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荷载与作用

第二章荷载与作用
第二章荷载与作用

第二章荷载与作用

1.作用于高层房屋的荷载有哪两种?在地震区与非地震区分别是由哪些荷载起控制作用?

答:作用于高层房屋的荷载有两种:竖向荷载与水平荷载,竖向荷载包括结构自重和楼(屋)盖上的均布荷载,水平荷载包括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在多层房屋中,往往以竖向荷载为主,但也要考虑水平荷载的影响,特别是地震作用的影响。随着房屋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载产生的内力越来越大,会直接影响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经济性,成为控制荷载。因此在非地震区,风荷载和竖向荷载的组合将起控制作用,而在地震区,则往往是地震作用与竖向荷载组合起控制作用。

2.什么是风荷载?

答:风受到地面上各种建筑物的阻碍和影响,风速会改变,并在建筑物表面上形成压力或吸力,这种风力的作用称为风荷载。

3.什么是基本风压值0w 、风载体型系数s μ、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 μ、风振系数z β

答:(1)基本风压值0w

基本风压值0w 系以当地比较空旷平坦地面上离地10m 高统计所得的重现期

为50年一遇10min 平均最大风速0v (m/s )为标准,按0w =20v /1600确定的风压

值。它应根据现行《荷载规范》中“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采用,但不得小于0.3 kN/㎡。

(2)风载体型系数s μ

风载体型系数s μ是指实际风压与基本风压的比值。它描述的是建筑物表面在稳定风压作用下静态压力的分布规律,主要与建筑物的体型与尺度有关,也与

周围环境和地面粗糙度有关。当风流经建筑物时,对建筑物不同部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即产生压力和吸力。

μ

(3)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z

μ,应根据地面粗糙度类别按《荷载规范》确定。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z

β

(4)风振系数

z

风对建筑结构的作用是不规则的,通常把风作用的平均值看成稳定风压(即平均风压),实际风压是在平均风压上下波动的。平均风压使建筑物产生一定的侧移,而波动风压使建筑物在平均侧移附近振动。对于高度较大、刚度较小的高层建筑,波动风压会产生不可忽略的动力效应,使振幅加大,在设计中必须考虑。

β。目前采用加大风载的办法来考虑这个动力效应,在风压值上乘以风振系数

z 4.什么是地震波?分为哪两类?

答:当震源岩层发生断裂、错动时,岩层所积蓄的变形能突然释放,它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四周传播,这种波就称为地震波。地震波按其在地壳传播的位置不同,可将其分为体波和面波。

5.什么是地震的震级?根据震级可将地震划分为哪几级?

答:地震的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震级M可用公式表达如下:

=

A

M log

(2-1)

式中A即是上述标准地震记录仪在距震中100km处记录到的最大振幅。例如,在距震中100km处标准地震记录仪记录到的最大振幅A=100mm=100000μm,则=A

M,即这次地震为5级。

5

=

log5=

10

log

震级差一级,能量就要差32倍之多。根据震级可将地震划分为:微震(2级以下,人一般感觉不到,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到),有感地震(2~4级),破坏性地震(5级以上),强烈地震(7级以上)。

6.什么是地震烈度?

答: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在一定地点振动的强烈程度。对于一次地震,表示地震大小的震级只有一个,但它对不同地点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

7.什么是基本烈度?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分为哪几类?抗震设防标准的依据是什么?

答:基本烈度:一个地区的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今后50年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

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现行《抗震规范》将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建筑。

抗震设防标准的依据是设防烈度。《抗震规范》附录A给出了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在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基本烈度。

8.抗震设计总思路是什么?什么是“三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与二阶段设计法?

答:抗震设计总思路是:在建筑物使用寿命期间,对不同频度和强度的地震,建筑物应具有不同的抵抗力。即对一般较小的地震,由于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要求防止结构破坏,这在技术上、经济上是可以做到的;强烈地震发生的可能性较小,而且如果遭遇到强烈地震,要求做到结构不损坏,在经济上不合理,因此允许结构破坏,但在任何情况下,不应导致建筑物倒塌。

《抗震规范》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能力,提出了“三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第一水准:当遭受到多遇的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简称“小震”)影响时,建筑一般应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能继续使用。

第二水准:当遭受到本地区设防烈度影响时,建筑可能有一定的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修理仍能继续使用。

第三水准:当遭受到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简称“大震”)时,建筑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原则上应满足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要求,在具体做法上,为简化计算,《抗震规范》采用二阶段设计法,即:第一阶段设计:按小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一定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以及构件的弹性变形,以满足第一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要求。

第二阶段设计:在大震作用下验算结构薄弱层(部位)的弹塑性变形,以满足第三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的要求。

《抗震规范》以一定的抗震构造措施保证结构满足第二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要求。

上述“三水准,二阶段”的抗震设防目标可概括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9.什么是地震作用?地震作用与一般静载荷有何不同?我国和其他许多国家的抗震设计规范都采用什么理论来确定地震作用?

答: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扩散,地震波到达地面后引起地面运动,使地面上原来处于静止的建筑物受到动力作用而产生强迫振动。在振动过程中,作用在结构上的惯性力就是地震作用。因此,地震作用可以理解为一种能反映地震影响的等效作用。

地震作用与一般静载荷不同,它不仅取决于地震烈度大小,而且与建筑物的动力特性(结构的自振周期、阻尼)有密切关系,而一般静荷载与结构的动力特性无关,可以独立地确定。例如,屋面的雪载只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有关;楼面的使用荷载只取决于房间的用途等等。因此,确定地震作用比确定一般静荷载要复杂得多。

目前,我国和其他许多国家的抗震设计规范都采用反应谱理论来确定地震作用。

10.什么是反应谱理论?为什么被各国工程界所广泛采用?

答:这种计算理论是根据地震时地面运动的实测纪录,通过计算分析所绘制的加速度(在计算中通常采用加速度相对值)反应谱曲线为依据的。所谓加速度反应谱曲线,就是单质点弹性体系在一定地震作用下,最大反应加速度与体系自

振周期的函数曲线。如果已知体系的自振周期,那么利用加速度反应谱曲线或相应公式就可以很方便地确定体系的反应加速度,进而求出地震作用。

应用反应谱理论不仅可以解决单质点体系的地震反应计算问题,而且,在一定假设条件下,通过振型组合的方法还可以计算多质点体系的地震反应。

反应谱理论已经成为当前抗震设计中的主要理论,因为它方法简单,便于掌握,所以为各国工程界所广泛采用。

11.什么是地震系数k 、动力系数β、地震影响系数?《抗震规范》就是以什么作为抗震设计依据的,其值如何确定?

