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成语.doc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出自论语中的成语一:1、言必有中:中:正对上。
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出处:《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2、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3、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4、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
出处:《论语·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5、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
出处:《论语。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天下归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
出处:《论语·尧曰》天下归心: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8、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出处:《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轻裘肥马: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
形容生活阔绰。
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10、内省不疚: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出处:《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11、述而不作: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
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出处:《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12、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
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出处:《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3、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
出处:《论语·泰伯》:“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4、见危致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出自论语的成语173个
出自论语的成语173个《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论语》中的许多语句和思想影响深远,形成了大量的成语和格言。
以下是一些出自《论语》的成语及其出处:1. 温故而知新 - 来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 知之为知之 - 来自《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 见贤思齐 - 来自《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 君子不器 - 来自《论语·为政》:“君子不器。
”5. 君子求诸己 - 来自《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6. 不以规矩 - 来自《论语·子路》:“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7. 三人行,必有我师 - 来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 有教无类 - 来自《论语·雍也》:“有教无类。
”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来自《论语·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来自《论语·学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1. 过犹不及 - 来自《论语·子路》:“过犹不及。
”12. 子不语怪 - 来自《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13. 朝闻道,夕死可矣 - 来自《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14. 不患寡而患不均 - 来自《论语·季氏》:“不患寡而患不均。
”1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来自《论语·子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6. 君子坦荡荡 - 来自《论语·阳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7. 君子慎独 - 来自《论语·述而》:“君子慎独。
”18. 克己复礼 - 来自《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论语中的成语《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以下是“论语中的成语”,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论语中的成语 11、(述而不作)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
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2、(一言兴邦)指一句话可以兴国。
(出处)《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3、(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4、(斗筲之器)比喻气量狭窄的人。
(出处)《论语·子路》:“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5、(言必有中)中:正对上。
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出处)《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6、(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7、(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出处)《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8、(有教无类)类:类别。
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9、(无可无不可)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出处)《论语·微子》:“我则异于是,是无可无不可。
”10、(轻裘肥马)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
形容生活阔绰。
(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11、(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斐然成章)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出处)《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13、(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出处)《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4、(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
论语的四字成语
论语的四字成语以下是论语中的十个四字成语及其意思和出处:1. 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感悟。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 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与他看齐。
出自《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 既往不咎:对过去的错误不再追究责难。
出自《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4. 举一反三: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
出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 三省吾身:多次反省自己。
出自《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6. 文质彬彬: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出自《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 乐山乐水: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
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出自《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8.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
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9. 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形容谦虚、好学。
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0. 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出自《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
论语中的成语(全)
论语中的成语(全)《论语》中的成语《学而篇第一》1- 1、【学而时习之】一一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论语学而》(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 2、【不亦乐乎】一一不是很高兴的吗?《论语学而》(1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 3、【犯上作乱】一一犯: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论语学而》(1 2):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 4、【巧言令色】一一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论语学而》(1 3 ):巧言令色,鲜矣仁!”1- 5、【一日三省】一一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论语学而》(1 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1- 6、【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
