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物理学科电阻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电阻原理知识点总结图

电阻原理知识点总结图

电阻原理知识点总结图一、电阻的概念电阻是指电流在流经导体时所遇到的阻力。

在电路中,电阻用来限制电流的大小,从而使电路具有特定的功能。

二、电阻的单位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即1欧姆等于1伏特/安培。

三、电阻的公式电阻的大小与导体材料、导体长度和导体横截面积相关,其计算公式为:R = ρ * L / A其中,R为电阻值,ρ为导体的电阻率,L为导体长度,A为导体横截面积。

四、电阻的串联和并联1. 串联电阻串联电阻是指将两个或多个电阻连接在同一电路中,形成一个依次连接的电阻链路。

串联电阻的等效电阻值为各个电阻值的相加:R = R1 + R2 + R3 + ...2. 并联电阻并联电阻是指将两个或多个电阻连接在同一电路中,形成一个并联的电阻链路。

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值为倒数之和再取倒数:1/R = 1/R1 + 1/R2 + 1/R3 + ...五、电阻的材料1. 金属电阻金属电阻是最常见的一种电阻,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

金属电阻具有较低的电阻率,适用于要求较小电阻的电路中。

2. 碳膜电阻碳膜电阻是一种新型的电阻材料,其电阻率较高,但由于其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优秀,逐渐成为电子元器件中常用的电阻材料。

六、电阻的使用电阻在电路中广泛应用,常见的用途包括:1. 限流2. 降压3. 分压4. 电流检测5. 电压分配七、电阻的温度系数电阻的大小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这种变化称为电阻的温度系数。

一般电阻的温度系数为负值,即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温度降低而增加。

八、电位器电位器是一种可以调节电阻值的元件,常用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它由一个固定的电阻和一个可移动的接点组成,通过调节接点位置可以改变电阻值。

九、保险丝保险丝是一种利用电阻原理来保护电路的元件,当电路中的电流超出额定值时,保险丝会熔断,切断电路,保护电路中的其他元件不受损坏。

十、电阻的发展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的电阻材料和电阻元件不断涌现,如光敏电阻、热敏电阻等,这些新型电阻材料和元件在光电子、新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高中物理电阻定律

高中物理电阻定律

高中物理电阻定律一.电阻定律1.内容 :在温度不变时 ,导体的电阻与它的长度成正比 ,与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2.公式: R=ρ L/s (决定式 )注意 : 对于某一导体而言 ,L 变化时 S也要变化 ,但 L 和 S 的乘积 V 体积不变 .3.适用条件 : ①粗细均匀的导线 . ②浓度均匀的电解液 .二.电阻率 .1.物理意义 : 上式中的ρ叫做材料的电阻率 ,是一个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 .在数值上等于在常温下( 20℃)用该种材料制成的长度为 1m, 横截面积为 1m2的导体的阻值 .50ρ越大 ,导电性能越差; ρ越小 ,导电性能越好 .(超导体ρ为 0)2.电阻率的计算式: ρ = Rs/L (量度式 ) 注意: ρ与 R、s、L 等都无关 .3.单位 : 欧姆 ?米( Ω?m)4.影响 (同种 )材料电阻率的因素 : 温度金属 : 随温度的升高ρ越来越大 , 随温度的降低ρ越来越小 .(低温制造超导体 )半导体和绝缘体 : 随温度的升高ρ越来越小 , 随温度的降低ρ越来越大 .合金 : 温度变化, ρ几乎不变 .5.应用①热敏特性:有的半导体在温度升高时电阻减小得非常迅速,这就是半导体的热敏特性。

利用这种特性可以制成热敏电阻,它能将温度信号转成电信号。

②光敏特性:有的半导体在光照下电阻大大减小,这就是半导体的光敏特性。

利用这种特性可以制成光敏电阻,它能在电路中起到开关作用。

③掺杂特性:在纯净的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杂质,会使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大大增强。

利用掺杂特性再加上特殊工艺,可以制作成晶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进而制成集成电路。

开辟了微电子时代。

三.超导现象1.定义 :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数值时 ,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 ,这就是超导现象 .2.转变温度:导体由普通状态向超导状态转变时的温度称为超导转变温度,或临界温度。

