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建筑特色在珠三角古村落中的保护与建设
岭南建筑研究报告
岭南建筑研究报告
岭南建筑是指中国广东地区的传统建筑风格,该风格源于古代岭南地区的建筑文化,在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岭南建筑主要体现在住宅建筑、庙宇建筑和园林建筑等方面。
岭南住宅建筑以“天井式”为主要特点,即以庭院为中心,围绕庭院布置房屋。
这种布局不仅能够提供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还可以形成私密而开放的生活空间。
房屋通常采用木结构和砖木结构,庭院内常种有花草树木,形成独特的建筑景观。
岭南庙宇建筑主要体现在寺庙和宗祠等建筑中。
这些建筑通常采用悬山式的布局,即以主殿为中心,前后左右依次排列其他建筑,形成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景观。
庙宇建筑通常采用大理石和彩绘瓦等材料,外观装饰非常精美,内部宏伟庄重。
岭南园林建筑是岭南建筑中的瑰宝,以广州的荔枝湾和梅花园为代表。
这些园林建筑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山水、假山、亭台、曲廊等元素为主要特点。
园林建筑内常种有花草树木,形成美丽的景色。
这些园林建筑具有独特的观赏和居住价值,被誉为“人间天堂”。
总的来说,岭南建筑以其特有的布局和装饰风格,展现了中国南方地区丰富的建筑文化和人文特色。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然而,在现代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岭南建筑面临着许多挑战和保护困境,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工作,以保留和传承这一宝贵的建筑遗产。
岭南特色建筑改造方案
岭南特色建筑改造方案岭南特色建筑改造方案岭南地区是中国南方的一个传统文化发源地,拥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传统。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岭南特色建筑被拆除或改建,使得岭南传统文化逐渐流失。
因此,为了保护和传承岭南特色建筑和文化,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改造方案。
首先,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原始的岭南特色建筑。
许多岭南特色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代表了岭南地区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
在改造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保持原始建筑的外观和结构,尽可能保留原有的建筑材料和构造方式。
同时,我们还可以进行必要的修复和加固工作,以确保建筑的安全和耐久性。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岭南特色建筑的功能转换。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岭南特色建筑可能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功能,无法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
在改造过程中,我们可以将这些建筑转变为具有现代功能的建筑,如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图书馆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岭南文化特色,设计一些特色的功能空间,如茶室、书房等,以吸引更多人来体验和了解岭南文化。
第三,我们应该加强岭南特色建筑的文化内涵。
岭南地区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如岭南木雕、岭南砖雕、岭南陶艺等。
在改造过程中,我们可以在建筑的外墙和内部空间中加入这些传统的艺术元素,展示岭南的文化内涵。
同时,我们还可以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岭南的传统文化。
最后,我们应该加强岭南特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在改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采用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确保岭南特色建筑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当地的特色产业和旅游资源,发展相关的产业和服务,为岭南特色建筑提供经济支持和发展动力。
总之,保护和传承岭南特色建筑和文化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改造方案,尊重和保护原始的建筑,注重建筑的功能转换,加强文化内涵的塑造,促进岭南特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相信通过这些努力,我们能够让岭南特色建筑绽放新的光彩,成为岭南地区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和见证者。
岭南建筑在乡村建设中的传承与发展——以广州增城为例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 2021年9月第18卷总第403期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67岭南建筑在乡村建设中的传承与发展——以广州增城为例林妍莹1,黄华飞2(1.广州华立学院,广东广州 511300;2.深圳市日杰瑞欣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摘要:本文选取广州市增城区的三个乡村建设项目作为研究案例,涵盖商业、工业、居住三种建筑类型,较好地反映了岭南地区的乡村建设状况。
作者通过深入调研,从场地、空间、材料、构造等多角度对上述三个案例进行分析与研讨,揭示了岭南建筑在乡村建设中的传承与发展状况,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岭南建筑;乡村建设;地域性;传统民居[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892/ki.csjz.2021.26.17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Lingnan Architecture in Rural Construction—— A Case of Zengcheng District of GuangzhouLin Yanying 1, Huang Huafei 2(1.Guangzhou Huali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1300, China;2.Shenzhen Rijieruixin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China)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ee rural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Zengcheng District of Guangzhou are selected as research cases, covering commercial, industrial and residential building types, which better reflects the rural construction situation in Lingnan area. Through in-depth investig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above three cas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ite, space, material and structure, reveal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Lingnan architecture in rural construction, and provides meaningful reference for subsequent researchers.Key words: Lingnan architecture; rural construction; regionalism; traditional residence近年,在“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等一系列国家计划的推动下,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地质结构的角度探索如何保护岭南特色古建筑_陈家祠_郭新平
