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律成为一种信仰修订稿
申论范文---让法律成为全民的信仰

申论范文--让法律成为全民的信仰加快法治进程,已是当下国家治理的一个紧迫的课题。
很自然,人们总是将目光向着打造法治政府聚焦,它是核心,是引领。
同时,法治社会建设也当及时提速,它是主体,是根基。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是依法治国的参与者、捍卫者、推进者。
知法,守法。
其实,更重要的还在反省自身:我们是否真的信法?法律信仰的表达,是指人们发自内心深处的认同和自觉自愿的依归;法律信仰的实质,是它对公平正义理念的维护和对公民基本人权的保障;法律信仰的标识,是它深植于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心灵深处;法律信仰的践行,意味着公民应当知法、守法,并更积极主动地投入法治社会的建设。
那么,法律如何才能成为全民自觉的信仰?首先,这信仰源自民主立法的参与。
人民大众是立法的主体,他们的立法参与是立法正义价值的崇高体现和有效保障。
现代社会是一个日益多元的社会,不同的社会群体,自有其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不同的意志主张。
如何保障民众的民主权利,拓展立法的民主参与,建立通畅的表达渠道和有效的参与机制,在民主法治的框架下,将那些不同的诉求、取向和主张,协调、凝聚、提升为法律规范和国家意志?我们必须清醒,扩大民众的立法参与,既是一个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的过程,也是一个将法律精神潜移默化融入民众思想观念的过程。
其次,这信仰源自法治环境的熏陶。
法律信仰不是被灌输出来的,被教导出来的。
人们更多地是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生发深刻的感知、与政府官员的互动中获有现实的引领。
我们不能无视官场腐败对民众心态的伤害:官商勾结,巧取豪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百姓由激愤而无奈而麻木;我们不能无视上访乱象对法治思维的误导:“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直接刺激访民的抗争文化和投机心理;我们不能无视行政暴力对公平正义的挑战:强征土地强拆民宅在城市化浪潮中一再上演,导致群体性事件接踵而来;我们不能无视官员雷语对法律信仰的亵渎:“我就是法!”直接挑战社会的底线和百姓的常识……权大,还是法大?我们绝不能再掉入另一个陷阱:拳大,还是法大?再次,这信仰源自司法公正的彰显。
学习新修订《条例》心得体会

学习新修订《条例》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公民,我们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而新修订的《条例》就是我们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指引之一。
在学习新修订《条例》的过程中,我不仅对我身边的法律现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我自己的行为做出了更深入的思考。
首先,学习新修订《条例》让我了解了很多关于法律的知识。
我之前对很多常见的犯罪行为都只是听说过,却不知道背后所涉及的法律条文。
但在学习新修订《条例》的过程中,我了解到这些法律具体条文,并可以自己对照实际情况来理解这些法律规定。
例如,最近十分热门的“校园欺凌”问题,其实是违反了《条例》关于“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规定。
通过学习《条例》这一法律,我不仅对这些罪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且也让我能够避免这些罪行的发生。
另外,《条例》的修订使我对社会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近年来,我国社会的发展已经迅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同时社会也出现了新的问题。
新修订的《条例》不仅对新领域的社会管理进行了规范,还充分考虑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例如新型犯罪行为的规定方案等等。
这也让我认识到,法律规定是与时俱进的。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法治也要与之完全同步。
值得一提的是,新修订的《条例》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有了明确的规定。
这恰好也是当前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问题之一。
《条例》对如何保护个人信息进行了规范,保护公民的隐私,让人们大力支持该规定。
这也是国家对于人民安全保障方面的考虑。
以上体会不是我几天之内所体验到的,同时我也并非法律专业的人士。
我并不是法学专业的学生,但通过对新修订的《条例》的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应该如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积极恪守社会条约。
对于普通人来说,遵守法律是一种基本的社会信仰,也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
此外,学习新修订的《条例》也让我理解到,这实际上是一种公共教育。
只有当我们学习法律,认识到法律的价值和重要性,才能更好地爱国爱家、为社会做出更具价值的贡献。
2023年某青年干部“坚守法治信仰 学法守法用法”主题演讲稿(精选3篇)