3.高温超导。

①高温超导体:氧化物超导体具有较高的转变温度,称为高温超导体。

高中电阻知识点总结

高中电阻知识点总结

高中电阻知识点总结一、电阻的概念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

当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导体内部的自由电子会与导体内部的原子或分子发生碰撞,从而导致电阻。

电阻的大小通常用欧姆(Ω)来表示,电阻的公式为R=V/I,其中R为电阻大小,V为电压,I为电流。

二、电阻的分类1. 固定电阻固定电阻是指电阻值在一定范围内不会改变的电阻。

常见的固定电阻有碳膜电阻、金属膜电阻和金属氧化物电阻等。

2. 变阻器变阻器是一种可以通过外部手段改变电阻大小的电器件。

常见的变阻器有可变电阻、光敏电阻和热敏电阻等。

3. 特殊电阻特殊电阻是指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电阻,如发光二极管(LED)和热释电阻。

三、电阻的串联和并联1. 串联电阻串联电阻是指电阻依次连接在电路中,形成一个“链条”状的电路。

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即R=R1+R2+R3+...+Rn。

2. 并联电阻并联电阻是指电阻同时连接在电路中,形成一个平行的电路。

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倒数的和的倒数,即1/R=1/R1+1/R2+1/R3+...+1/Rn。

四、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电阻电路中最基本的定律,它表明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V=IR,其中V为电压,I为电流,R为电阻。

五、电阻的温度特性电阻的温度特性是指在不同温度下,电阻值的变化情况。

一般来说,金属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半导体和绝缘体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六、电阻的应用1. 保护电路电阻可以用来限制电流的大小,从而保护电路中的其他元件不受损坏。

2. 控制电路通过改变电阻值,可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和电压大小,从而实现对电路的控制。

3. 传感器一些特殊电阻,如光敏电阻和热敏电阻,可以用来制作传感器,用于检测光线或温度的变化。

4. 电路调整变阻器可以用来调整电路中的电阻值,从而实现对电路性能的调整。

七、电阻的性能参数1. 电阻值电阻值是电阻的基本参数,它表示了电阻对电流的阻碍程度。

高二物理导体的电阻知识点小结

高二物理导体的电阻知识点小结

高二物理导体的电阻知识点小结导体的电阻这一知识点在高二物理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二物理导体的电阻知识点小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物理导体的电阻知识点一、电阻定律电阻定律:实验表明,均匀导体的电阻R跟它的长度l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

1. ρ表示材料的电阻率,与材料和温度有关;2. l表示沿电流方向导体的长度;3. S表示垂直于电流方向导体的横截面积。

二、电阻率(一)电阻定律中比例常量ρ跟导体的材料有关,是一个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称为材料的电阻率.ρ值越大,材料的导电性能越差。

(二)电阻率的单位是Ω·m,读作欧姆米,简称欧米。

(三)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锰铜合金和镍铜合金的电阻率受温度影响很小,常用来制作标准电阻。

(四)各种材料的电阻率一般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1、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半导体(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高二物理学习方法(一)预习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预习。

有的同学不注重听课前的这一环节,会说我在初中从来就没有这个习惯。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高中物理与初中有所不同,无论是从课程要求的程度,还是课堂的容量上,都需要我们在上课之前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

在每次上课前,抽出一段时间(没有时间的限制,长则20分钟,短则课前的5、6分钟,重要的是过程。

)将知识预先浏览一下,一则可以帮助我们熟悉课上所要学习的知识,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二则可以使我们明确课堂的重点,找出自己理解上的难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去听课,有的同学感到听课十分吃力,原因就在于此。

另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预习可以培养锻炼我们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要知道以后进入大学深造或走上工作岗位,这些可是极其重要的)。

应该逐渐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二)上课(1) 主动听课.听课可分成三种类型:即主动型、自觉型和强制型。

主动型就是能够根据老师讲课的程序主动自觉地思考,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难点和重点进行推理性的思维和接受;自觉型则是能对老师讲课的程序进行思考,能基本接受讲解的内容和基础知识,对难点和重点一般不能进行自觉推理思维,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这一过程;而强制型则是指在课堂学习中,思维迟缓,推理滞留,必须在老师的不断指导启发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高二年级物理学科电阻知识点总结

高二年级物理学科电阻知识点总结

高二年级物理学科电阻知识点总结物理二字出现在中文中,是取格物致理四字的简称,即考察事物的形态和变化,总结研究它们的规律的意思。

小编准备了高二年级物理学科电阻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电阻(一)定义及符号: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符号:R。

