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苏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成因探析
江苏省三大区域农村相对贫困差异分析
江苏省三大区域农村相对贫困差异分析江苏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具有发达的经济和文化,但在农村地区,仍存在着相对贫困的现象。
对江苏省的三大区域(苏北、苏中、苏南)进行农村相对贫困的差异分析,有助于全面了解江苏省农村贫困状况,为精准扶贫提供参考。
一、苏北地区农村相对贫困状况苏北地区位于江苏省北部,包括连云港、淮安、盐城等地,是江苏省的传统农业区。
在苏北地区,农村相对贫困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滞后、农业发展水平低等方面。
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由于地处江淮平原,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土地肥沃但面积有限,导致农业产出难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苏北地区的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吸纳农村劳动力的工作机会,农民就业压力较大,收入来源单一。
苏北地区的基础设施滞后。
相对于苏中和苏南地区,苏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不完善,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也相对匮乏,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较低。
苏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较低。
由于地处江淮平原,土地肥沃但面积有限,且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农业产出难以提高。
在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方面,苏北地区与苏中、苏南地区相比也存在差距,农业发展潜力有限。
苏中地区的产业结构单一。
虽然苏中地区的工业发达,但农业产业仍占有一定比重,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
苏中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样化的产业支撑,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苏中地区的农业收入较低。
虽然苏中地区的农业产出较多,但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和中间环节利益过大,农民的实际收入并不高。
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农民的利润空间有限。
苏中地区的农民素质差。
相对于苏北和苏南地区,苏中地区的农民教育水平较低,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相对较差,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苏南地区存在资源环境问题。
由于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苏南地区的农业土地资源相对稀缺,土地面积有限,农业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以苏南、苏北的比较为重点摘要:地区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地区差距的存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随着中国经济总体的迅猛发展,这种不平衡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政府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
而作为经济发达、增长迅速的江苏省,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尤其是苏南、苏北差距逐步扩大,严重制约了其总体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本文旨在描述苏南、苏北经济发展的现状,从差异中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及随之而来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江苏,区域经济,差异中国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众所周知,江苏经济的发展在地域上并非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存在着一定的梯度,即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层次。
按最新统计口径来划分,苏南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5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28090平方公里, 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2329.50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48.6%;苏中包括南通、扬州、泰州3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20432平方公里,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1726.08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30.1%,苏北则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5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54357平方公里,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3298.49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28%。
注: 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2008》中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该表。
表1中的各项指标均显示出苏南的社会经济状况优于苏中、苏北,尤其是苏南和苏北的差距甚大。
苏南地区的生产总值是苏北的 3.2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苏北的 1.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苏北的1.7倍,苏北地区产业结构最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过大。
面对区域差距,江苏省要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积极促进苏南、苏北区域共同协调发展。
一、苏南、苏北的差异1984年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一决定解开了束缚苏南进行大规模商品生产的枷锁,使得苏南发展突飞猛进,而苏北沉浸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美梦中,必然导致它将远远落后于苏南地区。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江苏省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经济省份,也是全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在江苏省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问题。
本文将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经济总量不平衡江苏省的经济总量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如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
而北部地区如徐州、连云港等城市的经济总量较低。
南北发展不平衡导致南部地区较为富裕,北部地区相对欠发达。
2.产业结构不平衡江苏省的南部地区拥有较为发达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如汽车制造、电子信息、金融业等,而北部地区以传统的农业和重工业为主。
南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更加先进,能够创造更高的利润,而北部地区的传统产业面临市场竞争的压力。
3.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南部地区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成熟,而北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南部地区基础设施优势使得南部地区的企业更有竞争力,增加了北部地区的发展难度。
1.历史遗留问题江苏省南北区域发展差异的形成与历史传统有关。
