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合集下载

心理健康试题及答案

心理健康试题及答案

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测试题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1.我们常说的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是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的( C ) C.理想状态2、关于团体心理辅导的论述以下哪一条是不对的 ( C )C.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适合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活动的主持者应受过相应的训练3、关于考试焦虑症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C )C.考试焦虑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所以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就可以了4、关于学生人际关系问题,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B )B.人际关系问题一般是学生相对较少关心的问题5、自卑感问题是按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哪种标准来划分的( B ) B.内在心理根源6、关于自卑感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A.自卑的人热衷于与人比较,而对自己的期待却很低7、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B )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8、在危机干预时,在当事人认同和理解的基础上,做出现实可行的用于摆脱困境的短期计划,是为了( A )A.帮助当事人看到摆脱困境的可能性9、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 C ) C兴趣10、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 B ) B性格11、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 D ) D班杜拉12、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 B ) BY-G人格测验13、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 D ) D抑郁质14、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 C )C社交能力15、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那六个层次( D )D. 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16、认知学习理论是谁提出的( B ) B.加涅、17、加涅的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 A )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18、学生运用概念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技能是( B )B. 智力技能19、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B ) B.发现法20、教师在教学过程,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 D ) D.教学监控能力21、儿童对父母和权威表现出尊重与顺从,或者把成人的规则看成是不变的阶段称为( B ) B.他律阶段22、人工智能是属于( D ) D.机器学习3、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 C ) C.模仿24、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把学习分成( C ) C.意义性学习、机械性学习25、在非对抗性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产生一致性,称为( C ) C.暗示26、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C ) C.意志力27、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 C )C. 动机是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28、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 D )A.直接兴趣B.间接兴趣C.中心兴趣D.广阔兴趣29、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行为原因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是( A ) A.归因30、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 B )B.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二、多选题(每题1分,共25分)l、中共中央在1998年的《关于进—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提出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是为了( A B C D )A.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B.健全人格C.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D.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2、张春兴认为心理健康的条件有( A B C D E )A.情绪较稳定B.乐于工作C.能与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并乐于和他人交往D.对自己有适当的了解,并悦纳自我E.对环境有适切的认识并能切实有效地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适宜采用( B C D )A.诊疗模式B.发展模式C.教育模式D.文化模式4、对学生开展一对一的个别心理咨询的作用在于( A B C )A.保证心理咨询的深度B.保证心理咨询的私密性C.保证心理咨询的效果D.保证心理咨询的效率5、关于心理测试的论述以下正确的有( A B C D )A.心理测试可以集体进行,也可以一对一进行B.心理测试的目的可以是科研和调查,了解学生心理状况C.心理测试的目的可以是筛查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做好预防工作D.心理测试的目的可以是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宣传作用6、造成学生学习问题的可能原因有( A B C D E )A.学习习惯和方法不良B.学习动力缺失C.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D.亲子关系问题E.学业不适应7、对于学习习惯的建立,以下哪几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C E )A.基本学习习惯不良多始于小学B.家长的“陪读”会造成孩子在学习上对家长的依赖C.不良学习习惯的扭转和改变不是很难的事。

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与答案(一)

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与答案(一)

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与答案(一)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挑选题 (一具正确答案。

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B)A.华生B. 马斯洛C. 霍尔D. 杜威2.心理学属于 ( C)A.自然科学B. 社会科学C.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D. 哲学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A. 随意注意B.别随意注意C. 随意后注意D. 无意注意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不的能力称为( D)A.绝对感受阈限B. 绝对感觉性C. 差不感受阈限D.差不感觉性5.“入芝兰之室,久而别闻其香”描述的是 (A )A.习惯现象B. 听觉习惯C. 嗅觉刺激D. 味觉刺激6.信息在短时经历中普通只保持( B)秒钟。

A. 1~2B. 20~40C. 60~70D. 70~80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顾的抑制作用叫(B )A.前摄干扰B. 倒摄干扰C. 消退抑制D. 超限抑制8.短时经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纳的方式是(C )A.感受登记B. 注意C. 组块D. 复述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

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并且,也算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C )了。

A.大B.多C.小D. 增加10.先有一具目标 (目的 ),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那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方法采取活动(手段 )来减小那个差异。

这种解决咨询题的办法或策略是( C)A.爬山法B. 逆向工作法C. 手段—目的分析法D. 尝试错误法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讲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B. 卡特尔C. 瑟斯顿D. 吉尔福特12. 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讲的“施用累能”是指 (B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妨碍B. 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妨碍C. 遗传对智力的妨碍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妨碍13. 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B)A.追求利益的倾向B. 回避失败的倾向C.回避困难的倾向D. 追求刺激的倾向14. 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B)A.热情B. 心境C. 激情D. 应激15.某学日子泼、好动、乐观、灵便,喜爱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特训267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特训267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特训最新版(二)1、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教师上课前的“三备”内容的是—OA: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 o 参考解析: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法。

2、单选题婴儿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Λ: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 【答案】Co 解析:婴儿刚出生时各项感觉能力都很弱,只有味觉是最为发达的感觉。