2023年某青年干部“坚守法治信仰学法守法用法”主题演讲稿(精选3篇)演讲稿一: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主题演讲:“坚守法治信仰学法守法用法”。
作为2023年的一名青年干部,我深深体会到了法治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法治是社会进步的基石,也是我们的共同信仰和追求。
在这个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法律的作用更加凸显,而我们青年干部更应该成为法治的引领者和推动者。
首先,我们要坚守法治信仰。
法治信仰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信念,也是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我们要始终坚持法律至上,遵纪守法,不搞特权,不犯法纪。
要用法治信仰引领自己的言行,做到守法自律、廉洁奉公。
只有坚守法治信仰,我们才能树立良好的榜样,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其次,我们要学法守法用法。
法律是社会运行的规则,只有深入学习和理解法律,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
我们要注重法律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自己的法治素质。
同时,在实践中要严守法律底线,不得有违法行为,不得把个人利益凌驾于法律之上。
在工作中要严格依法行政,不得滥用职权,不得违背法律规定。
只有学法守法用法,我们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促进社会进步。
最后,我们要共同努力,推动法治建设。
法治建设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也是所有青年干部的共同使命。
我们要积极参与各种法治实践活动,宣扬法治精神,提高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同时,要关注法律的完善和修订,积极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推动法治建设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
亲爱的同事们,法治信仰是我们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学法守法用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让我们共同努力,坚守法治信仰,做到学法守法用法,共同推动法治的发展和进步。
谢谢大家!演讲稿二: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表我的主题演讲:“坚守法治信仰学法守法用法”。
法治信仰是每个青年干部应当具备的思想觉悟,对我们青年干部来说,坚守法治信仰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是我们行使权力和责任的底线,也是我们成长为合格干部的重要标志。
2024年弘扬法治精神演讲稿范文

2024年弘扬法治精神演讲稿范文亲爱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首先,我要感谢大家能够给我这个机会,站在这里,为大家演讲。
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弘扬法治精神”。
法治,作为一个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和治国理念,是一种依法治国的方式和制度,是一个国家赖以维持和发展的基石。
法治是人类自古以来追求和意识到的伟大事业,而法治精神则是法治的核心和灵魂。
法治精神包括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遵法尚义、法律平等、公正廉洁等方面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法制文化,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品质和社会秩序的核心价值观。
2024年,我们将迎来新的时代,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法治精神显得更为重要。
只有弘扬法治精神,才能够确保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保障人民的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首先,要尊法学法。
只有了解法律,才能够遵守法律。
作为每个公民,我们都应该去主动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规定和要求。
无论是在学校、在家庭还是在社会,在各种场合下,我们都应该遵守法律。
只有尊重和遵守法律,才能够建立和维护社会的秩序,保护自己的权益。
其次,要守法用法。
知法犯法是不可取的行为。
法律是社会的红线,是人民的底线。
我们要明白,法律不是无用的儿戏,而是保卫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
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守法用法,要做到不妨害他人,不损害社会。
只有守法用法,社会才能够有序进行,人民的权益才能够得到保护。
再次,要遵法尚义。
一个社会弘扬法治精神,必须依法守义。
法律是社会道德的最低限度,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底线。
在面对道德与法律的抉择时,我们要坚守法律,做到守法从法、违法必究。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培养社会公德,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
最后,要追求法律平等和公正廉洁。
法律平等是法治社会的核心原则,是保障人民权益的基本要求。
我们要通过坚持法律平等,保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使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公正的待遇。
律师的法律信仰

律师的法律信仰有人说医生是白衣天使,而律师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我认为这句话说的不是太准确,我觉得一个好律师若良医,他就是天使。
你想想当一个犯罪嫌疑人触犯了刑法犯了罪被父母说就当我没有生过这个孩子,甚至被整个世界抛弃的时候,律师和他站在一起,关心他,帮助他,这不是天使是什么呢?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好律师呢?我认为一个好律师首要的就是要信仰法律。
一位哲人曾说过,有信仰的法律是良言,无信仰的法律既是狂言。
那什么是信仰呢?信仰,是人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是一个人行为处事的态度和准则,是人生观、事业观、价值观的体现。
现在一部分律师出现了对金钱的信仰变成了唯一信仰,常有人说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后来更有甚者搞一些权钱交易,成为了掮客,律师为社会法制进步做了重要贡献,但是信仰危机也着实存在,如何重新树立律师法律信仰呢。
一、修订法律,重新定位律师职责。
从1996年律师法的颁布,经过三次修改,2001年修改,2007年修改,2012年修改,在2007年的修改把律师的服务对象由社会改为当事人,根据律师法规定律师就是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
这不就是定位律师是服务行业嘛,大家都知道服务人员的口号是客户是上帝,那么追求顾客利益最大化就显得无可厚非,但是从立法的本意来说,检察官、法官、警察律师这四类职业追求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一样的。
社会上曾有这样的评价说,律师是当事人眼中的天使,是检察官眼中当事人的代言人,法官眼中的表演家,甚至包括律师自身都认为自己是当事人的代言人。
其实我认为律师不是什么当事人的代言人,也不是什么表演家,律师就是信奉法律的天使。
因此,应新修订立法给予律师重新定,应定位除检察官、法官、警察外的其他司法人,是信仰法律的法律人,这样律师信奉法律就顺理成章了。
二、肃清队伍,严格把关入门门坎。
律师队伍主体是由一批通过司法考试、律师资格考试和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人员组成,但是现在职业的队伍里有好多没有专业从事过法律培训就直接任职的,像美国从事律师行业的都是经过专门的学习,而以前司考只要有法学本科证就能考,好多人法学本科证是函授就得了,没去专业化学习,直接考司考拿证。
法学生的理想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与大家分享我的理想。
作为一名法学生,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律工作者,为社会的公平正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我对这一理想的阐述。
一、坚定信仰,坚守法治精神作为一名法学生,我深知法治精神的重要性。
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是社会进步的保障。
因此,我的第一个理想是坚定信仰,坚守法治精神。
1. 坚定信仰信仰是人生的指南针,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作为一名法学生,我信仰法治,信仰正义。
我相信,在法治的阳光下,每一个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权利,每一个案件都能得到公正的审判。
我将始终保持对法治的信仰,为实现这一信仰而努力奋斗。
2. 坚守法治精神法治精神是法治的灵魂。
它要求我们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始终坚守法治精神,以法律为准绳,公正无私地对待每一个案件,为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勤奋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一名法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是实现理想的基石。
以下是我对提高自身素质的几个方面的思考:1. 专业知识法律知识是法律工作者的立身之本。
我将努力学习法律专业知识,掌握法律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法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实践能力法律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
我将积极参加各类法律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法律援助等,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 交际能力法律工作者需要与各种人打交道,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至关重要。
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学会与人沟通、协调,为今后从事法律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三、热爱祖国,维护国家安全作为一名法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安全是我的神圣职责。
以下是我对这一职责的思考:1. 增强国家意识我将时刻牢记自己的国家身份,增强国家意识,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2. 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我将关注国家安全领域,积极参与国家安全工作,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法律成为一种信仰