(二)单位:1、国际单位:欧姆。

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

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3、换算:1M=1000K 1 K=10004、了解一些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

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

实验室用的铜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

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

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

(三)影响因素: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所以定论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相同条件3、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4、结论理解:⑴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

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⑵结论可总结成公式R=L/S,其中叫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记住:铝,锰铜镍隔。

假如架设一条输电线路,一般选铝导线,因为在相同条件下,铝的电阻小,减小了输电线的电能损失;而且铝导线相对来说价格便宜。

(四)分类1、定值电阻:电路符号:。

2、可变电阻(变阻器):电路符号。

⑴滑动变阻器:构造:瓷筒、线圈、滑片、金属棒、接线柱结构示意图: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使用方法:选、串、接、调根据铭牌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接法:一上一下接入电路前应将电阻调到最大。

铭牌: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1.5A字样,50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或变阻范围为0-50。

电阻基础必学知识点

电阻基础必学知识点

电阻基础必学知识点
1. 电阻的定义:电阻是指导体中电流通过时所遇到的阻碍或阻力。

单位为欧姆(Ω)。

2. 电阻的公式:电阻的大小可以用欧姆定律来表示,即R=V/I,其中R为电阻,V为电压,I为电流。

3. 电阻的分类:电阻可以分为固定电阻和可变电阻两种。

固定电阻的阻值是固定的,常见的有碳膜电阻、金属膜电阻等;可变电阻的阻值可以调节,常见的有可调电阻、光敏电阻等。

4. 电阻的串并联:电阻可以进行串联和并联,串联时电阻之和等于总阻值,即Rt = R1 + R2 + ...,并联时电阻之和的倒数等于总阻值的倒数,即1/Rt = 1/R1 + 1/R2 + ...
5. 电阻的颜色编码:对于固定电阻,常用颜色编码来表示其阻值。

一般是通过查表或者使用万用表来确定电阻的阻值。

6. 电阻的功率:电阻产生的热量与通过的电流和电阻的阻值有关。

功率可以通过P = VI或者P = I²R来计算,其中P为功率,V为电压,I为电流,R为电阻。

7. 电阻的温度系数:电阻的阻值与温度有关,具有一定的温度系数。

温度系数表示单位温度变化时阻值的变化程度,常用ppm/℃表示。

8. 电阻的功率系列:电阻的阻值存在一定的离散性,为了满足不同功率要求,有一定范围的阻值可供选择,常用的电阻阻值系列有E12、
E24、E96等。

9. 电阻的应用:电阻在电路中广泛应用,常见的应用包括限流、保护
电路、分压、滤波等。

10. 电阻的特性曲线:电阻的阻值与电压或电流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绘制特性曲线来描述电阻的特性。

常见的特性曲线有线性曲线、非线性曲线等。

电阻知识点和公式总结

电阻知识点和公式总结

电阻知识点和公式总结一、电阻的概念电阻是指电流在导体中流动时所遇到的阻碍,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符号为R。

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二、电阻的分类1. 固定电阻:电阻值是固定不变的,如炭膜电阻、金属膜电阻等。

2. 可变电阻:电阻值可以通过外界的操作进行调节,如电位器、电阻箱等。

三、电阻的公式电阻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R=ρ*l/A其中,R为电阻值,ρ为电阻率,l为导体的长度,A为导体的横截面积。

四、电阻率电阻率是一个材料的固有属性,它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电阻率越大,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不同材料的电阻率也不同,一般用ρ表示,单位是Ω·m。

五、电阻的热效应电阻通电后会产生热效应,这个效应称为焦耳热。

焦耳热是由于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原子的震动增强而导致的。

六、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1. 串联电阻:指多个电阻依次连接在一起,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可以流过。

2. 并联电阻:指多个电阻并联在一起,电流可以有多条路径可以流过。

七、电阻的测量电阻可以通过万用表进行测量,另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测量电阻的方法。

八、电阻的使用电阻广泛应用于各种电路中,可以用来限制电流、分压、降压等。

九、电阻的温度特性电阻的大小和温度有关,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

许多材料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可以通过温度系数来描述。

十、电阻的能量消耗电阻在通电时会消耗能量,这个能量就是电压和电流的乘积。

电阻会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十一、电阻和功率电阻和功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P=I²R其中,P为功率,I为电流,R为电阻。