南部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口集聚、经济繁荣的地区,具有较高的资源禀赋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而北部地区受到历史发展限制,基础条件相对较弱。
2.政府政策导致政府对南部地区的重点支持和投资,导致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而对北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不够,导致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政府的政策偏向南部地区使得南北之间的发展差异不断加大。
3.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机制是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南部地区的市场较为成熟,资金、人力资源等要素更容易流动,而北部地区市场的不完善使得要素资源不足,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1.优化投资政策政府应加大对北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提升北部地区的发展水平,缩小南北发展差距。
政府要加强对北部地区的支持,引导合适的产业向北部地区转移,塑造北部地区的竞争优势。
加大对北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北部地区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水平,以提高北部地区的交通运输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分析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原因
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分析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原因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是指不同地区在经济方面的差距和差异化程度。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政府政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一、地理位置因素地理位置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沿海地区相对于内陆地区具有更好的交通条件和物流环境,便于与外界进行经济交流与合作,因此往往具备更大的发展机遇。
同时,沿海地区一般比内陆地区更容易接触到最新的科技和信息,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
此外,气候条件也会对地区经济产生影响,如气候适宜的地区更容易发展农业、旅游等特色产业。
二、资源禀赋因素资源禀赋是决定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不平衡,资源的种类和数量都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可以通过资源开发和利用带动经济增长,而资源贫乏的地区则面临发展受限的挑战。
例如,存在丰富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的地区,可以通过能源产业的发展推动整体经济的增长。
三、产业结构因素产业结构是决定地区经济差异的一项关键因素。
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同,一般分为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三个部分。
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往往更加多元化,服务业比例较高,技术含量较高的制造业占比也较大,而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
产业结构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四、政府政策因素政府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对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产生重要影响。
政府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和关注,包括投资政策、税收优惠、创新政策等。
政府政策的差异导致各地区在资源配置上、技术创新上、产业结构调整上有所差异,从而影响到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
综上所述,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政府政策是导致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
只有深入分析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加强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经济发展差异的均衡,才能促进更加全面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成因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成因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党的十六大以来,江苏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两个率先”全局,坚持“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的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区域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总体上呈现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趋向和特征。
从十六大以来的情况看,江苏经济发展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结构的变化反映的是经济发展最为深刻的变化。
近年来,江苏坚持以“调高调优调强”为基本取向,着重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兴产业的先发优势、服务业的配套优势、传统产业的品牌优势。
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潜力大、成长快、爆发力强、附加值高,发展新兴产业是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方向。
自2006年召开全省新型工业化会议以来,我省就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举措,集中力量在最有条件、最有基础的领域寻求突破。
省委省政府确定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六大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我省服务业占GDP比重偏低。
2008年,全球经济总量中服务业占比达到67.3%,发达国家有的已达到80%,我省还不到40%。
为解决这一结构性矛盾,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的总体思路,决定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任务。
2009年,四大传统产业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41.5%,从业人员占到46.6%。
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传统产业升级计划”。
到2012年,四大传统产业实现“五个明显提升”,即创新能力、发展后劲、品牌效应、集聚水平、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淘汰落后产能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
江苏坚持把产业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大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力度,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坚决淘汰钢铁、水泥、小火电等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产能,从源头上降低能耗、减少排放,全省共关闭小火电机组760万千瓦,占全国15%,近三年关闭小化工4685家,其中沿太湖流域关闭2000多家。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泰尔指数分析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泰尔指数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地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曾面临此问题。
改革开放至今,江苏备受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困扰,特别是苏北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结构单一等诸多因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并且与苏南的发展差距日趋扩大。
