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技术概述及工具介绍

合集下载

EDA技术概述

EDA技术概述
时代。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已进入商用;
20世纪90年代,随着硬件描述语言的标
准化得到进一步的确立,计算机辅助工程、 辅助分析和辅助设计在电子技术领域获得 更加广泛的应用。
EDA技术在进入21世纪后,得到了更大 的发展: 电子设计成果自主知识产权; 仿真和设计EDA软件不断推出; 电子技术全方位纳入EDA领域传统设计 建模理念发生重大变化; EDA使得电子领域各学科的界限更加模 糊更加互为包容; 更大规模的FPGA和CPLD器件的不断推 出;
作用:设计师用HDL描绘出硬件的结 构或硬件的行为,再用设计工具将这 些描述综合成与半导体工艺有关的硬 件配置文件。实际上,HDL是用来表 达设计意图的。
硬件描述语言HDL是EDA技术的重要组成 部分,常见的HDL有下列几种: •VHDL
VHDL的英文全名是 •Verilog HDL VHSIC(Very high speed 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 •System Verilog Description Language,于 1983年由美国国防部发起创 •Sytem C 建,由IEEE时一步发展并在 1987年作为“IEEE标准1076” 发布。
图1-32 FPGA查找表单元:
输入1 输入2 输入3 输入4
查找表 LUT
输出
图1-33 FPGA查找表单元内部结构
输入A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1 1
A1 A1 A0 A 0 与阵列(固定)
F1
F0
A0 A 0 A1 A1 与阵列(固定)
F1
F0
1.1.3.4 CPLD结构与工作原理 CPLD可分为三块结构:宏单元 (Marocell),可编程连线(PIA)和I/O 控制块。 宏单元是PLD的基本结构,由 它来实现基本的逻辑功能。每个宏单元 含有一个可编程的与阵列和固定的或阵 列,以及一个可配置寄存器。每个宏单 元的共享扩展乘积项和高速并联扩展乘 积项。可编程连线负责信号传递,连接 所有的宏单元。

简述eda技术

简述eda技术

简述eda技术EDA技术,即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具来辅助电子系统的设计、验证和制造的一种技术。

EDA技术在电子系统设计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和产品质量。

EDA技术主要包括电子系统级设计(ESL)、硬件描述语言(HDL)、逻辑综合、电路仿真、布局布线、测试和制造等方面。

其中,硬件描述语言是EDA技术的核心之一。

硬件描述语言是一种用于描述电子系统结构和行为的高级语言,常用的硬件描述语言有VHDL和Verilog。

通过硬件描述语言,设计工程师可以方便地描述电路的逻辑功能和时序特性,实现电路设计的高效、精确和灵活。

逻辑综合是EDA技术中的重要环节,它将高级语言描述的电路转化为门级电路的表示。

逻辑综合过程中,常常涉及到逻辑优化、时序优化和面积优化等技术。

逻辑综合的目标是使电路满足特定的性能指标,如时序约束、功耗限制和面积约束等,同时尽量减少电路的成本和设计周期。

电路仿真是EDA技术中另一个重要的环节,它通过计算机模拟电路的行为,验证电路的正确性和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电路仿真可以分为功能仿真和时序仿真两个层次。

功能仿真主要验证电路的逻辑功能是否正确,而时序仿真则进一步验证电路的时序特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仿真,设计工程师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电路设计中的问题,提高设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布局布线是EDA技术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它主要负责将逻辑电路映射到物理布局上,并进行连线。

布局布线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电路的时序约束、功耗和面积等因素,以及避免电路中的时序冲突和信号干扰等问题。

布局布线的目标是使电路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尽量满足性能要求,并达到最佳的物理布局效果。

测试是EDA技术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它主要用于验证电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测试过程中,常常需要设计和生成一系列的测试模式,以覆盖电路的所有可能工作状态,并通过测试模式来判断电路的输出是否与预期一致。

EDA技术概述

EDA技术概述

第1章EDA技术概述本章简要介绍EDA技术、EDA工具、FPGA结构原理及EDA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其中重点介绍基于EDA的FPGA开发技术的概况。

考虑到本章中出现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名词有可能涉及较多的基础知识和更深入的EDA基础理论,故对于本章的学习仅要求读者做一般性的了解,无须深入探讨。

因为待读者学习完本教程,并经历了本教材配置的必要实践后,对许多问题就会自然而然地弄明白了。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本章的重要性并不能因此而被低估。

1.1 EDA技术现代电子设计技术的核心已日趋转向基于计算机的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即EDA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技术。

EDA技术就是依赖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在EDA工具软件平台上,对以硬件描述语言(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HDL)为系统逻辑描述手段完成的设计文件。

它自动地完成逻辑编译、化简、分割、综合、布局布线以及逻辑优化和仿真测试,直至实现既定的电子线路系统功能。

EDA技术使得设计者的主要工作仅限于利用软件的方式来完成对系统硬件功能的实现,这是电子设计技术的一个巨大进步。

EDA技术在硬件实现方面融合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IC版图设计、ASIC测试和封装以及FPGA/CPLD(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编程下载和自动测试等技术;在计算机辅助工程方面融合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T)、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以及多种计算机语言的设计概念;而在现代电子学方面则容纳了更多的内容,如电子线路设计理论、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数字系统建模和优化技术等。