3、填空题 把人的形象和猪的形象进行组合形成了猪八戒这一新形象。

这一心理过程属于—O 参考答案:创造想象本题解释:【答案】创造想象材生法女W 教学教 照备备备 备BCD觉觉觉觉听味视痛氏C:D:4、判断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中国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参考答案:正确本题解释:参考答案:对。

参考解析: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通知指出,《纲要》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5、简答题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参考答案:【答案】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6、单选题《教师法》规定,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进行的考核内容包括 工作成绩、身体状况、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成绩、身体状况工作成绩、身体状况、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o7、单选题 “严慈相济”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B :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D: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oΛ:业务水平、 B:政治思想、 C:业务水平、 D:政治思想、8、单选题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灵活性、自愿性和—oΛ:自主性B:随意性C:规范性D:强制性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 o参考解析:课外活动的特点有:灵活性、开放性、综合性、自主性和自愿性。

青书学堂系统信阳师范学院-心理学导论(高起专)所有答案

青书学堂系统信阳师范学院-心理学导论(高起专)所有答案

青书学堂系统信阳师范学院-心理学导论(高起专)所有答案问答题简述意识的含义并列举意识的几种不同状态答案是:标准答案:从心理内容上讲,意识就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其中既包括可以用言语表达出来的,也包括难以用言语表述清楚,但是却是能够让人亲身体会到的。

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理解意识的概念:第一,意识是一种觉知。

第二,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机能。

第三,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意识的不同状态有:睡眠、梦、催眠和白日梦。

问答题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答案是:标准答案:智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

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

2智力的结构差异,即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

另外,人的智力发展有早晚差异。

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多选题想象。

本题30分A、是以表象作为素材的B、是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C、属于记忆的范畴D、包括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两种答案是:标准答案:ABD多选题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

本题30分A、迁移的作用B、定势的作用C、原型启发的作用D、思维形态的作用答案是:标准答案:ABC多选题认知心理学按照信息保存时间的长短,以及信息的编码、储存和加工方式的不同,将记忆分为。

本题30分A、瞬时记忆B、程序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答案是:标准答案:ACD多选题性格。

本题30分A、容易受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B、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风貌C、更多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D、是个体间人格差异的核心答案是:标准答案:ABCD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感觉后象的现象有。

本题30分A、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B、电灯灭了,眼睛里还会看到亮着的灯泡的形状C、声音停止后,耳朵里还有这个声音的余音在萦绕D、绿叶陪衬答案是:标准答案:BC多选题色觉异常的特点有。

本题30分A、色觉异常可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B、色觉异常绝大多数是遗传的原因造成的C、色觉异常的人碍于面子常用正常人的术语来命名物体的颜色D、有色觉异常答案是:标准答案:ABD多选题桑代克和斯金纳所研究的条件反射叫。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分章复习题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分章复习题

《中学教育心理学》最新分章复习题(2章)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_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心理发展的几个特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具有方向性与顺序性。

B.各种心理机能中感知觉发展最早,然后是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C.具有平衡性和个体差异性。

D.心理发展的根本过程是连续的、不间断的。

2.从性格类型来看,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属于(B)。

A.理智型B.情绪型C.意志型D.情感型3.少年期是指年龄在(B)阶段的儿童。

A.6~11、12岁 B.1l、12~14、15岁C.14、15~17、18岁 D.3-6、7岁4.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D)。

A.获得守恒概念,具有明显的逻辑性B.象征思维和直觉思维C.思维的不可逆性D.以命题形式进行,具有命题组合能力5.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辨证思维。

这些特征出现在(B)。

A.青年期B.青年初期C.青少年期D.少年期6.个体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B)。

A.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连续性和阶段性7.在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中,(A)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

A.自我控制B.自我评价C.自我体验D.自我认识8.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A)。

A.冲动型B.沉思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9.青年初期是指年龄在(C)阶段的儿童。

A.6~11、12岁 B.11、12~14、15岁C.14、15~17、18岁 D.3-6、7岁10.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B)。

A.男优于女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C.女优于男D.男女总体水平,有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11.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D)。

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名词解释

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名词解释

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名词解释在教育领域中,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它涉及到了学习者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会直接影响到学习者在学习中的表现和学习成就。

一、智力差异智力作为学习者个体差异的重要方面之一,指的是学习者在思维能力、认知过程和问题解决方面的不同水平。

不同的学习者在智力方面存在差异,有些学习者可能有较高的智力水平,更容易理解抽象概念和解决复杂问题;而有些学习者的智力水平可能相对较低,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来理解和掌握相同的知识内容。

二、学习风格差异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偏好的方式和策略。

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风格,有些学习者更喜欢通过听讲课程内容来学习,他们是口头型学习者;而有些学习者则更倾向于通过图像和图表来理解和记忆知识,他们是视觉型学习者。

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差异,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以满足学习者的个体需要。

三、学习动机差异学习动机是指学习者选择和坚持学习的动力和目标。

不同的学习者在学习动机方面存在差异,有些学习者可能是内在动机驱使下的积极主动学习者,他们对学习具有自我激励的兴趣和热情;而有些学习者可能是外在动机驱使下的被动学习者,他们更多地是为了应付考试或满足他人期望而学习。

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差异,可以帮助教师针对不同学习者的需要提供不同的激励和支持,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四、学习策略差异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有目的的学习活动。

