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2.能够掌握生字词:园子、游戏、宽、草地、树木、绿色、桃子、香甜、好奇。
3.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
### 能力目标:4.能够学会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诗歌。
5.能够根据图片和课文描述想象出具体的场景并进行表达。
6.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游戏及其场景。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7.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
8.培养学生对游戏的热爱,并教育他们在游戏中注重团结和友爱的态度。
二、教学准备1.课文《语文园地一》的教学录音和图片。
2.学生课堂练习册。
3.教学笔记和教学工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课文图片和描述,引导学生想象园地的景色以及里面可以进行的游戏,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 学习《语文园地一》1.听录音,跟读课文,引导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
2.学习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描述课文中的场景及感受。
3. 听音练习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课文内容,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4. 课文赏析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进行简单的课文赏析。
5. 反思与讨论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梳理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教学延伸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绘制属于自己的“语文园地”场景图。
2.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游戏场景的短文,发挥想象力。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了《语文园地一》的内容,掌握了生字词,并通过朗读和赏析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六、作业布置1.听录音,跟读课文,每天朗读3遍。
2.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3.写一篇五十字左右的作文,描述一次有趣的游戏场景。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在语文领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2课时教
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了解《观潮》的主题和基本情节。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基本情节和主题。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三、教学内容
1. 课文导入
通过引导学生观看相关短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潮汐的好奇和兴趣。
2. 教学过程
1.课文朗读:教师先朗读全文,然后逐段让学生跟读。
2.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主题和情节,讨论地理环境对人物行
为的影响。
3.课文理解:指导学生理解难点词语、句子,解释生词。
4.课文操练:让学生通过朗读、朗诵等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3. 情感沟通
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海边的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反馈
通过布置相关阅读和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鼓励学生写下课文
阅读心得,进行课后小结。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阅读课外相关资料,了解海潮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3.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对《观潮》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培养对文字和语言的感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以上是本次《观潮》第2课时教案内容,祝教学顺利!。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全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全集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的内容和主要情节。
2.理解课文的寓意和主题。
3.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语法知识。
能力目标
1.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领会作者的用词和表达方式。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感悟力和表达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语法知识。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的抽象含义。
2.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介绍课文背景,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学习课文
1.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2.分段解释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寓意。
3.讲解生字词和语法知识,让学生掌握重点词汇和语法。
3. 拓展课文
1.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主题。
2.设计相关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 总结
对学生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强化重点,澄清疑惑。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和理解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以上是本文档对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的全集内容,希最对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
反思(教案)
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语文园地一》中的内容,包括故事、诗歌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诗歌的内容,进行相关的理解和朗读;
•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赏析和感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3. 教学内容与方法
•内容:主要包括《语文园地一》中的故事和诗歌内容;
•方法: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阅读、讨论、赏析,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师生互动,导入课题,引起学生兴趣;
2.语文园地一故事内容阅读;
3.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
4.整合小组讨论结果,展示;
5.故事赏析,语文知识点提炼。
第二课时
1.复习故事内容,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2.诗歌内容阅读;
3.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味;
4.诗歌赏析,诗歌内涵提炼;
5.语文园地一整体感悟,展示学生成果。
三、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本教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讨论和赏析等教学活动,使学生
能够全面理解《语文园地一》的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表现积极,教学效果明显。
然而,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仍需重点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赏析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和认知水平。
以上是针对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的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朩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指导。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教材主要讲解了关于身边昆虫和植物的知识,通过学习和阅读相关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特点•融入了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易于吸引学生注意力。
