供选择的器材有: A 。
实验分析限流式、分压式滑动变阻器阻值的选择方法
![实验分析限流式、分压式滑动变阻器阻值的选择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966cf66ec3a87c24128c44a.png)
实验分析限流式、分压式滑动变阻器阻值的选择方法作者:杨青华来源:《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7年第3期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式和阻值的选择在平时电学实验及高考实验题中经常涉及,在限流式、分压式连接滑动变阻器方面,有很多相关研究,但对滑动变阻器阻值的选择问题涉及甚少。
学生遇到限流式与分压式滑动变阻器阻值的选择问题时,经常靠记住的一些结论作答,不清楚选择的原因。
本文主要从实验角度分析滑动变阻器阻值大小对测量电路的影响,总结出限流式及分压式接法滑动变阻器阻值的选择方法。
1 限流式接法滑动变阻器阻值的选择理论分析如图1所示,负载电阻R0,变阻器总电阻R1,电源电动势E,内阻不计。
调节滑片p 的位置,可连续改变ab 间的电阻Rap ,从而使整个电路的电流I随之变化。
这里对滑动变阻器的要求是,滑动变阻器对电流的调节最好是线性的,不要突变,电流大小的变化范围要尽量大。
设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长度为x,滑动变阻器总长为L(0≤x≤L),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当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长度为x 时,电路中的电流I 随之变化。
下面通过实验研究滑动变阻器接入不同长度x 时,电流I 随x 的变化情况。
2 限流式接法滑动变阻器阻值的选择实验及结果分析实验器材:学生电源,开关,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阻值50Ω,最大阻值分别为5Ω、20Ω、50Ω、200Ω、500Ω的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为了能清楚的看到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长度,事先在滑动变阻器上标上刻度。
按滑动变阻器限流式接法实验电路图(见图1),先接入阻值为5Ω 的滑动变阻器,连接电路实物图,如图2所示。
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的长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
记录对应电流表的电流I 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长度x,记录几组数据。
完成实验后,关闭开关,断开电源。
更换滑动变阻器,依次接入最大阻值为20Ω、50Ω、200Ω,500Ω的滑动变阻器,同样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长度x,记录相应的长度x 与电流表的数值I。
制流电路与分压电路实验报告
![制流电路与分压电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1078c5b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2c.png)
制流电路与分压电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了解制流电路和分压电路的电路结构及其特性;2. 掌握基本的电子元器件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技能;3. 熟悉电路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原理:1. 制流电路制流电路是通过控制电压和电阻来控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的电路。
在此电路中,所加电压不能改变电流的方向。
当一个电子流通过一个负载时,所产生的电势降和所加电势相等,所以电路中的电压并不影响电流的大小,只会影响电流的方向和所产生的电势降的大小。
2. 分压电路分压电路是基于欧姆定律的电路,通过两个串联电阻的电路,将所加电势分成两个部分,分别作用于两个电阻上,产生不同的电压降。
在此电路中,电流在电阻上产生压差,当电流通过电阻时,电势降与电阻成正比。
所以,通过不同电阻的串联,可以实现电压的分压。
实验步骤:1. 制流电路实验1.1 将电源电压调节为2V,并将电源与电路相连。
1.2 按照示意图连接电路,将一个电阻器连接到电源上,将另一个电阻器连接到电路的负载端。
1.3 通过万用表实时检测电路中的电流变化,并记录读数。
1.4 学生注意力分散,应该全程跟随老师指导操作,保证实验过程的正常进行。
2. 分压电路实验2.1 将电源电压调节为2V,并将电源与电路相连。
2.2 按照电路实验图连接电路,将两个电阻器串联,并将电路的红线连接到串联电阻的高电位端,将黑线连接到串联电阻的低电位端。
2.3 通过万用表实时检测电路中的电压变化,并记录读数。
2.4 学生应该注意安全问题,禁止手插电源插座以及触碰电路内部元器件。
实验结果:1. 制流电路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到,当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固定,增加电路中的电阻会使所产生的电势降增大。