因此EDA技术为现代电子理论和设计的表达与实现提供了可能性。

正因为EDA技术丰富的内容及其与电子技术各学科领域的相关性,其发展的历程同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技术、计算机辅助工程、可编程逻辑器件,以及电子设计技术和工艺是同步的。

EDA技术概述

EDA技术概述

第一章EDA技术概述
1.含义:是指对数字信息进行存储、传输、处理的电子系统。

它的输入和输出都是数字量。

通常把门电路、触发器等称为逻辑器件;将由逻辑器件构成,能执行某单一功能的电路,如计数器、译码器、加法器等,称为逻辑功能部件;把由逻辑功能部件组成的能实现复杂功能的数字电路称数字系统。

2.数字系统和功能部件之间的区别:功能是否单一、是否包含控制电路
1.1 EDA技术及其发展
1.生产制造技术
2.电子设计技术——EDA 技术
(1)EDA技术的含义:指立足于计算机工作平台而开发出来的一整套先进的设计电子系统的软件工具。

(2)三个发展阶段:电子CAD 、电子CAE、EDA阶段(3)EDA技术的特点:(5个)
1.2 数字系统的两种设计思路
1.自顶向下法(Top_down设计)
2.自底向上法(Bottom-up设计)
3.IP复用技术与SoC
(1)IP的含义
(2)IP核分为软核、硬核和固核三部分。

(3)SoC:芯片系统
1.3 数字系统的设计流程
1.设计输入
2.综合
3.适配
4.仿真
5.编程下载和配置
流程图:
1.4 用于开发FPGA和CPLD的EDA工具
1.基于CPLD/FPGA的集成开发环境
2.基于CPLD/FPGA开发环境的专业软件:输入工具、综合工具、仿真工具
1.5 EDA技术的发展趋势
1.高性能的EDA工具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2.EDA技术将促进ASIC和FPGA逐步走向融合。

EDA技术

EDA技术

PLD
4)CPLD与FPGA的异同:
• 内部绕线不同:由于FPGA的绕线是属于分段式,这将造成内部延 迟时间不固定,致使新手不易学习。但CPLD的绕线是属于连续式, 内部延迟时间固定,较容易设计和使用。 • 门数不同:CPLD的接线单纯,芯片内的门数FPGA多。如Altera公 司生产的FLEX系列(RAM形式)、MAX系列(ROM形式)都属于 CPLD的类型,而Xilinx公司生产的Spartan系列(RAM形式)则属 于FPGA类型。
FPGA、CPLD和其他类型PLD的结构各有其特点和长处,但概括起来 由三部分组成:一个二维的逻辑块阵列、输入/输出块、连接逻辑块的 互连资源。 逻辑阵列块 对于每个LAB,输入 , 对于每个 信号来自3部分 部分: 信号来自 部分: (1)来自作为通用逻辑输 ) 入的PIA的36个信号; 个信号; 入的 的 个信号 (2)来自全局控制信号, )来自全局控制信号, 用于寄存器辅助功能; 用于寄存器辅助功能; (3)从I/O引脚到寄存器 ) 引脚到寄存器 的直接输入通道。 的直接输入通道。
第1章 EDA技术概述
EDA技术
EDA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EDA技术就是依赖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在EDA工具软件 技术就是依赖功能强大的计算机, 技术就是依赖功能强大的计算机 工具软件 平台上,对以硬件描述语言 平台上,对以硬件描述语言HDL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为系统逻辑描述手段完成的设计文件,自动地完 为系统逻辑描述手段完成的设计文件, 为系统逻辑描述手段完成的设计文件 成逻辑编译、化简、分割、综合、 成逻辑编译、化简、分割、综合、布局布线以及逻辑优化和 仿真测试,直至实现既定的电子线路系统功能。 仿真测试,直至实现既定的电子线路系统功能。 EDA技术为现代电子理论和设计的表达与实现提供了可能性。 技术为现代电子理论和设计的表达与实现提供了可能性。 技术为现代电子理论和设计的表达与实现提供了可能性

EDA技术设计的常用软件以及仿真工具介绍

EDA技术设计的常用软件以及仿真工具介绍

1.技术的概念EDA技术是在电子CAD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软件系统,是指以计算机为工作平台,融合了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及智能化技术的最新成果,进行电子产品的自动设计。

利用EDA工具,电子设计师可以从概念、算法、协议等开始设计电子系统,大量工作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并可以将电子产品从设计、性能分析到设计出IC 版图或版图的整个过程的计算机上自动处理完成。

现在对EDA的概念或范畴用得很宽。

包括在、电子、通信、航空航天、化工、矿产、生物、医学、军事等各个领域,都有EDA的应用。

目前EDA技术已在各大公司、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教学部门广泛使用。

例如在飞机过程中,从设计、性能及特性分析直到飞行模拟,都可能涉及到EDA技术。

本文所指的EDA技术,主要针对电子电路设计、PCB设计和IC设计。

EDA设计可分为系统级、电路级和物理实现级。

2 EDA常用软件EDA工具层出不穷,目前进入我国并具有广泛影响的EDA软件有:mulSIM7(原EWB的最新版本)、PSCE、、PCAD、Prol、Viewlogic、、Graphics、Synopsys、LSIIogic、、MicroSim等等。