让法律成为一种信仰福建重宇合众(泉州)律师事务所苏清柱【内容摘要】:“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通过公正审判,使每个当事人受到一次活生生的法治教育,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只有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法治才能成为一种“国家信仰”,法治才有最坚强的支撑。
【关键词】法律信仰法治人治开篇列举两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第一、“一位校友在德国留学期间,在一家图书馆,钱包被扒手窃走,包里有20欧元。
他不准备报警,可是图书馆的保安却报了警,不到5分钟,一位女警察赶到现场,问了情况,便请他做笔录,女警察说:“图书馆的自动安全系统已经录下了小偷的尊容,警察局今天就可以将小偷的照片张贴到全区各个警察局。
如果乃找不到小偷,我们会把录像带送电视台反复播放,直到破案为止。
”“我看算了,只有20欧元,不必兴师动众。
即使抓到了小偷,所花费的代价也太大了。
”他对女警察说。
“不!我们是警察,不是商人,只有商人才讲值不值,而法律的尊严不能用金钱衡量。
小偷触犯了法律,就必须受到法律的惩罚。
”女警察严厉地说。
结果,当电视台播出小偷偷钱录像的第二天,小偷就落网了。
”第二、“相传春秋时期,鲁国制定了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看见同胞被卖为奴婢,只要他们肯出钱把人赎回来,那么回到鲁国后,国家就会给他们以赔偿和奖励。
这条法律执行了很多年,很多流落他乡的鲁国人因此得救,因此得以重返故国。
后来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子贡,他是一个很有钱的商人,他从国外赎回来了很多鲁国人,但却拒绝了国家的赔偿,因为他自认为不需要这笔钱,情愿为国分担赎人的负累。
但孔子却大骂子贡不止,说子贡此举伤天害理。
祸害了无数落难的鲁国同胞。
孔子说:“万事,不过义、利二字而已,鲁国原先的法律,所求的不过是人们心中的一个‘义’字,只要大家看见落难的同胞时能生出恻隐之心、只要他肯不怕麻烦去赎这个人、去把同胞带回国,那他就可以完成一件善举。
培养法治信仰

培养法治信仰在一个社会中,法治信仰被认为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石。
因此,培养法治信仰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什么是法治信仰以及如何培养法治信仰,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这一重要理念。
一、法治信仰的定义法治信仰是指个人对法治的认同和依赖,是一种对法律、法规和法律体系的坚定信念。
它不仅仅是对法治的形式上的认同,更是对法治原则、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内化和遵守。
法治信仰可以促使个人遵纪守法、尊重法律、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并建立一个公正、公平、有序的社会环境。
二、培养法治信仰的重要性1. 保障社会稳定:法治信仰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
当社会成员普遍具备法治信仰,他们将遵循法律规定,自觉维护社会秩序,不会以暴力或非法手段解决问题,从而增强社会的和谐共处和公平正义。
2. 推动价值观的形成:法治信仰将引导个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具备法治信仰的人更容易坚持正义、自律和宽容,他们将以道德法律为准则行事,不轻易做出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
3. 保护公民权益:法治信仰是保护公民权益的基础。
法律作为保障公民权益和自由的重要手段,只有个人对法治的信仰,才能促使政府和司法机构更好地履行职责,确保公正和司法的公正性。
4. 促进经济繁荣:法治信仰对于经济发展也至关重要。
在法治信仰的引导下,经济活动将更加有序和公正,各方面的市场参与者都能得到公平竞争的机会,从而促进了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三、培养法治信仰的方法1. 加强法律教育:法律教育是培养法治信仰的基础。
学校应该加强对法治的宣传和教育,教导学生遵守法律、尊重法律,并教授法律知识、法律原则和道德规范,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2. 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是培养法治信仰的重要阵地。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注重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纪观念,将法治观念融入日常生活中,教育子女遵守法律、尊重法律,培养他们的法治信仰。
3. 加强法治宣传和宣讲:政府、媒体和社会组织应加强法治宣传和宣讲,提高公众对法治的认知和理解。
2024年宪法主题演讲稿