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论语学而》(1 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1- 7、【入孝出悌】【入孝出弟】一一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论语学而》(1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汉桓宽《盐铁论授时》: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徙义而从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1- 8、【行有余力】一一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
《论语学而》(1 6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9、【贤贤易色】一一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论语学而》(1 7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1- ------------------------------ 10、【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论语学而》(17):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 11、【慎终追远】一一终:人死;远:指祖先。
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
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论语学而》(1 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2、【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
从论语中演化的成语
从论语中演化的成语【有教无类】[出处]子曰:“有教无类。
”(《卫灵公》)<释义>不论什么人都给以教育。
【诲人不倦】[原文]子曰:“诲人不倦,则堪称云尔已矣。
”(《述而》)<释义>教别人时耐心、不厌倦。
【学而不厌】[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释义>自学总深感不满足用户。
形容勤奋好学。
【不耻下问】[原文]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就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释义>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
【温故知新】[出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释义>温习旧有的科学知识,可以获得代莱重新认识和体会。
【闻一知十】[原文]“回去也言一以言十,获赐也言一以知二。
”(《公冶长》)<释义>听到一件事,便可以推知很多。
多用来形容聪明而善于推理。
【举一反三】[出处]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释义>原指教人重新认识四方形的东西,列举一个角就能够以此类推另外三个角。
后比喻从一件事以此类推而晓得许多事情。
指擅于推理小说,能够由此言彼,触类旁通。
【名正言顺】[原文]“名不正则言不顺。
”(《子路》)<释义>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
后指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多形容(做事、说话)理由正当而充分。
【祸起萧墙】[出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季氏》)<释义>祸乱就出现在内部。
【分崩离析】[原文]“离人破口大骂,而无法去也。
邦分崩离析,而无法死守也。
”(《季氏》)<释义>四分五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形容家庭、集团、组织或国家分裂瓦解。
【待价而沽】[出处]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子贡》)<释义>等存有了不好价钱再买。
比喻怀才姜味。
论语的成语
论语的成语出自论语的成语:1、巧言令色【释义】意思是好听的语言,美好的脸色。
形容用花言巧语和谄媚的态度讨好于人。
【出处】《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
”2、言而有信【释义】话语能够兑现,说话靠得住,有信用,言行一致。
【出处】《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3、不耻下问【释义】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不如自己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丢脸。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察言观色【释义】察:详审。
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
多指揣摩别人的心意。
【出处】《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5、成人之美【释义】成全别人的好事,帮助别人实现其美好愿望。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6、从心所欲【释义】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偏指善言善行的从心所欲,并非做坏事也从心所欲。
【出处】《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道不同,不相为谋【释义】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
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出处】《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8、道听途说【释义】道、途:路。
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
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不实的信息。
【出处】《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9、发愤忘食【释义】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
形容十分勤奋。
【出处】《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0、犯上作乱【释义】犯:干犯。
冒犯上级,为乱社会。
【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1、当仁不让【释义】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
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12、割鸡焉用牛刀【释义】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论语中的成语209则
《论语》中的成语209则1不亦乐乎《学而》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有朋友从远方来到,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成语义:①不也是很快乐;②表示程度过甚,达到难以应付的境界;③表示情况令人满意;④表示十分高兴。
2犯上作乱《学而》原文: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翻译:不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
成语义:①触犯上级,闹乱子;②指叛逆活动;③历代剥削阶级把人民的招架、起义诬蔑为“犯上作乱”。
3节用爱人《学而》原文: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翻译: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候国,要严肃慎重、专心认真办理国家的政事,以要守信用;节约财政开支,又珍惜手下和人民;依照农时的季节役令人民。
成语义:节约财用,珍惜百姓。
4食无求饱《学而》原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勤学也已。
翻译:君子用饭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享受安逸,做事勤快敏捷,说话小心谨慎,向有道德的人看齐,不时更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够说是一个勤学的人了。
成语义:用饭不要求饱足。
5居无求安《学而》原文:同上成语义:指不去一心追求安适愉快的居所。
6安贫乐道《学而》原文: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翻译:贫困却不去巴结,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还不如贫困仍快快乐乐,富裕仍爱好礼义的人。
成语义:安于清贫,乐于实践自己所信奉的思想。
古代思想家所提倡的立身处世的态度。
7巧言令色《学而》原文: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甜言蜜语,面容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成语义:原指铺张修饰没有实际内容的语言或文章,后多指虚假而悦耳的话。
8告往知来《学而》原文:告诸往而知来者翻译:告知你过去的事情,你就可以够知道未来要发生的事。
成语义:9慎终追远《学而》原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翻译:曾子说:“要谨慎地办理好丧事,虔诚地祭祀先人,这样人民的道德就会归复中厚老实。
论语中的成语
【一日三省】谓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语出《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一隅三反】《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与“举一反三”意同,谓善于类推,能由此及彼。
【一箪一瓢】《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原爲孔子赞美顔回安贫乐道之语。
后用以比喻生活清苦。
【三十而立】《论语·爲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后以“三十而立”谓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三思而行】反复思考,然后行动。
语出《论语·公冶长》。
【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谓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后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已达到极度,兼有淋漓尽致之意。
【不知所措】语本《论语·子路》:“则民无所措手足。
”形容不知道该怎麽办才好。
【不咎既往】语出《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 谓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不教而诛】事先不进行教育,就加以惩罚。
语本《论语·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
”【五谷不分】语出《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爲夫子?”朱熹集注:“五谷不分,犹言不辨菽麦尔,责其不事农业。
”后多形容脱离生産实践,缺乏常识。
【事在萧墙】谓祸乱出自内部。
事,变故;萧墙,宫室内当门的小墙。
语出《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升堂入室】①《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原比喻学习所达到的境地有程度深浅的差别。
后用以称赞在学问或技艺上的由浅入深,渐入佳境。
②谓出入于外??内室之间。
【了如指掌】语出《论语·八佾》:“或问禘之说。
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孔子谓或人言知禘礼之说者,于天下之事,如指示掌中之物,言其易了。
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1、(述而不作)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