•融合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本单元的关于昆虫和植物的基础知识。
–了解昆虫和植物在生活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通过阅读故事,理解其中的意义,并进行表达。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昆虫和植物的特征并进行描述。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理解昆虫和植物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完整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语和表达方式。
难点1.有些学生可能对某些专业术语不熟悉,需要引导理解。
2.对故事情节进行深度分析和理解可能会有一定困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些昆虫和植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神奇之处。
引发学生对昆虫和植物的兴趣。
2. 学习1.阅读故事《昆虫的语言》,学生跟读,理解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故事中昆虫的情感表达,展示合作成果。
3. 操作1.带领学生一起实地探索,观察和描述身边的昆虫和植物。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会,培养表达能力。
4. 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化记忆。
五、作业布置1.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昆虫或植物的文章。
2.收集昆虫或植物的图片,写出感想或文字描述。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实地观察和合作讨论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一》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通过各种语文活动,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课文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古诗、成语、谚语、谜语等多种语文元素,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对古诗、成语等语文元素有一定的了解。
但个别学生可能对这些元素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
此外,学生对谚语、谜语等可能比较陌生,需要教师引导学习。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语文元素,如古诗、成语、谚语、谜语等。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会课文中的一些成语和谚语,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语文元素,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难点:对谚语、谜语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及翻译。
2.与课文相关的成语、谚语、谜语等资料。
3.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课文中的古诗、成语、谚语等语文元素,引导学生关注本课的学习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美妙。
随后,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挑选课文中的成语和谚语,进行解释和示范。
学生跟读,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和谚语的意思。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互相提问课文中的成语和谚语,检查学习效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谜语,引导学生猜测。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答谜语。
新人教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两首秋江的晚上花牛歌繁星

新人教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两首秋江的晚上花牛歌繁星2019——2020学年最新人教版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目录1观潮教学设计2走月亮(两篇)教学设计3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4繁星教学设计第一单元1观潮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领会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研究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节。
教学重点:1、字词教学;2、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讲授难点:领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讲授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课文录音、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研究生字新词。
2、初步了解课文,理清文章顺序。
讲授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教师简介钱塘江大潮的形成。
二、检查预情况1、检查生字。
1)研究“潮、浩、沸、涨”,指名读,说说共同点。
(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
)组词:观潮、浩浩大荡、沸腾、涨潮……2)研究“犹、据、踮、恢”,指名读。
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3)研究“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
组词:包围、薄雾、山崩地裂、霎时……4)出示“闷”:里外结构。
组词:闷雷。
读音:XXX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诵课文,请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
思
一、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梳理
在教授《语文园地一》这一单元时,我们主要内容的梳理如下:
•课文内容:主要围绕着“生活就像一部拼图,每一个片段都重要”这一主题展开,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之处。
•词语解析:通过生字注释和词语解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语。
•课堂活动:布置朗读、小组合作练习、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 教学目标设定
在本节课中,我们的具体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理解文章主旨,掌握生字词语的意思,能够流畅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发现身边美好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身边的一切,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
3. 教学步骤安排
教学步骤安排如下:
1.导入环节: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预习导入: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3.课文学习:主要是生字词语解释和课文主体内容的阐述。
4.活动设计:分组练习、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增加课堂互动。
5.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结束后,我对本次教学做出了以下反思:
•优点:本节课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氛围活跃。
•不足:部分学生在生字词语的理解上存在困难,需要更多的帮助和引导。
•改进措施:下次课前更加注重生字词语的预习和复习,针对困难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
通过反思和总结,我深刻认识到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同时也会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以“感受自然之美”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写景的美文,从多个侧面向我们展现了自然美丽的风姿。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1.《观潮》教学目标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
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拼读12个会认字,书写15个会写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1.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课件出示2)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观潮)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读后释题课题《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观:观看。
