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

合集下载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5篇)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5篇)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5篇)第一篇: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通俗叫法,是现代汉民族用来交际的语言。

在台湾称之为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称之为华语,在中国大陆称之为普通话。

以北方方言做为基础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现代汉语白话文为语言规范而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方言就是各个地方的地方语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

它不是同普通话并列的独立语言,而是同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但是,汉语还存在比较严重的方言分歧,给人民交往带来不便,因此需要一种通行全国的共同语言,这就是普通话。

”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方言,是某一地区的人们的语言,具有地域性是方言的一个重要特点。

我国人口较多,比较复杂,所以讲不通的方言分区处理分析。

按照现代通俗的分发,现代汉语方言可分为七大方言区。

即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方言起源于部落语和部族语,是汉语的地方变体。

方言的形成是不发达地域之间缺少沟通的结果。

现在,越是不发达的地区,方言的种类往往越多。

世界大约有3500种语言,非洲就有1140种。

方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情结。

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方言能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又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

方言具有相当的使用价值。

但普通话毕竟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高于方言。

普通话的音素更为齐全,且用四声调配,节奏感、音乐性强,普通话的词汇和习语空前丰富,更富于表达功能。

如果用普通话和方言分别唱歌,或朗诵散文、诗歌,或宣读****声明,感染力与效果就明显有别。

普通话和方言的区别你在说普通话的时候也会这样说吗?括号外是方言说法,括号内为普通话说法。

1.给本书我。

(给我一本书)我给一个苹果他。

(我给他一个苹果)提示:普通话中,动词后面带双宾语时,指人的宾语在前,指物的宾语在后面。

泰安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

泰安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

泰安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泰安方言与普通话的同异世界各民族的语言在发展过程中,时而分化,时而统一。

方言就是在分化和统一的复杂历程中形成的,古老的汉语发展到现在,先后产生了多种汉语方言。

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是在社会、历史、地理及语言本身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但由于现代汉语是在汉语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他们无疑是同源异流的关系,自然会表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来。

而泰安地区方言作为北方方言的一种,大体上与普通相同,两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上,语法方面很小。

下面主要通过一些例子来说明一下二者的差异。

1、相同的词,在普通话与泰安话中词义有差别,如:1.气:去的意思。

例句:你今天还气上晚自习吧?2.俩:了的意思。

例句:我不气上课俩!3.拉呱:聊天,谈心。

例句:昨天俺俩拉呱拉到2点,今天早晨跑操气晚俩!4.木乱:捣乱,没事找事。

例句:你别穷木乱,你再木乱我揍你!5.戳几:和木乱意思差不多,也有没事找事的意思。

例句:小林子就爱没事戳几女学生。

6.演道儿:做了什么却装做没做。

例句:你演道儿么演道儿,赶紧把俺的书给俺!7.跌些:做了丢人的事,糗了。

例句:你看你个跌些样儿,谁让你考试前不好好看看书来!8.支歪:没事乱嚷嚷。

例句:你穷支歪么啊,还让别人睡觉吧?!9.次达:批评。

例句:昨天俺和小林子说了一句话,让俺妈次达了俺一顿!10.赛:一般形容人或事有意思,有趣儿。

例句:你说这孩子赛吧,居然敢揍人。

11.卷:骂的意思,卷人就是骂人!例句:这孩子张嘴就卷人,可狂眼俩!12.丧门:不吉利。

例句:你在这里丧门么啊!13.月:药。

例句:你病俩,为么不吃月啊?2、与普通话相比,读音发生变化,意思也与普通话中不同,如:1.杠(念二声):意思是特别,非常!例句:不跑操杠好来!2.楞(一声):非常,特别的意思!例句:俺班主任人楞好,只要请假都批准!3.得(dei)为的:故意的。

例句:他就是得为的气我!4.巧(二声):形容词,指有点,有一些。

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区别范文

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区别范文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bai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du础的方言,以典范的zhi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dao民族共同语。

精心为大家整理了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区别,希望对你有帮助。

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区别
一、概念不bai同
1、普通话普通话是以北京语du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zhi(官话)为基础方言dao,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

2、方言中国人口中所称“方言”是一个政治学概念,实为“地方语言”,又称“白话”,指的是区别于标准语的某一地区的语言,这种叫法不考虑语言间的亲属关系。

二、法律地位
1、普通话清末已出现“普通话”一词,清廷1909年规定北京官话为“国语”,民国时期多次制定国语读音,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规定国家通用语言为普通话。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2、方言方言一般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不作为通用语言。

三、语法不同
1、普通话普通话中,动词后面带双宾语时,指人的宾语在前,指物的宾语在后面。

如“给我一本书。


2、方言一些方言有时(当动词表示“给予”的意义时)双宾语的语序与普通话相反。

如“给本书我。

”。

山东方言与普通话_钱曾怡

山东方言与普通话_钱曾怡

◆山东大学中文系 钱曾怡 罗福腾山东方言与普通话  一提起山东话,我们本地人会有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外地人会觉得就像山东人的性格一样,质朴、淳厚甚至有些土气。

但是不管怎样,千百年来,它一直是山东人的特征之一,是八千七百万山东人民的主要交际工具。

一、山东话的特点把山东话与普通话相比较,可以发现山东话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跟普通话有许多不同之处。