2024年宪法主题演讲稿2024年宪法主题演讲稿_来看看吧(精选3篇)2024年宪法主题演讲稿_来看看吧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是我国首个宪法日,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宪法精神,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1982年的今天,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的现行宪法,并于同日公布实施。
自20__年起,每年的12月4日被定为全国法制宣传日,今年召开的党的__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首先是坚持依宪治国的要求,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常务委员会通过决定,自今年起将每年的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并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设立这个神圣的日子,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根据决定,国家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作为我校开展的系列宪法宣教活动之一,我受政教处、团委的安排,今天将从宪法的含义、特征、主要内容,新中国现行宪法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宪法关于国旗的相关规定,宪法与青少年学生的关系四个方面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宪法的含义、特征和主要内容宪,词典解释为法令。
顾名思义,宪法,重叠的法律,即为法上加法,所以,我们把宪法是一切法律的母法,所有的法律,都需服从于宪法精神,不得违背宪法。
宪法作为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它处于一个国家独立、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要包括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和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
宪法从内容上保障国家权力有序运行,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调整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二、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至今,共公布实施了四部宪法和一部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规范性文件。
(一)《共同纲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制定颁布。
弘扬宪法精神坚定法治信仰征文

弘扬宪法精神坚定法治信仰征文•标题:弘扬宪法精神,坚定法治信仰在当今社会,法治已经成为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法治的灵魂,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最高准则。
弘扬宪法精神,坚定法治信仰,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制度,保障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弘扬宪法精神,就是要让宪法深入人心,让每一个公民都认识到宪法的重要性,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坚定法治信仰,就是要相信法律的力量,相信法治的公正和公平。
法治信仰是建设法治国家的精神支柱,只有当我们对法律充满信仰,才能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弘扬宪法精神,坚定法治信仰,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宪法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提高人民群众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
同时,也要加强对公职人员的宪法教育,让他们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做到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其次,推进法治建设。
法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加强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创新。
同时,也需要加强执法和司法工作,确保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执行。
只有让法律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才能够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法治的力量和温度。
最后,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作用。
社会各界是推动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我们需要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例如,加强媒体宣传、开展法律援助活动、鼓励民间组织参与法治建设等等。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更好地推动法治建设进程,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宪法精神、坚定法治信仰。
总之,弘扬宪法精神、坚定法治信仰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法治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2023申论范文:树立法律信仰,建设法治社会

2023申论范文:树立法律信仰,建设法治社会1500字树立法律信仰,建设法治社会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法治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战略任务之一。
然而,在法治建设过程中,我们依然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公民对法律的信仰度不够高。
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引导公民树立法律信仰,以建设一个真正的法治社会。
首先,树立法律信仰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规则和准则,是社会运行的基石。
公民有义务遵守法律,尊重法律权威,维护法律尊严。
只有在法律的保护下,公民的权益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
树立法律信仰不仅是每个公民的基本道德担当,更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经济繁荣的重要基础。
其次,树立法律信仰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
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础,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
当公民树立法律信仰并自觉遵守法律时,社会将呈现出秩序井然、和谐稳定的面貌。
相反,如果公民没有法律信仰或者对法律抱有漠视甚至敌视的态度,那么社会将面临法盲、法弱现象的加重,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动荡。
因此,只有公民树立法律信仰,加强对法律的学习和遵守,才能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再次,树立法律信仰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必要条件。
法治社会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法律尊严,公民享有公平正义的保障。
然而,要建设法治社会,公民需要树立法律信仰,并通过守法行为来体现对法律的尊重。
只有在法治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公正、公平的社会秩序,实现公民权益的平等。
最后,树立法律信仰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与安全。
法律是社会秩序的规范,公民树立法律信仰能够稳定社会道德风尚,降低犯罪行为的发生。
在法律的约束下,人们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自觉遵守法律,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只有通过树立法律信仰,才能保持社会稳定,防范和解决社会矛盾,确保社会和谐与安全。
总之,树立法律信仰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必要条件和重要途径。
《最新弘扬法治精神优秀演讲稿6篇》