这些工具都有较强的功能,一般可用于几个方面,例如很多软件都可以进行电路设计与仿真,同进还可以进行PCB 自动布局,可输出多种网表文件与第三方软件。

下面按主要功能或主要应用场合,分为电路设计与仿真工具、PCB设计软件、IC设计软件、PLD设计工具及其它EDA软件,进行简单介绍。

2.1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工具我们大家可能都用过试验板或者其他的东西制作过一些电子制做来进行实践。

但是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做出来的东西有很多的问题,事先并没有想到,这样一来就浪费了我们的很多时间和物资。

而且增加了产品的开发周期和延续了产品的上市时间从而使产品失去市场竞争优势。

有没有能够不动用电试验板就能知道结果的方法呢?结论是有,这就是电路设计与仿真技术。

说到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工具这项技术,就不能不提到美国,不能不提到他们的飞机设计为什么有很高的效率。

电路与电子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简介

电路与电子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简介
HDL包括Verilog和VHDL两种常用语言,它们可以描述数字电路的逻辑功能、结构 和行为。
HDL描述可以被EDA工具转换成可执行的硬件配置,从而在FPGA或ASIC上实现。
逻辑合成
01
逻辑合成是将HDL描述转换为门级网表的自动化过程

02
逻辑合成工具使用优化算法和库技术,将HDL代码转
换为低层次的逻辑门级描述,以便于物理实现。
成熟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 术的飞速发展,EDA技术逐渐成熟, 出现了许多功能强大的EDA软件, 广泛应用于电子设计领域。
EDA技术的应用领域
集成电路设计
EDA技术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 设计领域,包括逻辑设计、物 理设计、布线设计和可靠性分
析等环节。
电路板设计
EDA技术可以帮助设计师完成 电路板的设计、布局、布线和 仿真等任务,提高设计效率和 产品质量。
大数据分析
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电路设计过 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设计 规律和优化方向,提高设计效率 和质量。
实时计算与仿真
利用云计算的强大计算能力,实 现电路设计的实时仿真和计算, 提高设计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5G通信技术在EDA中的应用
远程协同设计
利用5G高速网络,实现 远程协同设计,让团队 成员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实时沟通和协作。
特点
EDA技术具有自动化、智能化、高精度和高效率等特点,能够大大提高电路和 电子系统的设计和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缩短研发周期。
EDA技术的发展历程
初级阶段
20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使用计 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进行 简单的电路原理图绘制和布局。
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随着集成电路的 出现,EDA技术逐渐发展,出现了 电路仿真和版图自动布局布线等工 具。

EDA技术概述及工具介绍

EDA技术概述及工具介绍

EDA技术概述及工具介绍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涉及到设计、模拟、验证和布局等多个领域,以提高电子产品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概述EDA技术,并介绍一些常用的EDA工具。

EDA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随着集成电路(IC)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设计复杂度不断提高,EDA技术应运而生。

EDA技术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领域:设计输入、设计工具、设计输出和设计验证。

设计输入包括设计规格和设计约束等信息,设计工具是进行具体设计的软件工具,设计输出是生成实际产品的文件和数据,设计验证则用于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1. Mentor Graphics:Mentor Graphics是EDA行业中的领先公司之一,提供多种EDA工具套件,包括设计验证工具、电路板设计工具、芯片级综合工具等。

其中最知名的产品是ModelSim,是一款强大的数字电路仿真工具。

2. Cadence:Cadence也是EDA行业的一家知名公司,提供全面的电子设计解决方案。

Cadence的工具包括电路仿真工具、逻辑合成工具、布局与布线工具等。

其中Incisive是一款功能强大的模拟仿真工具,用于验证和验证数字设计。

4. Xilinx:Xilinx是一家专门从事可编程逻辑器件开发的公司,也提供与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相关的EDA工具。

Xilinx的ISE Design Suite是一款集成的FPGA设计解决方案,具有综合、布局、布线和验证等功能。

5. Ansys:Ansys是一家提供工程仿真软件的公司,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设计领域。

Ansys的SIwave是一款用于信号完整性分析的工具,可用于分析电路板和封装级系统中的信号完整性问题。

除了上述公司,还有一些其他的EDA工具供应商,如Altium、Mentor Graphics、Synopsis等。

这些工具在不同的设计环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大提高了电子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EDA技术实用教程

EDA技术实用教程

EDA技术实用教程EDA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的缩写,指的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工具自动辅助设计和验证电子系统的过程。

EDA 技术的应用广泛,包括芯片设计、电路设计、电子系统设计等。

本文将介绍EDA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工具,以及它们在电子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1.EDA技术概述EDA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工具实现电子系统设计自动化的一系列技术方法。