语音方面,有的地方没有普通话的卷舌音zh ch sh,造成卷舌音zh ch sh和舌尖前音(俗称平舌音)z c s不分,如枣庄、济宁等鲁南地区下列字同音:找=早、炒=草、师=丝;胶东和鲁西南还把普通话的j q x声母读成两类声母,下列字的声母不同:经≠精、轻≠青、休≠修;淄博市以东地区把普通话的e韵母读成了uo,下列字同韵母:哥=锅、贺=祸、饿=卧;从声调来看,大多数县市是四个声调,可是也有些县市只有三个声调,如:青岛市区、淄博市区、烟台芝罘区,另有的县市如利津、章丘、邹平等又有五个声调。

方言词汇,山东话有一大批特有的方言词,如:俺、小厮(男孩儿)、妮子(女孩儿)、汉子(男人、丈夫)、两乔儿(连襟)、黄子(东西、家伙)、棒子(玉米)、地瓜(白薯)、营生儿(活儿、事儿)、疵毛(差、不好)、孬(坏、不好)、嘲(傻)、彪(傻)、巴(从)、从(在)等。

一些地名用字颇为人们所注意,如:胶东地区的“夼”(刘家夼、大夼)“疃”,鲁南地区的“崮”(孟良崮、抱犊崮)、济南的“趵”(趵突泉)等。

方言语法也有独到之处,如某些词语的后缀比较丰富,除了“子”、“头”以外,还有“巴”、“汉”等;某些句子的语法结构也比较特别,像比较句多采用“N1+形容词+起(或“的”)+N2”的说法,如:一天热起一天、他不高的我。

像反复问句的形式也跟普通话有别,如济南、潍坊一带的:你去啊吧?你去了没价?胶东地区则说:你是不去?你是没去?二、山东方言的分区山东方言内部有很大的差别,平时大家根据语感,可以分出胶东话、鲁南话、鲁北话等等。

山东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山东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山东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2016级非师1班赵祎学号:2016213564山东方言属于北方方言,而由于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形成的统一语音,因此山东方言跟普通话还是比较接近的。

而山东方言在山东省内又细分三个官话小区:冀鲁官话区、胶辽官话区、中原官话区。

在语音方面,山东部分地区(如:枣庄、济宁)没有普通话中的卷舌音,导致卷舌音和舌尖前音不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翘舌不分”,因此在这类地区“zh、ch、sh”和“z、c、s”是混杂的,会出现“炒”和“草”、“找”和“早”等字发音相同的情况。

而跟这些地区将两类声母混为一类不同的是,在山东的其他一些地区(如:胶东)出现了将一种声母分为两类的情况,同样以“j、q、x”为声母的字读音上却有差别。

我的家乡青岛属于胶辽官话区,其方言特征融汇了多个市区的不同色彩,比如,在青岛方言中,在发某些字如“人、闰、热”等以“r”为声母的字时,习惯性省略声母,直接读韵母,发音为“银、运、掖”;而在“算、钻、脱”等字的发音中则习惯性省略介音“u”,发为”散、赞、特“。

而在韵母上,青岛方言中几乎没有”e“这个韵母,在一些字眼中我们会将”e“发为”uo“,比如”哥、饿、贺“等发音为”锅、卧、货“,而在另一些字眼如”喝、蛤“中我们则将”e“发为”a“,读成”哈、嘎“。

总的来说,在青岛方言中,声母”r“和韵母”e“都是非常不标准,几乎不使用的,这可能跟这两个音都有不同程度的卷舌有关。

同时,在广播台练声的过程中,我被指出尖音现象很重,也就是在发”j、q、x“音的时候由于舌尖过紧抵住牙关,导致有气流从齿缝中流出,带出”s“的杂音,经过查证和了解,我发现山东其实是一个尖音团,也就是说山东方言的发声方式中即带有尖音重的特点。

除却声母和韵母,山东方言在声调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比如以青岛、淄博为代表的胶辽官话区中只有三个声调,而在另一些市区比如利津、章丘、邹平等却有五个声调。

对于青岛地区究竟是少了哪一个声调我没有查阅到相关资料,但根据我自己平日生活的理解,我认为青岛方言中缺失的声调很可能是三声,比如”晚、管、毯“等字的时候,我们会读成”弯、关、摊“,像北方人直爽的性情一样,直来直去。

山东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山东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山东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2016级非师1班赵祎学号:64山东方言属于北方方言,而由于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形成的统一语音,因此山东方言跟普通话还是比较接近的。

而山东方言在山东省内又细分三个官话小区:冀鲁官话区、胶辽官话区、中原官话区。

在语音方面,山东部分地区(如:枣庄、济宁)没有普通话中的卷舌音,导致卷舌音和舌尖前音不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翘舌不分”,因此在这类地区“zh、ch、sh”和“z、c、s”是混杂的,会出现“炒”和“草”、“找”和“早”等字发音相同的情况。

而跟这些地区将两类声母混为一类不同的是,在山东的其他一些地区(如:胶东)出现了将一种声母分为两类的情况,同样以“j、q、x”为声母的字读音上却有差别。

我的家乡青岛属于胶辽官话区,其方言特征融汇了多个市区的不同色彩,比如,在青岛方言中,在发某些字如“人、闰、热”等以“r”为声母的字时,习惯性省略声母,直接读韵母,发音为“银、运、掖”;而在“算、钻、脱”等字的发音中则习惯性省略介音“u”,发为”散、赞、特“。

