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22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点导学及答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复习与巩固

一、考点解读

考点提示

1.结合实例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以及地理环境各

要素的相互作用。

3.知道区域差异有不同的空间尺度,能明确理解地域分布规律的形成和表现。

知识经纬

二、要点精析

(一)水循环、生物循环、地壳物质循环比较

水循环生物循环地壳物质循环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

大气圈、岩石圈、生

物圈中通过各个环

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

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

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

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环节蒸发(蒸腾)、水汽

输送、降水、下渗、

径流(地表径流、地

下径流)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分

解作用

冷却凝固、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变质、重熔再生

物质循环简图

能量交换太阳能(蒸发、水汽

输送)、重力能(降

水、径流)

太阳能−−−→

光合

作用

化学能

−−−→

分解

呼吸

热能

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

重力能

意义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

平衡;②缓解不同纬

度热量收支不平衡

的矛盾;③海陆间联

系的主要纽带,不断

地塑造地表形态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

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

的流动、转化;②联系自

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

和无机界

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

源;②改变了地表形态,

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

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

层之间的物质、能量传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光合作用的生产功能图解

2.野生动物的平衡功能(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图解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2.湖泊和大型水库与周围地区局部的大气环流,能对周边地区环境进行整体调节

[案例分析]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与海南岛地理环境整体性表解

西北内陆地区海南岛地理环

纬度位北纬40°附近北纬20°以南

海陆位

距海远四周被海洋包围

降水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气候干

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地表水地表水贫乏地表水丰富

外力作用日照强,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

岩石物理风化作用强,化学风化

作用微弱,风力侵蚀、搬运作用

强,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弱

终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日较差

小,岩石化学风化作用强,流水侵蚀,

搬运作用强,受热带气旋、台风的影

响,风力侵蚀、搬运作用强

植物气候干旱、植物稀少,物理风化作用剧烈,岩石崩解碎裂,形成

戈壁沙漠终年高温多雨,植物茂密,属于热带雨林,动植物丰富

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典型土壤为荒漠土终年高温多雨,典型土壤为砖红壤或砖红壤性红壤

(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破坏森林与植树种草所引发的不同环境效应图解

【典型例题】

这是一片备受世人瞩目的土地,从自然环境到人类文明的演进,无不留下深深

的印记。自然地理环境又是由大气、水、岩石和生物圈组成的整体。

(1)由图中资料,分析推断该区域商周时期与现在气候特征的差异。

(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解释该区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

(3)请你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在水土流失的过程中,本区域各地理要素体现整体性的。

解析:(1)野象的生活需要较为湿热的气候,而商周时期其在中国的分布可到达黄土高原地区,由此可以推测当时当地的气候应比较暖湿。(2)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应从气候、土壤、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3)本题需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内涵着手进行分析,答题时应凸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性特征。

答案:(1)商周时期:气候温暖湿润;现在:气候较商周时期干冷。气候处在不断变化中。(2)该区域降水集中,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多垂直节理;气候逐渐于冷的变化趋势导致植被覆盖率逐渐降低,植被保持水土的功能逐渐下降。(3)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气候、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黄土高原景观正是在这种统一变化的过程中形成的。

(五)自然带

1.自然带概念的三个要点:

一是自然带的形成因素: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二是自然带的构成要素:有一定热量和水分组合以及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三是自然带的分布特点: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

2.“理想大陆”(海岸线平直,无地表起伏)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六)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

异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

异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规律

自然带的变化:从

赤道向南北两侧分

别是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热带

荒漠带→亚热带常

绿硬叶林带

大陆东西两岸从沿海向内

陆分别是森林→草原→荒

山、乞力马扎罗山

的垂直自然带

1.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山体要达到一定高度;(2)山体所处的纬度愈低,垂直自然带就愈多;(3)山体的起点高度低,相对高度大,自然带垂直分布差异明显,如珠穆朗玛峰南坡起点低,又处在亚热带,自然带与由赤道到两极的水平自然带有些相似;北坡起点处的青藏高原海拔4 000米以上,垂直带谱比南坡少得多。

规律:垂直带谱的数目、组成与纬度、高度的关系可通过下图直观地反映出来。

2.雪线分布高度的影响因素

地球上各地区雪线的分布高度起伏多变,主要取决于气候与地貌因素的综合作用。气候上温度和降水量都与之有关系。地表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降低,因而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赤道向两极降低。

降水量与雪线的高度关系密切。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反之越高。因而,全球雪线高度最高的地区不在赤道附近,而是在副热带高气压带。

地貌因素对雪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势和坡向上。陡峻的山地,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对于北半球而言,南坡、西坡日照多,冰雪消融量大,雪线偏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