它能够大大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周期,降低成本。

EDA技术包括模拟电路设计、数字电路设计、封装设计、布线设计等多个方面。

2.EDA常用工具常用的EDA工具包括电路仿真工具、逻辑综合工具、版图设计工具、时序分析工具、布局布线工具等。

这些工具在EDA技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设计人员完成不同层次的设计任务。

3.电路仿真工具电路仿真是EDA技术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通过建立模型,对电路进行数学分析和计算,模拟电路的工作状态和性能。

常用的电路仿真工具有SPICE、SPECTRE等。

电路仿真工具能够帮助设计人员在设计之前评估电路的性能,并发现潜在的问题,优化设计。

4.逻辑综合工具5.版图设计工具版图设计是将逻辑电路网表进行物理布局和布线的过程。

版图设计工具可以根据约束条件自动进行版图布局和布线,生成满足电路性能和约束条件的版图。

常用的版图设计工具有ICC、Innovus等。

6.时序分析工具7.布局布线工具布局布线是指将版图中的电路元件进行布置和互连的过程。

布局布线工具可以根据电路性能和约束条件进行自动布局和布线,生成满足性能和约束的物理布局和互连。

常用的布局布线工具有Olympus、Innovus等。

8.EDA技术在电子系统设计中的应用EDA技术在电子系统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设计人员设计和验证复杂的电路和系统,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

在芯片设计中,EDA技术可以辅助完成电路设计、逻辑综合、版图设计、布局布线等任务。

第1章 EDA技术简介

第1章 EDA技术简介

EDA应用技术
3、 软件开发工具 EDA开发工具分为:
集成化的开发系统;
特定功能的开发软件:综合软件
仿真软件
EDA应用技术
3、 软件开发工具 集成化的开发系统
EDA应用技术
3、 软件开发工具 特定功能的开发软件 综合类:
EDA应用技术
Quartus II启动界面
EDA应用技术
MAX+plusII启动界面
EDA应用技术
二、EDA技术的应用范畴
EDA应用技术
三、EDA技术的特点
1、采用硬件描述语言进行设计 采用HDL对电路与系统进行描述,更适合于描述规模大、 功能复杂的数字系统。其优点是语言的标准化,便于设计 的复用、交流、保存和修改;设计与工艺无关、宽范围的 描述能力、便于组织大规模、模块化的设计。 2、逻辑综合与优化 可以进一步的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效率 3、开放性和标准化 可以接纳其他厂商的EDA工具一起进行设计工作,实现各 种EDA工具间的优化组合,实现资源共享,有效提高设计 工作效率,有利于大规模、有组织的设计开发工作。
成数字系统的仿真、逻辑综合、布局布线等工作。最后下载到
芯片,实现系统功能。使硬件设计软件化。
1、设计输入:
在计算机上利用软件平台进行设计 原理图设计 设计方法 VerlogHDL语言设计 状态机设计
EDA应用技术
2、仿真
3、下载
下载线
4、验证结果
实验板
EDA应用技术
实验箱俯视图
EDA应用技术
核心芯片俯视图
II生成供时序仿真用的EDIF、VHDL和Verilog这三 种不同格式的网 表文件,它界面友好,使用便捷,
被誉为业界最易学易用的EDA的软件 ,并支持主流

第1章EDA概述

第1章EDA概述
第1章 EDA概述
本章主要介绍EDA技术发展与主要内容,硬件描述语言 HDL ,EDA技术的层次化设计方法与流程,EDA软件,IP核 与互联网上的EDA资源。 学习目标 了解:EDA技术的主要内容,EDA工具各模块的的主要功 能 理解:EDA技术的层次化设计方法与流程 应用:掌握EDA技术的设计流程
主要内容:
1.1 EDA技术及其发展 1.2 1.3 1.4 1.5 1.6 硬件描述语言 EDA技术的层次化设计方法与流程 EDA工具软件简介 IP核 互联网上的EDA资源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1.1 EDA技术及其发展
1.1.1 EDA技术的发展历程 EDA技术是以计算机为工作平台,以EDA软件工具为开发环 境,以硬件描述语言为设计语言,以可编程器件为实验载体,以 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rated Circuit)、SoC(System On Chip) 芯片为目标器件,以数字系统设计为应用方向的电子产品自动化设 计过程。 随着现代半导体的精密加工技术发展到深亚微米(0.18~0.35um) 阶段,基于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定制或半定制ASIC 器件大量涌现并获得广泛的应用,使整个电子技术与产品的面貌发 生了深刻的变化,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而支撑这 一发展进程的主要基础之一,就是EDA技术。
1.2 硬件描述语言
表1-1 常见HDL语言列表
1.2 硬件描述语言
Verilog HDL语言是在1983年由GDA(Gate Way DesignAutomation)公司开发的,1989年CDS(Cadence Design System)公司收购了GDA公司, Verilog HDL语言成为CDS公司的私有 财产,1990年CDS公司公开了Verilog HDL语言,成立了OVI(Open Verilog Internation)组织来负责的Verilog HDL。IEEE于1995年制定 了Verilog HDL的IEEE标准即Verilog HDL 1364-1995。Verilog HDL 的增强版本于2001年批准为IEEE标准即Verilog HDL 1364-2001。 Verilog HDL最初是想用来做数字电路仿真和验证的,后来添加了 逻辑电路综合能力。 VHDL(Very high speed integrated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语言是超高速集成电路硬件描述语言,在20世纪80年代 后期由美国国防部开发的,并于1987年12月由IEEE标准化(定为 IEEE 1076-1987标准),之后IEEE又对87版本进行了修订,于1993 年推出了较为完善的93版本(被定为ANSI/IEEE 1076-1993标准), 使VHDL的功能更强大,使用更方便,2008年又推出了IEEE 10762008标准 。

