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建设引领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

合集下载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与效果分析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与效果分析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与效果分析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以适应当前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

本文将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评价与效果分析,以探讨其作用和影响。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勇于尝试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通过分析问题、提取关键信息、形成创新解决方案等过程,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包括创造力、承担风险和判断力等。

通过创新创业项目的实践,学生能够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市场意识和判断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3. 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应考核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所表现出的实际能力。

学生在项目策划、市场调研、商业模式设计等方面的表现,能够反映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分析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就业创业率提高:通过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他们在就业或创业方面的机会更多。

他们具备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突出自己,或者通过自主创业成功。

2. 创新成果增加: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效果是培养出更多的创新成果。

学生在实践项目中,能够提供新的创意和解决方案,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创新产品和服务。

3. 社会影响力提升: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不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为社会创造了一批具备创业能力的人才。

这些人才能够推动社会的创新发展,增加社会的竞争力。

4. 创新创业文化建设: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期实施,有助于形成积极的创新创业文化。

学校和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形成了勇于创新、包容失败、追求卓越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文化产业大发展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分析

文化产业大发展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分析

文化产业大发展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分析作者:刘颖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11期摘要:文化创意与创新创业一直是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而文化创意的发展,需要我国培养优秀的且具有创新意识的创业人才。

现如今,文化产业已然成为我国经济重点扶持与发啊站的支柱,因此,我国高校应注重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致力于培养优秀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基于此,本文首先将我国与国外文化产业发展较好的国家进行对比,分析了文化产业大发展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并提出了我国应注重文化产业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

关键词:文化产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如今,“文化创意”以及“创新创意”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两大焦点。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能够为我国当代毕业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需要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在当今科技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的创业活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国内外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对比分析创新创业教育与1947年被美国哈弗大学建立,经过多年的发展,被世界各国广泛关乎。

国外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学生个人发展,制定了完善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法,并开展一系列相关课程,构建了产学研合作平台,并为之提供相关的政策。

相比于国外大学,我国大学对于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不够明确,教学方法过于简单,教学内容不够完善,师资队伍力量不够强大,教学课程学术研究有待深化,且缺乏实践。

因此,我国相关部门以及高效应积极为创新创业教育开拓新途径,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结合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特点,从而促使文化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二、文化产业大发展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1)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

文化产业所需投入成本较低,但收获的利润回报较高,因此,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各国都相继发展文化产业,就目前情况而言,文化产业已然成为世界各个国家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四新”建设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路径研究

“四新”建设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路径研究

第14卷第3期V ol.14No.32023年6月CHUANGXIN YU CHUANGYE JIAOYU Jun. 2023“四新”建设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路径研究刘帅君,肖俊霞(肇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广东肇庆,526000;肇庆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广东肇庆,526000)[摘要] 在全面深入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简称“四新”建设)的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多学科跨专业融合、实践教学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是“四新”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从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激发、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平台搭建、师生队伍建设、党建融合引领等方面出发,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路径进行研究,对深化“四新”建设,走好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

[关键词] “四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23)03−0070−062018年,教育部印发文件,提出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简称“四新”建设)[1]。

教育是国之大计,是党之大计,我们要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要源源不断地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人才,要培养出大师、卓越工程师、战略科学家、各行各业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后备人才[2]。

“四新”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卓越拔尖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的战略一招、关键一招、创新一招。

创新创业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深入推进“四新”建设,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3]。

一、“四新”建设赋予创新创业教育新的意义“四新”建设最大的亮点、创新点和突破点,就是破除和超越固有的学科专业界限。

通过“四新”建设,实现学科专业大类内部之间、学科专业类别之间、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学校与社会生活的协同融合[4]。

“双创”背景下的高校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策略探究

“双创”背景下的高校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策略探究

“双创”背景下的高校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策略探究随着“双创”政策的不断深化和推进,高校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变得日益重要。