不同的学习者在学习策略方面存在差异,有些学习者可能更倾向于采用重复记忆和刻意练习的策略,他们更注重学习的结果与成绩;而有些学习者则可能更注重深度理解和应用知识的策略,他们更注重学习的过程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差异,可以帮助教师指导学习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和成绩。

五、情感差异情感差异是指学习者在情感体验和情绪状态上的个体差异。

不同的学习者在情感方面存在差异,有些学习者可能更容易感到焦虑和紧张,这可能会对他们的学习表现和成绩产生负面影响;而有些学习者则可能更容易感到兴奋和满足,这可能会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投入学习并取得好的成绩。

学生个体差异分析

学生个体差异分析

学生个体差异分析随着教育体系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关注点开始转向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个体差异,指的是不同学生在智力、性格、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了解和分析学生个体差异,有助于制定个性化教育策略,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智力、性格、学习能力等方面入手,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智力差异学生的智力水平是个体差异中最为明显的一点。

每个学生在认知、思维、创造等方面存在差异。

有的学生擅长逻辑思维,善于分析和推理,有的学生则更善于直观的想象和表达。

因此,在知识传授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智力差异有针对性地设置任务和教学策略。

例如,对那些思维敏捷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挑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而对于那些想象力较为发达的学生,可以借助图表、模型等辅助工具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二、性格差异学生个体差异还表现在性格方面。

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都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外向活跃,善于交际;有的学生内向,喜欢独立思考。

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方式。

对于外向型学生,可以开展小组活动、合作学习,促进他们与他人的互动与交流;而对于内向型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机会,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培养自信心。

三、学习能力差异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个体差异的重要方面。

有些学生学习能力较强,能够快速掌握新知识和技能;而有些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拓展和深化学习的机会,让他们有进一步挑战自我的机会;而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四、情商差异情商是指个体在情绪管理、情感表达和社交关系等方面的能力。

每个学生的情商水平也存在差异。

情商高的学生更懂得与他人合作,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更能够适应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对于情商高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协作学习和团队活动,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情商能力;而对于情商较低的学生,可以提供情绪管理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情商水平。

自考 教师资格证 心理学 第六章 智力

自考 教师资格证 心理学  第六章  智力

第六章 智力一、单项选择题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 B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3.某学生智商为100表示( B ) 考过两次A.较低智力B.中等智力C.较高智力D.非凡智力 4.智商的计算公式是( B )。

A.100CA MA (IQ)+)实足年龄()心理年龄(智商=B. 100CA MA (IQ)⨯=)实足年龄()心理年龄(智商 C. %)实足年龄()心理年龄(智商100CA MA (IQ)⨯=D. 100MA CA (IQ)-)心理年龄()实足年龄(智商=5.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D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D.吉尔福特6.一般说来,以下哪一类能力被认为不属智力范畴?( A ) A.人际交往能力 B.学习能力C.言语能力D.运算能力7.一般说来,( A )被认为不属智力范畴。

A.人际交往能力 B.学习能力 C.言语能力D.运算能力8.在一个测验正式付诸使用以前,测验的编制者都要建立一个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使得对分数的解释更加清晰、明确。

这一参照指标指的是( A )。

A.常模 B.效度 C.难度D.信度9.( A )又称稳定性系数。

考过两次 A.再测信度B.评分者信度C.内部一致性信度D.分半信度10.( C )是将个体的智力测验成绩和同年龄组被试的平均成绩比较而得出的相对分数。

A.心理年龄 B.比率智商 C.离差智商D.智力年龄11.在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理论中,“关系”属于( A )。

A.产物维度B.内容维度C.操作维度D.应用维度12.____________的主要作用是处理熟悉的、已加工过的问题。

( A )A.晶体智力B.经验智力C.流体智力D.内省智力13.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是一种( B )A.成就测验B.团体测验C.个别测验D.性向测验14.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中,智商的计算方法为( C )A.正态分布B.比率智商C.离差智商D.智力年龄15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论认为,智力的内部构成涉及思维的三种成分,其中的元成分为( B )A.根据经验调整所运用的成分的过程B.控制行为表现和知识获得的过程C.提取信息并作出判断反应的过程D.用于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二、名词解释流体智力P138流体智力(fluid intelligence)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

浅析智力发展的差异性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浅析智力发展的差异性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浅析智力发展的差异性与因材施教的关系1. 引言1.1 智力发展的差异性智力发展的差异性是指在同一年龄段或同一教育阶段,不同个体之间智力水平的差异。

这种差异性在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表现为某些学生在认知能力、学习速度、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学生,而有些学生则相对较弱。

这种差异性的存在是由于个体的遗传基因、环境因素、家庭教育、学习经历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有些学生天生智力较高,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而有些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方法来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这种差异性带来了教育教学的挑战,传统的一刀切教育模式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因此需要采取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方式。

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智力发展差异性,才能更好地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教学内容,促进其全面发展。

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1.2 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因材施教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原则,旨在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自己的智力发展轨迹和学习风格。

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因材施教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设置相应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学生能够更加专注和投入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材施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只有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实现他们在各个方面的潜力。

通过因材施教,可以促进学生个体智力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成长和提升。

因材施教是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必须要重视和实施的教育原则。

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因材施教的方法和策略,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性的需求,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内容结束】2. 正文2.1 个体智力发展差异的原因遗传因素在个体智力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特岗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心理学考题:简答题汇总