十二、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表示电阻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的定律。

欧姆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U=IR其中,U为电压,I为电流,R为电阻。

以上就是关于电阻的知识点总结,通过了解电阻的基本概念、分类、公式、测量等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和应用。

高二物理电阻力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物理电阻力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物理电阻力知识点归纳总结在高二物理学习中,电阻力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电阻力是指电流通过导体时受到的阻碍,它是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能量损耗。

在本文中,将对高二物理电阻力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电阻的概念和特性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的度量,用符号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导体的电阻受到材料、长度、截面积等因素的影响,电阻与导体的材料相关,不同材料的电阻率不同。

二、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描述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关系的规律。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R等于电压U与电流I的比值,即R=U/I。

欧姆定律适用于恒定电阻的导体,即电阻不随电流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三、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1. 串联电阻:当电阻器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在电路中时,它们的电阻值相加等于总电阻。

即,Rt = R1 + R2 + R3 + ... + Rn。

串联电阻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可以流通,电流大小相等。

2. 并联电阻:当电阻器的两端相连,形成多个路径时,它们的电阻值满足以下公式:1/Rt = 1/R1 + 1/R2 + 1/R3 + ... + 1/Rn。

并联电阻中,电压相等,电流按照不同路径流通。

四、电功率和热功定理1. 电功率:电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电能的消耗或转化的速率。

电功率的公式为P=UI,其中P表示功率,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2. 热功定理:热功定理是指电流通过导体时导致导体产生的热效应。

根据热功定理,电阻R上通过的电流I所产生的热功率P等于P=I²R,即功率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五、温度系数和超导体1. 温度系数:温度系数是指导体电阻随温度变化的比率。

正温度系数表示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负温度系数则表示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2. 超导体:超导体是指在低温下电阻消失的材料。

通过降低温度,可以使材料的电阻变为零,这种现象被称为超导。

超导体具有很低的电阻和很高的导电性能,应用于磁共振成像、磁力传动等领域。

电阻高中知识点总结

电阻高中知识点总结

电阻高中知识点总结一、电阻的基本概念1. 电阻的定义电阻是物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电阻是电流通过某一导体时所受到的阻碍。

在电路中,电阻通常用符号“R”来表示,单位为欧姆(Ω)。

2. 电阻的作用电阻的主要作用是阻碍电流,使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得以控制和调节。

通过改变电阻的大小,可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实现对电子设备的控制。

3. 电阻的特性电阻的大小与电阻体积、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电阻率有关。

一般来说,电阻的大小与电阻体积成正比,与电阻长度成反比,与材料电阻率有关。

二、电阻的分类根据电阻的性质和用途不同,可以将电阻进行分类:1. 固定电阻:电阻的阻值固定不变,一般用于固定电路参数。

2. 变阻器:电阻的阻值可以通过外部控制器调节,可以用于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3. 发热电阻:电阻通过电流作用产生热量,通常用作加热元件。

4. 光敏电阻: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强度变化而变化,用于光敏元件和光控电路中。

三、电阻的计算和公式1. 电阻的计算公式电阻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R = ρ * L / A其中,R为电阻的大小,单位为欧姆(Ω);ρ为材料电阻率,单位为Ω·m;L为电阻长度,单位为米;A为电阻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2. 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在电路中,电阻可以进行串联和并联连接。

对于串联连接的电阻,总电阻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R = R1 + R2 + R3 + ...对于并联连接的电阻,总电阻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1/R = 1/R1 + 1/R2 + 1/R3 + ...四、电阻与电路1. 电阻的作用在电路中,电阻的作用是控制电流的大小和流向,调节电路的电压和功率。

通过改变电阻的大小,可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实现对电子设备的控制和调节。

2. 电阻的连接方式电阻可以通过串联和并联的方式连接在电路中,从而影响电路的整体电阻和电流分布。

通过合理的电阻连接方式,可以实现对电路的稳定控制和调节。

高中测电阻知识点总结

高中测电阻知识点总结

高中测电阻知识点总结一、电阻的基本概念电阻是电路中一种用于限制电流的元件,它的作用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通常用字母R表示。