而在韵母上,青岛方言中几乎没有”e“这个韵母,在一些字眼中我们会将”e“发为”uo“,比如”哥、饿、贺“等发音为”锅、卧、货“,而在另一些字眼如”喝、蛤“中我们则将”e“发为”a“,读成”哈、嘎“。

总的来说,在青岛方言中,声母”r“和韵母”e“都是非常不标准,几乎不使用的,这可能跟这两个音都有不同程度的卷舌有关。

同时,在广播台练声的过程中,我被指出尖音现象很重,也就是在发”j、q、x“音的时候由于舌尖过紧抵住牙关,导致有气流从齿缝中流出,带出”s“的杂音,经过查证和了解,我发现山东其实是一个尖音团,也就是说山东方言的发声方式中即带有尖音重的特点。

除却声母和韵母,山东方言在声调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比如以青岛、淄博为代表的胶辽官话区中只有三个声调,而在另一些市区比如利津、章丘、邹平等却有五个声调。

对于青岛地区究竟是少了哪一个声调我没有查阅到相关资料,但根据我自己平日生活的理解,我认为青岛方言中缺失的声调很可能是三声,比如”晚、管、毯“等字的时候,我们会读成”弯、关、摊“,像北方人直爽的性情一样,直来直去。

山东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山东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山东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2016级非师1班赵祎学号:2016213564山东方言属于北方方言,而由于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形成的统一语音,因此山东方言跟普通话还是比较接近的。

而山东方言在山东省内又细分三个官话小区:冀鲁官话区、胶辽官话区、中原官话区。

在语音方面,山东部分地区(如:枣庄、济宁)没有普通话中的卷舌音,导致卷舌音和舌尖前音不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翘舌不分”,因此在这类地区“zh、ch、sh”和“z、c、s”是混杂的,会出现“炒”和“草”、“找”和“早”等字发音相同的情况。

而跟这些地区将两类声母混为一类不同的是,在山东的其他一些地区(如:胶东)出现了将一种声母分为两类的情况,同样以“j、q、x”为声母的字读音上却有差别。

我的家乡青岛属于胶辽官话区,其方言特征融汇了多个市区的不同色彩,比如,在青岛方言中,在发某些字如“人、闰、热”等以“r”为声母的字时,习惯性省略声母,直接读韵母,发音为“银、运、掖”;而在“算、钻、脱”等字的发音中则习惯性省略介音“u”,发为”散、赞、特“。

而在韵母上,青岛方言中几乎没有”e“这个韵母,在一些字眼中我们会将”e“发为”uo“,比如”哥、饿、贺“等发音为”锅、卧、货“,而在另一些字眼如”喝、蛤“中我们则将”e“发为”a“,读成”哈、嘎“。

总的来说,在青岛方言中,声母”r“和韵母”e“都是非常不标准,几乎不使用的,这可能跟这两个音都有不同程度的卷舌有关。

同时,在广播台练声的过程中,我被指出尖音现象很重,也就是在发”j、q、x“音的时候由于舌尖过紧抵住牙关,导致有气流从齿缝中流出,带出”s“的杂音,经过查证和了解,我发现山东其实是一个尖音团,也就是说山东方言的发声方式中即带有尖音重的特点。

除却声母和韵母,山东方言在声调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比如以青岛、淄博为代表的胶辽官话区中只有三个声调,而在另一些市区比如利津、章丘、邹平等却有五个声调。

对于青岛地区究竟是少了哪一个声调我没有查阅到相关资料,但根据我自己平日生活的理解,我认为青岛方言中缺失的声调很可能是三声,比如”晚、管、毯“等字的时候,我们会读成”弯、关、摊“,像北方人直爽的性情一样,直来直去。

方言和普通话有什么区别

方言和普通话有什么区别

方言和普通话有什么区别区别:1、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在台湾及港澳地区称作华语。

2、方言,是某一地区的人们的语言,具有地域性是方言的一个重要特点普通话的标准口音:语音方面,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基准,普通话发音图谱而不是以京音为主、也兼顾其他方音,语音标准是就整体而言,并非北京话每个音都是规范和标准。

国语、普通话、华语三大系统内部还存在标准口音和非标准口音的区别。

从这个角度上说,汉语标准语构成了汉语的一种大类方言。

即使是标准,三地也有区别,如消息一词。

大陆息读轻声,台湾读二声,新马同台湾(如同休息的息字读音,音同席)。

国语的情况与之相似:老派国语、新派国语都是被视为标准的;华语的情况则有些不同。

学习普通话及口音的有无与出身地域与教育程度有相当关系。

不标准的普通话古称蓝青官话,蓝青即是暗指发音夹杂方言口音。

标准口音和非标准口音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以普通话为例:最严格定义的标准口音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发音。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中国绝大多数汉语使用者,包括许多播音员,其普通话都是带有口音的。

