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所特殊教育学校的设计探索与实践_汤朝晖

合集下载

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

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

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特殊教育学校是为了适应残障学生的学习需要而设立的学校,采用的是一对一的教育模式。

但是,在教育过程中,特殊教育学校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支持,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特殊教育学校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因此,我们开展了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旨在为学校提供更好的课后辅导服务,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

“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是特殊教育学校的一种课后辅导模式,它和正常的课程教学不同,它更注重提供有针对性的课程,更注重个性化的教学,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要。

此次实践探索主要是通过“走班制”来实现这一目的。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了认知、语言、社会适应和职业培训等方面。

通过和同学一起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学习,增强彼此之间的友谊和感情。

同时,教师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不同的需求和问题,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的自主选择不足,大多数学生只能选择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科目,而对于其他课程的选择,他们的自我意识不足,需要引导帮助。

其次,学生的学习进度有所不同,一些学生的学习速度相对较慢,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理解和掌握,而一些学生学习速度较快,需要更深层次的学习任务。

第三,在进行辅导之前需要对学生的情绪和状态进行考虑,建立更加宽松和舒适的学习环境,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

首先,我们加强了对学生的情感关注,了解到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互相学习和了解,相互促进。

最后,在进行教学辅导之前,我们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建立更加宽松和舒适的学习环境,以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和学习效率。

总之,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

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

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引言特殊教育学校是为智力、心理、言语、听力、视觉、肢体等方面存在障碍的学生提供专门教育的学校。

这些学生需要更加细致和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以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能、适应社会生活。

由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种类多样,教育需求差异大,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为了更好地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特殊教育学校开始尝试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模式。

该模式通过根据学生的特殊需求和发展水平,将学生分组并安排到不同的教室接受针对性的教学。

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特殊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索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的效果,为特殊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提供更多可行性和参考。

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我们将深入探讨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效果评估以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中走班制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和效果,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生活技能。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走班制教学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影响,为特殊教育学校提供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评估走班制教学的实施方案和效果,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特殊教育学校未来改进提供参考和启示。

本研究旨在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实践探索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促进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探索: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是为满足特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而设置的一项重要服务。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得到额外的学习支持和个性化的辅导,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和学习。

本文将探讨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的探索情况。

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的形式多样,包括辅导班、兴趣班、体育活动等,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自信心。

特殊教育学校多元融合协同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特殊教育学校多元融合协同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特殊教育学校多元融合协同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作者:黄岱来源:《师道·教研》2020年第03期办好特殊教育,促进特殊教育公平融合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享用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已成为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简称“湛江特校”)创办于1988年,是广东省规模较大的一所为听障、视障、智障、孤独症、脑瘫及多重残疾孩子提供学前教育至高中阶段教育康复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

面对新时代特殊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湛江特校作为湛江特殊教育中心学校,2015年11月在湛江市政府和湛江市教育局等部门的支持下,应时而变,着眼服务全市特殊教育的制高点,提出多元融合协同办学新思路,成功构建了“5+N+5”特殊教育学校特色办学新模式。

一、“5+N+5”模式简介“5+N+5”多元融合协同办学模式着眼终身融合教育,着手新型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着力提升办学质量。

“5”即基于全面康复、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理念,构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职教育、中高职衔接教育、成人教育五个阶段的特殊学生终身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坚持“五育”并举,通过“康复教育、职教培训、文化传承、精品展示、特教科研”五个结合育人,实现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

“+N”即基于协同育人理念,推进多方力量融合联动,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

“+5”即基于融合教育理念和文化创意理念,打造集“中心、基地、园区、景点、窗口”的“综合性、文创型、融合式”新型特殊教育学校。

二、“5+N+5”模式主要做法(一)康复教育深度融合,多方联动建设特殊儿童教育康复中心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殊儿童障碍程度越来越重,多重障碍儿童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不仅需要接受特殊教育,还需要语言康复、动作康复等服务。

基于此,湛江特校坚持“医教结合、康教融合”,融合残联、医院、家庭、社会等多方力量,积极探索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让特殊儿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如在争取教育部门支持成立幼教部、融合幼儿园的同时,协同湛江残联共建语训班、湛江市听力语言康复中心、湛江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为特殊儿童提供早期康复教育服务;协同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视障儿童免费白内障手术、低视力康复训练、健康保健义诊等医学康复项目;融合家庭和社会志愿者服务队力量,开展家校协同康复训练、校社协同“社会融合教育”、学业补救服务等爱心项目。

调研特教学校工作方案

调研特教学校工作方案

调研特教学校工作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特殊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特殊教育学校作为为残疾儿童提供教育服务的重要机构,其工作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调研特教学校工作方案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有效的特教学校工作方案。

一、调研特教学校的背景和现状。

在制定特教学校工作方案之前,首先需要对特教学校的背景和现状进行调研。

这包括特教学校的办学定位、学校规模、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特教学校的调研,可以全面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制定工作方案提供依据和参考。