高校作为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和人才培养的摇篮,应当积极构建创新创业文化,促进学生、教师和校园企业家的全面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将探讨“双创”背景下高校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策略和措施,以期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设模式和发展路径。

一、高校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高校校园创新创业文化的建设对于推动科技创新、激发创业激情、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校园创新创业文化的建设将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科技交流和合作,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创业文化的建设可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和素质。

高校校园创新创业文化的建设还能为校内外的创业者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校园企业家的成长和发展。

高校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须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来加以推进和落实。

1. 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为了构建校园创新创业的氛围,高校需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可以组织举办创新创业的讲座、展览和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学校还可以建立创新创业的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创业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

高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2. 构建创新创业平台高校可以积极构建创新创业平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创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

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园区,提供创业场地和设施,为创业者提供创业辅导和投融资服务。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建科技创新中心,为校内外的创业者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资源。

通过构建创新创业平台,高校能够为学生和教师创造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梦想。

3.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学校应当积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力度。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一、引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的不断推广和深入开展,构建一个完善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分析其构建的关键因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进一步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意义1.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构建一个完善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有助于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2.促进创新创业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构建生态系统,可以实现创新创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提高创新创业项目的成功率和效益。

3.增强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活力:完善的生态系统能够吸引更多的创新创业者参与创业活动,促进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活力和创新创业氛围的形成。

三、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关键因素1.支持:领导需要出台明确的和措施,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保障和支持,包括资金扶持、税收减免等措施。

2.创新创业资源的整合:高校需要整合内外部的创新创业资源,搭建起创新创业平台和孵化基地,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3.创新创业文化的培育:高校应积极培育和营造创新创业文化,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激发创新创业的热情和动力。

4.师资队伍的建设:高校需建立专业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和培训,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5.校企合作的促进:高校应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共同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1.环境:领导出台创新创业相关的稳定性和健全性是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

2.创新创业资源的丰富度: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的资源丰富度和多样性直接影响了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和发展。

3.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的文化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和热情,推动创新创业的开展。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的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的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的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的构建与运行机制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在本文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首先介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的概念,然后详细探讨了其构建和运行机制,并分析了影响因素。

最后通过实践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研究结论。

在本文强调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最终对全文进行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参考,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构建、运行机制、影响因素、实践案例、重要性、建议、展望、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而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如何有效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和运行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教育模式难以满足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构建健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是当务之急。

本研究旨在就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的构建与运行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探讨其重要性并提出建议。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的构建与运行机制,从而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深入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当前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提供理论指导;二是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为搭建有机的教育系统提供参考;三是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揭示教育过程中的有效管理和激励机制,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提供保障;四是探讨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运行的因素,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支持;五是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推广与实施效果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推广与实施效果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推广与实施效果分析一、引言: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创新创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培养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中的创新创业教育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推广与实施效果,并提出相应的分析与建议。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推广策略创新创业教育的推广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

首先,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沿性和实用性,将其纳入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

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具备创新创业经验和实践能力的教师。

同时,加强与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最后,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激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计应该注重实践性和系统性。

课程设计可以分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个层面。

基础课程包括创新思维培养、市场调研和商业模式设计等内容,专业课程则侧重于具体行业和领域的实践和案例分析。

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和实践项目,提升实践能力。

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多样化,包括创业实训、创新创业讲座和创新创业基地等形式。

创业实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亲身体验创业过程。

创新创业讲座邀请创业者、投资人和专家学者等为学生分享创业经验和前沿理论。

创新创业基地则为学生提供创业孵化和资源支持的平台。

五、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与效果分析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意愿和创业成功率等指标。

通过学生的创新项目成果、创业团队和创业计划书等评估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同时,对毕业后就业情况和创业成功率进行跟踪调查,评估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

六、推广创新创业教育的挑战与策略推广创新创业教育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学制短、教师培训、创新创业资源匮乏等问题。

为此,需要加强政策支持,鼓励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同时,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共享的平台,提供资源和经验交流渠道。

