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二衬缺陷处理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衬施工缝缺陷整治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二O二0年三月

目录

一、编制说明 (1)

1.1编制依据 (1)

1.2 编制原则 (1)

二、工程概况 (2)

2.1工程简介 (2)

2.2工程地质及水文特征 (2)

2.3气象资料 (4)

2.4现场施工情况 (4)

2.5隧道监控测量情况 (5)

三、防排水设计情况 (6)

3.1防、排水原则 (6)

3.2隧道防水 (6)

3.3隧道排水 (7)

3.4施工缝防水设计 (9)

四、现场缺陷情况 (10)

五、二衬施工缝缺陷形成原因及采取措施 (11)

5.1原因分析 (11)

5.2采取措施 (12)

六、整治方案 (12)

6.1止水带外露整治方案 (13)

6.2止水带脱落整治方案 (13)

6.3钢筋外露整治方案 (14)

6.4止水带扭曲整治方案 (15)

6.5缺陷整治后观测方案 (15)

七、缺陷处理组织结构、资源配置 (16)

7.1隧道缺陷处理组织机构 (16)

7.2资源配置 (17)

八、质量保证措施 (18)

九、安全保证措施 (18)

十、环境保护措施 (20)

十一、文明施工措施 (21)

二衬施工缝缺陷整治方案

一、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中国国铁集团颁发的现行规范、规程、验标等各项技术标准;

(2)中国国铁集团下发的有关铁路建设施工安全、质量、文明施工方面的有关文件、通知;

(3)《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8;

(4)《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4-2015;

(5)与本工程有关的施工设计图和设计文件:

《隧道设计图》(图号:太焦太晋施隧35)

《隧道复合式衬砌参考图》图号:太焦太晋施隧参01

《隧道明洞衬砌参考图》(无砟轨道) 图号:太焦太晋施隧参07《双线隧道防排水参考图》图号:太焦太晋施隧参11(6)我单位现场踏勘、调查、采集和咨询所获取的资料。

1.2 编制原则

(1)遵循“科学严谨”的原则。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及施工工艺,使各项工作安排严谨周密,切实可行。

(2)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严格按照维修工艺流程,选择合适维修材料进行维修,确保施工安全。

(3)遵循“设计文件指导维修”的原则。认真核对技术设计资料、设计意图,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维修判定和施工,确保维修

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

(4)明确职责分工,使各工序操作可控,工序间衔接流畅。严格按照铁路工程线施工管理程序,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确保按期完成。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至出口位于R=4500的左偏曲线上,其余段落位于直线上。隧道内进口至DK317+650范围内纵坡为27.639‰下坡,DK317+650~DK321+000范围内坡为17‰下坡,DK321+000至出口范围内坡为14‰下坡。隧道V级长679m,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开挖;IV级围岩长626m,采用三台阶法开挖;III级围岩长1207m,采用台阶法开挖;II级围岩长1095m,采用全断面法开挖。

2.2工程地质及水文特征

1.地形地貌

地貌形态总体属于中低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表植被极其发育。进口处地面标高约为535m,出口处海拔约为467m。中间地段主要以中山为主,最高点位于水掌村山岭,海拔845m,最低点位于尹滩村隧道出口处,海拔约为467m,相对高差为378m。沿线地表大多基岩出露,该区山岭绵延,地面起伏较大,沟谷深切,“V”型谷发育,两侧陡峭,谷坡50°~70°,沟谷内及山坡处植被繁茂。山脊呈锯齿状。地表岩溶发育,有溶隙、溶沟及大型溶洞。斜坡表层普遍分布残坡积土层,工程地质性能差。

隧道区上覆新生界第四系上更新统坡崩积层碎石土、块石土,第四系上新统坡洪积层粗角砾土、碎石土、新黄土,中更新统洪积层老黄土、细角砾土;下伏奥陶系中统下马家沟组(O2x)、奥陶系下统三山子组(O1s)岩层。

2.水文地质

(1)地表水

隧道侧区内河流较发育,隧道进口为白水河。隧道DK318+928右250m处为水掌村水井,井口至水面3m,海拔约820m;DK318+928右355m 处为一个水塘,位于水掌村西侧,深3米,面积15*15平方米,海拔约820米。

(2)地下水

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与第四系孔隙潜水。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沟谷或山坡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孔隙潜水水量受季节影响较大,潜水位雨季短暂存在,旱季消失。孔隙潜水渗流途径以垂直下渗为主,大气蒸发为重要排泄途径。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奥陶系石灰岩层中,受岩石风华程度,溶蚀以及节理裂隙的影响,地下水分布不一,局部水量较丰富,雨季孔隙潜水多沿土石界面或节理裂隙发育段涌出。该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积河水补给,地下水水位、水量随季节性变化明显,雨季水量较大,旱季水量相对较小。

3.地震参数

隧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

2.3气象资料

本段隧道区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秋季凉爽,春秋多风,时有沙尘,昼夜温差大,为典型的大陆山区气候。据晋城市气象台(1985-2014)统计资料: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8.6℃,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7.4℃,历年各月平均气温一12.05℃,历年最冷月平均气温-6.6℃,历年年平均降水量572.72mm , 历年年平均蒸发量1774.64mm,最大风速为18.1m/s,土壤最大冻结深度0.37cm,无霜期180天。

2.4现场施工情况

邓家庄隧道在施工开挖过程中揭示洞身地层主要为弱风化白云岩,厚层状结构,以密闭型构造层面为主,岩体较完整、干燥无水。由于邓家庄隧道围岩情况较好,施工过程中未见基岩裂隙水,其中DK318+415~DK318+485由Ⅴ级围岩变更为Ⅲ级围岩,DK318+685~DK318+775由IV级围岩变更为Ⅲ级围岩,DK318+820~DK318+880由IV级围岩变更为Ⅲ级围岩,DK319+075~DK318+155由IV级围岩变更为Ⅲ级围岩,DK319+265~DK319+335由IV级围岩变更为Ⅲ级围岩。具体围岩划分详见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