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产业链(2018.1.15)

合集下载

中国军民融合发展研究报告(2018~2020)简版

中国军民融合发展研究报告(2018~2020)简版

中国军民融合发展研究报告(2018~2020)简版发布智库: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联系邮箱:icci2018@微信公众号:国合华夏研究院一、军民融合的内涵和战略设定 (1)(一)内涵和战略布局 (1)(二)五大发展阶段 (2)(三)新时代军民融合的内涵和战略设定 (3)(四)三大主要融合方式 (4)二、军民融合政策解析 (6)(一)政策发展阶段 (6)(二)政策战略解析 (7)三、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概况 (11)(一)发展现状 (11)(二)发展问题 (13)(三)发展前景 (14)四、军民资源地图 (16)(一)军民融合三大运行架构 (16)(二)军方合作资源地图 (19)(三)民用合作资源地图 (19)五、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经验解析和借鉴 (20)(一)国际军民融合发展经验解析和借鉴 (20)(二)国内军民融合发展经验解析和借鉴 (27)六、国合建议——军民融合发展战略(2018年-2020年) (32)(一)发展目标 (33)(二)找准四个切入点 (34)(三)处理好五大主要关系 (35)(四)配置妥十一个战略要素 (36)(五)实行六大关键措施 (37)附件一:军民融合政策合集 (45)附件二:四证申请的详细流程 (47)图1-1 军民融合五大发展阶段 (50)图1-2 双向融合组织流程图 (50)图2-1 军民融合政策发展阶段 (51)图2-2 军民融合创新性延续示意图 (51)图2-3 军民融合与结构性改革之间的关系 (51)图2-4 军民融合在新时代新周期中与创新、资本、需求的关系 (52)图2-5 军民融合战略能力解析图 (52)图3-1 国家军民创新示范基地省份分布情况 (53)图3-2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工业总产值累进表 (53)图4-1 政府层面军民融合运行框架 (54)图4-2 园区层面军民融合运行框架 (54)图4-3 企业层面军民融合运行框架 (54)图4-4 军工产品研发流程 (55)图4-5 民用合作资源地图 (55)图5-1 美国军民一体化组织结构 (55)图5-2 美国军民一体化运作模式 (56)图5-3 俄国先军后民组织结构 (56)图4-4 日本以民带军组织结构 (56)图6-1 军民融合发展的四个切入点 (56)图6-2 军民融合发展要处理好的五大主要关系 (57)图6-3 军民融合发展的十一要素和战略发展阶段 (57)图6-4 军民融合风险防控组织机构 (58)研究方法 (58)版权声明 (59)研究背景近些年,由于大国战略竞争加剧、世界在“新平庸”时代的转型发展和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新一轮军民融合战略浪潮再度兴起,逐渐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切入点。

军民融合视域中的产业发展探析

军民融合视域中的产业发展探析

军民融合视域中的产业发展探析军民融合是指将军事和民用技术、产业、资源等要素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军民融合的协同效应,促进军民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军民融合已经成为中国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产业是军民融合的重要载体和基础,通过产业发展探索,可以充分发挥军民融合的优势,推动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

军民融合在产业发展中可以促进技术创新。

军队作为先进技术的应用领域,具有先进技术研发能力和实际应用需求,而民用领域则更加注重市场需求和商业化运作。

通过军民融合,军民双方可以共享技术资源和研发成果,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的迭代升级。

比如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就离不开军队和民用产业的紧密合作。

军民融合在产业发展中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

军队具有先进武器装备的需求,而民用产业则需要在市场竞争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通过军民融合,军民双方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产业升级和优化结构。

比如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通过军民融合可以形成产业链的集群效应,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军民融合在产业发展中可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要实现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就需要依靠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

军事科技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通过军民融合,可以推动民用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结构的优化。

比如依托军事技术,推动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产业的发展,可以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军民融合在产业发展中可以有效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军民融合的产业发展不仅是国家层面的重要任务,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军民融合,可以实现军民需求的互通和资源的共享,推动军用基地和军事科研机构与周边产业的深度合作,形成军用科技和产业的区域创新集聚效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中的产融结合模式研究