《最新弘扬法治精神优秀演讲稿6篇》弘扬法治精神演讲稿篇1我们是生长在法制社会的儿童,我不知道没有法制的社会会是什么样子,今天我们放眼看去我们的社会有正常的秩序,我们有若干的法律法规,保护我们幸福快乐的生活.从小就听爸爸、妈妈说要学文化,要遵纪守法,那时不知什么是纪什么是法,后来上学了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法律法规的很多知识,知道了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它的法律,那么就会乱做一团,矛盾和战争不断.妈妈告诉我,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法典是《汉穆拉比法典》,因为有了这部法典,希腊成为最早的文明古国.许多的国家参照了这部法典制定了他们自家的法律.法律应该是约束我们行为的一种规矩吧,我想就是因为有了法律,我们的社会才能得以和平吧,经过我一直的观察,我的结论是正确的,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习法律,了解法律,尊重法律.作为一个公民,我们要遵守我们国家制定的法律,老师告诉我们,我们国家的法律是越来越健全了,我们儿童有《未成年人保》,他们老师有《教师法》,还有保护每个公民的各种法规,只有法制健全的国家,才是文明、发达的国家,我们都知道美国是一个发达国家,它就是有健全的法律法规,让人民的生活得以保护.因为有《未成年人保》,我们小孩的生活更加自由和快乐,现在就是爸爸、妈妈也不能随意体罚我们的,要是伤害我们,我们就去告他们,他们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我们要学习法律,好让自己的人生权利得到保护.但是,我们有很多的人,却不愿遵守法律,做违反法律的事情,使自己和亲人难过.在我们家里,我的舅舅就是不尊重法律,没有把法律放在心上,走上了吸毒的路,他不但违反了法律,而且自己的身体遭到了巨大的伤害,我们全家因为他吸食毒品,经常提心吊胆的,我的外公和外婆因为他也气坏了身体,他自己因为无视法律,被毒品折磨得不不成人样了,十年的青春都被那可恶的毒品吞食了,我从小看着他走上这条路,让我吸取了深刻的教训,因此我深深的知道我们要遵守法律,不要让自己走上犯罪的道路.法律是我们行为的约束,也是我们自由的保障,这句话是我的妈妈给我说的,妈妈说,如果我舅舅受法律的约束,他今天就不会在劳教所里受狱,所以我们要尊重法制,心藏法制.法制在我心中,我们就会拥有爱,当我们心藏法制,我们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我们就不会感情用事,我们就不会做违反国家利益,损害别人利益的事,我们会维护国家和人民以至社会,当我们的行为都很好,很规范了,我们的国家就会和平,我们就能生活在一个自由民主的环境里,快乐和幸福就会伴随着我们.法制在我心中,我们就不会刀光剑影,仇恨交加了,我们会依照法律解决一切需要解决的矛盾,化矛盾为友谊.法制在我心中,我们就能自主的生活,大家都深藏法律在心中,就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那么每个人的行为都是端正的,没有摩擦,就没有战争,我们就有了自由,有了和谐.我们小孩就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做我们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法制在我心中,爸爸、妈妈就不再担心我们放学的路上遇到坏人;我们的美丽的家里就可以不再象金丝鸟住的鸟笼,四处都安有防盗窗;我们就可以广交朋友,不再害怕上当受骗.法制在我心中,快乐就在身边.弘扬法治精神演讲稿篇2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把每个人的梦汇聚起来就组成了我们国家的梦,中华民族的梦,因此每个人的梦与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法制宣传国旗下演讲稿范本【通用8篇】

法制宣传国旗下演讲稿范本【通用8篇】在学习法律基础的过程中,我有一点体会,就是肯定要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树立,既有赖于国家的努力,也有赖于公民个人的努力。
从国家角度来说,应当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消退损害社会主义法律树干的因素。
例如,要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保证法律的科学性,合理性;改善法律实施的状况,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深化开展法律宣传教育,增加全社会的法律意识。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觉得至少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努力树立法律信仰。
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会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应当通过专心学习法律学问,深化理解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精神,从而树立起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信仰。
乐观宣传法律学问。
在自己学习和把握法律学问的同时,还要向其他人宣传法律学问。
特殊是要宣传社会主义法律观念,帮忙人们彻底根除“权大于法”,“要人治不要法治”等封建残余思想,宣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优越性,使人们了解和认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从而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良好风尚。
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违法犯罪行为既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也是对法律权威的蔑视。
不仅要有守法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敢于和擅长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法律权威.同违法犯罪行为斗争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事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也包括事中和事后制止,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
法制宣传国旗下演讲稿范本(篇2)大家好!谈到法律,我想大家都不会生疏。
21世纪是一个法制社会,所以我们肯定要了解法律的重要性。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了法律我们的生活将无法正常的运行。
做为一个社会人,你不能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因为在这个社会里,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我们所拥有的自由是在法律约束下的自由,假如没有法律,或者不遵守法律,那么我们也不会拥有自由。
2024年尊崇宪法,弘扬法治精神演讲稿(精选4篇)