但事实上,许多人普通话的发音方式和口音用词上偶尔违反了中国国家语言文字标准。

明显受方言或其它语言影响的普通话,一般都会视为带有口音。

例如,声调系统与普通话声调系统差异过大,或有过多的字发音不准。

但台湾地区的取音不同与大陆地区,如垃圾、崖,中华民国国语文读乐色、ㄧㄞˊyai2,大陆普通话读拉机、牙。

方言的语言特征:①塞音和塞擦音声母大都有清声送气与清声不送气之分,而没有清声与浊声的对立,反映出清声母多而浊声母少的特点。

古全浊声母字在现代官话方言各支系中几乎都念为清声母字,很少例外。

一般古全浊平声念送气清声母,古全浊仄声念不送气清声母。

②韵母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辅音韵尾比较少。

③声调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调类的数目比较少。

泰和方言之于普通话

泰和方言之于普通话

泰和方言之于普通话对外汉语091班戴霖 14号摘要:建立和谐的语言环境,要对语言多样性有充分的认识,要尊重各种方言,因为方言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我们应该做文化的守护者,使中华民族的文化继承下来,弘扬起来。

通过尊重、保存、保护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够真正达到对包括各种方言使用者在内的群体的尊重。

学习普通话要保护自己地区的方言,有时还可以利用自己的地方方言帮助你学习普通话。

关键字:泰和方言、普通话、矣、刮、泰和地处江西省中部吉安泰和盆地,泰和方言按口音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五个小片,这里记录的是县城小片语法的现实体的情况。

所谓现实体(也有人叫完成体、实现体),•指的是相对某个参照时间而言,句子所表述的事件已经成为现实,赣语泰和方言中有两个表示现实体的语法形式:矣[i 42]、刮[kua 55],(这两个词都表示某事已经做了或完成了)。

这两个语法形式的句法位置均处于动词后面。

例如:(1)几去年养矣五头猪(用普通话译为:他去年养了五头猪)(2)娥们在革侯坐刮半工去矣。

(用普通话译为:我们在这里坐了半天了)(3)隔壁辛啊子早就吃改饭。

(用普通话译为:隔壁的小孩子早就吃完了饭)除了以上三个语法形式之外,泰和方言中还有一个句法位置在动词前的语法形式:能[len 33]。

“能”表示的也是现实体意义,也是一个虚语素,它只出现在疑问句或否定句中,组成表疑问的现实体形式“阿能”[a 55 len 33](普通话表示的是“有没有”的意思)•或表否定的完成体形式“呒能”[m 55 len 33](在普通话中译为“没有”)。

例如:(4)你们咯罗昨日阿能落雨?(你们那里昨天有没有下雨?)(5)今日一工娥乃当都呒能去。

(今天一天我哪里都没有去。

)下面分别讨论现实体的几个语法形式在泰和方言中的具体用法,同时也夹杂着普通话的理解。

一.表示实现意义的“矣”,在普通话中可以译为“了”。

“矣”是一个虚化程度较彻底的现实体标记,它的依附性最强,紧挨在动词语的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实现或事件已经成为现实,“矣”可以用在动词或动词语组成的各种句法结构之中。

泰安方言

泰安方言

1 泰安方言方言词汇1、词的构成从音节角度看,普通话的一部分双音节词在泰安方言中却是单音节或多音节词。

以亲属称谓、身体器官为例:普通话中的叔叔、舅舅、哥哥、姐姐、牙齿、眼睛、屁股,泰安话叫叔、舅、哥、姐、牙、眼、头、腚。

以身体器官、动物名称为例:普通话中睫毛、鼻孔、齿龈、膝盖、壁虎、蚯蚓、蜘蛛、泥鳅,泰安话叫眼眨毛、鼻孔眼子、牙花子、胳拉拜、蝎虎子、蛐溜串、阿郎蛛子、泞泞勾。

从词缀角度看,普通话中不带“子”后缀的,泰安话却带“子”后缀。

如:普通话中的嘴巴、咽喉、蚜虫、鼻涕,泰安话叫嘴头子、合嗓眼子、蜜虫子、鼻子。

普通话有些儿化词,泰安话不儿化,而带“子”后缀。

如:普通话说后脑儿、眼珠儿、嘴角儿、大婶儿、两口儿、蛋黄儿、串门儿、树枝儿、板擦儿等,泰安话是说后脑勺子、眼珠子、嘴角儿、大婶子、两口子、鸡蛋黄子、串门子、树枝子、黑板擦子等。

泰安方言中常用的动词后缀有“巴”、“达”、“由”、“查”“拉”等,构成动词后习惯重叠起来使用,大致相当于普通话单音词重叠,中间加“一”或动词后加“一下”,如“洗巴洗巴”相当于普通话的“洗一洗”、“洗一下”。

下面再举些例子可以使人更明白些。

泰安话中常用的这些词:搓巴一搓巴搓巴、剁巴一剁巴剁巴、甩达一甩达甩达、抽达一抽达抽达、蹦达一蹦达蹦达、转由一转由转由、捻由一捻由捻由、刮查一刮查刮查、抠查一抠查抠查、搅拉一搅拉搅拉、拌拉一拌拉拌拉。

这些词语,在日常生活中常说常用,非常生动形象。

泰安方言中常用的后缀还有“头儿”、“巴儿”、“古”、“活”、“乎”等,它们附着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成了泰安方言词很特色的一部分。

如木头儿、石头儿、砖头儿、盖头儿、苦头儿、甜头儿、奔头儿、吃头儿、喝头儿;俊巴儿、老巴儿、恼巴儿、离巴儿、瘦巴儿、干巴儿;拐古、拧古、斜古;敛古、匀活、凑活;热乎、湿乎、潮乎等。