具体的施工方法可据试验而定。施工顺序可按以下步 骤实施:①在安全压力下进行灌浆处理。主要处理淤泥质 土与松散~稍密状沙土。②灌浆处理后一个月,进行树根 桩施工,对软基作进一步加固。 5 建议
(1)从地质结构的角度分析,陈家祠地区易出现地质 灾害。因此应加强监测,以防因周边地区过量抽取地下水 而发生地面沉降,导致古建筑的破坏。(2)根据地质结 构,其保护措施应为:采用树根桩法及灌浆法相结合的方 法进行地基加固,做到“固本强基”,增强古建筑抗击地 质灾害的能力。(3)每一种处理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 围,局限性和优缺点。没有一种地基处理方法是万能的。 因此施工前必须进行必要的试验工作,以确定施工方案的 有效性;另一方面,施工时还应采取信息化施工,边施工 边监测以防突发事件的发生而造成文物破坏。
根据地区经验,本区发生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因过量 抽取地下水(包括基坑施工降水)而引起的地面沉降。 4 具体的保护措施
在软基地区,要保护好古建筑,首先要保护好基础, 要保护好基础,就要加固好基础下面的地基,做到“固本 强基”。只有这样,才能使上部建筑的变形(沉降、开裂
等)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陈家祠的基础形式为浅基础, 下卧地层为软弱土层。对于这类地基的加固方法有很多。 根据地基处理的作用机理进行分类,有换土处理,密实处 理、排水处理、加筋处理、热学处理和化学处理这六大类 方法[3]。对于古建筑的保护,目前用得较多的是加筋处理和 化学处理两大类。
《2024年珠三角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现实困境与对策》范文
《珠三角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篇一一、引言珠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村镇风貌是地区宝贵的文化遗产。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珠三角历史文化村镇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保护与发展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珠三角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该地区的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珠三角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现实困境1.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足珠三角地区的古镇、古村落等历史文化遗产在现代化进程中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一些古建筑、古遗址因年久失修而损毁,部分地区过度商业化开发导致历史风貌的改变。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难珠三角地区的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
随着老一辈传承人的离世,许多传统技艺逐渐失传,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愿减弱。
3. 规划与管理不到位部分地区在城镇规划、古村落保护等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导致资源浪费和保护措施的失效。
同时,一些地方保护政策执行不力,存在政策落地难的问题。
4. 资金与人才短缺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专业技术人才支持。
然而,许多地区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和人才引进困难,难以满足保护工作的需求。
三、对策与建议1. 加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1)建立完善的文物保护法规体系,明确保护责任和措施。
(2)加大对古建筑、古遗址的修缮和维护力度,确保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3)严格控制商业化开发程度,保持古镇、古村落的历史风貌。
2. 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1)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计划,鼓励年轻人学习传统技艺。
(2)举办文化活动,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认同感。
(3)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3. 科学规划与管理(1)制定科学的城镇规划和古村落保护规划,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
(2)加强政策执行力度,确保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1. 引言1.1 岭南古建筑的独特魅力岭南古建筑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魅力,展现出一种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气息。
这些建筑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优美的设计吸引着无数人驻足观赏。
其建筑形式多样,包括庙宇、园林、宅院等,每一处都透露着浓厚的岭南风情。
在这些古建筑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岭南古建筑的独特魅力在于其精细的雕刻和瑰丽的装饰,每一处细节都充满着匠心和艺术感。
从屋檐上的飞檐翘角到门窗的木雕图案,都展现出匠人们的智慧和技艺。
这些建筑不仅令人赏心悦目,更让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岭南古建筑的独特魅力还在于其与自然的融合,建筑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周围环境的景观,呈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屋内的庭院、假山、水池等元素与建筑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幽静雅致的画面。
岭南古建筑之所以具有独特魅力,不仅在于其精致的工艺和优美的设计,更在于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这些建筑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历史遗产的宝贵财富。