本文利用泰尔指数分析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力求找出制约苏北经济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GDP 泰尔指数贡献率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研究区域经济差异,必须选择适当的测度指标。
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方法很多,有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之分。
常用的绝对差异测算方法有标准差、极差、平均差等;常用的相对差异测算方法有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等。
本文采用泰尔指数来测算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一)泰尔(Theil)指数泰尔指数又称泰尔熵、泰尔系数,它是运用信息理论推出的一个可以按加法分解的不平等指数。
泰尔指数的算法有多种,因采用的权数不同,加权计算产生不同泰尔指数。
泰尔指数的计算公式为:式中:yi为i区域研究指标所占的比重;pi为权数。
泰尔系数T越大,表示各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越大;反之,就表示各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越小。
泰尔指数的优点在于可以细分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可以按组内差距和组间差距进行分解,将组内与组间的差距或不平等综合成总体的差距。
把江苏的总体差异进行分解,泰尔指数分解如下:T=T1+T2即总体差异T=区域间差异T1+区域内差异T2。
以江苏省为例,具体计算如下:T1=NS•In(ns/GDPs)+nm•In(nm/GDPm)+nn•In(nn/GDPn)T2=ns•Ts+nm•Tm+nn•TnT=T1+T2=T1+ns•Ts+nm•Tm+nn•Tn方程两边同除以T,得:式中:TS、TM、TN分别表示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泰尔指数;GDPi 表示某市GDP占江苏省GDP的比重;GDPs、GDPm、GDPn分别表示苏南、苏中、苏北地区GDP占江苏省GDP的比重;ni表示某市人口占江苏省人口的比重;ns、nm、nn分别表示苏南、苏中、苏北地区人口占江苏省人口的比重;、、、分别为地区间、苏南、苏中、苏北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
新世纪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及原因探析
新世纪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及原因探析近年来,江苏省经济发展加快,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
然而,江苏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区域差异,南北差异尤为显著。
本文将从区域差异的表现、原因及对策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区域差异表现1.南北差异明显。
南部地区,如苏州、无锡、常州等以轻工业为主导产业,外向型经济发展较快,而北部地区,如淮安、连云港、徐州等则以重工业为主导产业,内需型经济发展较快。
2.城乡差异较大。
江苏省城市化进程较快,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较高,城市经济发展比农村经济发展更加迅速。
尤其是南部城市的发展速度更快。
3.产业结构不平衡。
高科技产业在南部地区集聚,如软件、电子信息等。
而北部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主要以传统制造业为主。
二、区域差异原因分析1.地理条件差异。
南部地区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
而北部地区地势复杂,水资源匮乏,交通不便,不利于经济发展。
2.历史因素影响。
传统制造业比较集中在北部地区,而南部地区则以轻工业为主,因此南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较大。
3.外部投资影响。
南部地区距离上海较近,外部投资较为集中,带动了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而北部地区则缺乏吸引外部投资的优势。
1.优化产业结构。
整合南北地区的优势资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发展,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南北地区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缩短南北差距,使各地区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
3.鼓励外部投资。
加强北部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外部投资,带动经济发展。
4.加强农村经济发展。
加强农村经济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江苏省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明显,原因复杂。
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可采取不同的对策,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全面发展。
江苏省不同区域农民收入差异的比较分析
江苏省不同区域农民收入差异的比较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农村居民收入总体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分配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最值得关注的是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的逐步扩大,这种现象的存在,不利于我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为此,本文利用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从地区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状况出发,对不同区域农民收入结构差异进行比较。
其次,对影响区域农民收入差距的因素进行分析。
最后,提出缩小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供有关方面研究我省区域经济、促进全面建设小康时参考。
一、区域农民收入差距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总体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间农民收入分配差距也经历了扩大、缩小、再扩大的变化过程,但总体来讲,绝对差距在不断扩大。
从图1可以更清楚地看出90年以来全省分地区农民收入的变化轨迹。
1993年以前南中北农民收入差距显著扩大,这种差距在1993年达到了顶峰,1994年后特别是“九五”时期省委、省政府实施了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制定了一系列扶持苏北发展的政策,使苏北地区农民收入增长加快,区域农民收入差距有所趋缓。
1996-2000年,苏南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6.0%,苏中年均递增7.4%,苏北年均递增12.7%,苏北地区增速比苏南、苏中分别快6.7和5.3个百分点,农民收入的地区间差距不断缩小。
进入“十五”以后,各地区农民收入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但差距又有所扩大。
2001-2003年苏南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7.5%,苏中地区年均递增5.9%,苏北地区年均递增4.0%,南中北农民纯收入之比(以苏北农民纯收入为1)由2000年的1.50:1.14:1扩大为2003年的1.65:1.20:1,三年间苏南与苏北地区农民收入差距年均递增13.8%。
如果从分县(市)农民纯收入水平来看,则差距更大,2003年农民收入最高的江阴市6823元,最低的灌南县2730元,两者相差4093元。
【经济地理】苏南苏北经济差距的社会因素探析与对策建议
【经济地理】苏南苏北经济差距的社会因素探析与对策建议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实施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主导下,江苏省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
至2007年底,占全国总面积1.16%的江苏,创造了占全国10.24%的地区生产总值和13.18%的外贸进出口总额。
2008年全国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前10位的包括江苏的苏州和无锡。
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 苏北(指徐州、淮阴、宿迁、盐城、连云港五市。
下同)与苏南(苏州、无锡、常州三市。