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中的产融结合模式研究

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中的产融结合模式研究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military and civilian development in the military industry involves the property rights market and the capital market. The two promote each other in parallel.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capital market and modern property rights market,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diversified multi-level investment chain and the industrial chain of full-cycle management,to do a good job in the cooperation of investment chain and industrial chain,and to promote the deep development of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in the military industry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industry and finance.Key words:military industry;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finance0 引言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可以从产权市场和资本市场两个层面对照分析。

政产学研视角下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政产学研视角下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政产学研视角下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军民融合产业的定义军民融合产业是指军事领域与民用领域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产业形态,是军事技术、产品和服务与民用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

军民融合产业具有多元化、专业化、全球化的特点,涵盖了军事装备研发生产、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军事技术转化应用、军民产业互联共赢等多个方面。

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旨在实现国防与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提高国家安全能力和经济竞争力。

军民融合产业的定义不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的交叉,更强调双方的互利共赢和融合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将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军民融合产业的定义既包括了军事资源的民用化利用,也包括了民用科技的军事化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军民融合产业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成为促进国家综合实力提升和国际竞争力强化的关键因素。

军民融合产业的定义不仅涉及到产业结构和价值链的调整,更蕴含着对未来发展趋势和战略定位的思考。

随着军民融合产业的不断深化和拓展,其在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作用将更加显著,为国家发展开辟新的战略空间。

1.2 军民融合产业的重要性军民融合产业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国防科技创新,提升军事实力和战斗力。

通过军民融合,军队可以获取民用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加速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提高作战效能,增强国家安全能力。

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转型升级。

军民融合项目涉及的领域广泛,涵盖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多个方面,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军民融合产业还可以为民用市场提供新产品、新技术,推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岗位,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军民融合产业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国防领域,还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个值得重视和加强支持的战略性领域。

2. 正文2.1 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军民融合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军民融合产业概念、特征及重要意义

军民融合产业概念、特征及重要意义

军民融合产业概念、特征及重要意义作者:杨威马子健谭茂鑫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8年第18期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

军民融合产业是实现军民融合发展的基础和重要途径。

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有利于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物质技术支撑,对于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军民融合产业概念军民融合产业是将军民两用技术应用于生产以及应用于经济社会军事各相关领域,为其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统称。

它是以国防科技工业在经济技术方面的优势为核心和依托,通过军、民领域间的双向交流互动所形成的产业。

简而言之,军民融合产业这样一种类型的产业,既承担国防军事等涉“军”任务,又参与“民用”市场经济活动。

从军民融合本质内涵来看,军民融合产业不是独立于“军”和“民”的产业,而是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体系之中,同时服务“军”和“民”双方市场需求的产业。

二、军民融合产业的主要特征(一)军民技术通用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的耦合关联越来越紧,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彼此融合、相互转化,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融合越来越深,高技术两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军用融合产业技术既满足国防军工需要,又能使技术商业化,满足市场经济需要。

通用技术涉及军民市场,存在巨大市场商业价值潜力,能够为军民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信息化时代,安全与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军与民、平与战、前线与后方、军用与民用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呈现不断融合的趋势。

近些年来,美、英、法、德、日等主要国家军事专用技术比重越来越低,目前已不到15%,军民通用技术已超过80%。

军民融合产业通用技术研发是有效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加速技术创新的必然选择。

如美国GPS最早是由开发用于情报搜集、全球监测等军事目的,而随着技术外溢效应,GPS不再是单纯用于军事目的,在民用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军民融合产业调研报告

军民融合产业调研报告

军民融合产业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军民融合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方向。

军民融合产业作为军民融合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军民科技合作、提升国家综合实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本次调研报告将对军民融合产业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

二、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一)产业规模和增长速度军民融合产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明显的发展,产业规模逐年扩大,增长速度较快。

根据数据统计,军民融合产业的年产值已超过X亿元,并且近年来维持了X%以上的增长率。

(二)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军民融合产业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大批技术创新项目得以成功实施,成果不断涌现。

例如,某军民融合企业成功研发了X型无人机,该产品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三)企业发展特点与壁垒军民融合产业的企业发展呈现出一些特点,同时也面临一些壁垒。

企业发展特点主要包括: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实力不足,市场开拓能力有限等。

壁垒方面主要表现为:法律法规不完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

三、军民融合产业的前景与挑战(一)前景展望军民融合产业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军事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和国家对军民融合的政策支持力度的增加,军民融合产业将迎来更多的机遇。