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2、(一言兴邦)指一句话可以兴国。
(出处)《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3、(成人之美)舍弃别人的好事。
(原文)《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人。
”4、(斗筲之器)比喻气量狭窄的人。
(出处)《论语・子路》:“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5、(言必有中)中:正对上。
所指一骂人就能够说道至点子上。
(原文)《论语・一流》:“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6、(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7、(当仁不让)碰到必须搞的事就积极主动回去搞,不辞让。
(原文)《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8、(有教无类)类:类别。
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9、(无可无不可)则表示怎样筹办都行,没一定的主见。
(原文)《论语・微子》:“我则相冲于是,就是无可无不可。
”10、(轻裘肥马)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
形容生活阔绰。
(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11、(逝者如斯)用来形容光阴例如流水一去不返。
(原文)《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息。
’”12、(斐然成章)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出处)《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13、(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高的或职位比自己高的人求教为不负责任。
(原文)《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4、(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
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出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15、(匹夫不容预演)虽就是平民也不容胁迫他退出主张。
(原文)《论语。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丑也,匹夫不容预演也。
”16、(饱食终日)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论语》中的成语-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归纳.doc
《论语》中的成语|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导语:《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二十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之体。
下面是语文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论语》中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1、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
担子很重,路很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出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示例: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建设接班人的重担。
2、循循善诱: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
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出处::“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示例:徐迟:“她果然成为一个——的教师了。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近义词:谆谆教导、诲人不倦。
3、登堂入室: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
登上厅堂,进入内室。
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循序渐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出处::“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示例:清·李渔:“听其翻阅,则书非书也,不怒不威而引人——之明师也。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称颂人近义词:登峰造极、当行出色、炉火纯青反义词:浅尝辄止、一窍不通、一无所知、初出茅庐。
4、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
出处: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以德报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出处::“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示例: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协同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释放蒋介石。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近义词:以直报怨、以礼相待、以德报德反义词:忘恩负义、无情无义。
6、不亦乐乎: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
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出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示例:哎,那骂得可真也是——。
出自《论语》的成语
出自《论语》的成语40个出自论语的成语让我们深感振奋。
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1、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终。
《论语·一流》:“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出任那种职务,就不考量那方面的事情,语出来《论语·泰伯》5、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当仁不让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备注:“当仁,以仁为之出任也;虽师亦无所逊。
言当奋发而必为也。
”后来人型“当仁不让”则表示碰到必须搞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回去搞,不必须推委。
7、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
《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发愤忘食用功自学,努力工作,忘掉了喝茶。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女,同“汝”,你;爰,何。
)后和泛用来形容十分刻苦。
9、犯上作乱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
《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0、割去鸡焉用牛刀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比喻搞大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
《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去鸡焉用牛刀!’”也并作“杀鸡焉用牛刀”。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语出《论语·卫灵公》。
12、好行小惠惠:同“慧”,精明。
原指Navarrenx小聪明。
300个《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学而篇第一》1【犯上作乱】——犯: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原句:“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原句:“巧言令色,鲜矣仁!”3【一日三省】——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原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4【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
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原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5【入孝出悌】——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原句:“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6【行有余力】——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
原句:“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贤贤易色】——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原句:“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8【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原句:“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9【慎终追远】——终:人死;远:指祖先。
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
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原句:“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小大由之】——指用途可大可小。
原句:“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11【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原句:“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12【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
好了还求更好。
原句:“《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13【告往知来】——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
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
原句:“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为政篇第二》14【众星拱北】——拱:环绕,拱卫;北:指北极星。
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成语60例(一)1.言而有信《学而》原文: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翻译:讲信用,要符合于义;只有符合义的诺言才可以去实现。
成语释义:说出来的话算数,有信用。