EDA技术概述

EDA技术概述
2
2.EDA技术的历史 ▪ 以计算机科学、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为基础 ▪ 汇集了计算机图形学、拓扑学和计算数学等学科的最新成果
3个发展阶段
(1)CAD(Computer-Aided Design)阶段(1964~1978)
➢ “上帝时代” ➢ 最早的EDA技术:电路模拟、逻辑模拟、MOS同步和模拟、
PCB布局、线路布线和标准电池等技术 ➢ 只能进行PCB板布局布线和简单版图绘制
➢ 优化:采用优化算法,将设计简化,去除冗余项,提高系统运行 速度。
(3)并行工程
➢ 定义:一种系统化的、集成化的、并行的产品及相关过程(指制 造和维护)的开发模式。
➢ 现代EDA工具建立了并行工程框架结构的开发环境,支持多人同
时并行进行设计。
一种软件平台结构
(4)开放性和标准化
➢ 开放性: EDA工具只要具有符合标准的开放式框架结构,就可 以接纳其他厂商的EDA工具一起进行设计——资源共享
3
(2)CAE(Computer-Aided Engineering)阶段(1978~1997)
➢ “英雄时代” ➢ 电子CAD工具逐步完善,单点工具集成化 ➢ 并从技术上向CAE过渡:诞生了先进的布局和布线、逻辑综合、
HDL语言、模拟加速器和仿真器以及高级综合等技术
(3)EDA阶段(1993~现在)
7
5.EDA技术发展的现状
▪ EDA技术在进入21世纪后,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 使电子设计成果以自主知识产权的方式得以明确表达和确认成 为可能; ➢ 在设计和仿真两方面支持标准硬件描述语言的功能强大的EDA 软件不断推出。 ➢ 电子技术全方位纳入EDA领域; ➢ EDA使得电子领域各学科的界限更加模糊,更加互为包容; ➢ 更大规模的FPGA和CPLD器件不断推出; ➢ 基于EDA工具的ASIC设计标准单元已涵盖大规模电子系统及IP 核模块; ➢ 软硬件IP核在电子行业的产业领域、技术领域和设计应用领域 得到进一步确认; ➢ SoC高效低成本设计技术的成熟。

eda技术实用教程

eda技术实用教程

eda技术实用教程EDA(探索性数据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并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EDA的基本概念、常用技术和实用教程,帮助读者了解和应用EDA技术。

一、EDA的基本概念EDA是一种统计学方法,它通过图形和统计模型来分析和解释数据。

EDA的目标是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异常值、关联性和趋势,以及验证以前的假设。

它使得分析师能够在进一步建立预测模型或进行深入研究之前对数据集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EDA的主要步骤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清洗、数据可视化、数据摘要和数据分析。

数据收集是指从各种来源收集数据,并存储在合适的数据结构中。

数据清洗是指处理数据中的缺失值、异常值和重复值,以使数据集更具可靠性和一致性。

数据可视化是指使用图表、图形和统计图来展示数据的特征和趋势。

数据摘要是指通过计算数据的统计特征(如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来总结数据的主要特征。

数据分析是指使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分析方法来探索数据集中的模式和关系。

二、常用的EDA技术1. 描述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分析是EDA的核心技术之一,它通过计算统计指标(如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来解释和总结数据集的特征。

常用的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包括:直方图、盒图、散点图等。

2. 相关分析:相关分析用于评估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联性。

常用的相关分析方法包括:皮尔森相关系数、斯皮尔曼相关系数等。

通过相关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变量之间的线性或非线性关系,并可以根据这些关系进行进一步的预测或解释。

3. 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一种用于发现数据中的不同群组或类别的方法。

通过聚类分析,我们可以将相似的数据点分到同一类别中,从而发现数据集中的模式和结构。

常用的聚类分析方法包括:K均值聚类、层次聚类等。

4.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用于建立变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这些模型进行预测和解释。

通过回归分析,我们可以理解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并根据这些影响进行预测和决策。