电阻是电学量,它是衡量电阻元件抵抗电流通过的大小的物理量。

在电路中,电阻可以用来调节电路的电流和电压,改变电路的特性,起到限制电流、分压、功率分配等作用。

二、测量电阻的原理测量电阻的原理是利用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是指在电阻两端施加电压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也就是说,电流I等于电压V与电阻R的比值,即I=V/R。

根据欧姆定律,只要一个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都是已知的话,就可以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来计算电阻的值。

三、测量电阻的方法1. 串联法串联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测量电阻的方法,它是通过将待测电阻与一个已知电阻串联,并将其连接到电压表上,然后通过测量两个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和总电压再计算出待测电阻的值。

具体步骤如下:(1)将待测电阻与一个已知电阻串联,连接到电压表上;(2)测量两个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和总电压;(3)根据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利用欧姆定律计算出待测电阻的值。

2. 并联法并联法是另一种常见的测量电阻的方法,它是通过将待测电阻与一个已知电阻并联,然后通过测量并联后的总电阻和总电流再计算出待测电阻的值。

具体步骤如下:(1)将待测电阻与一个已知电阻并联,连接到电压表上;(2)测量并联后的总电阻和总电流;(3)根据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利用欧姆定律计算出待测电阻的值。

四、测量电阻的技巧1. 选择合适的仪器在进行测量电阻时,需要选择合适的仪器。

通常情况下,测量电阻可以使用数字电压表或者模拟电压表。

数字电压表具有测量精度高、易于读数、抗干扰性强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

2. 注意测量点的连接在进行测量电阻时,需要注意测量点的连接。

通常情况下,待测电阻的两端连接到测量仪表的两个引脚,要确保连接牢靠,避免测量结果不准确。

3. 测量前准备在进行测量电阻之前,需要对待测电阻进行检查,确保电阻没有损坏。

物理电阻知识点总结高中

物理电阻知识点总结高中

物理电阻知识点总结高中电阻是电路中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它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电阻的知识点是电路分析的基础,以下是对高中物理电阻知识点的总结:1. 电阻的定义: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用符号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材料: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率不同,电阻率越大,电阻越大。

- 长度:在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 横截面积:在材料和长度相同的情况下,导体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 温度:大多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 电阻定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R与其长度L成正比,与其横截面积A成反比,即R = ρ(L/A),其中ρ为材料的电阻率。

4.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串联电阻: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即R总 =R1 + R2 + ... + Rn。

- 并联电阻: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部分电阻倒数之和,即1/R总 = 1/R1 + 1/R2 + ... + 1/Rn。

5. 欧姆定律:描述了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即V = IR,其中V是电压,I是电流,R是电阻。

6. 电阻的测量方法:- 伏安法:通过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电阻值。

- 惠斯通电桥法:利用已知电阻值的标准电阻与待测电阻构成电桥,通过调节电桥平衡来测量电阻值。

7. 超导现象:在极低温度下,某些材料的电阻突然降为零,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现象。

8. 电阻的应用:电阻在电路中用于限制电流、分压、分流等,是电子电路中不可或缺的元件。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总结,可以对高中物理中电阻的概念、影响因素、计算方法和应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对于进一步学习电路分析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电阻知识点总结15个

电阻知识点总结15个

电阻知识点总结15个一、电阻的概念电阻是指阻碍电流通过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在电路中,电阻是通过阻碍电流流动而产生电压降的元件。

二、电阻的分类1. 固定电阻:其阻值在制造时已经固定,无法调节。

2. 可变电阻:阻值可通过外部调节器调整,例如电位器。

三、电阻的计算电阻的大小可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R=V/I,其中R为电阻,V为电压,I为电流。

四、电阻的串并联1. 串联电阻:多个电阻依次连接,总电阻为各电阻之和。

2. 并联电阻:多个电阻同时连接,总电阻由公式1/R=1/R1+1/R2+...+1/Rn计算得出。

五、电阻的功率电阻的功率P可用公式P=VI计算,也可用P=I²R或P=V²/R计算。

六、电阻的色环标识固定电阻常采用色环标识其阻值,通常由4-6个色环组成,分别代表数字和倍数。

七、电阻的温度特性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的变化而产生变化,表现为正温度系数和负温度系数。

八、电阻的材料常见的电阻材料有碳膜电阻、金属膜电阻、金属氧化膜电阻等,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应用范围。

九、电阻的应用电阻在电路中起到阻碍电流、限制电压、稳定电流等作用,广泛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电路中。