2. 分压电路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知,当串联电阻的阻值相等时,电压各占一半,如果各个电阻的阻值不相等,则电压的分配会根据阻值的比例来分配。
实验结论:1. 制流电路实验制流电路可以通过控制电路中的元器件,如电阻、电容、管等来实现对电流的控制。
分压限流实验
![分压限流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05e4c38c58fafab068dc02d9.png)
电学实验复习-------电流表内外接以及滑动变阻器的分压限流接法选取授课人:石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电流表的内接和外接,会选择内外接法并掌握误差。
2、掌握滑动变阻器的分压与限流,会选择电路图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简单问答,回忆起内外接,分压限流式接法2、分析电路选取适当的接法,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使得学生对物理与实际生活的应用加深理解2、内外接以及分压限流的选取让学生学会体会到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重点:内外接以及分压限流的认识难点:1内外接以及分压限流的选取2、误差分析3、一定条件下的内外接的选取新课进行:1、电流表的内接和外接的选取第一种接法为安培表内接,结论:RX测>RX真第二种接法为安培表外接,结论:RX测<RX真口诀:大内偏大,小外偏小。
a、大内偏大:大电阻用安培表内接法,测量值偏大。
◆大电阻是指阻值远远大于电流表内阻的电阻,即RX>>RA 。
◆—————> —————b、小外偏小:小电阻用安培表外接法,测量值偏小。
◆小电阻是指阻值远远小于电压表内阻的电阻,即RX<<RV 。
◆————< ————2014年全国二卷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待测电阻Rx约为200Ω,电压表V的内阻约为2kΩ,电流表A的内阻约为10Ω,测量电路中电流表的连接方式如图(a)或图(b)所示,计算结果由计算得出,式中U与I分别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若将图(a)和图(b)中电路测得的电阻值分别记为Rx1和Rx2,则①(填“Rx1”或“Rx2”)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且测量值Rx1②(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测量值Rx2 ③(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
(2012景德镇第一次质量检测)、有一只电阻,其阻值大约在40Ω—50 Ω之间,需要进一步测定其阻值。
现有的器材有(1)电池组E(电动势9V,内阻约0.5 Ω)(2)伏特表V(量程0—10V,内阻约20K Ω)(3)毫安表 (量程0—300mA,内阻约20 Ω)(4)滑动变阻器(0—100Ω 额定流1A) (6) 电键一只,导线若干。
分压与限流的研究实验报告
![分压与限流的研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83cdf8c376baf1ffd4fada1.png)
分压与限流的研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熟悉分压电路和限流电流,并比较分压电路和限流电路的性能; 2.研究滑线变阻器的有关参数; 【实验原理】(1)1.分压电路如图(1)所示,滑动触头P 从a 移动到b ,电阻箱的电阻为R ,由于调解滑动变阻器,电路中总电阻发生变化,使电阻箱R 的电压也发生变化,即电压表的示数有变化,设电路的电源电动势为E ,忽略电源的内阻,由欧姆定律可得出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如下:电路中总电阻为:211R R R RR R ++=总 (1) 根据欧姆定律得电路中总电流为:211R R R RR E R E I ++==总 (2) 所以在此根据欧姆定律得出电阻箱的电压为:2121111)(R R R R R ERR R R RR I U ++=+⋅= (3) 又因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210R R R += 带入(3)式,并化简可得:210101R RR R R ERR U -+=(4)设0R R X =1R RY = (5) 联立(4)、(5),消去R ,1R ,可得:2Y Y X XYEU -+=(6)所以:2Y Y X XYE U -+=(7) 由式(7)可知,当X 一定时,E U 与Y 值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可以多测几组数据,得出函数图像,分析分压电路的性能。
2. 限流电路如图2所示,滑动触头P 移动到a ,负载电阻R 上的电压最大,为电源电压E ,相应的电流此时也是最大的,由欧姆定律可得此时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REI =max (8)在滑动触头不在a 或者b 位置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为:1R R EI +=(9) 联立式(5)、(8)、(9),消去E ,R ,1R ,并化简整理可得:YX XI I +=max(10) 由(10)式可得:当X 一定时,max I I 与Y 值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同样,多测几组数据,画出两者的函数图象,分析限流电路的性能。