答:(1)地震系数k

地震系数k 是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之比,即

g x k g max

=

也就是以重力加速度为单位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显然,地面加速度愈大,地震的影响就愈强烈,即地震烈度愈大。所以,地震系数与地震烈度有关,都是地震强烈程度的参数。

(2)动力系数

动力系数β是单质点弹性体系在地震作用下反应加速度与地面最大加速度之比,即

max

g

a

x S ??=β 也就是质点最大反应加速度对地面最大加速度放大的倍数。

(3)地震影响系数

为了简化计算,将上述地震系数k 和动力系数β的乘积用a 来表示,并称为地震影响系数。

βk a =

地震影响系数a 就是单质点弹性体系在地震时最大反应加速度(以重力加速

度g 为单位)。另一方面,若将式(2-27)写成G F a Ek /=,则可以看出,地震影响系数乃是作用在质点上的地震作用与结构重力荷载代表值之比。

《抗震规范》就是以地震影响系数a 作为抗震设计依据的,其数值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以及结构自振周期和阻尼比确定。

12.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及其地震内力可采用什么方法求得?底部剪力法的适用条件如何?

答: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及其地震内力可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或底部剪力法求得。

底部剪力法的适用条件:当结构高度不超过40m ,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

13.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原理与解题思路如何?

答:多质点弹性体系第j 振型第i 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可写成 i ji j j ji G x a F γ= ),,2,1,,2,1(n j n i ==; 式中 ji F -第j 振型第i 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j a -相应于第j 振型自振周期的地震影响系数,

j γ -第j 振型参与系数,按式(2-62)计算;

ji x -第j 振型第i 质点的水平相对位移;

i G -集中于质点i 的重力载荷代表值,

应取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载荷组合值之和。

求出第j 振型第i 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ij F 后,就可按一般力学方法计算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j S (弯矩、剪力、轴向力和变形)。我们知道,根据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确定的相应于各振型的地震作用ij F ),,2,1,,2,1(n j n i ==;均为最大值。所以,按ij F 所求得的地震作用效应j S ),,2,1(n j =也是最大值。但是,相

应于各振型的最大地震效应j S 不会同时发生,这样就出现了如何将j S 进行组合,以确定合理的地震作用效应问题。

《抗震规范》根据随机振动理论分析的结果,得出了结构地震作用效应“平方和开平方”的近似计算公式: ∑==

n j j S S 12

(2-77)

式中 S -水平地震效应; j S -第j 振型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作用效应(包括内力及变形)。

一般各个振型在地震总反应中的贡献随着频率的增加而迅速减少,故频率最低的几个振型往往控制着最大反应。在实际计算中一般采用2~3个振型即可。考虑到周期较长的结构及其各个自振频率较接近,故《抗震规范》建议当基本周期1T 大于1.5秒或房屋高宽比大于5时,可适当增加参与组合的振型数目。

以上就是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原理与解题思路。

14.底部剪力法的基本思路?

答:底部剪力法是先计算出作用于结构的总水平地震作用,也就是作用于结构底部的剪力,然后将总水平地震作用按一定的规律分配给各质点。

15.什么是“鞭端效应”?采用底部剪力法时《抗震规范》是如何规定的? 答:震害表明,突出屋面的屋顶间(电梯机房、水箱房)、女儿墙、烟囱等,它们的震害比下面主体结构严重。这是由于出屋面的这些建筑的质量和刚度突然变小,地震反应随之加大的缘故。在地震工程中,把这种现象称为“鞭端效应”。

采用底部剪力法时,《抗震规范》规定,对这些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宜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不应往下传递。

16.怎样按折算质量法计算结构基本周期?

答:折算质量法是求体系基本频率的另一种常用的近似计算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在计算多质点体系基本频率时,用一个单质点体系代替原体系,使这

个单质点体系的自振频率与原体系的基本频率相等或接近。这个单质点体系的质量就称为折算质量,以M zh 表示。应当指出,这个单质点体系的约束条件和刚度

应与原体系的完全相同。

折算质量M zh 与它所在体系的位置有关,如果它在体系上的位置一经确定,

则对应的M zh 也就随之确定。根据经验,如将折算质量放在体系振动时产生最大

水平位移处,则计算较为方便。

折算质量M zh 应根据代替原体系的单质点体系振动时的最大动能等于原体系

的最大动能的条件确定。

例如求多质点体系的基本频率时,可用单质点体系代替。根据两者按第一振型振动时最大动能相等,得:

()()∑==n i i i i m i zh x m x M 1

222121ωω 即

212m n i i i zh x x m M ∑==

(1) 式中m x ——体系按第一振型振动时,相应于折算质量所在位置的最大位移;

i x ——质点i m 的位移。

对于质量沿悬臂杆高度H 连续分布的体系,求折算质量的公式将变为:

202)()(m H zh

x dy y x y m M ?=

(2) 式中)(y m ——悬臂杆单位长度上的质量;

)(y x ——体系按第一振型振动时任意截面y 的位移。

有了折算质量就可按单质点体系计算基本频率:

δωzh M 11=

(3)

而基本周期为: δπzh M T 21=

(4)

式中δ——单位水平力作用下悬臂杆的顶点位移。

显然,按折算质量法求基本频率时,也需假设一条接近第一振型的弹性曲线,这样才能应用上面公式。

17.怎样按顶点位移法计算结构基本周期?

答:顶点位移法也是求结构基频的一种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将结构按其质量分布情况,简化成有限个质点或无限个质点的悬臂直杆,然后求出以结构顶点位移表示的基本频率计算公式。这样,只要求出结构的顶点水平位移,就可按公式算出结构的基本频率或基本周期。

可将多层框架简化成均匀的无限质点的悬臂直杆,若体系按弯曲振动,则基本周期为:

EI m H T 2

178.1=

(1)

或 gEI

qH T 4

178.1= (2)

而悬臂杆在水平均布荷载q 作用下的顶点水平位移

EI qH G 84

=?

(3)

18.《抗震规范》中地震影响系数α的含义是什么?

答:将地震系数k 和动力系数β以其乘积α表示,α就称为地震影响系数。 βαk =

(1)

这样,地震力可以写成

G F EK α=

(2)

因为

g

S x S g x k a g

a

g

===max ..max ..βα (3) 所以,地震影响系数α就是单质点弹性体系在地震时最大反应加速度(以重力加速度g 为单位)。;另一方面,如将(2)式写成G F EK /=α,则可以看出,地震影响系数乃是作用与质点上的地震作用与结构重力荷载代表值之比。

19.三水准设防原则,二阶段设计方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第一水准:当遭受到多遇的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简称“小震”)影响时,建筑一般应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能继续使用。

第二水准:当遭受到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简称“中震”)影响时,建筑可能有一定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经修理仍能继续使用。

第三水准:当遭受到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简称“大震”)影响时,建筑不至于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第一阶段设计:按小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以及在小震作用下验算结构的弹性变形,以满足第一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要求。

第二阶段设计:在大震作用下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以满足第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要求。

概括起来,“三水准,二阶段”抗震设防目标的通俗说法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20.怎样确定地震作用?

答:前在我国广泛采用反映应力谱理论来确定地震作用。其中以加速度反应谱应用最多。所谓加速度反应谱,就是单质点弹性体系在一定的地面运动作用下,最大反应加速度(一般用相对值)与体系自振周期的变化曲线。如果已知体系的自振周期,利用反应谱曲线和计算公式,就可以很方便的确定体系的反应加速度,进而求出地震作用。

应用反应谱理论不仅可以解决单质点体系的地震反应计算问题,而且可以通过振型分解法还可以计算多质点体系的地震反应。

在工程上,除应用反应谱计算结构地震作用外,对于高层建筑和特别不规则

建筑等,还可以采用时程分析法来计算结构的地震反应。这个方法先选定地震地面加速度图,然后用数值积分方法求解运动方程,算出每一个时间增量的结构反应,如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反应。

21.按振型分解法求出地震作用后如何计算体系的地震作用效应?