此外,建立长效机制,持续跟踪学生的创新创业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XX学校关于“五项战略”工作的实施方案

XX学校关于“五项战略”工作的实施方案

XX学校关于“五项战略”工作的实施方案一、引领创新创业1.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体系:XX学校将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包括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部门和培养创新创业导师,提供相关课程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2.创建创新创业实验基地:学校将积极争取政府和企业的支持,创建创新创业实验基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支持,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

3.支持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校将设立创新创业基金,鼓励学生提交创新创业项目,并提供资金支持和导师指导,帮助学生将创意转化为创新产品或商业模式,并推动其实施和落地。

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1.扩大国际留学生规模:学校将积极扩大国际留学生的招生规模,加强与国外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提供更多的留学生奖学金和交流机会,吸引更多的优秀留学生来校学习。

2.建立国际交流平台:学校将建立国际交流平台,加强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合作,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和项目合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参与国际合作的机会。

3.推动全英文教学:学校将逐步推动全英文教学,增加国际化课程的开设,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视野,提高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深化教育教学1.制定教育教学方案:学校将制定教育教学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重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2.强化教师培训和评价机制:学校将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同时,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更加注重教学成果和质量,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

3.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学校将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建设智慧校园,提供在线教学平台和学习资源,整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1.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学校将加大对重点学科和专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学科质量和水平。

同时,开展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培养跨学科人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研究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研究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研究龙龙赵娟赵相岐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汇聚着中国古代人民的思想精髓,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源泉,而且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保障基础,传统文化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引领作用,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更符合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合理规范了学生创新创业的人文精神,进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中华民族作为拥有几千年历史文明的文化古国,经过历史长河几千年的文化洗礼与积淀,我国拥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推进民族振兴发展的动力之源。

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当前各大高校思政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有效实现对大学生综合化素质能力的发展与培养,同时还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充分落实当前我国所推进的创新驱动紧急发展的战略理念。

另一方面,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充分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有效实现对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人文精神素养与良好的社会道德品质的培养,为学生未来的良性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素质基石。

本文主要从创新创业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重点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意义与有效路径进行探究。

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间的联系1.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基础随着我国当前对教育事业与综合化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各大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内容。

而推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当前我国开展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

因此,从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目标来看,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是落实我国开展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与此同时,现阶段党和国家都在积极推进一系列的创新创业激励政策与措施,积极鼓励大学生“敢闯会创”,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增强自身的创新创业创造能力,能够勇于开展各项创新创业活动,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充分落实当前我国所推进的创新带动发展的战略目标,为社会经济与民族振兴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青春血液与激情活力。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正文:----------------------------------------------------------------------------------------------------------------------------------------------------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部属各高等学校,各国家大学科技园: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

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

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为统筹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1.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

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突出专业特色,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鲁政办发〔2016〕13号文件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鲁政办发〔2016〕13号文件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鲁政办发〔2016〕13号文件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06.20•【字号】济政办发〔2016〕26号•【施行日期】2016.06.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鲁政办发〔2016〕13号文件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济政办发〔2016〕2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管委会(推进办公室),市政府各部门,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36号文件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6〕13号),服务全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将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环节,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有效突破口,作为大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有力保障,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及科研院所多方联动,师生员工全员参与,全面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为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提供强大人力资源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分类施策、精准实施,凝聚力量、协同推进。

面向全体,着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程,补齐培养短板,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教师的教育教学中,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面向未来,将服务当前需求与培育未来生产力相结合,促进学生当前发展与终身发展相结合,构建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XXX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XXX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全面落实我校“十三五”规划的发展要求,推进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不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潜质的优秀人才,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全面开创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一)全面发展原则。

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学校推进教育工作的突破口,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有机融合原则。

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全过程,丰富创新创业课程,创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使创新创业课堂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

三)整合资本原则。

整合与集聚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诲要素与资本,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形成重视、支持创新创业教诲和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