制流电路与分压电路实验报告
![制流电路与分压电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de41fac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6a.png)
制流电路与分压电路实验报告制流电路与分压电路实验报告引言:在电路实验中,制流电路和分压电路是两个基础而重要的电路。
制流电路可以用于稳定电流输出,而分压电路则可以实现电压的分配。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探究制流电路和分压电路的特性和应用。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制流电路和分压电路的基本原理;2. 掌握制流电路和分压电路的搭建方法;3. 理解制流电路和分压电路的特性和应用。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1. 直流电源;2. 电阻箱;3. 电流表;4. 电压表;5. 连接线;6. 万用表。
三、实验步骤与结果1. 制流电路实验首先,按照电路图搭建制流电路,将电流表接在电路中,调节电阻箱的阻值,测量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随后,改变电阻箱的阻值,再次测量电流表的示数。
重复以上步骤,记录多组数据。
2. 分压电路实验按照电路图搭建分压电路,将电压表接在电路中,调节电阻箱的阻值,测量并记录电压表的示数。
随后,改变电阻箱的阻值,再次测量电压表的示数。
重复以上步骤,记录多组数据。
四、实验结果分析1. 制流电路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曲线图。
分析曲线的特点,可以发现在制流电路中,电流与电阻呈线性关系,即电流随着电阻的增加而减小,反之亦然。
这说明制流电路能够稳定输出所需的电流。
2. 分压电路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电压与电阻的关系曲线图。
分析曲线的特点,可以发现在分压电路中,电压与电阻呈线性关系,即电压随着电阻的增加而增大,反之亦然。
这说明分压电路能够实现电压的分配。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制流电路和分压电路的原理和特性。
制流电路可以稳定输出所需的电流,适用于需要稳定电流的电路中。
而分压电路可以实现电压的分配,适用于需要将电压分配到不同电路中的情况。
实验中我们还学会了使用仪器测量电流和电压,并分析实验数据。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六、实验心得通过亲自动手搭建电路、测量电流和电压,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制流电路和分压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高三物理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和限流接法
![高三物理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和限流接法](https://img.taocdn.com/s3/m/04c40210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a6.png)
图1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和限流接法邛崃一中——杨忠林滑动变阻器是中学电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它在电路中的接法有分压和限流两种,近几年高考电学设计性实验命题对其应用屡次直接或渗透考查。
教材对此又没有理论的讲解,又没有实际的指导,学生感到无从下手,笔者从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电路分析,对滑动变阻器的这两种接法使用作一点探讨。
一、 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和限流接法的电路分析1.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总电阻为R 0,输入电压为U 0,负载电阻R 两端的电压U 随变阻器调节变化情况作如下的讨论:首先,不接负载R 时,输出端的电压U=U 0R 0R ap ,可见,U 与成正比,输出电压电线性的,如图1〔b 〕中①所示。
换言之,触头P 在ab 间移动时,左半局部分得的电压是均匀变化的,电压的变化范围是0—U 0。
其次,当滑动变阻器的aP 连接负载电阻R 时,P 点左边电路的等效电阻减小,与P 点右边局部串联而得的电压将比原来减小,如图1〔b 〕②所示。
再次,当负载电阻R 很小,对于确定的R ap ,左局部分得的电压将更小,如图如图1〔b 〕③所示。
可以得出结论:分压接法要能通过连续调节滑动变阻器得到平缓变化的电压,负载图2阻值应该较大。
换言之,分压接法滑动变阻器应该选用阻值相对较小的。