答:求出第j 振型质点i 上的水平地震作用F ij 后,就可按一般力学方法计

算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S j (弯矩、剪力、轴向力和变形)。根据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确定的相应于各振型的地震作用F ij (i=1,2, …,n )均为最大值。所以,按F ij 所求的地震作用效应S j (j=1,2, …,n )也是最大值。但是,相应于各振型的最

大地震作用效应S j 不会同时发生,这样就出现了如何将S j 进行组合,以确定合

理的地震作用效应问题。

《抗震规范》根据概率论的方法,得出了结构地震作用效应“平方和开平方”的近似计算公式:

∑==n

j j S S 12

式中 S ——水平地震效应

j S ——第j 振型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作用效应,可只取2~3个振型,当基本自振周期大于1.5s 或房屋高宽比大于5时,振型个数可适当增加。

22.什么是地震系数k ?怎样确定它的数值?

答:地震系数k 是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之比,即: g x k g

max ..

=

也就是以重力加速度为单位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显然,地面加速度愈大,地震的影响就愈强烈,即地震烈度愈大。所以,地震系数与地震烈度有关,都是地震强烈程度的参数。

23.什么是主振型的正交性?

答:对于多质点弹性体系而言,它的不同的两个主振型之间,存在着一个重要的特性,即主振型的正交性。在体系的动力计算中,经常要利用这个特性。主

振型关于质量矩阵的正交性,用数字表达的条件就是.

{}T

j X []m {}K X =0 (j k ≠)

式中 {}T j X ——与j λ相应的特征向量,即第j 振型;

[]m ——质量矩阵;

{}K X ——与j λ相应的特征向量,即第k 振型。

24.地震作用与一般荷载有何不同?

答:在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超出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或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侧移超过允许值,建筑物就遭到破坏,以至于倒塌。因此,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确定地震作用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地震作用与一般静荷载不同,它不仅取决于地震烈度大小和震中距远近的情况,而且与建筑结构的动力特性(如结构自振周期、阻尼等)有密切关系。而一般静荷载与结构的动力特性无关,可以独立地确定。因此,确定地震作用比一般静荷载复杂得多。

25.各类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各类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甲类建筑 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2) 乙类建筑 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3)丙类建筑 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4)丁类建筑 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除《抗震规范》有具体规定外,对乙、丙、丁类建

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26.什么是放大系数β?怎样确定它的数值?

答:动力系数β是单质点弹性体系在地震作用下最大反应加速度与地面最大加速度之比。即 max ..g

a

x S =β

也就是质点最大反应加速度比地面最大加速度放大的倍数。

()()()max 0..max ..sin ττωτω

βτξωd t e x x t t g g

-=--?

在结构抗震计算中,通常将频率用自振周期表示,即T /2πω=。所以,上式又可写成

()()()max 20..max ..2sin 12ττπτπβτπξd t T

e x x T t T t g g

-=--? 由上式可知,动力系数β与地面运动加速度纪录()t x g ..的特征,结构的自振周

期T 以及阻尼比ξ有关。当地面加速度纪录()t x g ..和阻尼比ξ给定时,就可以根据不同的T 值算出动力系数β,从而得到一条T -β曲线。这条曲线就称为动力系数反应谱曲线。动力系数是单质点m 最大反应加速度a S 与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max ..g

x 之比,所以T -β曲线实际上是一种加速度反应谱曲线。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复习题库含答案

荷载题库 (一)填空题 1.作用随时间变化可分为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按空间位置变异分为固定作用、自由作用;按结构反应分类分为静态作用、动态作用。 2.造成屋面积雪与地面积雪不同的主要原因是风的飘积作用屋面形式屋面散热等。 3.在公路桥梁设计中人群荷载一般取值为3KN/m2市郊行人密集区域取值一般为3.5 KN/m2 - 4.土压力可以分为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 5.一般土的侧向压力计算采用朗肯土压力理论或库仑土压力理论。 6.波浪按波发生的位置不同可分为表面波内波。 7.根据冻土存在的时间可将其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瞬时冻土。 8.冻土的基本成分有四种:固态土颗粒,冰,液态水,气体和水汽。 9. 冻土是一种复杂的多相天然复合体,结构构造也是一种非均质、各向异性的多孔介质。 10.土体产生冻胀的三要素是水分土质负温度。 11.冻土的冻胀力可分为切向冻胀力法向冻胀力水平冻胀力。 12.水平向冻胀力根据它的形成条件和作用特点可以分为对称和非对称。 13.根据风对地面(或海面)物体影响程度,常将风区分为13等级。 14.我国《建筑结构荷载规定》规定以10m高为标准高度,并定义标准高度处的最大风速为基本风速。 15.基本风压是根据规定的高度,规定的地貌,规定的时距和规定的样本时间确定最大风速的概率分布,按规定的重现期(或年保证率)确定的基本风速,然后根据风速与风压的关系所定义的。 16.由风力产生的结构位移速度加速度响应等称为结构风效应。 17. 脉动风是引起结构振动的主要原因。 18.在地面粗糙度大的上空,平均风速小脉动风的幅度大且频率高。 19.脉动风速的均方差也可根据其功率谱密度函数的积分求得。 20.横向风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动力效应,即风振。 21.横向风振是由不稳定的空气动力特征形成的,它与结构截面形状及雷诺数有关。 22.在空气流动中,对流体质点起主要作用的是两种力惯性力和粘性力。 23.根据气流旋涡脱落的三段现象,工程上将圆桶试结构分三个临界范围,即亚临界范围超临界范围跨临界范围。 24.地震按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 25. 由于地下空洞突然塌陷而引起的地震叫陷落地震而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地震则称为构造地震。 26. 地幔的热对流是引起地震运动的主要原因。 27. 震中至震源的距离为震源深度,地面某处到震中的距离为震中距。 28.地震按震源的深浅分,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29.板块间的结合部类型有:海岭海沟转换断层及缝合线。 30.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规模大小的数量等级。 31.M小于 2 的地震称为微震M=2~4 为有感地震M> 5 为破坏性地震。 32.将某一地址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定义为地震烈度。 33.地震波分为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在地面附近传播的面波。 34.影响地面运动频谱主要有两个因素:震中距和场地条件。 35.目前国际上一般采用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原则。 36.底部剪力法是把地震作用当作等效静力作用在结构上,以次计算结构的最大地震反应。 37.混凝土在长期作用下产生随时间而增长的变形称为徐变。 38. 可变荷载有3个代表值分别是标准值和准永久值组合值。 39.影响结构构件抗力的因素很多,主要因素有3种,分别是材料性能的不定性Xm 几何参数的不定性Xa 计算模式的不定性Xp。 40.结构的极限状态可以分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的极限状态。 (二)名词解释 1.作用:能使结构产生效应(内力、应力、位移、应变等)的各种因素总称为作用。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课后思考题答案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习题解答 1 荷载与作用 1.1 什么是施加于工程结构上的作用?荷载与作用有什么区别? 结构上的作用是指能使结构产生效应的各种原因的总称,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引起结构产生作用效应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施加于结构上的集中力和分布力,例如结构自重,楼面的人群、家具、设备,作用于桥面的车辆、人群,施加于结构物上的风压力、水压力、土压力等,它们都是直接施加于结构,称为直接作用。另一种是施加于结构上的外加变形和约束变形,例如基础沉降导致结构外加变形引起的内力效应,温度变化引起结构约束变形产生的内力效应,由于地震造成地面运动致使结构产生惯性力引起的作用效应等。它们都是间接作用于结构,称为间接作用。 “荷载”仅指施加于结构上的直接作用;而“作用”泛指使结构产生内力、变形的所有原因。 1.2 结构上的作用如何按时间变异、空间位置变异、结构反应性质分类? 结构上的作用按随时间变化可分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和偶然作用;按空间位置变异可分为固定作用和自由作用;按结构反应性质可分为静态作用和动态作用。 1.3 什么是荷载的代表值?它们是如何确定的? 荷载代表值是考虑荷载变异特征所赋予的规定量值,工程建设相关的国家标准给出了荷载四种代表值: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荷载可根据不同设计要求规定不同的代表值,其中荷载标准值是荷载的基本代表值,其它代表值都可在标准值的基础上考虑相应的系数得到。 2 重力作用