【内容结束】。
1.2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岭南古建筑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融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被边缘化,岭南古建筑也面临着流失和破坏的危机。
正是在这种碰撞的过程中,人们开始更加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正逐渐被融入到现代社会中,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
岭南古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表达和价值观的传递。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带来了许多思考和探讨。
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如何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进行创新设计,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和解决。
通过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024年珠三角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现实困境与对策》范文
《珠三角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篇一一、引言珠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其丰富的历史文化村镇承载着深厚的地域文化与历史记忆。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这些具有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的村镇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保护与发展挑战。
本文旨在分析珠三角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该地区的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珠三角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现实困境1. 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珠三角地区的传统村落文化正遭受现代文化的冲击。
一些传统的建筑风格、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逐渐被遗忘或改变,导致文化传承的断裂。
2.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在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的双重压力下,许多村镇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一方面,保护传统建筑和文化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发展经济和改善居民生活又需要新的投资和资源。
如何在保护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了一个难题。
3. 居民参与度不足许多村镇的居民对文化保护的意识不强,缺乏参与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参与机制和激励机制,居民在文化保护中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4. 资金和政策支持不足文化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然而,目前珠三角地区对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投入仍然不足,政策支持也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许多村镇的文化保护工作难以持续开展。
三、对策与建议1. 加强文化传承与教育通过开展文化传承教育、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增强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他们参与文化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加强对外宣传和推广,提高珠三角历史文化村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 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根据各村镇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目标、重点和措施。
在规划中要注重保护与发展的平衡,兼顾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3. 完善资金和政策支持体系加大政府对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岭南地区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地域和文化概念。
在岭南地区,有着丰富的古建筑文化,这些古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成为了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岭南古建筑文化也在不断传承与发展,同时也融合了现代设计理念,呈现出了新的面貌。
本文将从岭南古建筑的特点和文化传承入手,探讨岭南古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设计,希望能够对岭南古建筑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岭南古建筑的特点岭南地区地处南方,气候湿热,雨水充沛,因此岭南古建筑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风格和结构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岭南古建筑多采用木材、青砖和花岗石等,这些材料在岭南地区比较容易获取,而且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有着较好的耐久性。
木材因其质地坚硬、寿命长,在岭南古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岭南典型的“岩砍”结构,即大檩横梁与柱子之间搭接沟槽式的榫卯结构,使建筑更加坚固稳定。
青砖则是岭南古建筑中的主要建筑材料,其在保温、隔热和防水方面的特性,使得青砖成为了岭南古建筑中的主要材料之一。
花岗石也是岭南古建筑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其硬度高、质地致密,耐风化、耐磨损,使得岭南古建筑更加具有坚固的特点。
在岭南古建筑中,这些材料的选择和应用,为岭南古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在建筑风格和结构上,岭南古建筑以其精巧的雕刻、精湛的建筑技艺和独特的屋檐风格而闻名。
岭南古建筑尤其注重屋檐的设计和装饰,这一点在岭南传统的民居建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徽派建筑风格的民居多采用歇山屋顶,屋檐斗拱飞檐,层层叠加,上下起伏有致;闽南建筑则多采用悬山屋顶,屋檐雕刻工艺细腻繁缛,屋檐斗拱多采用砖、石雕刻,精致而古朴。
这些屋檐的设计和雕刻不仅是岭南古建筑的风格独特之处,更是岭南古建筑文化的表现和传承。