例如“离巴儿”:“你这人办事忒离巴儿了!得叫人说得过去”。

这里的“离巴儿”是说办事离谱儿,不得人心,严重的是为了丧良心的事,遭到舆论的谴责。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普通话与方言是中国语言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普通话,作为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是全国各地公共场合、教育系统和媒体广泛采用的标准语言;而方言则是各个地方或区域所使用的本地语言。

一、语音区别普通话的语音是以北京语音为基础,以北方官话为主要特点,发音清晰准确,音调平坦。

而方言则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各个方言区域之间的语音差异非常显著,比如广东话的语音较为复杂,拼音与普通话拼音有很大差别。

二、词汇区别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不同于方言的繁杂多样,它的词汇更加标准统一。

不同地方的方言则具有各自的特色词汇,如四川话中的“吃饭”在普通话中叫“吃饭”,而在四川话中称为“吃饭”。

三、语法区别普通话的语法规范与现代汉语书面语相一致,故其语法体系较为规范。

然而,方言中存在大量的方言独特的语法结构和用法。

四、用途区别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被广泛应用于社交场合、新闻媒体、教育系统和官方文件等场所。

而方言主要被本地居民用于日常生活的交流中。

五、地域区别方言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几乎每个省份、地区都有其特定的方言。

而普通话则是全国统一的标准语言,在全国范围内通行。

六、影响区别普通话对于促进全国人民的交流和沟通具有重要作用。

而方言则是地方文化的瑰宝,对于传承地方历史和民俗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普通话和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用途、地域和影响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在国家一体化和沟通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方言则是地方文化的表现,承载着地方的历史与传统。

无论是普通话还是方言,都是中华文化宝贵的组成部分,应该加以珍惜和传承。

泰安方言初探 之一 方言语音

泰安方言初探 之一 方言语音

泰安方言初探之一方言语音泰安方言属山东方言理西次方言区,为北方方言;从宏观上看接近普通话,外地人大多能听得懂,但它毕间是在一个地区内使用的话,跟标准语是有区别的,在语言、语汇、语法方面有自己的特点,许多自豪感外地人来泰安听不懂。

如“小客(kei)家子么,今儿门儿哄(hong)上她猛个丁的不得(dei)腔了。

“是什么意思?用普通语说,原来是”小姑娘么,今天晚上她忽然间生病了。

所以了解泰安方言特点,知道一些泰安俗语的特定含义,是很有必要的。

方言语音1、泰安方言声母系统有7个方面的发音不合于普通话标准音。

(1)[pf]、[pf’]、f、v——zh、ch、sh、r泰安的肥城、新泰、宁阳、岱岳区等地,把普通话zh、ch、sh、r与合口呼韵母相拼时的声母,读成了[pf]、[pf’]、f、v,韵母中的单韵母u不变,ong变为eng,其余的都丢失韵头u,变为开口呼韵母。

其中run,宁阳、岱岳区、泰山区大多读成零声母yun。

如:普通话的朱zhu、专zhuan、中zhong,泰安话读成了朱[pf]u、专[pf]an、中[pf]eng;普能祖籍的出chu、冲chong、书shu、刷shua、如ru、荣rong,泰安话读成了出[pf’]u、冲[pf’]eng、书fu、刷fa、如vu、荣veng。

其中,[pf]、[pf’]是唇齿寒擦音, v是唇齿浊擦音,都是方言中特有的声母,它们跟zh、ch、sh、r的区别在于发音部位不同,前者为唇齿音(上齿和下唇成阻),而后者为舌尖与硬腭前端成阻。

(2)z、c、s、[z]——zh、ch、sh、r宁阳人把普通话声母zh、ch、sh、r的字大部分成舌尖前音z、c、s、[z],如把炸zha、照zhao、缠chan、寿shou、人ren 分别读成炸za、照zao、缠can、寿sou、人[z]en。

另一部分读成齿音[pf]、[pf`]、f、v,如追、春un、双fang、软van。

另外,东平、新泰、肥城的一些地方也存在这种读法。

普通话与方言的比较分析

普通话与方言的比较分析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北风和太阳争论谁最有权力,他们同意,谁先脱下旅人的衣服,谁就是胜利者。北风先试他的力量,用力猛吹;但是风越大,那旅人将他的大衣裹得越紧;最后,北风放弃了,请太阳出来,看看他的本事。太阳很快地发出他所有的热力。不久,那旅人感受到太阳暖和的光线,便将衣服一件件脱下,最后,热得受不了了,就脱光了衣服,在路旁的河里洗澡。 北风不得不承认,到底还是太阳的本事大。

粘 保留大量古汉语的成分
广东话 国语 绍菜 椰菜 芽菜 大豆芽菜 通菜 信瓜 凉瓜 蕃薯 薯仔
日常用语中粤语不同于普通话的词汇多达50%以上。
大白菜 包心菜 绿豆芽 黄豆芽 空心菜 茄子 苦瓜 红薯 马铃薯、土豆
添加标题
“有点怪”的结构
添加标题
怪不得
添加标题
「唔怪之得」或「怪唔之得」
添加标题
我先走了
添加标题
我走先
添加标题
公鸡
添加标题
「鸡公」
添加标题
有许多修饰成分倒置现象
粤语的变化:吸收了较多的外来词
添加标题
普通话
添加标题
粤语
添加标题
商店
添加标题
「士多」(store)
添加标题
沙拉
添加标题
「沙律」salad
你知道吗?
普通话「打的」怎么来的?
粤语「搭的」(「搭的士」的简称,香港不通用)被普通话当作「打的」吸收。
03
01
02
01
添加标题
你知道吗?
02
添加标题
03
添加标题
其实“搞定”来自于粤语“搞掂”,“搞掂”传入其他地区时,“掂”字被误写成“定”字,时间一长,假的变成真的。“搞定”使用率反而高过了“搞掂”,于是,“搞定”搞定了“搞掂”。

山东17地市方言大全,还是咱东营话最亲切!