十、电阻的制造工艺电阻的制造工艺包括精密的薄膜沉积、印刷、切割等步骤,以确保精准的阻值和稳定的性能。

十一、电阻的失效与损坏电阻在长期使用中可能因过载、过热、潮湿等原因而导致失效和损坏,需要及时更换维修。

十二、电阻的测试与测量电阻可通过万用表等仪器进行测试和测量,以验证其阻值和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十三、电阻的选型与应用注意事项在选择和应用电阻时,需考虑其功率、温度系数、精度等因素,以确保电路的正常工作和稳定性。

十四、电阻的发展趋势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阻的工艺、材料和性能也在不断提升和完善,以满足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应用需求。

十五、电阻与其他元件的关系电阻常常与电容、电感等元件组合在一起,共同构成各种复杂的电路和系统,实现不同的功能和性能。

物理电阻知识点

物理电阻知识点

一、电阻
1、从电流的形成分析电阻的作用
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向前定向移动的过程中,会与其它电荷发生碰撞,从而对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产生阻碍作用。

即导体具有两重性——既能导电,又对电流有阻碍作用。

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对电阻的理解:
要从“性质”和“阻碍作用”两个角度分析。

(1)导体的电阻越大,表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对于同一电路,在电路两端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小。

而绝缘体之所以起绝缘作用,就是由于其电阻很大。

(2)不管这个导体是否连入电路,是否有电流通过,也不管它两端的电压是否改变,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总是存在的。

无电流通过时,这种阻碍作用仅仅是没有体现出来而已。

3、符号:
电阻通常用字母R来表示。

符号:
4、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

常用单位还有千欧(kΩ)、兆欧(MΩ),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MΩ=106Ω,1kΩ=103Ω。

电阻的知识点

电阻的知识点

电阻的知识点电阻是电路中的一种基本元件,用于限制电流的流动。

以下是关于电阻的知识点总结:1. 电阻的定义: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用符号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2. 电阻的物理意义:电阻是衡量材料对电流阻碍程度的物理量,电流通过电阻时,会因为材料内部的原子、分子的碰撞而损失能量,转化为热能。

3. 电阻的计算:电阻的大小可以通过欧姆定律计算,即R = U/I,其中U是电压,I是电流。

4. 电阻的类型:电阻分为固定电阻和可变电阻。

固定电阻的阻值是固定的,而可变电阻的阻值可以通过调节来改变。

5. 电阻的色环编码:电阻通常通过色环来标识其阻值和公差。

色环通常有四环或五环,前两环或三环表示阻值,最后一环表示公差。

6.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阻可以串联或并联连接。

串联时,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并联时,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

7. 电阻的功率:电阻在电流通过时会发热,其功率P可以通过公式P = I^2R计算,其中I是电流,R是电阻。

8. 电阻的温漂: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温漂。

金属电阻通常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某些特殊材料的电阻(如负温度系数电阻)则相反。

9. 电阻的测量:电阻可以通过万用表的电阻档进行测量。

测量时,应选择合适的量程,并确保电路处于断电状态。

10. 电阻的应用:电阻在电子电路中广泛应用,如电压分压、电流限制、滤波、延时等。

11. 电阻的老化:长时间使用或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电阻可能会发生老化,导致阻值变化,影响电路性能。