EDA技术的基础知识

EDA技术的基础知识

EDA技术的基础知识目录一、EDA技术概述 (2)1. EDA技术定义与发展历程 (3)2. EDA技术应用领域及重要性 (4)二、EDA工具软件介绍 (5)1. EDA软件分类与特点 (6)2. 常用EDA软件工具及其功能介绍 (8)三、数字电路设计基础 (9)1. 数字电路概述及特点 (11)2. 数字电路基本原理与器件类型 (12)3. 数字逻辑代数及逻辑设计基础 (14)四、模拟电路设计基础 (15)1. 模拟电路概述及特点 (17)2. 模拟电路基本原理与器件参数分析 (18)3. 模拟电路设计与仿真分析 (19)五、EDA设计流程与实现方法 (20)1. 设计需求分析 (22)2. 设计原理框图与功能验证 (23)3. 逻辑设计与仿真验证 (24)4. 物理设计与布局布线优化 (26)5. 测试验证与可靠性分析 (27)六、EDA技术中的关键概念与技术点解析 (28)1. 原理图输入与混合信号仿真技术解析 (29)2. 布局布线优化算法与技巧探讨 (30)3. 自动化测试生成与验证技术介绍 (32)4. EDA设计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探讨等)进一步深入介绍不同章节内容34七、设计流程详细解析 (36)一、EDA技术概述EDA技术,即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是电子工程领域的一门重要技术。

它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来完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芯片的功能设计、综合、验证、物理设计等一系列流程。

EDA技术能够大大提高电子设计的效率和可靠性,降低设计成本,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集成电路(IC)的设计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硬件描述语言(如Verilog HDL和VHDL)已经无法满足设计需求。

EDA技术应运而生,成为电子设计领域的重要工具。

EDA技术涵盖了数字电路设计和模拟电路设计两个方面。

数字电路设计主要关注逻辑电路的设计和实现,包括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

EDA技术概述

EDA技术概述

1.2 EDA技术实现目标
目标:是完成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设计和实现
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专门为某一应用领域或某一专门用户需要而设计制造的LSI或VLSI 电路。
专用集成电路ASIC是厂家按用户的具体要求(如功能、性能或技术 等),为用户的特定系统定制的集成电路。如彩电RGB三基色处理芯片、
ENTITY counter IS PORT(
clk:IN STD_LOGIC; rs: IN STD_LOGIC; count_out: OUT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 END counter;
ARCHITECTURE behav OF counter IS
特点: ▼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微电子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其工艺水平达到深亚微米级, 在一个芯片上可集成数百 万乃至上千万只晶体管, 工作速度可达到GHz对EDA系 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出现了以高级语言描述、 系统仿真和综合技术。
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设计效率, 而且使设计人员摆 脱了大量的辅助性及基础性工作, 将精力集中于创造性 的方案与概念的构思上。
一下启/停开关,计时器终止计时;)
主要步骤:
1.根据系统对硬件的要求,详细编制技术规格书,并画出 系统控制流图;
2.根据技术规格书和系统控 制流图,对系统功能进行 细化,合理地划分功能模 块,并画出系统的功能框 图;
3.进行功能模块的细化和电 路设计;
4.各模块电路设计、调试完 成后,将各功能模块的硬 件电路连接起来再进行系 统的调试,最后 完成整个 系统的硬件设计; (特点:整个设计从最 底层开始设计,直到最高 层设计完毕)

EDA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

EDA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

EDA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建筑专家视角下EDA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提纲:1. EDA技术概述和介绍2. 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中的应用3. EDA软件在建筑计划设计中的应用4. EDA技术在建筑时序控制中的应用5. EDA技术在建筑电气系统中的应用1. EDA技术概述和介绍EDA是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的缩写,即电子设计自动化,是指高科技产品中的电路设计,以及在这些产品的开发、制造和测试过程中使用的计算机程序和工具。

EDA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使用计算机工具来提高电子设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可以减少设计者的工作量和材料损失。

标准EDA工具包括数字电路设计、模拟电路设计和射频电路设计工具,涉及了从IC和芯片设计到模拟和数字信号处理应用的所有领域。

2. 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中的应用EDA技术对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系统设计:EDA软件可以帮助系统设计者模拟系统所需的阻抗、电容和电感,并在所有成分被添加到电路板之前检查所有的电线和元器件,以确保系统正常工作。

EDA还可以提供三维建模和可视化,使创意展现的更清晰。

2) PCB设计:EDA软件可以在PCB上完成布线前预测估算和分析,这可以减少时间和纸面工作量。

EDA软件工具可以在设计过程中确保所有电路符合ISO、IPC和ANSI标准,并遵循UL可靠性指南。

3)FPGA设计:EDA技术使FPGA设计变得更加迅速和高效,它可以将设计者从底层细节中解脱出来,自动操纵、分析和优化硬件,从而消除了多数传统硬件设计方法的瓶颈。

