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学原理磨损规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由此可知:考虑表层材料在磨损过程中的动态特性和破坏特点,以及材 料与周围介质的作用等等,对于建立磨损理论及其计算方法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而这一任务的复杂性使得磨损计算至今还不能满足应用的要 求。
5.1 磨损过程曲线
5.1.1 磨损过程曲线
• 图5.2给出了典型的磨损曲线,它表示磨损量Q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各 种磨损曲线通常由表示三种不同的磨损变化过程中三个阶段组成。
• 实际的磨损现象通常不是以单一形式出现,而是以一、两种为主,几种 不同机理的磨损形式综合表现的。
• 随着工况条件的变化,实际机械零件的主要磨损形式也会相应改变。图 5.1给出了齿轮失效方式随着载荷和速度的变化情况。在这一章中,磨 损被视作综合的表面损伤现象,讨论磨损变化规律、影响因素和抗磨措 施。
稳定状态,磨损率保持不变。这是摩擦副正常工作时期。 • III.剧烈磨损(Sharp Wear Process)阶段:磨损率随时间而迅速增加,
使工作条件急剧恶化,而导致零件完全失效。
5.1.2 磨合磨损
• 加工装配后的摩擦副表面具有微观和宏观几何缺陷,使配合面在开始摩 擦时的实际接触峰点压力很高,因而磨损剧烈。在磨合过程中,通过接 触峰点磨损和塑性变形,使摩擦副接触表面的形态逐渐改善,而表面压 力、摩擦系数和磨损率也随之降低,从而达到稳定的磨损率进入正常磨 损阶段。按照欧洲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的工程材料磨损小组 的定义,磨合是机械零件在使用初期,改善其适应性、表面形貌和摩擦 相容性的过程。可认为是形成表面氧化膜等的化学过程和形变硬化等的 冶金过程。
• 不同摩擦副结构和性质以及不同磨合工况,其磨合磨损机理的构成都不 一样。
1.表面形貌与性能的变化
• 磨合阶段的磨损形式主要是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特别是在表面粗糙度 较高,两表面硬度相差较大时,表面微凸体的机械相互作用,硬的微凸 体对较软表面的犁削作用,更是磨合初期的主要磨损形式。随着磨合磨 损过程的进行,表面粗糙度将发生变化,正常的情况是粗糙度下降,磨 粒磨损或微凸体机械作用的磨损逐渐减少,直至进入磨损的持续阶段。
第五章 磨损规律 Wear Characteristics
图5.1 齿轮失效方式 failure mode of gear
第五章 磨损规律 Wear Characteristics
• 近年来通过对磨损状态和磨屑分析以及对磨损过程的深入研究,提出了 一些磨损理论,它们是磨损计算的基础。
• 磨损计算方法的建立必须考虑磨损现象的特征。而这些特征与通常的强 度破坏很不相同。例如摩擦副的实际接触点是离散的和变化的,因而摩 擦副承载材料的体积很小并在磨损过程中不断变化。
,良好的磨合还能够有效地改善 摩擦副其它性能。如图5.8所示, 滑动轴承经磨合后可以改善表面 形貌,使轴承临界特性数降低, 更利于建立流体动压润滑膜。又 如发动机的合理磨合提高了缸套 活塞环的表面品质,减少擦伤痕 迹,提高密合性,可使发动机的 耗油量较一般情况下降达50%。
3.提高磨合性能的措施
• 良好的磨合性能表现为磨合时间短,磨合磨损量小,以及磨合后的表面 耐磨性高。为提高磨合性能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
第五章 磨损规律 Wear Characteristics
• 各种磨损形式有着不同的作用机理:磨粒磨损(Abrasive Wear )主要是 犁沟和微观切削作用;粘着磨损(Adhesive Wear )过程与表面间分子作 用力和摩擦热密切相关;接触疲劳磨损(Contact Fatigue Wear )是在循 环应力作用下表面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的结果;而氧化和腐蚀磨损 (Oxidation and Corrosive Wear )则由环境介质的化学作用产生。
为稳定磨损的物理量。令磨损率为单位时间的磨损量,则有:
•
dQ
dT
a tg
(5.1)
• 总磨损量Q=Q0+Qa,而稳定磨损量Qa=aTa。因此,正常磨损寿命为:
• •
由此可知:正常磨损寿命TTa a随1着a (QQ0和Q0 a) 的减小而增加。(5.2)
2.磨合规范
三种磨合规范的磨合曲线
2.磨合规范
图5.2 磨损过程曲线
5.1.1 磨损过程曲线
• 组成磨损曲线的三种磨损阶段为: • I.磨合磨损(Running-in Wear Process )阶段:磨损率随时间增加而逐
渐降低。它出现在摩擦副开始运行时期。 • II.稳定磨损(Steady Wear Process )阶段:摩擦表面经磨合以后达到
图5.5是塑性指数曲线。 随磨合时间的延续, 经过磨合磨损表面由 塑性接触过渡到弹塑 性接触,甚至弹性接 触状态。
2.磨合规范
• 采用不同的磨合规范可以使磨合时间、磨合磨损量以及磨合后的磨损率 有很大的不同。实践证明:良好的磨合能够使摩擦副的正常工作寿命提
高1~2倍。 • 在图5.6中,若以下标0表示的是磨合磨损的物理量;而以下标a表示的
• 通过磨合磨损不仅使摩擦副在几何上相互贴服,同时还使表面层的组织 结构发生变化,获得适应工况条件的稳定的表面品质。
1.表面形貌与性能的变化
Ra
磨合过程中粗糙度Ra 值的变化
1.表面形貌与性能的变化
图5.4表示较硬摩擦副 表面磨合前后表面形 貌变化。磨合使接触 面积显著地增加和峰 顶半径增大。
1.表面形貌与性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变化
• 选用合理的磨合规范 • 选择适当的润滑油和添加剂 • 采用合适的材料配对 • 控制制造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5.2 影响磨损因素
5.1.2 磨合磨损
1.表面形貌与性能的变化
• 生产实践中,主要有四种磨合方式,即干摩擦条件下的磨合、普通润滑 油中的磨合、添有磨料润滑油中的磨合和电火花磨合。在有润滑油的磨 合磨损中,除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主要机理外,同时还存在化学磨损、 疲劳磨损、冲蚀磨损、气蚀磨损和电化磨损等多种复杂机理。在添有磨 料润滑油中的磨合中,采用的磨料有微米固体颗粒和纳米固体颗粒,研 究人员将微米和纳米固体粉末混合在一起作为磨料,取得了较好的磨合 效果。电火花磨合是利用放电原理使运转的摩擦副达到磨合的目的。
5.1 磨损过程曲线
5.1.1 磨损过程曲线
• 图5.2给出了典型的磨损曲线,它表示磨损量Q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各 种磨损曲线通常由表示三种不同的磨损变化过程中三个阶段组成。
• 实际的磨损现象通常不是以单一形式出现,而是以一、两种为主,几种 不同机理的磨损形式综合表现的。
• 随着工况条件的变化,实际机械零件的主要磨损形式也会相应改变。图 5.1给出了齿轮失效方式随着载荷和速度的变化情况。在这一章中,磨 损被视作综合的表面损伤现象,讨论磨损变化规律、影响因素和抗磨措 施。
稳定状态,磨损率保持不变。这是摩擦副正常工作时期。 • III.剧烈磨损(Sharp Wear Process)阶段:磨损率随时间而迅速增加,
使工作条件急剧恶化,而导致零件完全失效。
5.1.2 磨合磨损
• 加工装配后的摩擦副表面具有微观和宏观几何缺陷,使配合面在开始摩 擦时的实际接触峰点压力很高,因而磨损剧烈。在磨合过程中,通过接 触峰点磨损和塑性变形,使摩擦副接触表面的形态逐渐改善,而表面压 力、摩擦系数和磨损率也随之降低,从而达到稳定的磨损率进入正常磨 损阶段。按照欧洲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的工程材料磨损小组 的定义,磨合是机械零件在使用初期,改善其适应性、表面形貌和摩擦 相容性的过程。可认为是形成表面氧化膜等的化学过程和形变硬化等的 冶金过程。
• 不同摩擦副结构和性质以及不同磨合工况,其磨合磨损机理的构成都不 一样。
1.表面形貌与性能的变化
• 磨合阶段的磨损形式主要是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特别是在表面粗糙度 较高,两表面硬度相差较大时,表面微凸体的机械相互作用,硬的微凸 体对较软表面的犁削作用,更是磨合初期的主要磨损形式。随着磨合磨 损过程的进行,表面粗糙度将发生变化,正常的情况是粗糙度下降,磨 粒磨损或微凸体机械作用的磨损逐渐减少,直至进入磨损的持续阶段。