山东17地市方言大全,还是咱东营话最亲切!

山东17地市方言大全,还是咱东营话最亲切!山东方言你都能听懂吗?下面小编带大家通过山东17地市方言,感受下咱们多姿多彩的大山东!青岛话青岛话属于胶辽官话,其特征是舌音比较重,常常把「th」音加在「sh」、「x」、「s」上。

普通话的声调也被削减不少。

基本上在某个程度上,要把普通话转成了青岛话,只需把普通话的声调改一改,把第四声保持不变。

说青岛话的窍门,就8个字:“一三互换,二四归四”。

喝啤酒hā pǐ jiū狭窄——窄(zhei)吧(轻声)傻——彪、嘲、半仙、愚小嫚儿,嫩可真稀罕银!济南话济南话,是指流行于济南以及相邻地区的方言,属于冀鲁官话。

其特点:豪爽快直,日常语言交流当然也坦诚相见、毫无戒备之心,所以无需转弯抹角;而且唯恐词不达意,所以每个音节都发成重音。

如宋代的“夜来”,明代的“崴拉”、“倒达”、“仰摆”等等。

一些古代少数民族的语词和外来语在济南话中更是俯拾皆是。

如“赛(蒙语,好)”“关饷(满语,发工资)”等。

么——指什么。

“你干么?”崩没根——吹牛的意思。

( beng mu gen er)将将的——刚刚的老师儿,你这个衣服杠赛来!淄博话淄博话指山东省淄博市以及相邻周边地区(例如:邹平县、章丘市、博兴县等)的方言,属于冀鲁官话石济片,淄博方言与济南方言发音大致相同,但带有淄博地区的地方性用词。

并且淄博市下辖各区县之间所用方言所发声调,也存在明显差异,淄博方言以淄川、博山方言和临淄方言最具有代表性和特色。

唉吆佛——疼(语气词)迂阔——舒服棒(槌)子——玉米杌札子——板凳不杂——用于话尾,无实际意义(例:你吃不杂?=你怎么不吃?) 俺爱你刚石节烈!枣庄话枣庄方言属于北方语系,更详细的分类属于中原官话区西鲁小区。

枣庄方言在诺大的北方方言区里并不另类,大同小异。

但它特有的成语、歇后语、形容词、倒装句和声调改变则意思和用途都改变的特点独树一帜。

枣庄方言幽默风趣,看似易学,但有些虚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泰安方言词汇

泰安方言词汇

泰安方言词汇1、词的构成从音节角度看,普通话的一部分双音节词在泰安方言中却是单音节或多音节词。

以亲属称谓、身体器官为例:普通话中的叔叔、舅舅、哥哥、姐姐、牙齿、眼睛、屁股,泰安话叫叔、舅、哥、姐、牙、眼、头、腚。

以身体器官、动物名称为例:普通话中睫毛、鼻孔、齿龈、膝盖、壁虎、蚯蚓、蜘蛛、泥鳅,泰安话叫眼眨毛、鼻孔眼子、牙花子、胳拉拜、蝎虎子、蛐溜串、阿郎蛛子、泞泞勾。

从词缀角度看,普通话中不带“子”后缀的,泰安话却带“子”后缀。

如:普通话中的嘴巴、咽喉、蚜虫、鼻涕,泰安话叫嘴头子、合嗓眼子、蜜虫子、鼻子。

普通话有些儿化词,泰安话不儿化,而带“子”后缀。

如:普通话说后脑儿、眼珠儿、嘴角儿、大婶儿、两口儿、蛋黄儿、串门儿、树枝儿、板擦儿等,泰安话是说后脑勺子、眼珠子、嘴角儿、大婶子、两口子、鸡蛋黄子、串门子、树枝子、黑板擦子等。

泰安方言中常用的动词后缀有“巴”、“达”、“由”、“查”“拉”等,构成动词后习惯重叠起来使用,大致相当于普通话单音词重叠,中间加“一”或动词后加“一下”,如“洗巴洗巴”相当于普通话的“洗一洗”、“洗一下”。

下面再举些例子可以使人更明白些。

泰安话中常用的这些词:搓巴一搓巴搓巴、剁巴一剁巴剁巴、甩达一甩达甩达、抽达一抽达抽达、蹦达一蹦达蹦达、转由一转由转由、捻由一捻由捻由、刮查一刮查刮查、抠查一抠查抠查、搅拉一搅拉搅拉、拌拉一拌拉拌拉。

这些词语,在日常生活中常说常用,非常生动形象。

泰安方言中常用的后缀还有“头儿”、“巴儿”、“古”、“活”、“乎”等,它们附着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成了泰安方言词很特色的一部分。