未来几年,可以预见军民融合产业将在高技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持续发展。

(二)面临的挑战目前,军民融合产业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技术创新的难题,需要加大科研投入和人才培养,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其次是市场开拓的挑战,需要加大政府对军民融合产业的支持力度,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市场环境。

此外,还需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四、政策建议为了促进军民融合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加大对军民融合产业的政策倾斜力度,提供更多的财税支持和资金扶持。

2.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并建立军民科研院所合作机制。

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与实践

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与实践

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与实践近年来,军民融合产业成为了我国国家战略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军事实力的逐步提升,军民融合产业已经成为了我国建设强军强国的重要保障。

在未来的发展中,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趋势会更加广阔,并且会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对我国整体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军民融合产业是指国防高科技成果通过技术转化,走向了民用领域,为社会提供商业化、普及化的产品和服务。

产生的效应则是通过军民之间的资源共享,提高军工生产效率,推动民营企业高端制造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激发了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动力,创造了科技和市场的双赢。

这一趋势的发展需要有国家的政策支持,需要企业的创新和坚持,同时也需要民众对其有一定的理解和支持。

在产业发展中,国家的规划和推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国政府已经提出将加快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布局一批军民融合重点领域,切实加强政策协调,逐步构建起符合市场需求、完善的军民融合产业链条。

同时,国家逐步推动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的协调,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企业的创新和坚持则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突破,企业必须具备持续创新能力,通过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等多种途径,推动技术成果向民用领域的转化,打造一批市场化、现代化的产品与服务。

同时,企业在参与军民融合产业时,也需要坚持合规经营、合规融资、合规出口,有效规避风险,确保市场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因素。

由于涉及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经常需要具有极高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因此,需要民众有一定的理解和支持,认识到国防和经济的归属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

同时,民众也需要正确地看待军民融合产业所带来的机遇和风险,并逐步拥抱和支持这一趋势的发展。

军民融合产业的实践在我国已经取得了诸多的成功。

例如,航天技术在民用领域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发展、无人机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等等。

军民融合: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

军民融合: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

军民融合: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作者:韩辉来源:《军工文化》2018年第11期一飞院具备“军民融合”的天然优势,具备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强劲动力。

“扎扎实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

”2018年3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再次强调。

国防科技工业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是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航空工业第一飞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一飞院)作为飞机设计科研单位,饱满的军品型号研制任务、关键的民用飞机研制項目;处于航空产品设计制造产业链的前端,又是航空先进技术的引领者,一飞院具备“军民融合”的天然优势,具备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强劲动力。

对此,一飞院致力于“成为军民融合战略的践行者、推动者”,深入挖掘航空与军民融合的发展潜力,推动“多要素、宽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贯穿于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中型飞机设计研究院”的全过程。

围绕核心能力实现军民互融互通民机业务是航空工业四大业务领域之一,是航空工业实施军民深度融合的大平台和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的主渠道。

民机业务之于一飞院,是最重要的军民融合发展方向,作为国内唯一的集军民机研制于一体的航空主机设计单位,一飞院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探索军民融合发展之路的实践史。

一飞院强调“坚定走开放、创新、共享、军民融合的发展道路,在开放中提质增效,在竞争中强身健体,在融合中重构体系,从而更好地落实强军首责”。

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大力践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围绕核心能力,实现军民互通。

“民用航空是航空工业最大的军民融合领域,我们既要为国家军队提供好用的航空装备,同时也要关注民机的协同发展。

”一飞院综合计划部高级主管权大庆向我们解释了他对集团落实军民融合战略的理解。

一飞院历史上共研究/研制10余型民用飞机,开创了我国多个民机发展的“第一”,奠定了我国民机事业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

一图带你看懂国外军民融合的产业发展

一图带你看懂国外军民融合的产业发展

一图带你看懂国外军民融合的产业发展提纲:一、全世界军民融合产业现状的概述①世界各国的国防科技体系②各国军民融合国防创新机制③各国对于军民融合提供的基础条件建设军民融合的发展历史二、世界各国现阶段军民融合的深入分析①美国美国的政策、美国的管理、美国的技术、美国的资金支持、采办、②日本③俄罗斯④欧洲各国三、对于我国军民融合产业的深度启发①我国最早期、远期、近期的军民融合状况(解放战争时期或者抗日战争时期)②我国现阶段军民融合的发展势头③我国军民融合的瓶颈和前景。