2.动变阻器的限流接法如图2所示的电路输入电压为U 0,滑动变阻器总阻值为R 0,滑动变阻器对负载R 0电流的控制情况作如下的讨论:首先,电路中的电流:I= U 0R aP +R ,可见,I 随R aP 的增大而减小,如图〔b 〕所示。
当Rap=0时,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 m =U 0R,R 两端的电压最大U max =U 0。
当Rap 最大值R 0分别为负载电阻1、3、5……倍时,电路中电流的最小值为I m 2 、I m 4、I m6 …… 负载电阻R 两端的最小电压Umin 为U 02 、U 04 、U 06…… 由此可见,假设滑动变阻器总电阻R 0较小,它对整个电路的电流控制能力就小,反之较大。
分压法实验报告
![分压法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5e2dd52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7.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分压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步骤。
2. 学会使用分压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分压法是一种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压与总压之间的关系来测定其中某一组分含量的方法。
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混合气体中某一组分的分压等于该组分在纯态下所占的体积分数乘以混合气体的总压。
在本实验中,通过测定氧气在混合气体中的分压,可以计算出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
三、实验器材1. 空气瓶2. 烧杯3. 水槽4. 橡皮管5. 玻璃棒6. 硅胶7. 电子秤8. 计时器9. 实验记录表四、实验步骤1. 将空气瓶置于水槽中,确保瓶内充满水。
2. 将硅胶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3. 将橡皮管一端连接到空气瓶,另一端插入烧杯中的硅胶中。
4. 将空气瓶倒置,使瓶内气体通过硅胶,通过玻璃棒搅拌硅胶,使气体充分接触硅胶。
5. 观察硅胶颜色变化,当颜色变为深蓝色时,表示氧气已被吸收完毕。
6. 记录实验时间。
7. 将空气瓶从水槽中取出,用电子秤称量空气瓶重量。
8. 将空气瓶中的气体排出,再次称量空气瓶重量,计算出排出气体的质量。
9. 根据排出气体的质量和实验时间,计算出氧气的分压。
10. 根据氧气的分压和空气总压,计算出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实验数据如下:1. 空气瓶重量:200.0g2. 排出气体重量:10.0g3. 实验时间:5分钟计算过程:1. 氧气分压 = 排出气体质量 / 空气瓶体积2. 空气瓶体积 = 空气瓶重量 / 空气密度3. 空气密度 = 1.29g/L(在实验条件下)4. 氧气分压 = 10.0g / (200.0g / 1.29g/L) = 0.655L5. 氧气含量 = 氧气分压 / 空气总压 = 0.655L / 101.3kPa = 0.0065(约为6.5%)六、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分压法实验,我们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结果为6.5%。
分压电路和制流电路的特性研究
![分压电路和制流电路的特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9297ec65fbfc77da269b1cc.png)
用不同的端子
接线。例如,
需要9Ω,则
步进旋钮
用‘’及‘9.9’端
子接线。
实验原理 :分压特性
图3-27 分压特性
UAC =
RACRL
UAB RACRBC +RBCRL +RACRL
对于不同的RL值,调节C点时,随 着RAC/R的改变,UAC/UAB的变化规律 不同。
实验原理:限流特性
RL
C
mA A R
记录数据时要保证有效数字位数。
数据处理
观察电表并记录
类别
用途
量程
伏特表
毫安表
准确度级 放置方式
观察滑线变阻器并记录
总阻值
; 额定电流
。
分压特性数据:
U0=5V
输出电压
滑动端位置(全长为L)
UAC /V
0 0.2L 0.4L 0.6L 0.8L 1L
10
RL 1 R
0.1
计算UAC/UAB值,作UAC/UAB~RAC/R图; 说明RL/R值的变化对图形的影响。
小结
用滑线变阻器组成分压电路或 限流电路时应根据电源电压E,负 载电阻RL和实验时所要求的负载上 的电压U或电流I值,计算组成控制 电路所需的变阻器的电阻值R,同 时变阻器的额定电流必须大于电流 中的实际电流值
大学物理实验
分压电路和制流电路的 特性研究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编制:陈玉林
滑线变阻器特性的研究
电学实验中经常使用滑线变阻 器组成分压器来调解电压、或组成 限流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为使实 验稳定、精确和顺利地进行,需根 据实验要求,正确选择滑线变阻器 的参数(阻值和额定电流)。本实 验即对滑线变阻器的分压、限流特 性进行分析、讨论。
限流电路与分压电路的分析与研究Microsoft Word 文档 (3)