特岗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心理学考题:简答题汇总

在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试卷中,简答题一般占15-20%分左右。

简答题涉及的都是较大的问题,让你阐述一种观点,或者对某种理论作出解释,回答要层次清楚、言简意赅。

如何取得高分,建议考前可以针对这一题型多看多背,掌握知识运用。

1.简述发展性原则的内涵。

发展性原则是指教育心理学研究要求研究者牢记被试的心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应该采用动态、变化的指标进行衡量。

它还要求研究者在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考虑被试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态度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1)实验法;(2)观察法;(3)调查法;(4)个案法;(5)测验法;(6)教育经验总结法;(7)产品分析法;等等。

3.简述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1)联系: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原理在教育这一特定领域的体现。

(2)区别:普通心理学研究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现象与发展规律;教育心理学则针对教育工作中学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用以指导教育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八、论述题(答案要点)1.联系实际说明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2.有的老教师认为自己没有学过教育心理学,上课同样上得很好,所以学不学教育心理学都没有关系。

请就此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原因如下:(1)有些老教师从未学过教育心理学,却可以做好教学工作,是他们在长时间的反复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和摸索的结果。

老教师不断地从教学实践中获得经验和教训,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轻松应对。

但是实践经验不断总结和反思的过程,耗费时间长,见效慢,如果所有教师都用这种方法来开展工作,将会对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必考知识点最新版(二)_85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必考知识点最新版(二)_85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必考知识点最新版(二)1、简答题师生关系参考答案:【答案】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也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道德等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与体现。

2、填空题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

这是遗忘理论的____。

参考答案: 压抑(动机)说本题解释:参考解析:压抑 (动机) 说3、单选题“既见森林又见树木”指的是_____。

A : 观察的目的性B : 观察的全面性C : 观察的准确性D : 观察的创新性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观察的全面性,要求通过观察反映事物的全貌以及事物的组成部分和相互联系,“既见森林又见树木” ,指的是观察的全面性。

4、简答题教师王某是某市重点学校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

王某很精通教学业务,且乐于钻研,因此,几年时间下来,研制和解决了很多学科领域的科研问题。

此后,王某就无心教学,一心想着自己的研究,备课的时间明显减少,上课随意,常常讲一些和书本内容不同的事情。

有时为了参加学术性的研讨会或与有关企业进行业务往来而旷课。

久而久之,他所带的班级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不断下滑,校领导找到王某,希望他能严肃自己的工作态度,处理好研究与教学的关系。

可他依旧不以为然,认为教师就应当拥有学术研究活动权。

结果,当年他所带的毕业班数学平均成绩比其他班级低了近 10 分。

老师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参考答案:参考解析:无可否认,学术研究权是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专业人员所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学校和社会各界都应当尊重教师的这项权利。

但是,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应当是不冲突的。

本案中教师王某的行为明显忽视了自己身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责任,仅仅认为自己拥有学术研究权,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

如果教师因参与学术科研活动而荒废了教育教学工作,那么,就有悖于教师学术研究权的本质和初衷。

第六节 智力试题(含答案)

第六节 智力试题(含答案)

第六章:智力知识考点 P128一、单项选择题:1.智力是一种( A )。

A.综合认知能力B.适应能力C.学习能力D.思维能力2.下面哪些是属于一般能力( ABC )A.记忆力B.注意力C.观察力D.色彩鉴别力E.节奏感知力3.一般说来,以下哪一类能力被认为不属智力范畴?( A )A.人际交往能力B.学习能力C.言语能力D.运算能力4.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智力测验,是由法国心理学家比内和医生西蒙在( C )年编制的。

A.1895B.1907C.1905D.19155.人类的智力分布基本上呈( D )A.倒U型曲线 B.偏态分布形式 C.U型曲线 D.正态分布形式6.一般人的智商在________之间。

( D )A.120~139B.140~159C.70~79D.90~1097.一般来说,当一个人的智商为115时,这个人在人口分布中应该处于什么位置?( C )A.中下B.中等C.中上D.优异8.一般来说,个体的智力发展达到高峰期是在什么时候?( C )A.11—13岁B.13—18岁C.18—25岁D.30—40岁9.一学生的智商是115,表示其智力( B )A.优异B.中上C.中下D.较低10..某学生智商为100表示( B )A.较低智力B.中等智力C.较高智力D.非凡智力11..某学生的智商是130,表示( C )。