2.1 成层土的自重应力如何确定? 地面以下深度z处的土体因自身重量产生的应力可取该水平截面上单位面积的土柱体的重力,对于均匀土自重应力与深度成正比,对于成层土可通过各层土的自重应力求和得到。 2.2 土压力有哪几种类别?土压力的大小及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 根据挡土墙的移动情况和墙后土体所处应力状态,土压力可分为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三种类别。土的侧向压力的大小及分布与墙身位移、填土性质、墙体刚度、地基土质等因素有关。 2.3 试述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产生的条件?比较三者数值的大小? 当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不产生任何位移或转动,墙后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此时墙背所受的土压力称为静止土压力,可用E0表示。 当挡土墙在土压力的作用下,向离开土体方向移动或转动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从静止土压力值逐渐减少,直至墙后土体出现滑动面。滑动面以上的土体将沿这一滑动面向下向前滑动,在滑动楔体开始滑动的瞬间,墙背上的土压力减少到最小值,土体内应力处于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此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称为主动土压力,可用E a表示。 当挡土墙在外力作用下向土体方向移动或转动时,墙体挤压墙后土体,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从静止土压力值逐渐增大,墙后土体也会出现滑动面,滑动面以上土体将沿滑动方向向上向后推出,在滑动楔体开始隆起的瞬间,墙背上的土压力增加到最大值,土体内应力处于被动极限平衡状态。此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称为被动土压力,可用E p表示。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名词解释

1.作用:能使结构产生效应(内力、应力、位移、应变等)的各 种因素总称为作用。 2.地震烈度:某一特定地区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3.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或不适于继 续承载的变形,这种状态称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4.单质点体系:当结构的质量相对集中在某一确定位置,可将 结构处理成单质点体系进行地震反映分析。 5.基本风压:基本风压是根据全国各气象站50年来的最大风 速记录,按基本风压的标准要求,将不同高度的年最大风速统一换算成离地面10m的最大风速按风压公式计算得的风压。 6.结构可靠度:结构可靠性的概率量度。结构在规定时间内, 在规定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7.荷载代表值:设计中用以验算极限状态所采用的荷载量值。 8.基本雪压: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根据气象记录经统计得到的 在结构使用期间可能出现的最大雪压。 9.路面活荷载:路面活荷载指房屋中生活或工作的人群、家具、 用品、设备等产生的重力荷载。 10.土的侧压力:是指挡土墙后的填土因自重或外荷载作用对 墙背产生的土压力。 11.静水压力:静水压力指静止的液体对其接触面产生的压 力。

12.混凝土徐变:混凝土在长期外力作用下产生随时间而增长 的变形。 13.混凝土收缩: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其体积会缩小,这种 现象叫混凝土收缩。 14.荷载标准值:是荷载的基本代表值,其他代表值可以在标 准值的基础上换算来。它是设计基准期内最大荷载统计分布的特征值,是建筑结构在正常情况下,比较有可能出现的最大荷载值。 15.荷载准永久值:结构上经常作用的可变荷载,在设计基准 期内有较长的持续时间,对结构的影响类似于永久荷载。 16.结构抗力:结构承受外加作用的能力。 17.可靠:结构若同时满足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要求,则 称结构可靠。 18.超越概率:在一定地区和时间范围内,超过某一烈度值的 烈度占该时间段内所有烈度的百分比。 19.震级:衡量一次地震规模大小的数量等级。是地震本身强 弱程度的等级,震级的大小表示地震中释放能量的多少。 20.雷诺数: 惯性力与粘性力的比。 21.脉动风: 周期小于10min的风,它的强度较大,且有随机 性,周期与结构的自振周期较接近,产生动力效应,引起顺风向风振。 22.平均风: 周期大于10min的风,长周期风,该类风周期相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试题+参考答案1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试题+参考答案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作用按时间的变异分为: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_ 2. 影响结构抗力的因素有:材料性能的不定性,几何参数的不定性,计算模式的不定性.. 3.冻土的四种基本成分是_固态的土颗粒,冰,液态水,气体和水汽. 4.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者构件达到_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_的某项规定限值. 5. 结构的可靠性是_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__的总称. 6.结构极限状态分为_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_. 7. 结构可靠度的确定应考虑的因素,除了公众心理外,还有结构重要性,社会经济承受力,结构破坏性质 二.名词解释(10分) 1. 作用:能使结构产生效应(内力,应力,位移,应变等)的各种因素总称为作用(3分) 2. 地震烈度:某一特定地区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3分) 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这种状态称为承载能力极限 状态.(4分) 三.简答题. (共20分) 1. 结构抗力的不定性的影响有哪些? 答:①结构材料性能的不定性、②结构几何参数的不定性、③结构计算模式的不定性。(每点1分) 2. 基本风压的5个规定. 答:基本风压通常应符合以下五个规定。①标准高度的规定。我国《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定以10m 高为标准高度。②地貌的规定。我国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规定,基本风速或基本风压按空旷平坦地貌而定。③公称风速的时距。规定的基本风速的时距为10min 。④最大风速的样本时间。我国取1年作为统计最大风速的样本时间。⑤基本风速的重现期。我国规定的基本风速的重现期为30年。(每点1分)(5) 3. 简要回答地震震级和烈度的差别与联系(6) 答:①地震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规模大小的数量等级。②地震烈度是某一特定地区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 度。③一次地震发生,震级只有一个,然而在不同地点却会有不同的地震烈度,但确定地点上的烈度是一定的,且定性上震级越大,确定地点上的烈度也越大。④震中一般是一次地震烈度最大的地区,其烈度与震级有关。在环境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震级越大,震中烈度越高⑤震中烈度与震级 近似关系:0 321I M ?+ =;非震中区,烈度 与震级的关系: () 1 lg 323210+???+ ?+ =h C I M 。(前2点1分,后2点2分) 4. 简述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区别.(6) 答:①将能使结构产生效应得各种因素总称为作用;将作用在结构上的因素称为直接作用,②将不是作用,但同样引起结构效应的因素称为间接作用。③直接荷载为狭义的荷载,广义的荷载包括直接荷载和间接荷载。(每点2分) 四、计算题(50分) 1. 计算下图中的土层各层底面处的自重应力。(10分)