![限流电路与分压电路的分析与研究Microsoft Word 文档 (3)](https://img.taocdn.com/s3/m/f2739da50029bd64783e2cac.png)
荥阳市第二高级中学 ——陈玉东E=10V ,R x =100Ω,R=10ΩE=10V ,R x =100Ω,R=100ΩE=10V ,R x =100Ω,R=200ΩE=10V ,R x =100Ω,R=300ΩE=10V ,R x =100Ω,R=1000ΩR25 6 7 8 9 4.76 5.66 6.54 7.41 8.26滑动变阻器常用的接法有两种,如图1所示为限流式接法,图2为分压式接法。
这两种接法都可以对用电器R 进行电流和电压的控制。
在滑动触头P 由移动的过程中,若不计电源内电阻,两种电路对R 的电流和电压的控制情况如下表:在限流电路(图1)中,电阻R 上的电流强度0R R I +=当时,无论怎样改变的大小,都不会使通过R 的电流有明显变化。
可见,只有在或两者相差不多的情况下,滑动变阻器才会对R 上的电流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在分压电路(图2)中,不管电阻R 的大小如何,调节滑动变阻器触头位置,都可以使通过被测电阻R 的电流由0变到RE,通过被测电阻R 的电流有明显变化。
从电能损耗方面分析,图1的损耗比图2要小,且图1具有电源负担轻,电路连接简便等优点。
2. 两种接法的选用原则(1)负载电阻的阻值远大于变阻器的总电阻,须用分压式电路。
若接成限流式,当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时,电路中电流变化不明显,测得的电压和电流取值范围小。
例1. 某电压表的内阻在之间,现要测量其内阻,实验室提供下列可选用的器材:待测电压表V (量程3V ); 电流表(量程); 电流表(量程);电流表(量程) 滑动变阻器R (最大阻值);电源(电动势4V ); 电键K 。
图1 图2(1)所提供的电流表中,应选用____________。
(2)为了尽量减小误差,要求测多组数据。
试画出符合要求的实验电路图。
(97年高考) 分析:将电流表、电压表串联,只要读出两表读数,即可用公式RUI 求得电压表的内阻。
通过电压表的最大电流值故电流表应选。
制流与分压电路实验报告
![制流与分压电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75ad04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f0.png)
制流与分压电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熟悉制流电路和分压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性质2.通过实验掌握电压、电流的测量方法和实验操作3.了解实际电路中对理想电路的影响,对电路实际工作情况有一定的认识。
实验仪器:直流电源,电阻箱,万用表,示波器等。
实验原理:(1)制流电路制流电路是将电压源连接在一个大电阻上来控制电流的电路。
当电流通过电阻R时,电压V=IR,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正比于电压V,R越大,I就越小。
同时,可以通过改变电阻的大小来控制电流I的大小,因此制流电路有一定的稳流能力。
(2)分压电路分压电路是将一个电压分成两个不同的电压的电路,其中一个电压可以用于检测或控制电路中的电压,而另一个电压则用于供电或者消耗能量。
分压电路是实际电路中应用最广泛的电路之一,例如,电子电路中,分压电路常被用来控制放大器的增益或输出量,以及用于集成电路中的电源分配。
实验步骤:1.制流电路的实验:(1)按图1连接电路,将电压调至4V,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I变为2mA左右,并记录该阻值。
(2)再将电阻箱的阻值调节到3倍于上面记录的阻值,以测量电路的稳流能力。
(3)用万用表测量电路的电流值I。
(3)改变电阻值为原值的2倍,再次测量电路节点AB处的电压。
结果分析:记录到的稳流能力是该电路能够快速稳定并控制高电阻值下的电流。
而通过测量电路的电流值可以发现制流电路确实拥有良好的稳流能力。
通过测量节点AB处的电压,可以推算出电路中的电阻值。
另外,当电路中的电阻值改变时,测量电路的电压也会随之改变,从而验证了分压电路的原理。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熟悉了制流电路和分压电路的基本原理、性质以及实验操作方法,并对实际电路对理想电路的影响有了一定的认识。
实验结果表明,制流电路具有一定的稳流能力,而分压电路则可以将一个电压分成两个不同的电压,并根据需求控制其输出量。
限流法与分压法_两者如何选取
![限流法与分压法_两者如何选取](https://img.taocdn.com/s3/m/acb5f3046c85ec3a87c2c58b.png)
三、两种连接方式的选取(来自04)在负载电流要求相同的情况下,限流电路中干路电流比分压电路中的干路电流更小,所以限流电路中消耗的总功率较小,电源消耗的电能就较小,这说明限流具有节能的优点。
在实际电路设计时应视实验要求灵活选取分压电路或限流电路。
(一)分压电路的选取1.若实验要求某部分电路的电压变化范围较大.或要求某部分电路的电流或电压从零开始连续可调.或要求多测几组I、U数据,则必须将滑动变阻器接成分压电路。
例1:测定小灯泡“6V,3W”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实验中灯泡两端的电压从零开始连续可调。