二、分析特教学校的需求和问题。

在调研的基础上,需要对特教学校的需求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特教学校的学生主要是残疾儿童,他们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比如学习能力低下、行为异常、自理能力差等。

同时,特教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

通过对特教学校需求和问题的分析,可以找出制定工作方案的重点和难点,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三、制定特教学校工作方案的原则和目标。

在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需要明确制定特教学校工作方案的原则和目标。

特教学校工作方案的制定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理能力为核心目标,同时兼顾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整体发展。

在制定工作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特教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保工作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明确特教学校工作方案的内容和重点。

特教学校工作方案的内容和重点应当围绕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和内容,明确特教学校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根据学生的特殊需求和问题,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得到有效的教育和培训。

2.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加强特教学校的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完善特教学校的教学资源,提供优质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材料,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力支持。

3.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适合特教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于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及教学探索

关于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及教学探索

关于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及教学探索特殊教育是一门十分重要的教育学科,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特殊教育是指对有智力、身体、情感和行为障碍的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协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活动。

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和教学探索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帮助特殊教育学生,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和探索,寻找适合特殊教育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他们获得更好的教育成果。

一、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漫长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支持政府在特殊教育领域的支持非常重要,只有政府的支持和投入,特殊教育才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

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为特殊教育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服务,让他们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2.学校支持学校是特殊教育的重要实施地点,学校需要提供更多的特殊教育资源和支持,增加特殊教育课程和教学设施,为特殊教育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3.家庭支持家庭是特殊教育学生最重要的支持来源,家庭需要给予特殊教育学生更多的关爱和理解,支持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他们有更好的成长环境。

4.社会支持社会各界也需要参与到特殊教育的实践中来,为特殊教育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

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只有这样,特殊教育学生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和成长。

二、特殊教育的教学探索特殊教育的教学探索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帮助特殊教育学生,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探索,寻找适合特殊教育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1.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是特殊教育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每个特殊教育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难点,需要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和计划,让他们得到更好的教育成果。

2.多元化教学特殊教育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能力都有所不同,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如视觉化教学、听觉化教学、动手实践等,让学生可以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获取知识。

关于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及教学探索

关于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及教学探索

关于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及教学探索特殊教育是指针对具有智力缺陷、身体残疾、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语言障碍、学习困难、情绪行为障碍等特殊情况下的学生开展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

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及教学探索是指在特殊教育领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探索和研究特殊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以提高特殊教育学生的学习成效和生活质量。

以下将从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实践路径和教学探索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开始出现了关于智力残疾儿童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20世纪初,特殊学校相继建立,最早的特殊学校是为聋哑儿童设立的。

随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特殊教育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关注,各国纷纷建立了特殊教育机构和特殊学校,同时也开始开展特殊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为特殊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和服务。

二、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是指为特殊学生提供专业的教育和服务所需的一系列步骤和方法。

以下是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1.评估与诊断:对特殊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估与诊断,了解其具体的教育需求和特殊情况,为后续的教学和干预提供依据。

2.制定教育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适合特殊学生的教育方案,明确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确保教育的有效性和个性化。

3.个别化教学:通过个别化教学,根据特殊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课程,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支持和辅导。

4.教学干预和支持:针对特殊学生的学习困难和教育需求,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教学干预和支持,帮助特殊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能力和自理能力。

5.家长参与:特殊教育中,家庭的支持和参与非常重要,教师需要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教育计划,共同关注和促进特殊学生的发展。

6.社会支持和融合教育:社会对特殊教育的支持和倡导是特殊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容,通过推行融合教育等措施,促进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的共同学习和社交互动,增加特殊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信心。

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

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

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和进步,特殊教育学校的课后服务活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更好地满足特殊教育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我们学校进行了“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

本文将从实践背景、实施方案和实践效果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实践背景我校是一所专门为特殊教育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的学校,学生中有自闭症、智力障碍等不同类型的特殊教育需求。

一直以来,学校都非常注重课后服务和教学实践,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

由于学生的特殊性,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都有所不同,传统的课后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校决定实施“走班制”教学,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实施方案为了实施“走班制”教学,学校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规划。

学校确定了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将课程划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生活技能、艺术等多个模块,每个模块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又进行了细分。

然后,学校确定了教学人员和教学场地,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聘请了一批有丰富特殊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并将校内的空闲教室进行了合理分配。

学校对实施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监督和评估,不断优化和调整教学方案,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三、实践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走班制”教学模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

通过“走班制”教学,学校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每个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使学习更加灵活和个性化。

“走班制”教学也能够让学校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

每位教师都可以按照自己的专业特长进行教学,使教学更加专业和精准。

“走班制”教学也有助于促进学校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在不同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可以结识更多的同学,形成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

特殊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走班制”教学实践探索是一个持续性的课题,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实践,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影响。

关于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及教学探索

关于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及教学探索

关于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及教学探索特殊教育是指针对有学习障碍、智力障碍、情绪障碍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进行的针对性教育和教学服务。