潮:指钱塘江大潮。
观潮:观赏钱塘江大潮。
)(课件出示3)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教师检查、指导。
(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盐、屹、昂、顿、鼎、沸、贯、浩、崩、震、霎、余”的读音,并组词语。
(课件出示4)字音难点:“崩”在本课读(bēn�溃�,避免读成(pēn�溃�,“震”“霎”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2)书写“潮、据、堤、阔、笼、罩、盼、滚、顿、逐、渐、犹、崩、震、余”(课件出示5)字形难点:“堤”的偏旁是提土旁,“震”的上半部不要错写成“雨”。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观潮》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观潮》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及目标1. 教学内容•朗读课文《观潮》•学习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表达课文中的感受2. 教学目标•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简单的复述•能够表达对课文内容的个人看法和感受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课文《观潮》•理解课文内容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表达个人看法和感受三、教学准备•课文《观潮》的复印件•板书•单词卡片•PPT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海浪、海浪声等概念,引起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2. 学习新词•带领学生学习新词汇,通过图片、动作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
3. 朗读课文•教师示范朗读全文,学生跟读。
•分段翻译,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文章中的主要情节、人物性格等展开讨论,并汇报给全班。
5. 个人表达•鼓励学生就自己对海浪、大海的感受进行描述,可以用画面感言或情感表达。
五、课堂作业•背诵课文《观潮》•完成生字生词的拼写练习•回家写一篇关于海浪的短文,可以描述一个海浪冲击礁石的场景。
六、教学反思与展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较为全面,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的互动环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学生在这节课中能够有所收获,对《观潮》这篇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 学习目标:•能够正确认读本单元生字词。
•能够听懂故事大意,并简单复述。
•能够正确书写生字词。
•能够初步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2. 教学重点:•本单元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课文的理解和复述。
3. 教学难点:•能够初步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二、教学准备•课本《语文》四年级上册。
•多媒体教学设备。
•课件准备。
•单词卡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动画视频引入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讨论视频内容,预猜故事发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新词•教师板书生字词,带读生字,并让学生跟读。
•制作单词卡片,进行词语认读练习。
3. 听说训练•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录音。
•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学生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4. 课文分析•分段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子。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探讨文章寓意。
5. 课文表演•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6. 课文复述•让学生个别复述课文内容。
•纠正学生表达中的错误,提高表达准确性。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强化重点。
•确认学生是否达成学习目标。
四、课后作业•完成课本后的练习册相关题目。
•背诵本单元课文。
•抄写生字词。
五、教学反思本堂课以多媒体设备引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课文表演环节应更多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下节课可适当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以上为本节课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正确书写、识别并理解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能力目标:能够用简单语言表达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难点:理解故事的深层含义,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教学准备•故事书籍:《语文园地一》•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4.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故事内容,并引出主题。
•第二步:学习带领学生逐段阅读故事,解释生字词汇,理解故事情节。
•第三步: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启发学生的思考。
•第四步: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五步:归纳总结故事的主题及所蕴含的道理,引导学生思考。
5. 课堂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复述并画出故事内容。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基本符合教学设计的要求,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导入环节的设计上,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活动或引言,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在学习环节中,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或小组讨论,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最后,在归纳环节,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从故事中获得更多的启示。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对故事内容有所了解,也表现出一定的参与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知识。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说出本课文内容,并能够正确朗读。
2.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使用生字词进行造句。
3.能够运用文中的语言知识,进行简单的段落书写。
4.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生字词进行造句。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古诗词进行欣赏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诗经》中的相关篇目。
2.教学辅助工具:黑板、彩色粉笔、幻灯片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在黑板上出示本课课文的标题,引导学生猜想课文内容,并谈论相关背景知识。
第二步: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并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
2.学生分组合作,阅读课文,互相讨论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等内容。
第三步:独立学习学生独立进行课文朗读和理解,教师巡视指导,并对学生的朗读表现进行评价。
第四步:语言运用1.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知识,进行句子造作。
2.学生将生字词应用于造句,并进行展示讨论。
第五步:诗词欣赏学生欣赏课文中的古诗词,详细讲解其中的意境和内涵,并引导学生对诗句进行散文化解读。
六、课堂练习1.指导学生背诵课文中的一首古诗词,加深印象。
2.学生自主进行古诗词创作,并进行分享交流。
七、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本节课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指导。