2.见义勇为《为政》原文: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翻译:不是自己的祖先却去祭祀,那是谄媚。
遇到符合义的事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
成语释义:见到了正义的事情就要勇敢地去做。
3.三十而立《为政》原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我十五岁的时候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遇到事情就不迷惑了;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去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才能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做出违背规矩。
成语释义:三十岁自立于世,开始成熟。
4.温故知新《为政》原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就会可以获得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作老师了。
成语释义:温习已学过知识有获得新的体会。
也比喻回顾历史,认识现在。
5.一言以蔽之《为政》原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翻译:《诗经》的内容,用一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内容。
成语释义: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6.是可忍,孰不可忍《八佾》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翻译:孔子谈论季氏,说他在庭院内观赏八佾之舞,这种事情如果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呢?成语释义:如果这个可以容忍,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
表示绝不容忍。
7.不咎既往《八佾》原文: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翻译:已经完成的事情就不再说了,已经做过的事情就不必再劝谏了,已经过去的事情不要再去追究责备了。
成语释义:对过去的错误不再追究、责备。
8.见贤思齐《里仁》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自省也。
”翻译:孔子说:“见到圣贤的人考虑要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进行自我反省。
成语释义:看到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就想要向他学习,看齐。
出自《论语》的成语(115个)
出自《论语》的成语(115个)《论语》,一部不朽之作,影响了两千年来的中华文明。
书中的许多警句格言,被广为流传;而你可知道,出自《论语》的成语竟有115个之多!A1、哀而不伤【解释】:哀:悲哀;伤:伤害。
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B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解释】: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3、北辰星拱【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
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
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比而不周【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结党营私。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屏气凝神【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出自】:《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博施济众【解释】:博:广泛;济:救济。
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自】:《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7、博文约礼【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8、不耻下问1【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不得其死【解释】:指人不得好死。
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不舍昼夜【解释】:舍:放弃。
不放弃白天和黑夜。
比喻夜以继日。
【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一、《学而》篇(1)不亦乐乎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释义:乎:语气词,相当于“吗”或“呢”。
不是很愉快吗?(“不亦”即“不是”,表示反问的副词,解释时不要加上“也”字)也表示事态发展已达到极限或过甚的程度,并带有诙谐意味。
(2)犯上作乱原文:“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释义: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3)巧言令色原文:“巧言令色,鲜矣仁。
”其实这个成语最早不是出自《论语》,而是出自《书•皋陶谟》:“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释义: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
(4)行有余力原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释义:指做好正常工作以后,还有可用的精力。
(5)贤贤易色原文:“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释义: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
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6)言而有信原文:“及朋友交,言而有信。
”释义:说出话来算数;有信用。
(7)慎终追远或追远慎终原文:“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释义:现多采用宋儒释义即: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8)温良恭俭让原文:“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释义: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9)小大由之原文:“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
”释义:指用途可大可小。
(10)食无求饱原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释义: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节制。
(11)敏于事,慎于言原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释义: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
(12)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富而好礼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如何?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释义:贫而无谄:指虽然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而无骄:指很富有但不趾高气扬;富而好礼:虽很富有但不骄纵无礼。
出自《论语》的成语
出自《论语》的成语1、恶衣恶食:恶:粗劣的。
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出处:《论语·里仁》:“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示例:君子忧道不忧贫,士志于道,而耻——者,未足与议。
(章炳麟《论读经有利而无弊》)2、言过其实:实际。
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
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出处:《论语·子路》: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示例:我不能不将他们那旗人的历史对你讲明,你好知道我不是——。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意为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思量那方面的工作,语出《论语·泰伯》4、近悦远来: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
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
出处:《论语·子路》:“叶公问政。
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5、以文会友: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
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才学,故多以诗文相赠答,扬才露己,以表心态。
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诗词相酬答。
在宴饮等聚会时,更是不可有酒无诗,流行尽觞赋诗之俗。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人。
”6、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示例:敝人向来最赞成一切牺牲,也最乐于“——”,况且我们是同志,我当然应该给你想一个完全的办法。
(鲁迅《华盖集·牺牲谟》)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指赞助别人成事近义词:急公好义、助人为乐反义词:成人之恶、掠人之美。
7、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
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示例:比亦有人说足下诚——。
(唐·韩愈《与崔群书》)〖附注〗孔子在美善关系问题上提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示例1、【犯上作乱】犯: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示例】在封建社会的教条之下束缚久了的人,最怕的是“~,不忠不义”的罪名。
(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2、【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出处】《尚书·皋陶谟》:“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示例】“他真是一个~的小人。
”(郭沫若《屈原》第四幕)3、【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
用一句话来概括。
【出处】《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示例】老师讲的这些话,~,就是让我们端正学习态度,刻苦学习。
4、【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5、【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
【出处】《论语·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示例】6、【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这个;孰:那个。