A.较低智力B.中等智力C.较高智力D.天才智力12.智商的计算公式是( B )。

A.100CAMA(IQ)+)实足年龄()心理年龄(智商=B.100CAMA(IQ)⨯=)实足年龄()心理年龄(智商C.%)实足年龄()心理年龄(智商100CAMA(IQ)⨯=D.100MACA(IQ)-)心理年龄()实足年龄(智商=13.一个10岁的儿童能够通过9岁组的全部项目和10岁组的一半项目,按照比率智商计算,他的智商是( B )A.90 B.95 C.100 D.10514.( C )是将个体的智力测验成绩和同年龄组被试的平均成绩比较而得出的相对分数。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习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习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习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于( )阶段.A.感觉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2.儿童的思维运算已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但思维运算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所处的阶段是( ).A.感觉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11岁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自主感对羞耻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勤奋感对自卑感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4.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 ).A.社会自我B.心理自我C.生理自我D.精神自我5.在人格特征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成分是( ). A.能力B.气质C.性格D.认知方式二、多项选择题1.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有( ).A.家庭教养模式B.学校教育C.同辈群体D.隔辈群体E.遗传2.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 A.场独立与场依存B.沉思型与冲动型C.内向型与外向型D.辐合型与发散型.E.可控与不可控三、名词解释1.学习准备2.心理发展3.自我意识4.最近发展区5.关键期四、简答题1.简述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2.简述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及其意义.3.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4.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五、论述题1.论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2.C解析: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可逆性和守恒性的特征,并且能凭借具体形象的支持进行逻辑推理.3.C解析: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将人格的发展分为8个阶段,其中前5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它们分别是:(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4.B解析: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5.C解析:在人格特征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成分是性格.二、多项选择题1.ABC解析: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2.ABD解析: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三、名词解释1.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3.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成分.4.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5.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四、简答题1.瑞士认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 岁),这一理论被称为是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2.苏联杰出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即正在发展的过程.所以,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达到新的发展水平.3.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这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如初中与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师要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选择和社会角色.同时,教师应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并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在这当中,教师要始终给学生有关其自身状况的真实的反馈信息,以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的、适合的自我同一性.4.智力的个体差异反映在个体间和个体内.(1)个体间的差异指个人与其同龄团体的常模比较表现出来的差异.大量的研究表明,人们的智力水平呈常态分布(又称钟形分布).绝大多数人的聪明程度属中等,智商分数极高与极低的人很少.一般认为,IQ超过]40的人属于天才,他们在人口比例中不到1%.(2)智力的个体内差异,即个人智商分数的构成成分的差异.一般的智力测量都是由许多分测验构成的,如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中就有12个分测验,其中6个分测验是通过言语问答进行的,被认为是测量言语智力;另外6个分测验是通过动手操作完成的,被认为是测量操作智力.研究表明,两个IQ分数相同的儿童,他们智商分数的构成可能有很大差异.五、论述题1.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这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如初中与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师要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选择和社会角色.同时教师应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并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在这当中,教师要始终给学生有关其自身状况的真实的反馈信息,以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的、适当的自我同一性.。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_112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_112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1、简答题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参考答案:参考解析: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五个基本规律:(1)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3)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5)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2、简答题六艺参考答案:【答案】六艺:中国古代的主要教育教学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3、简答题联系实际,谈谈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特点。

参考答案:在课程结构方面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

①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分科与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②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四个领域: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③农村中学课程强调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农村中学可根据农业发展的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

④在课程标准方面,也提出一些适应我国当前国情的新要求。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课程与评价课程的基础。

它要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但由于我国当前发展还不均衡,各地区存在较大的文化、地域与发展差异,所以在课程标准方面还要考虑这种差异,允许开设地方课程。

普通高中课程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与发展机会,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更多的平台。

4、判断题新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区别主要在于二者的知识量不同。

_____参考答案: 错误本题解释:参考答案:错。

参考解析: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主要区别不在于其知识量的多少,而在于知识表征方式的根本不同。

5、单选题家园联系中最快捷也最灵活的一种方式是_____。

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性最本质的特征是描述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比较。

那智力的个体差异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智力和能力属于个体差异,属于个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有四个方面:1.从发展的水平差异来看:‘天才’的智商有正常的也有超常规的,目前心理学主要用智商来表示。

是否智商高就有成就,智商低就没有出息呢?调查发现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智商均属于中等智商或者说正常智商。

因此看一个人还要看非智力非能力的因素。

如美国前心理学会会长,著名心理学家斯登伯格是靠非智力因素取得成功。

由此可见智商仅仅可作为发展的基础,人的智商有差异只说明发展的水平有差异——这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结果。

2.从一个人的发展方式看:一个人的认识和认知方式是有区别的。

在心理学上叫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个性从智力认识的角度:有些幼儿有主见,但有些幼儿什么都依赖、什么都问老师或家长,有些幼儿处于两者之中。

3.从不同的智力类型看:从智力组成类型来看人与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幼儿均需要各种各样的心理能力来组合使用。

比如语文考了90分的三名同学之间是有差异的,这就是人与人之间有不同的智力类型。

4.从一个人智力表现范围看:(1)学习和非学习领域是否成绩好的有出息而门门补考的就一定没有出息呢?其实学习好的人可能有出息,学习不好的人可能照样有出息。

人的智力表现领域是不一样的;(2)表演和非表演领域表演领域指音体美的表演能力,有的人在表演领域有出众的才华,有些人没有这样的天赋但能在非表演领域如鱼得水。

(3)学术和非学术领域有些人做学问不行但其它的却很在行,亦即心理学认为智力会表现在——发展上、方式上、组成的类型上、表演范围上。

什么叫智力和能力?它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即成功的解决问题或良好的适应性。

从定义上说就是指成功的解决每个问题、表现出良好适应性的个性心理特征。

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是指概括的、间接的解释事物本质联系的,规律性的一种认知过程。