12. 电阻的保护:在电路设计中,应考虑电阻的保护措施,如使用保险丝、热敏电阻等,以防止过电流或过热损坏电阻。

13. 电阻的替代:在电路维修或设计中,有时需要用其他电阻替代损坏的电阻。

此时,应选择相同阻值和功率的电阻。

14. 电阻的封装:电阻有多种封装形式,如直插式、贴片式等,不同的封装形式适用于不同的电路板和安装方式。

15. 电阻的规格:电阻的规格包括阻值、公差、功率、封装形式等,选择合适的电阻规格对于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电阻定律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电阻定律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电阻定律
电阻定律(1)内容: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2)公式:R=ρL/S. (3)适用条件:①粗细均匀的导线;②浓度均匀的电解液.4.电阻率:反映了材料对电流的阻碍作用.(1)有些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金属);有些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半导体和绝缘体);有些材料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影响(如锰铜和康铜). (2)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而且电阻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这种材料称为半导体,半导体有热敏特性,光敏特性,掺入微量杂质特性.(3)超导现象:当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然减小到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处于这种状态的物体叫超导体.5.电功和电热(1)电功和电功率:电流做功的实质是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少,电势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因此电功W=qU=UIt,这是计算电功普遍适用的公式.单位时间内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率,P=W/t=UI,这是计算电功率普遍适用的公式.(2)★焦耳定律:Q=I 2 Rt,式中Q表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单位是J.焦耳定律无论是对纯电阻电路还是对非纯电阻电路都是适用的.(3)电功和电热的关系①纯电阻电路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电功和电热是相等的.所以有W=Q,UIt=I 2 Rt,U=IR(欧姆定律成立),
②非纯电阻电路消耗的电能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另一部分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所以有W>Q,UIt>I 2 Rt,U>IR(欧姆定律不成立).。

电阻知识点归纳总结

电阻知识点归纳总结

电阻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电阻的概念。

1. 定义。

-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用字母R表示。

-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2. 单位。

- 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

- 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1kΩ = 1000Ω,1MΩ=1000000Ω。

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 材料。

- 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

例如,在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相同时,铜导线的电阻比铁导线的电阻小。

2. 长度。

- 在材料、横截面积和温度相同时,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 例如,将一根导线拉长,它的电阻会增大,因为长度变长了,同时横截面积变小了(体积不变)。

3. 横截面积。

- 在材料、长度和温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 例如,将多股细导线拧成一股粗导线,它的电阻会变小,因为横截面积增大了。

4. 温度。

- 大多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例如,灯丝(钨丝)在正常发光时温度很高,电阻比不发光时大得多。

- 但也有少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半导体材料。

三、电阻的测量 - 伏安法测电阻。

1. 实验原理。

- 根据欧姆定律I = (U)/(R),可得R=(U)/(I)。

通过测量导体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导体的电流I,就可以计算出导体的电阻R。

2. 实验器材。

- 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开关、导线若干。

3. 实验电路图。

- 采用电流表外接法(电压表与待测电阻并联,电流表测通过待测电阻和电压表的总电流,适用于待测电阻较小的情况)或电流表内接法(电流表与待测电阻串联,电压表测电流表和待测电阻两端的总电压,适用于待测电阻较大的情况)。

- 电路中接入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从而实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4. 实验步骤。

- 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阻值最大处。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知识点:电阻定律电阻率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知识点:电阻定律电阻率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知识点:电阻定律、电阻率电阻:1、定义: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叫做电阻,符号为R2、定义式:,3、单位:简称欧,符号Ω。

1Ω=1V/A4、意义:描述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电阻越大,同样电压下形成的电流越小电阻定律:1、电阻的定义: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中的电流的比值叫导体的电阻。

①定义式:R=U/I,单位:Ω。

②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电流无关。

2、电阻定律的内容: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

即R=ρL/S。

电阻率:1、定义:ρ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称为电阻率,和物体的材料、温度有关。

2、计算公式:3、决定因素:4、与温度的关系:由材料的种类和温度决定,与材料的长短、粗细无关。

一般常用合金的电阻率大于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电阻率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①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用于制造电阻温度计);②半导体和电介质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较大,可用于制造热敏电阻);③有些合金如锰铜、镍铜的电阻率几乎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可用来制作标准电阻);④当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然减小为零,成为超导体5、单位:欧・米,符号Ω・m的比较:导体折叠、截取或拉伸后电阻的计算方法:某导体形状改变后,因总体积不变,电阻率不变,当长度和面积变化时,应用来确定S和l在形变前后的关系,分别应用电阻定律即可求出l和S变化前后的电阻关系。

在导体被折叠成n段时,导体的长度变成原来的,横截面积变成原来的n倍。

截取时横截面积不变。

几拉伸时若长度变为原来的n倍,则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若横截面半径变为原来的时,截面面积变为原来的,长度是原来的n2倍: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物理电阻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电阻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电阻知识点总结归纳电阻是电路中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它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有关。

电阻的大小用欧姆(Ω)作为单位,1欧姆表示在导体两端施加1伏特电压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1安培。

电阻的计算公式为R=ρ(L/A),其中R代表电阻,ρ代表电阻率,L代表导体的长度,A代表导体的横截面积。

电阻率是材料固有的属性,它与材料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不同材料的电阻率差异很大,例如,银和铜的电阻率较低,适合用于导线;而橡胶和玻璃的电阻率很高,常用作绝缘材料。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是电路设计中常见的两种连接方式。