长期荷载作用对粉煤灰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

第45卷第2期2017年2月 硅酸盐学报Vol. 45,No. 2 February,2017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 https://www.360docs.net/doc/3c12443635.html, DOI:10.14062/j.issn.0454-5648.2017.02.12 长期荷载作用对粉煤灰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 赵庆新1,何小军1,张津瑞2 (1. 燕山大学,河北省重型装备与大型结构力学可靠性重点实验室,河北秦皇岛 066004; 2. 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2) 摘要:为分析长期荷载作用对粉煤灰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在CO2浓度(体积分数)为(20±3)%,相对湿度为(70±5)%,温度为(20±2) ℃环境中,研究了水胶比为0.37、0.45、0.53,粉煤灰等质量替代水泥为0、30%、60%,40mm×40mm×160mm的混凝土试件经标准养护28d后,在相对湿度(60±5)%,温度(20±2)℃条件下,放置3 a的空载试件、加载试件(压应力水平为33%)以及加载3 a后卸载试件的快速碳化规律,并结合超声波声速分析了长期荷载作用对粉煤灰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长期荷载作用可减缓粉煤灰混凝土的碳化进程,压应力作用3a后超声波声速平均值较3 a龄期空载试件增大0.8%,表明其内部结构更为致密,各组粉煤灰混凝土的平均碳化深度增加值较3 a龄期空载试件降低19.2%;压应力作用3 a后卸载,混凝土超声波声速平均值较空载试件降低1.1%,内部可能产生了微损伤,加速了其碳化速率,各组粉煤灰混凝土的平均碳化深度增加值较3 a龄期空载试件增大14.5%。超声波声速测试结果佐证了长期荷载作用对粉煤灰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规律。 关键词:粉煤灰混凝土;长龄期;荷载;碳化 中图分类号:TU5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454–5648(2017)02–0254–06 网络出版时间: 2017–01–18 21:53:04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3c12443635.html,/kcms/detail/11.2310.TQ.20170118.2153.004.html Effect of Long-term Loading on Carbonation Resistance of Fly Ash Concrete ZHAO Qingxin1, HE Xiaojun1, ZHANG Jinrui2 (1. Key Laboratory of Mechanical Reliability for Heavy Equipments and Large Structures of Hebei Province, Yanshan University, Qinhuangdao 066004, Hebei,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Simulation and Safety,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long-term loading on the carbonation resistance of fly ash concrete, the carbonation regularity of concrete specimens with the size of 40 mm×40 mm×160 mm at a concentration (volume fraction) of CO2 (20±3)%, a relative humidity of (70±5)% and a temperature of (20±2) ℃ was investigated. After 28-d curing, the concrete specimens were loaded for 3 years (i.e., at compressive stress level of 33%), placed for 3 years without loading and uninstalled after loading for 3 years at the relative humidity of (60±5)% and the temperature of (20±2) ℃, respectively. The water-binder ratio is 0.37, 0.45 and 0.53, and the content of fly ash substituting for the equal quality of cement by mass is 0, 30% and 60%, respectively. The mechanism of long-term loading effect on the carbonation resistance of fly ash concrete was analyzed by the sound velocity measurement.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long-term loading can reduce the rate of concrete carbonation. The ultrasonic sound speed of specimens after loaded for 3 years is increased by an average of 0.8%, compared to the specimens unloaded, indicating that the internal structure is denser. The average increment value of carbonation depth of fly ash concrete in each group is decreased by 19.2%, compared to the specimens unloaded. The ultrasonic sound speed of specimens uninstalled after loading for 3 years is decreased by an average of 1.1%, compared to the specimens unloaded. The micro-damage in internal of concrete accelerates its carbonation rate. The average increment value of carbonation depth of fly ash concrete in each group is increased by 14.5%, compared to the specimens unloaded. The ultrasonic testing results can indicate the influence of long-term loading on the carbonation resistance of fly ash concrete. Keywords: fly ash concrete; long-term; load; carbonation 收稿日期:2016–06–28。修订日期:2016–11–0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8477);河北省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00302-6370018)。 第一作者:赵庆新(1973—),男,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Received date:2016–06–28. Revised date: 2016–11–09. First author: ZHAO Qingxin (1973–), male, Ph.D., Professor. E-mail: zhaoqingxin@https://www.360docs.net/doc/3c12443635.html,

《荷载与结构设计原则》

《荷载与结构设计原则》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1178 学分:1 总学时:17 大纲执笔人:李国强大纲审核人:黄宏伟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结构工程教学内容,为必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工程结构可能承受的各种荷载,以及工程结构设计的可靠度背景。 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工程结构设计时需考虑的各种主要荷载,这些荷载产生的背景,以及各种荷载的计算方法;并掌握结构设计的主要概念、结构可靠度原理和满足可靠度要求的结构设计方法。 三、课程基本内容 (一)荷载类型 1.荷载与作用 2.作用的分类 (二)重力 1.结构自重 2.土的自重力 3.雪荷载 (1)基本雪压 (2)屋面雪压 4.车辆重力 5.屋面活荷载 (三)侧压力 1.土的侧向压力 (1)基本概念及土压力分类 (2)基本原理 (3)土压力的计算 2.水压力及流水压力 3.波浪荷载 (1)波浪的分类 (2)波浪荷载的计算 4.冻胀力 (1)动土的概念、性质及结构物的关系 (2)土的冻胀原理 (3)冻胀力的分类及其计算 5.冰压力 (1)冰压力概念及分类

(2)冰压力的计算 (四)风载 1.风的有关知识 (1)风的形成 (2)两类性质的大风 (3)我国风气候总况 (4)风级 2.风压 (1)风压与风速的关系 (2)基本风压 (3)非标准条件下的风速或风压计算3.结构抗风计算的几个重要概念 (1)结构的风力与风效应 (2)顺风向平均风与脉动风 (3)横风向风振 4.顺风向结构风效应 (1)顺风向平均风效应 (2)顺风向脉动风效应 (3)顺风向总风效应 5.横风向结构风效应 (1)流经任意截面体的风力 (2)结构横风向风力 (3)结构横风向风效应 (4)结构总风效应 (5)结构横风向驰振(galloping)(五)地震作用 1.地震基本知识 (1)地震的类型与成因 (2)地震分布 (3)震级与烈度 (4)地震波与地面运动 2.单质点体系地震作用 (1)单质点体系地震反应 (2)地震作用与地震反应谱 (3)设计反应谱 3.多质点体系地震作用 (1)多质点体系地震反应 (2)震型分解反应谱法 (3)底部剪力法 (六)其它作用 1.温度作用 (1)基本概念及温度作用原理 (2)温度应力的计算 2.变形作用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试题