带大家看看我国的军民融合发展史。

森克虏伯与中国有着悠久的合作历史。

早在19世纪中叶,中国便已大量购买了蒂森克虏伯的军工和民用产品。

蒂森克虏伯在中国已成立了不锈钢、塑料、机械、电梯等方面的合资或独资企业。

德国国防部系统不设兵工厂,也基本不设兵器科研机构,兵器科研与生产任务均由民间企业和一部分民间科研机构承担。

一般从事兵器研制与生产工作的民间企业也都从事民品生产。

德国的做法是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典型。

这样有利于军工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相互转换与促进,也有利于开展广泛的协作。

同时,军内不设兵工厂可使国防部摆脱管理兵工厂的繁重任务,减轻国防部装备部门的负担。

斯奈克玛公司,全称法国国营飞机发动机研究制造公司,是一个国际航空航天集团,世界500强之一,主要为军民用飞机、直升机、导弹、卫星和运载火箭提供广泛的航空发动机。

公司有两大子公司,主要从事发动机、飞机机械设备制造、零部件生产以及发动机维修活动。

公司业务按推进和设备两个核心业务领域管理:前者包括民用、军用、火箭发动机以及相关业务,后者涉及起落架、刹车系统、动力传输系统等业务。

运载火箭推进系统是斯奈克玛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

20世纪60年代,斯奈克玛公司就开始采用低温推进技术,当时是用在“钻石号”和“欧洲3号”运载火箭项目上。

后来,该公司又设计和研制了“阿里安”1~4火箭系列所用的HM7低温发动机。

随着“阿里安”5计划的实施,斯奈克玛公司又研制了“火神”发动机。

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的模式与路径

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的模式与路径

军民融合是指军队和民用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旨在实现国家军事需求与民用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军民融合产业基地的建设,是加速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推动国防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提供了有效评台。

本文将从模式与路径两方面探讨军民融合产业基地的建设。

一、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的模式1.地方政府主导模式地方政府在军民融合产业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通过政府资金、土地资源和政策扶持,引导民间资本和企业参与基地建设。

地方政府主导模式在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地方综合实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2.军方主导模式军方主导模式下,由部队直接组织、管理和运营军民融合产业基地。

这种模式下,军方能够更好地发挥优势资源,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基地的建设,同时实现军队装备需求与民用市场需求的协同发展。

3.民间资本主导模式民间资本主导模式下,由民营企业或投资机构牵头筹建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借助市场机制和创新模式推动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

这种模式在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二、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的路径1.政策支持政策是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的关键支撑,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及规划,明确支持军民融合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及给予相关税收、融资、用地、招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2.科技创新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需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注重加强科技研发,推动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促进产业链的优化升级,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3.人才培养军民融合产业基地需要依托人才储备,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合作,引入高端人才和技术团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团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4.资金支持军民融合产业基地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可以通过国家资金、政府引导基金、银行贷款、创业投资等多种渠道获取资金支持,推动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

5.市场需求军民融合产业基地要结合市场需求,深入调查和了解市场需求,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推动军事装备产业向民用市场延伸,促进军工技术成果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资本市场发展 军民融合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资本市场发展 军民融合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资本市场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为企业提供融资渠道,为 投资者提供投资机会,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同时,资本市场还能够优化资源配 置,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体而言,资本市场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
首先,资本市场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其发展和创新。这一点在高科技 产业尤为明显。通过在资本市场融资,企业可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来研发新技术、 推出新产品,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2、机遇
军民融合产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社会需求的 增加,军民融合产业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 人才队伍的壮大,军民融合产业的竞争力将不断提升。
三、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战略选 择
1、加强政府引导
政府应加强对军民融合产业的引导和支持,制定完善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推 动产业规范化发展。同时,要加强对军民融合产业的融资支持,建立多元化的融 资渠道,满足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其次,资本市场的竞争机制可以促使企业提高自身效率,进而推动产业结构 的优化。在资本市场的压力下,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效率和创新能力, 以获得更多的投资和更好的发展前景。
军民融合是指将国防和民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 一种发展模式。军民融合可以吸引优质资源,提升整体竞争力,同时也推动了资 本市场的发展。具体而言,军民融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资本市场和产业结构 产生影响: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和军民 融合的推动。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种关系:
首先,资本市场和军民融合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无论是资本市 场的资金支持还是军民融合的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都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两个方面的优势,才能实现产业的高效发 展和升级。

