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改动用)
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归类
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归类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归类【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归类【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
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
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归类就语文学科来说,如今的试题,多为三大部分,一是书写,二是阅读,三是写作。
阅读题中客观题越来越少,主观题是主流,所以,我想重点谈的就是这类题型。
诗词鉴赏答题模板
诗词鉴赏答题模板篇一: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一览表12345篇二:诗歌鉴赏题答题格式诗歌鉴赏题答题格式一、基本概念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包括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等。
4、写作技巧: (艺术技巧、表现手法)包括赋比兴、衬托、用典、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等。
6、语言特色:包括清新、平淡(质朴)、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
7、描写:包括动、静,点、面,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远、近、高、低等。
二、解答技巧(一)、解题入格1、诗歌形象:身份+性格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二)、答题程式“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完整版)诗歌鉴赏题型语言特色型答题模式
诗歌鉴赏题型语言特色型答题模式诗歌鉴赏题型语言特色型答题模式:第四节分析语言特色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
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4.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作家的语言风格举例①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②平淡(质朴、自然):其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
③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④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例说分析语言特色型
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例说:分析语言特色型分析语言特色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
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4、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2007年浙江卷第16题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6分)乌衣巷 (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
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
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语言特色。
练习:(08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10分)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
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十三种答题模式
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十三种答题模式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十三种答题模式一、主题思想模式这种模式要求考生分析诗歌主题、思想意义以及诗歌作者对人生、社会、自然等问题的见解和态度。
考生需要通过文本细节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等手法,分析诗歌所反映的主题思想。
以《登鹳雀楼》为例,这是一首描述自然景色的诗歌。
作者通过描绘雄鹰飞翔、河山秀丽的景象,传达了对壮丽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从中可以提炼出主题思想是:诗人抒发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和对人生短暂有限的思考。
二、艺术特色模式这种模式要求考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韵律、押韵、格律、修辞、形象等方面,以及作者在这方面的创新和突破。
考生需要通过具体的诗句分析,揭示诗歌的艺术魅力。
以《江雪》为例,这首诗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韵律优美,节奏流畅。
而且诗人通过运用寓言手法,将江雪与人生相联系,发人深思。
这些都是该诗的艺术特色。
三、词语用法模式这种模式要求考生从词语的意义、搭配、运用等方面来分析诗歌表达的意义和艺术效果。
考生需要通过对具体词句的解读,揭示诗歌的细腻之处。
以《春晓》为例,诗人用“窗”、“花”、“鸟”等词语来描绘早晨的景象,寓意春天万物复苏的美好前景。
通过婉约细致的词语选择,诗歌所表达的温馨和美好感受得以突显。
四、修辞手法模式这种模式要求考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分析其所起的作用和表达的意义。
考生需要通过具体的诗句分析,揭示诗歌的修辞之美。
以《七步诗》为例,诗人通过用“红”,“酒可酒”、“君可贵”等修辞手法,表达对友谊的珍重,以及作者对友谊的真诚之情。
这些修辞手法使诗歌的意境更为抽象、深远。
五、情感体验模式这种模式要求考生分析诗歌所传递的情感体验,以及这些情感体验对读者的启迪和感召。
考生需要通过文本细腻的描写、对情感变化的抒发等方面来解读诗歌的情感体验。
以《乌衣巷》为例,诗人通过对乌衣巷的描写,表达对人生悲欢离合、患难与共的感慨。