EDA还可以将模拟和数字信号处理功能转换为硬件,即使在设计过程中有许多更改也可以保证设计的一致性。

4)芯片设计:EDA技术在芯片设计中的主要工作是芯片架构设计和布局结果,电源分析,特定电气属性分析和测试。

EDA软件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的算法来引导设计或自动放置元器件和布线。

3. EDA软件在建筑计划设计中的应用EDA软件可以协助建筑师和设计师制定建筑计划设计方案,其中应用特定的EDA软件来扩大建筑设计的范围。

第1章 EDA技术概述

第1章 EDA技术概述
从计算机到手机,从数字电话到数字电视,从家用电器到 军用设备,从工业自动化到航天技术,都尽可能采用数字电子 技术。
2/44
微电子技术,即大规模集成电路加工技术的进步是现代 数字电子技术发展的基础。目前,在硅片单位面积上集成的 晶体管数量越来越多,
1978年推出的8086微处理器芯片集成的晶体管数是4万只,
5/44
CAE ( 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 ) 是 在 CAD的工具逐步完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尤其是 人们在设计方法学、设计工具集成化方面取得了长 足的进步,可以利用计算机作为单点设计工具,并 建立各种设计单元库,开始用计算机将许多单点工 具集成在一起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微电子工艺有了惊人的发 展,工艺水平已经达到了45纳米级,在一个芯片上 已经可以集成上百万乃至数亿只晶体管,芯片速度 达到了吉比特/秒量级,百万门以上的可编程逻辑器 件陆续面世,这样就对电子设计的工具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了EDA技术的 形成。
优点是容易实现仿真,便于信号的观察和 电路的调整。
10/44
2. 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EDA——电子设计自动化)
硬件描述语言有普通硬件描述语言和行为描述语 言,它们用文本方式描述设计和输入。普通硬件描述 语言有AHDL、CUPL等,它们支持逻辑方程、真值 表、状态机等逻辑表达方式。
行为描述语言是目前常用的高层硬件描述语言, 有VHDL和Verilog HDL等,它们具有很强的逻辑描 述和仿真功能,可实现与工艺无关的编程与设计,可 以使设计者在系统设计、逻辑验证阶段便确立方案的 可行性,而且输入效率高,在不同的设计输入库之间 转换也非常方便。 运用VHDL、Verilog HDL硬件描述语言进行设 计已是当前的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E(计算 机辅助工程)-----EDA(电子设计自动化) -----ESDA(电子系统设计自动化)
EDA技术的最新发展
(1)电子技术各个领域全方位融入EDA技术,传统的 电路系统设计建模理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2)IP核的在电子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3)在FPGA实现DSP应用成为可能。 (4)SOPC技术步入了大规模应用阶段。 (5)各种EDA工具的推出,使得电子系统设计和验证 趋于简单。 (6)EDA技术使得电子领域各学科的界限更加模糊, 更加相互包容和渗透。
EDA发展历程
CAD
CAE
EDA

5
CAD
CAD(Computer Aided Design) 20世纪70年代,硬件以16位小型计算机为 基础,软件功能主要是交互式图形编辑和设 计规则检查。
CAE
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 20世纪80年代,支持原理图输入,模拟验 证,逻辑综合,芯片布图,印刷电路板布图, 并提供单元库。硬件为32位工作站平台。
EDA技术的基本特征
现代EDA技术的基本特征是采用高级语言描述,具有系统级 仿真和综合能力,具有开放式的设计环境,具有丰富的元件模型 库等。基本特征主要有: 1.硬件描述语言设计输入 用硬件描述语言进行电路与系统的设计是当前EDA技术的一 个重要特征,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是现代EDA系统的主要输入方式。
EDA技术的发展趋势
系统集成芯片成为IC设计的发展方向,表现如下:
• 随着集成度和工艺水平提高,在一个芯片上实现系统级集成成为可 能; • 由于工艺线宽不断减小,半导体材料上的许多寄生效应已不能简单 忽略。不仅对EDA工具提出更高要求,也加大了IC生产线的投资, PLD开始进入传统ASIC市场。 • 市场要求电子产品成本低、体积小,从而要求系统集成度和设计效 率提高,推动了EDA工具和IP核的广泛应用; • 高性能EDA工具自动化、智能化的提高,为嵌入式系统设计提供了 功能强大的开发环境; • 计算机硬件平台性能大幅度提高,为复杂SOC设计提高物理基础。
系统规格设计 系统功能描述、仿真 模块划分、仿真 逻辑综合、优化、布局布线 定时仿真、定时检查 输出门级网表 Top-Down的设计流程 下载至ASIC芯片、PLD器件并测试
1.设计说明书
5.前端功能仿真
9.结构综合
2.建立verilog行为模型
6.逻辑综合
10.门级时序仿真
3.verilog行为仿真
EDA技术概述及工具介绍
1 2 3 4 5 6 7 EDA技术及其发展 传统设计方法与EDA方法的区别 EDA设计的目标和流程 EDA设计的描述层次 EDA技术的特征和优势 EDA技术的发展趋势 EDA工具介绍
EDA技术的概念
EDA: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即: 电子设计自动化
EDA技术的范畴应包括电子工程师进行产品开发的全过程。 EDA技术可粗略分为系统级、电路级和物理实现级三个层次的辅 助设计过程。EDA技术的范畴如图所示。
数字系统模块化设计
器件模型库系统仿真
数字电路设计
EDA 工 具
模拟电路设计
FPGA设计
ASIC版图设计
PCB设计
混合电路设计
两种方法比较
传统方法
门级
门级的基本元件是各种门及触发器。门级描 述仅表达电路中基本元件的互连关系, 即电 路的结构信息。元件的延时特性、负载特性 在门级模拟中应当有较为精细的描述。门级 模拟用于验证门级电路的正确性, 在门级模 拟中, 也许还要完成可测试性分析。
EDA技术的特征和优势
在现代电子设计领域,EDA技术已经成为电子系统设计的重 要手段。无论是设计数字系统还是集成电路芯片,其设计作业的 复杂程度都在不断增加,仅仅依靠手工进行设计已经不能满足要 求,所有的设计工作都需要在计算机上借助于EDA软件工具进行。 利用EDA设计工具,设计者可以预知设计结果,减少设计的盲目 性,极大地提高设计的效率。
设计前端
设计后端
行为级
行为级描述只描述电路的行为而不涉及电路 的结构,其抽象级别最高、也最简练。行为 级模拟只能获得目标电路的行为方面的表现, 适合于设计的初始阶段作总体描述和验证。
寄存器传输级RTL
寄存器传输级的基本元件是寄存器、存储器、 总线、运算单元ALU等。 寄存器传输级模 拟所获信息的详细程度介于行为级和门级之 间。
EDA技术的基本特征
2.逻辑综合与优化 逻辑综合是上世纪90年代电子学领域兴起的一种新的设计方 法,是以系统级设计为核心的高层次设计 3.开放性和标准化 开放式的设计环境也称之为框架结构。框架是一种软件平台 结构,它在EDA系统中负责协调设计设计过程和管理设计数据, 实现数据与工具的双向流动,为EDA工具提供合适的操作环境。 4.库(Library) EDA工具必须配有丰富的库(元器件图形符号库、元器件模型库、 工艺参数库、标准单元库、可复用的电路模块库、IP库等)。