在过去的教育工作中,特殊教育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如何能够更好地满足特殊教育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教育质量,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共同面对的挑战。

今天,我们将探讨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及教学探索,并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特殊教育学生的发展。

特殊教育的实践路径是多元的。

在特殊教育领域,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来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

我们需要明确特殊教育的定位,了解不同类型的特殊教育学生,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教育服务。

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特殊教育体系,包括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班级和普通教育学校内的特殊教育教学点。

在这些不同的教育场所,特殊教育学生可以得到适应他们需求的教学服务。

我们还需要鼓励特殊教育的家庭教育,并建立相关政策来保障特殊教育学生的权益。

通过多元的实践路径,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特殊教育学生的发展。

特殊教育的教学探索是关键的。

在特殊教育教学中,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特殊需求进行灵活的教学探索。

我们需要关注特殊教育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他们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教学计划。

我们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等,以满足特殊教育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

我们还需要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理念,以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在实践中,我们还需要关注特殊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

特殊教育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心理问题,需要得到心理健康的关怀和帮助。

我们需要建立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包括心理辅导、心理治疗等,以帮助特殊教育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我们还需要加强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发展。

特殊教育学生也是教育系统的一部分,他们应该融入到普通教育中,享受与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权利。

我们需要加强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互动和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特殊教育学生的发展。

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的建筑和装修方案

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的建筑和装修方案

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的建筑和装修方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对教育的重视,教育机构的建设和改造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建筑和装修方案的设计也不尽相同。

本文将详细介绍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的建筑和装修方案。

一、普通学校的建筑和装修方案1. 教室建设教室是学生的学习场所,教室的建设应该注重灯光、通风、隔音等问题。

同时,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室的尺寸和设计也应该合理。

针对不同的年龄段和专业,教室的设计应该有所不同。

2. 实验室和图书馆建设实验室和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部分。

实验室要考虑安全因素,同时满足实验室的功能需求。

图书馆要考虑储藏、阅读和借阅等方面,同时也需要有安全和防火措施。

3. 社交区域建设社交区域是学生进行社交活动的场所,应该注重舒适度和多功能性。

例如,学生休息区需要有舒适的环境,同时也要为学生提供睡眠、自习和休息等功能。

4. 其他建筑和装修方案还有很多其他建筑和装修方案需要注意,如餐厅、宿舍、运动场所等,这些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非常重要。

因此,在建设和装修中,要注重隔音、安全、舒适性等因素,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特殊教育学校的建筑和装修方案特殊教育学校是为特殊教育儿童服务的学校,他们的体质和普通儿童有所差别,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的建筑和装修方案也需要有所不同。

1. 教室建设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室需要注重安全,如地面坚硬而不滑,墙面无棱角等。

同时,教室的设计应适合特殊儿童的身体特征和课程特点。

2. 医疗设施建设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可能患有一些疾病或病症,如自闭症、小儿麻痹症等,因此需要建立医疗设施,为学生提供医疗服务和康复治疗。

3. 社交区域建设特殊教育学校的社交区域需要注重隔音、安全、私密性等因素。

这些区域应该能够满足特殊儿童的交流和社交需求。

4. 其他建筑和装修方案特殊教育学校同样需要关注餐厅、宿舍、运动场所等建筑和装修方案。

特殊教育学校培智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探索和实践研究

特殊教育学校培智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探索和实践研究

特殊教育学校培智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探索和实践研究摘要:智障儿童有着语言能力缺陷,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具有一定难度。

培智学校应围绕智障学生为中心,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革新教学方式方法,增添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和形象化。

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是指将生活与教学有机融合,在降低智障儿童语文学校难度的同时,切实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探索;实践引言: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说明生活、社会与教育的关系,提出生活是教育、社会为学校的观点,生活的方向影响着教育,教育也要贴合于生活。

关于教学的真正含义,应指导学生更好的学习与生活。

智障儿童不同于正常儿童,智力上具有某种缺陷或不足,造成匮乏独立的生活技能,对此在语文教学上应深下功夫,为广大智障儿童提供切身服务。

1语文教学生活化概述对于语文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形式生活化。

首先,关于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师应合理选取教学内容,结合智障儿童身心发育特点,帮助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难题,教师应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对话训练,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期间教师要做到提炼和筛选生活技巧,有效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1]。

其次,教学形式生活化,教师应根据学生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学习语文,创建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创设生活中的场景,增强生活与教学的紧密性。

最后,教师应结合培智学校的教材,有机地展开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既要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为智障儿童的成长及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探索和实践分析2.1 贴合学生实际生活,选取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学内容考虑到以往的语文教材,基本上是由培智学校围绕轻度智障儿童专门编写,有些内容老套落后,时间比较久远,甚至语文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

在教学内容方面,应及时纠正那些守旧落后、不合时宜的教学内容,选取正规教育出版社研发的语文教材,以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实用语文教材为例,该套教材满足中重度智能儿童学习需求。