第五章 磨损规律 Wear Characteristics
图5.1 齿轮失效方式 failure mode of gear
第五章 磨损规律 Wear Characteristics
• 近年来通过对磨损状态和磨屑分析以及对磨损过程的深入研究,提出了 一些磨损理论,它们是磨损计算的基础。
• 磨损计算方法的建立必须考虑磨损现象的特征。而这些特征与通常的强 度破坏很不相同。例如摩擦副的实际接触点是离散的和变化的,因而摩 擦副承载材料的体积很小并在磨损过程中不断变化。
,良好的磨合还能够有效地改善 摩擦副其它性能。如图5.8所示, 滑动轴承经磨合后可以改善表面 形貌,使轴承临界特性数降低, 更利于建立流体动压润滑膜。又 如发动机的合理磨合提高了缸套 活塞环的表面品质,减少擦伤痕 迹,提高密合性,可使发动机的 耗油量较一般情况下降达50%。
3.提高磨合性能的措施
• 良好的磨合性能表现为磨合时间短,磨合磨损量小,以及磨合后的表面 耐磨性高。为提高磨合性能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
第五章 磨损规律 Wear Characteristics
• 各种磨损形式有着不同的作用机理:磨粒磨损(Abrasive Wear )主要是 犁沟和微观切削作用;粘着磨损(Adhesive Wear )过程与表面间分子作 用力和摩擦热密切相关;接触疲劳磨损(Contact Fatigue Wear )是在循 环应力作用下表面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的结果;而氧化和腐蚀磨损 (Oxidation and Corrosive Wear )则由环境介质的化学作用产生。
为稳定磨损的物理量。令磨损率为单位时间的磨损量,则有:
•
dQ
dT
a tg
(5.1)
• 总磨损量Q=Q0+Qa,而稳定磨损量Qa=aTa。因此,正常磨损寿命为:
• •
由此可知:正常磨损寿命TTa a随1着a (QQ0和Q0 a) 的减小而增加。(5.2)
2.磨合规范
三种磨合规范的磨合曲线
2.磨合规范
图5.2 磨损过程曲线
5.1.1 磨损过程曲线
• 组成磨损曲线的三种磨损阶段为: • I.磨合磨损(Running-in Wear Process )阶段:磨损率随时间增加而逐
渐降低。它出现在摩擦副开始运行时期。 • II.稳定磨损(Steady Wear Process )阶段:摩擦表面经磨合以后达到
图5.5是塑性指数曲线。 随磨合时间的延续, 经过磨合磨损表面由 塑性接触过渡到弹塑 性接触,甚至弹性接 触状态。
2.磨合规范
• 采用不同的磨合规范可以使磨合时间、磨合磨损量以及磨合后的磨损率 有很大的不同。实践证明:良好的磨合能够使摩擦副的正常工作寿命提
高1~2倍。 • 在图5.6中,若以下标0表示的是磨合磨损的物理量;而以下标a表示的
• 通过磨合磨损不仅使摩擦副在几何上相互贴服,同时还使表面层的组织 结构发生变化,获得适应工况条件的稳定的表面品质。
1.表面形貌与性能的变化
Ra
磨合过程中粗糙度Ra 值的变化
1.表面形貌与性能的变化
图5.4表示较硬摩擦副 表面磨合前后表面形 貌变化。磨合使接触 面积显著地增加和峰 顶半径增大。
1.表面形貌与性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变化
• 选用合理的磨合规范 • 选择适当的润滑油和添加剂 • 采用合适的材料配对 • 控制制造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5.2 影响磨损因素
5.1.2 磨合磨损
1.表面形貌与性能的变化
• 生产实践中,主要有四种磨合方式,即干摩擦条件下的磨合、普通润滑 油中的磨合、添有磨料润滑油中的磨合和电火花磨合。在有润滑油的磨 合磨损中,除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主要机理外,同时还存在化学磨损、 疲劳磨损、冲蚀磨损、气蚀磨损和电化磨损等多种复杂机理。在添有磨 料润滑油中的磨合中,采用的磨料有微米固体颗粒和纳米固体颗粒,研 究人员将微米和纳米固体粉末混合在一起作为磨料,取得了较好的磨合 效果。电火花磨合是利用放电原理使运转的摩擦副达到磨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