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出处】《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示例】小小三岛之国,如此欺辱我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古国,~?(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三章)7、【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
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示例】比亦有人说足下诚~。
(唐·韩愈《与崔群书》)8、【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
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出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示例】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9、【朽木不可雕】这个成语也称“朽木粪土”,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出处】《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10、【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
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出处】《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1、【中道而废】中道:中途。
半路就停止了。
【出处】《论语·雍也》中道而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示例】他绝对自信他不是~的软背脊的人儿。
(茅盾《创造》三)12、【文质彬彬】彬彬:配合谐调。
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示例】“陈教授~从容不迫地说:⋯⋯”(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 34 章:)【近义词】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反义词】野调无腔、出言不逊13、【见贤思齐】看到德行高的人,就想学得与他一样。
【出处】《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示例】知足下追踵古人, 见贤思齐。
(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14、【举一反三】反:类推。
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
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示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4 回:“我是凭着一卷《诗韵》学说话,倒可以有~的效验。
”【近义词】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反义词】囫囵吞枣、不求甚解15、【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同凭,冯河,过河不用工具(如船、木筏之类),赤脚蹚水。
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 mín)》:“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 【示例】俺张孔目怎还肯缘木求鱼,鲁斋郎他可敢~?(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16、【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
【出处】《论语·泰伯》:“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7、【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
担子很重,路很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出处】《论语· 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示例】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建设接班人的重担。
1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出处】: 《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示例】职早就打算一个主意,想去回藩台去,又因为是“~”,这种事搁在心上已有多年了。
(《晚清文学丛钞·中国现在记》第六回)19、【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
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出处】《周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论语·子罕》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示例】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是要~。
(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20、【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示例】21、【华而不实】华:通花,开花;实:果实,结果。
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
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也指表面上很有学问,实际腹中空空的人。
【出处】《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论语·子罕》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示例】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脆而不坚⋯⋯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
”【近义词】金玉其表、虚有其表、败絮其中【反义词】表里如一22、【后生可畏】后生:青年人,后辈;畏:敬畏,佩服。
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
【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示例】苏曼殊《惨世界》第十回:“你们青春年少,正是~之时,还望努力自重才好。
”【用法】含褒义,称赞年轻人【近义词】少年老成【反义词】少不更事、乳臭未干23、【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厌:满足;脍:细切的肉。
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
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出处】《论语·乡党》:“斋必变食,居必迁坐。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示例】“割不正不食”这是他老先生的古板规矩,但“~”的条令却有些稀奇。
(鲁迅《南腔北调集·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 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24、【登堂入室】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
登上厅堂,进入内室。
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循序渐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示例】清· 李渔《闲情偶寄·声容·习技》:“听其翻阅,则书非书也,不怒不威而引人~之明师也。
【用法】用于称颂人【近义词】登峰造极、当行出色、炉火纯青【反义词】浅尝辄止、一窍不通、一无所知、初出茅庐25、【过犹不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
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示例】朱自清《诵读教学》:“前者歪曲了白话文,后者也歪曲了白话文,所谓~。
【用法】强调言行恰如其分【近义词】不为已甚【反义词】恰如其分、恰到好处2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
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人。
【出处】《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示例】同一不知,在卑人则毫无忿怼,在郡主则视若寇仇,恐亦非~之恕道也。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四十回) 27、【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示例】敝人向来最赞成一切牺牲,也最乐于“~”,况且我们是同志,我当然应该给你想一个完全的办法。
(鲁迅《华盖集·牺牲谟》)【近义词】急公好义、助人为乐【反义词】成人之恶、掠人之美28、【察言观色】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
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出处】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示例】我没有~的能力。
29、【以文会友】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
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才学,故多以诗文相赠答,扬才露己,以表心态。
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诗词相酬答。
在宴饮等聚会时,更是不可有酒无诗,流行尽觞赋诗之俗。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人。
”30、【一言兴邦】指一句话可以兴国。
【出处】《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示例】唐·刘禹钖《唐故相国李公集纪》:“古所谓一言兴邦者,信哉!”宋·许顗《许彦周诗话》:元礼首议太真、国忠辈,近乎~,宜得此语。
31、【近悦远来】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
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
【出处】《论语·子路》:“叶公问政。
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32、【欲速不达】欲:想要。
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出处】《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用法】含贬义33、【言必信,行必果】说话算数,行动要坚决。
【出处】《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
”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
”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34、【言过其实】实际。
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
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出处】《论语· 子路》: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示例】我不能不将他们那旗人的历史对你讲明,你好知道我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