(一)填空题 1?作用随时间变化可分为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按空间位置变异分为固定 作用、自由作用;按结构反应分类分为静态作用、动态作用。 2. 造成屋面积雪与地面积雪不同的主要原因是风的飘积作用屋面形式屋面散热等。 3. 在公路桥梁设计中人群荷载一般取值为3KN T nf市郊行人密集区域取值一般为 3.5 KN / m 4. 土压力可以分为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 5. 一般土的侧向压力计算采用朗肯土压力理论或库仑土压力理论。 6. 波浪按波发生的位置不同可分为表面波内波。 7. 根据冻土存在的时间可将其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瞬时冻土。 8. 冻土的基本成分有四种:固态土颗粒,冰,液态水,气体和水汽。 9. 冻土是一种复杂的多相天然复合体,结构构造也是一种非均质、各向异性的多孔介质。 10. 土体产生冻胀的三要素是水分土质负温度。 11. 冻土的冻胀力可分为切向冻胀力法向冻胀力水平冻胀力。 12. 水平向冻胀力根据它的形成条件和作用特点可以分为对称和非对称。 13. 根据风对地面(或海面)物体影响程度,常将风区分为13 等级。 14. 我国《建筑结构荷载规定》规定以10m高为标准高度,并定义标准高度处的最大风速为基本风速。 15. 基本风压是根据规定的高度,规定的地貌,规定的时距和规定的样本时间确定最大风 速的概率分布,按规定的重现期(或年保证率)确定的基本风速,然后根据风速与风压的关系所定义的。 16. 由风力产生的结构位移速度加速度响应等称为结构风效应。 17. _____ 是引起结构振动的主要原因。 18. 在地面粗糙度大的上空,平均风速小脉动风的幅度大且频率 _。 19. 脉动风速的均方差也可根据其功率谱密度函数的积分求得。 20. 横向风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动力效应,即风振。 21. 横向风振是由不稳定的空气动力特征形成的,它与结构截面形状及雷诺数有关。 22. 在空气流动中,对流体质点起主要作用的是两种力惯性力和_____________ 粘性力。 23. 根据气流旋涡脱落的三段现象,工程上将圆桶试结构分三个临界范围,即亚临界范围 超临界范围跨临界范围。 24. 地震按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 25. 由于地下空洞突然塌陷而引起的地震叫陷落地震而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地震则 称为构造地震。 26. 地幔的热对流是引起地震运动的主要原因。 27. 震中至震源的距离为震源深度,地面某处到震中的距离为震中距。 28. 地震按震源的深浅分,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29. 板块间的结合部类型有:海岭海沟转换断戻及缝合线。 30. 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规模大小的数量等级。 31. M 小于_2—的地震称为微震M = 2?4 为有感地震M> 5 为破坏性 地震。— 32. 将某一地址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定义为地震烈度。 33. 地震波分为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在地面附诉传播的面波。 34. 影响地面运动频谱主要有两个因素:震中距_______ 和—场地条件_______ 。

第二章 高层建筑的荷载作用与作用效应组合

第3章 高层建筑结构的荷载和地震作用 [例题] 某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上部结构为38层,底部1-3层层高为4m,其他各层层高为3m ,室外地面至檐口的高度为120m ,平面尺寸为m m 4030?,地下室采用筏形基础,埋置深度为12m ,如图3.2.4(a)、 (b)所示。已知基本风压为2045.0m kN w =,建筑场地位于大城市郊区。已计算求得 作用于突出屋面小塔楼上的风荷载标准值的总值为800kN 。为简化计算,将建筑物沿高度划分为六个区段,每个区段为20m ,近似取其中点位置的风荷载作为该区段的平均值,计算在风荷载作用下 结构底部(一层)的剪力和筏形基础底面的弯矩。 解:(1)基本自振周期:根据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经验公式,可得结构的基本周期为: s n T 90.13805.005.01=?== 222210m s kN 62.19.145.0T w ?=?= (2)风荷载体型系数:对于矩形平面,由附录1可求得 80.01=s μ 57040120030480L H 03 04802s .....-=??? ? ??+-=??? ??+-=μ (3)风振系数:由条件可知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 类,由表3.2.2可查得脉动增大系数502.1=ξ。脉动影响系数ν根据H/B 和建筑总高度H 由表3.2.3确定,其中B 为迎风面的房屋宽度,由H/B=3.0可从表3.2.3经插值求得=ν0.478;由于结构属于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弯剪型结构,可近似采用振型计算点距室外地面高度z 与房屋高度H 的比值,即H H i /z =?,i H 为第i 层标高;H 为建筑总高度。则由式(3.2.8)可求得风振系数为: H H 478050211H H 11i z i z ??+=?+=+=μμξνμ?νξβ.. z z z (4)风荷载计算:风荷载作用下,按式(3.2.1)可得沿房屋高度分布的风荷载标准值为: ()z z z z ....)z (q βμβμ6624=40×570+80×450= 按上述公式可求得各区段中点处的风荷载标准值及各区段的合力见表3.2.4,如图3.2.4(c)所示。 表3.2.4 风荷载作用下各区段合力的计算 区段 i H (m) H H i z μ z β ))((2m kN z q 区段合力i F )(kN 突出屋面 800 6 110 0.917 2.15 1.306 69.24 1384.8 5 90 0.750 2.02 1.267 63.11 1262.2 4 70 0.583 1.86 1.225 56.19 1123.8 3 50 0.417 1.67 1.179 48.55 971.0 2 30 0.250 1.42 1.126 39.43 788.6 (a ) (b ) (c ) 图3.2.4 高层结构外形尺寸及计算简图

第二章荷载与作用

第二章荷载与作用 1.作用于高层房屋的荷载有哪两种?在地震区与非地震区分别是由哪些荷载起控制作用? 答:作用于高层房屋的荷载有两种:竖向荷载与水平荷载,竖向荷载包括结构自重和楼(屋)盖上的均布荷载,水平荷载包括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在多层房屋中,往往以竖向荷载为主,但也要考虑水平荷载的影响,特别是地震作用的影响。随着房屋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载产生的内力越来越大,会直接影响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经济性,成为控制荷载。因此在非地震区,风荷载和竖向荷载的组合将起控制作用,而在地震区,则往往是地震作用与竖向荷载组合起控制作用。 2.什么是风荷载? 答:风受到地面上各种建筑物的阻碍和影响,风速会改变,并在建筑物表面上形成压力或吸力,这种风力的作用称为风荷载。 3.什么是基本风压值0w 、风载体型系数s μ、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 μ、风振系数z β 答:(1)基本风压值0w 基本风压值0w 系以当地比较空旷平坦地面上离地10m 高统计所得的重现期 为50年一遇10min 平均最大风速0v (m/s )为标准,按0w =20v /1600确定的风压 值。它应根据现行《荷载规范》中“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采用,但不得小于0.3 kN/㎡。 (2)风载体型系数s μ 风载体型系数s μ是指实际风压与基本风压的比值。它描述的是建筑物表面在稳定风压作用下静态压力的分布规律,主要与建筑物的体型与尺度有关,也与