自闭症儿童音乐治疗 春晖学校的课题

自闭症儿童音乐治疗 春晖学校的课题

自闭症儿童“音乐治疗”实验研究方案(铁西春晖)一、研究目的及意义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倍受国际医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界关心的问题之一。

孤独症儿童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一种自我封闭的行为,奇特的刻板、固执倾向,认知语言发展水平受阻,对于习惯事物的变化产生强烈的心理抵抗感,大多数孤独症儿童是弱智。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官方的残疾儿童分类中把孤独症单列一类。

我国精神科和儿科医生、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也在改革开放后对孤独症进行了研究和训练。

国外对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的研究是从1958年开始的,通过几十年的临床研究,音乐治疗对孤独症儿童病症的缓解作用已经充分显示出来。

儿童处于“音乐临界期”内,对音乐的反应能力很强,用音乐治疗矫正儿童行为、消除障碍确有积极效果。

美国纽约大学儿童音乐治疗中心推出了“创造性音乐治疗”的方法,中心主任Noroff Robbihs教授提出了“音乐儿童”概念,他认为儿童音乐能力得到恢复发展时,它的某些生理和心理问题相应得到改善。

国外还将一些优秀的儿童唱、动、奏综合音乐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等)广泛运用到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治疗中。

几乎在所有国内外有关专家发表的孤独症的材料中都谈到孤独症儿童对音乐的反应,通过音乐和孤独行为的比较研究,描述了通过长期的音乐治疗技术可以实现对一些孤独症儿童的治疗。

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仅几年时间,由于起步较晚、规模很小,尚处探索阶段,尚无形成规模。

本课题根据行为矫正学原理,通过对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治疗实验,在教师、乐器、音响、儿童、家长之间建立音乐关系,达到音乐以外的身心补偿目的。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1、循序性、量力性原则。

训练中根据每个自闭儿童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做具体安排,不强求一律。

训练内容由简而繁,由易而难,不搞突击。

2、经常性、反复性原则。

注意经常练反复练,巩固和发展效果;同时把训练深入到家庭中去,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并尽可能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

广东省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建设优秀成果交流活动在中山举行

广东省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建设优秀成果交流活动在中山举行

广东省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建设优秀成果交流活动在中山举行作者: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18年第112期本報综合消息 12月13—14日,广东省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建设优秀成果交流活动在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举行。

活动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承办。

省教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汤贞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与信息化处副调研员区湛生,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海东、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谢绍熺和副主任黄志红,中山市政协副主席、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周信等领导与嘉宾出席开幕式。

来自省内外有关高校的专家,全省各地市教育局、特教学校代表等320余人参加活动,深度交流特殊教育学校十年课程建设成果,全面展示优秀课程方案和校本课程,并就新时代贯彻落实、实施转化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深入研讨。

在13日上午的开幕式上,汤贞敏从特殊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切入,强调课程建设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软实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着力点,大力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是落实国家、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的重要举措和题中之义。

他倡导特教工作者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充满信心、满腔热情地为提高特殊教育发展水平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汤贞敏还提出三点工作意见:一是全省各级教学研究室(教科院所、教研中心)要高度重视特殊教育课程建设,切实提升特殊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领导力;二是要进一步全面梳理特色课程建设成果,完善相关配套资源,加大推广使用力度,让特色课程成果起到应有的辐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实现特殊教育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惠及所有特校教师、学生及家庭;三是要确立和坚持内涵发展道路,以生为本,让特殊教育教学真正回归生活、回归社区、融入社会,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适性发展。

区湛生在讲话中表示,近年来,全省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组织实施第一期、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全省特殊教育事业取得较大发展,各级政府投入明显增加,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升,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初步构建起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特殊教育体系,较好地保障了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

成长——缘来如此

成长——缘来如此

成长——缘来如此
汤朝晖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11(000)010
【摘要】机缘巧合的原因,在我工作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有不少老师与同事是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的,而且都是业内精英。

通过他们的推荐,我与《城市建筑》的接触算是比较早的。

【总页数】1页(P7-7)
【作者】汤朝晖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55
【相关文献】
1.让教师在信息技术的生态里实现专业成长——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探索 [J],
2.让教师在信息技术的生态里实现专业成长——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探索 [J], 李生华
3.三一路机与徐州市场的不解情缘——市场开拓史,就是一部企业的成长史 [J],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4.倾情陪伴,引领成长
——我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情缘 [J], 林盛
5.相伴成长相约成功--我与《山东教育》三十年的不解之缘 [J], 褚桂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树立平等教育理念,建和谐特教学校

树立平等教育理念,建和谐特教学校

树立平等教育理念,建和谐特教学校发表时间:2018-05-03T16:41:19.353Z 来源:《素质教育》2018年5月总第270期作者:汤剑文[导读] 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市直属学校,担负着为中山市残疾青少年儿童提供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