供选择的器材有:电压表V,(量程6V,内阻20kD,),电流表A.(量程3A,内阻0.2Q),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lfl),变阻器R,(0~100fl,0.5A),变阻器R,(0~20fl,0.2A),学生电源E(6—8v)、开关及导线若干。
选择出符合实验要求的实验器材并设计出实验电路。
分析:不管是从题中要求灯泡两端电压必须从零开始连续可调的角度考虑.还是从为了最终能较准确画出伏安特性曲线必须多测几组I、U数据的角度考虑.限流电路都难以满足要求,因此必须采用分压电路。
实验电路如图3所示。
器材包括:电压表V,、电流表A,、变阻器R,、电源、开关及导线。
若实验中要用小阻值的滑动变阻器控制大阻值负载.或者题中所给电源电动势过大.尽管滑动变阻器阻值也较大.但总电流大予负载的额定电流值,或总电流大于接入电表的量程,此时的滑动变阻器也应接成分压式电路:若负载电阻的额定电流不清楚,为安全起见.一般也连成分压电路。
例2:为了较准确地用伏安法测定一只阻值大约是3kn的电阻,备用的器材有:A、直流电源,电压12V,内阻不计;B、电压表,量程O一3—15V,内阻10kft;C、电流表,量程0~0.6~3A,内阻20n;D、毫安表,量程5mA,内阻200Q;E、滑动变阻器,阻值0~50Q;G、电键及导线若干。
试设计出实验电路。
分压和限流的原理
![分压和限流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c0efcbf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75.png)
分压和限流的原理分压和限流是电路设计和实现中常用的技术手段。
分压器可以将输入电压分成两个或多个较小的电压,以便实现对电路中各个分支的电压控制和调节。
限流器可以通过控制电路中的电流,保护电路和元器件免受过载或过流的损害。
在电路设计和实现中,分压和限流技术都具有重要意义。
分压器的原理很简单。
它是由一组电阻器组成的电路,可以将电源电压分成两个或多个较小的电压。
分压器可以用来控制电路中的电压值,比如控制电路中的LED灯的电压,以便得到所需要的亮度。
分压器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电阻器,并进行合适的排列连接。
在分压器中,输入电压会在电阻组中被分成各个分支,各个分支上的电压取决于电阻值的大小。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分支电流是相等的,因此分支电阻越大,分支电压就越小。
因此,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电阻器,来得到所需要的电压。
当然,分压器也需要选择合适的电阻器,以保证电路中的能量不会损失太多。
在实际应用中,分压器还需要考虑到一些其他因素,比如电阻器的额定功率、电阻器的温度变化等。
因为过载或者过热都可能会引起电阻器损坏,从而导致电路不可用。
另外,电阻器的阻值可能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因此设计时需要考虑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所能承受的电阻变化范围,以保证分压器的稳定性和精度。
限流器的原理和分压器有所不同。
它可以用来控制电流大小,以保护电路和元器件。
在电路中,过载或者过流可能会损坏电子器件,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限制电流大小,并保护电路安全。
限流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电路中加入适当的限流元件,例如电阻器、稳压器等,以限制电流大小,避免电路和元器件过载或者过热。
在限流器中,关键是选择适当的限流元件,以及限流电路的连接方式。
限流器与分压器相似,同样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如限流元件的额定功率和温度变化等,以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和精度。
另外,限流器的实现还可以结合其他电子元件来实现更加精密的控制,如使用运算放大器、比较器等。
在电路设计过程中,分压和限流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制流电路与分压电路实验报告
![制流电路与分压电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b1bd01a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2.png)
制流电路与分压电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制流电路和分压电路的基本原理,理解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规律,加深对电路的认识。
一、实验仪器与设备。
1. 直流电源。
2. 电阻箱。
3. 万用表。
4. 连接线。
5. 示波器。
二、实验原理。
1. 制流电路。
制流电路是一种电路,通过电源、电阻和电流表等元件组成。
在制流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是由电源电压和电阻的阻值共同决定的。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2. 分压电路。
分压电路是一种电路,通过电源、电阻和电压表等元件组成。