智力差异——精选推荐

智力差异——精选推荐

智力差异智力差异是心理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差异心理学中研究最多、资料最丰富的一个领域,本章将着重讨论智力水平差异、结构差异以及超常学生、低常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等问题。

一、什么是智力人们凭借常识都知道,有些学生聪明,有些学生不聪明。

聪明的学生学习速度快,一教就会,甚至能做到无师自通。

不聪明的学生学习速度慢,虽然能教会,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和充分的时间。

聪明或不聪明显然是个人的一种稳定的特征。

这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智力高低。

什么是智力?心理学家对它有各种各样的解释,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

归纳起来,关于智力大致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说法:(1)智力是一种适应新情境的能力;(2)智力是一种学习能力;(3)智力是指抽象思维能力;(4)智力是一个人能为着某些目标而行动、能理智地思考和有效地适应环境这三种能力的综合表现;(5)智力就是智力测验所测量的东西,也就是解决某种智力问题的能力。

在我国,较多的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以思维力为核心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注意力五个基本因素的有机结合。

(图33)。

■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门户和源泉。

记忆力是智力活动仓库的基础。

思维力是智力活动的核心,是对智力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条件。

注意力是智力活动的条件和警卫。

上述五种因素共同组成了智力的一般结构,它们既发挥独立的功能作用,又相互影响,彼此制约,共同发挥整体性作用。

智力如何来确定呢?心理学家创造了许多测量工具,这些测量工具叫做智力量表。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

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A.Binet)和西蒙(T.Simon)于1905年编制,后被引入美国,由斯坦福大学的推孟(L.M.Terman)做了多次修订而闻名于世。

另一个有名的智力量表叫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由韦克斯勒(D.Weeksler)编制。

我国有这两种量表的修订版。

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IQ。

人们在智力上的天然差异有哪些

人们在智力上的天然差异有哪些

人们在智力上的天然差异有哪些导语: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搜集的人们智力与身体差异之间关系的文章,希望对你有用:所谓的智力,就是与人的各种认知活动直接相关的能力,它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许多能力的综合,例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数学与逻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其核心被认为是人的抽象思维能力,是人类所有的功能本领中最特殊、最超出其他生物种类的优势特性,是衡量人聪明与否最重要的标志。

智力和人其他的功能特性一样,是由人的身心结构、更具体地来说主要是由人的大脑神经结构决定的。

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不同于他人的大脑神经结构,由此也使得人的智力与能力也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水平,进而表现出人们在智力行为,在实际的学习与认知活动上的重大差异。

关于这方面,我们无论是从白己身上,还是从周围人身上,都可以轻易地找到太多的证据与无奈。

例如,有的人聪明异常,举一反三,有极强的感悟力和灵活性,有的人则比较愚钝、死板,理解力差,很难把握事物的要点,也不能灵活地应用所掌握的理论;有的人擅长逻辑运算和数学思维,有的人则长于形象思维和语言能力;有的人思维严谨、论证有序,有的人则擅长发散性思维、具有很高的创造性:有的人几乎过目不忘,有的人重复十遍仍记不住等等。

总之,人与人之问在智力方面、在学习能力方面是存在着天然的差异的,这种由遗传素质所决定的差异,使得人们在面对特定的智力问题时会依自己的结构特征而展现出不同的特点、风格和水平,并由此决定着人们在完成认知任务和解决智力问题时的实际表现,进而表现出能力的高低强弱。

那么,怎样理解人们在智力上的天然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学习的影响呢?根据主客体相互关系的原理,我们不妨这样假设:不同的大脑神经结构,哪怕它还没有与认知对象直接地接触,其天赋的结构已经决定了其潜在的能力特点和水平,暗示了与认知对象的关系,为知识的加工和进入,已经准备了不同特点和水平的物质平台和硬件式的载体。

其中,有些大脑结构天然地适宜于进行某些模式的加工操作,与认知活动的客观要求更接近,能够较轻松地完成客观上所要求的各种认知操作,而另一些人,其大脑神经结构与认知对象的要求差距大,完成相应的认知操作自然要困难。