这些情感体验使诗歌更贴近读者,引起读者共鸣。
诗歌鉴赏7种答题模式
诗歌观赏题的7种问问模式之阳早格格创做一、分解意境型1、提问办法:(1)那尾诗创制了一种何如的意境?(2)那尾诗描画了一幅何如的画里?表黑了诗人何如的思维感情?2、解问分解那是一种最罕睹的题型.所谓意境,便是指拜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去建坐的让人爆收设念的地步.它包罗景、情、境三个圆里.问题时三圆里缺一没有成.故凡是属景情闭系皆属于那类题型.3、问题步调第一步:描画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里.考死应注意抓住诗中的主要风景,用自己的道话再现画里.描画时一定要忠真于本诗,要用自己的偶像战设念加以再创制,道话力供柔好.第二步:综合风景所创制的氛围特性.普遍典型的表黑为二个单音节形容词汇.比圆:孤寂热浑、恬静柔好、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天体现风景的特性战情调.第三步:分解做家的思维感情.切忌空洞,要问简曲.比圆光问“表黑了做家伤感的情怀”是没有成的,应问出为什么而伤感.4、问题示例绝句二尾(其一)杜甫早日江山丽,秋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温睡鸳鸯.注:此诗写于做家通过“一岁四止役”的奔闲流离之后,姑且定居杜甫草堂时.问:此诗描画了何如的风景?表黑诗人何如的感情?请简要分解.问:此诗描画了一派魅力的初秋光象(季节特性的归纳,之后加上冒号):秋天阳光普照,四家青绿,江火映日,秋光支去花草的芳香,泥融土干,燕子正繁闲天衔泥筑巢,日丽沙温,鸳鸯正在沙洲上静睡没有动;(步调一)创制了一种明洁绮丽的秋光;(步调二)表示了诗人中断奔闲流离、死计安靖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调三)5、训练坚韧题义公禅房孟浩然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中依峰秀,阶前寡壑深.夕阳连雨脚,空翠降庭阳.瞅与莲花洁,圆知没有染心.注:义公是一位下僧,此诗写其禅房周围环境.问:义公禅房周围环境有何如的特性?写那样的环境有何效率?问:禅房空林环绕,秀峰迎门,幽谷临阶.夕阳雨霁之时,山峦格中浑洁,又有火汽飘降,更隐庭院阳凉;那一环境恰如莲花般纤尘没有染,脱雅绝世;衬托了义公的浑德下风,情调下雅,襟怀绝雅,进而拜托了诗人的隐劳情怀.二、分解本收型1、提问办法(1)那尾诗用了何如的表示脚法?(2)请分解那尾诗的表示本收(大概艺术脚法、建辞脚法),诗人是何如抒收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验?2、解问分解表示脚法是诗人用以抒收感情的脚法、要收.要准确问题,必须流利掌握少用的表示脚法.它分为抒情脚法、形貌脚法、建辞脚法.抒情脚法有曲交抒情战间交抒情(借景抒情、托物止志、托物寓理、用典抒情等)二种,偏偏沉考查间交抒情脚法.形貌脚法主要有:衬托、真真、对于比、黑描、动静等.建辞脚法正在古诗中时常出现的有:比兴、比圆、拟人、夸弛、单闭、用典,其余也考查设问、反问、反语等.3、问题步调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脚法.(注意周到思量,瞅面准确,考查时,偶尔为了降矮易度,题目中已经精确指出从某个角度加以观赏,则那一步便没有必了.)第二步:分离诗句阐释证明搞主是何如使用了那种脚法的.(那一步即是第一步的论证,必须分离本诗)第三步:此脚法怎么样灵验天传达出诗人何如的感情.(即返回中心,回问本收对于中心的效率)4、问题示例早止陈与义露侵驼褐晓热沉,星斗阑搞分中明.寥寂小巧战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问:此诗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示脚法?有何效验?问:那尾诗主要使用了反衬的脚法.(步调一)天已搁明,星斗纵横,分中明明,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调二)二处反衬皆超过了诗人出止之早,抒写了诗人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寥寂之情.(步调三)5、通联坚韧绝句二尾(其二)杜甫江碧鸟愈黑,山青花欲焚.今秋瞅又过,何日是归年.问:那尾诗是杜甫进蜀后,抒写的羁旅同乡的感触.尾二句进嵌正在镜框丽的风景画.请分解此诗使用的艺术脚法及其艺术效验.问:该诗使用了映衬的脚法.以江碧衬鸟黑,以山青衬花黑,色彩明丽,情形浑新.齐诗以乐景写哀情,极止秋光之明丽,更能反衬诗人乡思之深薄,别具情致.三、分解道话特性型1、提问办法(1)那尾诗正在道话上有何特性?(2)请分解那尾诗的道话风格.(大概道道此诗的道话艺术)2、解问分解那种题型没有是央供揣测各别自此使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尾诗表示出去的道话风格.能用去解问的词汇普遍有:(二个单音节形容词汇)浑新自然、华而不真、华好绮丽、明黑晓畅、多用心语、坦率含蓄、雄浑豪搁、笔调坦率、简练死动……3、问题步调第一步:用一二个词汇准确面明道话特性.第二步:用诗中有闭语句简曲分解那种特性.第三步:指出表示了做家何如的感情.4、问题示例秋怨盖嘉运托起黄莺女,莫喊枝上笑.笑时惊妾梦,没有得到辽西.问:请分解那尾诗的道话特性.问:此诗道话浑新自然,多用心语.(步调一)“黄莺女”是女化音,隐出女子的杂真娇憨;“笑时惊妾梦,没有得到辽西”用朴真的道话标明黑挨黄莺是果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妇的好梦.(步调二)那样非常自然天表示了女子对于丈妇的思念之情.(步调三)5、坚韧训练邯郸东至夜思家黑居易邯郸驿里遇东至,抱膝灯前影陪身.念得家中夜深坐,还应道着近止人.问:做家是何如写“思家”的?道话上又有什么特性?问:做家通过设念中的画里,即东至深夜,家里人围坐灯前,道论着自己那个近止之人,以此去表示思家之情的.诗的道话朴真无华、明黑晓畅.四、炼字型1、提问办法(1)X联中最死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去为人称道,为什么?(3)您认为X字佳正在哪里?2、解问分解沈德潜曾道:“昔人没有兴炼字法,然以意胜,而没有以字胜.故能仄字睹偶,常字睹险,陈字睹新,朴字睹色.”从诸多诗例去瞅,乐成的炼字便是战炼意稀切分离正在所有的.炼字,便是使“意”——做家主瞅的情思,战做品所表示的死计简曲化,死动化,纵深进与好教化.惟有炼出简曲死动的富于好教真量战开示性的字,才搞使“意”具备熏染人的力量.所炼之字有一定的顺序可循:五止炼第二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五止炼第三字:“泉声吐危石,日色热青紧.”五止炼第五字:“草死公府静,花降讼庭闲.”五止炼二、五字:“潮仄二岸阔,风正一帆悬.”七止炼第二字:“山进黑楼沙苑暮,潮死沧海家塘秋.”七止炼第五字:“江间海浪兼天涌,塞上风云交天阳.”七止炼第七字:“秋火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瞅.”七止炼第二、五字:“鱼含月影随云动,鸟吐花声寄树闲.”从词汇性的角度而止,古诗炼字普遍有:动词汇、形容词汇、数量词汇、真词汇等.