串联时,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即R_total = R1 + R2 + ... + Rn。

并联时,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倒数之和,即1/R_total = 1/R1 + 1/R2+ ... + 1/Rn。

在实际应用中,电阻的功率消耗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电阻的功率P可以通过公式P=I^2R或P=V^2/R计算,其中I是电流,V是电压。

为了确保电阻不会因过热而损坏,需要根据电阻的额定功率选择合适的电阻值。

温度对电阻的影响不容忽视。

大多数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这种现象称为正温度系数。

但也有少数材料,如半导体,其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称为负温度系数。

了解材料的温度特性对于设计稳定工作的电子设备至关重要。

最后,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不仅仅是阻碍电流,它还可以用于分压、限流、滤波等多种功能。

例如,在电压分压器中,通过选择合适的电阻值,可以将电源电压分配到不同的电路部分。

在电流限制电路中,电阻可以限制通过电路的电流,保护敏感元件不受损害。

综上所述,电阻是电子电路中不可或缺的元件,了解其基本特性和应用对于电子工程师和爱好者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设计和选择电阻,可以确保电路的稳定运行和性能优化。

高二物理电路的性质知识点

高二物理电路的性质知识点

高二物理电路的性质知识点一、电阻的基本性质电阻是电路中常见的一种元件,他具有以下的基本性质:1. 电阻的定义电阻是指在单位电压下,通过物体时物体内部的电流强度与外部电压之比。

用符号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2. 电阻的阻值电阻的阻值取决于电阻的材料、几何尺寸和材料特性。

电阻越大,阻值就越大。

3. 电阻的串并联多个电阻可以串联或并联连接。

串联时,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并联时,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倒数的和的倒数。

二、电容的基本性质电容是电路中另一种重要的元件,具有以下基本性质:1. 电容的定义电容是指在单位电压下,两个导体板之间的电荷量与电压之比。

用符号C表示,单位是法拉(F)。

2. 电容的容值电容的容值取决于电容的结构、材料和几何尺寸。

电容越大,容值就越大。

3. 电容的串并联多个电容可以串联或并联连接。

串联时,总电容等于各电容的倒数之和的倒数;并联时,总电容等于各电容之和。

三、电感的基本性质电感也是电路中常见的元件,具有以下基本性质:1. 电感的定义电感是指导体中由电流引起的磁场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电流变化率之比。

用符号L表示,单位是亨利(H)。

2. 电感的感值电感的感值取决于电感的结构、材料和几何尺寸。

电感越大,感值就越大。

3. 电感的串并联多个电感可以串联或并联连接。

串联时,总电感等于各电感之和;并联时,总电感等于各电感的倒数之和的倒数。

四、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物理电路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欧姆定律可以表示为:U = IR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五、功率和能量功率是描述电路中能量转化和消耗速率的物理量,能量则是指电路中的储存和传输的物理量。

1. 功率的定义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电路转化或消耗的能量。

用符号P表示,单位是瓦特(W)。

2. 能量的定义能量是指电路中存储或传输的物理量。

用符号E表示,单位是焦耳(J)。

六、电路中的串并联电路中的元件可以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方式进行连接,不同的连接方式会影响电路的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高二年级物理学科电阻知识点总结
电阻
(一)定义及符号:
12(二)1234、(三)影响因素:
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
阻的变化)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所以定论“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相同条件”
3、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
4
1
2
结构示意图:。

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使用方法:选、串、接、调
根据铭牌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接法:“一上一下”;接入电路前应将电阻调到。

铭牌: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1.5A”字样,50Ω表示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50Ω或变阻范围为0-50Ω。

1.5A表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
分类:
旋盘式电阻箱:结构:两个接线柱、旋盘
变阻原理:转动旋盘,可以得到0-9999.9Ω之间的任意阻值
读数:各旋盘对应的指示点的示数乘以面板上标记的倍数,然后加在
一起,就是接入电路的电阻
插孔式电阻箱:结构:铜块、铜塞,电阻丝
读数:拔出铜塞所对应的电阻丝的阻值相加,就是连入电路的电阻值。

优缺点:能表示出连入电路的阻值,但不能够逐渐改变连入电路的电
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