2024年尊崇宪法,弘扬法治精神演讲稿(精选4篇)演讲稿一:珍视宪法,建设法治社会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有幸站在这个讲台上,向大家作一次演讲。
我想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珍视宪法,建设法治社会。
宪法是人们共同的规则,是社会的基石。
宪法确立了我们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提供了保障和指引。
而要珍视宪法,就意味着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
只有全社会都能够牢记宪法精神,遵守法律法规,我们才能构建一个公平、正义、和谐的社会。
2024年,我们应当弘扬法治精神,努力建设法治社会。
首先,我们要发扬宪法精神,要对法律充满敬畏之心。
法律是为人民服务的,它保护的是每一个人的权益。
我们要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遵守法律法规,不做法律的“罪人”。
其次,我们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法治意识的培养需要从小做起,我们要在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加强对法治的宣传和教育。
只有让每个人都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意义,才能够让法治的触角深入人心。
再次,我们要加强法治建设。
法律的实施需要有法律的依据和有效的执行,我们要不断完善法治体系,提高执法水平。
同时,我们也要倡导公正、透明、高效的司法,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最后,我们要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先进经验,推进法治进程。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法治已经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重要问题。
我们应该与其他国家共同分享法治经验,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进法治发展。
亲爱的同学们,建设法治社会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让我们共同努力,珍视宪法,弘扬法治精神,共同创造一个公正、文明、和谐的社会!谢谢大家!演讲稿二:宪法精神引领法治建设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有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重要的主题:宪法精神引领法治建设。
2024年,我们的社会将更加注重法治的重要性,弘扬法治精神,全面加强法治建设。
首先,宪法精神是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核心价值观,是我们行动的准则。
宪法规定了我们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我们共同的规则,也是社会的基石。
相信法律,崇尚法律作文

相信法律,崇尚法律作文《相信法律,崇尚法律》篇一《法律,生活的保护神》我一直觉得法律就像一个隐身的超级英雄,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时刻守护着我们。
就拿我的老邻居张大爷的事儿来说吧。
张大爷在小区门口摆了个小小的水果摊,那水果新鲜又实惠,大家都爱去他那儿买。
可有一天,来了几个小混混,他们在张大爷摊前晃悠,还故意把好几个苹果弄掉到地上踩烂了说不买。
张大爷心疼那些果子,让他们赔。
结果那几个小混混还推搡起张大爷来了,周围的人看了都很气愤,但又有点害怕不敢上前。
这时候,一个年轻人站了出来,他拿手机把这一幕拍了下来,然后报了警。
不一会儿警察就来了,那几个小混混刚开始还很嚣张,可警察严肃地告诉他们在公共场所闹事、损害他人财物并且伤害他人身体是违法的行为,如果张大爷受伤严重了还可能涉及更严重的犯罪呢。
小混混一听,立马就怂了。
从那以后,再也没敢在小区附近闹事。
你看,这就是法律的力量。
法律就像一道坚固的墙,挡住坏人的恶行,保护像张大爷这样普通的老百姓。
不管是谁,在法律面前都得规规矩矩的。
它不会偏袒任何一方,只要你遵守,它就保障你的权益;要是你触犯它,不管你怎么耍赖都逃不掉惩罚。
这就使得我们生活的环境能够安稳有序,不会被那些恶霸们搅得乌烟瘴气。
所以在我心里,法律就是最靠谱的保护神,我们得相信它、崇尚它才行。
篇二《法律在身边的那些小事》还记得上次我去逛商场,看到了一件特别奇葩的事情。
在商场的一个角落里,有个人捡到了一个钱包,那钱包看起来鼓鼓囊囊的,估计钱和卡不少。
捡到钱包的人左右看了看,然后就想把钱包偷偷地藏进自己的包里。
这时候旁边有个小女孩,大概七八岁的样子,眼睛亮晶晶的,她大声地说“叔叔,这样是不对的,这不是你的钱包,你应该交给商场的工作人员或者警察叔叔。
”那大人白了小女孩一眼,说“小屁孩,关你什么事。
”小女孩不依不饶,说“老师说过,这是违法的,拿了别人的东西不还,这是侵占他人财物,会被警察叔叔抓走的。
”周围的人听了小女孩的话,也都开始议论纷纷,那捡到钱包的人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最后还是把钱包交给了商场的保安。
培养法律信仰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个至关重要的主题——培养法律信仰。
法律信仰,是法治精神的核心,是公民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培养法律信仰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法律信仰。
法律信仰,是指人们对法律的敬畏、尊重和信赖,是公民内心深处对法律的信仰和追求。
这种信仰,既是对法律权威的认同,也是对法治精神的传承。
一、树立法律信仰,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
法律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只有当法律得到普遍遵守,公平正义才能得到维护。
因此,培养法律信仰,首先要树立公平正义的观念,让每个人在法律面前平等,让每个权益得到保障。
二、树立法律信仰,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
法律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只有当法律得到广泛遵守,社会才能和谐稳定。
培养法律信仰,就是要求我们每个人都成为法治的维护者,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树立法律信仰,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法律信仰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有法律信仰的公民,不仅能够自觉遵守法律,还能够积极传播法治精神,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那么,如何培养法律信仰呢?首先,我们要加强法律教育。
从青少年抓起,普及法律知识,让每个人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培养法治观念。
其次,我们要弘扬法治精神。
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法治的重要性,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再次,我们要强化法治实践。
通过参与法治实践活动,让每个人在实践中感受法治的魅力,增强法治信仰。
最后,我们要树立法治榜样。
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以身作则,为全民树立法治榜样。
总之,培养法律信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建设法治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法律的宗教与信仰