(参瞅上一节:值得注意的词汇)3、问题步调第一步:阐明该字正在句中的含意.第二步:展开偶像把该字搁进本句中形貌情形.第三步:面明该字陪衬了何如的意境,大概者表黑了何如的感情.4、问题示例北浦别黑居易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瞅肠一断,佳去莫转头.问:前人认为,“瞅”字瞅似寻常,本量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暴露抒情仆人公的局里.您共意那种瞅法吗?为什么?问:共意.“瞅”字正在诗中指回视.(步调一)离人孤独的走了,还频频回视,每一次回视,皆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咱们好像瞅到了抒情仆人公泪眼朦胧,念瞅又没有敢瞅的局里.(步调二)只一“瞅”字,便淋漓尽致天表示了离别的酸楚.(步调三)5、坚韧训练木兰花宋祁东乡渐觉风光佳,縠邹波纹迎客棹.绿杨烟中晓热沉,黑杏枝头秋意闹.浮死少恨欢娱少,肯爱千金沉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背花间留早照.问:词汇中“黑杏枝头秋意闹”的“闹”字历去为人称道,您认为用得佳短佳?为什么?问:做家用一“闹”字,没有但是使人感触杏花绽搁得热烈,以至还摄人偶像到花丛中蜂蝶飞翔,秋鸟战鸣,把一派秋意盎然,气愤振奋的景致表示得淋漓尽致,自是很妙.五、“一词汇收齐诗”型1、提问办法某词汇是齐诗的闭键,为什么?2、解问分解古诗非常道究构思,往往一个字大概一个词汇便形成齐诗的线索、齐诗的感情基调、齐诗的思维等.所以,抓住那个词汇命题,往往不妨以小睹大,考出考死对于齐诗的掌控程度.3、问题目标(1)该词汇正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效率.(2)该词汇对于超过主旨所起的效率.4、问题步调第一步:写了什么.第二步:所起的效率.5、问题示例与浩初上人共瞅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秋去到处割忧肠.若为化为身千亿,集背峰头视故乡.登崖州乡做李德裕独上下楼视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砸千遭绕郡乡.问:二诗皆着一“视”字.李诗之“视”正在尾句,真写登楼,引收齐篇,既表黑了对于君国的怀念与背往,又蕴含了对于帝京遥没有成及的感慨.柳诗之“视”——————.问:正在终句,真写置身峰头,支束齐篇,既表示了对于故乡的思念,更表黑出对于“京华亲故”一为援脚的慢切期待.6、坚韧训练湖州歌(北宋)汪元量北视燕云没有尽头,大江东去火悠悠.夕阳一片热鸦中,目断物品四百州.问:简析“视”字正在诗中的效率.问:对于齐诗风景形貌起统收效率.六、瞅面分歧型1、提问办法(1)有人那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您感触呢?(2)有人热为某字用得佳,有人认为某字用得短佳,您认为呢?2、解问分解解问那类题,思索的目标主假如脚法、表情达意圆里的效验.最先,要决定一种瞅面,而后依据本诗词汇的真量分解找到闭键的几面缘由,分条做问.3、问题示例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黑楼瞅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忧心去,山衔佳月去.云间连下塌,天上交止杯.醒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问:“雁引忧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做“雁别秋江去”.您认为哪一句更佳,为什么?问:“雁引忧心去”一句更佳.果为该句使用了拟人的建辞脚法,写出了李黑流搁遇赦的下兴心情.好像大雁蓄意为诗人戴走忧心,下句写君山多情,为诗人衔去佳月,忧去喜去,互为映衬.“引忧心”比“别秋江”更富裕感情色彩.(回问“雁别秋江去”,止之成理也不妨)4、坚韧训练渔翁柳宗元渔翁也傍西岩宿,晓汲浑湘焚楚竹.烟销日出没有睹人,欸乃一声山火绿.回瞅天涯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遇.问:诗的终二句,苏东坡认为“虽没有必亦可”,您是可共意他的瞅法?为什么?问:共意,删去二句仄浓闲近的尾巴,使诗以“欸乃一声山火绿”那以偶句做结,没有但是“余情没有尽”,而且“偶趣更隐”.大概问:分歧意.末端二句是齐诗的一段余香,惟有“无心”的“黑云”相逐,其孤独无陪才可知.删去后效率了孤独之情的表黑.七、对于比观赏型1、提问办法(1)二尾诗大概词汇出现举止真量与中心、脚法等圆里的对于比,也有与教过的课文诗句的对于比.(2)道出相共面大概分歧面.有的指氛围、情感,有的指风格、要收的对于比.2、解问分解依据本诗词汇做问,要从本诗中找缘由.3、问题步调先对于诗词汇相闭本句做一阐明,中欧啊到题眼;再列出几条做问.闭键是抓住其分歧面,让本句中的词汇语道话.4、问题示例夜游记记梦寄师伯浑陆游雪晓浑笳治起,梦游处,没有知何天.铁骑无声视似火.念闭河,雁门西,青海际.睡眠热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启侯正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已死.问:词汇中“自许启侯正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已死.”与陆游《书籍愤》中“塞上少乡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二处所表黑的思维感情有战同共?问:相共面:词汇句战诗句皆表示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坐业的爱国之志战事与愿违、理念降空的伤感之情.分歧面:词汇句抒收了自己没有被明黑的感触,超过了烈士墓年,壮心没有已的心境;诗句着沉表黑诗人事与愿违却已年老鬓衰的悲忿情怀.。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类析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类析高考诗歌鉴赏1.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第一种模式:2.其次种模式:分析技巧型其次种模式:3.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第三种模式:4.第四种模式:炼字型第四种模式:5.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第五种模式:高考诗歌鉴赏第一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练习1】练习】绝句二首(其一绝句二首其一) 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流离之后,临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流离之后,临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高考诗歌鉴赏第一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提问方式: 怎样的意境? 