下同)的差异却日益扩大,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一、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距大江苏是一个经济大省。
多年来,多项经济指标位于全国前列,然而江苏的经济发展却极不平衡。
区域发展差异比较大,尤其是苏北与苏南的经济差距更大。
1984年苏北、苏南人均GDP分别为596元和1354元,两者之比为1:2.27;1995年苏北、苏南人均GDP分别为3859元和13657元,两者之比扩大为1:3.54;到2004年苏北、苏南人均GDP分别为9971元和42710元,两者之比再次扩大为1:4.28。
表中列出了2007年苏北与苏南地区主要的经济指标。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各项指标中,除了人口、土地面积、可耕地面积、第一产业总产值、粮棉油总产量,苏北比苏南高以外,其他反映工业化发展水平、居民富裕程度等方面的指标,苏北均比苏南要低。
第二、第三产业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水平,苏北与苏南相比,差距都相当大,财政总收入、外商直接投资额、进出口总额、居民储蓄存款、城乡居民收入等指标,苏北与苏南相比,均有着相当的差距。
二、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异的成因作为一种经济现象,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产生与扩大, 是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基础设施、人文环境、政策体制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但是, 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期, 各种因素的作用力往往是大小不一的。
从历史和现实中分析, 形成苏北与苏南差异的社会因素主要有:1.思想观念与创新意识。
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
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一、本文概述苏北、苏中、苏南作为中国江苏省内部的三个地理区域,各自在经济发展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差异。
本文旨在探讨这三个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过程及其成因,以期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江苏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重要省份,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位于全国前列。
在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的省份内部,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苏北地区,位于江苏省的北部,历史上以农业为主,工业化起步较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苏中地区,处于江苏省的中部,经济发展水平介于苏北和苏南之间,近年来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正在逐步优化而苏南地区,包括苏州、无锡等城市,是江苏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经济发展速度快,产业结构先进。
本文首先回顾了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历史,分析了各自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特点。
接着,文章通过对比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指标,如GDP增长率、产业结构、人均收入等,揭示了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本文还深入探讨了造成这些差异的成因,包括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导向、人才集聚等多方面因素。
通过对苏北、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的探析,本文旨在为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提供政策建议和实践指导。
文章最后强调,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区域特色和优势,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同时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江苏省乃至全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苏北、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历史回顾追溯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江苏省内部的苏北、苏中、苏南三区域经济发展历程展现出显著的阶段性差异和变迁轨迹。
苏南地区,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紧邻上海,率先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尤其是苏州、无锡、常州等地依托原有的乡镇企业基础和临近长三角核心地带的有利条件,迅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被誉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苏南、苏中和苏北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F1
F2
F3
W
2002 2003 2004 2002 2003 2004 2002 2003 2004 2002 2003 2004
14.6 19.3 23.6 16.5 18.2 21.0 7.9 8.7 8.9 12.7 15.3 18.0
12.6 17.3 22.1 15.1 15.7 18.6 5.7 6.5 6.7 10.9 13.3 16.2
Rota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
% of
Cumula
% of
Cumulative
Variance tive %
Total
Variance
%
Total
61.153 61.153 7.338 61.153 61.153 5.175
22.954 84.107 2.754 22.954 84.107 3.323
宿 迁 是 这 13 个 城 市 中 得 分 最 低 的 城 市 , 得 分 为 6.82, 经济发展水平非常落后, 宿迁市得分低的主要原 因 在于主成分 F1 的得分远远低于其他城市, 宿迁市需要在基础设 施等方面加大投入, 坚持一切围绕招商引资的战略, 以科学的发 展观推动其经济发展。
从表中可以知道, 苏南、苏中和苏北的平均经济发展水平得 分分别是 14.85、7.95 和 6.82, 可以明显看到, 苏南的经济发 展 水
9.401 93.508 1.128 9.401 93.508 2.724
% of Variance 43.122 27.689 22.697
Cumulative %
43.122 70.811 93.508
的得分远远高于其他 12 个城市, 也就是说其经济发展总 量因子得分高。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一、引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指各个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明显差距,表现为一些地区经济增长迅速,而另一些地区则相对滞后。
这种不平衡对于全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二、原因分析1.历史因素历史上,我国各地区受到政治、文化、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地区发展的差距。
例如,沿海地区由于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以及外资的引入,发展迅速,而内陆地区则受限于交通条件和资源禀赋,经济增长相对较慢。
2.资源因素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不同,也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更便于发展。
而另一些地区则资源匮乏,发展受到限制。
3.产业结构我国地区间产业结构的差异也是不平衡发展的重要原因。
沿海地区以制造业和出口为主,比较具有竞争优势;而内陆地区的发展则更多依靠农业和基本工业,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4.政策因素不同地方的政策环境和政策优惠亦导致了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情况。
一些地方通过引进外资、减免税收等政策吸引了大量资源和资本,而其他地方则由于政策限制受到了制约。
三、对策建议1.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战略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条件和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对于资源丰富的地区,应加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展相关产业;而对于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则应优化产业结构,采取技术创新等方式提高竞争力。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各地区的基础条件。