法律的宗教与信仰一、引言法律作为社会管理的基本工具,起着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的重要作用。
然而,法律本身也不可避免地与人们的宗教信仰产生交集。
本文将探讨法律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分析宗教信仰对法律的影响。
二、法律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1. 宗教信仰的自由现代社会普遍承认个人有选择宗教信仰的自由权利。
法律常常作为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工具,例如宗教信仰自由权被纳入法律法规中,以确保公民对于宗教信仰的选择不受侵犯。
2. 法律对宗教行为的规范尽管法律承认宗教信仰的自由,但也存在一些情况下对宗教行为的规范。
这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防止宗教行为侵犯他人权益,例如限制宗教活动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等。
法律在这种情况下起到了平衡宗教信仰自由和社会稳定的作用。
三、宗教信仰对法律的影响1. 价值观的塑造宗教信仰是塑造个人价值观的重要因素之一。
个人的宗教信仰可以影响其对于道德和伦理原则的理解和评判。
这些价值观对于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法律往往反映了社会普遍的道德概念。
2. 宗教法规的补充某些宗教团体会制定一些自身的法律规范,用以约束信徒的行为。
这些宗教法规与国家法律可能存在冲突,因此,法律常常需要权衡宗教法规与国家法律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协调。
四、宗教信仰与法律之间的冲突解决1. 宗教豁免权在一些情况下,个人的宗教信仰可能与法律规定相冲突,此时宗教豁免权可以作为一种解决冲突的方式。
宗教豁免权的基本原则是在不妨碍公共利益和他人权益的前提下,允许个人基于宗教信仰不遵从某些法律规定。
2. 法律的适用性与合理性法律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到社会多元化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
如果某项法律过于偏向某一宗教或失去合理性,可能引发不公平的待遇和争议。
因此,制定和修订法律时需要平衡不同宗教信仰和社会多元化的需求。
五、结论法律与宗教信仰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和互动。
尽管宗教信仰对法律有一定的影响,但法律也需要维护社会公正和秩序,平衡宗教信仰自由和其他社会利益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法律成为一种信仰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让法律成为一种信仰
福建重宇合众(泉州)律师事务所苏清柱
【内容摘要】:“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通过公正审判,使每个当事人受到一次活生生的法治教育,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扞卫者。
只有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法治才能成为一种“国家信仰”,法治才有最坚强的支撑。
【关键词】法律信仰法治人治
开篇列举两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第一、“一位校友在德国留学期间,在一家图书馆,钱包被扒手窃走,包里有20欧元。
他不准备报警,可是图书馆的保安却报了警,不到5分钟,一位女警察赶到现场,问了情况,便请他做笔录,女警察说:“图书馆的自动安全系统已经录下了小偷的尊容,警察局今天就可以将小偷的照片张贴到全区各个警察局。
如果乃找不到小偷,我们会把录像带送电视台反复播放,直到破案为止。
”
“我看算了,只有20欧元,不必兴师动众。
即使抓到了小偷,所花费的代价也太大了。
”他对女警察说。
“不!我们是警察,不是商人,只有商人才讲值不值,而法律的尊严不能用金钱衡量。
小偷触犯了法律,就必须受到法律的惩罚。
”女警察严厉地说。
结果,当电视台播出小偷偷钱录像的第二天,小偷就落网了。
”
第二、“相传春秋时期,鲁国制定了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看见同胞被卖为奴婢,只要他们肯出钱把人赎回来,那么回到鲁国后,国家就会给他们以赔偿和奖励。
这条法律执行了很多年,很多流落他乡的鲁国人因此得救,因此得以重返故国。
后来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子贡,他是一个很有钱的商人,他从国外赎回来了很多鲁国人,但却拒绝了国家的赔偿,因为他自认为不需要这笔钱,情愿为国分担赎人的负累。
但孔子却大骂子贡不止,说子贡此举伤天害理。
祸害了无数落难的鲁国同胞。
孔子说:“万事,不过义、利二字而已,鲁国原先的法律,所求的不过是人们心中的一个‘义’字,只要大家看见落难的同胞时能生出恻隐之心、只要他肯不怕麻烦去赎这个人、去把同胞带回国,那他就可以完成一件善举。
事后国家会给他补尝和奖励。
让这个行善举的人不会受到损失,而且得到大家的赞扬,长此以往,愿意做善事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所以这条法律是善法。
”孔子还说:“子贡的所作所为,固然让他为自己赢得了更高的赞扬,但是同时也拔高了大家对‘义’的要求。
往后那些赎人之后去向国家要钱的人,不但可能再也得不到大家的称赞,甚至可能会被国人嘲笑,责问他们为什么不能像子贡一样为国分忧。