三、总体目标力争用X年时间,着力构建八大工作体系(即以制度创新构建组织体系,以方法创新构建教育体系,以团队创新构建师资体系,以资源创新构建服务体系,以载体创新构建实践体系,以服务创新构建孵化体系,以渠道创新构建资金体系,以评价创新构建质量体系),形成一条从“创新创业理论”到“创新创业实训”直至“创新创业实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链条。

确保到20XX年,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显著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明显增加,大学生创业成效显著,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6.02•【字号】内政办发〔2022〕38号•【施行日期】2022.06.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35号)精神,纵深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结合自治区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把创新创业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着力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总体目标到2025年,创建一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打造一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示范课程和创新创业培训活动品牌,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更加健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带动作用日益彰显,“城校共生”的创新创业生态基本形成,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三、主要任务(一)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

1.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完善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确保“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9.22•【文号】国办发〔2021〕35号•【施行日期】2021.09.22•【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就业促进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3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实践,但也面临融资难、经验少、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创新活力,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在校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提升人力资源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一)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健全校校、校企、校地、校所协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一批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示范课程。

(教育部牵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

强化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培训,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推动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

新形势下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新举措6篇

新形势下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新举措6篇

新形势下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新举措6篇第1篇示例:随着国家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使命。

在新形势下,高校创新创业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不断探索新举措,推动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可以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创新创业讲座、组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在校园内尝试创新创业,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二、优化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支持创新创业项目孵化高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是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的关键。

高校可以依托自身资源,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器、创业导师团队等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创业指导、投融资支持等服务。

高校还应该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吸引更多资源和支持,推动创新创业项目的发展。

三、强化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创新创业文化是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的软实力。

高校应该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创新展示等活动,强化创新创业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高校还应该加强创新创业文化的宣传推广,激发师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激发更多创新创业项目的诞生。

四、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结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应该与学科专业结合,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高校可以通过成立科研成果转化团队、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等措施,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促进创新创业项目的落地。

高校还应该加强学科专业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培养更多创新创业人才。

第2篇示例:新形势下,高校创新创业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转型升级,创新创业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和技术研发的重要基地,在促进创新创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责任。

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与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与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与保障体系构建研究作者:熊凤陈泥程郭旭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21年第20期摘要:为了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对接,激励大学生开展创新创造创业活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部署,不断勉励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本文着力从本文从落实国家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建立系统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设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校园环境、加强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修改考核评价等诸多方面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保障体系策略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7(b)-0152-04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ystem Mechanism and Guarantee Syste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XIONG Feng CHEN Nicheng GUO Xu(Chongqing Chemical Industry Vocational College, Chongqing, 400020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in-depth connection between the innovation chain and the industrial chain, encourage college students to carry out innovation, cre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ctivities, fully implement the strategic deployment of the state to support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and constantly encourage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enthusiasm, this paper focuses on implementing the relevant policies of the state to support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improving the relevant management system. This paper studi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rom many aspects, such as establishing a systematic management system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creating a campus environment conducive to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ulture, carrying out rich and diverse activities, modifying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etc.Key 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mechanism; Guarantee system; Strategy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创业创造是新时代伟大奋斗的最重要内容。

高校怎样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怎样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怎样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不仅要注重学术教育,也应该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环节。

那么,高校应该如何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呢?一、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高校作为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应该努力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首先,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术交流会,邀请知名学者和专家在校园内进行讲座和学术报告,提供一个让师生们展示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的平台。

其次,学校可以建立学术期刊,鼓励学生发表科研成果,提高其学术研究的积极性。

同时,学校还可以设立奖学金和奖励机制,激励师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术研究。

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高校可以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学校可以组织文化艺术节,包括音乐会、戏剧表演、舞蹈演出等,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展现自己的才艺。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文化讲座,邀请文化名人和学者为学生们进行分享和交流,拓宽学生的视野。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如书法比赛、传统节日庆祝等,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三、加强志愿者服务高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学校可以建立志愿者协会,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们能够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暑期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们去偏远地区进行教育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公益活动,如环保宣传、义卖等,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提高其社会责任感。