完善交通网络、电力供应和通信设施,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3.创新驱动发展通过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发展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提高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增长潜力。
4.加强政策协调与整合建立跨地区间的政策协调机制,加强政策整合和配合,确保各地区享有公平的发展机会和政策支持。
地区差异与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原因分析
地区差异与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原因分析近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与此同时,地区差异和经济不平衡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一些地区的经济迅速崛起,而其他地区则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本文将从资源差异、地理位置、政策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地区差异与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原因。
首先,资源差异是导致地区差异和经济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匀,比如东部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经济运输便利,而西部地区则资源相对匮乏。
这种资源差异直接影响到各地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
其次,地理位置也是影响地区差异和经济不平衡的因素之一。
沿海地区由于靠近海港和国际市场,交通运输发达,有更多的机会和优势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因而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而内陆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利,市场较为封闭,缺乏外部资源的输入,经济发展相对受限。
第三,政策也是导致地区差异和经济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的经济发展政策更加注重沿海地区,通过引进外资、开发沿海经济特区等手段,提升这些地区的发展速度。
相反,内陆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小,导致这些地区的发展滞后。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对外资和外来企业持较为保守的态度,也限制了这些地区的发展潜力。
最后,产业结构也是地区差异和经济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发展主要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这使得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拥有更大的优势。
然而,这种发展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一些地区陷入单一产业依赖,缺乏技术创新和高附加值产业的支持。
综上所述,地区差异与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资源差异、地理位置、政策和产业结构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要解决地区差异和经济不平衡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对内陆地区的投入和支持,促进资源的均衡配置;同时,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拉近地域之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完善和调整发展政策,减少地区间的差异;同时,鼓励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以实现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就江苏如何让缩小江苏省南北差距之见解
快工业化进程”,苏北地区应在全面提高三产水平和效益同时,突出工业主导产业,政府抓产业,企业抓产品,按照“支柱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的思路,提高工业化程度。
抢抓国家和省振兴支柱产业的机遇,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以企业集群和产业集聚为目标,主攻重大项目,重抓龙头企业,加快打造本地产业基地,努力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层次,着力培育地区经济特色。
苏北地区传统产业较多,促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是重要任务之一。
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品牌效应,延伸产业链条,由单一向综合发展,提升产品的档次和市场竞争力,打造特色品牌;进一步改进装备和提高水平。
引进和发展大项目,重视逐渐引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以重大项目、新兴产业带动结构调整。
2、要突出沿海开发,合理调整生产布局,促进地区经济协凋发展。
梁保华书记说:江苏已经初步形成了四个产业带,苏北除沿东陇海线的加工带外,另一条就是“沿海产业带,主要是海洋产业、港口、物流及重要基础产业”。
如何充分利用沿海优势,加大沿海开发力度,让苏北经济崛起,是省市领导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3、要突出特色功能,逐步推进城镇化,努力实现城乡经济良性互动。
苏北地区的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工业化的进程,城乡发展差距影响协调发展。
加快城镇化进程很有必要。
应该坚持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促进工业化、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并进的理念。
首先要突出城市特色。
要根据每个城镇的地理位置、基础产业和经济基础等不同条件设计规划城市建设的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4、要突出劳动密集型,改善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梁书记强调:“在产业转移中,鼓励劳动密集型项目向苏北转移,同时设备要改造提升。
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一律不能转移到苏北,”苏北地区劳动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应该得到充分的发挥,每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和过剩是不争的事实,绝大部分人都渴望在家乡能一样上班挣钱。
5、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当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市场疲软,需求萎缩,经济滑坡,投资动力明显减弱,投资信息明显减少,招商引资比以前更加困难。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省份之一。
近年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的问题,即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差异较大。
这种不平衡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表现在不同地区的经济规模差距较大。
以南京市为例,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其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远远超过其他地区。
南京市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金融服务业发达,研发创新能力较强。
而其他地区如常州、扬州等二三线城市经济规模相对较小,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发展动力不足。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还表现在城乡之间差距较大。
大部分城市发展迅速,经济增长稳定,人口密集、物质条件优越。
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增长较慢,农民的发展机会和条件有限。
这导致了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和农村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还表现在沿海和内陆地区之间差距较大。