如木头儿、石头儿、砖头儿、盖头儿、苦头儿、甜头儿、奔头儿、吃头儿、喝头儿;俊巴儿、老巴儿、恼巴儿、离巴儿、瘦巴儿、干巴儿;拐古、拧古、斜古;敛古、匀活、凑活;热乎、湿乎、潮乎等。

例如“离巴儿”:“你这人办事忒离巴儿了!得叫人说得过去”。

这里的“离巴儿”是说办事离谱儿,不得人心,严重的是为了丧良心的事,遭到舆论的谴责。

秦安方言与普通话疑问句对比

秦安方言与普通话疑问句对比

秦安方言与普通话疑问句对比作者:闫转芳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11期摘要:本文通过对普通话和秦安方言中的疑问句的比较,较全面的展现出二者在疑问句上的异同,如句式“v哩吗不v”和普通话的选择问句具有较大的差异,除此之外,本文简要说明了秦安方言的疑问句在语义和语用方面与普通话的不同,并总结归纳出了秦安方言疑问句的用法与规律。

关键词:秦安方言;疑问句一、特指问句普通话中,特指问句是由疑问代词“谁、什么、怎样”等特指的,或由它组成的短语,如“为什么、什么事、做什么”等来表明疑问点,说话者希望对方就疑问点做出答复。

句子往往用升调。

后面常用语气词“呢、啊”等,但不能用“吗”。

回答时对所特指的部分作出回答。

那在秦安方言中,是怎么特指的呢?以下是我们将普通话特指问句和秦安方言特指问句的比较,有序号的为普通话,带“*”号的为秦安方言:(1)这件事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载乖事你咋着要载样子干哩?(秦安方言中“这”的发音为“载”,四声)(2)你的论文写的怎么样了?*你的(dai)论文写的(dai)咋样了。

(秦安方言中将“怎么样”说为“咋样”)(3)你是怎么回来的?*你是咋回来的(dai)(“怎么”说为“咋”)(4)你干什么去了?*你做撒去了\你干撒起的(dai)?(将“什么”说为“撒”)(5)他在那儿忙什么?*他在兀达忙撒着哩?(将“那儿”成为“兀达”)(6)这是什么?*载是撒?(“这”称“载”,“什么”称“撒”)(7)谁的书放在这儿了*阿乖的(dai)书放在载达唠?(秦安方言把“谁”发音成“阿乖”)(8)你的家在哪里?*扭兀里在(cai去聲)阿达哩?(秦安方言把“哪里”说成“阿达”)(9)我的书,你为什么要看?*个的(dai)书,你看着咋哩?(“咋哩”在秦安方言中也可以指代原因)从上面的9个例句中可以看出,秦安方言特指疑问句中的疑问词与普通话特指疑问句中的疑问词的关系为:“阿达”对应“哪里”;“兀达”对应“那儿”;“阿乖”对应“谁”;“撒”对应“什么”;“咋”对应“怎么”;“咋乖的(dai)”对应“怎么样”;“咋着”“为啥”对应“为什么”。

山东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山东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山东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2016级非师1班赵祎学号:2016213564山东方言属于北方方言,而由于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形成的统一语音,因此山东方言跟普通话还是比较接近的。

而山东方言在山东省内又细分三个官话小区:冀鲁官话区、胶辽官话区、中原官话区。

在语音方面,山东部分地区(如:枣庄、济宁)没有普通话中的卷舌音,导致卷舌音和舌尖前音不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翘舌不分”,因此在这类地区“zh、ch、sh”和“z、c、s”是混杂的,会出现“炒”和“草”、“找”和“早”等字发音相同的情况。

而跟这些地区将两类声母混为一类不同的是,在山东的其他一些地区(如:胶东)出现了将一种声母分为两类的情况,同样以“j、q、x”为声母的字读音上却有差别。

我的家乡青岛属于胶辽官话区,其方言特征融汇了多个市区的不同色彩,比如,在青岛方言中,在发某些字如“人、闰、热”等以“r”为声母的字时,习惯性省略声母,直接读韵母,发音为“银、运、掖”;而在“算、钻、脱”等字的发音中则习惯性省略介音“u”,发为”散、赞、特“。

而在韵母上,青岛方言中几乎没有”e“这个韵母,在一些字眼中我们会将”e“发为”uo“,比如”哥、饿、贺“等发音为”锅、卧、货“,而在另一些字眼如”喝、蛤“中我们则将”e“发为”a“,读成”哈、嘎“。

总的来说,在青岛方言中,声母”r“和韵母”e“都是非常不标准,几乎不使用的,这可能跟这两个音都有不同程度的卷舌有关。

同时,在广播台练声的过程中,我被指出尖音现象很重,也就是在发”j、q、x“音的时候由于舌尖过紧抵住牙关,导致有气流从齿缝中流出,带出”s“的杂音,经过查证和了解,我发现山东其实是一个尖音团,也就是说山东方言的发声方式中即带有尖音重的特点。

除却声母和韵母,山东方言在声调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比如以青岛、淄博为代表的胶辽官话区中只有三个声调,而在另一些市区比如利津、章丘、邹平等却有五个声调。

对于青岛地区究竟是少了哪一个声调我没有查阅到相关资料,但根据我自己平日生活的理解,我认为青岛方言中缺失的声调很可能是三声,比如”晚、管、毯“等字的时候,我们会读成”弯、关、摊“,像北方人直爽的性情一样,直来直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安方言与普通话的同异
世界各民族的语言在发展过程中,时而分化,时而统一。