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想感情? 解答分析: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 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予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 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 境三个方面. 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行. 一不行.高考诗歌鉴赏第一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答题步骤: 4.答题步骤: 描绘诗中呈现的图景画面. ① 描绘诗中呈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 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中的主要景物, 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制造,语言力求美丽. 想像加以再制造,语言力求美丽. ②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双音节词即可, 例如孤寂冷清, 舒适美丽, 双音节词即可, 例如孤寂冷清, 舒适美丽, 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等, 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等, 留意要能精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 ③ 分析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 要答具比如光答表达了感伤的情怀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高考诗歌鉴赏第一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5.答题示例: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其一)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临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后,临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高考诗歌鉴赏第一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答:此诗描绘了一派漂亮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 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 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 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 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 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步骤二) 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步骤三) 的心境(步骤三).高考诗歌鉴赏其次种模式: 其次种模式:分析技巧型【练习2】练习】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 露侵驼褐晓寒轻, 星斗阑干格外明. 星斗阑干格外明. 孤独小桥和梦过, 孤独小桥和梦过, 稻田深处草虫鸣. 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效果? 效果?高考诗歌鉴赏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提问方式: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何效果? 解答分析: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精确答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必需熟识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题,必需熟识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 抒情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 三大类. 修辞手法三大类修辞手法三大类.高考诗歌鉴赏其次种模式: 其次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不得快乐颜就是直抒胸臆. 不得快乐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借景抒情, 寒蝉凄切, 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 墨梅》石灰吟》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咏物诗;托物寓理, 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般是哲理诗.高考诗歌鉴赏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主要有衬托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 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 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寂衬, 日出惊山鸟, 以乐景衬哀情, 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2)联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 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对比. 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 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白描.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诗歌鉴赏10种题型答题模式,附简答题命题类型!