推进军民融合蓬勃发展打造产业结合累累硕果——近年来中国军民融合发展回眸

推进军民融合蓬勃发展打造产业结合累累硕果——近年来中国军民融合发展回眸

的战斗力提升有无帮助。

借鉴外军经验,在科技创新上融合,必须健全军地需求信息建设信息化指挥平台;如在高新技术资源中挖潜,加强军地装备器材建设。

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当前,军民融合谋发展的舆论已经形成,通过签署协议促落实也展现出强大生命力。

实践证明,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目标,军地之间签署融合发展协议,将一些法律规定和原则要求固化为具有约束力的实施方案,有利于军地双方把靠“感情融”转变为“依法融”,有利于把“构想设计”转变为“具体实践”。

博采众长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融合经验新军事革命不断深化,基于信息系统的作战能力的生成所涉及的资源几乎覆盖整个国家的战略资源,这使得创造财富的方式与军事活动的方式深度融合。

当今世界,西方国家形成各具特色的军民融合模式,如“军民一体化”的美国模式、“以民掩军”的日本模式、“以军带民”的以色列模式等。

欧洲曾以私有化进程强化市场引导作用,改造国营军工企业,取得了成功,但这一套路在俄罗斯却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以色列的军民融合模式总体上比较成功,但巴西等国的模仿却难以奏效。

这说明简单的效仿不可能成功。

因此,我们在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遵循融合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更重要的是要将遵循军民融合的一般规律与把握我国军民融合特殊规律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辟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军民融合之路。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军民融合发展一方面借鉴别国经验,一方面根据自身实际不断探索,形成一些具有自身特点的成功经验:坚持遵循融合发展一般规律与把握中国特色相结合,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优势与运用经济法律手段相衔接,坚持融合方式与国家安全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协调。

2010年10月24日,《国务院 中央军委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正式印发。

《若干意见》)提出要用3-5年基本实现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工业的互通、互动、互补;基本实现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在财政投入、军民融合的成功案例:“天河一号”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航空馆片”。

中国的军民融合发展促进经济国防一体化的关键一环

中国的军民融合发展促进经济国防一体化的关键一环

中国的军民融合发展促进经济国防一体化的关键一环军民融合发展是指军队与民用经济的深度融合,旨在充分发挥军民资源的互补性与协同性,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防能力。

中国积极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将其作为促进经济国防一体化的关键一环,为实现国家长远发展目标起到重要作用。

一、军民融合带来的经济效益军民融合发展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首先,军用技术的转化应用,开辟了新的市场。

军事科技的不断进步,满足了国家军事需求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为民用领域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其次,军民融合促进了军工企业的转型升级。

传统的军工企业在军民融合发展中,通过技术转型和市场拓展,实现了军品向民品的转型,提升了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再次,军民融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军工产业作为高技术和战略性产业,对于相关产业链的飞机、航天、船舶、信息技术等产业的发展起着关键的带动作用。

同时,军民融合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提升了整体产业链的竞争力。

二、军民融合促进国防建设军民融合发展是国防建设的重要驱动力。

首先,军民融合提升了军事装备的研发水平。

通过军民科研合作,将军事装备和民用技术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军事装备的性能和品质,还减少了研发成本和周期。

其次,军民融合提高了国防科技实力。

民用领域的科技进步往往成为军事科技进步的基础,通过军民融合,可以充分利用民用科研资源,提升国防科技的实力和应用能力。

再次,军民融合加强了国防人才培养。

通过军事院校与普通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军民人才培养模式得到提升,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军事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为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撑。

三、军民融合推动国家整体实力提升军民融合发展是推动中国整体实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包括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两个方面,通过军民融合发展,中国能够在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

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为军事建设提供了更多的资源。

在政策的扶持下,中国军民融合行业产值规模持续扩大

在政策的扶持下,中国军民融合行业产值规模持续扩大

在政策的扶持下,中国军民融合行业产值规模持
续扩大
军民融合就是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军民融合产业链由军方的订单推动,供应方层级较多,利益分配受总设计单位和关键技术单位主导。