方言就是在分化和统一的复杂历程中形成的,古老的汉语发展到现在,先后产生了多种汉语方言。

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是在社会、历史、地理及语言本身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但由于现代汉语是在汉语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他们无疑是同源异流的关系,自然会表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来。

而泰安地区方言作为北方方言的一种,大体上与普通相同,两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上,语法方面很小。

下面主要通过一些例子来说明一下二者的差异。

1、相同的词,在普通话与泰安话中词义有差别,如:
1.气:去的意思。

例句:你今天还气上晚自习吧?
2.俩:了的意思。

例句:我不气上课俩!
3.拉呱:聊天,谈心。

例句:昨天俺俩拉呱拉到2点,今天早晨跑操气晚俩!
4.木乱:捣乱,没事找事。

例句:你别穷木乱,你再木乱我揍你!
5.戳几:和木乱意思差不多,也有没事找事的意思。

例句:小林子就爱没事戳几女学生。

6.演道儿:做了什么却装做没做。

例句:你演道儿么演道儿,赶紧把俺的书给俺!
7.跌些:做了丢人的事,糗了。

例句:你看你个跌些样儿,谁让你考试前不好好看看书来!
8.支歪:没事乱嚷嚷。

例句:你穷支歪么啊,还让别人睡觉吧?!
9.次达:批评。

例句:昨天俺和小林子说了一句话,让俺妈次达了俺一顿!
10.赛:一般形容人或事有意思,有趣儿。

例句:你说这孩子赛吧,居然敢揍人。

11.卷:骂的意思,卷人就是骂人!例句:这孩子张嘴就卷人,可狂眼俩!
12.丧门:不吉利。

例句:你在这里丧门么啊!
13.月:药。

例句:你病俩,为么不吃月啊?
2、与普通话相比,读音发生变化,意思也与普通话中不同,如:
1.杠(念二声):意思是特别,非常!例句:不跑操杠好来!
2.楞(一声):非常,特别的意思!例句:俺班主任人楞好,只要请假都批准!
3.得(dei)为的:故意的。

例句:他就是得为的气我!
4.巧(二声):形容词,指有点,有一些。

例句:你手巧脏,别乱拿!!
5.遇磨(磨读轻声):一般指人的行动慢。

例句:你遇磨么啊,再不快点就气晚俩!
6.母(轻声)量:估计。

例句:你母量着这次谁能赢?
7.航航(读二声)子:一般是指琐事,没意思的事。

例句:罗罗儿这航航子干么,赶紧说正事!
8.资(轻声):着的意思例句:我看资看资书睡着俩。

9.拽(一声):扔的意思。

例句:你把俺那本书拽哪里俩?
10.将(一声):刚刚地。

例句:我将来,你来多长时间俩?
3、一些普通话中没有或不常用的词,在泰安方言中有不同含义,如:
1.蹦木给儿:乱说,胡说!例句:小林子就会蹦木给儿,别听他地!
2.穷腚三千:形容人特别能说,能侃,也指胡说八道。

例句:别穷腚三千俩,明天还得跑操来!
3.抹子:对小男孩的称呼。

例句:抹子,你怎么没跑操气啊!
4.蝎虎连子:壁虎。

例句:你看,墙上有一只蝎虎连子。

5.言别呼子:蝙蝠。

例句:言别呼子长的跟老鼠似的!
6.半吊:骂人的话,指人神经不正常!例句:你看这孩子半吊吧?!
7.一杀儿:一会儿的意思。

例句;你等俺一杀儿,俺上上茅房!
8.难揍儿:一般指人不容易满足. 例句:你说你难揍儿吧,气也不行,不气也不行!
9.半截儿不拉快儿:不完整的意思。

例句:把你的馒头都吃了,别剩个半截儿不拉快儿。

10.点化儿:骗。

例句:他点化儿你来,你别上他当!
11.道儿化,一般和点化儿连用,指人神道儿!例句:这孩子正天点化儿道儿化的,没正事!
12.梭揖:顽皮,不听话!例句:俺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太梭揖俩!
13.趋拉:踢。

例句:你小了嘛你,一边走还一边趋拉石头!
14.紧子:本来就。

例句:我这里紧子就忙活,你还来木乱。

15.木哥张:指人木讷。

例句:他是个木哥张,不会说话。

16.罗罗儿:谈论某事,否定形式是“胡罗罗儿” 例句:别胡罗罗儿俩,该睡觉俩!
17.拼拼的:一般指人出汗多。

例句:今天天儿真窝门儿热啊,你看我这汗,拼拼地!
18.揍是:一般形容人清高。

例句:你揍是么啊!
19.橛:脚。

例句;晚上睡前要洗橛!
20.罗北:萝卜。

例句:今天吃地罗北包子!
21.瓷:踩。

例句:你要是够不着就瓷资个凳子。

22.不楞:乱动弹或拨弄别的东西。

例句1:你在床上胡不楞么啊?例句2:小强哥在宿胡不楞他的吉他呢!
23.不拉:拨弄某样东西。

例句:别乱不拉俺的琴!
24.……不垃圾地:后缀,一般跟在形容词后,没有实际意义。

以上几点看出泰安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主要在词汇方面,语音方面差异不大,语法方面基本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