广东省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528400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市直属学校,担负着为中山市残疾青少年儿童提供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

学校秉承孙中山先生“平等、共享、人道、博爱”的精神,以“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与和谐发展”为办学目标,倡导平等教育理念,营造和谐学习氛围,积极探索康复、教育和就业“一体化”的办学思路,努力培养学生做到“自学、自理、自律、自护”,并逐步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之做到“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他们将来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一、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人文、科学的管理制度在多年的实践工作中,我们越来越意识到: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对人的管理,只要能让领导和老师为了一个目标而共同努力、相互协作、互相尊重、共享成果,就一定能把工作做好。

要实行民主集中制。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校长要依靠道德价值观而非等级制度作为其权威来源。

我校以“团结,求实,奉献,创新”为标准,注重提高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努力建设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班子,形成学校事业发展的核心。

要切实加强学校领导班子的民主集中制建设,做到密切联系群众,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增进对群众的感情,诚心诚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要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努力成为群众信赖的带头人;并通过竞争上岗和岗位责任制,实行对干部队伍的动态管理,引导青年干部向“懂教学,会管理,通党务”的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造和谐校园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力求最大限度地增强教师群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校兴我兴,校荣我荣”成为大家共同的信念,形成一个事业命运共同体,使大家在价值取向、工作目标和行为规范等方面利益相关、荣辱与共。

国际学校对国内中小学教育建筑设计的启示

国际学校对国内中小学教育建筑设计的启示

国际学校对国内中小学教育建筑设计的启示
黄歆;杨晓川;汤朝晖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17(000)007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国际学校在中国的发展,对比分析国内外基础教育现状,结合国际学校实例,探索在全球化教育背景下国际学校校园及建筑的设计特征,希望对国内中小学建设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总页数】3页(P24-26)
【作者】黄歆;杨晓川;汤朝晖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汉字校对符号国际标准国内专家研讨会(三)"在京召开 [J],
2.欧洲顶级院校对国内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启示——以比利时鲁汶大学语言学方向的课程设置情况为例 [J], 孟庆楠;罗卫华
3.国际上博物馆与中小学教育结合的制度设计范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 郑奕;王雪晴
4.业余学校对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启示 [J], 杨超有;陈洁
5.传播学对建筑设计的影响研究——评《媒介·建筑:传播学对建筑设计的启示》[J], 刘利剑;邹德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特殊教育学校康复用房设计要点

特殊教育学校康复用房设计要点

特殊教育学校康复用房设计要点张翼;汤朝晖;王竹【摘要】Speci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Nine-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re was no project study based on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the paper researches different type of space of various types of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from campus planning, architectural functions and details, with disciplinary meaning and guidance value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in China. Basing on the different disability types and extent of students, the space of rehabilitation in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has the specificity and relevance, the content and key points of the design of specific rehabilitation space is in much differ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ummary of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use of special rehabilitation space, tries to put the design elements and patterns of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特殊教育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尚无针对特殊教育学校校园建筑设计的系统性研究,该课题以建筑学专业为基础,从校园规划、建筑功能到细部节点等多角度,对各类特殊教育学校的不同空间类型进行系统研究和梳理,对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学科意义和指导价值.特殊教育学校的康复空间根据受教学生的不同残疾类型和程度,其使用空间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和针对性,具体康复用房的设计内容和要点也不尽相同.该文通过分析、总结特殊康复空间的使用要求,尝试提出特殊教育学校的设计要点和模式.【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2(000)012【总页数】5页(P57-61)【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康复训练;康复空间【作者】张翼;汤朝晖;王竹【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航空工业设计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6.11.1 简介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特校”)是由政府、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依法举办的专门针对残疾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义务教育机构。

特校融合活动方案策划

特校融合活动方案策划

特校融合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背景:特殊教育学校的目标是提供适合特殊儿童个性化教育和培养个性发展的机会,但这种教育模式可能会导致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之间的隔离。

为了促进特殊儿童的社交能力和与普通儿童的融合,特殊教育学校可以组织一系列融合活动,使特殊儿童可以像普通儿童一样参与各种社交活动。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特殊儿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还可以增加普通儿童对特殊儿童的理解和尊重。

二、目标:1. 促进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友谊。

2. 培养特殊儿童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3. 提供特殊儿童参与各种社交活动的机会。

三、活动方案:1. 开展融合课程:特殊教育学校可以与普通学校进行合作,在普通学校的教室里开设融合课程,让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一起学习和交流。

这样可以促进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2. 组织融合活动:特殊教育学校可以定期组织融合活动,邀请普通儿童与特殊儿童一起参与。

活动可以包括体育竞赛、艺术表演、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让特殊儿童可以通过参与活动展示自己的特长,增加自信心。

3. 成立融合小组:特殊教育学校可以成立一个融合小组,组织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一起进行各种社交活动。