沿海地区包括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由于地理位置优势,拥有较多的外贸企业和外资企业,经济发展速度快,产业结构多元化。
而内陆地区如连云港、淮安等相对边远的城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并且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进一步分析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不同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均衡。
一些地方政府在投资、税收、改革等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资源。
而另一些地方政府在政策扶持上力度相对较小,发展条件较为艰苦。
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差异较大。
一些地方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而另一些地方资源相对匮乏,限制了经济发展的空间和速度。
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存在差异。
一些地方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方面做得较好,积极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
而另一些地方仍然依赖传统产业,发展动力不足,难以推动经济转型和升级。
针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江苏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经济总量在全国居于前列。
随着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逐渐凸显,这对于江苏省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其原因与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不平衡问题的表现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江苏省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而北部、西部等内陆地区相对落后,GDP总量、人均收入等指标存在较大差距。
2. 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比较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3. 城市间发展差距增大:省会南京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扩大,南京市占据着更多的资源和产业,其他城市的发展空间受限。
1. 地理位置与资源禀赋差异:江苏省南部沿海地区毗邻上海,有较大的外部经济带动效应,而北部、西部内陆地区地理位置相对较远,缺乏外部经济合作和资源禀赋。
2. 政策导向与发展策略差异:南部沿海地区得益于国家对沿海地区的优惠政策和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高新技术产业,而北部、西部等地区得到的政策支持相对较少。
3. 城市规划与产业布局不合理:南京作为省会城市,获得了更多的政策优惠和项目支持,导致南京市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其他城市的发展相对滞后。
1. 社会不稳定因素:区域发展不平衡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加大社会治理的难度。
2. 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南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过快,导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产生能源和环境压力。
3. 人才流失与人口流动:由于发展不平衡,南部地区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而北部、西部等地区面临人才流失和人口外流的问题。
1. 调整产业布局:通过调整产业布局,鼓励其它地区的产业发展,减少南部地区的产业集中,提高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均衡性。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苏南、苏中和苏北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 ) 一 样本及指标 的选取 本文样本即江苏省的 1 个 主要城市 ,包 括苏南的南京市 、 3 无锡市 、 常州市 、 苏州市 ; 中的南通 市 、 苏 扬州市 、 泰州 市以及 苏 北的徐 州市 、 连云港市 、 安市、 淮 盐城市 和宿迁 市。 根据全 面性原
+092 . 6X6 —0.71 0 X7+ 3 X 8 . 0.53 +0733 +0. X 1 X9 042 0+071 X 11 . 9 +062 . 0X1 2 F3 91 X 1 83 X2+ 051 3 07 =0. 1 +0. 5 0. X —0. 2X4 —0.83 0 X5— 3 X6 0.38 + 94 0. 6X7 —0.5 0 4X8+ 03 X9+ 0 0. 5 0.4X 1 0+0.49 1 +038 X 1 1 X . 2 2 1
章 一 鸣
上表表示 的是旋转后 的主成分提取结果 , 根据该 表 , 我们可 以得 出以下结论 : 1 F 主要 由 X 、 4 X 、 、 0 3 X 、 5X8X1 来解 释 , 称为经 济发展总量 因子 ;2主要 由 X 、 9 X1 、 2来解释 , F 6X 、 1X1 称为结构 及科技文 化因子 ;3主要 由 X1X F 、 2和 X 7来解 释 ,可称为基础
则、 有效性原则 、 可比性原 则 、 可操作性原则 、 整体完备性原则这
五个原 则 , 参考众 多文献 , 本文一共选取 了 x : 1 土地面积 ; 2 从 X : 业人员 ; 3 地 区生产 总值 ;4 固定资产 投资 ; 5 地方 财政 收 X: X : X : 入 ; 6 第三产 业 比重 ; 7 农林 牧 渔总产值 ; 8 工 业总 产值 ; X : X: X: X : 9 社会 消费 品零售 总额 ; 0 进 出 口总额 ; 1 专 业技 术人 X1 : X1 : 员 ; 2 卫生机构数 1 个指标 。 X1 : 2 ( ) 二 因子分 析在评价江苏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中的应用 1多指标评价模 型的建立 。 . 利用 S S P S软件 中的 F C O A T R功 能对 江苏省 1 3个城市 的 1 个 指标 值进行因子分析 ,并得 出相 2 关计算结果 。 需要说 明的是 , 为了消除数据悬殊过大造成 的噪音 影 响, 笔者在输入 指标 时尽量将其 同时放大或缩小 , 使每一个数 据都保 留小数点前一位 , 小数点后一位至两位 , 这样有助于使 因 子分析的结果更为简洁可靠。 ( ) 1 旋转后 的主成分分析结果 。
南北经济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南北经济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随着中国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南北经济发展差异逐渐显现。
在南方,广东、福建等地区的经济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北方的一些省份,如河北、山西等。
虽然近年来有些地区的发展速度有所加快,但南北经济差异仍然存在。
本文将探讨南北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一、历史、地理及自然条件南北地区之间的历史、地理及自然条件的差异是导致南北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南方和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不同,南方气候温暖湿润,而北方则干燥寒冷。
南方有大量的河流和港口,为南方的农业和制造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此外,南方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水稻、花卉、水果、山珍海味等。
而北方则因其干旱和缺乏自然资源而受制于此。
此外,南方地区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商业和经济交流的中心,这也有助于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
而北方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其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从南北各地的文化差异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二、投资、资本与政策南北地区之间的投资、资本与政策也是导致南北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
南方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开始接受外来投资和引进先进技术,这些资本和技术的引入为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但在北方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局限,外来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并不如南方地区充足。