岭南古建筑在结构上也有着严谨的规划和设计,梁柱相承,构件相接,力求整体坚固稳定,这些都为岭南古建筑增添了诸多魅力。
岭南古建筑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风格和结构的独特性上。
岭南传统聚落的保护与功能置换_广州大学城民俗博物村保护与更新设计
[2]
街巷形态 街—巷—院落系统示意 前巷后院空间序列 剖面 首层平面 屋顶平面 立面
岭南传统民居——“三间两廊”
改造后的练溪村前街后巷的商业模式
交通组织功能。最后练溪大街的两端再各 自形成村口节点。实践证明, “枝状”街巷 组织方式在广州大学城民俗博物村的营运 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了交通功能。 3.3 营造“前巷后院”的商业文化模式 天井和院落本身是岭南传统聚落中建 筑内部最重要的开敞空间,传统的聚落生 活基本围绕着天井展开。在规划设计中有 意识地完善建筑内部天井空间以及建筑组 群之间院落空间的设置,一方面利于建筑 内部传统空间记忆在现代商业氛围中的文 化提示,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商业空间的人 流组织,通过外部街巷和内部院落的组合, 把街巷流动的人流引导到建筑内,又从一 个院落引导到另一个院落,形成一个穿透 的富趣味的空间序列,同时也营造出一种 热闹繁荣的商业氛围。 3.4 重塑点、线、面结合的民俗文化景观
ABSTRACT/
北
作者单位:1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州,510641) 2 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510641) 收稿日期:2008-06-03
总平面
建筑学报
46
划》 中将练溪村定位为滨水文化共享区, 沿 江边规划为环岛休闲带。 因此, 通过对村落 空间的保护和村落功能的置换,使它成为 一个集历史文化博览、休闲购物和餐饮服 务的综合服务区,从小谷围的发展来看是 十分必要的。 在保护原则上,我们认为开发与保护 的互动是项目成功的关键。通过整合村落 的传统肌理和格局, 恢复传统空间, 并引进 新的生活内容和社会功能,才能够促使古 村落的新生,因此我们确立以下的更新设
[1] 计理念 :
练溪村原有的天际线格局
特色的岭南建筑景观
岭南建筑:地域特色的景观奇葩岭南地区,位于中国南方的珠江流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在这个独特的环境中,岭南建筑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当地的一大景观特色。
一、独特的建筑风格岭南建筑的独特风格源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
这里的建筑往往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岭南建筑多采用木结构,轻巧灵活,以适应南方多雨潮湿的气候条件。
屋顶通常采用陡坡或是金字形的屋顶,这样可以加速排水,减少房屋因长期潮湿而产生的问题。
在建筑材料上,岭南建筑大量使用竹、木、瓦等天然材料,绿色环保,符合现代人的绿色生活理念。
二、装饰细节丰富岭南建筑的装饰细节也是其一大特色。
木雕、石雕、陶塑、灰塑等岭南传统工艺在建筑装饰中广泛应用,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些装饰不仅美化了建筑,也反映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例如,在祠堂、庙宇等建筑中,常可以看到精美的石雕和陶塑,而在民居中,木雕则更为常见。
这些雕刻和塑像大多寓意吉祥,如花、鸟、鱼、龙、凤等图案,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融入自然岭南建筑的另一个重要特色是融入自然。
这里的建筑师们擅长利用地形、利用空间,让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
他们通过精心设计,让建筑物的体量、高度、位置都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效果。
例如,在山地地区,建筑往往顺着山势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在河畔地区,建筑则常常临水而建,与水景相映成趣。
这种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设计理念,既体现了岭南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也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四、人文内涵丰富岭南建筑不仅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这里的祠堂、庙宇、民居等建筑,不仅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传承文化、寄托情感的重要载体。
在这些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地的历史变迁、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文化元素。
这些元素通过建筑的形式得以保存和传承,成为了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岭南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丰富的装饰细节、融入自然的设计理念以及丰富的人文内涵,成为了地域特色的景观奇葩。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摘要】岭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拥有丰富的古建筑文化,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智慧。
本文从岭南古建筑的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在其中的体现入手,探讨了其特点及风格,以及文化传承的困境与挑战。
同时还分析了现代设计在古建筑保护与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的互动关系。
最后展望了岭南古建筑的未来发展,并强调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古建筑保护与创新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岭南古建筑文化的重视,推动其传承与创新的进程,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岭南古建筑、传统文化、文化传承、创新设计、历史背景、特点、风格、困境、挑战、现代设计、保护、互动、发展、和谐、重要性、可持续发展1. 引言1.1 岭南古建筑的历史背景岭南地区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古代文明中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
岭南古建筑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岭南地区在建筑艺术领域的独特风貌。
岭南地区自古就是华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自秦汉时期起,各个朝代相继在此留下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建筑。
岭南古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史前时代,随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岭南地区开始逐渐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岭南地区的建筑风格也逐渐与中原地区有所不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风格。