小组可以定期举办聚会、游戏和户外活动,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4. 实施互助计划:特殊教育学校可以鼓励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之间的互助活动。

比如,特殊儿童可以向普通儿童请教学习上的问题,普通儿童可以帮助特殊儿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这样的互助计划既可以帮助特殊儿童提高学业成绩和生活能力,又可以增进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之间的友谊。

5. 开展社区参与活动:特殊教育学校可以与社区合作,参与社区的各种活动,增加特殊儿童与社会的联系。

比如,特殊儿童可以参加社区的志愿者活动,参与社区的公益事业,通过与社区居民的互动,增加特殊儿童对社会的了解和认同。

四、活动安排:1. 开展前期调研:特殊教育学校需要与合作的普通学校、社区以及相关机构进行调研,了解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融合活动的需求和资源。

达成听课的内在转化

达成听课的内在转化

达成听课的内在转化
钱明辉;汤春燕
【期刊名称】《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年(卷),期】2006(000)002
【摘要】许多老师都喜欢听名师上课,因为他们的课堂对自己来说是一种享受。

但是听完课后,许多老师却又“望课兴叹”,因为把他们的教学设计及流程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一试,不但那生动的动态生成没有了。

连学生的高兴劲没有了,教师的话语似乎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

即使听了很多课,可自己教学的提升依然不明显。

于是,许多老师抱怨:“听课不实际,对咱们没有多大的用处。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使听课为自己服务,提高自己的课堂实效呢?
【总页数】2页(P40-41)
【作者】钱明辉;汤春燕
【作者单位】江苏丹阳市皇塘中心小学;江苏丹阳市皇塘中心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
【相关文献】
1.优化实验策略,让学生在内在兴趣的驱动下达成可持续发展——以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为例
2.『主题化』:提升听课的内在品质
3.优化实验策略,让学生在内在兴趣的r驱动下达成可持续发展r——以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为例
4.国际气候谈判达成合作协议的内在动因与稳定性研究
5.雷达成像和衍射层析的内在联系梳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幼儿园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多元融合教育案例分享

幼儿园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多元融合教育案例分享

幼儿园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多元融合教育案例共享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我们常常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实践。

特殊需要儿童是指在身体、智力、感觉、语言、情感、社交和认知等方面存在长期发展障碍,需要特殊的教育和服务的儿童。

在幼儿园阶段,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更是需要细心和关爱。

以下将共享多元融合教育的案例,探讨幼儿园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1. 多元融合教育的背景及意义多元融合教育是指将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相融合,为全体儿童提供适合其特殊需要的教育。

在幼儿园领域,多元融合教育的实践意义重大。

它不仅能够满足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需求,还能够促进全体儿童的综合发展,培养他们的尊重、包容和友爱精神。

2. 案例共享:小明的故事小明是一名患有自闭症的特殊需要儿童,他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困难。

幼儿园通过实施多元融合教育,为小明量身定制了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在课堂上,老师充分理解小明的特殊需要,采用图形化、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他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幼儿园鼓励全体学生与小明进行交流互动,培养他们的友爱与同理心。

在幼儿园的呵护下,小明逐渐融入园所大家庭,学会了与其他儿童友好相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3. 实践与思考以上案例启示我们,在幼儿园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实践中,多元融合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

在实施多元融合教育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点:•个性化教育。

针对特殊需要儿童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让他们获得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关爱。

•共情与支持。

教师需要具有强烈的共情能力,能够站在特殊需要儿童的角度去理解和支持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和包容的学习环境。

•同理心培养。

通过多元融合教育,培养全体儿童的同理心和友爱精神,让他们学会尊重和关爱不同的小伙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发展。

4. 结语多元融合教育是一种促进幼儿园特殊需要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它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关爱。