除外来资本的投入以外,政策也对南北经济发展的差异产生重要影响。
在改革开放之初,国家的经济政策主要是以南方地区为主导的。
南方地区在政策制定方面也受到了优惠,这导致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比北方地区更快。
在当前政策的推进下,北方地区的发展速度已缓慢加快,但与南方地区的发展速度相比,仍然存在明显差距。
三、人口、文化差异与教育水平南北地区之间的人口、文化差异和教育水平也是导致南北经济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南方人口多,文化氛围活跃,区域发展更加活跃。
而北方人口少,文化比较乏味,在区域发展上遇到了许多困难。
另外,南方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更高,人才相对集中,这也有助于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
江苏省三大区域经济和生活水平差异分析
江苏省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差异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沿海地区的江苏省经济发展迅速,全省各项经济指标都居全国领先水平,至2012年,江苏省GDP稳居全国第二位,在全国百强县更是中占有30席。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区位条件、经济政策等原因,江苏省各地区却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和趋势。
苏南(苏州、无锡、南京、镇江、常州)、苏中(扬州、泰州、南通)、苏北(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三个地区分别属于较发达、次发达和欠发达三个不同的层次。
同时,江苏省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分配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的逐步扩大。
对影响区域差距的因素进行分析,缩小各地市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差距,对实现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差异1、江苏三大地区之间差距现状(一)经济规模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规模的主要指标。
据统计,2010年江苏 GDP 总量为 41850亿元,苏南、苏中、苏北的 GDP 分别为 25185亿元、7743亿元和 8920亿元,在全省所占的比重为 60%、19%和 21%(如图一)。
而同期三地区的人口分别以占全省人口的 31.7%、23.1%、45.2%(如图二)。
财政收入是地方经济实力的反映,2010年三地区的财政总收入分别为 2355 亿元、624 亿元和786亿元,三者所占比重分别为 62.6%、16.6%和 20.8%(如图三)。
由三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对比可知,苏南经济实力最强,苏中次之,苏北较弱。
图一图二图三(2)经济差距图四江苏省各区域人均 GDP(单位:元)资料来源:2003年——2011年《江苏统计年鉴》通过2010年三大区域的社会经济状况对比可见,三大区域表现出巨大的差距,苏南的社会经济状况明显优于苏中、苏北地区,苏南2010年的人均GDP是苏中1.67倍,是苏北的2.67倍。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
作为全国四大经济区域之一的长三角地区的核心省份,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
这一问题不仅对江苏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也对全国整体经济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值得深入研究。
一、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江苏省地处长三角经济区,东临黄海,南接长江,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得天独厚的经济发展优势。
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江苏省的区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同时也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不平衡现象。
苏南地区的经济实力占据绝对优势。
苏南地区包括南京、苏州、无锡等地,是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中心,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和发达的经济基础设施。
在苏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迅速发展,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都远远高于其他地区。
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苏北地区包括连云港、淮安、盐城等地,地处江淮平原,经济相对落后。
尽管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农业资源,但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相比苏南地区明显滞后。
江苏省的西部地区也面临较为严重的经济发展落后问题。
位于大运河沿岸的扬州、泰州等地,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但受到交通和发展环境的影响,经济增速远远落后于苏南地区。
二、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1. 地理位置的影响。
江苏省地处长三角经济区的核心位置,其地理位置的不平衡导致苏南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绝对地位,而苏北和西部地区相对滞后。
2. 政策引导的不平衡。
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政府在政策引导上也存在差异化的情况。
苏南地区因为经济实力雄厚,政府对其投入更大,而苏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在政策支持上相对不足,导致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3. 产业结构的差异化。
苏南地区发达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以及先进的高新技术产业,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而苏北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发展相对滞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南苏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成因探析内容摘要苏良军,黄渝祥.苏南苏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成因探析.数理统计与管理.1999,18(1),19~24论文从实证方面对苏南苏北间的经济发展不平差距的基本状况作出了历史考察与总结,借助计量经济模型求解出各因素对苏南苏北经济差距的贡献程度,进而总结出苏南苏北经济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这对指导江苏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苏南苏北经济差距协调发展人力资本地区经济差距的内涵十分丰富,可以表现在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
笔者认为,地区经济差距主要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工业化水平、经济结构和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上,最终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出效率上;二是人们生活水平的差距,这主要体现在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上。
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决定了地区间的人们生活水平的差距,是我们此处考察的对象。