智力个体差异研究述评

智力个体差异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 2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7,15(3) :451~457 智力个体差异研究述评 , ( )
参数取向
加工速度: 加工速度: 工作记忆: 20 : 年代,亨特等人通过实验发现, 工作记忆世纪 70 年代,亨特等人通过实验发现,在信息加 斯滕伯格根据研究区分了信息 加工方面的四种速度 斯滕伯格根据研究区分了信息-加工方面的四种速度: Case 等人通过研究推断出,有较高工作记忆容量的儿 等人通过研究推断出, 工任务中, 根据研究区分了信息 加工方面的四种速度: 工任务中,通达到长时记忆的词汇信息的特定速度可以解 纯速度、选择速度、词汇通达速度以及推理加工速度, 纯速度、选择速度、词汇通达速度以及推理加工速度,发 童和一般儿童的智力差异主要取决于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 童和一般儿童的智力差异主要取决于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 释言语智力的差异, 释言语智力的差异,激发了研究者们根据认知加工来估计 现了加工速度特别是后两种不仅支持了工作记忆,还否定了 Conway 等人的研究 速度和智力之间可靠的相关; 等人的研究, 速度和智力之间可靠的相关; 个体差异性的兴趣, , 不仅支持了工作记忆, 个体差异性的兴趣,许多人在早期因素取向的基础上从认 也有实验表明,即使不需要快速反应时, 也有实验表明,即使不需要快速反应时,信息加工速度与 加工速度的作用,他在对120位大学生的研究中。他们与早 位大学生的研究中, 加工速度的作用,他在对 位大学生的研究中 知心理学的角度着手,开始了参数取向的研究。 知心理学的角度着手,开始了参数取向的研究,通过潜变 非限时测验的表现依然有显著的相关; 非限时测验的表现依然有显著的相关;一些文献综述总结 量分析发现,工作记忆和流体智力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期因素取向的主要区别在于, 量分析发现,工作记忆和流体智力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标准 期因素取向的主要区别在于,强调的是动态的而不是个体 反应速度和智力至少有中度的相关( 道,反应速度和智力至少有中度的相关(约-0.30~-0.50)。 )。 化路径系数高达.60, 化路径系数高达 ,而加工速度和流体智力之间的路径系数 结构的差异, 结构的差异,试图用信息加工而不是单独用结构项目来解 这些结果似乎暗示了加工速度和智力之间的关系。 这些结果似乎暗示了加工速度和智力之间的关系。 释个体的认知能力。 仅为0.07。 仅为 释个体的认知能力。 。 目前,已经有许多研究者承认, 是最为可靠的信息 目前,已经有许多研究者承认,IT是最为可靠的信息 Kyllonen 的四 资源模型试图根据工作记忆容量、信息 目前为止,加工速度和工作记忆容量这两个参数得 的四-资源模型试图根据工作记忆容量 资源模型试图根据工作记忆容量、 目前为止,加工速度和工作记忆容量这两个参数得 加工速度指标, 加工速度指标 是智力差异的基本元素, 到了认知心理学家们最为广泛的认同。 到了认知心理学家们最为广泛的认同。 加工速度、 ,是智力差异的基本元素,其基础是神经传 加工速度、程序性和陈述性知识宽度解释认知任务操作上的 导速度;同时, 导速度;同时,将信息加工速度研究与认知神经科学手段 差异,为分析智力的个体差异提供了一种潜在统一的观点, 差异,为分析智力的个体差异提供了一种潜在统一的观点, 结合起来,也成为现在一种新的研究范式。 结合起来,也成为现在一种新的研究范式。 因此,尤其值得关注。 因此,尤其值得关注。

智力差异的名词解释

智力差异的名词解释

智力差异的名词解释智力差异,简单来说,指的是不同人在智力表现上的差异。

智力是指个体用来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涵盖了记忆、逻辑推理、认知灵活性等多个方面。

然而,不同的人天生具备不同的智力水平,这种差异在个体之间常常显得较为明显。

智力差异的来源可以归结为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

遗传因素在智力差异中占有重要地位。

研究表明,智力水平与基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智力发育异常,如唐氏综合征。

相反,高智商人群中的智力相关基因频率也相对较高。

然而,环境因素同样对智力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接受良好教育、丰富的学习环境、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提高智力水平。

因此,智力的差异既受到遗传限制,也可通过后天的培养和改善而得到发展。

智力差异的测量通常通过智力测验来实施。

智力测验是一种经过科学设计和标准化的测试工具,用于评估个体在智力各个方面的表现。

这些测验通常包括一系列的题目,包括记忆、逻辑推理、语言能力、空间想象等。

而智力测验结果则以智商(IQ)来衡量。

智商是根据智力测验成绩计算得出的一个数值,用于判断个体相对于同龄人的智力水平。

根据统计学的分布,智力水平一般会呈正态分布,具备智商100的人群最为普遍,而高于或低于100的人数则逐渐减少。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智力差异并不仅仅是基于量化的智商指数来解释的。

智力是一个复杂多样的概念,它包含了多个智能维度,如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和情感智能等。

每个人在各个智能维度上的表现也会存在差异。

例如,某个人在逻辑数学方面表现出色,但在语言智能上则相对较弱。

因此,将智力定位于一个简单的数字并不足以完全评估一个人的智力水平。

智力差异的存在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关注和讨论。

一方面,智力差异可能会导致社会不平等的现象。

一些研究指出,智力差异会对个体的学习、职业发展等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这也导致了教育和职场中的智力差异问题备受关注,促进了教育公平的讨论和探索多元智能教育的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智力和能力属于个体差异,属于个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有四个方面:
1.从发展的水平差异来看:
‘天才’的智商有正常的也有超常规的,目前心理学主要用智商来表示。

是否智商高就有成就,智商低就没有出息呢?调查发现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智商均属于中等智商或者说
正常智商。

因此看一个人还要看非智力非能力的因素。

如美国前心理学会会长,著名心理学家斯登伯格是靠非智力因素取得成功。

由此可见智商仅仅可作为发展的基础,人的智商有差异只说明发展的水平有差异——这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结果。

2.从一个人的发展方式看:
一个人的认识和认知方式是有区别的。

在心理学上叫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个性从智力认识的角度:有些幼儿有主见,但有些幼儿什么都依赖、什么都问老师或家长,有些幼儿处于两者之中。