周围环境和地面粗糙度有关。当风流经建筑物时,对建筑物不同部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即产生压力和吸力。 μ (3)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z μ,应根据地面粗糙度类别按《荷载规范》确定。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z β (4)风振系数 z 风对建筑结构的作用是不规则的,通常把风作用的平均值看成稳定风压(即平均风压),实际风压是在平均风压上下波动的。平均风压使建筑物产生一定的侧移,而波动风压使建筑物在平均侧移附近振动。对于高度较大、刚度较小的高层建筑,波动风压会产生不可忽略的动力效应,使振幅加大,在设计中必须考虑。 β。目前采用加大风载的办法来考虑这个动力效应,在风压值上乘以风振系数 z 4.什么是地震波?分为哪两类? 答:当震源岩层发生断裂、错动时,岩层所积蓄的变形能突然释放,它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四周传播,这种波就称为地震波。地震波按其在地壳传播的位置不同,可将其分为体波和面波。 5.什么是地震的震级?根据震级可将地震划分为哪几级? 答:地震的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震级M可用公式表达如下: = A M log (2-1) 式中A即是上述标准地震记录仪在距震中100km处记录到的最大振幅。例如,在距震中100km处标准地震记录仪记录到的最大振幅A=100mm=100000μm,则=A M,即这次地震为5级。 5 = log5= 10 log 震级差一级,能量就要差32倍之多。根据震级可将地震划分为:微震(2级以下,人一般感觉不到,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到),有感地震(2~4级),破坏性地震(5级以上),强烈地震(7级以上)。

荷载与结构考试试题

第1章荷载与作用 一、填空题 1.作用是施加在结构上的,或引起结构__________。 2.作用是使结构或构件产生______的______。 3.结构上的作用可分为作用和作用,荷载是作用。 4.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称为_____,与结构本身性能______;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的原因称为________,该作用的大小与结构自身的性质______。 5.土木工程是________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工程建设的_____,也指所应用的_____和所进行的__等专业技术。 6.土木工程结构是指由若干个____组成的_____,是土木工程的骨架,也是它们赖以存在的_____。它的主要功能是____工程在_____期间可能出现的_____,并将它们______地基。 7.现代土木工程的建造必须经过_____、_____、____3个主要环节。 8.土木工程设计包括和。是实现工程建造的目的、用途;是决定采用怎样形式的骨架将其支撑起来,怎样抵御和传递作用力,各部分尺寸如何,用什么材料制造等等。 9.工程结构设计是在工程结构的_____与经济、____与美观之间,选择一种最佳的合理的平衡,使所建造的结构满足预定的各项_______。 10.工程结构的“功能要求”是指工程结构____、____和____,统称______。 11._____和_____之间最佳的合理的平衡,就是使工程结构既经济又具有一定的可靠度。 二、多项选择 1、下列作用属于直接作用的为() A.自重 B.土压力 C.混凝土收缩徐变 D.焊接变形 E、桥梁上的车辆重量 2、下列作用属于间接作用的为() A.地基变形B.水压力C.温度变化D.地震作用 E.水中漂浮物对结构的撞击力 3、荷载效应是指() A.内力B.温度C.位移D.裂缝E.应力 三、单项选择 1、工程结构的“功能要求”(或“可靠性”)是指工程结构的() A.可靠、经济、适用、美观B.安全性、适用性和耐用性 C.安全性、经济、适用D.可靠、耐用、美观 2、荷载取值和荷载计算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的计算 A.结构抗力B.结构可靠度C.荷载效应D.结构尺寸

荷载与与结构设计原则复习

荷载与与结构设计原则复习

第一章荷载类型 1.荷载类型: 1.荷载与作用:荷载、直接作用、间接作用、效应 2.作用的分类:按随时间的变异、随空间位置的变异和结构的反应分类 例如: 1、由各种环境因素产生的直接作用在结构上的各种力称为荷载。(√) 2、由各种环境因素产生的间接作用在结构上的各种力称为荷载。(×) 3、什么是荷载? (荷载的定义是什么?)?) 答:由各种环境因素产生的直接作用在结构的各种力称为荷载。 4、土压力、风压力和水压力是荷载,由爆炸、离心作用等产生的作用在物体上的惯性力不是荷载。(×)

5、什么是效应? 答: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使结构产生的内力、变形、裂缝等就叫做效应。 6、什么是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答:使结构产生效应(结构或构件的内力、应力、位移、应变、裂缝等)的各种因素总称为作用。 可归结为作用在结构上的力的因素称为直接作用; 不是作用力但同样引起结构效应的因素称为间接作用。 7、只有直接作用才能引起结构效应,间接作用并不能引起结构效应。(×) 8、严格意义上讲,只有直接作用才能称为荷载。(√) 9、以下几项中属于间接作用的是C C 10、预应力属于 A 。温度变化属于 B 。 A、永久作用 B、静态作用 C、直接作用 D、动态作用

第二章重力 1.重力(静载) 1)结构自重 2)土的自重应力 3)雪荷载(基本雪压、雪重度、屋面的雪压) 例如: 1、基本雪压是指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根据气象记录资料经统计得到的在结构使用期间可能出现的最大雪压值。(√) 2、我国基本雪压分布图是按照 C 一遇的重现期确定的。 A、10年 B、30年 C、50年 D、100年 3、虽然最大雪重度和最大雪深两者有很密切的关系,但是两者不一定是同时出现。(√) 4、造成屋面积雪与地面积雪不同的主要原因有:风、屋面形式和屋面散热等。

工程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知识点汇总

工程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知识点汇总 第零章 1. 工程结构:由若干构件组成的能够承受各种作用的体系。 2. 建筑结构:1)混凝土结构:a. 素混凝土结构 b. 钢筋混凝土结构 c.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d. 劲性混凝土结构 2)砌体结构 3)钢结构 4)组合结构 第一章荷载与作用 1. 能够使结构产生效应(结构或构件的内力、应力、位移、应变、裂缝、速度、加速度等)的各种因素的总称,称为结构上的作用。 2. 直接作用(荷载):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作用在结构上的力的因素。 (自重、风) 间接作用: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不是作用力,但同样引起结构效应。 (地震、地基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 第二章工程荷载的分类及代表值 1. 作用的分类 1)按随时间的变异分类: a. 永久作用(恒荷载):在结构设计基准期内其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与平均 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b. 可变荷载(活荷载):在结构设计基准期内其值随时间变化,且其变化与平均值 相比不可忽略。 c. 偶然作用:在结构设计基准期内不一定出现,而一旦出现其量值很大且持续时 间较短。 2)按空间位置变异分类: a. 固定作用:在结构上出现的空间位置不变,但其量值可能具有随机性。 b. 自由作用:可以在结构上的一定空间任意分布,出现的位置和量值都可能是随 机的。 3)按结构的动力反应分类: a. 静态作用:对结构或结构构件不产生加速度或其加速度可以忽略不计。 b. 动态作用:对结构或结构构件产生不可忽略的加速度。 4)按荷载作用方向分类: a. 竖向作用 b. 横向作用 2. 设计基准期,是为确定可变作用及与时间有关的材料性能取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它不等同于设计使用年限。 建筑结构设计所考虑的荷载统计参数,都是按设计基准期为50年确定的,如设计时所采用其他设计基准期,则必须另行确定在该基准期内最大荷载的概率分布及相应的统计参数。