岭南地区的建筑多建于山水之间,在山水之间别有一番风味,建筑多采用木结构,屋面上翘,檐口高翘,四角翘角,屋檐的全部部分都褶翘,形成了独特的岭南建筑风格。
在历史的长河中,岭南古建筑不断演变,融合了各个朝代的建筑特点,形成了独具岭南特色的建筑风格。
岭南古建筑的历史背景深厚,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传统文化在古建筑中的体现岭南古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在岭南古建筑中,传统文化得以充分体现,不仅表现在建筑的形式和结构上,更体现在建筑的装饰和细节之中。
珠三角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更新——以东莞南社村为例
在更新方面,采取赋予作为民宿发展的重点类型,社会上也对此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图2 南社村总平面图图1 南社村鸟瞰图
图3 南社村水塘两边的祠堂
图4 南社村水塘与民居景观
32
茶饮店、手信坊、传统婚俗体验馆、岭南荔枝展馆、农耕文化体验馆、岭南美食糕点体验馆、文创区、非遗体验区等(图5、6)。
(二)更新
虽然南社村的一些沿水塘的祠堂等建筑保存、图5 开发民宿功能的民居1
图6 开发民宿功能的民居2
图8 南社人家景观2
图7 南社人家景观1图9 隐香古苑民居景观1
图10 隐香古苑民居景观2。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岭南地区地域广阔,文化底蕴渊源。
其艺术文化以古建筑为代表,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有的建筑材料,形成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岭南古建筑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和创新设计已成为当前设计领域的重要话题。
岭南古建筑的传承与保护岭南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的高峰,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
岭南地区的古建筑历史悠久,风格独特,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高峰。
然而,随着城市化不断加速,众多岭南古建筑在不同程度上遭到了破坏与损失。
为了保护岭南古建筑,各级政府和文物部门铸就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和政策,并对部分历史遗迹进行了保护修缮。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不但严禁对岭南古建筑进行破坏和改造,同时也积极进行古建筑的复原和修缮工作,以便更好地使人们了解和学习古代建筑文化。
创新设计内涵随着当代设计领域的发展,许多设计师开始尝试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融为一体,在岭南古建筑的基础上设计新型建筑,以使文化传承更加立体和全面。
这种方法不仅注重保护古文化遗产,同时也通过设计对其进行再创造。
正是这种创意的设计,给传统建筑带来了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新意。
多功能空间设计在对岭南古建筑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设计时,注重多功能空间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许多古建筑在一定历史时期之后,难免由于某种原因不得不进行改造,有些建筑也只是局限于单一的功能。
对于那些难以继续原有功能的古建筑,可以在设计上考虑其多元化的功能,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
保护建筑原貌设计岭南古建筑的独特风格与魅力有赖于其独特的建筑造型和建筑材料,保护建筑的原貌设计成为传承岭南古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方向。
传承需要更好的保护和恢复建筑的历史风貌,期望以此为基础,设计出更加符合现代化需求的建筑。
绿色环保设计随着人们对绿色环保设计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古建筑的绿色环保设计也需要得到更加重视。
广东古村落的保护利用
广东古村落的保护利用摘要:广东古村落是广东的文化名片,保护古村落要围绕三大价值,以广东名村落花都塱头村为例展开论述当前古村落保护难点,思考古村落保护原则与保护方法,建议提倡全民参与古村落保护行动。
关键词:古村落;保护;原则广东古村落大都建于明清时期,保存较完整,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岭南建筑风格。
古村落反映了中国人历史上重读书、求功名、讲风雅的传统,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应加以保护、开发和利用。
花都区炭步镇塱头村就是广州古村落中具有特色的其中一个,它还是首批“广东古村落”之一。
广东省古村落是指在广东省的范围内,清代以前形成,现存历史文化实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丰富和集中,能较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民俗风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村落。
1.以花都塱头村为例分析1.1三大价值1.1.1历史文化价值塱头村位于花都炭步镇西南面二公里,总面积4.8平方公里。
村民多姓黄,元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迁至此立村。
该村的南面原是大片湖泽,而村立于湖边的小岗上,故名塱头。
塱头村古建筑群是目前花都最大的古民居群,分塱东、塱中和塱西三社,其中塱东社和塱中社相连,与塱西社以一条名叫“深潭”的小河涌相隔。
塱东、塱中社左右阔约210米,塱西社左右阔约170米。
1.1.2.科学价值该村建筑坐北朝南,布局规整,古建筑保存较好,现保存完整的明清年代青砖建筑有近200座,其中祠堂、书室、书院共有近30座,炮楼、门楼共3座。
村内还有20多条古巷,以及历史悠久的升平人瑞牌坊和青云桥。
村前有水塘,水池边种大榕树。
该村落保存较完整,建筑与环境整体保留原有风貌,对研究古村落留下宝贵的实体资料。
塱头村东侧有一座花岗石双孔拱桥,横跨鲤鱼涌,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为黄皋被放归故里时为方便村人所建,距今400多年。
桥长20.85米,面宽4米,高4.7米。
桥西侧嵌一石匾,刻“青云”两字,字大盈尺,据传为黄皋手书。
岭南屋顶文化
独特的地理与文化环境,造就了珠江三角洲古建筑特有屋顶构造。
一、岭南珠三角地区古建筑屋顶特点古建筑屋顶的式样非常丰富,常见有硬山顶、悬山顶、歇山顶、庑殿顶、攒尖顶。
在珠三角地区的古建筑中,这五种屋顶均有实例。
攒尖顶主要用于亭,较为常见。
而悬山顶、歇山顶、庑殿顶,这三种只有较少的几处实例。
在珠三角地区绝大多数的古建筑均为硬山式屋顶,它与北方的硬山屋顶有很大的不同。
主要表现在山墙的式样,屋面的构造。
这种不同除了有风俗文化差异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气候的差异而导致建筑屋顶构造的不同。
中国传统屋顶庑殿顶二、屋顶的构造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独特的地理与文化环境,造就了岭南古建筑特有屋顶构造。
1、屋顶山墙的构造现存的大多数岭南地区古建筑是清朝时期建造的,为硬山式屋顶,与北方古建筑的硬山屋顶不同的是其两侧山墙高出正脊和屋面许多,形状也较为多样。
其中比较常见的有两种:人字山墙和锅耳山墙。
人字山墙呈三角形的形状,从前檐口处直线至正脊上方,然后又直线下至后檐口。
因象直写的“人”字,所以称为人字山墙。
两侧山墙显得非常高大,而且这种构造在珠三角地区的古建筑中是较为普遍。
主要使用在祠堂,书院等大式的建筑中,在民居建筑中也会经常见到,使用并无一定的限制锅耳山墙呈曲线的形状,因形状有此类似炒菜锅的锅耳,因此称为锅耳山墙。