八、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查找一些与本课古诗词相关的资料,并撰写一篇读后感。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内容。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习作 推荐一个好地方》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教案一. 教材分析《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作文。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学会发现身边的美好,并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用文字表达出来。
教材以“推荐一个好地方”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身边的美好事物可能缺乏发现和欣赏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观察、发现和欣赏身边的美好,激发他们用文字表达自己感受的兴趣和欲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身边的美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让学生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欣赏生活中的美好,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学会观察和发现身边的美好。
2.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观察、发现和表达。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和表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示范法:教师示范写作方法,让学生模仿和实践。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好地方图片或视频,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教师准备范文,用于示范和讲解写作方法。
3.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和写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好地方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你为什么觉得它是一个好地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范文,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作者为什么喜欢这个地方?作者是如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模仿范文的写作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好地方,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化的帮助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学生欣赏和评价。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教案及反思(教案)一. 教材分析《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口语交际课文。
课文内容主要围绕我们与环境的关系展开,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能够就一些简单的话题进行交流。
但部分学生在表达时仍有紧张、害羞的情绪,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鼓励和引导。
此外,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还不够深刻,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中的观点和实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中的观点和实例。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小组合作法: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3.启发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课文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模仿。
2.相关环境问题的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3.教学录音设备:用于播放课文录音,帮助学生跟读和模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与环境相关的一些现象或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等,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目录1 观潮 (2)2 走月亮 (9)3.现代诗二首 (16)第1课时秋晚的江上 (16)第2课时花牛歌 (19)4* 繁星 (21)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25)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31)语文园地一 (36)1 观潮【教学目标】1.学会认“盐、屹、昂、顿、鼎、沸”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潮、据、堤、阔、笼”等15个字。
正确读写“笼罩、屹立、若隐若现、山崩地裂、齐头并进、漫天卷地、横贯”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 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学会认“盐、屹、昂、顿、鼎、沸”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潮、据、堤、阔、笼”等15个字。
正确读写“笼罩、屹立、若隐若现、山崩地裂、齐头并进、漫天卷地、横贯”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难点】1. 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2.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一、吟诵古诗,引入情境1.同学们,宋代潘阆写的《酒泉子.长忆观潮》中,这样写道: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
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
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
梦觉尚心寒。
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钱塘江观潮。
2.课件出示:钱塘江大潮,并引导学生体会“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各是什么意思。
二、自主读文识字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小组之间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做到把字音读准确。
3.课件出示会认生字,指名读。
“盐、屹、昂、顿、鼎、沸、贯、浩、崩、震、霎、余”字音难点:“崩”在本课读(bēng),避免读成(pēng),“震”“霎”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1 观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盐、屹、昂”等12 个生字;会写“潮、剧、堤”等15个生字;理解“笼罩、屹立、人声鼎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课文按顺序、抓特点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边读边想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学习课文按顺序、抓特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多种方法理解课文词语;懂得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
【教学方法】想象法、阅读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看过大海涨潮时的情形吗?想不想看?2.播放视频《潮水》。
3.你们喜欢吗?你们知道潮水形成的原因吗?课件出示补充资料:潮汐是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潮水一般出现在日出和日落时, 是由于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增大, 导致海水受到引力影响,然后出现涨潮。
想不想去看更多的更精彩的大潮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第1课。
(板书课题:1.观潮)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想办法解决,并把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带音生字:罩、屹、鼎、沸、贯、崩、恢(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注意指导:“罩”是翘舌音。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3.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笼罩屹立人声鼎沸横贯山崩地裂恢复(1)各种形式读词语。
(自由读、开火车读、分组读、齐读)(2)词语理解。
哪个词语理解了或不理解都可以站起来说一说。