3.从不同的智力类型看:
从智力组成类型来看人与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幼儿均需要各种各样的心理能力来组合使用。

比如语文考了90分的三名同学之间是有差异的,这就是人与人之间有不同的智力类型。

4.从一个人智力表现范围看:
(1)学习和非学习领域是否成绩好的有出息而门门补考的就一定没有出息呢?其实学习好的人可能有出息,学习不好的人可能照样有出息。

人的智力表现领域是不一样的;
(2)表演和非表演领域表演领域指音体美的表演能力,有的人在表演领域有出众的才华,有些人没有这样的天赋但能在非表演领域如鱼得水。

(3)学术和非学术领域有些人做学问不行但其它的却很在行,亦即心理学认为智力会表现在——发展上、方式上、组成的类型上、表演范围上。

什么叫智力和能力?它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即成功的解决问题或良好的适应性。

从定义上说就是指成功的解决每个问题、表现出良好适应性的个性心理特征。

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是指概括的、间接的解释事物本质联系的,规律性的一种认知过程。

简述知识与智力的关系知识与智力不能等同。

有人常常把知识与智力混淆不清,以为知识多就是智力高,其实知识并不等同于智力。

知识是智力发挥作用的基础性要素,而智力的高低部分取决于相关知识在量上的积累。

有的孩子学了许多知识,但不知其中的道理,因为他们只是被动的接受,机械地记忆,不能举—反三,触类旁通,缺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知识多而智力水平不高的例子。

有的孩子能将平日所得到的知识经常运用头脑去思考,智力很快就得到发展。

如有一个四岁半的孩子,人家开玩笑地问她:“两只牛和两只马相加等于什么?”这个年龄的孩子一定无法回答,人们都知道,不同单位不能相加。

但是这个孩子思考了一下就回答:“等于四只会耕田的东西。

”出乎
意外的,一个四岁半的孩于给出了这样一个具有创造性的答案。

他的知识是从图画书上得来的,知道马、牛都是耕田的东西。

可见这个孩子虽然获得的知识并不多,但他能运用所获得的知识,通过注意、观察、记忆和思考,使自己的智力得到提高。

知识和智力虽然不能等同,但它们之间是统一的。

智力发展离不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掌握知识的难易和速度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水平。

它们的联系和统一表现在:
(1)知识和智力同时存在于一个认识活动中。

就知识来说,它是以表象、概念、定理、原理、公式、结论等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存在;就智力来说,它是以观察、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来认识客观世界。

思维着的内容和智力活动不可分,没有无内容的“智力活动”,也没有无智力活动的“思维内容”。

(2)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知识为智力活动提供了广阔的领域。

只有有了某一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去进行某方面的智力活动,缺乏必要的知识,就谈不上进行某方面的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活动。

所谓的“眉头一皱,计上心头”,其中“眉头一皱”是智力活动,“计上心头”是通过思考得到的新见解。

“计”的产生的基础则是相关方面的大量知识,离开了知识,“计”是无从产生的。

所以没有知识,智力活动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由此可见,智力发展对知识是有依存关系的,离开了知识的传授,单纯的智力训练是不可能进行的。

这就是说,没有无知识的“智力型”人才,没有不传授知识而单纯发展智力的教育活动,把“知识”与“智力”对立起来的提法是不科学的。

所以说,一个人的智力是在学习和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随着知识经
验的不断丰富而得到完善和发展的。

(3)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智力是开发新知识的工具。

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又依赖于一定的智力,智力水平高,学得就快,就顺利,就好;智力水平低,学得就慢,就困难,就差。

因此,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时,绝不能用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向孩子灌输知识,而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去启发孩子,要注意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愿意接受,让孩子学习运用知识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提高孩子的智力。

但是,知识毕竟不等于智力,也替代不了智力,更重要的是人们远远无法掌握人类过去、现在、未来的全部知识,这就迫使人们不得不重视能够产生新知识的智力。

现在大量的事实和科学研究的成果已经证明智力训练的有效性,也就是说智力是可以被教授的。

这样在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时,就可以通过科学的、系统的教授智力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智力培养。

在我们周围有些父母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时,向孩子灌输很多知识,认为孩子知识越多,智力就越高,这种说法对不对呢?回答是否定的。

知识与智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属性及其联系的认识,以知觉、表象、概念等心理形式存在。

知识是可以通过书籍或其他人造物独立于个体之外的。

知识按照内容分,可分为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按照人对知识的反映程度分,可分为反映事物外部属性、外部联系的感性知识,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内在联系的理性知识;按知识的来源分,可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

直接知识是人类从社会实践中直接
获得的,间接知识是人通过书本学习或其他途径获得的,但从其总体说,都来源于实践。

知识的学习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的一生也只能掌握其中极其有限的部分。

智力是人的一种心理品质,是大脑的功能,是使人能够顺利从事多种活动所必须的各种基本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

一般认为,智力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及思维能力。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是整个智力活动的最高调节者,它保证人们能够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

所以智力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适应环境的多种能力的总和。

由于智力包括几种不同的能力,因此人在某一方面有特殊能力或专长并不能等同于高智力。

例如有的人记忆特别好,但逻辑思维差;有的人语言表达能力好,但实践能力差等等,这只能说某人在某方面发展得不错,不等于智力发展的一定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