以正脊为中线,山墙的前后基本对称。
,比人字山墙要高的多。
而且锅耳山墙的面积要比人字山墙的面积要大,,锅耳山墙多见于民居建筑中,祠堂等大式建筑中也有使用,但仅为少数。
而且民居群的密度越高,锅耳山墙的面积越大。
在一些密度较低的民居群中也有使用人字山墙的。
祠堂建筑由于其与周围的建筑相距都较远,常使用人字山墙。
笔者认为,民居建筑本身的经济实用性是占首位的,在民居建筑中使用面积更大且造价更高的锅耳山墙。
其除了防止台风的原因处,更得要的是防止火灾。
珠三角地区气候炎热,在民居群中一旦发生火灾,火势极易蔓延。
因此使用面积更大的锅耳山墙可有效的防止火势的蔓延。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岭南地区的古建筑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传承和创新岭南古建筑文化,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传承岭南古建筑文化,就是要弘扬古建筑的文化价值,使其得以延续与发扬。
岭南古建筑的特点是建筑形制精巧,装饰华丽细腻,材料丰富多样。
例如广府建筑,其建筑结构精巧复杂,采用许多木构件和雕刻,加上陶瓷瓦和彩料的装饰,使得建筑富于变化。
此外,岭南古建筑还融合了艺术、文化、哲学、风水等多方面的元素,如“飞檐翘角、燕尾斗拱、梁上吊脚、窗棂六显”等。
这些元素不仅体现出建筑的美学价值,还承载了当地人民的文化情感和历史记忆。
为了传承岭南古建筑文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保护和修缮古建筑。
要通过政府、社会组织等渠道,加强对岭南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保持其原有风貌并使其得到重视。
2.挖掘和记录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
通过对古建筑历史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将其深入的内在文化价值展示出来,使古建筑得到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3. 加强文化传承教育。
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对岭南古建筑文化的认识和重视,增强公众对古建筑的文化意识,提高保护古建筑的意识和能力。
传承和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使岭南古建筑文化真正地发扬光大。
创新岭南古建筑设计,应该基于传承的基础上开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坚持本土文化特色。
岭南古建筑在传承的过程中,要坚持文化特色,体现出家乡人民的文化和历史特点。
同时,也要考虑现代科技和设计手法的运用,使设计更具实用性和现代感。
2. 讲究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在设计古建筑时,也要考虑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如采用绿色材料和科技手段,减少环境污染,确保古建筑能够长久地保持其文化和价值。
3.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在设计古建筑时,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考虑到自然环境、社会背景、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影响,并结合当地居民的生活和需求,设计出符合当地人口居住和使用的建筑,增强其实用性和功能性。
岭南建筑风格的独特魅力
岭南建筑风格的独特魅力岭南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流派,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岭南建筑风格独特,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岭南建筑风格的独特魅力。
一、自然和谐岭南地区气候湿润,雨水充沛,因此,岭南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师们在设计时,往往会考虑到地形、气候、环境等因素,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例如,岭南民居多采用坡屋顶、白墙黛瓦的外观设计,与周围的青山绿水相映成趣。
此外,岭南建筑还善于利用周围的自然景观,如池塘、花木等,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二、注重实用岭南建筑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在岭南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实用的设计细节,如宽敞的厅堂、明亮的采光、通畅的通风等。
此外,岭南建筑还注重空间利用,善于利用空间进行分隔和组织,形成不同的功能空间。
例如,岭南民居中常见的“走马廊”设计,既能够起到遮阳避雨的作用,又能够有效地利用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三、装饰精美岭南建筑注重装饰,追求精美细致的艺术效果。
在岭南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精美的雕刻、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这些装饰元素为建筑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气息。
例如,岭南园林中的假山、水池、亭台等景观元素,往往采用精美的雕刻工艺,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此外,岭南建筑的门窗、梁柱等部位也经常采用雕刻、彩绘等装饰手法,使建筑更加美观大方。
四、中西合璧随着时代的变迁,岭南建筑也逐渐融入了现代元素。
在岭南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
一方面,岭南建筑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精髓,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另一方面,岭南建筑也吸收了西方建筑的优点,如注重空间利用、强调立面效果等。
例如,岭南现代建筑中常见的玻璃幕墙、钢结构等元素,既符合现代审美观念,又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精髓。
总之,岭南建筑风格独特,独具魅力。
它既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又追求精美细致的艺术效果;既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又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岭南建筑的特点
岭南建筑的特点岭南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地区,主要包括广东、广西两省区。
这个地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被称为岭南建筑。
岭南建筑以其精致的工艺、浓郁的南方特色和多样的造型而广受赞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岭南建筑的特点和魅力。
1. 优美的建筑造型岭南建筑的特点之一是其优美的建筑造型。
这些建筑物通常采用曲线的线条,融入了南方园林的风景。
建筑多使用木材、石材等材料,辅以精美的雕刻和彩绘,使整个建筑充满艺术气息。
而且建筑物常常会采用仿古的手法,使之看起来更加古朴典雅。
例如,岭南建筑中的传统宅院常常有庭院和花园,建筑物的过道和厅堂朝向庭院开放,使整个空间更加开阔。
而且,建筑物的设计通常注重通风和采光,使人在其中感到舒适宜人。