4.理解相关词语: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实用五篇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实用五篇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1教学目标: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
练*修改*作。
3、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
会认7个生字。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教学准备: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的成果。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小朋友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
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种花种树等。
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延伸拓展:希望小朋友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
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2教学目标1.会认2个汉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体会联想、想象等方法在诗中的作用。
理解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掌握联想、想象等方法在诗中的运用;理解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喜欢的颜色及理由。
2.教师多媒体展示:大千世界,五彩缤纷。
有人喜欢红色,因为它浓烈热情;有人喜欢蓝色,因为它宁静致远;还有人喜欢绿色,因为它充满了生机。
今天我们一起学*艾青的《绿》。
二、检查预*情况,学*生字词1.指名说对作者艾青的介绍,教师相机补充。
(见达标检测第2题)2.按预*要求初读课文,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正字、正音。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学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掌握正确的口语表达技巧•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自我介绍,学生之间相互了解2.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环境对人的影响,引发思考和讨论3.小组讨论:你对环境的态度和看法第二课时1.角色扮演:模拟环境问题的情景对话,练习口语表达能力2.学习一些常用口语表达,如请求、邀请、询问等3.情景练习:小组合作,在特定情境下进行口语交际练习3. 课堂评价•学生表现:–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能够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评价:–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季后反馈学习效果和改进建议二、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练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运用口语进行交际的自信心。
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实际案例和互动环节,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环境问题与他们生活的关系,从而培养出更深刻的环境保护意识。
同时,也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更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部编版】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了解调动各种感官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2.学会运用词语描绘画面,激发想象力。
3.掌握在横格中书写钢笔字的要领,把握字与字、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培养提笔练字的好习惯。
4.诵读古诗,理解诗意,积累写景的古诗词名句。
教学重点:1.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并能生动地描述画面。
2.积累写景的古诗,感受诗中的风景之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1.学会调动各种感官感受文章的魅力。
2.理解词语的含义,并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
1.把握全身心投入课文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用几个词语组织画面,并能生动地描述。
一、交流平台1.教师出示钱塘潮的图片,播放流水声、虫鸣声,激趣导入。
导语: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
这些美丽的风景是如何呈现出来的呢?首先当然是依托作者巧妙的文字。
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去感受文中的美景呢?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交流平台”,看看你们会有什么独特的发现。
2.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轻声读读教材中的几位小朋友的对话,适时提问。
思考:(1)前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告诉我们哪些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想象画面;听声音。
)(2)第三个小朋友告诉我们还可以从文中“闻”到味道,同学们能接着他的话具体说说吗?(从课文的某句话中“闻”到了什么味道?为什么会这样?)(3)你们还有哪些独特的见解呢?(触觉、味觉等。
)3.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本单元课文时的类似体会。
4.指名学生说说交流体会,教师适时指导。
示例一:读了文章,我不仅能想象画面,“听”到声音,还能“闻”到味道。
如读《走月亮》时,我似乎闻到了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果园里果子的香味,还有那成熟的稻子的味道……示例二:读《观潮》时,我仿佛看到了海塘大堤上人山人海的情景,仿佛听到了观潮的人发出的赞叹声。
示例三:读《秋晚的江上》时,我仿佛看到了倦鸟晚归,夕阳西照江面的景象,似乎听到了鸟儿发出的疲惫的鸣叫。
示例四:读《繁星》时,我仿佛看到了繁星满天的景象,感受到了星星温柔的光芒,就像母亲寄予的温暖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观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盐、屹、昂”等12个生字;会写“潮、剧、堤”等15个生字;理解“笼罩、屹立、人声鼎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课文按顺序、抓特点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边读边想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学习课文按顺序、抓特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多种方法理解课文词语;懂得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
【教学方法】想象法、阅读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看过大海涨潮时的情形吗?想不想看?2.播放视频《潮水》。
3.你们喜欢吗?你们知道潮水形成的原因吗?课件出示补充资料:潮汐是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潮水一般出现在日出和日落时,是由于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增大,导致海水受到引力影响,然后出现涨潮。
想不想去看更多的更精彩的大潮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第1课。
(板书课题:1.观潮)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想办法解决,并把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带音生字:罩、屹、鼎、沸、贯、崩、恢(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注意指导:“罩”是翘舌音。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3.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笼罩屹立人声鼎沸横贯山崩地裂恢复(1)各种形式读词语。
(自由读、开火车读、分组读、齐读)(2)词语理解。
哪个词语理解了或不理解都可以站起来说一说。
4.理解相关词语: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人声鼎沸: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横贯:山脉、河流、道路等横着通过去。
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地面开裂,形容声响巨大或变化剧烈。
恢复:变成原来的样子。
5.学习多音字:号:hào(号码)háo(号叫);闷:mēn(闷热)mèn(憋闷)6.把生字带到课文中你还能认识吗?同时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单地话概括出来?(这篇课文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盛况,展现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看看钱塘江大潮是怎么个壮观。