四、激发创新创业意识高校应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学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基地,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条件,让学生们能够进行自主创新。

同时,学校可以开设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鼓励学生们主动参与到创新创业项目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创新创业比赛,为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支持和奖励,激发更多学生的创新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文化建设引领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发表时间:2014-11-27T14:45:38.983Z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9月上旬供稿作者:王江曼[导读]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高等教育接轨国际的必然趋势。

Building Long-term and Effective Mechanism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Guided by Culture Construction: Taking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王江曼WANG Jiang-man(南京工业大学,南京211816)(Nanjing Tech University,Nanjing 211816,China)摘要院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高等教育接轨国际的必然趋势,是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

以文化建设为引擎,构建长效机制是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有效举措。

本文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全面介绍学校在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现状及成效,以期为更多高校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Abstract: Carrying out th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s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 of the reform and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higher education to be in lin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also is theimportant way of higher education to serve the society. Building the long-term mechanism by culture construction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is paper takes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nd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ship culture construction, so as to offer useful decisionmakingreference to more universities.关键词院文化建设;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Key words: culture construction;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long-term and effective mechanism中图分类号院G647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25-0275-020 引言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高等教育接轨国际的必然趋势,是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

如何构建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对大学生开展持续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乃至全社会热切关注的焦点问题。

南京工业大学作为跻身全国首批14 所“2011 计划”的高校之一,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文化建设,通过构筑创新创业文化体系,以文化建设为引擎,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本文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全面介绍学校在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现状及成效,以期为更多高校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1 创新创业文化的概念内涵创新创业文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

在高校中,创新创业文化作为一种具有强烈辐射力和带动性的教育力量,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会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对于创新创业文化的概念内涵,学术界尚未形成明确统一的表述,结合相关学者的解读以及南京工业大学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可以理解为: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传授创新创业知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打造文化特色品牌,加强创新创业宣传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全校师生普遍认可的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理念、政策制度、心理状态以及行为方式综合形成的文化氛围。

2 创新创业文化的价值向度美国著名经济管理学家德鲁克曾经指出:“今天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资源以及绝对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和劳动,而是文化。

”[2]创新创业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具有价值导向、目标激励、力量凝聚、情操陶冶、心理调节、行为规范、氛围支持等功能[3],是意义重大的隐性教育资源。

2.1 引导激励价值创新创业文化通过培育校园精神、渲染文化氛围,将内涵式的价值观念植入大学生思想,引导其认同社会主流价值观,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自觉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同时,创新创业文化凝聚广大师生共同的诉求信念,集体的感召和带动会对学生个体产生强烈的激励效应,促使其主动将创新创业纳入职业生涯规划,将创新创业作为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2 调节塑造价值创新创业文化通过深刻持久的影响,有效激发大学生内在良好的心理品质,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外界适应能力,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实现自我发展,服务国家社会。

创新创业文化渲染的宽容失败挫折,鼓励迎难而上的氛围促使大学生提升自我效能感,获得环境支持,塑造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挑战,为创新创业做好充分准备。

2.3 资源整合价值一方面,创新创业文化促进校内外资源的有机整合。

在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推动下,府校合作、校企合作力度加强,通过整合产学研用方面的优质资源,构建高效联动的创新创业教育网络。

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文化带动校内资源的协作融合。

创新创业文化能够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渗透进师生的情感需求之中,促进包括校风、学风在内的多种隐性教育资源共同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3 创新创业文化的构建路径3.1 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确立文化基本点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的主要途径包括组织开展活动、竞赛以及发挥学生社团的引导作用。

南京工业大学通过邀请国际知名教授、学者来校举办讲座报告,帮助大学生拓宽视野,振奋精神,激发创新创业思维。

开展包括“创新创业系列”在内的“南工大学生必读经典书目”推荐和创新创业主题读书座谈会等活动,以阅读、分享、交流为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创新创业信念。