圣人说,子贡此举是把‘义’和‘利’对立起来了,所以不但不是善事,反倒是最为可恶的恶行。
”
自子贡之后,很多人就会对落难的同胞装做看不见了。
因为他们不像子贡那么有钱,而且如果他们求国家给一点点补偿的话反而被人唾骂。
很多鲁国人因此而不能返回故土。
上述的例子鲜明而生动地告诉我们:什么是法律信仰?如果没有对法律的信仰,对具体法条背得再多再熟,对一个国家的法治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历史告诉我们,法律是社会规范的最低约束,不是纯粹理想的乌托邦。
然而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研究指出,传统社会有强烈的“清官”情节,表现了人治模式的根深蒂固。
然而法治作为一种信仰已经成为现在国家最基本的准则。
法治信仰是实现法治社会的精神条件,社会的现代化需要法律信仰的支持,如果没有这种支持,法律文化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美国法学家伯尔曼说过:”法律不仅是世俗政策的工具,而且还是生活终极目的和意义的一部分”把对法、法律和法治的信念融入到血液中去,融入到世代相传的文化传统中去,这是中国实行法治的困难所在,同样,也是在中国实现法治的前途所在。
法律信仰对社会建设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会过。
社会个体成员之间、社会群体之间、雇主与被雇佣者之间、政府与人民之间、国家与社会之间、政府与经济之间等都需要共同的法律信仰。
一旦不同社会角色之间产生矛盾或者冲突,而双方不能自行解决的时候,那么法律就可以作为公正的第三者而介入,保证基本的公正。
一旦这个宝贵的中间地带失去,而各个社会角色之间的矛盾不能通过直接的沟通而得到解决,那么就很容易演变成对抗关系,甚至是暴力关系。
这种对抗和暴力关系尤其容易发生在弱势社会群体和强势社会群体之间,例如人民对政府官员、雇员对雇主、个人对集体等。
尤其是在现代流动性社会,社会角色之间信任的建立和保障都必须依赖于法律。
对执政者来说,法就是秩序,这是中国传统法家学说的核心。
对任何统治者来说,对法律的信任是一个社会的最基本面,也是最后一根“稻草”。
道理很简单,一旦社会失去对法律的信任,怀疑法律,那么这个社会就必然出现暴力横行的局面。
所以,任何一个法治社会都会动用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不惜成本来保障司法的公正和司法的尊严。
不难观察到,在法治社会,统治者本身受到批评甚至攻击是小事,但帮助统治者统治国家的法律则是不可以遭到批评和攻击的。
“藐视法庭”是一项非常严重的罪行。
在很大程度上说,法律在当前我国社会中的价值,远未达到其应有的水平。
无论是党政干部还是普通老百姓都经常可以藐视法律,把法律当儿戏。
幸运的是,2014 年召开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探索司法相对独立的方向上迈出了很重要的一步。
这次全会是中共历史上首次专门以一次全会的方式讨论中国的法治问题。
其中有几个方面对司法制度的改善和改进具有深刻的意义,包括设立跨区域法院、巡回法庭、领导干部干预司法实行终身责任制度、司法人才的专业化等等。
如果这些改革举措能够切实落实下去,那么可以有效减少和避免司法地方主义,实现司法的相对独立性。
更重要地,从政治上说,这些举措也表明执政党开始探索在中国共产党主导下的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建设。
树立社会主义法律信仰,应该做到“立良法”“正司法”“严执法”“重守法”,只有在这样人们才有合理的预期。
人们不仅知道自己的行为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违法的,还知道自己的违法行为的后果是什么;人们不仅知道的哪些利益是受保障的,哪些利益是不受保障的,还知道明年是怎样的、10年以后是怎样的。
法治使人们不用担心自己的生命、财产、自由受公权力的随意剥夺。
生命、财产、自由被认为是人之为人的三大基本权利,在一个法治社会,公权力已经被法关到了“笼子”里而不能胡作非为,此三大基本权利已有保障,人们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富人不用担心自己的财产安全而移居他国,穷人不用担心自己的生活。
如果公权力滥用,轻者剥夺职务,重者绳之以法,剥夺滥用者的生命、财产和自由;如果是执政集团滥用权力,或者不作为,选民会让它下台“休息”反省思过。
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和国家提出的,得到人民群众广泛支持,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治国方略和价值选择。
像任何一个国家步入法治化一样,中国政府要步入法治化轨道,要建成法治国家,应具备以下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要有一套反映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制制度体系;另一方面是要有社会公众对法律秩序所内含的伦理价值的信仰,即社会公众对法律忠诚的信仰。
参考文献:
[1]光明日报出版社:《辞海》[M],中国版本图书馆,2002年版.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3]柴发邦:《体制改革与完善机制》[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曾代伟:《中国法制史》[M],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5]梁玉霞:《司法相关职务责任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9月版.。