(5) 设计的周期长,灵活性差,耗时耗力,效率低下。
EDA设计方法
自上而下(Top-Down)的设计方法 自上而下是指将数字系统的整体逐步分解为 各个子系统或模块,若子系统的规模较大, 则还需将子系统进一步分解为更小的子系统, 层层分解,直至整个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关系 合理,并便于逻辑电路级的设计和实现为止。
EDA技术的优势
传统的数字系统设计一般采用搭“积木块”的手工设计方式, 相之下,采用EDA技术进行电子系统的设计有着很大的优势: 1.采用硬件描述语言,便于复杂系统的设计; 2.强大的系统建模和电路仿真功能; 3.具有自主的知识产权; 4.开发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5.全方位地利用计算机的自动设计、仿真和测试技术; 6.对设计者的硬件知识和硬件经验要求低。
EDA技术的概念
EDA是随着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 应运而生的一种快速、有效、高级的电子设 计自动化工具。EDA工具融合了应用电子技 术、计算机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最新成果, 主要能辅助进行三方面的设计工作:集成电 路(IC)设计、电子电路设计以及印刷电路 板(PCB)设计。
EDA发展历程
工具介绍
1.仿真器 2.综合器 3.IDE集成
仿真工具
综合工具
IDE类工具
THANK YOU!
EDA设计流程
利用EDA技术进行电路设计的大部分工作是在EDA软件平台上 进行的。一个典型的EDA设计流程主要包括设计准备、设计输入、 设计处理、器件编程和设计验证等5个基本步骤,如图所示。
设计准备
设计输入
设计处理
设计验证
器件编程
EDA设计的描述层次
行为级 描述 寄存器传输级 描述(RTL) 门级 描述 版图级 描述
传统设计方法
传统设计方法的缺点
(1)设计依赖于手工和经验,设计过程较复杂,尤其对于复杂的 电路设计困难,工作量大也易出错。 (2)设计依赖于现有的通用元器件。 (3)在系统设计的后期进行仿真和调试 系统设计时存在的问题只有在后期才能发现,一旦系统设计 中存在缺陷,就得重新设计系统。 (4)自下而上的设计思想的局限 底层的设计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不能在当前层次判断,要在 整个系统设计完后才能做系统的测试和调试,才能确定以前的设 计是不是正确。
EDA
EDA(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 20世纪90年代,设计可以从高层次开始, 使用标准化的硬件描述语言描述电路的行为 特性,自顶向下完成整个设计;支持设计成 果的交流,移植,高速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 设计者重点是系统级的概念设计,其它大部 分工程问题都由EDA工具完成。
自下而上(Buttom Up) 基于电路板的设计
EDA设计方法
自上而下(Top Down) 基于芯片的设计
器件用通用的逻辑元、器件
后期进行仿真和调试 采用电路原理图为主 手工设计
采用PLD
早期进行仿真和修改 以硬件描述语言为主 自动实现
EDA技术的实现目标
一般地说,利用EDA技术进行电子系统设计,归纳起来主要 有以下4个应用领域: 印刷电路板(PCB)设计; 集成电路(IC或ASIC)设计; 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CPLD)设计; 混合电路设计。
7.测试向量生成
11.硬件测试
4.verilog-RTL级建模
8.功能仿真
12.设计完成Βιβλιοθήκη 自上而下设计从系统最高层开始进行逐层分 解,逐层描述,逐层仿真,如果某一层上仿 真发现问题,则返回上一层,寻找和修改相 应的错误,然后再向下继续进行未完的工作, 最后得到设计的硬件电路。
EDA设计的目标和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