2. 精湛的木构技艺在岭南建筑中,木构技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岭南建筑以其精湛的木构技艺而闻名于世。
木结构在岭南建筑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元素中,如梁柱、屋架等。
这些木制元素经过精细雕刻和装饰,使得整个建筑充满了艺术感。
岭南建筑的木造结构通常采用榫卯结合,不使用任何金属连接件。
这种传统的连接方式不仅具有很高的强度,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木质材料的美感。
榫卯结合的力学原理使得整个建筑物更加稳固,同时也为岭南建筑增添了一份特殊的工艺魅力。
3. 装饰华丽的彩绘岭南建筑的另一个鲜明特点是装饰华丽的彩绘。
岭南建筑的墙壁、梁柱常常涂饰着精美的彩绘,从而增加了建筑物的艺术价值。
这些彩绘通常采用鲜艳的颜色和丰富的图案,如花鸟、山水等,使建筑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岭南建筑的彩绘通常细腻精致,展现出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特点。
无论是绘制梁柱上的花纹,还是墙壁上的山水图案,都能体现岭南建筑的独特魅力。
这些彩绘不仅为建筑物增色,也为观者带来了美的享受。
4. 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岭南建筑以其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而闻名。
岭南地区常年气候湿热,常有强降雨。
因此,岭南建筑在设计上注重水的利用和排水。
例如,在建筑宅院中设计有水井和水池,以应对降雨带来的水涝问题。
岭南特色水乡村落的开发与保护
e v i n e i r p r e eo rat a d t mp o e v lpme t h t r on h d n , ewa e - t sd i ge t ig a e tr s a ef c d wi ie vl l a swi Ln n n f au e r a e t h h v i s tr as s c s c n t tiv so fs a e ar ou e t u ha o san a in o p c . h n d sr ci no t r v rn e t n iiut si e t t f u o wa e i m n d dfc le n en o a i p e ev t fhso ia u lig .t r g t e r s ra i o i rc l i n se c Du i h on t b d n
古祠堂 和庙宇 ,保 存 完好 的古树 名木 、街巷 乡村落~味地强调原 汁原 味的保 护,拒绝现代 肌 理 民间 艺术和 民俗 文化 ,使顺 德 村落拥 文明及发展, 以此吸 I 好奇的游客,是不足取 过 度 开 发 而 丧 失 特 色 , 又要 进 免 因 害 怕 被 破 坏 有 了独特的内涵和魅 力。但是,这些经济 、文 的。但是,在发展 中弃传统 于不顾或仅列局部
亿元 ,已形 成家 用 电器 、电子通 讯 、机械装 展 建设对 用地 的需求 量大,难 以对 其进 行 系 备 、精细 化工 、纺织 服装 、家具 、生 物制药 、 统的保护 。 汽车 配件等 支柱 产业 和特 色产业 ,综 合实 力
[ 摘 要 ]由于 保 护意 识 淡薄 和 开 发 不 当等 原 因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实践 Practice104总第208期 2010 08The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Lingnan Architecture Features in Pearl River Delta's Old Village郑 欣 Zheng Xin岭南建筑特色在珠三角古村落中的保护与建设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古村落现状的分析与对岭南建筑特点的研究,阐述古村落的保护与建设势在必行。
论文从整体保护与规划,建立核心保护区,改良利用古老建筑,保护周边生态环境,挖掘文化内涵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论证。
关键词:岭南建筑、古村落、保护与建设珠江三角洲古村落是传承与积淀岭南建筑文化最基本的社会单位。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岭南先人在这一方水土中休养生息,辛勤劳作,创造了瑰丽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形成了独特的村落文化。
但是,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巨大冲击,许多古村落遭遇严重的破坏甚至被夷为平地。
这无疑是对珍贵的岭南建筑文化遗存的巨大伤害,也是岭南地区文脉与归属感的极大丧失。
因此,保护与建设珠三角古村落迫在眉睫,是保护与延传岭南建筑文脉,提升珠三角城市品位与功能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岭南建筑的特点岭南位于我国的最南部,大致包括闽南、广东、海南和广西桂林以东大部分地区。
其地理环境的特点是襟山带海,五岭雄峙其北。
境内的珠江为封闭式、向心状的水系,这样的山河态势,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封闭、半封闭的地理环境。
由于地处热带、亚热带,岭南形成了炎热、潮湿、日照时间长的气候特点。
岭南建筑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产生、发展并受其制约和影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建筑文化:1.务实性。
岭南建筑尊重环境与自然地形地势的结合,因地制宜,实用性强。
例如广府聚落民居,多以“梳式”布局为主,南北排列成行,分别留出“火巷”,成为聚落内的通道。
这种布局用地紧凑,通风良好,很适应岭南炎热、潮湿的气候条件。
2.多元性。
岭南人对待古代文化、外来文化来者不拒,巧于中西结合,建筑系统风格多元,敢为天下先。
在不少岭南地区的城市,如广州、厦门等地出现了西方建筑与岭南建筑相融合的产物——“洋楼”、“骑楼”。
这些建筑楼上有中式小凉亭、琉璃瓦等中国古典形式,楼下用的却是地道的古希腊爱奥尼柱式的柱头,可谓是“一切皆为我用”。
3.平民性。
岭南文化表现民间需求,例如古代建筑中的祠堂、书塾,近代的商店、茶楼等,都是老百姓喜爱的和实用的民间建筑类型,都为老百姓所用。
4.自然性。
岭南建筑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山、水、植物等来增加建筑物的自然风光。
具体做法有把庭园引入大厅;把庭园引入房间内;把庭园引入屋顶层;称之为屋顶花园或天台花园等。
5.创新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岭南建筑无论在建筑材料还是在技术方面都能不断革新。
例如,骑楼仿西方古典建筑的风格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非常流行,传到了广州后,这里的骑楼不仅仿一种,还综合革新多种西洋风格,被称为新古典主义。
岭南建筑文化充分体现出岭南人民的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是岭南地区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但是,随着珠三角地区经济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散落在城市边缘的许多古村落出现大规模的拆迁改造,村民出于对现代生活的追求对老房子进行拆除改建,有的村落甚至出现大片推倒重建。
高墙阔路、钢筋水泥楼取代了火山墙麻石路。
古村风貌受到严重的破坏,宝贵的岭南建筑遗产成了永远的遗憾。
二、岭南特色在古村落中的保护与建设1.整体保护与规划保护古村落,必须对其整体进行保护与规划。
其中包括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状况,古村落周边生态环境等,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系统的古村落档案体系。
《广东省古村落认定标准及调查纲要》中,认定“古村落”的指标有7大项,包括地理位置及资源、农耕生产、作坊商贸、民俗与人文、建筑特性、传统民间文化特色等。