第二章荷载与作用

第二章 荷载与作用 1.作用于高层房屋的荷载有哪两种?在地震区与非地震区分别是由哪些荷载起控制作用? 答:作用于高层房屋的荷载有两种:竖向荷载与水平荷载,竖向荷载包括结构自重和楼(屋)盖上的均布荷载,水平荷载包括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在多层房屋中,往往以竖向荷载为主,但也要考虑水平荷载的影响,特别是地震作用的影响。随着房屋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载产生的内力越来越大,会直接影响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经济性,成为控制荷载。因此在非地震区,风荷载和竖向荷载的组合将起控制作用,而在地震区,则往往是地震作用与竖向荷载组合起控制作用。 2.什么是风荷载? 答:风受到地面上各种建筑物的阻碍和影响,风速会改变,并在建筑物表面上形成压力或吸力,这种风力的作用称为风荷载。 3.什么是基本风压值0w 、风载体型系数s μ、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 μ、风振系数z β 答:(1)基本风压值0w 基本风压值0w 系以当地比较空旷平坦地面上离地10m 高统计所得的重现期为50年一遇10min 平均最大风速0v (m/s )为标准,按0w =2 0v /1600确定的风压值。它应根据现行《荷载规范》中“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采用,但不得小于0.3 kN/㎡。 (2)风载体型系数s μ 风载体型系数s μ是指实际风压与基本风压的比值。它描述的是建筑物表面在稳定风压作用下静态压力的分布规律,主要与建筑物的体型与尺度有关,也与周围环境和地面粗糙度有关。当风流经建筑物时,对建筑物不同部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即产生压力和吸力。 (3)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 μ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 μ,应根据地面粗糙度类别按《荷载规范》确定。 (4)风振系数z β 风对建筑结构的作用是不规则的,通常把风作用的平均值看成稳定风压(即平均风压),实际风压是在平均风压上下波动的。平均风压使建筑物产生一定的侧移,而波动风压使建筑物在平均侧移附近振动。对于高度较大、刚度较小的高层建筑,波动风压会产生不可忽略的动力效应,使振幅加大,在设计中必须考虑。目前采用加大风载的办法来考虑这个动力效应,在风压值上乘以风振系数z β。 4.什么是地震波?分为哪两类? 答:当震源岩层发生断裂、错动时,岩层所积蓄的变形能突然释放,它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四周传播,这种波就称为地震波。地震波按其在地壳传播的位置不同,可将其分为体波和面波。 5.什么是地震的震级?根据震级可将地震划分为哪几级? 答:地震的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震级M 可用公式表达如下: A M log = (2-1) 式中A 即是上述标准地震记录仪在距震中100km 处记录到的最大振幅。例如,在距震中100km 处标准地震记录仪记录到的最大振幅A =100mm=100000μm ,则510log log 5 ===A M ,即这次地震为5级。 震级差一级,能量就要差32倍之多。根据震级可将地震划分为:微震(2级以下,人一般感觉不到,

荷载与结构设计复习

土木工程专业2008年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 当功能函数服从正态分布时,可靠指标与失效概率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2.结构构件可靠度计算的一次二阶矩法包括和 。 3. 结构可靠指标β的几何意义是。 4. 荷载简单组合是与的组合。 5. 确定结构目标可靠度水准的方法有、 和。 6. 荷载的代表值一般包括、、 和。 7. 荷载效应组合规则一般有、、 和。 8. 我国“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将设计状况分为、和。 9. 荷载效应组合问题的实质是。 二、判断对错(在括号内:对的画“√”,错的画“×”) (每空2分,共计16分) 1. 可靠指标β越大,结构可靠程度越高。() 2. 结构可靠度设计的基准期就是结构的使用期。() 3. 结构的失效概率f P等于结构抗力R和荷载效应S的概率密度干涉面积。() 4. 极限状态方程表达了结构荷载效应与抗力之间的平衡关系。() 5. 结构重要性系数是用来调整不同安全等级结构的目标可靠指标的。() 6. 延性破坏构件的目标可靠指标要大于脆性破坏构件的相应值。() 7. 荷载标准值是设计基准期内在结构上时而出现的较大可变荷载值。() 8. 对于结构不同的设计状况,均应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三、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计24分) 1. 简述结构设计方法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并说明每个阶段结构设计方法的主要特点。 2. 简述影响结构构件抗力随机性的几类因素,并说明每一类因素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3. 简述结构构件可靠度设计的实用表达式包括哪些内容,并列出具体表达式。 土木工程专业2008年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答案(时间120分钟)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 1-本课程的工程应用现状和前景: ⑴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工程结构荷载和可靠度设计方法应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必备的基础知识,一个土木工程领域的工程师,应当掌握各类工程结构荷载的类型及取值方法、工程结构可靠度原理及设计方法。 ⑵工程结构的最重要功能,就是承受其服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荷载和作用,所以在各类工程结构的设计、施工、监理等过程当中,应当掌握结构上出现的荷载作用与效应,从而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避免因为荷载的疏漏或偏差,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 ⑶工程结构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施加在结构上的荷载与作用,并要以最经济的手段保证结构在预定的使用期限内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以抵抗自然界各种作用力,将结构的变形控制在满足正常使用的范围内。 2-本课程的学习难度和深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下列主要内容:⑴土木工程荷载的分类及代表值;(2)建筑结构荷载的确定和计算(其中包括地震作用);⑶桥梁工程荷载的确定和计算;(4)结构概率可靠度设计方法及规范设计表达式。 3-本课程和前期以及后期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和前期课程的关系:学生应当掌握一定的数学、力学知识,如:《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课程。合理确定工程结构上作用的荷载值,是进行力学分析计算的首要前提,力学计算才有用武之地。 本课程和后期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对后期的《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建筑结构抗震》等专业课程学习也会有所帮助。特别是对顺利完成土木工程的毕业设计(结构设计),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建设法规》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城乡规划、工程勘察设计、工程建设程序、工程建设执业资格、工程发包与承包、工程建设合同、建设工程监理、建筑安全生产、建设工程质量等方面的法规。还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与工程建设有密切关系的合同法、房地产法等相关法规。对建设市场的建立、发展与管理,建设工程项目招标的方式与招标程序,工程项目施工投标标书的计算与编制方法,国际工程项目招标与投标策略及技巧,建设丁程合同的主要内容,建设工程合同的签订与管理,工程索赔的概念、施工索赔的程序、计算方式、索赔证据、索赔报告、反索赔和索赔管理等。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特别是将来报考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师等建设行业的职业资格考试奠定基础。为同学们将来从事建筑业、房地产业、市政基础设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