三、精读领悟1. 全文共分几部分?第一部分 (第1段):指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且这一称赞由来已久。
第二部分(第2段):写了潮来之前,钱塘江上的景色以及观潮的人很多,热情很高。
第三部分(第3、4段):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第5段):写潮退后的景象。
2.学习第1段。
(1)指名读第一段。
其他同学思考:本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交流:一是总领全文;二是设置悬念,引起下文,让人思考“奇”在哪里。
过渡:我们具体看看作者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是“天下奇观”?3.学习第2段。
(1)指名读第2段。
(2)“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人们的眼前。
”改为“眼前是宽阔的钱塘江”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因为“横卧”一词极具动态感和画面感,可以让人真切地感受到钱塘江雄浑的气势和壮阔的场面,改后的句子无此效果。
)(3)找出描写潮来前江面样子的句子?(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4)结合原文理解“若隐若现”。
读一读相关句子: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理解:因为距离远而且又有雾,所以理解为隐隐约约,看不清楚的意思。
(4)找出描写观潮人情形的句子。
(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5)“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人山人海”说明观潮人之多;“等着、盼着”说明人们非常期待海潮的出现。
)4.学习第3、4段。
(1)作者按什么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由远及近的顺序)(2)第三段中如何写远处潮来时的情景的?(声音:隆隆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形状:水天相接处出现一条白线。
)(3)对潮来时近处的描写作者又抓住了哪几个方面?(声音、形状、颜色)(4)分别从以上三个方面找出近距离描写潮来时的词句?(形状:白线很快移来,拉长、变粗、横贯江面、两丈高水墙;颜色:白浪翻滚、千万匹白色战马;声音:山崩地裂、颤动。
)(5)“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更具体形象,把翻滚的白浪比作水墙,描写出江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宽,可见潮水是如何的汹涌)。
图片感受水墙。
(6)你还能找出本段中的比喻句吗?(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在这里又把什么比作什么呢?(把浪潮向前涌动比作“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说明水势大、速度快,势不可挡;把潮声比作山崩地裂,说明声音大、气势非凡。
)www-2-1-cnjy-com(7)播放相关视频感受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8)有感情地读一读句子。
5.学习第5段。
(1)师生齐读。
(2)本段中的哪些词语还能突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漫天卷地、风号浪吼)(3)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6.拓展延伸:你知道钱塘江大潮为什么如此壮观吗?请阅读课本资料袋中的内容。
7.课堂小结:作者从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三个方面描写了钱塘江大潮,赞美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情感。
四、课堂总结同学们,学完了本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1)了解并感受了钱塘江大潮的奇观,激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学习课文按顺序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还学会了抓住关键词语去深入文本进行阅读。
五、课堂练习1.用恰当的词语代替下面的句子。
浪潮马上就要来了,顿时人声嘈杂、喧闹,像水在锅里沸腾那样。
(人声鼎沸)浪潮来时的声音就像山岳倒塌,大地裂开一样。
(山崩地裂)2.写出四个描写海面的四字词语。
风平浪静、汹涌澎湃、风号浪吼、波澜壮阔六、作业布置1.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本课四字词语。
2.课下搜集有关写景的文章读一读。
【板书设计】观潮潮来前薄雾笼罩、风平浪静潮来时闷雷滚动、白浪翻滚、山崩地裂潮过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教学反思】《观潮》是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描写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赞美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本文思路较清晰,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时间顺序层层递进的描写了大潮的壮观,从而体现一开始的“奇”字。
而且作者用词非常形象、确切。
因此,教学时我采取读关键句,抓关键词去深入每段文本寻找所提问题的答案。
然后再读文段,加深认识。
教学时,有条件的教师如果每段都能配上适当的视频效果会更好。
2 走月亮教材分析:《走月亮》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散文。
读着这篇文章,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走进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桃源般的画卷中: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啊走,走过村头,走过大道和小路,走过小溪和水塘,走过溪岸和拱桥,走过果园和菜地……山之高,村之静,水之香,塘之趣,果之甜,虫鸣、鸟飞、溪流、人语,无不充盈着温馨、甜美之情。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的感叹号中包含着多少温暖的感觉和幸福的滋味!学情分析: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让他们生活得更快乐、幸福、充实。
教师要给学生的学习历程注入新鲜的生活源泉,融入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让他们接受生活的感染与召唤,从而感悟文本,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的学习中来,领悟文本,赋予文本新的生命力,并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教学措施:本文语言静妙,别致,富有诗意,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来体悟感情,突破教学重难点。
1、在通读、认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结构的特点。
(先写景,再抒情,最后说明在什么地方走月亮;说明写景的观察点,而且是以呼告的语气,请求阿妈。
前面的写景抒情是到哪个地方走月亮的愿因。
)2、细读品味,理解感悟,“以生为本”,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以学生的诵读为主线,,让学生个人读,小组读,然后抓住学生感受最深的地方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3、学习反复句,通观全文,体会“我和阿妈走月亮”出现四次的作用,看似重复实则妙笔之句,充分表达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细细咀嚼这种情致、意趣,虽是秋夜,却让人心中涌起融融的暖意。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背诵课文。
3、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激发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导学案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文中的一些词语。
难点:初步理解“走月亮”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导入1、上一课,我们学习了《古诗二首》,知道古人对明月非常喜欢,写下了许多佳作。
今天,我们要跟着一位伟大的现代作家——吴然,去看看他眼中的明月,请进入今天的学习--《走月亮》。
2、齐读课题,思考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3、看作者简介:吴然,1945年生,云南宣威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春城晚报高级编辑。
编辑之余,为少年儿童写作散文。
已出版散文、散文诗集《歌溪》、《一碗水》、《我的小马》(台湾版)、《小鸟在歌唱》、《天使的花房》等10多部。
曾获中国作协第二、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以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多项。
作品选入上百种选本,其中《民族小学》、《新年礼物》、《珍珠泉》、《杨梅会》等被编入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
二、初读课文理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再请学生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
(2)词语闯关:洱海月盘柔和淘气牵着坑坑洼洼风俗泼剌汩汩浇灌蚕豆沉甸甸稻穗镀金银毯田埂嗅见闪闪烁烁2、再读文章,理解:什么叫做“走月亮”?(生:走月亮是我国南方特有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