诗歌鉴赏10种题型答题模式,附简答题命题类型!高考诗歌鉴赏10种题型答题模式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附录:诗歌鉴赏简答题设题目类型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各题型的答题技巧
一、分析意境型
• 1.提问方式:
• ⑴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⑵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 答题模式(三步走):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 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中 “隐”“没”两字的表达效果
• 答:“隐”字在诗中是“隐没(于)”之意(步骤1),写出 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步骤2);
• “没”字在诗中是“淹没(于)”之意(步骤1),写出了银 河淹没在破晓பைடு நூலகம்曙光中(步骤2),
• 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步骤3)。
• 五、一词领全诗型 • 1.提问方式: • 一般提问: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 2. 答题要求: • ⑴分析该词对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方面); • ⑵分析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形式方面)。
•
山行即事 王 质
•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
三江小渡 杨万里
•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 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 【注】将:行,流过。
•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 简要分析。
• 答:(1)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
• (2)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 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 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 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 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诗歌鉴赏题型语言特色型答题模式
诗歌鉴赏题型语言特色型答题模式分析语言特色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作家的语言风格举例①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②平淡(质朴、自然):其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
③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④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⑤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
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⑥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
如李贺《梦天》中的“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的象九个烟点,大海小的象杯中之水。
⑦奔放:直率有气势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为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⑧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
㈠关注动词:
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照动词。动词的提炼 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诗歌中的动词,一是一 般动词,二是活用动词,即由其他词性的词活用 过来的动词。
1. 一般动词 例1:陶潜“悠然见南山 ” “见”,看见,在此属无意识行为,描写 出作者采摘菊花时,不经意间看到了远处的南山; 表现出作者自然而然的悠闲及心中的恬适情怀。
例1: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老”,意使成长、成熟;“肥”,使肥 大;雏莺在风中长成了,梅子在雨中肥大了。 既写出了其形态,又见出其动态。
例2:常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词始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 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 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 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 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 骤三)。
例2: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天仙子》) “弄”字,捣弄、舞动之意;运用拟人手法, 使人联想到不仅花在风中摇动,影子也在舞动, 描绘出一幅影随花动的和谐画面。 例3: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闹”字,摇荡、旺盛意;运用拟人手法, 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写尽一派盎 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
2.活用动词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 常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活用为动词来写景 抒情,丰富意蕴,强化情感。这些词,往往就 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最典型的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这里是将“绿”作动词来用,从视角带出无
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例说
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例说一、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5、答题示例练习:(08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08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
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08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第14-16题。
(8分)壬辰寒食①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诗歌鉴赏各类题型答题模式全汇总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设问角度---思想感情
设问示例 :
➢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答题步骤 :
➢ ①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 ➢ ②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或哀的原因; ➢ ③最后确定具体的感情是什么。
(1)这首词的首句有什么作用?(3分)
照应题目,点出“回忆”(1分);写出少年 的豪爽旷达(1分);由此引出对吴江桂花的 回忆(铺垫)(1分)。
设问角度---意境品味
答题步骤 :
➢ ①解说相关诗句,抓住主要意象; ➢ ②概括意境特点及作用; ➢ ③分析意境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答题范式 :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 种…的氛围(意境)
➢设问方式---抒情方式
设问示例:
➢ 1.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 句作简要赏析。
➢ 2.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 诗句作简要赏析。
➢ 3.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 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 :
➢ ①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 是间抒,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
➢ ②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 情;
答题模式:
(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 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 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 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 人…的感情。