Study on the Causes of Disparity between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South & North Jiangsu Su Liangjun Huang Yuxiang(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Tongji University,20009 2)AbstractPositively oriented,this paper launches a historical inspect and s ummary on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parity betwee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outh and north Jiangsu,explo res the effectiv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formation and enlarg ement of economic disparity,drawing supports from economectr ical model,and sums up the major influence factors.It can be use d as the experience for reference to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throughout Jiangsu province and even the wh ole country.Key Words:Economic Disparity,South & North Jiangsu,Coordin ated Development Human Capital.一、苏南苏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基本状况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是形成人们生活水平差距的基础,其大小可以用人均总产出水平来衡量,本文选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AGDP)指标。
1.市际间的差距根据江苏省原有11个地级市GDP的数据,我们计算了1991、1992、1993与1994年度的江苏省市际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指数,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江苏省市际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平均差距始终是很大的,全部市际垢相对离差,高的年份在50%以上,低的也在40%以上;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与最低的城市之间的差距更大,最好最差比1991年还只有4.31,1993年却已上升到6.56。
表1江苏省市际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状况1991 1992 1993 1994变异系数(%) 46.05 55.2 59.2 57.3相对离差(%0 43.9 51.8 55.6 53.6最好最差比 4.31 5.44 6.56 6.37极差系数 1.36 1.63 1.79 1.74资料来源:《江苏统计年鉴》1995、1994、1993,《江苏市县经济》1992。
从表1还可以看出,90年代以来,江苏省各市间的经济差距的扩大呈现出一定的波动特征,而并不是象一般人想象的那样,一直在扩大。
反映在表中,1994年与1993年相比,江苏省市际间各项差距指标皆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苏南、苏中、苏北间的经济差距如何确定苏南与苏北的范围,可以有多种划分。
本文采用现在通行的划分方法,把苏州、无锡与常州划为苏南,把南京、镇江、扬州与南通划为苏中,把徐州、淮阴、盐城与连云港划为苏北。
由下表2可知,进入90年代以来,苏南、苏中与苏北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其总体特征与市际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特征基本相似。
首先是差距较大,苏南地区的人均GDP要比苏中高出一倍,苏中又比苏北高出一倍;其次是三者之间的差距呈现明显的扩大趋势,但又略有波动。
表2苏南、苏中、苏北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状况年份均值(元/人) 比值苏南苏中苏北全省苏南苏中苏北全省1991 3978 2296 1313 2196 3.03 1.75 1 1.671992 6005 3044 1560 2971 3.85 1.95 1 1.911993 8990 4266 2060 4219 4.36 2.07 1 2.051994 12343 6012 2972 5910 4.15 2.02 1 1.99资料来源:《江苏统计年鉴》1995、1994、1993,《江苏市县经济》1992。
二、苏南苏北非均衡经济发展模型改革开放之前,苏南、苏中与苏北也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差距,但并没有象这样大,而且,当时也并没有形成象今天所展现的苏南、苏中与苏北三个梯度的局面。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苏南与苏北原有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扩大了,这其中原因很多。
此处力图借助计量经济模型找出苏南苏北经济差距形成与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政府决策部门制定相应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回归时,我们选择1994年度江苏省11个地级市的横截面数据,考察各因素对江苏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AGDP)的贡献程度。
1.解释变量的设计与选择影响一个地区的人均GDP的因素很多,有的是可以量化的,有的只能作定性的解释。
在选择解释变时时,我们侧重于基础性的数据,这意味着,被选择的解释变量直接影响到人均GDP的水平,但又不取决于人均GDP。
为此,我们选择了以下几个解释变量:ACL:人均耕地面积(Average Cultivated Land),单位;亩/人;HC:公路交通(Highway Communication)发达程度,单位:公里/万平方公里;FC:实际利用外资额(Foreign Capital),单位:亿美元;EDU:从业劳动力平均受教育(Education)年限,单位:年;TVE:乡镇工业(Township and Village Enterprise)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单位:%;AFA:人均固定资产净值(Average Fixed Assets),单位:万元。
表3给出了回归时使用的1994年建模数据。
表3江苏省1994年分市建模数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AGDP(元) 公路交通HC(KM/KM2) 利用外资FC(亿美元) 平均教育年限EDU(年) 人均耕地面积ACL(亩) 乡镇工业比例TVE(%) 人均固定资产净值AFA(万元)南京 9008 366 3.85 6.87 0.61 30.26 0.863无锡 14177 217 8.38 6.62 0.63 77.60 0.867徐州 3776 197 0.69 5.49 1.08 52.71 0.199常州 9502 207 2.78 6.47 0.91 67.85 0.585苏州 12616 177 21.77 5.83 0.87 76.39 0.755南通 4412 100 2.90 5.72 0.90 53.61 0.276连云港 3247 169 0.84 5.30 1.11 46.61 0.162淮阴 2226 135 0.21 5.35 1.21 42.79 0.085盐城 2940 69 0.50 5.62 1.25 54.80 0.136扬州 5021 217 1.36 5.72 0.88 48.53 0.294镇江 8403 282 1.73 6.27 0.91 62.05 0.457资料来源:教育年限根据江苏省人口普查办公室提供资料计算,其它指标根据《江苏统计年鉴》1995计算。
2.解释变量的调整与说明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公路交通发达程度指标的选择与度量。
勿庸讳言,一个地区的交通发展水平不仅取决于该地区的公路网密度、等级,而且取决于该地区的水路、铁路、航空运输发展状况。
由于各种指标的存在,回归时需要对各种指标进行换算,而目前,国内并没有这方面定量化的经验数据。
即使是在同一交通领域内部,如本文所选择的公路交通,交通基础设施也存在着技术等级的差别,回归前也要进行科学换算。
相比之下,后者难度较小,所以我们在回归时只选择了公路交通,以此来衡量一个地区的交通发达程度。
换算时,我们根据各级别公路的昼夜通行能力,选择换算系数,把各种路面转换成一级汽车专用公路。
在指标调整中,涉及到的第二个问题是从业人员的人均受教育年限。
由于分地区人口文化程度的统计只在每次的人口普查中才进行,目前可收集到的最新江苏省市人口文化程度数据来源于1990年的江苏省人口普查资料。
具体利用时,我们按照较乐观的估计分配年限。
具体年限分配如表4所示。
表4各级文化程度的受教育年限大学本科或以上大专中专高中初中小学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年限 15.5 14 12 11 8 5 1资料来源:参考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朱国宏著的《人口质量的经济分析》第131页。
在指标调整中,涉及到的第三个问题是奇异样本南京的排除。
南京在江苏省的地位比较特殊。
首先,改革开放以后,中央在江苏省的投次是实行区域倾斜政策的,但事实表明,南京的巨额投资(约占全省的45%)并没有带来南京经济的突飞猛进,南京市的经济发展在全省只算中等水平。
其次,由于南京作为江苏省会的特殊地位,人才萃集,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明显高于全省其他地区,在江苏省的每年科研经费与科技获奖成果中,南京所占的比例都要超过一半,分别达到57%与76%,但实践证明,南京的人才优势并没有很好地转换为经济优势。
另外,南京的特殊性还体现在其公路交通的发达上,根据江苏省交通厅提供的数据,1994年江苏共拥有一级汽车专用公路687公里,其中南京为144公里,占21%之多,交通发达程度在一省首屈一指,但交能的发达也没有为南京的经济腾飞插翅添翼。
正是由于南京的上述特殊性,我们为避免回归检验受阻,在下面的回归中剔除南京这个奇异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