在分压电路中,电压的大小是由电源电压和电阻的阻值共同决定的。
根据欧姆定律,电压与电阻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三、实验步骤。
1. 制流电路实验。
(1)将电源正极与电阻、电流表连接,电流表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负极,形成一个串联电路。
(2)调节电源电压,记录不同电压下电流表的读数。
(3)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曲线。
2. 分压电路实验。
(1)将电源正极与两个电阻并联连接,电压表连接两个电阻并联的两端,形成一个并联电路。
(2)调节电源电压,记录不同电压下电压表的读数。
(3)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电压与电阻阻值的关系曲线。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制流电路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电流与电压关系曲线呈现出一条直线,证明了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的规律。
2. 分压电路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电压与电阻阻值关系曲线呈现出一条直线,证明了电压与电阻成正比的规律。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得出了制流电路和分压电路的基本规律,加深了对电路中电流、电压变化规律的理解。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制流电路和分压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了电流、电压在电路中的变化规律。
实验过程中,我们对电路的连接方式、电阻的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今后的电路实验打下了基础。
六、实验心得。
本次实验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规律,也提高了我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限流与分压式接法研究 纳增伟
![限流与分压式接法研究 纳增伟](https://img.taocdn.com/s3/m/e7c03b3aaaea998fcc220e31.png)
摘要: 在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滑动变阻器章节教学中,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只需 定性了解,而不需做定量了解,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也通常不做定量分析。所以大部分学生只 记住了结论:如果待测电阻大于滑动变阻器电阻一般用分压法,反之用限流法。 电学实验是高考中必考的一个热点,从历年高考中来看,主要有两种题型: 一种是给电路,再选择滑动变阻器;一种是给滑动变阻器,再选电路。在电学实 验中不少同学对滑动变阻器的限流式分压式接法感到迷惑,以及后续的电流表, 电压表的量程选择和电流表的内接、外接更无头绪,其原因是没有深入定量了解 两种电路的区别,作用和适用范围。现就两种电路进行探究和比较,可以帮助学 生在实验中设计和选择快速准确地选择电路。 关键字:滑动变阻器,分压式和限流式接法,电流表,电压表,内阻,内接、 外接 滑动变阻器是高中物理电学实验常用器材。 它在电路中主要有两大作用: 1、 保护电路。2、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有效长度的大小,改变接入电路中电 阻大小, 从而改变电路中电流电压大小。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有时候保护电路占 主导作用,有时候调节电流、电压占主导作用。 一、限流电路和分压电路电流电压 测量范围探究 如图(a)为限流式接法,通过调节滑动变 阻器 R0 的滑片 P 可以控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图(b)为分压式接法, 通过调节 R0 的滑片 P 可以改变 RL 两端的电压大 小, 故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主要起调节电流电压 作用。
在上述器材中电流表应选用a2电压表应选用v1变阻器应选用r2首先判断出电路采用分压式接法再用之前算过的分压式电压范围和电流范围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六电流表内接外接判断1图a为电流表内接图b为电流表外接2高中物理知识相对于初中物理知识对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认识有所加深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压与限流的研究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熟悉分压电路和限流电流,并比较分压电路和限流电路的性能; 2.研究滑线变阻器的有关参数; 【实验原理】