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省市级、国家级创新创业竞赛,曾问鼎挑战杯系列竞赛最高奖项,并在校内广泛开展多彩多样的竞赛活动,参与人数逐年增加,营造出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学校学生创意创业中心下属12 个校级学生社团,大部分学院设有院级创新创业学生社团。

其中,校精英创业协会连续五年获得“十佳学生社团”称号,并在2012 年由共青团江苏省委员会举办的首届“江苏省百强社团”评选活动获得“江苏省百强社团”称号。

创业社团百花齐放,社团活动精彩纷呈,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3.2 传授创新创业知识,瞄准文化着力点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是大学生加强理性认识,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创新创业的重要保障。

打造多层次、多元化、多维度的课程体系是确保大学生全面有效地获取创新创业知识的有力措施。

南京工业大学积极整合课程资源,全面打造以必修课为主、通识教育选修课为辅、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为补充的创新创业教育第一课堂。

在进行普惠式教育的基础上,学校选拔有明确创业意愿的学生参加精英式培养,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技能培训,提升创业能力。

截至目前,学校已举办三期16个“创办你的企业”(SYB)学员班,共有近500 名学员参与培训,并且出现了真正走上创业之路的学员。

学校还建设了创业网络实验室、创业沙盘实验室一系列模拟创业的专用场所,以企业运营管理模拟系统为载体举办BOSS 大赛,以《创业者沙盘》、《供应链》沙盘为载体举办ERP(企业资源计划)大赛。

通过采取体验式的互动方式,让学生体验企业管理流程和创业过程,提升创新创业的素质与能力,保障创业项目正式进入市场化运作的成功率。

目前,校内模拟创业实验室可以同时容纳近百人进行学习锻炼,为大学生深入理解创业知识,加强创业模拟训练提供了丰富的载体。

3.3 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树立文化立足点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体现为整合创业资源、设计创业计划以及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识别创业机会、防范创业风险、适时采取行动。

高校建立集实习、孵化以及产业化运作的立体网络,是为大学生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提供广阔平台的迫切需要。

南京工业大学有效利用各学院科研优势和资源,建立三批共24 个大学生创新实验室,提升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水平,设立大量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实习实践基地,国家大学科技园多家入驻公司,尤其是学校“三创人才”和教授创办的科技型公司以及校友企业,全部成为创新创业教育实习实践基地。

学校“创业梦工场”大学生预创业实践孵化园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自主创业的政策、场地和资金扶持的创业孵化平台,与南京市人社局在大学科技园区内共建“南京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园”,为在校生及毕业两年内的毕业生提供一站式的创业孵化支持与服务,面向其他高校学生开放。

项目一期入驻初创大学生科技企业60 余家,博硕士团队占到50%以上。

学校充分发挥国家大学科技园平台作用,现已初步形成包括大学科技园模范路研发创新区“种子”基地,位于浦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南工大科技产业园“种苗”基地以及南工大—高新区“三创”人才基地“一园三区,跨江发展”的格局。

共有近200 家科技型企业入驻大学科技园,其中70 余家企业与学校共建研发中心。

园区企业积极接纳高校学生实验实习、接纳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工大联合培养研究生等,为学生参与科研,把握科技前沿动态,熟悉商业运作环境,储备创新创业能量提供了优质的平台。

3.4 打造创新创业特色,抓住文化切入点打造创新创业品牌特色是促进文化永葆活力,持续发挥熏陶感染效应,在众多高校中体现辐射带动作用的有力举措。

南京工业大学坚守“师生共创,科技引领”的文化特色,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南工大现象”。

学校于2004 年在江苏高校率先实行知识资本化,知识产权股份的70%奖励给成果完成人。

2012 年,全面实施科技十九条,规定90%的知识产权股权归完成人所有,鼓励教师带领学生以科技成果入股企业或领衔创办科技型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