在建筑规划上,综观珠三角古村落建筑群,从院落民居到公共生活空间,从三间两廊的单体建筑到公众议事举办大事的祠堂家庙、府第、庭院、水井、宗祠、家庙、炮楼、广场、池塘、晒坪、果园等都与村落周遭的自然1.大夫祠2.岭南建筑印象园3.陈家祠123105设计实践 Practice总第208期 2010 08环境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因此,古村落的改造与建设必须因势利导,应当定高、定形、定貌、定色,使之与古村古镇建筑风貌、环境融为一体。
对那些与古村古镇风貌不协调的新建筑,必须逐步拆除。
同时,在保护的基础上,还可以充分利用古村落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繁荣当地经济,焕发古村镇活力。
例如,在村内改造传统民居为古色古香的酒店、茶馆、手工艺铺、旅店、戏剧馆等,再现当地的传统民风民俗风貌,拓宽旅游观光视野;而在村外则可以改造建设传统民居,依照古建筑古民居、古生活习惯建设度假村,开辟生态农业观光游和农家乐山庄旅游、度假,满足游客返璞归真、山野猎奇之情趣。
2.建立核心保护区古村落的祠堂、书院、牌楼和民居等是岭南建筑文化精髓的载体。
例如祠堂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形式之一,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和民俗文化的代表。
从民俗学家的角度看,祠堂是“用自己存在的方式诠释时代文明”。
作为中国民间保存最好的一种古建筑群体,祠堂具有珍贵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在珠三角的许多古村落中,许许多多这样具有几百年历史的祠堂或是衰败不堪或是被人为地破坏得面目全非。
这些年代久远的古老建筑,记录与连续展现着丰富的历史痕迹,具有稀缺的美学价值与文化意义,保护的价值很高。
因此,科学地保护古村落,最好是建立一支由专家及文物、城建、旅游等单位组成的专业队伍,对古村落内具有保护价值的古民居、祠堂宗庙、古树、古墓、古桥、古塔及历史名人、风俗习惯、民间传说等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
根据不同地段,区分不同质量和价值的建筑,建立核心保护区。
实施分级分层次保护、整治、改建或再开发的三级保护模式。
对保护修复物件应该建立规划公示栏,设立对居民和游客具有警醒意义的保护标志,对历史文化建筑、文物古迹进行登记建档并实行挂牌保护等等。
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完整、系统地保护古村落,才能使珠三角的古村落真正成为传统岭南建筑的“活化石”。
3.改良利用古老建筑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古建筑因非常注重防御功能,开窗高而狭小,而使房屋显得阴暗压抑;已有的排水系统、通风系统、道路系统已不能满足村民生活的需要;在给水、供气、供电方面也无法满足现代村民的生活需要。
如何既能够最大程度地保存古建筑的原貌,又能发挥其使用功能?欧洲许多古村遵循的原则是,古村建筑的外立面和整体的村落景观风貌不能改变,但在建筑物的内部,可以进行彻底的现代化改造,以适应当代人生活的需求。
在很多老房子中,电器、网络、现代家具一应俱全。
当然,对大面积的古建筑的重新利用或再开发,必须制定整体整改要求,如高度、色彩、容积率、外观材料、细部等。
而民居院内的建筑风格、色彩、生活设施、装饰装修标准方面可采取一定的灵活性。
但是,在传统民居、古建筑及外在基础设施的改造上应尽量维持原有街道的走向、尺度及特色,尽可能保持古建筑的原貌。
对于失去原来功能意义的古建筑可以赋予新的功能意义,以缓解村中建设用地紧张、缺乏幼托和文化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的问题。
保护及重新利用古老建筑,不但给古村落的居民带来了实惠,对古村落历史文化价值的完整保存、真实展示也具有重要意义。
4.保护周边生态环境古村落的保护不仅是保护古村落村民日常生活所在的“村子”范围,还应该对村落周边的水源、植被等“村子”外围的生态自然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
目前,许多古村落虽然没有推掉重建,名义上起到保护作用,但在相邻周边建起了幢幢高楼大厦、座座新楼别墅,层层密密包围着古村街区,不但破坏传统格局和古风貌,而且使之无法全面展示真实自我,难以充分发挥利用价值。
岭南建筑研究所主任汤国华说,在协调乡村和城市的关系方面,近在咫尺的香港可以为广州提供许多有价值的经验。
“香港的城市非常拥挤,但是他们宁可选择向高空发展,向地下发展,也要保留这些绿地。
”[1]事实上,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仅体现在“村”内,村落周边的优美的自然景色、恬静的田园风光、独具特色的乡土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同样是古村落重要的文化资源之一。
在安徽省《宏村古村落保护规划》中就明确了宏村古村落的保护特点:一是以“水——建筑——环境”构成的风水村落形态;二是典型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建筑特色;三是古水系和私家园林布局;四是宏村独特的村落和空间环境景观为特色。
对古村落的保护如果仅仅停留在古建筑物上或仅仅停留在“村”内,而忽略古村落周边的生态环境是片面的。
古村落周边的农事活动、农业生态,周边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景观等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息息相关的生态系统。
保护古村落,必须积极保护其周边生态环境。
5.挖掘文化内涵目前我国对古村落的研究与保护多限于对古建筑等实体的保护,往往忽略了乡村多元复合体的事实,在研究、整理历史文化底蕴上,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古村落是我国数千年农耕文化的结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既包括村落的规划、各类建筑、桥梁、庙宇、名木古树等物质文化遗产,也蕴含各类民风习俗、传统节日、民间信仰、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
例如很多民间信仰,包括对行业神、地方神的崇拜供奉以及一些传统节日对祖先或某某神的祭祀活动,都是老百姓对祖先的崇拜、尊敬情感的一种表达,寄托着老百姓对幸福美好生活的祈祷和向往,实际上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薪火相续的某种制度保证。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指出:“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在农村。
文化的多样性也在农村。
它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文化财富之一。
”[2]上海松江区仿古街建成后,充分挖掘古村镇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将古村镇独有的名人轶事、历史传说、民族歌舞、民风民情等独特的文化遗产,或编印成书,或编为歌舞、戏剧、影视作品予以再现,或制作小工艺品赋之以独特文化,以此吸引游客,增添古村镇魅力,达到开发利用目的。
因此,保护古村落既要注重有形文化的保护,更要注重无形文化的挖掘。
岭南建筑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散落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古村落犹如撒落在珠江沿岸上熠熠生辉的宝石,荟萃着岭南建筑的多种瑰丽形态与风格。
保护与建设古村落,是保护与建设岭南先人创造的美丽家园,也是保护与建设我们后代赖以寄托的精神家园。
注释:[1]汤国华:《岭南湿热气候与传统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5,第61页。
[2]冯骥才:“文化遗产日的意义”,《光明日报》,2006.6.15。
郑 欣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