希望通过多元融合教育的实践与思考,能够为更多特殊需要儿童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温馨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结语 特殊教育学校是学校的一种特殊类型,在 设计时有一定的约束。我们尝试利用这样的约 束,将其成为设计的出发点以及特色。特殊教 育学校是残疾儿童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应该 特别注意残疾儿童的不同需求,向个性化、精 细化设计的方向发展。另外,根据国外经验, 6 特殊教育学校可以与一般的中小学临近而建甚 至共用校园,一方面有利于残疾儿童扩大接触 面,另一方面校园的各种资源也能有效的互补 利用。我国特殊教育事业还有待发展,特殊教 育学校的建设也同样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更 多的关注与探索。
1 特教地形利用分析图 2 康复学校地形利用分析图
3 特教步行系统分析图
4 康复学校整体步行系统分析图 5 教学单元平面图
2009.2 South Architecture / 南方建筑 / Education Architecture 教育建筑 21
均有内部缓坡走廊连接,与楼电梯一道组成了 完整的竖向交通体系(图1、2)。 3. 全天候整体式步行系统 广州市农村特殊学校的主要服务对象为智 障儿童。智障儿童多伴有行动障碍,在特教学 校规划中应为其设计一套安全、便捷、识别性 高的室内外步行系统。 广州市农村特殊教育学校采用一条贯穿整 个校区的风雨走廊来形成一套特点鲜明的步行 系统,识别性强,并可以免受恶劣天气、人为 等因素的干扰。广州康复学校每个教学生活区 通过水平连廊相互连通,每个台地的室外活动 场地则利用坡道搭接成整体,从而构成了一个 安全便捷简单明了的全天候步行系统,为学生 的日常学习生活与康复提供了人性化关怀(图 3、4)。 4. 学习生活一体化教学单元 特殊儿童的教学重点之一是教会儿童的生 活自理,因此在两校设计时将教学空间和生活 空间紧密结合,形成了学习生活一体化教学单 元的概念,并以此单元为单位组织平面布置。 教学空间包括游戏空间,以及开发智力的小班 教学空间和一对一教学空间;生活部分包括集 体寝室和用餐空间,卫生间和盥洗室,并在其 中设置洗衣空间。一体化的教学单元将生活与 学习合而为一,方便特殊儿童的活动,同时满 足特殊的教学内容——生活自理的教学需要。 广州康复学校的服务对象是身体机能障碍 程度相对较低,有希望康复并回归社会的学 生。因此,设计时还要满足学生有相当一部分 时间需要进行身体康复治疗与锻炼。同时还要 考虑教师的日常授课与办公,夜间看护人员需 要邻近学生等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为了合 理利用空间资源,减少学生频繁往来于教学生 活空间与康复空间而带来的不便,也为教师与 夜间看护人员带来方便,尝试将康复空间、教 师办公室、夜间看护人员休息室统一在一个独 立的小单元,从而构成了每两个单元模块配备 一个复合功能小单元的基本建筑模式(图5)。 5. 建筑识别性的运用 众所周知,颜色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影响很 大,恰当利用,色彩将对空间引导有着功能性 的作用,同时对学生精神和生命力起到非常重 要的心理暗示作用。残疾儿童,尤其是弱智儿 童和低视盲童会根据对视觉有强烈感染的色彩 进行空间环境的选择与区分。鲜明的色彩可加 强残疾儿童对特定用房的记忆和适应,使各空 间更具有差异性而易于识别。另一方面,几何
作者简介 1研究员,副总建筑师;2硕士研究 生;3高级工程师;1&2&3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 研究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 州,510640)
一、特殊教育及我国特殊教育现状 1. 特殊教育的概念 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 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 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 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狭义上的特殊教育主要 指盲童教育、聋童教育、肢体残疾儿童教育、 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精神病儿童教育、多重残 疾儿童教育。广义上的特殊教育在上述基础上, 还包括超常儿童教育、言语障碍儿童教育、情 绪和行为障碍儿童教育等。 2. 特殊教育的对象 特殊教育的对象是特殊儿童。相对于狭 义、广义的特殊教育的概念,特殊儿童的概念 也有狭义、广义之分。广义上的特殊儿童指残 疾儿童,其中包括弱视与盲童,重听与聋童这 类感观残疾、肢体残疾、病残、智力残疾等; 问题儿童与青少年,包括学习问题(阅读问 题、语言问题、计算问题等)、情绪问题、行 为问题等;资质优异、智力超群的超常儿童 等。广义的概念多用于经济较发达的国家,近 年特殊儿童的概念还进一步的扩展为特殊需要 儿童,例如心理辅导需要、特长培养需要等。 狭义上的特殊儿童即指残疾儿童(视力、听力 语言、智力、肢体、精神病残疾和综合残疾六 类)。在我国特殊教育的对象主要为狭义上的 特殊儿童。 3. 特殊儿童的特点及需求 听力残疾儿童主要依靠视觉、肤觉、味 觉、嗅觉等途径感知外界事物,而听觉不起或 仅起较小的作用。听力损伤给儿童感知觉带来 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它限制了感知觉活动的范 围和深度。 视力残疾儿童在视力有障碍的情况下,在 更大程度上需要依赖其他感观去获得信息, 因而需要更大量的集中的注意,所以他们的听
二、特殊教育学校设计的特殊要求 考虑到残疾儿童的特殊性,特教学校在规 划及设计上均有着相应的特殊要求。首先,由 于残疾儿童的灾害感知能力以及避难能力都不
20 教育建筑 Education Architecutre / 南方建筑 / South Architecture 2009.2