军工产业链的需求来源于军方,军方的订单决定了军工集团的销售情况。

为了给行业的发展保驾护航,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多项扶持政策。

目前,我国军民融合领域已初步形成了涵盖顶层法规、实施办法以及承制目录“三位一体”的制度框架,为鼓励、支持和引导民口企业参与国防建设提供了政策法规依据。

军民融合的内涵就是军工制造与民品制造的融合,同企业家精神有三个层次一样,军民融合发展也有三个层次:技术融合;资本融合;智慧融合。

而我国军民融合主要有两条发展主线。

目前全国军民融合行业应用领域仍主要集中在民用领域,其占比为88.3%。

军用领域占比较低,仅为11.7%。

军民融合市场在我国正处在高速成长期,2018年我国军民融合总产值达3.41万亿元,较2.84万亿元增长20.07%。

军民融合 19条

军民融合 19条

军民融合 19条军民融合19条,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旨在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提高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水平。

这19条措施是全面推进军民融合的重要举措,涵盖了军民融合的各个领域和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第一条,加强军民融合领导。

这是军民融合的基础,必须有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机构,才能推进军民融合工作。

第二条,加强军民融合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推进军民融合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保障军民融合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条,加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

军民融合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必须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军民融合的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

第四条,加强军民融合人才培养。

人才是推进军民融合的关键,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培养一批具有军民融合背景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

第五条,加强军民融合资源共享。

军民融合需要共享资源,包括科技、设备、人才等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成本。

第六条,加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军民融合产业是军民融合的重要领域,必须加强产业发展,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第七条,加强军民融合文化建设。

军民融合需要建立一种共同的文化氛围,加强军民融合的理念和精神,提高军民融合的认知和认同度。

第八条,加强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建设。

军民融合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为军民融合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第九条,加强军民融合国际合作。

军民融合不仅是国内的事情,也是国际合作的重要领域,必须加强国际合作,推进军民融合的国际化发展。

第十条,加强军民融合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军民融合的重要手段,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应用能力和信息化保障能力。

第十一条,加强军民融合安全保障。

军民融合需要保障安全,包括信息安全、技术安全、人员安全等各个方面,必须加强安全保障,提高军民融合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十二条,加强军民融合舆论宣传。

军民融合需要舆论宣传,加强军民融合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的认知和认同度。

第十三条,加强军民融合评估监测。

军民产业融合的理论研究

军民产业融合的理论研究

军民产业融合的理论研究所谓产业融合是由于技术进步和放松管理,发生在产业边界和交叉处的技术融合,改变了原有产业产品的特征和市场需求,导致产业的企业之间竞争合作关系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产业界限的模糊化甚至重划产业界限。

从军民产业融合的含义和特征看军民产业融合可以促进军工产业创新,进而推动军民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改变原有的两大产业内部的垄断和竞争,使得社会资源配置趋于合理化;有利于提升军工产业和民用产业一致对外的竞争力。

标签:军民产业融合;技术融合;多维融合一、军民产业融合的涵义对军民产业融合这一概念,必须从产业的最初划分上来一步一步深入理解。

随着产业演进,产业融合作为跨产业发生的一种经济现象,对其观察分析,都有一个前提,就是要有明确的产业间的区分标准,即要有明确的产业边界。

只有某种经济活动跨越了产业之间既定的区分,使得原来的产业边界模糊化才能说发生了产业融合。

因此,进行产业融合的分析,首先必须进行带有研究目的性的产业划分。

什么是产业?产业经济学中通常定义为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企业组成的集合。

既然是认为主观划分的“数量集”概念,就必定有不同的标准划分企业的归属,而这个标准本身就是是依据研究的目的或角度不同确定的。

例如,要研究产业组织状况即同一产业市场上企业间的垄断与竞争的关系系,就需要选择“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这一特性,作为划分不同企业的“产业”归属的基准。

或者出于研究产业结构的需要,就要选择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或相同生产技术、工艺”这一特性,作为划分不同企业的产业归属的准则。

这是因为要研究该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上下游产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需要分析该产业特定的生产技术、要素投入。

再则,国际上还有各类产业分类标准,例如NAICS(北美产业分类标准)、ISIC(联合国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等。

总之,产业分类是带有主观性的产业区分。

在一定时期内稳定的产业分界或统一的产业分类标准有利于分析研究经济现象特别是产业边界的变化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