考题直击 :
➢
秋思 张籍
➢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诗歌鉴赏题型归纳及答题方法
诗歌鉴赏题型归纳及答题方法
诗歌鉴赏是语文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诗歌鉴赏题型及其答题方法:
1. 内容概括题
题目形式: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答题方法:首先,简述诗歌的背景信息(如诗人、时代背景);然后,总结诗歌主要描述的景物或事件,并确保语言简洁明了。
2. 情感分析题
题目形式: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题方法:首先,概述诗歌中的情感关键词(如欢乐、忧愁、激昂、悲愤等);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人如何表达这些情感,如通过描绘特定的景物或事件。
3. 语言特色题
题目形式: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答题方法:首先,指出诗歌的语言风格(如清新自然、雄浑豪放、平淡质朴等);然后,分析诗人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4. 名句赏析题
题目形式:请赏析这首诗中的名句。
答题方法:首先,解释名句的表面意思;然后,阐述名句的深层含义,包括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观点;最后,分析名句的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
5. 对比鉴赏题
题目形式:比较两首诗的异同点。
答题方法:首先,分别分析两首诗的内容、情感和语言特色;然后,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对比分析。
在回答诗歌鉴赏题时,建议先通读诗歌,理解其大意和情感基调;然后,仔细审阅题目,明确题目要求;最后,根据不同类型的题目,选择合适的答题方法进行作答。
同时,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条理清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套路:这首诗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答题示例1 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
(5分)(2012邯郸一模)相见欢①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词牌名,靖康之难后作者南渡,作此词。
【参考答案】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步骤一)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步骤二)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
(步骤三)(景物,“秋色”“夕阳流水”2分;特点,“冷落萧条”2分;感情1分。
共5分)答题示例2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5分)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步骤一)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步骤二)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步骤三)答题示例3:诗的尾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2012年衡水冀州模拟)湖上晚归蒋士铨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
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
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
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
[参考答案]尾句写归来时的景象,诗人选取西风、湖心月等意象,描绘了猎猎秋风一扫阴雨,令人清爽;明月新生,月华与水光交相辉映,营造了皎洁幽静(清爽开阔)的美妙境界(3分)表达了作者回家时的喜悦与兴奋(或表达了诗人为壮美的景象而惊奇、赞美之情)。
(3分)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对比。
(4)白描。
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
(3)拟人。
(4)夸张。
(5)双关。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
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套路:这首诗用了()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答题示例:1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答题示例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
答题示例3 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6分)(2012邯郸一模)相见欢①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词牌名,靖康之难后作者南渡,作此词。
[参考答案]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慨;后面用拟人的方法,请托“悲风”把泪吹过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前后各3分,前为“直抒胸臆”1分,感情2分;后为“拟人”,或者答“含蓄深沉”1分,感情2分,共6分)答题示例:4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012 银川一模)绵谷回寄蔡氏昆仲罗隐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
“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参考答案]表现手法: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或:移情手法,拟人手法,2分)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
(2分)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
(2分)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参考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参考答案]: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
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答题示例3:“寒钟过雨声”一句中“过”字很见工力,请分析。
(5分)(2012河北冀州模拟)湖上晚归蒋士铨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
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
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
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
[参考答案]“过”,动词,穿过(超过,盖过);(1分)这句写远处野寺的钟声穿过秋雨而来,仿佛带上了阵阵寒意。
(1分)点明了钟声寒的原因,化无形为有形,(1分)生动形象,具体地传达出了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
(2分)(意思对即可,共5分)第四种模式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答题示例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思路分析:这里如果用“对”字,虽说比较平稳而浑成,但只表现“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之状,偏于客观描绘。
而“敌”字除了含有“对”的意思之外,还兼传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难以言状的心灵深处的凄怆。
【参考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步骤一)。
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步骤二),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传的凄怆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中“隐”“没”两字的表达效果。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参考答案】“隐”字在诗中是“隐没(于)”之意,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在诗中是“淹没(于)”之意,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答题示例3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⑴制毒龙。
[注释]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世俗欲念。
【参考答案】例一:第三联上下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咽”和“冷”。
喧闹的泉声遇“危石”而哽咽,温暖的日色因树林的幽深而变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