如普通学生,在特教学校的选址与规划时都应 注意远离有害物质、危险场所及噪声环境。残 疾儿童往往都伴有行动障碍,所以适于建设特 教学校的地形为较为规整与较为平坦的地形地 貌。在规划布局时,校园内人车流线应合理分 流,道路系统应简明通畅,车行范围应控制在 一定区域内,保证残疾儿童的安全,学生教学 生活空间的布局应集中。另外,设计规范还明 确指出“弱智学校的主要建筑物之间应用廊道 或建筑体部联系”。在建筑设计层面上,要求 提供残疾儿童各种教学用房和学生生活用房, 并特别注意其安全卫生要求,为补偿残疾学生 的生理缺陷创造最佳条件。同时在建筑设计上 应有较好的识别性,减少残疾儿童的认知困 难。对于校内的体育活动场所,也应该考虑各 种安全因素。
摘要 特殊教育是由于特殊儿童的特点和需求 而产生的一种教育形式,特殊教育学校的设计 创作需要在考虑这些特点及需求的前提下进 行。本文以广州市农村特殊教育学校和广州康 复实验学校为例,从选址、地形的利用、步行 系统、教学单元和识别性五个方面介绍了这两 个项目设计上的特点与方法,对特殊教育学校 的设计进行探索。 关键词 特殊儿童 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学校 ABSTRACT Special education is orientated to characters and requirements of special children. This is the fundamental issue which must be considered when a special school is designed. With Rural Special Schools and healing schools in Guangzhou as examples, this paper gives an introduction to five characters of special school design, namely, site seledestrian system, teaching unit, and identity. KEY WORDS special children, special education, special school 中图分类号 TU24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0232(2009)02-0019-04
22 教育建筑 Education Architecutre / 南方建筑 / South Architecture 2009.2
形体的变化,也利于加强残疾儿童在空间中的 辩识能力。 农村特殊学校设计时充分利用色彩的作 用,对不同类型的教学用房进行鲜明的界面色 彩改变,学院环境充满活力与生机,并达到了 增强识别性的效果。同时,两校的设计还利用 屋顶、阳台等元素,将不规则形引入建筑形体 设计中,利用建筑形体的差异,从另一方面达 到增强建筑识别性的效果(图6~9)。
2009.2 South Architecture / 南方建筑 / Education Architecture 教育建筑 19
两所特殊教育学校的设计探索与实践
Design Practice of Two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汤朝晖1 陈静香2 杨晓川3
Tang Zhaohui Chen Jingxiang Yang Xiaochuan
觉、触觉、嗅觉等都有所加强,尤其是听觉的 注意。 肢体残疾儿童行动不便,轻度肢体残疾儿 童可以在普通学校就读,重度肢体残疾儿童则 常需要他人照料其日常生活,一定程度上也限 制了儿童的活动认知范围。 智障儿童在生理上存在认知障碍,他们的 感官能力与智商比正常儿童要低。同时,智障 儿童还会有伴随心理障碍出现,常有较高的挫 折感、自卑感,表现为自负、退让,情绪性的 主导心境等负面的因素。他们的个性特征还伴 有偏执和惰性。通过对智障儿童生理、心理及 个性特征的分析,可以了解智障儿童在身心成 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对建筑环境的特殊需 要,他们需要特殊的环境进行康复、学习和训 练。 4. 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发展现状 中国早期特殊学校凤毛鳞角,且都是由外 国人来建立的。直到1914年杭州之江大学教授 周耀先创办了近代由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所聋 校。经过1949年至1988年的缓慢发展时期以及 1988至今的快速、持续发展时期,我国的特殊 教育事业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完善。但是,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仍然 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在数量上,我国的特教学 校较少,远不能满足庞大数量的特殊儿童的需 求;在质量上,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及受重 视程度不深等原因,在学校环境、康复器材、 师资力量等各方面也远比不上发达国家;另 外,由于社会、家长的思想观念落后,导致特 殊儿童的入学率也相对较低。
三、特殊教育学校的设计创作探索 特殊教育学校的设计有着其特殊的要求与 局限性,与一般的学校建筑有其差异性。下文根 据本文作者参与的两个特殊教育学校项目—— 广州康复实验学校、广州市农村特殊教育学校 的设计,讨论如何在现实条件下,通过设计手 段为特殊儿童创造合适、宜人的生活学习环 境。 1. 环境良好的选址 特殊教育学校的选址需考虑多方面的因 素,应该交通方便,同时距离主干道一定距 离,不应有废气和噪声的污染,优美的自然环 境也有利于残疾儿童的身心健康。广州市农村 特殊教育学校和广州康复实验学校的选址都能 满足以上要求,周围山峰葱绿,植被保护良 好,环境优美,空气质量好,具有田园风光。 而另一方面,在满足选址主要原则的基础上, 两校用地内均存在一定高差,这正是需要建筑 师在设计与总平面布局中需重点关注的。 2. 地形的利用 广州市农村特殊教育学校与广州康复学校 的基地都存在着一定的高差,规划设计的原则 是顺应地形,利用高差,合理布局。广州市农 村特殊教育学校利用现状的台地,将学校的四 个功能分区分别设置在四个不同标高的台地 上;广州康复学校则把缓坡地整理为台地,同 样将不同的功能分区分别设置在不同标高的台 地上。通过设计的合理布局,尽管用地内存在 高差,但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能在同一水平标 高的平面上解决学习生活需要,最大限度减少 了高差带来的问题。而不同标高的台地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