(1)
1.分压电路
如图(1)所示,滑动触头P 从a 移动到b ,电阻箱的电阻为R ,由于调解滑动变阻器,电路中总电阻发生变化,使电阻箱R 的电压也发生变化,即电压表的示数有变化,设电路的电源电动势为E ,忽略电源的内阻,由欧姆定律可得出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如下:
电路中总电阻为:
21
1
R R R RR R ++=
总 (1) 根据欧姆定律得电路中总电流为:
2
1
1
R R R RR E R E I ++==
总 (2)
所以在此根据欧姆定律得出电阻箱的电压为:
2
1211
11)(R R R R R ERR R R RR I U ++=+⋅
= (3) 又因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210R R R += 带入(3)式,并化简可得:
2
10101
R RR R R ERR U -+=
(4)
设0R R X =
1R R
Y = (5) 联立(4)、(5),消去R ,1R ,可得:
2
Y
Y X XYE
U -+=
(6) 所以:
2
Y Y X XY E U -+= (7) 由式(7)可知,当X 一定时,E U 与Y 值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可以多测几组数据,得出函数图像,分析分压电路的性能。
2. 限流电路
如图2所示,滑动触头P 移动到a ,负载电阻R 上的电压最大,为电源电压E ,相应的电流此时也是最大的,由欧姆定律可得此时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
R
E
I =
max (8) 在滑动触头不在a 或者b 位置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为:
1
R R E
I +=
(9) 联立式(5)、(8)、(9),消去E ,R ,1R ,并化简整理可得:
Y
X X
I I +=
max
(10)
由(10)式可得:当X 一定时,max I I 与Y 值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同样,多测几组数据,画出两者的函数图象,分析限流电路的性能。
图2
【实验仪器】
稳压电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R 0(0~3700Ω)、变阻箱R (0~99999Ω)、开关、导线 【实验步骤】
一、分压电路性能的研究
1.找到所用的实验器材,并检查是否损坏;
2.按图(1)所示电路图连接好电路,打开稳压电源开关,并调节使电源电压E 为3V ;
3.选择不同的X 值,并根据不同的X 值选择好变阻箱的阻值,然后设计实验数据表格1,以便记录数据;
4.拨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 ,分别置于不同的位置,从而确定好Y 值;
5.读取并记录每次位置的电压值;
6.实验结束后,将不用到的仪器归回原位置。
二、限流电路性能的研究
1.按图(1)所示电路图连接好电路,打开稳压电源开关,并调节使电源电压E 为4V;
2.选择不同的X值,并根据不同的X值选择好变阻箱的阻值,然后设计实验数据表格2,以便记录数据;
3.拨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分别置于不同的位置,从而确定好Y值;
4.读取并记录每次位置的电流值;
5.实验结束后,将不用到的仪器归回原位置。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
一、分压电路性能的研究
E=3V,电压表的量程为0~3V
(1)X=0.01 (滑动变阻器R0=3700Ω,变阻箱R=37Ω)
(2)X=0.1(滑动变阻器R0=3700Ω,变阻箱R=370Ω)
(3)X=0.5(滑动变阻器R0=3700Ω,变阻箱R=1850Ω)
(4)X=1(滑动变阻器R0=3700Ω,变阻箱R=3700Ω)
(5)X=2(滑动变阻器R0=3700Ω,变阻箱R=7400Ω)
(6)X=4(滑动变阻器R0=3700Ω,变阻箱R=14800Ω)
(7)X=10(滑动变阻器R0=3700Ω,变阻箱R=37000Ω)
U与Y的关系作图,如下所示:
E
二、限流电路的研究
E=4.0V
(1)X=0.01 (滑动变阻器R0=3700Ω,变阻箱R=37Ω)
(2)X=0.1 (滑动变阻器R0=3700Ω,变阻箱R=370
Ω)
(3)X=0.5 (滑动变阻器R0=3700Ω,变阻箱R=1850Ω)
(4)X=1(滑动变阻器R0=3700Ω,变阻箱R=3700Ω)
(5)X=2(滑动变阻器R0=3700Ω,变阻箱R=7400Ω)
(6)X=4 (滑动变阻器R0=3700Ω,变阻箱R=14800Ω)
(7)X=10(滑动变阻器R0=3700Ω,变阻箱R=37000Ω)
【思考与讨论】
分压电路和限流电路性能的分析
1. 分压电路中,要使电压从0到V0整个范围均匀变化,取x>1比较合适,因此要选用的滑动变阻器小于负载电阻R;
2. 做分压器用的变阻器的额定电流,应以总电流的最大值来考虑。
3. 限流电路中,负载电阻R上通过的电流不可能为零(因为电压也不可能为零);
2. 限流电路中X愈大,即R0<<R时,电流调节范围愈小,但线性度愈好;
3. 限流电路中,当X≥1时,调节线性度较好,电流调节范围适中;
4. 限流电路中当X很小,即R0〉〉R时,电流调节范围很大,但是线性度很差。
5.在限流电路中图象不规律,分析可能是跟电流表量程选择有关,在读取示数时,导致了较大的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